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4年9月7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关于2024年9月7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2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批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9月7日-2024年9月13日(共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传真:0837-*(行政审批与环境影响评价科),0837-*(行政审批大厅)。

通讯地址:阿 (略) 美谷街279-2号,阿坝州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与环境影响评价科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环评文件提出的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G0611郎木寺(川甘界)至川主寺段

(略)

阿坝藏族羌族

自治州若尔盖县、红原县、松潘县

四川郎 (略) (略)

四川省交通勘 (略)

郎木寺(川甘界)至川主寺 (略) 是《 (略) 网规划》(2022 版)中首都放射线 G6 北京—拉萨中张掖至汶 (略)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川 (略) 网布局规划(2022-2035 年)》14 条联络线之一G0611张掖—汶 (略) 的一段。工程总投资约247亿元,环保投资约为*.*元,占工程总投资的0.65%。路线起于若尔盖县红星镇冻卡村(川甘界郎木寺镇北侧),起点在红星镇郎木寺隧道川甘省界,向南基本沿现有国道 213线走廊布线,经红星镇、 阿西镇、打更沟、若尔盖县城东,过姜冬村、若隆嘎、年朵坝、热玛宗、两河口, 止于松潘县川主寺镇以北的黄胜关村附近,接川主寺至汶 (略) 。项目按双向四车 (略) 标准建设,其中K0+000~K138+000段设计速度100km/h,路基宽度 26.0m;K138+000~K182+005段设计速度 80km/h,路基宽度25.5m。路线全长178.629km,共设桥梁*.75m/115座,其中特大桥4325.87m/5座,大中桥*.88m/110座;涵洞133道/5175m;隧道 *m/7 座,互通式立交6处,分离式立交9处,通道及牧道217处,服务区4处,U 型转弯1处,管理处及管理中心5 处,养护工区4处,隧道管理站1处,收费站6处,隧道变电所2处,互通连接线 9922m; (略) 33处,长22.238km;改移沟渠16处,长2.437km。

项目永久占地面积 1002.29hm2,全线挖方3005.*m3,填方 2557.*m3,综合利用28.*m3,借方198.*m3,弃方618.*m3(合松方789.23m3),规划建 (略) 115.07km、施工生产生活区(含隧道施工场地、预制场、混凝土拌合站、冷热拌合站、施工驻地)29处、表土临时堆场39处,弃土场14处,外购商品料,不设取土场、料场。

一、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

优化设计要求,优化桥梁施工工艺及桥型设计,尽量减少涉水桥墩的数量;优化施工临时工程设置,减少对湿地生态系统、基本草原、土地的占用,尽量利用部分永久占地作为施工便道使用;妥善保存工程开挖的草皮、原始表土层和其他裸土,做好植被恢复及湿地系统恢复和重建,植被恢复不得选用外来物种。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特别是重点保护植物的保护,禁止人为猎杀、盗采野生动植物。

施工场地设置雨污水分流系统,雨水经沉沙处理排放,生产废水经隔油、多级沉淀后尽可能回用,施工驻地生活污水隔油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尽可能用作周围林草地灌溉;合理安排桥梁桩基作业时序,采用先进工艺,缩短作业时间,基坑水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等区域洒水降尘,不得外排,桥梁作业水域下游设置防污屏,减小工程建设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隧道施工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清污分流”方式,污水由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优先回用于场地冲洗、降尘等。

热拌站选址尽量避开沿线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烘干及搅拌配置粉尘收集处理,沥青加热配置消烟除尘装置,矿粉仓配置袋式除尘器,控制和减少沥青烟、粉尘等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拌合站、预制场、施工作业区、道路运输等应加强扬尘治理,减少扬尘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施工期固体废物应采取“集中收集、分类处理、尽量回用”的原则进行处置,弃渣应严格遵循“先拦后弃”的原则,弃渣结束后,尽快进行植物措施;废弃建材、废弃包装材料,可作为资源加以回收利用,不可回收部分应运至就近的弃渣场;生活垃圾通过垃圾临时堆放点收集,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产生危险废物的生产场地内均设置危废暂存间,废机油等危险废物应集中分类收集,由具备相关资质单位运输及处置。

施工过程中,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合理 (略) 线和运输方案,夜间运输要采取减速缓行、禁止鸣笛等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尽量不进行施工或安排低噪声施工作业,在声环境敏感点设置移动式或临时声屏障,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轻对居民的正常生活的干扰,降低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2)营运期

加强营运期通行车辆管理,加 (略) 截排水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沿线设施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于沿线设施内部场地清洗和绿化、公路绿化边坡、道路周边草地、林地灌溉用水,特殊情况下不能全部回用, (略) 政设施处理。

公路服务区、收费站、养护 (略) 全线的垃圾统一收集,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略) 管理,限定大型货车夜间行驶车速, (略) 面保养, (略) 面平整度,沿线分布声环境敏感点较集 (略) 段,采取声屏障措施。

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和设计,加强景观资源及景观视线、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的保护、植被恢复及生态修复等措施,减缓对沿线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二、公众参与情况

阿坝州交通运输局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 (略) 上公示、登报公示、张贴公告等形式对项目环评信息进行了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在信息公开期间,未收到反对意见。

2

S14 川主寺至红 (略)

阿坝藏族羌族

自治州若尔盖县、红原县

四川川 (略) (略)

四川省交通勘 (略)

本项目全线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是国家高速 G0611张掖至汶 (略) 和G0615久治至马尔 (略) 的重要连接线,是联系西北和西南地 (略) (略) 段和快速通道。路线起于若尔盖包座乡,接G0611 郎木寺至川主 (略) ,经色地镇年朵坝、麦洼乡、阿木乡、红原县城、安曲镇,止于安曲镇哈拉玛村,接 G0615 久治至马尔 (略) 。工程总投资 *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万元,约占工程总投资的1.12%。主线按全立交、全封闭 (略) 标准建设,主线设计速度100km/h,路基宽度26m,车道数4车道。全线长130.486公里,全线设桥梁*.5m/94座,其中特大桥2420m/2座,大中桥*.5m/69座,小桥184m/23座,占路线总长21.06%。涵洞、通道357道(含互通区内主线上的涵洞通道);全线设隧道总长度 *m,其中长隧道*m/7座、中隧道4395米/5座,占路线总长11.62%;桥隧比32.68%。设互通立交 6座,其中枢纽互通2处,一般互通4处;服务区2处,停车区2处;养护工区3处,管理分中心1处,隧道管理中心2处, (略) 27.775km,改移沟渠1.4km,拆迁房屋建筑4454m2。

项目总占地 854.45hm2,其中永久占地 656.54hm2,临时占地 197.91hm2。土石方挖方1306.*m3,填方1512.*m3。设置弃渣场8处,不设置取土场。

一、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

充分考虑环保、景观的要求,将沿线景观视线及范围作为一个完整的景观体系,以生态绿化为背景、以视觉景观为主导,形成“点、线、面”结合的链状景观体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和利用,特别注意对沿线草地、林地的保护、 (略) 段的生态防护、恢复措施以及征地拆迁对项目影响区的社会影响。强化施工环境管理, (略) 基开挖及临时占地的表土,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针对集中分布的草甸、湿地沼泽,应进行草皮剥离,施工期结束后及时做好植被恢复。采取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控制和减小施工对敏感区域环境的不利影响。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禁止认为捕猎、盗采野生动植物。

涉水桥梁施工尽可能在枯水期进行,施工场地设置雨污水分流系统,雨水经沉沙处理排放,生产废水经隔油、多级沉淀后尽可能回用,施工驻地生活污水隔油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尽可能用作周围林草地灌溉;合理安排桥梁桩基作业时序,采用先进工艺,缩短作业时间,基坑水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等区域洒水降尘,不得外排,桥梁作业水域下游设置防污屏,减小工程建设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隧道施工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清污分流”方式,污水由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优先回用于场地冲洗、降尘等。

合理设置热拌场位置,远离居民区等敏感点位,热拌场设备全封闭,并配备有除尘及沥青烟环保收集处理等装置;拌和站、预制场应配有除尘装置,密闭拌和,不在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混凝土拌和站。

施工期固体废物应采取“集中收集、分类处理、尽量回用”的原则,废弃土石方在设置的弃渣场进行处置,建筑垃圾部分用于施工场地和临时占地中场地平整,多余的部分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集中处理;废机油统一收集由有资质的危废处置单位回收处理。

施工过程中,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合理 (略) 线和运输方案,夜间运输要采取减速缓行、禁止鸣笛等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尽量不进行施工或安排低噪声施工作业,在声环境敏感点设置移动式或临时声屏障,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轻对居民的正常生活的干扰,降低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二)运营期

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定期检查、维护野生动物保护设施,持续开展生态监测,采取有效的动植物保护措施,强化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区等产生的生活废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于草地灌溉或回用; (略) 面、设置隔声屏障或隔声窗、种植防噪林带等声环保措施;各附属设施产生的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等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处置,废机油统一收集后由有资质的危废处置单位处置。

二、公众参与情况

建设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 (略) 上公示、登报公示、张贴公告等形式对项目环评信息进行了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在信息公开期间,未收到反对意见。

责任编辑:州生态环境局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2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批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9月7日-2024年9月13日(共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传真:0837-*(行政审批与环境影响评价科),0837-*(行政审批大厅)。

通讯地址:阿 (略) 美谷街279-2号,阿坝州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与环境影响评价科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环评文件提出的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G0611郎木寺(川甘界)至川主寺段

(略)

阿坝藏族羌族

自治州若尔盖县、红原县、松潘县

四川郎 (略) (略)

四川省交通勘 (略)

郎木寺(川甘界)至川主寺 (略) 是《 (略) 网规划》(2022 版)中首都放射线 G6 北京—拉萨中张掖至汶 (略)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川 (略) 网布局规划(2022-2035 年)》14 条联络线之一G0611张掖—汶 (略) 的一段。工程总投资约247亿元,环保投资约为*.*元,占工程总投资的0.65%。路线起于若尔盖县红星镇冻卡村(川甘界郎木寺镇北侧),起点在红星镇郎木寺隧道川甘省界,向南基本沿现有国道 213线走廊布线,经红星镇、 阿西镇、打更沟、若尔盖县城东,过姜冬村、若隆嘎、年朵坝、热玛宗、两河口, 止于松潘县川主寺镇以北的黄胜关村附近,接川主寺至汶 (略) 。项目按双向四车 (略) 标准建设,其中K0+000~K138+000段设计速度100km/h,路基宽度 26.0m;K138+000~K182+005段设计速度 80km/h,路基宽度25.5m。路线全长178.629km,共设桥梁*.75m/115座,其中特大桥4325.87m/5座,大中桥*.88m/110座;涵洞133道/5175m;隧道 *m/7 座,互通式立交6处,分离式立交9处,通道及牧道217处,服务区4处,U 型转弯1处,管理处及管理中心5 处,养护工区4处,隧道管理站1处,收费站6处,隧道变电所2处,互通连接线 9922m; (略) 33处,长22.238km;改移沟渠16处,长2.437km。

项目永久占地面积 1002.29hm2,全线挖方3005.*m3,填方 2557.*m3,综合利用28.*m3,借方198.*m3,弃方618.*m3(合松方789.23m3),规划建 (略) 115.07km、施工生产生活区(含隧道施工场地、预制场、混凝土拌合站、冷热拌合站、施工驻地)29处、表土临时堆场39处,弃土场14处,外购商品料,不设取土场、料场。

一、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

优化设计要求,优化桥梁施工工艺及桥型设计,尽量减少涉水桥墩的数量;优化施工临时工程设置,减少对湿地生态系统、基本草原、土地的占用,尽量利用部分永久占地作为施工便道使用;妥善保存工程开挖的草皮、原始表土层和其他裸土,做好植被恢复及湿地系统恢复和重建,植被恢复不得选用外来物种。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特别是重点保护植物的保护,禁止人为猎杀、盗采野生动植物。

施工场地设置雨污水分流系统,雨水经沉沙处理排放,生产废水经隔油、多级沉淀后尽可能回用,施工驻地生活污水隔油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尽可能用作周围林草地灌溉;合理安排桥梁桩基作业时序,采用先进工艺,缩短作业时间,基坑水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等区域洒水降尘,不得外排,桥梁作业水域下游设置防污屏,减小工程建设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隧道施工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清污分流”方式,污水由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优先回用于场地冲洗、降尘等。

热拌站选址尽量避开沿线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烘干及搅拌配置粉尘收集处理,沥青加热配置消烟除尘装置,矿粉仓配置袋式除尘器,控制和减少沥青烟、粉尘等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拌合站、预制场、施工作业区、道路运输等应加强扬尘治理,减少扬尘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施工期固体废物应采取“集中收集、分类处理、尽量回用”的原则进行处置,弃渣应严格遵循“先拦后弃”的原则,弃渣结束后,尽快进行植物措施;废弃建材、废弃包装材料,可作为资源加以回收利用,不可回收部分应运至就近的弃渣场;生活垃圾通过垃圾临时堆放点收集,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产生危险废物的生产场地内均设置危废暂存间,废机油等危险废物应集中分类收集,由具备相关资质单位运输及处置。

施工过程中,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合理 (略) 线和运输方案,夜间运输要采取减速缓行、禁止鸣笛等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尽量不进行施工或安排低噪声施工作业,在声环境敏感点设置移动式或临时声屏障,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轻对居民的正常生活的干扰,降低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2)营运期

加强营运期通行车辆管理,加 (略) 截排水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沿线设施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于沿线设施内部场地清洗和绿化、公路绿化边坡、道路周边草地、林地灌溉用水,特殊情况下不能全部回用, (略) 政设施处理。

公路服务区、收费站、养护 (略) 全线的垃圾统一收集,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略) 管理,限定大型货车夜间行驶车速, (略) 面保养, (略) 面平整度,沿线分布声环境敏感点较集 (略) 段,采取声屏障措施。

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和设计,加强景观资源及景观视线、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的保护、植被恢复及生态修复等措施,减缓对沿线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二、公众参与情况

阿坝州交通运输局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 (略) 上公示、登报公示、张贴公告等形式对项目环评信息进行了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在信息公开期间,未收到反对意见。

2

S14 川主寺至红 (略)

阿坝藏族羌族

自治州若尔盖县、红原县

四川川 (略) (略)

四川省交通勘 (略)

本项目全线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是国家高速 G0611张掖至汶 (略) 和G0615久治至马尔 (略) 的重要连接线,是联系西北和西南地 (略) (略) 段和快速通道。路线起于若尔盖包座乡,接G0611 郎木寺至川主 (略) ,经色地镇年朵坝、麦洼乡、阿木乡、红原县城、安曲镇,止于安曲镇哈拉玛村,接 G0615 久治至马尔 (略) 。工程总投资 *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万元,约占工程总投资的1.12%。主线按全立交、全封闭 (略) 标准建设,主线设计速度100km/h,路基宽度26m,车道数4车道。全线长130.486公里,全线设桥梁*.5m/94座,其中特大桥2420m/2座,大中桥*.5m/69座,小桥184m/23座,占路线总长21.06%。涵洞、通道357道(含互通区内主线上的涵洞通道);全线设隧道总长度 *m,其中长隧道*m/7座、中隧道4395米/5座,占路线总长11.62%;桥隧比32.68%。设互通立交 6座,其中枢纽互通2处,一般互通4处;服务区2处,停车区2处;养护工区3处,管理分中心1处,隧道管理中心2处, (略) 27.775km,改移沟渠1.4km,拆迁房屋建筑4454m2。

项目总占地 854.45hm2,其中永久占地 656.54hm2,临时占地 197.91hm2。土石方挖方1306.*m3,填方1512.*m3。设置弃渣场8处,不设置取土场。

一、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

充分考虑环保、景观的要求,将沿线景观视线及范围作为一个完整的景观体系,以生态绿化为背景、以视觉景观为主导,形成“点、线、面”结合的链状景观体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和利用,特别注意对沿线草地、林地的保护、 (略) 段的生态防护、恢复措施以及征地拆迁对项目影响区的社会影响。强化施工环境管理, (略) 基开挖及临时占地的表土,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针对集中分布的草甸、湿地沼泽,应进行草皮剥离,施工期结束后及时做好植被恢复。采取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控制和减小施工对敏感区域环境的不利影响。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禁止认为捕猎、盗采野生动植物。

涉水桥梁施工尽可能在枯水期进行,施工场地设置雨污水分流系统,雨水经沉沙处理排放,生产废水经隔油、多级沉淀后尽可能回用,施工驻地生活污水隔油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尽可能用作周围林草地灌溉;合理安排桥梁桩基作业时序,采用先进工艺,缩短作业时间,基坑水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等区域洒水降尘,不得外排,桥梁作业水域下游设置防污屏,减小工程建设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隧道施工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清污分流”方式,污水由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优先回用于场地冲洗、降尘等。

合理设置热拌场位置,远离居民区等敏感点位,热拌场设备全封闭,并配备有除尘及沥青烟环保收集处理等装置;拌和站、预制场应配有除尘装置,密闭拌和,不在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混凝土拌和站。

施工期固体废物应采取“集中收集、分类处理、尽量回用”的原则,废弃土石方在设置的弃渣场进行处置,建筑垃圾部分用于施工场地和临时占地中场地平整,多余的部分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集中处理;废机油统一收集由有资质的危废处置单位回收处理。

施工过程中,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合理 (略) 线和运输方案,夜间运输要采取减速缓行、禁止鸣笛等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尽量不进行施工或安排低噪声施工作业,在声环境敏感点设置移动式或临时声屏障,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轻对居民的正常生活的干扰,降低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二)运营期

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定期检查、维护野生动物保护设施,持续开展生态监测,采取有效的动植物保护措施,强化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区等产生的生活废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于草地灌溉或回用; (略) 面、设置隔声屏障或隔声窗、种植防噪林带等声环保措施;各附属设施产生的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等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处置,废机油统一收集后由有资质的危废处置单位处置。

二、公众参与情况

建设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 (略) 上公示、登报公示、张贴公告等形式对项目环评信息进行了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在信息公开期间,未收到反对意见。

责任编辑:州生态环境局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