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2024年度第24批次建设用地1号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沧州市2024年度第24批次建设用地1号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七、结论与建议

7.1项目概况

(略) 2024年度第24批次建设用地1号地位于 (略) 经 (略) 八里屯村西南侧、红旗大道东侧。占地面积*.740m2,中心坐标:东经116.*°,北纬38.*°,该项目地块历史用地为农村居民住宅以及耕地。根据《 (略) 自然资 (略) 经 (略) 分局 (略) 小学地块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函》,该地块规划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7.2污染识别

地块内主要利用历史为居民住宅、水坑、农田。其中居民生活废水可能随着地表入渗,对地块土壤及地下水造成不同程度的氨氮污染。地块内潜在污染源主要为镉、铅、汞、砷、氨氮、滴滴涕、六六六、敌敌畏、氨氮等。

地块周边1km范围内潜在污染源主要有农田、沧 (略) (略) 、 (略) 中 (略) 等。潜在污染物为铅、铜、镉、镍、砷、汞、硒、*苯、二*苯、氨氮、石油烃(C10-C40)、*基叔*基醚等,可能通过大气沉降、地表入渗等途径对调查地块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综合以上考虑,为确定地块是否存在环境污染,需开展第二阶段地块环境调查工作。

7.3地块调查结论

(1)土壤

为确定土壤是否受到污染因子影响,该地块共布设了7个土壤采样点位(含1个背景点),并采集了19个土壤样品(含2个平行样品,1个背景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其中,:pH值、氨氮、砷、镉、铜、铅、汞、镍、硒、石油烃(C10-C40)共10种检测因子,其中pH值无相关检测标准,其他检出结果全部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的第一类用地的筛选值标准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DB13/T5216-2022)第一类用地筛选值。

根据检测结果,pH值的检测结果与背景点基本一致,因此判断该地块土壤不存在污染情况。

(2)地下水

为确定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因子影响,该地块共布设了4个地下水采样点(含1个背景点),并采集了5组地下水样品(含1个平行样品)进行检测分析。

根据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块地下水样品中有pH值、浊度、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亚硝酸盐氮、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氮、氨氮、锰、铁、钠、砷、铜,共16项检测因子有检出。其中浑浊度、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钠检出有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2017)中Ⅲ类指标限值。其他检测结果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2017)中Ⅲ类指标限值。

(略) 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相关数据可知,由于调查 (略) 冲洪 (略) ,地势平缓,浅层地下水开采层为第一含水组,地下水埋深较浅,该层地下水属于矿化度较高的咸水水体,土壤中矿物成分经过不断风化淋溶,造成地下水化学成分逐渐增多,形成盐分积累,导致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钠普遍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2017)Ⅲ类标准限值。浑浊度超标原因与地块地质条件有关,该区域浅层地下水多为粉粘含水层,浑浊度普遍较高,现场洗井出水量均超井管内水体积5倍以上,洗井采样工作均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另外通过与地块地下水对照点数据对比分析,地下水对照点中浑浊度、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钠等指标与地块内结果基本一致,因此,超标原因与地 (略) 域的地质条件有关。

经调查本地块规划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地块 (略) 集中供水,地块地下水不作为饮用水水源,对地下水不进行开发利用,人体直接饮用和直接接触的可能性较小,对人体健康风险在可接受范围。

综上所述,经调查该地块未发现明显污染源和污染痕迹,且检测结果基本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因此,判断该调查地块及周边历史活动对地块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较小,符合地块当前土壤环境质量要求,无需开展下一步补充调查工作。

7.4不确定性分析

本报告基于实际调查,遵循科学的原理,依据国 (略) 现行相关法律、规范,结合专业的判断对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进行逻辑推论与结果分析。本项目土壤污染状况现状调查工作的开展存在的不确定性分析总结如下:

(1)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迁移和转化,地块内持续的人为活动也会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次调查评估结果仅能反映调查期间土壤污染状况。

(2)本次现场调查时,仅针对该地块进行采样监测,周边企业生产历史情况主要通过现场踏勘、人员访谈和对卫星影像的分析等渠道获取,可能与周边地块实际情况有所偏差,从而对该地块污染状况的判断带来不确定性。

(3)采样点的布设和坐标的导出是通过Google地图完成的,现场采样点是通过RTK确定的,由于软件以及设备存在的误差,会导致采样点位置稍有偏差,但不影响报告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人为及自然等因素的影响,本报告是基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分析。如果之后地块状况有改变,可能会改变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分布等,进而对本报告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造成影响。

7.5建议

(1)本项目是基于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对地块开展的环境调查、采样监测和风险筛选,并形成调查结论。在环境调查工作完成和地块后续利用期间,*方单位应做好后期管理措施,避免在此期间地块内产生新的污染。

(2)场地管理方应加强对场地的管理,防止发生向该场地内偷排偷倒、堆存垃圾等情况,以免在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完成后对场地造成再次污染。

, (略) ,沧州

七、结论与建议

7.1项目概况

(略) 2024年度第24批次建设用地1号地位于 (略) 经 (略) 八里屯村西南侧、红旗大道东侧。占地面积*.740m2,中心坐标:东经116.*°,北纬38.*°,该项目地块历史用地为农村居民住宅以及耕地。根据《 (略) 自然资 (略) 经 (略) 分局 (略) 小学地块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函》,该地块规划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7.2污染识别

地块内主要利用历史为居民住宅、水坑、农田。其中居民生活废水可能随着地表入渗,对地块土壤及地下水造成不同程度的氨氮污染。地块内潜在污染源主要为镉、铅、汞、砷、氨氮、滴滴涕、六六六、敌敌畏、氨氮等。

地块周边1km范围内潜在污染源主要有农田、沧 (略) (略) 、 (略) 中 (略) 等。潜在污染物为铅、铜、镉、镍、砷、汞、硒、*苯、二*苯、氨氮、石油烃(C10-C40)、*基叔*基醚等,可能通过大气沉降、地表入渗等途径对调查地块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综合以上考虑,为确定地块是否存在环境污染,需开展第二阶段地块环境调查工作。

7.3地块调查结论

(1)土壤

为确定土壤是否受到污染因子影响,该地块共布设了7个土壤采样点位(含1个背景点),并采集了19个土壤样品(含2个平行样品,1个背景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其中,:pH值、氨氮、砷、镉、铜、铅、汞、镍、硒、石油烃(C10-C40)共10种检测因子,其中pH值无相关检测标准,其他检出结果全部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的第一类用地的筛选值标准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DB13/T5216-2022)第一类用地筛选值。

根据检测结果,pH值的检测结果与背景点基本一致,因此判断该地块土壤不存在污染情况。

(2)地下水

为确定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因子影响,该地块共布设了4个地下水采样点(含1个背景点),并采集了5组地下水样品(含1个平行样品)进行检测分析。

根据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块地下水样品中有pH值、浊度、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亚硝酸盐氮、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氮、氨氮、锰、铁、钠、砷、铜,共16项检测因子有检出。其中浑浊度、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钠检出有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2017)中Ⅲ类指标限值。其他检测结果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2017)中Ⅲ类指标限值。

(略) 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相关数据可知,由于调查 (略) 冲洪 (略) ,地势平缓,浅层地下水开采层为第一含水组,地下水埋深较浅,该层地下水属于矿化度较高的咸水水体,土壤中矿物成分经过不断风化淋溶,造成地下水化学成分逐渐增多,形成盐分积累,导致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钠普遍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2017)Ⅲ类标准限值。浑浊度超标原因与地块地质条件有关,该区域浅层地下水多为粉粘含水层,浑浊度普遍较高,现场洗井出水量均超井管内水体积5倍以上,洗井采样工作均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另外通过与地块地下水对照点数据对比分析,地下水对照点中浑浊度、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钠等指标与地块内结果基本一致,因此,超标原因与地 (略) 域的地质条件有关。

经调查本地块规划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地块 (略) 集中供水,地块地下水不作为饮用水水源,对地下水不进行开发利用,人体直接饮用和直接接触的可能性较小,对人体健康风险在可接受范围。

综上所述,经调查该地块未发现明显污染源和污染痕迹,且检测结果基本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因此,判断该调查地块及周边历史活动对地块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较小,符合地块当前土壤环境质量要求,无需开展下一步补充调查工作。

7.4不确定性分析

本报告基于实际调查,遵循科学的原理,依据国 (略) 现行相关法律、规范,结合专业的判断对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进行逻辑推论与结果分析。本项目土壤污染状况现状调查工作的开展存在的不确定性分析总结如下:

(1)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迁移和转化,地块内持续的人为活动也会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次调查评估结果仅能反映调查期间土壤污染状况。

(2)本次现场调查时,仅针对该地块进行采样监测,周边企业生产历史情况主要通过现场踏勘、人员访谈和对卫星影像的分析等渠道获取,可能与周边地块实际情况有所偏差,从而对该地块污染状况的判断带来不确定性。

(3)采样点的布设和坐标的导出是通过Google地图完成的,现场采样点是通过RTK确定的,由于软件以及设备存在的误差,会导致采样点位置稍有偏差,但不影响报告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人为及自然等因素的影响,本报告是基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分析。如果之后地块状况有改变,可能会改变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分布等,进而对本报告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造成影响。

7.5建议

(1)本项目是基于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对地块开展的环境调查、采样监测和风险筛选,并形成调查结论。在环境调查工作完成和地块后续利用期间,*方单位应做好后期管理措施,避免在此期间地块内产生新的污染。

(2)场地管理方应加强对场地的管理,防止发生向该场地内偷排偷倒、堆存垃圾等情况,以免在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完成后对场地造成再次污染。

, (略) ,沧州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