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与城轨交通系统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4年度国铁集团实验室基础研究项目—

内容
 
发送至邮箱

高速铁路与城轨交通系统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4年度国铁集团实验室基础研究项目—

(略) 与城轨交通系统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24年 (略) 实验室基础研究项目
——开放项目申报指南

为了充分发 (略) 与城轨交通系统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 (略) 作用,吸引全社会高水平创新团队和科研人员,持 (略) 应用基础研究、创新人才培养和实验室能力提升,取得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科研成果,根 (略) 相关通知要求,特组 (略) 实验室基础研究项目——开放项目申报,主要面向工程中心依托单位以外的单位,并与工程中心相关实验室联 (略) 相关领域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前瞻技术研究。

一、工程中心简介

工程中心是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中 (略) (略) (略) ,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中心围 (略) 与城轨交通系统技术,主要开展移动装备、工务工程、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运营调度、客运服务、节能环保、信息化和安全保障等专业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关键系统研发、重要装备研制和综合试验验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之间的桥梁作用,推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以及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以及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二、基本要求

1. 项目应重点聚焦国家战略部署、 (略) 需求 (略) 技术前沿方向, (略) 相关领域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前瞻技术研究。

2. 项目研究应结合工程中心功能定位,充分利用申报单位和工程中心在人才、设备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项目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预期研究成果清晰、明确。

3. 项目由工程中心依托单位以外的单位牵头申报,工程中心相关实验室作为参加单位。单个项目承担单位数量(含牵头单位)一般不超过3家,参研人员数量(含项目负责人)一般不超过15人。

4. 本项目申报指南拟支持设立开放项目2项,单项支持经费一般不超过#元,实施周期为2-3年。

三、支持方向

1. 高铁大型车站等 (略) 域5G-R网络规划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高铁大型车站等 (略) 域5G-R网络需求,研究高铁大型车站场景5G-R网络覆盖影响因素及多径衰落机制;采用射线跟踪算法研究5G-R系统2155-2165MHz频段大尺度和小尺度衰落电波传播特性;基于BIM+GIS技术构建5G-R系统高铁大型车站场景三维无线电波传播模型,实现三维覆盖场强图、射线传播多径可视化;基于射线跟踪算法与分级优化技术,通过仿真分析评估不同部署方案的性能,提出可实现高效无线覆盖的高铁大 (略) 域5G- (略) 络覆盖优化方案;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开展5G-R网络覆盖现场测试并验证三维传播模型。

预期目标:构建高铁大型车站 (略) 域5G-R传播模型,实现三维无线覆盖预测,提出高铁大型车站5G-R基站部署优化方案;提出高铁大型车站无线电波传播模型1项,提出高铁大型车站5G-R基站部署优化方法1项,提出 (略) 络的高铁大型车站遮挡预测方法1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发表中文核心以上水平论文4篇(不少于2篇SCI/EI)。

2. 基于人工智能和新型密码技术的全密态智能数据库研究和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对抗AI攻击的数据库自动防护技术,提出数据库安全大模型,构建安全识别模型和安全防御模型;研究全密态计算数据库关键技术,提出数据的密态存储、密态计算、密态使用方法和策略;研究数据安全可信分布式备份技术,密文高速流复制等高性能数据库安全同步技术,实现基于密文数据的多节点跨库安全同步安全备份;研究备份数据安全防御技术,构建安全可信数据库备份体系;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的数据智能索引技术,建立海量数据和复杂数据索引的学习模型,实现全密态数据库中基于人工智能的高性能高智能学习型索引,并在#客票系统典型场景进行应用。

预期目标:构建基于人工智能和新型密码技术的全密态智能数据库模型;研究当前针对数据库系统的新型攻击手段和数据泄露态势, (略) 客票系统的数据使用特点,构建数据库对抗攻击与安全防御大模型,形成基于全密态智能数据库并应用于#客票系统典型场景;申请发明专利2项,申请软著1项,发表SCI/EI论文2篇。

3. 面向时速400公里动车组基 (略) 络融合TRDP协议的列控车载设备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面向时速400公里动车 (略) 络通信,基于列控系统研究基 (略) 络的TRDP协议, (略) 络系统的通信接口,实现车载设备统一化和规范化;研究基 (略) 络的TRDP协议的实时通信技术,结 (略) 络的IEEE802.1AS协议和IEEE802.1Qbv协议,研究集 (略) 络的TRDP协议的功能和性能,如数据包周期、抖动、延时和丢包率等指标;研发基 (略) 络的TRDP协议列控车载设备的仿真测试系统,依 (略) 列控系统车载仿真测试实验室,建立测试环境。

预期目标:提出基于TSN与TRDP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实时通信架构,形成面向时速400公里动车组基 (略) 络融合TRDP协议的列控车载设备测试方案,完成基 (略) 络的TRDP协议列控车载设备的仿真测试系统,建立测试环境1套。申请发明专利1项,申请软著1项,发表SCI/EI论文2篇。

4. (略) 网络数据自动分类分级与智能标识技术的数据活动识别与溯源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国铁数据分类、分级规范和技术方法,探索构建国铁数据自动分类和分级模型,并将数据按照业务归属进行分类、重要性进行分级;研究智能化的数据标识方法,实现数据标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研究数据交互的监测和分析方法,建立实时自动识 (略) 理的类型、方法和过程的模型;探索数据溯源技术,追踪和记录数据的生成、修改和传输过程,追踪数据的来 (略) 径,以确定数据的可信度和完整性,提出数据溯源的设计方案。

预期目标:构建数据分类分级模型,研究提出数据流转溯源设计方案;申请发明专利2项,发表SCI论文2篇。

四、申报要求

1.项目申报人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高级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

(2)具有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基础或工作经历。

(3)所在单位应为法人单位。

2.申报程序

(1)项目申报人须按规定格式填写《中 (略) (略) 科技研究开发计划实验室基础研究项目申报书》(附件1),经所在单位加盖单位公章后,在《指南》规定的时间内报送纸质材料,同时将盖章的项目申报书扫描件电子版发送到指定邮箱。

(2)两个及以上单位联合申报项目时,应共同签署《中 (略) (略) 科技研究开发计划实验室基础研究项目联合申报协议》(附件2)。

(3)工程中心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与推荐;将项目申报书等申报资料一并报 (略) 科信部。

3.申报截止时间

项目申报截止日期:2024年10月12日。

五、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执行《中 (略) (略) 科技研究开发计划实验室基础研究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铁 (略) (略) (略) 实验室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及相关规定。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金安

通讯地址: (略) (略) (略) (略) 15号楼608A室

邮编:#电话:010-#

传真:010-#E-mail: *@*ails.cn

(略) 与城轨交通系统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24年9月29日

(略) 与城轨交通系统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24年 (略) 实验室基础研究项目
——开放项目申报指南

为了充分发 (略) 与城轨交通系统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 (略) 作用,吸引全社会高水平创新团队和科研人员,持 (略) 应用基础研究、创新人才培养和实验室能力提升,取得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科研成果,根 (略) 相关通知要求,特组 (略) 实验室基础研究项目——开放项目申报,主要面向工程中心依托单位以外的单位,并与工程中心相关实验室联 (略) 相关领域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前瞻技术研究。

一、工程中心简介

工程中心是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中 (略) (略) (略) ,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中心围 (略) 与城轨交通系统技术,主要开展移动装备、工务工程、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运营调度、客运服务、节能环保、信息化和安全保障等专业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关键系统研发、重要装备研制和综合试验验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之间的桥梁作用,推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以及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以及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二、基本要求

1. 项目应重点聚焦国家战略部署、 (略) 需求 (略) 技术前沿方向, (略) 相关领域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前瞻技术研究。

2. 项目研究应结合工程中心功能定位,充分利用申报单位和工程中心在人才、设备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项目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预期研究成果清晰、明确。

3. 项目由工程中心依托单位以外的单位牵头申报,工程中心相关实验室作为参加单位。单个项目承担单位数量(含牵头单位)一般不超过3家,参研人员数量(含项目负责人)一般不超过15人。

4. 本项目申报指南拟支持设立开放项目2项,单项支持经费一般不超过#元,实施周期为2-3年。

三、支持方向

1. 高铁大型车站等 (略) 域5G-R网络规划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高铁大型车站等 (略) 域5G-R网络需求,研究高铁大型车站场景5G-R网络覆盖影响因素及多径衰落机制;采用射线跟踪算法研究5G-R系统2155-2165MHz频段大尺度和小尺度衰落电波传播特性;基于BIM+GIS技术构建5G-R系统高铁大型车站场景三维无线电波传播模型,实现三维覆盖场强图、射线传播多径可视化;基于射线跟踪算法与分级优化技术,通过仿真分析评估不同部署方案的性能,提出可实现高效无线覆盖的高铁大 (略) 域5G- (略) 络覆盖优化方案;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开展5G-R网络覆盖现场测试并验证三维传播模型。

预期目标:构建高铁大型车站 (略) 域5G-R传播模型,实现三维无线覆盖预测,提出高铁大型车站5G-R基站部署优化方案;提出高铁大型车站无线电波传播模型1项,提出高铁大型车站5G-R基站部署优化方法1项,提出 (略) 络的高铁大型车站遮挡预测方法1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发表中文核心以上水平论文4篇(不少于2篇SCI/EI)。

2. 基于人工智能和新型密码技术的全密态智能数据库研究和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对抗AI攻击的数据库自动防护技术,提出数据库安全大模型,构建安全识别模型和安全防御模型;研究全密态计算数据库关键技术,提出数据的密态存储、密态计算、密态使用方法和策略;研究数据安全可信分布式备份技术,密文高速流复制等高性能数据库安全同步技术,实现基于密文数据的多节点跨库安全同步安全备份;研究备份数据安全防御技术,构建安全可信数据库备份体系;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的数据智能索引技术,建立海量数据和复杂数据索引的学习模型,实现全密态数据库中基于人工智能的高性能高智能学习型索引,并在#客票系统典型场景进行应用。

预期目标:构建基于人工智能和新型密码技术的全密态智能数据库模型;研究当前针对数据库系统的新型攻击手段和数据泄露态势, (略) 客票系统的数据使用特点,构建数据库对抗攻击与安全防御大模型,形成基于全密态智能数据库并应用于#客票系统典型场景;申请发明专利2项,申请软著1项,发表SCI/EI论文2篇。

3. 面向时速400公里动车组基 (略) 络融合TRDP协议的列控车载设备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面向时速400公里动车 (略) 络通信,基于列控系统研究基 (略) 络的TRDP协议, (略) 络系统的通信接口,实现车载设备统一化和规范化;研究基 (略) 络的TRDP协议的实时通信技术,结 (略) 络的IEEE802.1AS协议和IEEE802.1Qbv协议,研究集 (略) 络的TRDP协议的功能和性能,如数据包周期、抖动、延时和丢包率等指标;研发基 (略) 络的TRDP协议列控车载设备的仿真测试系统,依 (略) 列控系统车载仿真测试实验室,建立测试环境。

预期目标:提出基于TSN与TRDP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实时通信架构,形成面向时速400公里动车组基 (略) 络融合TRDP协议的列控车载设备测试方案,完成基 (略) 络的TRDP协议列控车载设备的仿真测试系统,建立测试环境1套。申请发明专利1项,申请软著1项,发表SCI/EI论文2篇。

4. (略) 网络数据自动分类分级与智能标识技术的数据活动识别与溯源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国铁数据分类、分级规范和技术方法,探索构建国铁数据自动分类和分级模型,并将数据按照业务归属进行分类、重要性进行分级;研究智能化的数据标识方法,实现数据标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研究数据交互的监测和分析方法,建立实时自动识 (略) 理的类型、方法和过程的模型;探索数据溯源技术,追踪和记录数据的生成、修改和传输过程,追踪数据的来 (略) 径,以确定数据的可信度和完整性,提出数据溯源的设计方案。

预期目标:构建数据分类分级模型,研究提出数据流转溯源设计方案;申请发明专利2项,发表SCI论文2篇。

四、申报要求

1.项目申报人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高级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

(2)具有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基础或工作经历。

(3)所在单位应为法人单位。

2.申报程序

(1)项目申报人须按规定格式填写《中 (略) (略) 科技研究开发计划实验室基础研究项目申报书》(附件1),经所在单位加盖单位公章后,在《指南》规定的时间内报送纸质材料,同时将盖章的项目申报书扫描件电子版发送到指定邮箱。

(2)两个及以上单位联合申报项目时,应共同签署《中 (略) (略) 科技研究开发计划实验室基础研究项目联合申报协议》(附件2)。

(3)工程中心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与推荐;将项目申报书等申报资料一并报 (略) 科信部。

3.申报截止时间

项目申报截止日期:2024年10月12日。

五、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执行《中 (略) (略) 科技研究开发计划实验室基础研究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铁 (略) (略) (略) 实验室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及相关规定。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金安

通讯地址: (略) (略) (略) (略) 15号楼608A室

邮编:#电话:010-#

传真:010-#E-mail: *@*ails.cn

(略) 与城轨交通系统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24年9月29日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附件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