鄂尔多斯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8月12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鄂尔多斯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8月12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4年8月12日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开始时间为2024年8月12日,公示时间为(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477-*
传 真:0477-*
通讯地址: (略) (略) 生态环境局
邮 编:*
序号 | 项目名称 | 所在地 | 建设单位 | 环评单位 | 项目基本情况 | 污染防治措施及排放情况 |
1 | (略) 第三采气厂2024年产能建设项目 | (略) 乌审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内 | (略) 第三采气厂 | 西安 (略) | (略) 第三采气厂2024年产能建设项目位 (略) 乌审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境内,第三采气厂拟在其现有气田开发区域内加密布井,属于滚动开发,部署产能9.87×108m3/a,全部为弥补递减产能,建设后不增加区域总体产能。主要工程内容包括:①新钻采气井285口(定向井278口、水平井7口),部署井场89座(新建井场84座、扩建井场5座);②改扩建集气站6座;③新建采气管线92条共计117.04km,火炬管线2条共计0.54km,采出液管线1条20.27km。以上改扩新建工程同时配套建设区域内仪表、通信、防腐、道路等地面设施。项目不新增劳动定员,总投资*.*元,其中环保投资5040.*元。 | (一)生态保护措施及主要影响分析 1.施工期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1)避让及减缓措施 井场、管 (略) 等在选址、选线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开耕地、林地以及村民聚集区。在符 (略) 总体走向的前提下,管线埋设尽量避免或减少跨越高大沙丘,防止沙丘前移。凡涉及破坏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植被的各类建设活动,必须同时实施植被破口锁边工程,避免植被破口形成后自然向外扩展。地面工程设施建设应尽量减少临时占地和永久占地。 (2)井场生态保护恢复措施 控制井场作业面范围,钻井、储层改造作业与地面工程设施建设应尽量减少临时占地和永久占地。切实做好泥浆不落地工作,防止泥浆污染土壤环境。对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泥浆和岩屑,采取集中处理措施处理,大大减轻对土壤的污染。试气作业必须采取防井喷等有效措施。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要及时将土回填,平整地面,临时占用的耕地及时复垦,其他土地类型采取覆土植草措施,栽植植物以沙柳、柠条等灌木为主,同时撒播草籽。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环保有关要求,对开挖井场造成植被破坏或地表裸露的,必须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在第一个播种季节进行植被恢复,加强植被的养护和抚育工作,确保植被长势较好,植被盖度恢复到不低于项目周边,土地沙化面积不扩大。 (3)站场生态保护恢复措施 合理布局站场改扩建工程设施,减少站场新增占地;剥离表土和建筑物开挖基础临时堆土采取苫盖措施;临时占地待施工完毕后必须尽早恢复植被,站场施工作业要严格管理,不得在施工带以外的地区活动;站场内外应按照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绿化。 (4) (略) 生态保护恢复措施 (略) 布局,尽可能利 (略) ,鼓励 (略) 面。严格控制管线作业带宽度在6m~10m,特别是涉及环境敏感区或生态保护目标的管线,在进一步设计和施工阶段,应结合实地情况尽可能地减少作业带宽度。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车辆、机械及施工人员活动范围,尽可能减少原植被和土壤破坏。对于植被生长较好地段,尽量不要设置工棚、料场等。对管道施工过程中无法避让必须占用的植被,挖掘时应将表层土、底层土分开堆放,在施工结束后分层回填,恢复原土层,保护土壤肥力,以利后期植被恢复。涉及穿越永久基本农田的管线,在施工过程中避开农作物生长期,待收获完毕后施工,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表土剥离并单独存放。施工结束后,及时将表土回填。 管线植被恢复措施:施工结束后对管线作业带土地平整、覆土,临时占地种植苜蓿、沙打旺等;管线沿线生态恢复采用撒播草籽的方式。 (略) 临时占地范围内植被恢复,宜选择种植生长快、郁闭早、根系发达、耐干旱、耐贫瘠、防护作用持久的优良灌木,形成边坡防护体系,道路沿线生态恢复采用撒播草籽的方式。施工结束后临时用地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加强植被的养护和抚育工作,确保植被长势较好,植被盖度恢复到不低于项目周边,土地沙化面积不扩大。 (5)防沙治沙措施 尽量减少地表扰动面积和植被剥离的生物量,减小因项目可能造成的土地沙化面积;工程结束后,对所有主要的切割面都要立即进行固定工作,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及可获得的器材来决定主要适用的固沙措施;根据当地生态恢复的经验,植被恢复应同时配以树枝沙障、草方格等工程措施,植被种植时间还应根据树种的生长季节和当地的气象条件进行合理选择。当工程结束时,恰逢雨季或播种季节,则应根据立地条件,立即种植适应当地环境的苗木或种子,随后再建草方格或沙障等进行固沙;若施工结束时为秋冬季,则首先应采用沙障等措施固沙,来年再种植苗木或撒播草种。 (6)对动物的保护措施 施工过程中,发现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时,应尽量避开,不得干扰和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活动场所。施工期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严禁对野生动物滥捕滥杀,避免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 (7)对生态敏感区、生态保护目标的保护措施 井场、管线等在选址选线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基本草原和公益林,工程选址选线无法避让环境敏感区时,建设单位应在施工前征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并完成用地手续办理,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条例等要求进行保护及管理。 井场工程新增建设用地,办理生态保护红线用地手续前,应取得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具的符合生态保护红线内允许有限人为活动的认定意见;管线工程应参照临时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规定办理生态保护红线用地手续;工程占用基本草原须经自治区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对所占公益林实施占补平衡,涉及林木采伐的,按相关规定依法办理林木采伐手续。 严格控制施工作业范围;施工作业必须避开农作物生长期,待收获完毕后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护现有植被,减少对土壤的扰动;施工时严格执行“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作业制度;施工运输车辆严 (略) 线行驶;生活垃圾、固废在指定地点堆放,并及时清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在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基本草原和公益林等生态敏感区、生态保护目标附近施工时加强保护措施,严禁施工人员和设备超界破坏上述保护目标等。在施工完毕后,应尽快进行生态恢复,包括重新种植植被,改善土壤结构等,减少对生态敏感区、生态保护目标的长期影响。 2.运行期生态保护措施 报告书提出的运行期生态恢复措施为:加强对井场、管线、道路恢复植被的抚育工作,并定期采取养护、补种等措施,使植被覆盖度不低于现状水平;加强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估。 (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主要影响分析 根据报告书,施工期的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机械车辆尾气、柴油燃烧废气、井场测试放喷废气。 报告书提出的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加强施工扬尘监管,施工工地内堆放水泥、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和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应当遮盖或者在库房内存放;建筑土方、工程渣土、建筑垃圾应当及时清运,在场地内堆存的,应当采用密 (略) 遮盖;土方、拆除等工程作业时应当分段作业,采取洒水压尘措施,缩短起尘操作时间;合理规划施工进度,及时开挖,及时回填,防止土方风化起尘;在施工初期合 (略) (略) 线,尽量利 (略) ,减少 (略) 的长度;道路选线尽量考虑居民区的避让;对施工过程中使用频繁或运输负荷 (略) 路面进行硬化处理;严禁运输建筑材料和设备的车辆超载行驶;运输车 (略) 况较差或居民 (略) 段时,应减速慢行,避免扬尘污染;运输沙土、水泥、土方的车辆加盖篷布;要求施工单位注重文明施工,加强场地内的建材管理。加强对施工机械管理,科学安排其运行时间,严格按照施工时间作业,不允许任意扩大施工范围。 报告书提出的机械车辆尾气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保养及维护,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使汽车燃料充分燃烧,合理设计施工站场 (略) ,保证车辆能够迅速的进出而减少怠速时间,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 报告书提出的柴油机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包括:采用低能耗、高效率的柴油机和柴油发电机;采用污染物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且低含硫量的优质柴油,减少污染物排放。 报告书提出的施工期井场测试放喷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压裂返排阶段会产生放喷天然气,为降低天然气直接排放造成的污染,采用点火燃烧后进行排放,排放量较小,若不完全燃烧,将产生CH4、CO等废气,对环境空气产生污染,评价建议应科学设计燃烧排放口,使天然气完全燃烧,将烃类污染物燃烧转化成危害较小的水蒸气及CO2,减轻对环境空气的污染。 报告书提出运营期有组织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压缩机均采用企业自产天然气为燃料,污染物排放浓度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标准要求。 报告书提出运营期无组织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包括:气田开发集输采用密闭流程,加强采气井密封系统,管线进站处设置自动截断阀,一旦发生事故,紧急切断气源,最大限度地减少集输过程中的排放量。采用技术质量可靠的仪表、阀门、控制设备等,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和操作平衡,所有设备、管道和阀门的强度、严密性及耐腐蚀性符合有关规定,减少气体泄漏。在充分考虑管道、阀门、储罐等设施的密闭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后,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烃类气体无组织逸散量。采取上述措施后,站场厂界非*烷总烃无组织排放浓度可满足《*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油气集中处理站边界污染物控制要求。 (三)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主要影响分析 根据报告书,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为钻井废水、压裂返排液、管道试压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报告书提出的钻井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包括:钻井过程必须采用无毒无害的水基钻井液,避免对浅层地下水造成污染;钻井工程采用泥浆不落地工艺,废弃钻井泥浆岩屑经螺旋输送机输送至振动筛进行筛分,筛下的钻井废水进入废液储存罐,经除砂除泥等处理后钻井废水回用于本井场钻井液配置,完井后用于下一井场循环利用,无法利用部分送当地钻井废弃物处理厂进行综合处理,不外排。 报告书提出的压裂返排液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压裂采用可回收压裂液体系,压裂返排液全部收集入罐,经沉淀过滤后可作为前置和顶替液用于压裂,优先在井场利用,无法利用部分送当地钻井废弃物处理厂进行综合处理,不外排。 报告书提出的管道试压污染防治措施为:废水管道试压废水经收集沉淀后优先重复利用,无法利用部分用于管线临时占地绿化与周边施工场地洒水抑尘,不外排。 报告书提出的施工生活污水污染防治措施包括:钻井及工程量较大场站施工营地设移动式环保厕所,盥洗水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环保厕所粪污委托当地牧民定期清理用于农田施肥;管道施工分段进行,工程量较小的站场、管线、道路等其他地面工程施工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生活依托附近村镇。 根据报告书,项目运行期生产废水主要为气田采出水。报告书提出运行期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为:项目新增的气田采出水经第一天然气处理厂、第四天然气处理厂以及苏里格气田西区1#采出水处理站进行处理达标后回注地层,不外排。采出水处理后各项指标满足《气田水注入技术要求》(SY/T6596-2016)以及《气田水回注技术规范》(Q/*)中限值及相关要求后回注。 (四)地下水、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主要影响分析 源头控制措施 加强泥浆循环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对废液储罐、固废储存箱等暂存设施进行检查,减少跑、冒、滴、漏,减少设备破损和泄漏发生。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严禁钻井废水、压裂返排液、钻井泥浆及岩屑、生活垃圾等随意倾倒;钻井废液、再生钻井液及分离后的固相分别存放在废液储存罐或储液池、固渣储存箱暂储;施工结束后,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废水和固废,防止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的污染。 报告书提出的分区防渗措施为:将钻井井场地面设施的防渗措施分为三个级别,即简单防渗区、一般防渗区、重点防渗区。对钻井工程基础区域、钻井泥浆不落地区域、柴油罐区、钻井井场危废贮存点等进行重点防渗,临时危废贮存点防渗措施按照GB *-2023中相关要求执行,其他重点防渗区防渗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1×10-7cm/s。柴油机动力机组区划分为一般防渗区进行一般防渗,地面防渗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10-7cm/s。将井场生活区、值班房等撬装野营房划分为简单防渗区,采用黏土碾压方式防渗。 报告书提出的分区防渗措施为:将改扩建集气站内新增地面设施划分防渗区。采出液罐区、润滑油储存间为重点防渗区,地面防渗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1×10-7cm/s的防渗效果;采出水外输泵、集气一体化集成装置区等为一般防渗区,地面防渗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10-7cm/s。 跟踪监测措施 报告书提出的分区防渗措施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及《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上石油天然气开发》(*)规定,在项目重点影响区(典型新建井口、改扩建站场采出水缓冲罐区)附近以及采出水输送管线沿线土壤敏感目标处共布设14个土壤跟踪监测点,监测因子为石油类、石油烃(C6~C9)、石油烃(C10~C40)、汞、砷、六价铬,监测频次为表层样每年监测1次,深层样每3年监测1次。 根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的要求,在典型新建井场、典型改扩建站场周边共布设10口监测井,1个背景监测井,9个跟踪监控井,监测层位为第四系、白垩系含水层。监测因子为砷、汞、六价铬、石油类、石油烃(C6~C9)、石油烃(C10~C40),监测频次为每半年监测1次。 (五)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及主要影响分析 根据报告书,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设备噪声以及机动车噪声。 报告书提出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避免夜间施工;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选用低噪声设备,采用消音、隔音、减振等措施降低噪声;建设单位应责成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张布通告和投诉电话,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环境纠纷等。 根据报告书,项目运行期主要噪声源为压缩机等。 报告书提出运行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包括:设备选型选择低噪声设备,采取基础减振措施;压缩机设置于压缩机房内,内部采取吸声、消声等降噪措施;合理布局总图,降低噪声影响;加强站场新增占地边界场外绿化,通过树木、草坪遮挡和反射起到一定降噪作用。 施工期的主要噪声源为各类施工机械及施工车辆等,施工噪声通常在200m范围可以实现达标,在采取避让、采用低噪声设备以及必要的管理措施后噪声影响较小,可以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要求,随着施工结束,影响消失,噪声控制措施可行。 运行期的主要噪声源为改扩建站场新增压缩机等,对站场厂界噪声预测结果表明,改扩建站场昼夜间厂界噪声预测值均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标准,因此,项目在采取基础减振、隔声、消声等降噪措施后,新增噪声源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 (六)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及主要影响分析 根据报告书,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废弃钻井泥浆、钻井岩屑,浮渣和污泥,废机油、废油桶、废防渗材料、废弃包装物,清管试压废渣,建筑垃圾以及生活垃圾等。报告书提出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包括: 项目钻井过程中大量岩屑随钻井泥浆排出井筒,采用泥浆不落地工艺进行处理后,泥浆全部重新配置进行循环使用,不外排,钻井泥浆的循环利用率约95%,5%的钻井泥浆因无法继续使用而废弃,钻井任务结束后与岩屑一并送至有资质的气田废弃物处置单位处置。钻井岩屑采用泥浆不落地技术处理后,收集至井场固渣储存箱中,交由有资质的气田废弃物处置单位进行处置。 压裂返排液现场收集处理过程产生的浮渣和污泥,集中收集后与无法重复利用的压裂返排液一并送有资质的气田废弃物处置单位进行综合处理,不外排。 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废机油(危废类别及代码:HW08,900-214-08)以及废油桶(危废类别及代码:HW49,900-041-49),废机油在密封PE桶收集,废机油和废油桶收集后暂存于钻井井场的移动式危废贮存点内,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施工过程中未沾染废矿物油的废防渗材料为一般固废,收集后外售综合利用;沾染废矿物油的废防渗材料属于危险废物(废物类别及代码:HW08,900-249-08),暂存于钻井井场的移动式危废贮存点内,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钻井过程中使用化学药剂时产生一定量的废弃包装物送往指定固废填埋场处置。管道清管、试压废水经沉淀后产生的废渣集中收集后送往指定固废填埋场处置。定向钻泥浆循环使用,无法利用部分经固化后,按照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要求合理处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防腐材料、废焊条、切割废料等施工废料由施工单位收集后回收利用;施工现场碎砖、水泥等建筑垃圾,收集后拉运至当地建筑垃圾填埋场处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统一交环卫部门集中处理。 根据报告书,项目运行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井场远程传输系统废蓄电池(HW31,900-052-31),新增压缩机集气站废润滑油(危废类别及代码:HW08,900-217-08)、废润滑油桶(危废类别及代码:HW49,900-041-49)、废防冻液(危废类别及代码:HW06,900-402-06)等,均属于危险废物。 报告书提出运行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为:井场、集气站新增的危废经分类收集后依托就近站场危险废物贮存间暂存后,定期交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 (七)风险防范 根据报告书,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主要为天然气(*烷)、柴油和润滑油等,可能发生的事故为井喷、天然气泄漏、柴油罐、润滑油泄漏后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通过采取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开展培训及宣传,加强安全教育;站场设置可燃气体检测和报警系统,站内所有阀门选用环保安全型,定期检查安全防护系统,定期清管及管壁厚度减薄测试等可靠的风险防范措施,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计、正确操作,可有效防止泄漏、爆炸等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依靠装置内的安全防护设施和事故应急措施也能及时控制事故,防止事故蔓延,减少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项目风险水平可以接受。报告书中提出的风险防范及应急措施, 应纳入长庆油田第三采气厂现有应急预案管理体系中进行统一管理。项目环境风险可控。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4年8月12日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开始时间为2024年8月12日,公示时间为(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477-*
传 真:0477-*
通讯地址: (略) (略) 生态环境局
邮 编:*
序号 | 项目名称 | 所在地 | 建设单位 | 环评单位 | 项目基本情况 | 污染防治措施及排放情况 |
1 | (略) 第三采气厂2024年产能建设项目 | (略) 乌审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内 | (略) 第三采气厂 | 西安 (略) | (略) 第三采气厂2024年产能建设项目位 (略) 乌审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境内,第三采气厂拟在其现有气田开发区域内加密布井,属于滚动开发,部署产能9.87×108m3/a,全部为弥补递减产能,建设后不增加区域总体产能。主要工程内容包括:①新钻采气井285口(定向井278口、水平井7口),部署井场89座(新建井场84座、扩建井场5座);②改扩建集气站6座;③新建采气管线92条共计117.04km,火炬管线2条共计0.54km,采出液管线1条20.27km。以上改扩新建工程同时配套建设区域内仪表、通信、防腐、道路等地面设施。项目不新增劳动定员,总投资*.*元,其中环保投资5040.*元。 | (一)生态保护措施及主要影响分析 1.施工期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1)避让及减缓措施 井场、管 (略) 等在选址、选线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开耕地、林地以及村民聚集区。在符 (略) 总体走向的前提下,管线埋设尽量避免或减少跨越高大沙丘,防止沙丘前移。凡涉及破坏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植被的各类建设活动,必须同时实施植被破口锁边工程,避免植被破口形成后自然向外扩展。地面工程设施建设应尽量减少临时占地和永久占地。 (2)井场生态保护恢复措施 控制井场作业面范围,钻井、储层改造作业与地面工程设施建设应尽量减少临时占地和永久占地。切实做好泥浆不落地工作,防止泥浆污染土壤环境。对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泥浆和岩屑,采取集中处理措施处理,大大减轻对土壤的污染。试气作业必须采取防井喷等有效措施。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要及时将土回填,平整地面,临时占用的耕地及时复垦,其他土地类型采取覆土植草措施,栽植植物以沙柳、柠条等灌木为主,同时撒播草籽。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环保有关要求,对开挖井场造成植被破坏或地表裸露的,必须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在第一个播种季节进行植被恢复,加强植被的养护和抚育工作,确保植被长势较好,植被盖度恢复到不低于项目周边,土地沙化面积不扩大。 (3)站场生态保护恢复措施 合理布局站场改扩建工程设施,减少站场新增占地;剥离表土和建筑物开挖基础临时堆土采取苫盖措施;临时占地待施工完毕后必须尽早恢复植被,站场施工作业要严格管理,不得在施工带以外的地区活动;站场内外应按照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绿化。 (4) (略) 生态保护恢复措施 (略) 布局,尽可能利 (略) ,鼓励 (略) 面。严格控制管线作业带宽度在6m~10m,特别是涉及环境敏感区或生态保护目标的管线,在进一步设计和施工阶段,应结合实地情况尽可能地减少作业带宽度。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车辆、机械及施工人员活动范围,尽可能减少原植被和土壤破坏。对于植被生长较好地段,尽量不要设置工棚、料场等。对管道施工过程中无法避让必须占用的植被,挖掘时应将表层土、底层土分开堆放,在施工结束后分层回填,恢复原土层,保护土壤肥力,以利后期植被恢复。涉及穿越永久基本农田的管线,在施工过程中避开农作物生长期,待收获完毕后施工,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表土剥离并单独存放。施工结束后,及时将表土回填。 管线植被恢复措施:施工结束后对管线作业带土地平整、覆土,临时占地种植苜蓿、沙打旺等;管线沿线生态恢复采用撒播草籽的方式。 (略) 临时占地范围内植被恢复,宜选择种植生长快、郁闭早、根系发达、耐干旱、耐贫瘠、防护作用持久的优良灌木,形成边坡防护体系,道路沿线生态恢复采用撒播草籽的方式。施工结束后临时用地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加强植被的养护和抚育工作,确保植被长势较好,植被盖度恢复到不低于项目周边,土地沙化面积不扩大。 (5)防沙治沙措施 尽量减少地表扰动面积和植被剥离的生物量,减小因项目可能造成的土地沙化面积;工程结束后,对所有主要的切割面都要立即进行固定工作,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及可获得的器材来决定主要适用的固沙措施;根据当地生态恢复的经验,植被恢复应同时配以树枝沙障、草方格等工程措施,植被种植时间还应根据树种的生长季节和当地的气象条件进行合理选择。当工程结束时,恰逢雨季或播种季节,则应根据立地条件,立即种植适应当地环境的苗木或种子,随后再建草方格或沙障等进行固沙;若施工结束时为秋冬季,则首先应采用沙障等措施固沙,来年再种植苗木或撒播草种。 (6)对动物的保护措施 施工过程中,发现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时,应尽量避开,不得干扰和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活动场所。施工期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严禁对野生动物滥捕滥杀,避免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 (7)对生态敏感区、生态保护目标的保护措施 井场、管线等在选址选线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基本草原和公益林,工程选址选线无法避让环境敏感区时,建设单位应在施工前征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并完成用地手续办理,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条例等要求进行保护及管理。 井场工程新增建设用地,办理生态保护红线用地手续前,应取得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具的符合生态保护红线内允许有限人为活动的认定意见;管线工程应参照临时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规定办理生态保护红线用地手续;工程占用基本草原须经自治区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对所占公益林实施占补平衡,涉及林木采伐的,按相关规定依法办理林木采伐手续。 严格控制施工作业范围;施工作业必须避开农作物生长期,待收获完毕后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护现有植被,减少对土壤的扰动;施工时严格执行“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作业制度;施工运输车辆严 (略) 线行驶;生活垃圾、固废在指定地点堆放,并及时清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在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基本草原和公益林等生态敏感区、生态保护目标附近施工时加强保护措施,严禁施工人员和设备超界破坏上述保护目标等。在施工完毕后,应尽快进行生态恢复,包括重新种植植被,改善土壤结构等,减少对生态敏感区、生态保护目标的长期影响。 2.运行期生态保护措施 报告书提出的运行期生态恢复措施为:加强对井场、管线、道路恢复植被的抚育工作,并定期采取养护、补种等措施,使植被覆盖度不低于现状水平;加强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估。 (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主要影响分析 根据报告书,施工期的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机械车辆尾气、柴油燃烧废气、井场测试放喷废气。 报告书提出的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加强施工扬尘监管,施工工地内堆放水泥、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和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应当遮盖或者在库房内存放;建筑土方、工程渣土、建筑垃圾应当及时清运,在场地内堆存的,应当采用密 (略) 遮盖;土方、拆除等工程作业时应当分段作业,采取洒水压尘措施,缩短起尘操作时间;合理规划施工进度,及时开挖,及时回填,防止土方风化起尘;在施工初期合 (略) (略) 线,尽量利 (略) ,减少 (略) 的长度;道路选线尽量考虑居民区的避让;对施工过程中使用频繁或运输负荷 (略) 路面进行硬化处理;严禁运输建筑材料和设备的车辆超载行驶;运输车 (略) 况较差或居民 (略) 段时,应减速慢行,避免扬尘污染;运输沙土、水泥、土方的车辆加盖篷布;要求施工单位注重文明施工,加强场地内的建材管理。加强对施工机械管理,科学安排其运行时间,严格按照施工时间作业,不允许任意扩大施工范围。 报告书提出的机械车辆尾气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保养及维护,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使汽车燃料充分燃烧,合理设计施工站场 (略) ,保证车辆能够迅速的进出而减少怠速时间,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 报告书提出的柴油机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包括:采用低能耗、高效率的柴油机和柴油发电机;采用污染物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且低含硫量的优质柴油,减少污染物排放。 报告书提出的施工期井场测试放喷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压裂返排阶段会产生放喷天然气,为降低天然气直接排放造成的污染,采用点火燃烧后进行排放,排放量较小,若不完全燃烧,将产生CH4、CO等废气,对环境空气产生污染,评价建议应科学设计燃烧排放口,使天然气完全燃烧,将烃类污染物燃烧转化成危害较小的水蒸气及CO2,减轻对环境空气的污染。 报告书提出运营期有组织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压缩机均采用企业自产天然气为燃料,污染物排放浓度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标准要求。 报告书提出运营期无组织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包括:气田开发集输采用密闭流程,加强采气井密封系统,管线进站处设置自动截断阀,一旦发生事故,紧急切断气源,最大限度地减少集输过程中的排放量。采用技术质量可靠的仪表、阀门、控制设备等,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和操作平衡,所有设备、管道和阀门的强度、严密性及耐腐蚀性符合有关规定,减少气体泄漏。在充分考虑管道、阀门、储罐等设施的密闭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后,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烃类气体无组织逸散量。采取上述措施后,站场厂界非*烷总烃无组织排放浓度可满足《*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油气集中处理站边界污染物控制要求。 (三)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主要影响分析 根据报告书,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为钻井废水、压裂返排液、管道试压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报告书提出的钻井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包括:钻井过程必须采用无毒无害的水基钻井液,避免对浅层地下水造成污染;钻井工程采用泥浆不落地工艺,废弃钻井泥浆岩屑经螺旋输送机输送至振动筛进行筛分,筛下的钻井废水进入废液储存罐,经除砂除泥等处理后钻井废水回用于本井场钻井液配置,完井后用于下一井场循环利用,无法利用部分送当地钻井废弃物处理厂进行综合处理,不外排。 报告书提出的压裂返排液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压裂采用可回收压裂液体系,压裂返排液全部收集入罐,经沉淀过滤后可作为前置和顶替液用于压裂,优先在井场利用,无法利用部分送当地钻井废弃物处理厂进行综合处理,不外排。 报告书提出的管道试压污染防治措施为:废水管道试压废水经收集沉淀后优先重复利用,无法利用部分用于管线临时占地绿化与周边施工场地洒水抑尘,不外排。 报告书提出的施工生活污水污染防治措施包括:钻井及工程量较大场站施工营地设移动式环保厕所,盥洗水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环保厕所粪污委托当地牧民定期清理用于农田施肥;管道施工分段进行,工程量较小的站场、管线、道路等其他地面工程施工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生活依托附近村镇。 根据报告书,项目运行期生产废水主要为气田采出水。报告书提出运行期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为:项目新增的气田采出水经第一天然气处理厂、第四天然气处理厂以及苏里格气田西区1#采出水处理站进行处理达标后回注地层,不外排。采出水处理后各项指标满足《气田水注入技术要求》(SY/T6596-2016)以及《气田水回注技术规范》(Q/*)中限值及相关要求后回注。 (四)地下水、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主要影响分析 源头控制措施 加强泥浆循环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对废液储罐、固废储存箱等暂存设施进行检查,减少跑、冒、滴、漏,减少设备破损和泄漏发生。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严禁钻井废水、压裂返排液、钻井泥浆及岩屑、生活垃圾等随意倾倒;钻井废液、再生钻井液及分离后的固相分别存放在废液储存罐或储液池、固渣储存箱暂储;施工结束后,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废水和固废,防止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的污染。 报告书提出的分区防渗措施为:将钻井井场地面设施的防渗措施分为三个级别,即简单防渗区、一般防渗区、重点防渗区。对钻井工程基础区域、钻井泥浆不落地区域、柴油罐区、钻井井场危废贮存点等进行重点防渗,临时危废贮存点防渗措施按照GB *-2023中相关要求执行,其他重点防渗区防渗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1×10-7cm/s。柴油机动力机组区划分为一般防渗区进行一般防渗,地面防渗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10-7cm/s。将井场生活区、值班房等撬装野营房划分为简单防渗区,采用黏土碾压方式防渗。 报告书提出的分区防渗措施为:将改扩建集气站内新增地面设施划分防渗区。采出液罐区、润滑油储存间为重点防渗区,地面防渗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1×10-7cm/s的防渗效果;采出水外输泵、集气一体化集成装置区等为一般防渗区,地面防渗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10-7cm/s。 跟踪监测措施 报告书提出的分区防渗措施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及《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上石油天然气开发》(*)规定,在项目重点影响区(典型新建井口、改扩建站场采出水缓冲罐区)附近以及采出水输送管线沿线土壤敏感目标处共布设14个土壤跟踪监测点,监测因子为石油类、石油烃(C6~C9)、石油烃(C10~C40)、汞、砷、六价铬,监测频次为表层样每年监测1次,深层样每3年监测1次。 根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的要求,在典型新建井场、典型改扩建站场周边共布设10口监测井,1个背景监测井,9个跟踪监控井,监测层位为第四系、白垩系含水层。监测因子为砷、汞、六价铬、石油类、石油烃(C6~C9)、石油烃(C10~C40),监测频次为每半年监测1次。 (五)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及主要影响分析 根据报告书,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设备噪声以及机动车噪声。 报告书提出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避免夜间施工;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选用低噪声设备,采用消音、隔音、减振等措施降低噪声;建设单位应责成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张布通告和投诉电话,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环境纠纷等。 根据报告书,项目运行期主要噪声源为压缩机等。 报告书提出运行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包括:设备选型选择低噪声设备,采取基础减振措施;压缩机设置于压缩机房内,内部采取吸声、消声等降噪措施;合理布局总图,降低噪声影响;加强站场新增占地边界场外绿化,通过树木、草坪遮挡和反射起到一定降噪作用。 施工期的主要噪声源为各类施工机械及施工车辆等,施工噪声通常在200m范围可以实现达标,在采取避让、采用低噪声设备以及必要的管理措施后噪声影响较小,可以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要求,随着施工结束,影响消失,噪声控制措施可行。 运行期的主要噪声源为改扩建站场新增压缩机等,对站场厂界噪声预测结果表明,改扩建站场昼夜间厂界噪声预测值均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标准,因此,项目在采取基础减振、隔声、消声等降噪措施后,新增噪声源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 (六)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及主要影响分析 根据报告书,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废弃钻井泥浆、钻井岩屑,浮渣和污泥,废机油、废油桶、废防渗材料、废弃包装物,清管试压废渣,建筑垃圾以及生活垃圾等。报告书提出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包括: 项目钻井过程中大量岩屑随钻井泥浆排出井筒,采用泥浆不落地工艺进行处理后,泥浆全部重新配置进行循环使用,不外排,钻井泥浆的循环利用率约95%,5%的钻井泥浆因无法继续使用而废弃,钻井任务结束后与岩屑一并送至有资质的气田废弃物处置单位处置。钻井岩屑采用泥浆不落地技术处理后,收集至井场固渣储存箱中,交由有资质的气田废弃物处置单位进行处置。 压裂返排液现场收集处理过程产生的浮渣和污泥,集中收集后与无法重复利用的压裂返排液一并送有资质的气田废弃物处置单位进行综合处理,不外排。 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废机油(危废类别及代码:HW08,900-214-08)以及废油桶(危废类别及代码:HW49,900-041-49),废机油在密封PE桶收集,废机油和废油桶收集后暂存于钻井井场的移动式危废贮存点内,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施工过程中未沾染废矿物油的废防渗材料为一般固废,收集后外售综合利用;沾染废矿物油的废防渗材料属于危险废物(废物类别及代码:HW08,900-249-08),暂存于钻井井场的移动式危废贮存点内,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钻井过程中使用化学药剂时产生一定量的废弃包装物送往指定固废填埋场处置。管道清管、试压废水经沉淀后产生的废渣集中收集后送往指定固废填埋场处置。定向钻泥浆循环使用,无法利用部分经固化后,按照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要求合理处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防腐材料、废焊条、切割废料等施工废料由施工单位收集后回收利用;施工现场碎砖、水泥等建筑垃圾,收集后拉运至当地建筑垃圾填埋场处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统一交环卫部门集中处理。 根据报告书,项目运行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井场远程传输系统废蓄电池(HW31,900-052-31),新增压缩机集气站废润滑油(危废类别及代码:HW08,900-217-08)、废润滑油桶(危废类别及代码:HW49,900-041-49)、废防冻液(危废类别及代码:HW06,900-402-06)等,均属于危险废物。 报告书提出运行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为:井场、集气站新增的危废经分类收集后依托就近站场危险废物贮存间暂存后,定期交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 (七)风险防范 根据报告书,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主要为天然气(*烷)、柴油和润滑油等,可能发生的事故为井喷、天然气泄漏、柴油罐、润滑油泄漏后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通过采取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开展培训及宣传,加强安全教育;站场设置可燃气体检测和报警系统,站内所有阀门选用环保安全型,定期检查安全防护系统,定期清管及管壁厚度减薄测试等可靠的风险防范措施,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计、正确操作,可有效防止泄漏、爆炸等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依靠装置内的安全防护设施和事故应急措施也能及时控制事故,防止事故蔓延,减少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项目风险水平可以接受。报告书中提出的风险防范及应急措施, 应纳入长庆油田第三采气厂现有应急预案管理体系中进行统一管理。项目环境风险可控。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