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8月28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8月28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4年8月28日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8月28日-2024年9月3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

  传 真:*

  电子邮箱:*@*ttp://**

  通信地址: (略) 思 (略) 1 (略) 生态环境局环评处

  邮政编码:*

  1

  五通—浦口岸线整治工程

  厦门岛东北部五通-浦口岸线

   (略) (略) 政园林局

   (略) 政 (略)

  五通—浦口岸线整治工程位于厦门岛东北部五通-浦口岸线, (略) (略) 香山至五通护岸沙滩改造工程,东侧面向东海域,西侧为厦 (略) ,北侧紧邻五通码头和翔安隧道,南侧是观音山沙滩,本项目为岸线整治工程,建设内容为土方拆除工程、护岸工程、沙滩工程和景观绿化工程,其中土方拆除面积为0.5062 hm2,护岸提升改造132m,新建护岸100m,地块整治总面积为1.4600 hm2。项目用海面积为1.8054hm2,计划施工期为3个月,总投资2840.*元,环保投资为265.*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9.3%。

  1、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水动力

  项目所在海域属于规则半日潮流,属往复流,工程周边海域整体流速较小。工程实施后,对周边的潮流形态影响很小,各典型时刻下,工程前后潮流场无明显变化。各典型时刻下的工程实施前后的流矢基本吻合,仅高潮和落急时刻在165图斑东侧整理区域的东南侧。本项目的施工对涨落潮最大流速的影响很小,仅在工程区附近100m左右的点可能受到较小的影响,其余各处海域的涨落潮最大流速均不会受到影响。项目施工后仅在165图斑东侧整理区域周围的平均流速发生一定程度的减小,减小幅度在0.1m/s以内,西侧区域涨潮平均流速有略微增加,增加幅度在0.01m/s~0.03m/s,且平均流速发生变化的范围很小。对于离开工程区200m以外的各处海域影响较小,各处平均流速均未发生明显变化。总体而言,本次岸线整治工程实施对工程区附近的平均流速影响较小。各条流速等值线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项目实施基本不会改变工程区周边的流速特征。

  (2)冲淤环境

  由于工程施工对岸线和地形的改变较小。项目建设对流场影响较小。本项目实施后,年回淤强度仅在165图斑东侧海域略有增加,第一年的淤积变化强度在1cm/a~3cm/a。

  (3)项目实施对海水水质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涉海工程主要为土方拆除工程、护岸工程、沙滩工程和景观绿化工程,项目工期短,且拟采用干滩施工,除涨落潮过程会存在部分泥沙随水流进入海水外,施工时无悬浮泥沙入海。

  本项目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量约4.5 t/d,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氨氮。根据建设单位的施工方案可知,本项目不设置施工人员宿舍,大部分施工人员产生生活污水均依托周边村庄现有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消纳,施工场地的少部分施工生活污水采用移动厕所进行处理,再就 (略) 污水处理厂处置。

  (4)项目实施对海洋沉积物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施工期还海工程、堤坝工程及沙滩工程避开涨潮和落潮发生期进行作业,确保仅在退潮露滩时施工。项目建设过程除涨落潮时,基本无施工悬浮泥沙进入水体中,项目施工期短,不会引起海域总体沉降环境质量的变化。

  (5)项目实施对海洋生态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为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对历史围填海图斑采取还海及建设护岸、沙滩的修复措施,将还原海域的自然属性。施工期项目建设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很小,运营期随着部分围填海图斑恢复海洋属性,区域的海洋生物资源会得到一定恢复。五通—浦口岸线整治工程为岸线整治工程,工程本身为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图斑处置方案,165图斑与同安湾口海域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最小直线距离0.164km,163图斑占用保护区的区域进行的还海工程,拆除部分已围填的范围并进行沙滩修复,建设项目采取干滩施工工艺,施工工艺也进行了优化,施工过程不使用施工船舶,施工期不会阻碍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及觅食。项目施工过程不涉水,施工过程产生的噪声经过水流的阻挡,对中华白海豚的影响较小。工程实施后拆除还海面积0.5062 hm2,拟退出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对中华白海豚保护区进行退让,保护中华白海豚及其生境,项目建设对保护区功能将产生正面影响。

  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施工期间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和施工燃油机械和车辆尾气,运营期工程不产生污染。

  施工单位应对运输固体物质车辆必须严加管理,采取加盖篷布或洒水等防护措施,路面采取经常性清扫,道路洒水等措施。施工期燃油机械和车辆产生少量尾气,含少量NOx、CO 等污染物。由于施工机械和车辆相对较为分散,加之地面开阔,施工燃油机械和车辆产生的少量尾气容易就地扩散稀释,影响小。机械打凿时将会产生施工扬尘,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要求施工单位采用湿式施工方法, (略) 面进行洒水,有效降低打凿扬尘量的产生,减轻对居民的影响。

  3、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施工期:施工期主要噪声污染源为施工机械设备作业噪声,其将对工程区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期噪声影响范围夜间较昼间远,施工过程可能影响敏感点为165图斑南侧的某特殊单位,项目施工期周边的村庄凤头村、浦口村已拆迁,在避免高噪声设备夜间运行的情况下,现状施工可能对周边敏感点产生的影响较小。

  运营期:本项目建成运营后,运营声环境基本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施工期: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和弃。

  运营期:项目对游客产生的垃圾应进行分类收集,在园内设置垃圾收集箱,可以回收的进行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统一收集后清运到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5、*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工程施工范围内未发现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鸟类繁殖区。水鸟类群之外的其他鸟类类群,多为福 (略) 沿海区域常见鸟种,这些鸟类在长期的生存演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生活整的待建设用地处,临时施工场地内拟设置围挡、喷雾、沉淀池等配套环保措施。本项目的建设,对*域区域中的野生动物或鸟类资源生态多样性的影响较小。

  6、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本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油类物质(柴油),危险物质与临界量的比值Q=0.*<1,即本项目可能涉及的危险物质远小于临界量,本项目的环境风险潜势综合等级为I,可开展简单分析。本项目的环境风险主要存在于施工过程因误操作、碰撞等导致的油品泄漏,可能造成附近海域局部水域污染。建设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的量极小,在加强风险防范措施的情况下,项目的环境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建议建设单位编制施工期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溢油事故,按照规范装配应急物资和设备,以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以及污染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

  7、主要环保对策措施

  (1)水环境保护措施

  ①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计划、安排进度时,应充分考虑附近海域的环境保护问题,合理安排施工数量、位置及挖掘进度,确保施工过程做到干滩施工。

  ②在开工前应对所有的施工设备,尤其是施工设施进行严格检查,发现有可能泄漏污染物的必须先修复后才能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有无泄漏污染物的现象,如有发生立即采取措施。

  ③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不排放入海。

  (2)海洋生态保护措施

  ①各施工工程应确保干滩施工,避免因悬浮泥沙入海带来的海洋生物损失;

  ②工程应避免在台风、天文大潮等不利条件下进行施工,避免大量悬浮泥沙入海,引起海洋生物的死亡;

  ③严禁污水直接排海造成对海洋生物的伤害;

  ④选择具有良好资质和相关施工经验的队*,优化施工方案,减少施工时间,提高施工人员对海洋生态保护意识。

  (3)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应采取定期洒水等措施抑制扬尘,并定期清扫施工场地、 (略) 的洒落物,以减轻施工场地 (略) 的扬尘污染。运输车辆不得满载,需遮掩覆盖运输物。

  (4)声环境保护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作业时间、作业方式,避开休息时间段;优先选用性能良好的低噪声施工设备;加快施工进度,尽可能缩短施工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项目环保投资

  本项目估算环保投资约265.*元,占总投资2840.*元的9.3%。

  8、公众参与:已按照要求开展公众参与。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4年8月28日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8月28日-2024年9月3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

  传 真:*

  电子邮箱:*@*ttp://**

  通信地址: (略) 思 (略) 1 (略) 生态环境局环评处

  邮政编码:*

  1

  五通—浦口岸线整治工程

  厦门岛东北部五通-浦口岸线

   (略) (略) 政园林局

   (略) 政 (略)

  五通—浦口岸线整治工程位于厦门岛东北部五通-浦口岸线, (略) (略) 香山至五通护岸沙滩改造工程,东侧面向东海域,西侧为厦 (略) ,北侧紧邻五通码头和翔安隧道,南侧是观音山沙滩,本项目为岸线整治工程,建设内容为土方拆除工程、护岸工程、沙滩工程和景观绿化工程,其中土方拆除面积为0.5062 hm2,护岸提升改造132m,新建护岸100m,地块整治总面积为1.4600 hm2。项目用海面积为1.8054hm2,计划施工期为3个月,总投资2840.*元,环保投资为265.*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9.3%。

  1、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水动力

  项目所在海域属于规则半日潮流,属往复流,工程周边海域整体流速较小。工程实施后,对周边的潮流形态影响很小,各典型时刻下,工程前后潮流场无明显变化。各典型时刻下的工程实施前后的流矢基本吻合,仅高潮和落急时刻在165图斑东侧整理区域的东南侧。本项目的施工对涨落潮最大流速的影响很小,仅在工程区附近100m左右的点可能受到较小的影响,其余各处海域的涨落潮最大流速均不会受到影响。项目施工后仅在165图斑东侧整理区域周围的平均流速发生一定程度的减小,减小幅度在0.1m/s以内,西侧区域涨潮平均流速有略微增加,增加幅度在0.01m/s~0.03m/s,且平均流速发生变化的范围很小。对于离开工程区200m以外的各处海域影响较小,各处平均流速均未发生明显变化。总体而言,本次岸线整治工程实施对工程区附近的平均流速影响较小。各条流速等值线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项目实施基本不会改变工程区周边的流速特征。

  (2)冲淤环境

  由于工程施工对岸线和地形的改变较小。项目建设对流场影响较小。本项目实施后,年回淤强度仅在165图斑东侧海域略有增加,第一年的淤积变化强度在1cm/a~3cm/a。

  (3)项目实施对海水水质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涉海工程主要为土方拆除工程、护岸工程、沙滩工程和景观绿化工程,项目工期短,且拟采用干滩施工,除涨落潮过程会存在部分泥沙随水流进入海水外,施工时无悬浮泥沙入海。

  本项目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量约4.5 t/d,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氨氮。根据建设单位的施工方案可知,本项目不设置施工人员宿舍,大部分施工人员产生生活污水均依托周边村庄现有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消纳,施工场地的少部分施工生活污水采用移动厕所进行处理,再就 (略) 污水处理厂处置。

  (4)项目实施对海洋沉积物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施工期还海工程、堤坝工程及沙滩工程避开涨潮和落潮发生期进行作业,确保仅在退潮露滩时施工。项目建设过程除涨落潮时,基本无施工悬浮泥沙进入水体中,项目施工期短,不会引起海域总体沉降环境质量的变化。

  (5)项目实施对海洋生态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为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对历史围填海图斑采取还海及建设护岸、沙滩的修复措施,将还原海域的自然属性。施工期项目建设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很小,运营期随着部分围填海图斑恢复海洋属性,区域的海洋生物资源会得到一定恢复。五通—浦口岸线整治工程为岸线整治工程,工程本身为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图斑处置方案,165图斑与同安湾口海域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最小直线距离0.164km,163图斑占用保护区的区域进行的还海工程,拆除部分已围填的范围并进行沙滩修复,建设项目采取干滩施工工艺,施工工艺也进行了优化,施工过程不使用施工船舶,施工期不会阻碍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及觅食。项目施工过程不涉水,施工过程产生的噪声经过水流的阻挡,对中华白海豚的影响较小。工程实施后拆除还海面积0.5062 hm2,拟退出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对中华白海豚保护区进行退让,保护中华白海豚及其生境,项目建设对保护区功能将产生正面影响。

  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施工期间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和施工燃油机械和车辆尾气,运营期工程不产生污染。

  施工单位应对运输固体物质车辆必须严加管理,采取加盖篷布或洒水等防护措施,路面采取经常性清扫,道路洒水等措施。施工期燃油机械和车辆产生少量尾气,含少量NOx、CO 等污染物。由于施工机械和车辆相对较为分散,加之地面开阔,施工燃油机械和车辆产生的少量尾气容易就地扩散稀释,影响小。机械打凿时将会产生施工扬尘,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要求施工单位采用湿式施工方法, (略) 面进行洒水,有效降低打凿扬尘量的产生,减轻对居民的影响。

  3、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施工期:施工期主要噪声污染源为施工机械设备作业噪声,其将对工程区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期噪声影响范围夜间较昼间远,施工过程可能影响敏感点为165图斑南侧的某特殊单位,项目施工期周边的村庄凤头村、浦口村已拆迁,在避免高噪声设备夜间运行的情况下,现状施工可能对周边敏感点产生的影响较小。

  运营期:本项目建成运营后,运营声环境基本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施工期: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和弃。

  运营期:项目对游客产生的垃圾应进行分类收集,在园内设置垃圾收集箱,可以回收的进行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统一收集后清运到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5、*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工程施工范围内未发现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鸟类繁殖区。水鸟类群之外的其他鸟类类群,多为福 (略) 沿海区域常见鸟种,这些鸟类在长期的生存演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生活整的待建设用地处,临时施工场地内拟设置围挡、喷雾、沉淀池等配套环保措施。本项目的建设,对*域区域中的野生动物或鸟类资源生态多样性的影响较小。

  6、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本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油类物质(柴油),危险物质与临界量的比值Q=0.*<1,即本项目可能涉及的危险物质远小于临界量,本项目的环境风险潜势综合等级为I,可开展简单分析。本项目的环境风险主要存在于施工过程因误操作、碰撞等导致的油品泄漏,可能造成附近海域局部水域污染。建设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的量极小,在加强风险防范措施的情况下,项目的环境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建议建设单位编制施工期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溢油事故,按照规范装配应急物资和设备,以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以及污染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

  7、主要环保对策措施

  (1)水环境保护措施

  ①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计划、安排进度时,应充分考虑附近海域的环境保护问题,合理安排施工数量、位置及挖掘进度,确保施工过程做到干滩施工。

  ②在开工前应对所有的施工设备,尤其是施工设施进行严格检查,发现有可能泄漏污染物的必须先修复后才能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有无泄漏污染物的现象,如有发生立即采取措施。

  ③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不排放入海。

  (2)海洋生态保护措施

  ①各施工工程应确保干滩施工,避免因悬浮泥沙入海带来的海洋生物损失;

  ②工程应避免在台风、天文大潮等不利条件下进行施工,避免大量悬浮泥沙入海,引起海洋生物的死亡;

  ③严禁污水直接排海造成对海洋生物的伤害;

  ④选择具有良好资质和相关施工经验的队*,优化施工方案,减少施工时间,提高施工人员对海洋生态保护意识。

  (3)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应采取定期洒水等措施抑制扬尘,并定期清扫施工场地、 (略) 的洒落物,以减轻施工场地 (略) 的扬尘污染。运输车辆不得满载,需遮掩覆盖运输物。

  (4)声环境保护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作业时间、作业方式,避开休息时间段;优先选用性能良好的低噪声施工设备;加快施工进度,尽可能缩短施工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项目环保投资

  本项目估算环保投资约265.*元,占总投资2840.*元的9.3%。

  8、公众参与:已按照要求开展公众参与。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4年8月28日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8月28日-2024年9月3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

  传 真:*

  电子邮箱:*@*ttp://**

  通信地址: (略) 思 (略) 1 (略) 生态环境局环评处

  邮政编码:*

  1

  五通—浦口岸线整治工程

  厦门岛东北部五通-浦口岸线

   (略) (略) 政园林局

   (略) 政 (略)

  五通—浦口岸线整治工程位于厦门岛东北部五通-浦口岸线, (略) (略) 香山至五通护岸沙滩改造工程,东侧面向东海域,西侧为厦 (略) ,北侧紧邻五通码头和翔安隧道,南侧是观音山沙滩,本项目为岸线整治工程,建设内容为土方拆除工程、护岸工程、沙滩工程和景观绿化工程,其中土方拆除面积为0.5062 hm2,护岸提升改造132m,新建护岸100m,地块整治总面积为1.4600 hm2。项目用海面积为1.8054hm2,计划施工期为3个月,总投资2840.*元,环保投资为265.*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9.3%。

  1、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水动力

  项目所在海域属于规则半日潮流,属往复流,工程周边海域整体流速较小。工程实施后,对周边的潮流形态影响很小,各典型时刻下,工程前后潮流场无明显变化。各典型时刻下的工程实施前后的流矢基本吻合,仅高潮和落急时刻在165图斑东侧整理区域的东南侧。本项目的施工对涨落潮最大流速的影响很小,仅在工程区附近100m左右的点可能受到较小的影响,其余各处海域的涨落潮最大流速均不会受到影响。项目施工后仅在165图斑东侧整理区域周围的平均流速发生一定程度的减小,减小幅度在0.1m/s以内,西侧区域涨潮平均流速有略微增加,增加幅度在0.01m/s~0.03m/s,且平均流速发生变化的范围很小。对于离开工程区200m以外的各处海域影响较小,各处平均流速均未发生明显变化。总体而言,本次岸线整治工程实施对工程区附近的平均流速影响较小。各条流速等值线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项目实施基本不会改变工程区周边的流速特征。

  (2)冲淤环境

  由于工程施工对岸线和地形的改变较小。项目建设对流场影响较小。本项目实施后,年回淤强度仅在165图斑东侧海域略有增加,第一年的淤积变化强度在1cm/a~3cm/a。

  (3)项目实施对海水水质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涉海工程主要为土方拆除工程、护岸工程、沙滩工程和景观绿化工程,项目工期短,且拟采用干滩施工,除涨落潮过程会存在部分泥沙随水流进入海水外,施工时无悬浮泥沙入海。

  本项目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量约4.5 t/d,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氨氮。根据建设单位的施工方案可知,本项目不设置施工人员宿舍,大部分施工人员产生生活污水均依托周边村庄现有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消纳,施工场地的少部分施工生活污水采用移动厕所进行处理,再就 (略) 污水处理厂处置。

  (4)项目实施对海洋沉积物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施工期还海工程、堤坝工程及沙滩工程避开涨潮和落潮发生期进行作业,确保仅在退潮露滩时施工。项目建设过程除涨落潮时,基本无施工悬浮泥沙进入水体中,项目施工期短,不会引起海域总体沉降环境质量的变化。

  (5)项目实施对海洋生态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为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对历史围填海图斑采取还海及建设护岸、沙滩的修复措施,将还原海域的自然属性。施工期项目建设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很小,运营期随着部分围填海图斑恢复海洋属性,区域的海洋生物资源会得到一定恢复。五通—浦口岸线整治工程为岸线整治工程,工程本身为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图斑处置方案,165图斑与同安湾口海域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最小直线距离0.164km,163图斑占用保护区的区域进行的还海工程,拆除部分已围填的范围并进行沙滩修复,建设项目采取干滩施工工艺,施工工艺也进行了优化,施工过程不使用施工船舶,施工期不会阻碍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及觅食。项目施工过程不涉水,施工过程产生的噪声经过水流的阻挡,对中华白海豚的影响较小。工程实施后拆除还海面积0.5062 hm2,拟退出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对中华白海豚保护区进行退让,保护中华白海豚及其生境,项目建设对保护区功能将产生正面影响。

  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施工期间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和施工燃油机械和车辆尾气,运营期工程不产生污染。

  施工单位应对运输固体物质车辆必须严加管理,采取加盖篷布或洒水等防护措施,路面采取经常性清扫,道路洒水等措施。施工期燃油机械和车辆产生少量尾气,含少量NOx、CO 等污染物。由于施工机械和车辆相对较为分散,加之地面开阔,施工燃油机械和车辆产生的少量尾气容易就地扩散稀释,影响小。机械打凿时将会产生施工扬尘,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要求施工单位采用湿式施工方法, (略) 面进行洒水,有效降低打凿扬尘量的产生,减轻对居民的影响。

  3、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施工期:施工期主要噪声污染源为施工机械设备作业噪声,其将对工程区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期噪声影响范围夜间较昼间远,施工过程可能影响敏感点为165图斑南侧的某特殊单位,项目施工期周边的村庄凤头村、浦口村已拆迁,在避免高噪声设备夜间运行的情况下,现状施工可能对周边敏感点产生的影响较小。

  运营期:本项目建成运营后,运营声环境基本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施工期: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和弃。

  运营期:项目对游客产生的垃圾应进行分类收集,在园内设置垃圾收集箱,可以回收的进行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统一收集后清运到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5、*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工程施工范围内未发现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鸟类繁殖区。水鸟类群之外的其他鸟类类群,多为福 (略) 沿海区域常见鸟种,这些鸟类在长期的生存演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生活整的待建设用地处,临时施工场地内拟设置围挡、喷雾、沉淀池等配套环保措施。本项目的建设,对*域区域中的野生动物或鸟类资源生态多样性的影响较小。

  6、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本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油类物质(柴油),危险物质与临界量的比值Q=0.*<1,即本项目可能涉及的危险物质远小于临界量,本项目的环境风险潜势综合等级为I,可开展简单分析。本项目的环境风险主要存在于施工过程因误操作、碰撞等导致的油品泄漏,可能造成附近海域局部水域污染。建设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的量极小,在加强风险防范措施的情况下,项目的环境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建议建设单位编制施工期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溢油事故,按照规范装配应急物资和设备,以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以及污染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

  7、主要环保对策措施

  (1)水环境保护措施

  ①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计划、安排进度时,应充分考虑附近海域的环境保护问题,合理安排施工数量、位置及挖掘进度,确保施工过程做到干滩施工。

  ②在开工前应对所有的施工设备,尤其是施工设施进行严格检查,发现有可能泄漏污染物的必须先修复后才能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有无泄漏污染物的现象,如有发生立即采取措施。

  ③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不排放入海。

  (2)海洋生态保护措施

  ①各施工工程应确保干滩施工,避免因悬浮泥沙入海带来的海洋生物损失;

  ②工程应避免在台风、天文大潮等不利条件下进行施工,避免大量悬浮泥沙入海,引起海洋生物的死亡;

  ③严禁污水直接排海造成对海洋生物的伤害;

  ④选择具有良好资质和相关施工经验的队*,优化施工方案,减少施工时间,提高施工人员对海洋生态保护意识。

  (3)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应采取定期洒水等措施抑制扬尘,并定期清扫施工场地、 (略) 的洒落物,以减轻施工场地 (略) 的扬尘污染。运输车辆不得满载,需遮掩覆盖运输物。

  (4)声环境保护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作业时间、作业方式,避开休息时间段;优先选用性能良好的低噪声施工设备;加快施工进度,尽可能缩短施工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项目环保投资

  本项目估算环保投资约265.*元,占总投资2840.*元的9.3%。

  8、公众参与:已按照要求开展公众参与。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4年8月28日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8月28日-2024年9月3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

  传 真:*

  电子邮箱:*@*ttp://**

  通信地址: (略) 思 (略) 1 (略) 生态环境局环评处

  邮政编码:*

  1

  五通—浦口岸线整治工程

  厦门岛东北部五通-浦口岸线

   (略) (略) 政园林局

   (略) 政 (略)

  五通—浦口岸线整治工程位于厦门岛东北部五通-浦口岸线, (略) (略) 香山至五通护岸沙滩改造工程,东侧面向东海域,西侧为厦 (略) ,北侧紧邻五通码头和翔安隧道,南侧是观音山沙滩,本项目为岸线整治工程,建设内容为土方拆除工程、护岸工程、沙滩工程和景观绿化工程,其中土方拆除面积为0.5062 hm2,护岸提升改造132m,新建护岸100m,地块整治总面积为1.4600 hm2。项目用海面积为1.8054hm2,计划施工期为3个月,总投资2840.*元,环保投资为265.*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9.3%。

  1、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水动力

  项目所在海域属于规则半日潮流,属往复流,工程周边海域整体流速较小。工程实施后,对周边的潮流形态影响很小,各典型时刻下,工程前后潮流场无明显变化。各典型时刻下的工程实施前后的流矢基本吻合,仅高潮和落急时刻在165图斑东侧整理区域的东南侧。本项目的施工对涨落潮最大流速的影响很小,仅在工程区附近100m左右的点可能受到较小的影响,其余各处海域的涨落潮最大流速均不会受到影响。项目施工后仅在165图斑东侧整理区域周围的平均流速发生一定程度的减小,减小幅度在0.1m/s以内,西侧区域涨潮平均流速有略微增加,增加幅度在0.01m/s~0.03m/s,且平均流速发生变化的范围很小。对于离开工程区200m以外的各处海域影响较小,各处平均流速均未发生明显变化。总体而言,本次岸线整治工程实施对工程区附近的平均流速影响较小。各条流速等值线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项目实施基本不会改变工程区周边的流速特征。

  (2)冲淤环境

  由于工程施工对岸线和地形的改变较小。项目建设对流场影响较小。本项目实施后,年回淤强度仅在165图斑东侧海域略有增加,第一年的淤积变化强度在1cm/a~3cm/a。

  (3)项目实施对海水水质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涉海工程主要为土方拆除工程、护岸工程、沙滩工程和景观绿化工程,项目工期短,且拟采用干滩施工,除涨落潮过程会存在部分泥沙随水流进入海水外,施工时无悬浮泥沙入海。

  本项目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量约4.5 t/d,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氨氮。根据建设单位的施工方案可知,本项目不设置施工人员宿舍,大部分施工人员产生生活污水均依托周边村庄现有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消纳,施工场地的少部分施工生活污水采用移动厕所进行处理,再就 (略) 污水处理厂处置。

  (4)项目实施对海洋沉积物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施工期还海工程、堤坝工程及沙滩工程避开涨潮和落潮发生期进行作业,确保仅在退潮露滩时施工。项目建设过程除涨落潮时,基本无施工悬浮泥沙进入水体中,项目施工期短,不会引起海域总体沉降环境质量的变化。

  (5)项目实施对海洋生态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为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对历史围填海图斑采取还海及建设护岸、沙滩的修复措施,将还原海域的自然属性。施工期项目建设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很小,运营期随着部分围填海图斑恢复海洋属性,区域的海洋生物资源会得到一定恢复。五通—浦口岸线整治工程为岸线整治工程,工程本身为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图斑处置方案,165图斑与同安湾口海域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最小直线距离0.164km,163图斑占用保护区的区域进行的还海工程,拆除部分已围填的范围并进行沙滩修复,建设项目采取干滩施工工艺,施工工艺也进行了优化,施工过程不使用施工船舶,施工期不会阻碍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及觅食。项目施工过程不涉水,施工过程产生的噪声经过水流的阻挡,对中华白海豚的影响较小。工程实施后拆除还海面积0.5062 hm2,拟退出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对中华白海豚保护区进行退让,保护中华白海豚及其生境,项目建设对保护区功能将产生正面影响。

  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施工期间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和施工燃油机械和车辆尾气,运营期工程不产生污染。

  施工单位应对运输固体物质车辆必须严加管理,采取加盖篷布或洒水等防护措施,路面采取经常性清扫,道路洒水等措施。施工期燃油机械和车辆产生少量尾气,含少量NOx、CO 等污染物。由于施工机械和车辆相对较为分散,加之地面开阔,施工燃油机械和车辆产生的少量尾气容易就地扩散稀释,影响小。机械打凿时将会产生施工扬尘,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要求施工单位采用湿式施工方法, (略) 面进行洒水,有效降低打凿扬尘量的产生,减轻对居民的影响。

  3、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施工期:施工期主要噪声污染源为施工机械设备作业噪声,其将对工程区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期噪声影响范围夜间较昼间远,施工过程可能影响敏感点为165图斑南侧的某特殊单位,项目施工期周边的村庄凤头村、浦口村已拆迁,在避免高噪声设备夜间运行的情况下,现状施工可能对周边敏感点产生的影响较小。

  运营期:本项目建成运营后,运营声环境基本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施工期: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和弃。

  运营期:项目对游客产生的垃圾应进行分类收集,在园内设置垃圾收集箱,可以回收的进行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统一收集后清运到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5、*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工程施工范围内未发现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鸟类繁殖区。水鸟类群之外的其他鸟类类群,多为福 (略) 沿海区域常见鸟种,这些鸟类在长期的生存演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生活整的待建设用地处,临时施工场地内拟设置围挡、喷雾、沉淀池等配套环保措施。本项目的建设,对*域区域中的野生动物或鸟类资源生态多样性的影响较小。

  6、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本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油类物质(柴油),危险物质与临界量的比值Q=0.*<1,即本项目可能涉及的危险物质远小于临界量,本项目的环境风险潜势综合等级为I,可开展简单分析。本项目的环境风险主要存在于施工过程因误操作、碰撞等导致的油品泄漏,可能造成附近海域局部水域污染。建设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的量极小,在加强风险防范措施的情况下,项目的环境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建议建设单位编制施工期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溢油事故,按照规范装配应急物资和设备,以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以及污染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

  7、主要环保对策措施

  (1)水环境保护措施

  ①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计划、安排进度时,应充分考虑附近海域的环境保护问题,合理安排施工数量、位置及挖掘进度,确保施工过程做到干滩施工。

  ②在开工前应对所有的施工设备,尤其是施工设施进行严格检查,发现有可能泄漏污染物的必须先修复后才能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有无泄漏污染物的现象,如有发生立即采取措施。

  ③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不排放入海。

  (2)海洋生态保护措施

  ①各施工工程应确保干滩施工,避免因悬浮泥沙入海带来的海洋生物损失;

  ②工程应避免在台风、天文大潮等不利条件下进行施工,避免大量悬浮泥沙入海,引起海洋生物的死亡;

  ③严禁污水直接排海造成对海洋生物的伤害;

  ④选择具有良好资质和相关施工经验的队*,优化施工方案,减少施工时间,提高施工人员对海洋生态保护意识。

  (3)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应采取定期洒水等措施抑制扬尘,并定期清扫施工场地、 (略) 的洒落物,以减轻施工场地 (略) 的扬尘污染。运输车辆不得满载,需遮掩覆盖运输物。

  (4)声环境保护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作业时间、作业方式,避开休息时间段;优先选用性能良好的低噪声施工设备;加快施工进度,尽可能缩短施工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项目环保投资

  本项目估算环保投资约265.*元,占总投资2840.*元的9.3%。

  8、公众参与:已按照要求开展公众参与。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