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支线东川底-东井岭改建和绿色环保防护工程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批复公示
关于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支线东川底-东井岭改建和绿色环保防护工程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批复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4年10月 (略) 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做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10月11日-2024年10月16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355—(略)
通讯地址:壶关县行政审批 (略)
序号 | 项目 名称 | 建设 单位 | 建设 地点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承诺文件 |
1 | 太行一 (略) 支线东川底-东井岭改建和绿色环保防护工程 | 壶关县 (略) | (略) 壶关县大峡谷镇、石坡乡、东井岭乡 | 山西 程源环保 (略) | 该项目位于 (略) 壶关县大峡谷镇、石坡乡以及东井岭乡境内。建设内容包括主线、复线和连接线,路线长度共计61.4公里。 | (一)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1、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 (1)生态保护管理措施 ①加强施工期环境保护管理,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严格划 (略) ,严格按照施工图施工,不能随意扩大施工和活动范围。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进行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 ②开工前对施工临时设施的规划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以达到既少占耕地,又方便施工的目的。 ③加强施工环境监理工作,严格控制施工范围,禁止越界施工。 (2)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 ①施工单位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法令,禁止捕猎野生动物。减少夜间作业,避免灯光、噪声对夜间动物活动的惊扰。 ②加大沿线绿化力度, (略) 缺损的绿化带进行补种,对裸露地带进行绿化,恢复植被。 ③配合自 (略) 管理部门增加巡护频率,配合环保监理部门开展环境监理。 (3)占用耕地保护措施及补偿方案 ① 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进行临时占地的设置。 ② 施工期间对固体废弃物及时收集清运,并委托有资 (略) 理,严禁随意弃置污染农田土壤。 ③ (略) 段施工时,做好施工废 (略) 理,不得直接排入农田,同时做好边坡水土保持,避免因边坡水土流失发生沙压农田现象。 ④ 对于已经按照法定程序批准占用的耕地,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将所占用耕地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 ⑤ 公路占用沿线灌溉水利沟渠应改建或复建,并满足使用要求,不得低于原有的使用能力。 (4)主体工程生态恢复措施 ①施工完毕后,对路基边坡进行绿化。 ②组建 (略) 管理、维护队(略),及时 (略) 面和设施,适 (略) 绿化工程,按需浇水, (略) 面完好、绿化带的成活率和美观性。 (5)临时工程用地设置要求及恢复措施 施工阶段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 (略) 域,合理 (略) 置土石方,减少了地表扰动和植被破坏。妥善保存表层土,用于后期绿化或复垦。 ①弃土场 拟建工程沿线弃土场,除采取表土剥离存放、截排水设施和恢复植被等措施外,在开始进行弃渣之前,应在弃土场下方(沟口或坡脚)适当位置修建拦渣坝、弃土填筑土坝。 保存弃土场占地范围内的熟化土,为植被恢复提供良好的土壤。临时占地的表层土收集保存,施工结束后用于复垦。 ②施工便道 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减少施工便道临时占地对植被的破坏,施工便道使用前应进行表土剥离,临时在附近弃土场内堆存,便道应先铺砂砾,防止扬尘和泥泞。工程结束后,及时清除便道砂砾,覆表土进行绿化。 (6)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①加强施工管理,搞好施工组织设计,科学规划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尽量减少临时工程占地,缩短临时占地使用时间,及时恢复土地原有功能。 ②路基边坡在达到设计要求后应迅速进行防护,同时做好坡面、坡脚排水,做到 (略) ,及时治理 (略) 。 ③雨季到来之前,应备齐各种防汛物资,随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以减轻雨水对主体工程的破坏和减少土壤流失。 ⑤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要按照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进行作业,不得乱占土地,施工机械、土石及其他建筑材料不得乱停乱放,防止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2、施工期废水防治措施 (1)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经 (略) 理 (略) 洒水抑尘。 (2)施工废水 在下游河岸设置3级沉淀池,将抽至河岸的泥浆水进行3 (略) 理,沉淀后的泥浆水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略))Ⅲ类标准,可直接回排至附近地表水体,沉淀池做好防渗,施工完毕后恢复原貌。选用先进的设备、机械,并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有效地减少跑、冒、滴、漏,减少含油污水的产生量,严禁施工废水外排。 3、施工期废气防治措施 (1)施工扬尘 在施工工地公示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负责人、扬尘监督管理主管部门等信息,确保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降低运输扬尘污染。 (2)混凝土拌合站粉尘治理措施 砂子、砂岩、石子等物料堆场及传输系统实施全封闭,堆场内设置能够覆盖堆场的喷淋(喷雾)装置。搅拌塔楼设置在单独的操作间,落料点配套设置高效袋式除尘器。水泥仓顶、粉煤灰仓顶、微细粉仓顶上方安装布袋除尘器。混凝土罐装车采用国V排放标准的车辆或加装车用尿素和颗粒物捕集器(DPF),混凝土罐装车加装防滴漏设施,防止混凝土出口外泄。 (略) 域地面全部实施硬化,定时清扫洒水,保持干净整洁。石子沙子运输车辆实施严密封闭或苫盖,卸载车厢内不准留存残渣,避 (略) 拋洒。出入口设置能够覆盖轮胎和车身的喷淋洗车台,运输车辆必须进行全面清洗,确保车 (略) 。 (3)铺路过程产生的沥青烟气 根据《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的通知》(环大气〔2020〕33号),沥青铺设施工,尽量错开7月-9月。建议施工单位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注意控制沥青混凝土的温度,尽量降低铺摊温度,摊铺后采取水冷措施,可使沥青烟的产生量明显减少。同时沥 (略) 面铺装应选择在晴天、有风,大气扩散条件较好的时候集中作业,以减轻沥青烟气对周边环境敏感点的不利影响。 (4)车辆和 (略) 机械尾气 选用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机械及车辆,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加强车辆的维护和保养。 4、施工期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1)施工场地建筑垃圾 (略) 材料 可利用的建筑垃圾,要有序存放,妥善保管, (略) 基填筑,不可利用的建筑垃圾运往弃渣 (略) 理, (略) 材料应及时回收,合理利用,禁止丢弃。 (2)弃渣 拟建工程应进一步优化土石方平衡,加 (略) 置管理工作,弃渣及时清运, (略) 置。 (3) (略) 面物料 挖除的沥青面层交由合法的沥青混凝土拌合站回收利用。 (4)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不得随意丢弃,依托沿线村庄现有垃圾收集设施,经收集后统一运至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垃圾 (略) 置。 (5)危险废物 设置危废贮存库,设备检修产生的废机油等危险废物收集暂存后,交由有资质 (略) 置。危险废物暂存间的建设和危险废物暂存、转移等应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略)-2023)相关要求。 5、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加装减振机座,同时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 (2)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段, (略) 段施工,禁止在中午午休和夜间(22:00~次日06:00)进行施工作业。运输物料时低速行驶,降低源强声级,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3)对临近敏感点 (略) ,可通过 (略) 设置临时铁皮挡板进行降噪。 (4)建设单位应在沿线各施工标段设置公众投诉电话,对投诉问题及时解决,以免产生环保纠纷。 (二)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1、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及时恢复被破坏的植被和生态环境, (略) 两侧进行人工绿化。 (2)加强对植被恢复的管理与养护,保证成活率。 (3)组建 (略) 管理、维护队(略),及时 (略) 面和设施,适 (略) 绿化工程,按需浇水, (略) 面完好、绿化带的成活率和美观性。 (4) (略) 沿线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的监督工作,要求运输含尘物料的汽车加盖蓬布。 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 (略) (略) 面养护, (略) 良好运营状态。 (2)加强运载散体材料的车辆管理,运输时加盖蓬布。 3、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1) (略) 养护, (略) 面清洁, (略) 面污染物含量。 (2)营运期的排水 (略) 基边 (略) 上尘沙受雨水冲刷等原因产生沉淀、堵塞,要定期清理排水系统, (略) 面、边坡排水疏通。 (3)加强项目的交通运输管理,设置完善的交通指示、限速、隔离等设施,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声环境保护措施 ①采取通风隔声窗降等降噪措施,防止噪声污染。 ②加强交通管理,途经村庄严格执行限速和禁鸣交通规则,减少交通噪声扰民问题。 ③加强拟建工程沿线的声环境质量的环境监测工作,对可能受到较严重影响的敏感点实行环境噪声定期监测制度,因交通量增大引起的声环境污染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减缓措施。 (略) 面, (略) (略) 况,保证拟 (略) 面清洁。 5、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主要包括禁止运输危化品车辆通行、限速警示标志牌,急弯、长大纵坡、 (略) 段安装防撞护栏等。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4年10月 (略) 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做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10月11日-2024年10月16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355—(略)
通讯地址:壶关县行政审批 (略)
序号 | 项目 名称 | 建设 单位 | 建设 地点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承诺文件 |
1 | 太行一 (略) 支线东川底-东井岭改建和绿色环保防护工程 | 壶关县 (略) | (略) 壶关县大峡谷镇、石坡乡、东井岭乡 | 山西 程源环保 (略) | 该项目位于 (略) 壶关县大峡谷镇、石坡乡以及东井岭乡境内。建设内容包括主线、复线和连接线,路线长度共计61.4公里。 | (一)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1、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 (1)生态保护管理措施 ①加强施工期环境保护管理,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严格划 (略) ,严格按照施工图施工,不能随意扩大施工和活动范围。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进行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 ②开工前对施工临时设施的规划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以达到既少占耕地,又方便施工的目的。 ③加强施工环境监理工作,严格控制施工范围,禁止越界施工。 (2)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 ①施工单位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法令,禁止捕猎野生动物。减少夜间作业,避免灯光、噪声对夜间动物活动的惊扰。 ②加大沿线绿化力度, (略) 缺损的绿化带进行补种,对裸露地带进行绿化,恢复植被。 ③配合自 (略) 管理部门增加巡护频率,配合环保监理部门开展环境监理。 (3)占用耕地保护措施及补偿方案 ① 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进行临时占地的设置。 ② 施工期间对固体废弃物及时收集清运,并委托有资 (略) 理,严禁随意弃置污染农田土壤。 ③ (略) 段施工时,做好施工废 (略) 理,不得直接排入农田,同时做好边坡水土保持,避免因边坡水土流失发生沙压农田现象。 ④ 对于已经按照法定程序批准占用的耕地,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将所占用耕地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 ⑤ 公路占用沿线灌溉水利沟渠应改建或复建,并满足使用要求,不得低于原有的使用能力。 (4)主体工程生态恢复措施 ①施工完毕后,对路基边坡进行绿化。 ②组建 (略) 管理、维护队(略),及时 (略) 面和设施,适 (略) 绿化工程,按需浇水, (略) 面完好、绿化带的成活率和美观性。 (5)临时工程用地设置要求及恢复措施 施工阶段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 (略) 域,合理 (略) 置土石方,减少了地表扰动和植被破坏。妥善保存表层土,用于后期绿化或复垦。 ①弃土场 拟建工程沿线弃土场,除采取表土剥离存放、截排水设施和恢复植被等措施外,在开始进行弃渣之前,应在弃土场下方(沟口或坡脚)适当位置修建拦渣坝、弃土填筑土坝。 保存弃土场占地范围内的熟化土,为植被恢复提供良好的土壤。临时占地的表层土收集保存,施工结束后用于复垦。 ②施工便道 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减少施工便道临时占地对植被的破坏,施工便道使用前应进行表土剥离,临时在附近弃土场内堆存,便道应先铺砂砾,防止扬尘和泥泞。工程结束后,及时清除便道砂砾,覆表土进行绿化。 (6)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①加强施工管理,搞好施工组织设计,科学规划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尽量减少临时工程占地,缩短临时占地使用时间,及时恢复土地原有功能。 ②路基边坡在达到设计要求后应迅速进行防护,同时做好坡面、坡脚排水,做到 (略) ,及时治理 (略) 。 ③雨季到来之前,应备齐各种防汛物资,随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以减轻雨水对主体工程的破坏和减少土壤流失。 ⑤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要按照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进行作业,不得乱占土地,施工机械、土石及其他建筑材料不得乱停乱放,防止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2、施工期废水防治措施 (1)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经 (略) 理 (略) 洒水抑尘。 (2)施工废水 在下游河岸设置3级沉淀池,将抽至河岸的泥浆水进行3 (略) 理,沉淀后的泥浆水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略))Ⅲ类标准,可直接回排至附近地表水体,沉淀池做好防渗,施工完毕后恢复原貌。选用先进的设备、机械,并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有效地减少跑、冒、滴、漏,减少含油污水的产生量,严禁施工废水外排。 3、施工期废气防治措施 (1)施工扬尘 在施工工地公示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负责人、扬尘监督管理主管部门等信息,确保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降低运输扬尘污染。 (2)混凝土拌合站粉尘治理措施 砂子、砂岩、石子等物料堆场及传输系统实施全封闭,堆场内设置能够覆盖堆场的喷淋(喷雾)装置。搅拌塔楼设置在单独的操作间,落料点配套设置高效袋式除尘器。水泥仓顶、粉煤灰仓顶、微细粉仓顶上方安装布袋除尘器。混凝土罐装车采用国V排放标准的车辆或加装车用尿素和颗粒物捕集器(DPF),混凝土罐装车加装防滴漏设施,防止混凝土出口外泄。 (略) 域地面全部实施硬化,定时清扫洒水,保持干净整洁。石子沙子运输车辆实施严密封闭或苫盖,卸载车厢内不准留存残渣,避 (略) 拋洒。出入口设置能够覆盖轮胎和车身的喷淋洗车台,运输车辆必须进行全面清洗,确保车 (略) 。 (3)铺路过程产生的沥青烟气 根据《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的通知》(环大气〔2020〕33号),沥青铺设施工,尽量错开7月-9月。建议施工单位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注意控制沥青混凝土的温度,尽量降低铺摊温度,摊铺后采取水冷措施,可使沥青烟的产生量明显减少。同时沥 (略) 面铺装应选择在晴天、有风,大气扩散条件较好的时候集中作业,以减轻沥青烟气对周边环境敏感点的不利影响。 (4)车辆和 (略) 机械尾气 选用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机械及车辆,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加强车辆的维护和保养。 4、施工期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1)施工场地建筑垃圾 (略) 材料 可利用的建筑垃圾,要有序存放,妥善保管, (略) 基填筑,不可利用的建筑垃圾运往弃渣 (略) 理, (略) 材料应及时回收,合理利用,禁止丢弃。 (2)弃渣 拟建工程应进一步优化土石方平衡,加 (略) 置管理工作,弃渣及时清运, (略) 置。 (3) (略) 面物料 挖除的沥青面层交由合法的沥青混凝土拌合站回收利用。 (4)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不得随意丢弃,依托沿线村庄现有垃圾收集设施,经收集后统一运至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垃圾 (略) 置。 (5)危险废物 设置危废贮存库,设备检修产生的废机油等危险废物收集暂存后,交由有资质 (略) 置。危险废物暂存间的建设和危险废物暂存、转移等应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略)-2023)相关要求。 5、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加装减振机座,同时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 (2)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段, (略) 段施工,禁止在中午午休和夜间(22:00~次日06:00)进行施工作业。运输物料时低速行驶,降低源强声级,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3)对临近敏感点 (略) ,可通过 (略) 设置临时铁皮挡板进行降噪。 (4)建设单位应在沿线各施工标段设置公众投诉电话,对投诉问题及时解决,以免产生环保纠纷。 (二)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1、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及时恢复被破坏的植被和生态环境, (略) 两侧进行人工绿化。 (2)加强对植被恢复的管理与养护,保证成活率。 (3)组建 (略) 管理、维护队(略),及时 (略) 面和设施,适 (略) 绿化工程,按需浇水, (略) 面完好、绿化带的成活率和美观性。 (4) (略) 沿线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的监督工作,要求运输含尘物料的汽车加盖蓬布。 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 (略) (略) 面养护, (略) 良好运营状态。 (2)加强运载散体材料的车辆管理,运输时加盖蓬布。 3、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1) (略) 养护, (略) 面清洁, (略) 面污染物含量。 (2)营运期的排水 (略) 基边 (略) 上尘沙受雨水冲刷等原因产生沉淀、堵塞,要定期清理排水系统, (略) 面、边坡排水疏通。 (3)加强项目的交通运输管理,设置完善的交通指示、限速、隔离等设施,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声环境保护措施 ①采取通风隔声窗降等降噪措施,防止噪声污染。 ②加强交通管理,途经村庄严格执行限速和禁鸣交通规则,减少交通噪声扰民问题。 ③加强拟建工程沿线的声环境质量的环境监测工作,对可能受到较严重影响的敏感点实行环境噪声定期监测制度,因交通量增大引起的声环境污染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减缓措施。 (略) 面, (略) (略) 况,保证拟 (略) 面清洁。 5、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主要包括禁止运输危化品车辆通行、限速警示标志牌,急弯、长大纵坡、 (略) 段安装防撞护栏等。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