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保措施 1、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废水主要是施工废水和施工生活污水。 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主要为混凝土浇筑搅拌过程中产生的设备清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为间歇性排放,水量很小。项目施工期拟在施工场地设置沉淀池用于施 (略) 理,每日的施工废水排入沉淀池内,静置沉淀后上清液排回用于施工生产活动,不外排。 生活污水:项目施工高峰期人员约100人,根据实际情况生活用水量按照100L/人.d计,污水排放系数取0.8,高峰废水产生量达8m3/d。本项目临时施工场地拟 (略) 施工营地,临时施工场地设置1个有效容积为20m3的化粪池,用于收集 (略) 理施工及现场管理人员的生活污水,定期清掏用于周边林草地施肥,施工结束后及时对化粪池进行拆除、回填及恢复场地原土地利用类型。 通过采取以上污染防治措施后,项目建设对水环境影响轻微。 2、施工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施工期各作业面产生的扬尘将对施工作业面 (略) 域的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影响。经收集同类型的项目,施 (略) 域为各施工点附近约500m范围,项目各施工点200m范围内均无居民分布,但因工程单个施工作业面小且分散,故产生扬尘较少。 1)施工扬尘治理措施 施工期扬尘主要为车辆运输、开挖、回填等产生的扬尘和汽车尾气,建筑材料在搬运、堆放过程中也将产生扬尘。属无组织排放,主要通过降尘措施得以控制: ①施工单位应合理组织施工,减少施工扬尘。风速过大时,停止施工作业,并对临时堆放的土方、建筑材料等采取遮盖措施。 ②施工期间,道路两侧颗粒物含量增加, (略) 两侧附近的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其中,施工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污染较严重,环评要求运输土、石料及材料的车辆禁止超载,装高不超出车厢板,并盖篷布,防止沿途散落。 ③凿裂、钻孔应采用湿法作业,降低粉尘量。钻机应安装除尘装置,挖掘工程按湿式除尘作业,以有效降低和控制粉尘浓度。④施工 (略) 段应定时洒水, (略) 二次扬尘。应及时清理施工期间降落的大块散落物,减少扬尘对大气的污染。 ⑤禁止在大风天进行土建工程施工作业,当施工单位遇四级以上大风天气时,应停止施工作业; ⑥施工过程中,施工产生的建筑渣土,不得随意倾倒,必须运送到指定地点存放。临时废弃土石堆场应压实并及时清运,堆场必 (略) 或毡布覆盖,不得有裸土,及时将多余弃土转运。 (略) 施工的临时堆土以及施工期表土剥离后的裸露地表及时采用 (略) 及时进行遮盖。 ⑦项目施工期施工场地扬尘排放应符合《四川省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DB51/2682—2020)中相关要求。 2)施工机械设备尾气治理措施 施工期间,使用机动车运送原材料、设备以及建筑机械设备的运转,均会排放一定量的机械燃油废气,其特点是排放量小,且属间断性无组织排放。 对于施工期机械设备运转产生的尾气,由于施工场地开阔,扩散条件良好,只要施工方加强管理,施工废气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不会对周边居民产生明显影响。为确保施工机械尾气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环评要求施工单位针对机械设备采取以下措施: ①加强施工机械的保养维护,提高机械的正常使用率。 ②加强对机械、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烟雾和颗粒物排放。 ③动力机械多选择使用电动工具,严格控制内燃机械的使用,场内施工内燃机械(如铲车、挖掘机、发电机等)安置有效的空气滤清装置,并定期清理。 ④禁止使用排放超标的车辆和施工机械设备。 对于施工期废气,鉴于施工场地开阔,扩散条件良好,只要施工方加强管理,施工废气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不会对周边居民产生明显影响。 ⑤加强大型施工机械和车辆管理。 3、施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产生的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以及施工材料堆场设置的钢筋加工间的钢筋加工噪声,由于钢 (略) 域相对独立和固定,环评要求:施工场地设置封闭的钢筋加工棚,使钢筋加工在封闭的空间内,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期间的主要设备的噪声值见下表:
4、施工期固 (略) 置措施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期损坏的材料、组件、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产生的 生活垃圾以及未完全回填的废弃土石方。 施工期损坏的材料,不能随意丢弃,由组件的生产厂家进行回收,其余施工过程中发现的损坏材料由施工单位收回。施工建筑垃圾主要包括砂石、石块、碎砖、废木料以及废钢筋等杂物,分类收集后能够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堆放于指定地点,由施工方统一清运。 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量较少,项目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运至环卫部门指定生 (略) 理 (略) 理。 (略) 、风机机组基础以及开关站施工等产生的余方,通过汽车就近运 (略) 规划弃渣场堆放,禁止随意倾倒和堆放。 工程建设中能够尽可能利用开挖土方,将开挖土石方首先考虑作为回填料使用,对于减少工程弃土及占地面积,降低工程投资和减少新增水土流失量有积极的意义。本工程,在下阶段应优化竖向设计,使相同或不同 (略) 的土石方之间通过调配尽量综合利用,以减少弃渣量,节 (略) 理的措施费用。同时由于各工程开挖、回填施工时序的不同,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还要加强临时堆土的防护措施设计。日常加强施工机具的维护保养,杜绝施工机具漏油,制定机具定期检修制度,防止设备跑冒滴漏。如因漏油到地面应及时做好清理工作,清理油泥作为危废交有资 (略) 理。 环评要求:施工方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开挖、排管、回填工作;在土方调动过程中,应该合理调用土石方,尽量减少水土流失和扬尘产生对环境的污染。采取以上措施后,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均可得到 (略) 置,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5、施工期水土保持措施 根据水土流失 (略) 目的、依据、原则及项目组成特点、施工时序等,本工程水土流失 (略) 包括风 (略) 、箱 (略) 、 (略) , (略) 及临 (略) 。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将风 (略) 、箱 (略) 、 (略) , (略) 作为水土流失防治 (略) 域。 (1)风电机组基础施工与安装的水土保持措施 ①平衡施工。风电机组基础场地平整、土石方开挖与混凝土浇筑的进度必须按比例进行。先期进行的场地平整和土石方开挖的机座数量,以不影响混凝土浇筑为准,不能预留过多。因为平整的场地植被已遭破坏,表层土壤疏松,预留时间过长,长期受到雨水冲刷,加大雨水及风力侵蚀的危害。 ②作业场地面积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为作业场地扩大会造成更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和土壤表层的破坏,造成雨水及风力侵蚀的增强。 ③工程措施 1)表土剥离及防护 本项目共计8台风电机组,占地为灌木林地、草地和其他土地。经现场调查及测量, (略) (略) 部区域坡度较陡,表土剥离难度大,以及其他土地多为裸露基岩,不存在表 土剥离条件外, (略) 域均满足表土剥离条件,经 (略) 林地平均剥离厚度15~30cm,草地平均剥离厚度10~20cm,采用机械进行剥离,剥离的表土暂时作为填方料回填于吊装场地填方边坡一角,距离风 (略) 域较远,不承受大机械的 (略) 域,堆存期间 (略) 苫盖和土袋挡墙进行拦挡(工程量计入吊装场 (略) 内),施工结束后对填方边 (略) 域进行回采用于植被建设。 2)表土回覆 风电机组安装结束后,对 (略) 域以外 (略) 域进行表土回覆,回填土来源于前期剥离的表土,平均覆土厚度约15-30cm。 3)土地整治 表土回覆后进行推高填低、疏松平整、人工捡(略)大块的石头及废弃物等进行土地整治,以便进行植被建设。 ④植物措施 1)播种量设计:在选用国家或省级牧草种子标准规定的一、二、三级种籽基础上(本项目选用一级种籽,种子发芽率大于90%,纯度大于95%)进行播种。 2)撒播草籽 土地整治后对风电塔筒基础、箱变基础周围未 (略) 域采取撒播草籽进行绿化,草种选用披碱草+三叶草混播。 植被恢复期间对撒播草籽进行有序地抚育管理,浇水、补植等,提高植被成活率。 ⑤临时措施 1) (略) 苫盖及土袋挡墙 风机基础浇筑后,除去多余弃方,需要回填部分土石方,故在开挖时限内场地存在较多临时堆土,因此施工期间 (略) 对其临时堆土表面进行苫盖,堆土四周采用土袋挡墙进行临时拦挡,土袋顶宽0.8m,高1.0m,梯形断面,坡比1:0.5,土袋按“一(略)两顺”搭放;同时风机基坑周围裸露面积较多,为减少大风、暴雨等天气对临时堆土、裸露开挖面等引起的水土流失,施工期间 (略) 对其进行苫盖。 (略) 边缘及中间每隔2~3m利用石块压盖, (略) 被风吹起, (略) 用细铁丝或塑料绳连接好, (略) 可以重复利用。 2)无纺布覆盖 撒播草籽措施后为促进草籽生长,采用无纺布对撒 (略) 域进行覆盖,无纺布边缘及中间每隔2~3m利用石块压盖,避免无纺布被风吹起,相邻无纺布用石块压盖好。 (2) (略) (略) 的水土保持措施 ①工程措施 1)表土剥离、回覆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结 (略) 表土剥离厚度类比综合分析, (略) (略) 内的场内草地平均剥离厚度约为20cm,剥离的表土分为两部分,一 (略) 范围内进行临时堆存,期间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路面一旦成型后, (略) 下边 (略) 域进行表土回覆,另一部分统一堆存于风电场内规划的表土临时堆放场进行临时堆放,期间采取相关防护措施。 2)土地整治 (略) (略) 表土回覆后进行推高填低、疏松平整、人工捡(略)大块的石头及废弃物等方法进行土地整治,以便进行植被建设。 3)混凝土排水沟及沉沙池 道路挖方边坡坡脚位置布设混凝土排水沟,排水沟为矩形断面,底宽0.4m,深0.4m,衬砌厚度25cm,超高取0.2cm。道路施工前在挖方边坡坡脚位置暂时修建土质排水沟, (略) 施工期间的临时排水沟,风电场大件运输结束后立即对临时排水沟进行清理后采取混凝土浇筑。排水沟出口接沉沙池,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后,并用圆管 (略) 另一侧,汇水排至自然沟道。 ②植物措施 1)播种量设计 (略) (略) 播种量设计选用国家或省级牧草种籽标准规定的一、二、三级种籽基础上(本项目选用一级种籽,种子发芽率大于90%,纯度大于95%)进行播种 2)撒播灌草 施工结束后, (略) (略) 面、填方边 (略) 域开展植被建设,采取撒播灌草绿化,草种可选用马桑+窄叶火棘+披碱草+三叶草等。植物恢复期间对撒 (略) 域有序地进行抚育管理,浇水、补植等,提高植被的成活率,抚育管理期1年。 3)液压喷播植草 施工结束后, (略) (略) 内处于背风坡且坡比在1:1.5 (略) 土质挖方边坡采用液压喷播植草进行植被建设,植被建设完成后,对植 (略) 域进行有序地进行抚育管理,浇水、补植等,提高植被的成活率,抚育管理期1年。 ③临时措施 1) (略) 苫盖、土袋拦挡 (略) 施工期间为防止临时堆土、表土在强降雨作用下造成水土流失,水保方案设计对临时堆土等采取表 (略) 。 (略) 边缘及中间每隔2~3m利用石块压盖, (略) 被风吹起, (略) 用细铁丝或塑料绳连接好, (略) 可以重复利用。对临时堆土周围采用土袋挡墙进行临时挡护,土袋为梯形断面,上底宽0.8m,高1.0m,坡比1:0.5, 土袋按“一(略)两顺”搭放,土袋填土来自开挖的土方。由 (略) 为分段施工, (略) 、土袋挡墙等可重复利用。 同时,为防止雨季来临后, (略) 下边坡回覆的表土进行冲刷,导致水土流失,影响后期植被恢复效果等,施工期间 (略) 、 (略) 下边坡坡脚实施土袋挡墙(主体已 (略) 段除外),土袋断面为顶宽0.8m,高1.0m,梯形断面,坡比1:0.5,土袋按“一(略)两顺”搭放,土袋填土选择就近取材, (略) 开挖料、土袋挡墙反坡沟槽开挖料进行土袋填土;并且考虑到拦挡措施的稳定性,布设土袋挡墙前需结合边坡开挖反坡沟槽,反坡沟槽开挖的土方用于土袋填土,避免了新增临时堆土;主体施工结束后,土袋挡墙不进行拆除,作为边坡植被恢复期间的拦挡措施。 2)无纺布覆盖 撒播灌草绿化后为促进灌草生长,采用无纺布对撒 (略) 域进行覆盖。 (3)35kV开关站防治措施 ①工程措施 1)表土剥离 开关 (略) 场平前进行表土剥离,该区域地形平缓,不存在裸露基岩,因此开关 (略) 占地范围内均具备表土剥离条件,平均剥离30cm,剥离的表土临时堆放于开关站场地内一角,堆存期间 (略) 苫盖和土袋挡墙,所需工程量 (略) 的临时措施工程量内。 2)表土回覆 施工结束后,需对开关站 (略) (略) 域进行表土回覆,回覆厚度30cm;站外填方边坡进行表土回覆,回覆厚度10~20cm;多余的表土运往弃渣场用于渣场后期绿化。 3)土地整治及砾石压盖 表土回覆后进行推高填低、疏松平整、人工捡(略)大块的石头及废弃物等进行土地整治,以便进行植被建设。开关站内除建筑物、 (略) 、景 (略) 域以外的间隔内采取砾石压盖,砾石层厚15cm。 4)截排水沟及沉沙池 为收集、排导开关站周围汇水,开关站围墙外三面布设浆砌石截排水沟,截排水沟底宽40cm,深60cm,坡比1:0.5,衬砌厚度30cm。排水沟出口接沉沙池,池壁采用浆砌石砌筑,用水泥砂浆抹面,汇水集中汇入截排水沟后,经过沉沙池后排至开关 (略) 排水沟以及开关站下游自然沟道。 5)站内排水、沉沙 为排导站内雨水,在开关站建筑物周围修建浆砌砖排水沟,矩形断面,底宽0.4m,深0.3m,衬砌厚度0.2m。其中 (略) 部分铺设混凝土预制盖板,站内雨水统一 (略) 设置的沉沙池,池壁采用浆砌石砌筑,池壁用水泥砂浆抹面,出口接站外排水沟后,汇入自然沟道。 ②植物措施 1)景观绿化 开关站施工结束后,对站 (略) 域进行植被恢复,采用景观绿化标准,植物措施级别为1级。绿化结束后 (略) 域有序地进行抚育管理,浇水、补植等,提高植被的成活率。 2)撒播灌草 开关 (略) 站外填方边坡进行土地整治后采取撒播灌草绿化,草种可选用马桑+窄叶火棘+披碱草+三叶草等。植物恢复期间对撒 (略) 域有序地进行抚育管理,浇水、补植等,提高植被的成活率。 ③临时措施 1)临时苫盖、拦挡 施工期间为防止临时堆土、表土在强降雨作用下造成水土流失,对临时堆土采取表 (略) 。 (略) (略) 域四周用块石或砖块压盖, (略) 被风吹起。四周增设土袋挡墙进行临时挡护,土袋断面为顶宽0.8m,高1.0m,梯形断面,坡比1:0.5,土袋按“一(略)两顺”搭放,土袋填土 (略) 内开挖的土方。 2)临时排水沟 施工期间,在开关站部分站外排水沟、站内排水沟位置上修建临时排水沟(永临结合), 用于施工期间站内雨水收集排导,拟定尺寸为底宽40cm,深40cm、沟壁开挖放坡系数为1:1。 5、施工期植被保护措施 项目施工对植被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对于不同项目组成、植被类型、地貌各有差异,但其影响的性质基本可以分为可逆和不可逆的两大类。因此,项目前期及后续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工艺的不同以及其对植被所带来的影响,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避免、减缓或补偿植被影响的防护及生态恢复措施,将施工对植被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植物群落和维持(略)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植被影响的避免 ①合理选线和选择建设地点: (略) 在设计时已避开生 (略) 及林分 (略) 域。 (略) 应尽量利用山头的自然地势和环境,对山头进行平整时,严格按照施工红线进行施工,尽量避免对林地造成破坏,一般应选择在山势较为平缓的山脊顶部建设为宜。 ②合理划定施工范围:合理规划施工便道、渣场、吊装场地、 (略) 用地等临时场地,合理划定施工范围和人员、车 (略) 线,避免对施工范 (略) 域的植被造成碾 压和破坏。 ③优化工程布置:利 (略) 区域已 (略) 、渣场等,在进行临时工程布置时可根据现场情况加以利用,减少对自然植被的破坏。 2)减缓与恢复措施 施工前对永久占用的灌木林地、草地部分进行表土剥离,堆存时表土与生土分开,并采取苫盖和拦挡措施,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土地整治并回覆表土或植树种草,表土剥离厚度约15~30cm。 ①挡护坡面坡脚,防止水土流失:对于的确需要在坡度大于15° (略) (略) 的区域,施工时应及时 (略) 设置草袋挡土墙挡护或坡面种植草本植物等防护措施加以防护,以减少水土流失现象发生。 ②及时清理建筑废料和生活垃圾:对于临时占地,由于施工人员、施工车辆及施工材料压占临 (略) 改变其土壤紧实度,会影响植被的自然生长,同时材料运输过程中部分沙石、材料洒落,施工迹地有部分建筑垃圾,因此在工程完工后应清除各种残留的建筑垃圾。 ③及时进行植被恢复:施工后对开关 (略) 、吊装场地等场地进行植被恢复,采用当地适生树草种,对自然条件相对 (略) 域,应进行人工养护,确保树木、植被的成活率。 3)管理措施 ①积极进行环保宣传,严格管理监督 项目施工前应印发环境保护手册,组织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宣传教育,施工期严格施工红线,严格行为规范,进行必要的管理监督,禁止(略)意破坏植被的情况发生。 ②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火灾 在林地分布较为 (略) 段,工程建设期更应加强防护,如 (略) 及周围山上竖立防火警示牌,开展巡回检查、搞好消防队(略)及设施的建设等,以预防和杜绝火灾发生。 ③预防外来入侵物种的扩散 熟悉了解外来入侵的扩散和传播机制,通过切断其传播途径和控制传播源头来预防外来入侵物种的扩散。 施工过程中如遇入侵植物及群落,应在春夏季未结果前全部铲除,若已结 (略) 袋套住种子部位后进行清除,同时对种子部位进 (略) 理,防止种子扩散。 使用当地车辆进行施工作业,加强检验检疫,防止因车辆和人员活动产生入侵物种的扩散。 4)生态恢复措施 因地制宜原则,布置合适的林草,重点做好林草地的工 (略) 的植被恢复工作: ①对临时占地,施工完成后,应尽快实施植被生态恢复,并加强抚育管理。 二、公众参与情况 项目在环评期间,建设单位先 (略) 上公示,未收到反馈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