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0日拟作出《中核汇能龙安区独立共享储能项目一期100MW/200MWh110千伏线路送出工程一期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决定的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2024年9月20日拟作出《中核汇能龙安区独立共享储能项目一期100MW/200MWh110千伏线路送出工程一期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决定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审批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9月20日-2024年9月27日。

电话:0372-*

传真:0372-*

通讯地址: (略) 文峰区文明大道东段(*)市民之家B205室。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有重大利益关系的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对策和措施

公众参与情况

中核汇能龙安区独立共享储能项目一期(100MW/200MWh)11 (略) 送出工程(一期)

(略) 龙安区龙泉镇、殷都区曲沟镇等

(略) 龙安 (略)

河南 (略)

110k (略) 工程从中核汇能龙安区储能电站110kV升压站起,止于110kV开孟线T接点即110kV开孟线14号塔处。110k (略) 路径长度约3.8km,全线采 (略) ,其 (略) 长度约3.5km,电缆长度约0.3km。

施工期:

本项目110k (略) 已建成,项目已施工结束。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已采取的措施如下:

(1)土地占用及开挖

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提出占地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开挖范围及开挖量,施工时开挖多余的土石方已采取回填等方式妥善处置。对已剥离表土,采用生土和熟化土分开堆放等表土保护措施,并已经按原土层顺序回填。施工单位已对施工场地弃土弃渣进行了清理和恢复,未发生土地恶化、土壤结构破坏现象。

(2)水土流失防治

施工过程中对项目范围内的原料堆场进行遮盖和洒水;弃土、弃沙集中堆放;同时施工过程严格控制了施工范围,从而进一步减小生态影响和地表扰动。施工结束后对施工临时占用地范围进行了植被恢复, (略) 附近可绿化区域进行了撒播草籽绿化,减少了生态影响。

2、施工扬尘影响防护措施

为控制施工扬尘的影响,施工期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通过在施工工地设置硬质围挡,施工现场设置控制扬尘污染责任标志牌,施工区出入口设置车辆冲洗设施等措 (略) 清洁、出场的垃圾、土石方、物料等清洁。采取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集中、分类堆放,严密遮盖;渣土及垃圾运输,采取密闭运输;采用商品混凝土、沙浆;严格落实施工工地“六个百分之百”等措施严格管控施工扬尘污染。

3、施工期水环境影响保护措施及设施

施工过程中废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施工过程中,物料、车辆清洗废水均沉砂处理回用;已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拦挡;线路长度较短,开挖作业已避开雨季;坚持文明施工原则,未出现施工废水、弃渣排入水体情况。施工区域位于农村地区,租用当地民房,生活污水依托已有的处理设施,不会对地表水水质构成污染。

4、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为避免施工机械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合理布设施工场地;施工单位施工时间安排合理,在规定时段内施工;对运输车辆加强管理与维护, (略) 较为平整;施工单位已选用低噪声、低振动的施工机械设备;

施工期未出现噪声扰民情况,噪声影响已随着各施工区域的结束而消除。

5、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防护措施及设施

(略) 长度较短,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较少,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已分开堆放,及时清理,未出现污染周围环境情况;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收集后,已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合理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运行期:

1、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在项目运行期需 (略) 沿线及塔基进行定期巡查及检修,应对运行维护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对工程周边区域的动植物及生态环境进行破坏。

2、运营期电磁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在项目运营期,要求运行维护人员做好环境保护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加强巡查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异常的电磁感应现象,保障输变电建设项目的正常运行,保障环境保护设施发挥环境保护作用,减弱因输变电建设项目运行故障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

3、运营期声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本工 (略) 悬垂线夹、间隔棒等金具采用无磁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减小了对导线的电化学腐蚀,使金具表面的场强低于起晕场强,抑制了电晕的产生,实现了节能降噪的作用。导线截面积合理,同时采用分裂导线降低导线表面电场的方式,以避免发生电晕放电噪声。

4、运营期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略) 运营期无生产废气产生及排放。

5、运营期水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略) 运营期无生产废水产生及排放。

6、运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略) 运营期无固体废物产生, (略) 检修产生少量检修垃圾,主要为废导线、绝缘子等, (略) 巡检人员带离现场,回收利用或送至就近的垃圾处理站处理。

建设单位开展了公众参与,公示期间未收到反馈意见。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审批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9月20日-2024年9月27日。

电话:0372-*

传真:0372-*

通讯地址: (略) 文峰区文明大道东段(*)市民之家B205室。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有重大利益关系的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对策和措施

公众参与情况

中核汇能龙安区独立共享储能项目一期(100MW/200MWh)11 (略) 送出工程(一期)

(略) 龙安区龙泉镇、殷都区曲沟镇等

(略) 龙安 (略)

河南 (略)

110k (略) 工程从中核汇能龙安区储能电站110kV升压站起,止于110kV开孟线T接点即110kV开孟线14号塔处。110k (略) 路径长度约3.8km,全线采 (略) ,其 (略) 长度约3.5km,电缆长度约0.3km。

施工期:

本项目110k (略) 已建成,项目已施工结束。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已采取的措施如下:

(1)土地占用及开挖

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提出占地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开挖范围及开挖量,施工时开挖多余的土石方已采取回填等方式妥善处置。对已剥离表土,采用生土和熟化土分开堆放等表土保护措施,并已经按原土层顺序回填。施工单位已对施工场地弃土弃渣进行了清理和恢复,未发生土地恶化、土壤结构破坏现象。

(2)水土流失防治

施工过程中对项目范围内的原料堆场进行遮盖和洒水;弃土、弃沙集中堆放;同时施工过程严格控制了施工范围,从而进一步减小生态影响和地表扰动。施工结束后对施工临时占用地范围进行了植被恢复, (略) 附近可绿化区域进行了撒播草籽绿化,减少了生态影响。

2、施工扬尘影响防护措施

为控制施工扬尘的影响,施工期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通过在施工工地设置硬质围挡,施工现场设置控制扬尘污染责任标志牌,施工区出入口设置车辆冲洗设施等措 (略) 清洁、出场的垃圾、土石方、物料等清洁。采取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集中、分类堆放,严密遮盖;渣土及垃圾运输,采取密闭运输;采用商品混凝土、沙浆;严格落实施工工地“六个百分之百”等措施严格管控施工扬尘污染。

3、施工期水环境影响保护措施及设施

施工过程中废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施工过程中,物料、车辆清洗废水均沉砂处理回用;已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拦挡;线路长度较短,开挖作业已避开雨季;坚持文明施工原则,未出现施工废水、弃渣排入水体情况。施工区域位于农村地区,租用当地民房,生活污水依托已有的处理设施,不会对地表水水质构成污染。

4、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为避免施工机械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合理布设施工场地;施工单位施工时间安排合理,在规定时段内施工;对运输车辆加强管理与维护, (略) 较为平整;施工单位已选用低噪声、低振动的施工机械设备;

施工期未出现噪声扰民情况,噪声影响已随着各施工区域的结束而消除。

5、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防护措施及设施

(略) 长度较短,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较少,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已分开堆放,及时清理,未出现污染周围环境情况;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收集后,已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合理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运行期:

1、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在项目运行期需 (略) 沿线及塔基进行定期巡查及检修,应对运行维护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对工程周边区域的动植物及生态环境进行破坏。

2、运营期电磁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在项目运营期,要求运行维护人员做好环境保护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加强巡查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异常的电磁感应现象,保障输变电建设项目的正常运行,保障环境保护设施发挥环境保护作用,减弱因输变电建设项目运行故障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

3、运营期声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本工 (略) 悬垂线夹、间隔棒等金具采用无磁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减小了对导线的电化学腐蚀,使金具表面的场强低于起晕场强,抑制了电晕的产生,实现了节能降噪的作用。导线截面积合理,同时采用分裂导线降低导线表面电场的方式,以避免发生电晕放电噪声。

4、运营期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略) 运营期无生产废气产生及排放。

5、运营期水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略) 运营期无生产废水产生及排放。

6、运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略) 运营期无固体废物产生, (略) 检修产生少量检修垃圾,主要为废导线、绝缘子等, (略) 巡检人员带离现场,回收利用或送至就近的垃圾处理站处理。

建设单位开展了公众参与,公示期间未收到反馈意见。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