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晟刚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新余晟刚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版本号:
新余晟刚固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新余晟刚固 (略)
编制日期:2024年6月
批准页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新余晟刚固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提高企业安全、环保管理水平,确保公司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能够快速、高效、有序地启动各项应急工作,避免和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环境事件对环境造成的损失和危害,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编制《新余晟刚固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经研究决定批准发布《新余晟刚固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该应急预案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新余晟刚固 (略)
???????????????批准人(签名):
???????????????????????????????年????月????日
应急预案编制单位情况说明页
项目名称 | 新余晟刚固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
编制单位 | 新余晟刚固 (略) | |||||||||||||||||||||||||||||||||||||||||||||||||||||||||||||||||||||||||||||||||||||||||||||||||||||||||||||||||||||||||||||||||||||||||||||||||||||||||||||||||||||||||||||||||||||||||||||||||||||||||||||||||||||||||||||||||||||||||||||||||||||||||||||||||||||||||||||||||||||||||||||||||||||||||||||||||||||||||||||||||||||||||||||||||||||||||||||||||||||||||||||||||||||||||||||||||||||||||||||||||||||||||||||||||||||||||||||
预案编制小组人员组成 | ||||||||||||||||||||||||||||||||||||||||||||||||||||||||||||||||||||||||||||||||||||||||||||||||||||||||||||||||||||||||||||||||||||||||||||||||||||||||||||||||||||||||||||||||||||||||||||||||||||||||||||||||||||||||||||||||||||||||||||||||||||||||||||||||||||||||||||||||||||||||||||||||||||||||||||||||||||||||||||||||||||||||||||||||||||||||||||||||||||||||||||||||||||||||||||||||||||||||||||||||||||||||||||||||||||||||||||||
职责 | 组成 | |||||||||||||||||||||||||||||||||||||||||||||||||||||||||||||||||||||||||||||||||||||||||||||||||||||||||||||||||||||||||||||||||||||||||||||||||||||||||||||||||||||||||||||||||||||||||||||||||||||||||||||||||||||||||||||||||||||||||||||||||||||||||||||||||||||||||||||||||||||||||||||||||||||||||||||||||||||||||||||||||||||||||||||||||||||||||||||||||||||||||||||||||||||||||||||||||||||||||||||||||||||||||||||||||||||||||||||
组长 | 黄秋平 | |||||||||||||||||||||||||||||||||||||||||||||||||||||||||||||||||||||||||||||||||||||||||||||||||||||||||||||||||||||||||||||||||||||||||||||||||||||||||||||||||||||||||||||||||||||||||||||||||||||||||||||||||||||||||||||||||||||||||||||||||||||||||||||||||||||||||||||||||||||||||||||||||||||||||||||||||||||||||||||||||||||||||||||||||||||||||||||||||||||||||||||||||||||||||||||||||||||||||||||||||||||||||||||||||||||||||||||
副组长 | 面布置图 附图3: (略) 图 附图4:厂区应急设备图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健全新余晟刚固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确保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能及时、有序、高效地组织应急救援工作,防止污染周边环境,将事件造成的损失与社会危害降到最低,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企业 (略) 置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能力,建立紧急情况下快速、科学、有效地组织事故抢险、救援的应急机制,控制事件危害的蔓延,减轻伴随的环境影响,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根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1.2.1国家环境法律、法规、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2022年6月5日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4月29日修订);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年1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年4月29日修正);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9月1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 (10)《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4年12月29日); (11)《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赣环应急〔2018〕1号); (1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8]01号); (13)《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2015年5月1日); (14)《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生态环境部2016年第74号); (1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略) 令[2011]第591号); (16)《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17号); (17)《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 (18)《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略)); (19)《危险化学品名录》(2023年4月3日); (20)《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2021年1月); (2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2011年12月1日); 1.2.2地方法律、法规、规章(1)江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调度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情况的通知》(赣环监字[2018]21号); (2)《江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2013年9月1日); (3)《江西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8年); (4)《江西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试行)》,(2014年2月8日); (5)《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赣(赣府厅字[2020]93号); (6)《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20年; (7)《江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20年12月18日); (8)《 (略)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余环字〔2017〕9号); (9)《分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分宜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分府办发〔2022〕11号,2022年11月)。 1.2.3技术导则、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略)-2017);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5)《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略)); (6)《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略)); (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 (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略)); (9)《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略)-2021); (10)《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略)); (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略)); (1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 589-2021); (13)《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生态环境部 公告 2016 年第74号); (14)《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略); (1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略); (16)《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略); (17)江西省地方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DB36/1282-2020); (1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略)-2008; (19)《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91.1-2019; (20)《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略)。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新余晟刚固 (略) 在产品、原料运输、生产、贮存、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物料在装卸过程中发生的大面积泄露造成环境污染事故;因自然灾害造成原辅材料、废水、废气、危险废物等外泄,危及环境的污染事故应急救援。可作为 (略) 参与应急救援的政府机构的重要参考,也可作为紧急状态下给提供援助的部门、组织、承包商和设备供应单位的重要参考。公 (略) 置能力时请求上级部门援助,启动相应上一级预案。当上一级预案启动时,本预案的应急指挥部受上级指挥。 1.4工作原则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分工协作、救援防护,企地联防”等原则。 (1)统一指挥原则 新余晟刚固 (略) 应急资 (略) 分宜 (略) 、分宜县 (略) 的指挥和调动,新余晟刚固 (略) 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本预案的应急工作。 (2)分级负责原则 实行应急分级管理,分别由车间(车间级)、新余晟刚固 (略) (厂区级)、地方政府(地方环保部门)负责相应预案的制定,维护管理及应急响应。 (3)分工协作原则 在新余晟刚固 (略) 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各职能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进行救援,加强信息交流与协调一致。 (4)救援防护准则 坚持以人为本、保证生命安全;优先抢救事故现场受伤、受困人员,保证现场应急救援人员、事 (略) 域内公众生命安全。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基础上迅速切断、控制污染源,避免或减少次生和再生污染。 (5)企地联防原则 坚持重视与同地方政府、社会应急救援机构和周边企业的联防工作,在应急状态下,充分发挥地方党政军民、社会应急救援机构和周边企业的作用。 2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2.1编制程序 本预案的编制严格参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的规定进行,其编制程序见图2.1-1: 图2.1-1 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图 2.2编制内容综合预案的编制内容共分为十三个部分,即:基本情况调查、环境风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应急组织机构、应急能力建设、预防和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和措施、 (略) 置、保障措施、应急培训和演练、奖惩、预案的评估与发布、预案实施生效时间和更新要求和附件。 应急预案的编制包括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说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急资源调查报告、风险评估报告四部分。 (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说明 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说明从编制过程概述、预案编制的依据、编制原则、编制的简要过程、征求意见及采纳情况说明、评审情况说明等,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公司综合应急预案是针对各类突发环境事 (略) 的基本概况、所涉及的风险源及环境风险评价、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预警、相关信息及通报、应急响应与措施、 (略) 置、保障措施、培训与演练、备案实施、附件及附图等,是应对企业突发的各类环境事件的综合性文件。 (3)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从新余晟刚固 (略) 的人力、物力、财力及周围资源、政府资源等综合的多方面调查了应急资源,保障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有效的开展和救援,为应急救援提供多方面的应急资源。保障应急救援的有效进行。 (4)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新余晟刚固 (略) 内部储存的危险物质,根据危险物质的储存临界、储存设施的安全稳定性、生产安全的管理体系、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根据可能发生 (略) 的风险类型。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组织体系 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厂区成立了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 (略) 办公室,日常工作由生产部负责兼管。当发生泄漏及火灾等重大事故时,为加强对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领导,确保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指挥有力、分工负责、抢险快速、处理得当, (略) 成立了以总经理为总指挥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小组,发生重大环境突发事故时,总指挥为现场指挥人,若总指挥不在现场时,由副总指挥负 (略) 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应急组织机构下设五个专业应急小组,分别 (略) 理组、通讯联络组、安全警戒组、后勤保障组、应急监测组。 (略) 应急组织体系结构图见下图: 图3.1-1 ?应急组织体系结构图 厂区应急组织机构组成如下表: 表3.1-1 ?应急指挥机构人员和联系方式
(1)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有关部门关于环境安全的方针、政策及规定; (2)组织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3)组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略); (4)负责应急防范设施(备)(如堵漏器材、环境应急池、排放口应急阀门、 应急监测仪器、防护器材、救援器材和应急交通工具等)的建设;以及应急救援物资, (略) 理泄漏物、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相关物资储备; (5)检查、督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跑、冒、滴、漏; (6)负责组织预案的审批与更新; (7)负责组织外部评审; (8)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9)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10)协调事件现场有关工作; (11)负责应急队(略)的调动和资源配置; (12)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上报及可能 (略) 域的通报工作; (13)负责应急状态下请求外部救援力量的决策; (14)接受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令和调动,协助 (略) 理;配合有关部门对环境进行修复、事件调查、经验教训总结; (15)负责保护事件现场及相关数据; (16)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的培训,根据应急预案进行演 练,向周边企业、村落提供本单位有关危险物质特性、救援知识等宣传材料。 1、 (略) 理组 组长:根、李众根 当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后, (略) 理组职责如下: 1.按照总指挥下达的指令,负责环 (略) 理工作; 2.立即前往现场并收集现场信息,针对事态发展及具体险情立即调整现 (略) 置方案; 3.根据现 (略) 置方案,立即进行排险工作,排险工作不能对伤者造成—次伤害; 4.在外部救援力量赶到之前,对伤者进行紧急救援。(如止血、防止伤情加重、安抚伤者等),外部救援力量赶到后,协助其进行救援。 5.设置现场监护点,防止二次事故发生、事态严重发展; 6.核实应急终止条件并向总指挥请示应急终止; 7.负责现场应急抢险工作总结,为下次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后,应急抢险工作积累经验; 8.负责总指挥交办的其它任务。 2、通讯联络组 组长:吴创奇?(略) 组员:组长兼任 当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后,通讯组职责如下: 1、确保各专业队与厂内事故现场指挥部通讯的畅通; 2、通过手机或者喇叭指导人员的疏散和自救; 3、确保厂内 (略) 的畅通,以便救护人员快速救援; 4、请求120急救中心、消防、外界救援力量等外援单位支援,负责外援单位进人指定地点。 3、安全警戒组 组长:刘润根 (略) 组员:邱满根 当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后,警戒疏散组职责如下: 1、在事故现场周边建 (略) 域,维护治安秩序,严禁应急救援以外的无关人员进 (略) 域内; 2、组织清点、疏散受灾人员、统计伤亡人数; 3、收集事故现场有关证据,参与事 (略) 理。 4、后勤保障组 组长:陈菊生 (略) 组员:吴党根 当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后,后勤保障组职责如下: 1、负责救援物资的储备和调配工作; 2、负责救援成员的食宿; 3、 (略) 消毒防疾, (略) 饮食卫生和灾后疫病防治; 4、负责总指挥办的其它任务。 5、应急监测组 组长:冯言根(略) 组员:邱(略)军 当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后,应急监测组职责如下: 1、负责监测工作; 2、负责与第三方监测进行对接。 3.3外部救援应急力量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可请求支援的外部应急救援力量,主要包括: 1)上级主管部门: (略) (略) 、 (略) (略) 、 (略) 分宜 (略) 等单位; 2)政府公安消防、医疗卫生等主管部门:主 (略) 政府、 (略) 应急指挥中心,供水、供电以及消防、医院等相关单位; 3)其它相关企事业单位:江西省新余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分宜县环境监测站,第三方有资质的监测单位; 4)应急专家组:接到企业援助请求时, (略)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必要时,及时赶到事件现场协助指导救援工作,参与制定现 (略) 置方案,提供技术支持;对废气、污水事件排放等事件提供环保技术支持。 3.4组织指挥机制3.4.1指挥运行机制?发生突发环境事故时,应急指挥部立即组织各应急小组对现场应急事故进行评估,根据突发环境事故的程度、影响范围等,启动不同响应级别下的应急程序,同时做好信息通报,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和协调各行动小组活动,使应急组织能够高效地调配和使用应急资源,应对好各种突发环境事故。 3.4.2分级响应机制紧急情况是指:1.公司供应的物料和公用工程等因不可抗拒的原因必须降荷供应,或者停供的情况。2.物料或贮存装置发生大面积泄漏。3.现场发生火灾、爆炸、人身伤亡、重大设备等事故。4.公司受到外部环境严重威胁时,如周围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地震、洪水等。 针对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公司内部(生产工段、车间)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不同的等级。等级依次为Ⅲ级(一般环境污染事件)、Ⅱ级(较大环境污染事件)、Ⅰ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对于Ⅲ级(一般环境污染事件),事故的 (略) 限在各车间之内,并且可被现场的操 (略) (略) 域内,启动三级响应:由该车间的车间主任负责应急指挥;组织相关人员进 (略) 置。 对于Ⅱ级(较大环境污染事件),事故的有害影响超出车间范围, (略) (略) 之内并且 (略) 区域内。启动二级响应:由公司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指挥,组织相关应急小组开展应急工作; (略) 分宜 (略) 报告。 对于Ⅰ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略) 控制范围的,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由公司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总指挥执行;应当根据严重的程度,通报县、市、省或者国家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决定启动相关预案、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遇政府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时,移交政府指挥部人员指挥并介绍事故情况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配合协助应急 (略) 置。 3.4.3应急救援响应程序(1)当在预警监控或人工巡查发现突发事故时,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生产车间主任报告, (略) 副总经理或总经理报告,同时有关车间职工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 (2)接报的车间主任立即赶赴现场核实情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预判事故响应级别上报应急救援指挥组织机构,启动企业相应应急预案。 (3)启动应急预案后各应急小组立即按照应急预案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封堵泄漏源、医疗救护等措施,开展相应 (略) 置。 (4) (略) 置完毕并符合应急终止的条件后可申请应急终止,取得同意后各应急救援小组应及时总结经验,查找疏漏等工作,并根据总结的经验对原有的应急预案进行补充和完善。应急响应的过程为接警、应急启动、控制及应急行动、扩大应急。发生重大环境事件,总指挥决定扩大应急范围后,应立即按程序上报,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应急响应程序见下图: 3.4.4外部指挥与协调?公司建立与上级主管部门及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统筹配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队(略)、装备和物资, (略) 域应急资源,提高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略) 难以控制,须请求外部救援,应迅速请求周边单位和消防等部门救援,并及 (略) 分宜 (略) 寻求救援和技术支持。公司外部救援机构及联系方式详见下表3.4-1、表3.4-2。 表3.4-1 ?外部应急资源信息一览表
公司收集、贮存、转运工艺或原材料使用有所变动,则应根据生产实际,及时修订综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根据环境危险源及生产工艺的变化情况,制定新增风险的专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重点岗 (略) 置预案。 4.2监察与预警4.2.1企业内部监控预警方案?对本公司内容易引发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环境危险源、 (略) 域(如原料车间、成品车间、生产车间、 (略) 理站、 (略) 理设施、危废暂存间)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对环境危险源、 (略) 域定期组织(每天不得少于一次)进行检查、监控,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预防。 监测与预警的基本流程: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或导致突发事件发生变化的各种危险要素进行持续监测,并对其进行客观分析,作出科学的风险评估。如果风险评估的结果显示突发事件不会发生,则继续监测;如果风险评估的结果显示突发事件可能发生,则发出警示信号。当公众采取有效响应行动后,监测与预警流程结束。 4.2.2危险源监控为了及时掌握危险源的情况,对危险事故做到早 (略) 理,降低或避免危险事故造成的危害,必须建立健全危险源监控体系,具体工作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监控内容:主要包括监控对象、监控部位、监控方式、监控时间以及监控频率。 其次是监控人员、物资配备:监控人员落实到位,监控仪器(如电子视频)、监控设施、化验药品配备齐全,并且落实到位。 各个危险源的监控体系,主要措施有: 1.润滑油储存间:按巡检制度进行巡检,检查内容为构筑物、堆存量等关键点。是否密闭,包装袋是否破损等,存储桶是否有泄漏等。 2.原料仓库、成品仓库:按巡检制度进行巡检,检查内容为构筑物、堆存量等关键点。原料仓库、成品仓库是否密闭,是否有泄漏等。 3.应急物资仓:应急物资安排专人定期进行检查,正常情况下,每月1次,检查内容主要为应急物资是否齐全,数量是否满足事故应急,防毒面罩、手套等应急物资是否完好且有效。水泵是否运行正常。 4. (略) 理系统:设专人监管,严格按巡检制度进行巡检,检查内容主要为管道、阀门设施是否运行正常,废气是否超标排放,并做好记录。重点巡视布袋除尘设施管 (略) 是否有损坏、堵塞等现象,及时更换损坏部件,加强检修及管理维护。 4.2.3应急监测准备工作?(略) 应急监测能力不强,故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不能解决时,需委托第三方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对事件现场进行现场应急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和后果及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1、 (略) 内危险源进行调查摸底,确定可能发生的危害,摸清污染源单位内及附近的地理情况与敏感目标情况等,具有气象部门的联络方式。 2、应明确环境应急监测的主要任务。将突发环境事件划分为三级:车间级、公司级与社会级。事故的级别决定其相应应急措施和响应程度范围。 3、对应急监测的组织机构、主要任务、工作程序和工作分工、质量保证等方面进行明确和规定,一旦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能保证应急监测工作及时、有序地展开。 4、组织专家组进行事故定性。确定污染物性质、污染范围及程度。预测事故发展趋势。选择和确定应急 (略) 理方案。 4.2.4预警程序突发事件的预警是指根据突发事件监测的信息和风险评估结果,以及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确定相应预警级别、发布相关信息、采取相关措施的过程和方式。它是突发事件应对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基础。预警的程序一般来说包括3个方面:一是发布警报并宣布有关车间或场所进入预警期。二是报告,即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三是通报,即向全厂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企业通报。 1、预警内容 公司应急指挥部发布预警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预警信息的内容包括:预警信息的类别、预警级别、响应级别、起始时间、可能 (略) 域或范围、应重点关注的事项和建议采取的措施等内容,可通过手机、固定电话等形式发布。 (1)一级预警 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安排通信联络组组长通知各应急小组组长进入备战状态,各应急小组组长立即安排当班的小组成员按照各自的专业进入待命状态。应急指挥部立刻向外部救援机构申请增援,并及时采取行动对现场事故进行救援,在外部救援措施还未到达时,各组按职责进行应急抢险作业;外部救援到达后,应急指挥部立即向外部救援机构移交救援指挥权,介绍事故状态及救援现况,并提供一切可能的人员、物质协助救援。 (2)二级预警 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安排通信联络组组长通知各应急小组组长进入备战状态,各应急小组组长立即安排当班的小组成员按照各自的专业进入待命状态。各组按职责进行应急抢险作业。应急指挥部对可能造成事故的源头进行排查,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略)准备进入应急状态。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检查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满足应急保障工作的需要。应急小组跟踪事态的发展,根据事态的变化情况适时宣布预警降级甚至解除、启动更高一级预警。 (3)三级预警 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安排通信联络组组长通知各应急小组组长进入备战状态,组织现场当班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应急抢险作业,检查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满足应急保障工作的需要。应急小组跟踪事态的发展,根据事态的变化情况适时宣布预警降级甚至解除、启动更高一级预警。 2、获取突发事件信息的途事径突发环境件信息分为外部信息获取和内部信息获取: (1)外部获取信息,公司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 ①政府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布的暴雨、地震等预警信息。 ②政府监督部门的监测结论或委托监测单位的监测结论。 ③周边企业发布的预警信息或其他外部投诉、报警信息。 (2)内部获取信息,公司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 ①危险废物无序管理、泄漏散落, (略) 理设施故障, (略) 理站运行故障; ②人员突然闻到刺激性味道或中毒; ③安全检查发现的其他可能导致火灾的安全隐患。 ④工作人员巡检。工作人员对应急设施和现场生产情况进行巡检时发现异常。例如:设备、管道发出响声。 3、预警条件 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如下发布预警的条件。预警条件分三级,分别为一级预警,严重;二级预警,较为严重;三级预警,轻微预警。 详细见下表: 表4.1-1 ?预警级别表
4、报送方式 首先发现事故(或事故先兆)的人员,按各种信息发布的规定,发布事故信息(或信号), (略) 应急管理办公室,若自身力量不能控制、处置时,立即向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相关事 (略) 理机构报告,请求前来支援。报送方式可以是现场呼喊、对讲机呼叫、拨打手机、启动报警装置等。 5、报送内容 预警报送语言必须简洁、清晰、易懂,避免使用冗长、晦涩的专业性语言。警报内容一定要表述清楚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将会带来的威胁和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响应措施和建议。警报发布的对象应仅限于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 (略) 域的员工,避免警报造成恐慌的现象。 6、发布预警 明确预警信息后,应急办公室应即时进行研判,并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和预警条件发布预警内容。发布预警内容如下: (1)下达启动预案命令; (2)通知本预案涉及的相关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做好应急准备; (3)对可能造成或已造成污染的源头加强监控或进行控制; (4)明确在应急人员未抵达事故现场时,事故现场负责人需根据不同的事故情景,组织对事态进行先期控制,核实可能造成污染的风险物质、种类和数量,避免事态进一步加剧; (5)调集应急物资和设备,做好应急保障; (6)做好事故信息上报和通报或相关准备工作; (7)做好协助政府疏散周边敏感受体准备工作; (8)做好开展应急监测的准备。 详细预警发布程序图如下所示: 图3.2-1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发布程序图 7、预警降级 当事故并没有预期的影响范围那么大,或者当事故得到控制,由公司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确认并同意后降级,方式有召开会议、下发文件通知、电话通知等形式。 8、预警解除 当事故得到控制,事故条件已经消除,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续发的可能,事故危害程度已消除,由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确认并同意后解除,方式有召开会议、下发文件通知、电话通知等形式。 9、预警相应措施 针对不同预警级别,应采取以下预警措施,见下表: 表3.2-2预警相应措施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生态环境部)、《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等有关文件精神,要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及次生事故的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消防措施和物料泄漏等事 (略) 理可能会造成次生事故风险的发生。 4.3.1风险物质事故防范措施(1)泄漏风险事故防范措施 ①原料仓库地面硬化;润滑油仓库和危废暂存间铺设环氧树脂层,进行防渗漏、 (略) 理。润滑油仓库和危废暂存间设置一层环氧树脂,防渗系数达到1×10-6cm/s及以上,做好防渗漏措施、 (略) 理;当出现泄漏事故后,泄漏物能被及时控制。 ②对使用和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熟悉规章制度,熟悉操作工艺,熟悉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严格按标准化操作。 ③物质分类有序的贮存,并做好标识牌,配备劳保防护用品及消防应急设施,严禁混装、混运、混贮。当发生容器破损泄漏时,将泄漏容器转入专用装油空罐内,立即送至生产车间优先使用,避免泄漏扩大和浪费,地面泄漏物及时用不燃材 (略) 理。 ④装卸、搬运危险化学品容器时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做到轻装、轻卸,严禁摔、碰、撞、击、拖拉、倾倒和滚动。 ⑤建立防控体系,泄漏事故发生时从源头、 (略) 理和最终排放的防控体系,确保事故状态下各污染物能够有效收集、不直接排入水体环境。利用围堰作为控制危化品泄漏事故的防线 ⑥液态物料泄漏时,用沙子或粒状吸附剂吸收清理,并及时将破损的容器转移到安全的容器中,车间内设置车间泄漏收集池,泄漏量较大时通过管线输送至厂内事故池,待厂内泄露情况控制好后做 (略) 理。 (2)废水泄漏 (略) 置措施 生产废水在循环使用时大量泄漏时。 ①查明并切断污染源。 ②若水池体破损,则紧急停止生产,把水导入事故池。 ③若输送管道破损,则关闭输送泵,切断水源。 对被危险废物 (略) (略) 理时,尽可能减少对周围居民、过路人员、?其它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事故可能导致周围居民伤害的,指挥长或副指挥长在事故发生的1小 (略) 分宜 (略) 报告,说明事故发生的情况,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范围。 (略) 理工作结束后,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发生。 4.3.2火灾事故防范措施 (1)火灾防范措施 公司有机油、废机油等,可导致火灾或爆炸,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杜绝火源,在源头阻断火灾的产生,还需定期检查原辅材 (略) 有无问题。 (2)火 (略) 置措施 一旦发生火灾, (略) 置措施如下:应急小组应立即指挥员工撤离,并安排相关小组穿戴好应急设备后迅速灭火,以防火灾进一步扩散,若火势较大,联络组应立即拨 (略) 内员工撤离。 另外为预防火灾的发生和发生火灾时 (略) 理,还应做到以下: ①公司原材 (略) 及危废暂存间等火灾易发场所禁烟禁火,防止火灾事件发生,公司已在原材 (略) 及危废暂 (略) 域设置标识牌、安全警示标语等; ②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标识明确;消防器材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要求周围不准堆放物品和杂物。消防设施、器材,由专人管理,负责检查、维修、保养、更换和添置,保证完好有效,严禁圈占、埋压和挪用。 ③加强消防设施的日常管理,确保事件时消防设施能够正常使用,针对可能出现的火灾事件进行消防演练。 (略) 内安全及卫生状况;定期检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 定期检查电器电线是否乱拉乱接或乱放,消除安全隐患。 ⑤原材料仓库及危险废物暂存间设立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制定日常管理措施、消防措施等。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火灾事态时的报警培训。 ⑥做好火源管理,防止机械(撞击、摩擦)着火源,控制高温物体着火源、电气着火源。 4.3.3危险废物风险防范措施 本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危险废物,危险废物有废机油、废机油桶,按照规定将危险废物放置在危废暂存间中,定期转运。 ①贮存设施应根据危险废物的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包装形式和污染物迁移途径,采取必要的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以及其他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不应露天堆放危险废物; ②贮存设施应根据危险废物的类别、数量、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和污染防治等要求设置必要的 (略) ,避免不相容的危险废物接触、混合; ③贮存设施或 (略) 内地面、墙面裙脚、堵截泄漏的围堰、接触危险废物的隔板和墙体等应采用坚固的材料建造,表面无裂缝; ④贮存设施地面与裙脚应采取表面防渗措施;表面防渗材料应与所接触的物料或污染物相容,可采用抗渗混凝土、高密度聚(略)烯膜、钠基膨润土防水毯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 ⑤同一贮存设施宜采用相同的防渗、防腐工艺(包括防渗、防腐结构或材料),防渗、防腐材料应覆盖所有可能与废物及其渗滤液、渗漏液等接触的构筑物表面;采用不同防渗、防腐工艺应分别建设 (略) ; ⑥贮存设施应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⑦贮存库内不同 (略) 之间应采取隔离措施。隔离措施可根据危险废物特性采用过道、隔板或隔墙等方式。 ⑧在贮存库内或通过 (略) 方式贮存液态危险废物的,应具有液体泄漏堵截设施,堵截设施最小容积不应低于对 (略) 域最大液态废物容器容积或液态废物总储量1/10(二者取较大者);用于贮存可能产生渗滤液的危险废物的贮存库或 (略) 应设计渗滤液收集设施,收集设施容积应满足渗滤液的收集要求。 4.3.4废气非正常排放风险防范措施 (1)一旦发现事故性废气排放,及时查找原因,穿戴好防护服装后,检 (略) 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 (略) 系统临时停电等原因导致废气设施的中断, (略) 后及时启 (略) 理设施。如果是废气设施故障,无法启 (略) 理设施,及时联系维修单位 (略) 理设施进行检修。 (2)废气事故性排放期间,按要求做好应急监测,按要求向当地分管生态环境工作的主管部门进行汇报。 4.3.5火灾爆炸引起的次生/衍生消防废水防范措施 风险事故一旦发生,在救灾灭火中使用大量消防水及泡沫,这些水被泄漏物严重污染,如果这些水不加及时收集,就容易进入清净下水和雨水管道,排入下游小河,造成水体的重影响。因此在事故的救灾中不仅要关注灭火和控制进入大气的毒物,同时要特别重视对污染水的 (略) 理,确保大气和水体环境不受污染。设置应急事故池用于储存产生的消防废水,将污染控制在厂内。 4.3.6地下水风险防控措施 (1)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对管道、设备采取相应的措施,在管道、阀门、接口等易出现跑冒滴漏的地方设置小围堰,防止和降低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露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程度。 5信息通报 5.1内部报告5.1.1信息报告流程?报告流程见下图: 图5.1-1 ?内部报告流程 5.1.2报告方式口头汇报方式:发生事故后,在初步了解事故情况后,现场突发环境事件知情人应当立即通过电话向企业事故应急救援办公室领导进行口头汇报。应急指挥部通过电话通知应急指挥部各组组长。 书面汇报方式:在初步了解事故情况后,应当在4个小时内,逐级以书面材料上报事故及应急监测数据有关情况。 5.1.3报告内容企业内部事故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发生事故的部位、时间、现场采取措施情况; ②人员或设备损害程度; ③影响范围; ④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 ⑤报警人姓名、报警电话; 5.1.4应急联系方式?应急总指挥联系方式:黄秋平(略) 5.2外部报告当达到一级突发环境事件级别时,按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试行)》及国家有关规定,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企业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应在1小 (略) 分宜县 (略) 、分宜 (略) 管理委员会、分宜县 (略) 等有关部门报告,并向邻近单位通报,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 有关单位通报方式:当发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时,可能会危 (略) 域内人身和财产安全,应在15分钟内将事件报告至相关单位(500m范围内)以便实施紧急避险与救援。 事件较为严重,依靠公司自身力量无法消除危害时,采用电话、手机、网络等方式立即向周边应急救援力量请求支援。如果仍然无法消除危害, (略) 管委会及公安、消防部门,请求政府支援。 5.2.1外部报告流程图5.2-2外部报告流程图 5.2.2报告方式口头汇报方式:发生事故后,企业应急小组无法控制事态的发展,影响到附近居民,医院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当立即通过电话向企业信息联络组进行口头交流。信息联络组通过电 (略) 分宜县 (略) 。 书面汇报方式:在详细了解事故情况后,应当 (略) 理后,逐级以书面材料上报事故及应急监测数据有关情况。 5.2.3报告内容(略) 分宜县 (略) 预警报告时,应补充汇报以下内容: (1)发生事件的单位名称和地址; (2)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具体位置; (3)事件类型:例如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件、废水非正常排放事件、泄漏、火灾、爆炸等; (4)主要污染物特征、污染物质的量; (5)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以及仍需进一步采取应急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建议; (6)涉及有毒有害气体事故应重点报告泄漏物质名称、泄漏量、影响范围、近地面风向、疏散建议; (7)已污染的范围、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并提供可能受影响的敏感点分布示意图; (8)已监测的数据及仍需进一步监测的方案建议等; (9)联系人姓名和电话。 图5.2-3?突发环境事件上报时限和程序 (10)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可参考以下表格: 表5.2-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表 填报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第一次报告 ?□后续报告 ?(第一次报告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报告方式:电话□/电传□/电子邮件□/其他□?????????????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在与上级环境主管部门沟通后共同发布通报,向公司周边范围内有可能受影响的单位 (略) 事故情况,协助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针对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及时 (略) 域通报事故进展情况,减小损失。 6应急响应 6.1启动条件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启动本预案。 6.2响应分级按照环境污染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级别分为重大事件(Ⅰ级响应)、较大事件(Ⅱ级响应)、一般事件(Ⅲ级响应)三个级别。 6.2.1 Ⅰ级响应: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启动预案, (略) 分宜 (略) 、分宜 (略) 管理委员会、分宜县人民政府、 (略) 人民政府、 (略) (略)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在市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下,发动全体员工按要求开 (略) 置工作。 6.2.2 II级响应: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启动预案, (略) 分宜 (略) 、分宜 (略) 管理委员会、分宜县人民政府、 (略) 人民政府、 (略) (略) ,所 (略) 置组按要求组织开 (略) 置工作。 6.2.3 III级响应: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副组长启动预案,必要 (略) 分宜 (略) 、分宜 (略) 管理委员会、分宜县人民政府、 (略) 人民政府、 (略) (略) ,相 (略) 置组按要求组织开 (略) 置工作。 不同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响应分级表见下表。 表6.2-1事故应急响应分级表
图6.3-1 应急响应程序 6.4应急监测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件时,将对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水质量和敏感点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保 (略) 理措施得当、有效,必须对事件后果进行及时监测。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需要对下风向和排污口 (略) 进行特征污染物及质量监测。企业后应急监测组配合外部支援人员做好监测工作,并将应急监测结果及时上报应急指挥中心,对事件危害情况进行应急评估,为指挥中心做出撤离、疏散范围、控制范围决策做出判断。 当超出公司本身应急监测的条件,应立即请求江西省新余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或协议的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环境监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迅速确定监测方案,及时开展针对环境事件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 6.4.1应急监测的原则及方案确定(1) (略) 应急指挥部的指示, 制 (略)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 (2)通过初步现场分析,对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以及确定污染范围。 根据不同形式的环境事故,确定好监测对象、监测点位、监测企业、监测方法、监测频次、质控要求。同时做好分工,由应急监测小组组长协调监测工作的开展; (3)现场采样与监测。 (略) 应急指挥部进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技术指导。 (4)根据事态的变化, (略) 应急指挥部的指导下适当调整监测方案。 (5)应急监测终止后应当根据事故 变化情况向领导汇报,并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进行追踪监测。 6.4.2主要污染物现场、实验室应急监测方法(1)现场监测应当优先使用试纸、气体检测管,水质速测管及便携式测定仪。 (2)对于现场无法进行监测的,应当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应急监测结束后需用精密度、准确度等指标检验其方法的适用性。 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由第三方监测单位负责,当第三方监测设备无法满足监测要求时可向江西省新余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寻求帮助,若发生重大危险事故时应与国家相关监测部门联系进行监测。 主要污染物现场以及实验室应急监测方法见下表: 表6.4-1主要污染物应急监测方法
6.4.3监测因子、监测布点及频次首先应当根据污染源以及污染物的类型 ,直接测定该污染源或排放口所排污染物在空气、水环境中的浓度。其次由于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污染物的分布极不均匀,时空变化大,对各环境要素的污染程度各不相同,因此采样点位的选择对于准确判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污染范围与程度等极为重要。这就需要根据事故类型,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采样点。 (1)大气环境污染事故 对于事故发生产生的污染,首先应当尽可能在事故发生地就近采样,并以事故地点为中心,根据事故发生地的地理特点、风向及其他自然条件,在事故发生地当日的下风 (略) 域、掩体或低洼地等位置,按一定间隔的圆形布点采样,根据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确定采样点布置的范围。而且需要在不同高度采样,同时在事故点的上风向适当位置布设采样,作为对照点。在距事故发生地最近的居 (略) 或其 (略) 域应布点采样,且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采样点位置。采样时,应当确定好采样的流量和采样的时间,同时记录气温、气压、风向和风速,采样总体积应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对于火灾以及爆炸事故,首先应当确定事故中可能产生的衍生污染物,再根据该污染物的性质特征,按照以上的采样点布置原则进行布点。 采样时,应当确定好采样的流量和采样的时间,同时记录气温、气压、风向和风速,采样总体积应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监测因子:非(略)烷总烃、颗粒物等。 大气监测布点:厂区内排气筒及周围环境敏 (略) 域。 (2)水环境污染事故 危险化学物质发生泄漏造成水环境污染,采样时以事故发生地为主,按水流的方向,扩散速度以及其他因素进行布点采样,根据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可现场确定采样范围。采样在事故发生地、事故发生地的下游布设若干点位,同时在事故发生地的上游一定距离布设对照断面;由于厂外水流速度较小,且河面宽度小,因此需要在同一断面的不同水层进行采样;另外,在事 (略) 域内设置采样断面。采样时,需要采平行样品,一份在现场进行检测,一份加入保护剂后尽快送至实验室分析。若根据污染物质类型需要,应当使用塑料广口瓶对水体的沉积物采样密封后分析。 对于火灾以及爆炸事故,除了执行以上的监测步骤,还必须对消防水采样分析。 监测因子:泄漏物料和可能伴生次生的有毒有害物品。 ? 水监测频次:事故发生后应连续取样,监测水质变化情况,直到恢复正常。 6.4.4监测频率?应急监测的频次根据事故发生的时间而有所变化,根据污染物的状况,在事发初期应当增加频次,不少于2小时采样一次;待摸清污染规律后可适当减少,不少于6小时一次;应急终止后可24小时一次进行取样。至影响完全消除后方可停止取样。 表6.4-2水质监测频次表
表6.4-3环境空气监测频次表
6.4.5监测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①应急监测时至少二人同行,进入事故现场进行采样监测,应经现场指挥及警戒人员许可,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按规定佩戴必需的防护设备,如隔绝式防化服、防火防化服、防毒工作服、防毒呼吸器、面部防护罩、靴套、防毒手套、头盔、头罩、口罩、气密防护眼镜以及应急灯等。 ②进入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车辆应有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如发生大量泄漏,应急车辆在100m外停止,应急人员徒步进入事故现场。应使用防爆的现场应急监测仪器设备进行现场监测,或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使用现场应急监测仪器设备进行现场监测。为了保护分析人员并有效地实施现场快速分析,在实施应急监测方案之前,还应该配备必要的防护器材。 6.4.6监测评价和结果?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决策的依据。 7应对 (略) 置措施 7.1 (略) 置措施 7.1.1切断和控制污染源?无论在预警阶段还是直 (略) 置阶段,企业应第一时间采取切断和控制污染源措施,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其中,涉及环境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应按照本单位相关环境安全应急预案的要求立即采取关闭、封堵、围挡、喷淋等措施,切断和控制泄漏点。做好有毒有害物质和消防废水、废液等收集、清理 (略) 置工作。 表7.1-1 ?切断和控制污染源措施
发生泄漏散落时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堵漏,具体堵漏措施见下表: 表7.1-2??泄漏堵漏方法
7.2.1处置原则(1)按照“先控制,后处理”的原则,迅速实 (略) 置,优先控制事故源头,避免事件升级。 (2)尽可能控制和缩小已排出污染物的扩散、蔓延范围,把突发环境事件危害降到最小程度。 (3)依靠科技和专家力量,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尽量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4) (略) 置立足于彻底消除污染危害,避免遗留后患。 (5)应急准备在预案启动后应急工作开展前进行。 7.2.2应急准备现场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突发环 (略) 域环境应急监测工作。主要应急监测分析内容为: (1)根据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和事件发生地的气象和地域特点,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 (2)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应急决策的依据。 (3)应急状态时,现场应急指挥部应组织专家组,迅速对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 (略) 置方案和建议,供指挥部领导决策参考;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为现场应急指挥部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的判定, (略) 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各应急分队进 (略) (略) 置;指导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进行事件的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 (4)设备故障造成环境污染事件时,首先隔离故障设备,消除污染源。 7.2. (略) 置措施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时: (1)第一发现者确认事件发生后,首先立即警告直接暴露于危险环境的人群(如现场操作人员),同时报告所在部门负责人。必要时(如事件明显威胁人身安全),立即启动撤离信号报警装置等。其次,如果可行,应控制事件源以防止事件恶化。 (2)事件所在部门负责人接到报警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做出初始评估(如事件性质,准确的事件源,危险物品的泄漏程度,事件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等),确定应急响应级别,向应急指挥机构报告,建议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如果需要外界救援,则应当向应急指挥机构提出建议。 (3)应急工作机构接到报警后,应当按应急预案的要求启动相应的工作。 7.3现 (略) 置7.3.1泄漏 (略) 置 ①润滑油泄漏事 (略) 置方案 表7.3-1 ?润滑油泄 (略) 置方案
②废水泄漏事 (略) 置方案 表7.3-2??废水泄 (略) 置方案
③废气超标事 (略) 置方案 破碎筛分工序粉尘通过袋式除尘。非正常情况下及事故可 (略) 周围环境空气中各污染指标超标。废气超标按一种情景设置,处置方案如下表: 表7.3-3?废气超 (略) 置方案
④其他物质及污染物泄漏事 (略) 置方案 本公司润滑油、废水、废渣、污泥等发生泄漏等情况,且事件未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略) 置: (1)查找泄漏点,对泄露点进行修复;对于废液可设置围堰收集(根据实际情况可用沙袋等构筑临时围堰),通过导流沟引入应急池,并采取拦截、导流、疏浚等措施防止污染扩大。对于污泥,及时清扫和铲车转移至仓库内。 (2)及时吸附收集干净。 当发生严重泄漏时,应 (略) 置: ◎发现人员:发现泄露散落员工应立即联系抢险救援医疗组组长报告泄露情况并组织疏散车间人员,隔绝一切着火点。 ◎应急救援办公室 接到报警后立即报告应急总指挥,应急总指挥下令启动应急响应,急速调配各应急小组展 (略) 置援救等工作。 全程指导各应急救援小组开展救援、处置工作。 ◎ (略) 理组 (1)穿戴口罩、防滑鞋以及手套等个人防护设施进入事故现场,迅速找准储罐的泄漏点,并对泄漏点进行封堵; (2)收集和转移未泄漏和外溢的原材料至空闲的或收集桶; (3) (略) 置完成后,及时更换原材料的储存装置。 ◎安全警戒组 (1)穿戴口罩、防滑鞋以及手套等个人防护设施进入事故现场,查看、评估原材料的泄漏量,并进行围堵,防止影响范围扩大; (2)将收集和转移的原材料抽到应急收集桶内, (略) (略) 理; (3)后 (略) 置后的废物收集、储存、处置,并作相应记录,最终形成整个事件书面报告存入档案。 ◎后勤保障组 (1)接到应急响应指令后,按应急救援办公室的要求,迅速将所需的应急物资送至事件现场并发放给各应急小组; (2)迅速组织撤 (略) 内的职工人员 (略) 域,引导事故的救援、处置人员进入事 (略) 域; (3) (略) 域进行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 (略) 域。 (4)做好事件应 (略) 置工作中所需的资金保障工作; (5)保证事故现场通讯畅通。 此类事故所需应急物资:口罩、防滑鞋、普通化学防护服、工作手套、消防锹、沙袋、警戒线、警示牌。 7.3.2火灾禁止使用禁止使用禁止使用爆 (略) 置厂区禁烟禁火,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按以上流程做 (略) 置: ◎发现人员:现场发现人员第一时间使用灭火器扑灭着火点,若火势太大已无法扑灭,则立即报告上属领导或应急救援办公室。 ◎应急救援办公室: 接到报警后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总指挥下令启动应急响应,迅速调配各应急小 (略) 置、援救工作; 全程指导 (略) 置小组开展火灾救援、处置工作; 若已请求外部救援队(略)力量,则到救援队(略)到来后配合其开展应急,受伤人员现场救护、 (略) 救治救援工作。 ◎ (略) 理组 (1)接到应急救援办公室指令后,立即通知小组成员,穿戴好个人防护措施(普通化学防护服、水鞋、安全帽、口罩)赶赴事发现场; (2)若楼道或房间引发火灾, (略) (略) 引发火,则立即疏散房内员工及其他人员,采用手提式灭火器、室内室外消防栓、消防水进行灭火; (3)火灾扑灭后,对现场进行检查,以免有新的着火点再次引起二次火灾。 ◎后勤保障组 (1)接到应急救援办公室指令后,立即通知小组成员,带着应急救援物资 (2)(防酸碱防护服、水鞋、安全帽、口罩、手提式灭火器、水泵、水管、警戒线和警示牌)赶赴事发现场; (3) (略) 域进行警戒,设置警示牌,引导救援人员和救援车辆快速进入事发现场开展救援工作,以及撤离人员 (略) 域; (4)做好事故应急资金的保障工作,对应急过程中的受伤人员进行医治, 根伤重者 (略) 医治; 保障事故现场的通讯畅通。 a、初期现 (略) 置 (1)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应首先关闭阀门和有影响的电源; (2)值班人员立即向应急指挥机构汇报,并报告直接相关领导。采取正确流程措施,保护站场主要设备,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同时报警“119”,请求地方公安消防队支援; (3)对现场人员的安全和环境保护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并组织疏散人员,搞好外部环境和秩序; (4)设置警戒线,做好现场警戒保卫工作。限制车辆和人员进入现场( (略) ); (5)规定统一的指挥信号,配带醒目标志。抢险人员根据需要配备氧(空)气呼吸器、耳塞、护目镜、阻燃服、防水服、防尘口罩、防辐射安全帽、手套、无钉鞋,袖珍式硫化氢和氧气检测仪,并根据安全要求和需要,可配备轻便携式对讲机(个人配带),及其需要防静电的防护用品; (6)注意风向变化,要根据现场情况,发布动员令,动员现场周围特别时下风向的居民一致行动,迅速隔绝火源。应在现场下风方向设置警戒线,不准有明火出现。禁止机动车辆通行,如有可能与地方交通部门取得联系,断绝交通; (7)后勤保障组要组织好物资及消防器材的供应工作,做好参战人员的饮食保障工作; (8)发生火灾、爆炸后立即与当地医疗部门联系,请求派救护车与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抢救受伤人员; (9)做 (略) 理过程记录,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事态的发展,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对策; (10)做好现场与其他部门和单位的通信保障工作。 b、人员紧急撤离和疏散 (1)撤离方式 事故发生后,由安全监督队(略)组织疏散和撤离工作。 (略) 域所有员工必须执行紧急疏散、撤离命令。抢险队员到达事故现场后设 (略) 域,在疏 (略) 线上可设立指示牌,指明方向,指 (略) 内的人员有序离开。撤离人员不要 (略) 滞留。 (2) (略) 线 现场控制组应将发生事故的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以及当时的气象情况向应急指挥机构做详细报告,确定疏散、 (略) 线。接到疏散命令后,首先判断方向,原则上往上风向疏散,若气体泄漏源 (略) 时,宜向与风向垂直方向疏散。应急指挥部要随时了解人员状况,采取必要的应变措施,根据实际状况 (略) 线。 c、大气类污染事故保护目标应急措施 (1)可能 (略) 域单位、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地点 当事故现场的 (略) 人群的生命可能受到威胁时,将受威胁人群及时疏散 (略) 域,是减少事故人员伤亡的一个关键。针对不同的疏散规模或现场紧急情况的严重程度,由应急指挥机构有权发布疏散命令;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和通知疏散的方法由当地公安部门、派出所通知和组织实施。 组织撤离指挥机构主要由当地公安、民政部门和居民组织抽调力量组成,根据现场指挥发布的警报和防护措施,引导必须撤离的居民有秩序地撤 (略) (略) 。 (2)撤离单位、人员保护措施和防护方法 (略) 域单位、社区人员撤离时,应采取下列基本保护措施和防护方法: ①紧急势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如条件有限,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②应向侧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 (略) ,并在疏散 (略) 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③不要 (略) 滞留; ④要查清是否有人留 (略) (略) ; ⑤对人群疏散应进行跟踪、记录(疏散通知、疏散数量、在人员安置场所的疏散人数等); (3) (略) 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 为保障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事故现场周 (略) 域,实施交通管制,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略)、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警戒与治安还应该协助发出警报、现场紧急疏散、人员清点、传达紧急信息、执行指挥机构的通告、协助事故调查等。 表7.3-1 火灾、废渣、污泥突发环境事 (略) 置卡
表7.3-2废气超标 (略) 置卡
表7.3-3润滑油泄 (略) 置卡
突发环境事件造成人员伤亡时,应急监测组应立即将伤者救离危险现场,并视受伤类型(外伤、烧伤、中毒)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情况紧急者立即送往分 (略) 。 (1)现场急救一般原则 ①发生伤亡事故,抢救、急救工作要分秒必争,及时、果断、正确,不得耽误、拖延; ②救护人员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护; ③救护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了解现场情况,防护器具佩戴齐全; ④迅速将伤员抬离现场,搬运方法要正确; ⑤搬运伤员时需遵守下列规定:a、根据伤员的伤情,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和工具,注意保护受伤部位;b、呼吸已停止或呼吸微弱以及胸部、背部骨折的伤员,禁止背运,应使用担架或双人抬送;搬运时动作要轻,不可强拉,运送要迅速及时,争取时间;c、严重出血的伤员,应采取临时止血包扎措施;d、救 (略) 作业的伤员,应采取防止坠落、摔伤措施。事故发生过程中,人员的紧急疏散、撤离前后变化,应及时报告预防应急调度中心,便于从整体 (略) 理危险事故,并应在疏散人员后,将其过程、人员数字、伤亡以及损失向组长进行汇报。 (2)火灾伤员现场救治方法 窒息救治方法:将伤员抬到空气新鲜流通的地方静息,尽量远离火源。同时解开衣服、裤带,放低头部,冬天注意保暖。并立即作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以复苏心肺功能,然后给氧吸入,以高压氧气为最好。迅速与医生 (略) 救治。 CO中毒救治方法:将伤员抬到空气新鲜流通的地方静息,尽量远离火源。同时解开衣服、裤带,放低头部,冬天注意保暖。若伤员呼吸停止,应立即作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以复苏心肺功能。也可采用针刺、掐压人中、十宣等穴位促醒。有条件的立即给氧吸入,以高压氧气为最好。一氧化碳中毒症状较轻的伤员,可喝少量食醋,让其迅速清醒。迅速与医生 (略) 救治。 烧伤救治方法:尽快脱去着火或沸液浸渍的衣服,特别是化纤衣服。以免着火衣服和衣服上了的热液继续作用,使创面加大加深。热力烧伤后及时冷疗可防止热力继续作用于创面使其加深,并可减轻疼痛、减少渗出和水肿。将烧伤创面在自来水龙头下淋洗或浸入水中(水温以伤员能忍受为准,一般为15~20℃,热天可在水中加冰块),后用冷水浸湿的毛巾、纱垫等敷于创面。 (3)医院救治: 应急监测组只能做伤势前 (略) 置,根据人员伤势程度,由应急监测组组长确定是否通报并将伤员转 (略) 治疗,并准备好人员陪护、 (略) 所需人员物资。指定医疗救护单位,预案启动后,根据事故性质和规模,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决定是否通知医疗单位来人进行现场救护,医院应急室接到报警电话后,应询问事故发生的详细地点和人员受伤情况,带足急救药品后,以最快的时间和 (略) 线赶到事故地点。 7.4.1应急救援时注意事项(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①首先检查防护器具是否完好,发现不合格及时调换。 ②正确熟练使用防护器具。 ③使用防 (略) 理事故时,不能长时间使用。选用的防毒面具必须经过定期检测,各单位严格执行《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标准》。 (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①各类救援器材严格按照标准存放,规定专人管理、定期保养维护并记录。 ②各类防护器具必须经检测合格。 ③所有人员必须能够正确使用应急救援器材。 (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①生产岗位出现紧急情况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 (略) 理,操作规程不能体现的,要及时汇报班组长、和车间主任、生产部长。 ②遵守“先救人,后救物;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①处理泄漏事故进行救人和堵漏时,必须安排两人以上进行作业。 ②无关人员尽量撤离现场,防止发生次生灾害。了解现场情况,防止事故扩大。 ③保护好现场伤员,防止伤员二次受伤,现场有条件的立即现场进行抢救, (略) 应急 (略) 就医。 (5)现 (略) 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注意事项: (略) 理时,优先选用专业人员或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 ②严格落实各类监护措施,明确监护人责任,不得离开现场。 ③参与救援人员认为防护不到位,且不能解决的问题不得参与抢险。 (6)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在确定各项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时,由总指挥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清点人员后,留有专人巡视事故现场。 7.4.2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略) 置人员进入现场前必须根据突发环境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毒面具等,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待应急总指挥下达应急终止命令后方可撤离出现场。 7.4.3紧急撤离、疏散(1)警戒疏散:当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应立即警戒事故现场,并打开最近通道,当消防车辆到达后,引导消防车辆进入事故现场,同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组织与施救无关人员到安全地带。 (2)现场人员清点除应急救援人员在做好自身防护情况下进 (略) 域外,其余人员应立即撤出。 现场人员清点方式为:由各班组长负责清点本班人员,清点结果向现场领导汇总。 (3) (略) 线厂内 (略) 线: (略) 沿 (略) 内大门疏散,办公室内办公人员也向大门疏散。 (略) 后根据事故发生位置和当时的风向等气象情况,由安全人员指挥,向上风向疏散,并在上风向设立紧急避难场所。疏散过程中根据事故严重程度由保安共同协调指挥疏导交通,确保及时、安全完成紧急疏散任务。 (略) 域人员疏散撤离: (略) 域人员疏散、撤离原则: (略) 域人员疏散、撤离原则为分别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及时迅速撤 (略) 域到安全地带。疏散过程中尽量佩戴口罩等简易防护措施。 ②撤离地点及后勤保障:根据事故发生位置和当时风向等气象情况,向上风向疏散,并在上风向设立紧急避难场所。撤离地点一般为安全地带内的学校、广场,并为撤离人员提供食品、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 (4)交通管制发生事故时应禁止无关车辆往 (略) 附近行驶,以免造成不必要伤亡。交通疏导按照相关人员或者交通警察的指挥有序向上风向撤离,以免造成拥堵。 (5)临时安置场所临时安置场所应根据事故发生时风向确定,可设置于上风向的空旷地带。 7. (略) 的隔离(1) (略) 的设定:发生事故 (略) (略) 。 (2)事故现 (略) 的划定:事故发生后,安全人员依据事故发生点发生泄漏或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的影响范围划定现 (略) 。 (3)事故现场隔离方法:厂内安全人员协同保安 (略) 或出入口利用围绳或警戒带的方法进行隔离。 (4)事故现 (略) (略) 隔离:设置警示牌进行隔离。 8应急终止 8.1应急终止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即满足终止条件: (1)事故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到规定的限值之内; (3)事故所造成的灾害已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故现场的各种专 (略) 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8.2应急终止的程序各小组完成救援任务后,及时反馈信息,指挥部根据反馈信息,确认救援结束: (1)三级突发环境事件由车间主任 (略) 置组决定终止救援,由车间主任下达终止命令; (2)二级突发环境事件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决定终止救援,由总指挥向各救援小组组长下达应急救援终止命令; (3)一 (略) 应急救援指挥部和政府部门相关领导共同决定终止救援,由总指挥向各救援小组组长下达应急救援终止命令。 在未接到总指挥解 (略) 命令前,禁止无关人员进 (略) 。环境监测站、厂区内应急监测组人员 (略) 对空气及河流进行连续检测,经分析合格、确认无环境和安全险后,报告应急指挥部,由应急指挥部下达解 (略) 命令。 8.3应急终止后的行动?通知公司相关部门、周边单位、村庄等事件危险已解除;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应急行动人员和受污染设备进行清洁净化。当事故得到控制后,成 (略) 理小组,做好事 (略) 理工作。成立事故调查小组,检查事故现场,查明事故原因,消除潜在隐患,落实防范措施,追究事故责任,调查事故人员伤亡、损失情况,拟定《事故调查报告》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略) 置组和车间主任研究抢修方案,为恢复生产做准备。应急监测组负责事 故中受伤、中毒人员的医疗救护 (略) 理工作。还应做到如下要求: (1)事故应急工作结束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认真总结、分析、吸取事故教训,及时进行整改; (2)组织各专业组对应急计划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应急装备的可行性、应急人员的素质和反应速度等作出评价,并提出对应急预案的修改意见; (3)做好环境应急队(略)和应急仪器设备维护工作; (4)组织环境监测、安环部及相关部门专家对事故进行污染损失评估,评估报告上报 (略) 作 (略) 理的依据。 8.3.1现场污染物 (略) 理1、现场保护 (略) 置组在第一时间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主要包括: (1)设置内部警戒线,以保护现场和维护现场秩序; (2)保护事件现场被破坏的设备部件、碎片、残留物等及其位置; (3)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及管理者; (4)对搜集到的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得冲洗擦拭。 2、环境应急设施的维护 环境应急设施的维护工作具体见下表: 表8.3-1 ?环境应急设施的维护工作
(略) 置 9. (略) 置 应急结束后要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对应急过程进行总结,事故责任人 (略) 理和教育,有功人员要得到表彰。制定防范措施,对事故的污染影响进行监测, 对事故受害者、事故受损物进行理赔,对事故的损失进行评估和汇总,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略) 置主要内容如下: (1)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乡镇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通知周边乡镇代表;(2)环境应急设备维护、保养;(3)应急评价过程;(4)事故原因调查;(5)环境应急总结报告的编制;(6)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修订;(7)事故损失调查和责任认定;(8) (略) 置和保险( (略) 置结束后现场遗留污染物进 (略) 理措施,对应急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对应急物资进行补充更新,恢复企业设备(施)的正常运转,逐步恢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的责任人和时限要求;配合地方政府及其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开展环境损害评估、赔偿、事 (略) 理、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等工作的责任人和主要内容)。 9.2调查与评估9.2.1应急过程评价事故得到控制后,指挥部应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进行应急评价。 1、评价的基本依据: (1)环境应急过程记录; (2) (略) 置组及各专业应急救援队(略)的报告; (3)应急指挥部掌握的应急情况; (4)环境应急救援行动的实际效果及产生的社会影响; (5)公众的反映及其它资料; 2、评价应急预案的实用性 评价结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事件等级; (2)环境应急总任务及部分任务完成情况; (3)是否符合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总要求; (4)采取的重要防护措施与方法是否得当; (5)环境应急队(略)的规模、仪器装备的使用、环境应急过程与速度是否满足应急任务的需求; (6)环 (略) 置中公布信息的内容是否真实,时机是否得当,对公众心理产生何种影响; (7)应急救援过程中成功或失败典型事例的分析; (8)需要得出的其他结论。 污染物跟踪与评估要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事故现场的染物跟踪与评估,并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对污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水体及大气进行有计划的监测,及时记录监测数据,对监测情况进行反馈,具体监测点位按突发环境种类及程度进行设置,同时根据监测数据和其他数据编制分析图表,预测污染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及时调整对策。 9.2.2事故原因调查分析应急指挥部在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对整个突发事 (略) 置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包括 (略) 置的及时性、处置措施的有效性和负面效果进行评估,即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 (略) 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等。对处理措施进行评估,以提高公司应对环境风险的能力。 9.3恢复与重建现场恢复是指通过适宜的手段、采取正确的措施,将被污染的土壤、水体、植被、设备等污染承载体的污染物去除,达到环境本底值要求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现场清消与恢复: (略) 置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清消与恢复工作。现场清消与恢复工作应明确应急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物产生的环节及根据污染物的特征类型与事件造成的影响程度提出相应的清消和恢复方法,明确清消废 (略) 径 (略) 理处置情况。 9.3.1环境恢复的原则?现场恢复遵循以下原则:迅速、彻底的清除现场设施、土壤、水体内残留的污染物,且不增加新的污染,不产生二次污染。 9.3.2人员安置及损失赔偿?做好受灾人员的安置工作,对全企业员工做好精神安抚工作,对受伤严重人员继续治疗,并及时对环境应急工作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赔偿事宜。以保证企业人心稳定,快速投入正常生产。 9.3.3现场恢复的内容(1)对现场泄漏装置、容器中残余物质交由有 (略) 置,可以再次使用的装置、容器,要清洗干净后放置好备用;不可以再次使用的,亦要严格清洗消毒后,定点放置,避免造成二次环境污染。 (2)现场清理,对可能受到影响的设备、地面、管道进行清洗,避免腐蚀;清洗后的水在 (略) 理,在达不到纳管标准的时,不得纳 (略) 。 (3) (略) 理,现 (略) 理以及恢复时产生的废水、废物等要严格按照生产废水、 (略) 理方法和原 (略) 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4)突发环境事 (略) 置工作结束后,公司应当组织对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对受影响的设备设施进行维修或更换,组织受影响部门尽快恢复生产。 (5)公司相关部门负责对消耗的应急物资、器材及时进行补充,使 (略) 于应急备用状态。 9.3.4应急改进建议(1)建立健全环境应急管理体制、成立环境管理小组; (2)完善预案工作机制,落实目标责任制; (3)加强值班值宿,防止突发事件发生。 10应急预案管理 10.1应急预案培训 对公司员工进行培训,防止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发生,并能在事件发生后,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应急救援培训的目的: 1、提高公司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对突发事故的思想重视程度。 2、提高公司特殊岗位和参与应急响应人员的岗位操作水平和应急技能。 3、了解并掌握原辅料及各类危险废弃物的特性和危害。 4、提高对企业危险目标、潜在风险的预防、控制能力和水平。 5、熟悉理解“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和要求,正确作出应急响应。 10.1.1培训组织?培训的实施: 1、全体员工分别按培训计划参加培训; 2、师资以专兼职结合,内请外聘解决; 3、培训过程中,应急办公室负责检查培训进度和培训质量; 4、各类培训做好培训记录,培训考试试卷由应急办公室保存; 5、特殊工种参加法定的持证上岗培训。 10.1.2培训计划和内容根据受培训人员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侧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详见下表。 (1)培训计划 1、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 本预案制定实施后,所有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各专业救援队成员应认真学 | (略) | ||||||||||||||||||||||||||||||||||||||||||||||||||||||||||||||||||||||||||||||||||||||||||||||||||||||||||||||||||||||||||||||||||||||||||||||||||||||||||||||||||||||||||||||||||||||||||||||||||||||||||||||||||||||||||||||||||||||||||||||||||||||||||||||||||||||||||||||||||||||||||||||||||||||||||||||||||||||||||||||||||||||||||||||||||||||||||||||||||||||||||||||||||||||||||||||||||||||||||||||||||||||||||||||||||||||||||||
副总指挥 | 根、李众根 | |||||||||||||||||||||||||||||||||||||||||||||||||||||||||||||||||||||||||||||||||||||||||||||||||||||||||||||||||||||||||||||||||||||||||||||||||||||||||||||||||||||||||||||||||||||||||||||||||||||||||||||||||||||||||||||||||||||||||||||||||||||||||||||||||||||||||||||||||||||||||||||||||||||||||||||||||||||||||||||||||||||||||||||||||||||||||||||||||||||||||||||||||||||||||||||||||||||||||||||||||||||||||||||||||||||||||||||
通讯联络组 | 负责人 | 吴创奇 | (略) | 组长兼任 | ||||||||||||||||||||||||||||||||||||||||||||||||||||||||||||||||||||||||||||||||||||||||||||||||||||||||||||||||||||||||||||||||||||||||||||||||||||||||||||||||||||||||||||||||||||||||||||||||||||||||||||||||||||||||||||||||||||||||||||||||||||||||||||||||||||||||||||||||||||||||||||||||||||||||||||||||||||||||||||||||||||||||||||||||||||||||||||||||||||||||||||||||||||||||||||||||||||||||||||||||||||||||||||||||||||||||||
后勤保障组 | 负责人 | 陈菊生 | (略) | 吴党根 | ||||||||||||||||||||||||||||||||||||||||||||||||||||||||||||||||||||||||||||||||||||||||||||||||||||||||||||||||||||||||||||||||||||||||||||||||||||||||||||||||||||||||||||||||||||||||||||||||||||||||||||||||||||||||||||||||||||||||||||||||||||||||||||||||||||||||||||||||||||||||||||||||||||||||||||||||||||||||||||||||||||||||||||||||||||||||||||||||||||||||||||||||||||||||||||||||||||||||||||||||||||||||||||||||||||||||||
安全警戒组 | 负责人 | 刘润根 | (略) | 邱满根 | ||||||||||||||||||||||||||||||||||||||||||||||||||||||||||||||||||||||||||||||||||||||||||||||||||||||||||||||||||||||||||||||||||||||||||||||||||||||||||||||||||||||||||||||||||||||||||||||||||||||||||||||||||||||||||||||||||||||||||||||||||||||||||||||||||||||||||||||||||||||||||||||||||||||||||||||||||||||||||||||||||||||||||||||||||||||||||||||||||||||||||||||||||||||||||||||||||||||||||||||||||||||||||||||||||||||||||
应急监测组 | 负责人 | 冯言根 | (略) | 邱(略)军 | ||||||||||||||||||||||||||||||||||||||||||||||||||||||||||||||||||||||||||||||||||||||||||||||||||||||||||||||||||||||||||||||||||||||||||||||||||||||||||||||||||||||||||||||||||||||||||||||||||||||||||||||||||||||||||||||||||||||||||||||||||||||||||||||||||||||||||||||||||||||||||||||||||||||||||||||||||||||||||||||||||||||||||||||||||||||||||||||||||||||||||||||||||||||||||||||||||||||||||||||||||||||||||||||||||||||||||
24小时应急报警电话:(略) |
外部单位联系方式一览表
类别 | 单位 | 联络电话 |
上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 (略) (略) | 0790-(略) |
江西省新余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 0790-(略) | |
(略) 分宜 (略) | 0790-(略) | |
分宜县环境监测站 | 0790-(略) | |
其他主管部门 | 分宜 (略) 管理委员会 | 0790-(略) |
分宜县人民政府 | 0790-(略) | |
(略) (略) | 0790-(略) | |
分宜县 (略) | 0790-(略) | |
(略) 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 | 0790-(略) | |
公安、消防 | 公安消防 | 119 |
公安治安 | 110 | |
分 (略) | 0790-(略) | |
分宜县公安消防大队 | 0790-(略) | |
医疗救护 | 医疗救护 | 120 |
分 (略) | 0790-(略) |
周边单位联系电话一览表
单位名称 | 联系电话 | 方位 |
(略) (略) | (略) | 西 |
附件5:应急救援物资配备
应急救援物质配置一览表
序号 | 设备名称 | 数 量 | 存放地点 | 用 ?途 | 设备状况 |
1 | 急救箱 | 1只 | 应急物资仓库 | 人员救护 | 正常 |
2 | 急救药品 | 足量 | 应急物资仓库 | 人员救护 | 正常 |
3 | 应急灯 | 2个 | 应急物资仓库 | 应急照明 | 正常 |
4 | 工作服 | 5套 | 应急物资仓库 | 抢险人员防护 | 正常 |
5 | 安全帽 | 5顶 | 应急物资仓库 | 抢险人员防护 | 正常 |
6 | 口罩 | 1箱 | 应急物资仓库 | 抢险人员防护 | 正常 |
7 | 消防砂 | 15袋 | 配电房旁 | 灭火抢险、堵漏 | 正常 |
8 | 灭火器 | 10个 | 车间 | 灭火抢险 | 正常 |
9 | 安全疏散指示灯 | 若干 | 车间 | 应急抢险 | 正常 |
10 | 消防栓 | 4套 | 车间 | 灭火 | 正常 |
11 | 20米水带、枪扣 | 4套 | 车间 | 灭火 | 正常 |
附件 (略) 置卡
名称 | 内容 | |
突发环境事件 | 涉及风险:废机油引发火灾爆炸、废渣、污泥未及 (略) 理引起大面积泄漏 | |
事故风险特性 | 火灾、灼伤、影响周边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 | |
隔离与疏散 | 隔离、拉警戒线。 | |
警与应急响应程序 | 1、发生事故后,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现场人员立即进行自救或疏散撤离着火点。 2、公司成立现 (略) 置小组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同时进 (略) 置,并根据事故的大小及发展态势向应急办公室、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根据事故情况,启动Ⅰ级~Ⅱ级应急预警及响应程序,及时向消防大队请求救援并向分宜县人民政府、 (略) 报告。 信息报告: 报告至应急总指挥。 报告内容:事故发生时间、故障情况、现 (略) 置情况。应急总指挥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造成的影响、 (略) 置情况等信息立即(不得超过1h)内报告至分宜县政府及 (略) 。 | |
(略) 置措施 | 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指挥小组收到通知后,指挥人员和各应急小组人员到达现场,针对事态采取组织人员进行环 (略) 置:立即撤离泄 (略) 人员 (略) ,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组织人员配备防护装备进 (略) (略) 理,通常发生火灾的原因是机油,主要采用干粉、泡沫灭火器,不能用水灭,同时建 (略) 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机油泄漏可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 (略) (略) 置 (略) 雨水排口,防止泄漏机油、消防泡沫及消防废水 (略) 外,尾砂尾泥大面积泄漏危应及时转移筑起雨棚,防止雨水冲刷,将尾砂尾泥冲入雨水排口中,并及时将其转运。待分宜县 (略) 应急办 (略) 后,由应急办人员负责指挥应急工作,公司全力配合。 | |
应急监测 | (1)监测因子:颗粒物、非(略)烷总烃、一氧化碳(非(略)烷总烃、一氧化碳火灾时监测) (2)监测方法:委托有 (略) 按规范监测; (3)监测布点: ①首先应当尽可能在事故发生地就近采样,并以事故地点为中心,根据事故发生地的地理特点、风向及其它自然条件,在事故发生地当日的下风 (略) 域等位置,按50-100米水平间隔布点采样,监控大气污染物的水平扩散情况。 ②在上风向设置对照点,一般1-2个。 ③且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采样点位置。 (4)监测频次:初始加密监测,视污染物浓度递减,具体频次如下。 事故发生地:初始加密(1次/时,事故发生后60分钟内连续监测),随着污染物浓度下降逐渐降低频次; 周边环境敏感点(1-4个):初始加密(1次/时,事故发生后60分钟内连续监测),随着污染物浓度下降降低频次; 事故发生地下风向(3-8个):4次/天或与事故发生地同频次; 事故发生地上风向对照点(1-2个):1次/天。 水污染监测要点如下: (1)若消防水进入雨水系统,则对消防水进行采样分析,监测指标主要是pH、COD、SS、氨氮、色度、石油类、氟化物、铊等; (2)监测点 (略) 相关雨水 (略) 。初始加密(6次/天)监测,随着污染物浓度的下降逐渐降低频次。 | |
应急责任人 | 应急办公室总指挥 | |
应急物资 | 干粉灭火器、防护手套、正压式呼吸器(需补充)、防护眼镜(需补充)、 应急手电、急救药箱等 |
废气超标 (略) 置卡
名称 | 内容 |
突发环境事件 | (略) 理系统设备故障导致废气直排。 |
事故风险特性 | 废气在车间直排。 |
隔离与疏散 | (略) 域进行警戒隔离,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
警与应急响应程序 | 1、公司成立现 (略) 置小组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同时进 (略) 置,并根据事故的大小及发展态势向应急办公室、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根据事故情况,启动Ⅱ级预警; 2、发生事故后,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现场人员立即停止相应设备的运行; 信息报告: 报告至应急总指挥。 报告内容:事故发生时间、故障情况、现 (略) 置情况。若事件升级应急总指挥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造成的影响、 (略) 置情况等信息。 |
(略) 置措施 | ①立即切断电源,在最短时间内检查各个设备是否正常,排气筒是否漏洞,滤袋是否破损,正常后才可运行; ②正常运行后,还需定期派专人对清灰循环系统、进出风阀门控制器、滤袋进行观察并记录,该清洗替换的应清洗替换 ③废气成分主要是颗粒物,在生产加工场所,应注意通风,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
应急监测 | 事故发生时,应对废气进行监测,监测要点如下: (1)监测因子:颗粒物。 (2)监测布点:废气排放口。 (3)监测频次:根据事故发生的时间,应急终止后采样一次,至影响完全消除; |
应急责任人 | 应急办公室总指挥 |
应急物资 | 防护口罩等 |
润滑油泄 (略) 置卡
名称 | 内容 |
突发环境事件 | 1、涉及风险物质:润滑油等 2、事故可能发生地点:化学品储存间、危险废物暂存间等 3、事故类型:由于人为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原料包装破损导致危废间的危废发生泄漏 |
隔离与疏散 | 不需疏散和撤离 |
警与应急响应程序 | 公司成立现 (略) 置小组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同时进 (略) 置,并根据事故的大小及发展态势向应急办公室、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根据事故情况,并启动Ⅲ级应急预警及响应程序。 |
(略) 置措施 | ①事故第一 (略) 负责人及环保人员,车间人员穿戴好防护装备后; ②设法堵住泄漏口或截断泄漏的蔓延,用干沙土或消防沙对泄漏进行吸附; ③吸附后的干沙土作为危废交由有资质的 (略) 置单 (略) 理 ④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加强土壤地下水环境污染事件日常防范和监测。 |
应急报告 | 报告内容:事故发生的地点、原因等基本情况。公司领导、相关部门的领导具体联系厂长电话 |
应急责任人 | 应急办公室总指挥 |
应急物资 | 防护手套等 |
应急监测方案 | 可不安排监测 |
附件7厂 (略) 置流程图
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2:厂区平面布置图
附图3: (略) 图
附图4:厂区应急设备图
车间污水收集沟 | 车间污水收集池及泥浆泵 | 车间外污水收集池及泵 | 雨水排放口及闸板 |
初期雨水池、沉淀池、事故池(三个池) | 污水沉淀池及循环水池 | 挡水坡 | 进初期雨水池闸板 |
版本号:
新余晟刚固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新余晟刚固 (略)
编制日期:2024年6月
批准页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新余晟刚固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提高企业安全、环保管理水平,确保公司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能够快速、高效、有序地启动各项应急工作,避免和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环境事件对环境造成的损失和危害,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编制《新余晟刚固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经研究决定批准发布《新余晟刚固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该应急预案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新余晟刚固 (略)
???????????????批准人(签名):
???????????????????????????????年????月????日
应急预案编制单位情况说明页
项目名称 | 新余晟刚固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
编制单位 | 新余晟刚固 (略) | |||||||||||||||||||||||||||||||||||||||||||||||||||||||||||||||||||||||||||||||||||||||||||||||||||||||||||||||||||||||||||||||||||||||||||||||||||||||||||||||||||||||||||||||||||||||||||||||||||||||||||||||||||||||||||||||||||||||||||||||||||||||||||||||||||||||||||||||||||||||||||||||||||||||||||||||||||||||||||||||||||||||||||||||||||||||||||||||||||||||||||||||||||||||||||||||||||||||||||||||||||||||||||||||||||||||||||||
预案编制小组人员组成 | ||||||||||||||||||||||||||||||||||||||||||||||||||||||||||||||||||||||||||||||||||||||||||||||||||||||||||||||||||||||||||||||||||||||||||||||||||||||||||||||||||||||||||||||||||||||||||||||||||||||||||||||||||||||||||||||||||||||||||||||||||||||||||||||||||||||||||||||||||||||||||||||||||||||||||||||||||||||||||||||||||||||||||||||||||||||||||||||||||||||||||||||||||||||||||||||||||||||||||||||||||||||||||||||||||||||||||||||
职责 | 组成 | |||||||||||||||||||||||||||||||||||||||||||||||||||||||||||||||||||||||||||||||||||||||||||||||||||||||||||||||||||||||||||||||||||||||||||||||||||||||||||||||||||||||||||||||||||||||||||||||||||||||||||||||||||||||||||||||||||||||||||||||||||||||||||||||||||||||||||||||||||||||||||||||||||||||||||||||||||||||||||||||||||||||||||||||||||||||||||||||||||||||||||||||||||||||||||||||||||||||||||||||||||||||||||||||||||||||||||||
组长 | 黄秋平 | |||||||||||||||||||||||||||||||||||||||||||||||||||||||||||||||||||||||||||||||||||||||||||||||||||||||||||||||||||||||||||||||||||||||||||||||||||||||||||||||||||||||||||||||||||||||||||||||||||||||||||||||||||||||||||||||||||||||||||||||||||||||||||||||||||||||||||||||||||||||||||||||||||||||||||||||||||||||||||||||||||||||||||||||||||||||||||||||||||||||||||||||||||||||||||||||||||||||||||||||||||||||||||||||||||||||||||||
副组长 | 面布置图 附图3: (略) 图 附图4:厂区应急设备图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健全新余晟刚固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确保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能及时、有序、高效地组织应急救援工作,防止污染周边环境,将事件造成的损失与社会危害降到最低,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企业 (略) 置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能力,建立紧急情况下快速、科学、有效地组织事故抢险、救援的应急机制,控制事件危害的蔓延,减轻伴随的环境影响,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根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1.2.1国家环境法律、法规、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2022年6月5日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4月29日修订);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年1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年4月29日修正);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9月1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 (10)《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4年12月29日); (11)《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赣环应急〔2018〕1号); (1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8]01号); (13)《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2015年5月1日); (14)《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生态环境部2016年第74号); (1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略) 令[2011]第591号); (16)《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17号); (17)《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 (18)《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略)); (19)《危险化学品名录》(2023年4月3日); (20)《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2021年1月); (2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2011年12月1日); 1.2.2地方法律、法规、规章(1)江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调度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情况的通知》(赣环监字[2018]21号); (2)《江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2013年9月1日); (3)《江西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8年); (4)《江西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试行)》,(2014年2月8日); (5)《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赣(赣府厅字[2020]93号); (6)《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20年; (7)《江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20年12月18日); (8)《 (略) (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余环字〔2017〕9号); (9)《分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分宜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分府办发〔2022〕11号,2022年11月)。 1.2.3技术导则、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略)-2017);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5)《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略)); (6)《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略)); (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 (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略)); (9)《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略)-2021); (10)《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略)); (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略)); (1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 589-2021); (13)《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生态环境部 公告 2016 年第74号); (14)《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略); (1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略); (16)《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略); (17)江西省地方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DB36/1282-2020); (1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略)-2008; (19)《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91.1-2019; (20)《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略)。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新余晟刚固 (略) 在产品、原料运输、生产、贮存、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物料在装卸过程中发生的大面积泄露造成环境污染事故;因自然灾害造成原辅材料、废水、废气、危险废物等外泄,危及环境的污染事故应急救援。可作为 (略) 参与应急救援的政府机构的重要参考,也可作为紧急状态下给提供援助的部门、组织、承包商和设备供应单位的重要参考。公 (略) 置能力时请求上级部门援助,启动相应上一级预案。当上一级预案启动时,本预案的应急指挥部受上级指挥。 1.4工作原则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分工协作、救援防护,企地联防”等原则。 (1)统一指挥原则 新余晟刚固 (略) 应急资 (略) 分宜 (略) 、分宜县 (略) 的指挥和调动,新余晟刚固 (略) 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本预案的应急工作。 (2)分级负责原则 实行应急分级管理,分别由车间(车间级)、新余晟刚固 (略) (厂区级)、地方政府(地方环保部门)负责相应预案的制定,维护管理及应急响应。 (3)分工协作原则 在新余晟刚固 (略) 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各职能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进行救援,加强信息交流与协调一致。 (4)救援防护准则 坚持以人为本、保证生命安全;优先抢救事故现场受伤、受困人员,保证现场应急救援人员、事 (略) 域内公众生命安全。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基础上迅速切断、控制污染源,避免或减少次生和再生污染。 (5)企地联防原则 坚持重视与同地方政府、社会应急救援机构和周边企业的联防工作,在应急状态下,充分发挥地方党政军民、社会应急救援机构和周边企业的作用。 2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2.1编制程序 本预案的编制严格参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的规定进行,其编制程序见图2.1-1: 图2.1-1 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图 2.2编制内容综合预案的编制内容共分为十三个部分,即:基本情况调查、环境风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应急组织机构、应急能力建设、预防和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和措施、 (略) 置、保障措施、应急培训和演练、奖惩、预案的评估与发布、预案实施生效时间和更新要求和附件。 应急预案的编制包括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说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急资源调查报告、风险评估报告四部分。 (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说明 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说明从编制过程概述、预案编制的依据、编制原则、编制的简要过程、征求意见及采纳情况说明、评审情况说明等,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公司综合应急预案是针对各类突发环境事 (略) 的基本概况、所涉及的风险源及环境风险评价、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预警、相关信息及通报、应急响应与措施、 (略) 置、保障措施、培训与演练、备案实施、附件及附图等,是应对企业突发的各类环境事件的综合性文件。 (3)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从新余晟刚固 (略) 的人力、物力、财力及周围资源、政府资源等综合的多方面调查了应急资源,保障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有效的开展和救援,为应急救援提供多方面的应急资源。保障应急救援的有效进行。 (4)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新余晟刚固 (略) 内部储存的危险物质,根据危险物质的储存临界、储存设施的安全稳定性、生产安全的管理体系、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根据可能发生 (略) 的风险类型。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组织体系 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厂区成立了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 (略) 办公室,日常工作由生产部负责兼管。当发生泄漏及火灾等重大事故时,为加强对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领导,确保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指挥有力、分工负责、抢险快速、处理得当, (略) 成立了以总经理为总指挥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小组,发生重大环境突发事故时,总指挥为现场指挥人,若总指挥不在现场时,由副总指挥负 (略) 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应急组织机构下设五个专业应急小组,分别 (略) 理组、通讯联络组、安全警戒组、后勤保障组、应急监测组。 (略) 应急组织体系结构图见下图: 图3.1-1 ?应急组织体系结构图 厂区应急组织机构组成如下表: 表3.1-1 ?应急指挥机构人员和联系方式
(1)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有关部门关于环境安全的方针、政策及规定; (2)组织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3)组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略); (4)负责应急防范设施(备)(如堵漏器材、环境应急池、排放口应急阀门、 应急监测仪器、防护器材、救援器材和应急交通工具等)的建设;以及应急救援物资, (略) 理泄漏物、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相关物资储备; (5)检查、督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跑、冒、滴、漏; (6)负责组织预案的审批与更新; (7)负责组织外部评审; (8)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9)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10)协调事件现场有关工作; (11)负责应急队(略)的调动和资源配置; (12)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上报及可能 (略) 域的通报工作; (13)负责应急状态下请求外部救援力量的决策; (14)接受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令和调动,协助 (略) 理;配合有关部门对环境进行修复、事件调查、经验教训总结; (15)负责保护事件现场及相关数据; (16)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的培训,根据应急预案进行演 练,向周边企业、村落提供本单位有关危险物质特性、救援知识等宣传材料。 1、 (略) 理组 组长:根、李众根 当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后, (略) 理组职责如下: 1.按照总指挥下达的指令,负责环 (略) 理工作; 2.立即前往现场并收集现场信息,针对事态发展及具体险情立即调整现 (略) 置方案; 3.根据现 (略) 置方案,立即进行排险工作,排险工作不能对伤者造成—次伤害; 4.在外部救援力量赶到之前,对伤者进行紧急救援。(如止血、防止伤情加重、安抚伤者等),外部救援力量赶到后,协助其进行救援。 5.设置现场监护点,防止二次事故发生、事态严重发展; 6.核实应急终止条件并向总指挥请示应急终止; 7.负责现场应急抢险工作总结,为下次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后,应急抢险工作积累经验; 8.负责总指挥交办的其它任务。 2、通讯联络组 组长:吴创奇?(略) 组员:组长兼任 当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后,通讯组职责如下: 1、确保各专业队与厂内事故现场指挥部通讯的畅通; 2、通过手机或者喇叭指导人员的疏散和自救; 3、确保厂内 (略) 的畅通,以便救护人员快速救援; 4、请求120急救中心、消防、外界救援力量等外援单位支援,负责外援单位进人指定地点。 3、安全警戒组 组长:刘润根 (略) 组员:邱满根 当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后,警戒疏散组职责如下: 1、在事故现场周边建 (略) 域,维护治安秩序,严禁应急救援以外的无关人员进 (略) 域内; 2、组织清点、疏散受灾人员、统计伤亡人数; 3、收集事故现场有关证据,参与事 (略) 理。 4、后勤保障组 组长:陈菊生 (略) 组员:吴党根 当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后,后勤保障组职责如下: 1、负责救援物资的储备和调配工作; 2、负责救援成员的食宿; 3、 (略) 消毒防疾, (略) 饮食卫生和灾后疫病防治; 4、负责总指挥办的其它任务。 5、应急监测组 组长:冯言根(略) 组员:邱(略)军 当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后,应急监测组职责如下: 1、负责监测工作; 2、负责与第三方监测进行对接。 3.3外部救援应急力量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可请求支援的外部应急救援力量,主要包括: 1)上级主管部门: (略) (略) 、 (略) (略) 、 (略) 分宜 (略) 等单位; 2)政府公安消防、医疗卫生等主管部门:主 (略) 政府、 (略) 应急指挥中心,供水、供电以及消防、医院等相关单位; 3)其它相关企事业单位:江西省新余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分宜县环境监测站,第三方有资质的监测单位; 4)应急专家组:接到企业援助请求时, (略)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必要时,及时赶到事件现场协助指导救援工作,参与制定现 (略) 置方案,提供技术支持;对废气、污水事件排放等事件提供环保技术支持。 3.4组织指挥机制3.4.1指挥运行机制?发生突发环境事故时,应急指挥部立即组织各应急小组对现场应急事故进行评估,根据突发环境事故的程度、影响范围等,启动不同响应级别下的应急程序,同时做好信息通报,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和协调各行动小组活动,使应急组织能够高效地调配和使用应急资源,应对好各种突发环境事故。 3.4.2分级响应机制紧急情况是指:1.公司供应的物料和公用工程等因不可抗拒的原因必须降荷供应,或者停供的情况。2.物料或贮存装置发生大面积泄漏。3.现场发生火灾、爆炸、人身伤亡、重大设备等事故。4.公司受到外部环境严重威胁时,如周围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地震、洪水等。 针对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公司内部(生产工段、车间)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不同的等级。等级依次为Ⅲ级(一般环境污染事件)、Ⅱ级(较大环境污染事件)、Ⅰ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对于Ⅲ级(一般环境污染事件),事故的 (略) 限在各车间之内,并且可被现场的操 (略) (略) 域内,启动三级响应:由该车间的车间主任负责应急指挥;组织相关人员进 (略) 置。 对于Ⅱ级(较大环境污染事件),事故的有害影响超出车间范围, (略) (略) 之内并且 (略) 区域内。启动二级响应:由公司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指挥,组织相关应急小组开展应急工作; (略) 分宜 (略) 报告。 对于Ⅰ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略) 控制范围的,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由公司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总指挥执行;应当根据严重的程度,通报县、市、省或者国家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决定启动相关预案、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遇政府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时,移交政府指挥部人员指挥并介绍事故情况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配合协助应急 (略) 置。 3.4.3应急救援响应程序(1)当在预警监控或人工巡查发现突发事故时,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生产车间主任报告, (略) 副总经理或总经理报告,同时有关车间职工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 (2)接报的车间主任立即赶赴现场核实情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预判事故响应级别上报应急救援指挥组织机构,启动企业相应应急预案。 (3)启动应急预案后各应急小组立即按照应急预案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封堵泄漏源、医疗救护等措施,开展相应 (略) 置。 (4) (略) 置完毕并符合应急终止的条件后可申请应急终止,取得同意后各应急救援小组应及时总结经验,查找疏漏等工作,并根据总结的经验对原有的应急预案进行补充和完善。应急响应的过程为接警、应急启动、控制及应急行动、扩大应急。发生重大环境事件,总指挥决定扩大应急范围后,应立即按程序上报,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应急响应程序见下图: 3.4.4外部指挥与协调?公司建立与上级主管部门及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统筹配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队(略)、装备和物资, (略) 域应急资源,提高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略) 难以控制,须请求外部救援,应迅速请求周边单位和消防等部门救援,并及 (略) 分宜 (略) 寻求救援和技术支持。公司外部救援机构及联系方式详见下表3.4-1、表3.4-2。 表3.4-1 ?外部应急资源信息一览表
公司收集、贮存、转运工艺或原材料使用有所变动,则应根据生产实际,及时修订综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根据环境危险源及生产工艺的变化情况,制定新增风险的专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重点岗 (略) 置预案。 4.2监察与预警4.2.1企业内部监控预警方案?对本公司内容易引发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环境危险源、 (略) 域(如原料车间、成品车间、生产车间、 (略) 理站、 (略) 理设施、危废暂存间)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对环境危险源、 (略) 域定期组织(每天不得少于一次)进行检查、监控,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预防。 监测与预警的基本流程: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或导致突发事件发生变化的各种危险要素进行持续监测,并对其进行客观分析,作出科学的风险评估。如果风险评估的结果显示突发事件不会发生,则继续监测;如果风险评估的结果显示突发事件可能发生,则发出警示信号。当公众采取有效响应行动后,监测与预警流程结束。 4.2.2危险源监控为了及时掌握危险源的情况,对危险事故做到早 (略) 理,降低或避免危险事故造成的危害,必须建立健全危险源监控体系,具体工作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监控内容:主要包括监控对象、监控部位、监控方式、监控时间以及监控频率。 其次是监控人员、物资配备:监控人员落实到位,监控仪器(如电子视频)、监控设施、化验药品配备齐全,并且落实到位。 各个危险源的监控体系,主要措施有: 1.润滑油储存间:按巡检制度进行巡检,检查内容为构筑物、堆存量等关键点。是否密闭,包装袋是否破损等,存储桶是否有泄漏等。 2.原料仓库、成品仓库:按巡检制度进行巡检,检查内容为构筑物、堆存量等关键点。原料仓库、成品仓库是否密闭,是否有泄漏等。 3.应急物资仓:应急物资安排专人定期进行检查,正常情况下,每月1次,检查内容主要为应急物资是否齐全,数量是否满足事故应急,防毒面罩、手套等应急物资是否完好且有效。水泵是否运行正常。 4. (略) 理系统:设专人监管,严格按巡检制度进行巡检,检查内容主要为管道、阀门设施是否运行正常,废气是否超标排放,并做好记录。重点巡视布袋除尘设施管 (略) 是否有损坏、堵塞等现象,及时更换损坏部件,加强检修及管理维护。 4.2.3应急监测准备工作?(略) 应急监测能力不强,故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不能解决时,需委托第三方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对事件现场进行现场应急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和后果及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1、 (略) 内危险源进行调查摸底,确定可能发生的危害,摸清污染源单位内及附近的地理情况与敏感目标情况等,具有气象部门的联络方式。 2、应明确环境应急监测的主要任务。将突发环境事件划分为三级:车间级、公司级与社会级。事故的级别决定其相应应急措施和响应程度范围。 3、对应急监测的组织机构、主要任务、工作程序和工作分工、质量保证等方面进行明确和规定,一旦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能保证应急监测工作及时、有序地展开。 4、组织专家组进行事故定性。确定污染物性质、污染范围及程度。预测事故发展趋势。选择和确定应急 (略) 理方案。 4.2.4预警程序突发事件的预警是指根据突发事件监测的信息和风险评估结果,以及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确定相应预警级别、发布相关信息、采取相关措施的过程和方式。它是突发事件应对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基础。预警的程序一般来说包括3个方面:一是发布警报并宣布有关车间或场所进入预警期。二是报告,即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三是通报,即向全厂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企业通报。 1、预警内容 公司应急指挥部发布预警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预警信息的内容包括:预警信息的类别、预警级别、响应级别、起始时间、可能 (略) 域或范围、应重点关注的事项和建议采取的措施等内容,可通过手机、固定电话等形式发布。 (1)一级预警 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安排通信联络组组长通知各应急小组组长进入备战状态,各应急小组组长立即安排当班的小组成员按照各自的专业进入待命状态。应急指挥部立刻向外部救援机构申请增援,并及时采取行动对现场事故进行救援,在外部救援措施还未到达时,各组按职责进行应急抢险作业;外部救援到达后,应急指挥部立即向外部救援机构移交救援指挥权,介绍事故状态及救援现况,并提供一切可能的人员、物质协助救援。 (2)二级预警 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安排通信联络组组长通知各应急小组组长进入备战状态,各应急小组组长立即安排当班的小组成员按照各自的专业进入待命状态。各组按职责进行应急抢险作业。应急指挥部对可能造成事故的源头进行排查,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略)准备进入应急状态。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检查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满足应急保障工作的需要。应急小组跟踪事态的发展,根据事态的变化情况适时宣布预警降级甚至解除、启动更高一级预警。 (3)三级预警 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安排通信联络组组长通知各应急小组组长进入备战状态,组织现场当班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应急抢险作业,检查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满足应急保障工作的需要。应急小组跟踪事态的发展,根据事态的变化情况适时宣布预警降级甚至解除、启动更高一级预警。 2、获取突发事件信息的途事径突发环境件信息分为外部信息获取和内部信息获取: (1)外部获取信息,公司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 ①政府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布的暴雨、地震等预警信息。 ②政府监督部门的监测结论或委托监测单位的监测结论。 ③周边企业发布的预警信息或其他外部投诉、报警信息。 (2)内部获取信息,公司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 ①危险废物无序管理、泄漏散落, (略) 理设施故障, (略) 理站运行故障; ②人员突然闻到刺激性味道或中毒; ③安全检查发现的其他可能导致火灾的安全隐患。 ④工作人员巡检。工作人员对应急设施和现场生产情况进行巡检时发现异常。例如:设备、管道发出响声。 3、预警条件 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如下发布预警的条件。预警条件分三级,分别为一级预警,严重;二级预警,较为严重;三级预警,轻微预警。 详细见下表: 表4.1-1 ?预警级别表
4、报送方式 首先发现事故(或事故先兆)的人员,按各种信息发布的规定,发布事故信息(或信号), (略) 应急管理办公室,若自身力量不能控制、处置时,立即向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相关事 (略) 理机构报告,请求前来支援。报送方式可以是现场呼喊、对讲机呼叫、拨打手机、启动报警装置等。 5、报送内容 预警报送语言必须简洁、清晰、易懂,避免使用冗长、晦涩的专业性语言。警报内容一定要表述清楚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将会带来的威胁和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响应措施和建议。警报发布的对象应仅限于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 (略) 域的员工,避免警报造成恐慌的现象。 6、发布预警 明确预警信息后,应急办公室应即时进行研判,并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和预警条件发布预警内容。发布预警内容如下: (1)下达启动预案命令; (2)通知本预案涉及的相关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做好应急准备; (3)对可能造成或已造成污染的源头加强监控或进行控制; (4)明确在应急人员未抵达事故现场时,事故现场负责人需根据不同的事故情景,组织对事态进行先期控制,核实可能造成污染的风险物质、种类和数量,避免事态进一步加剧; (5)调集应急物资和设备,做好应急保障; (6)做好事故信息上报和通报或相关准备工作; (7)做好协助政府疏散周边敏感受体准备工作; (8)做好开展应急监测的准备。 详细预警发布程序图如下所示: 图3.2-1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发布程序图 7、预警降级 当事故并没有预期的影响范围那么大,或者当事故得到控制,由公司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确认并同意后降级,方式有召开会议、下发文件通知、电话通知等形式。 8、预警解除 当事故得到控制,事故条件已经消除,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续发的可能,事故危害程度已消除,由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确认并同意后解除,方式有召开会议、下发文件通知、电话通知等形式。 9、预警相应措施 针对不同预警级别,应采取以下预警措施,见下表: 表3.2-2预警相应措施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生态环境部)、《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等有关文件精神,要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及次生事故的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消防措施和物料泄漏等事 (略) 理可能会造成次生事故风险的发生。 4.3.1风险物质事故防范措施(1)泄漏风险事故防范措施 ①原料仓库地面硬化;润滑油仓库和危废暂存间铺设环氧树脂层,进行防渗漏、 (略) 理。润滑油仓库和危废暂存间设置一层环氧树脂,防渗系数达到1×10-6cm/s及以上,做好防渗漏措施、 (略) 理;当出现泄漏事故后,泄漏物能被及时控制。 ②对使用和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熟悉规章制度,熟悉操作工艺,熟悉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严格按标准化操作。 ③物质分类有序的贮存,并做好标识牌,配备劳保防护用品及消防应急设施,严禁混装、混运、混贮。当发生容器破损泄漏时,将泄漏容器转入专用装油空罐内,立即送至生产车间优先使用,避免泄漏扩大和浪费,地面泄漏物及时用不燃材 (略) 理。 ④装卸、搬运危险化学品容器时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做到轻装、轻卸,严禁摔、碰、撞、击、拖拉、倾倒和滚动。 ⑤建立防控体系,泄漏事故发生时从源头、 (略) 理和最终排放的防控体系,确保事故状态下各污染物能够有效收集、不直接排入水体环境。利用围堰作为控制危化品泄漏事故的防线 ⑥液态物料泄漏时,用沙子或粒状吸附剂吸收清理,并及时将破损的容器转移到安全的容器中,车间内设置车间泄漏收集池,泄漏量较大时通过管线输送至厂内事故池,待厂内泄露情况控制好后做 (略) 理。 (2)废水泄漏 (略) 置措施 生产废水在循环使用时大量泄漏时。 ①查明并切断污染源。 ②若水池体破损,则紧急停止生产,把水导入事故池。 ③若输送管道破损,则关闭输送泵,切断水源。 对被危险废物 (略) (略) 理时,尽可能减少对周围居民、过路人员、?其它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事故可能导致周围居民伤害的,指挥长或副指挥长在事故发生的1小 (略) 分宜 (略) 报告,说明事故发生的情况,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范围。 (略) 理工作结束后,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发生。 4.3.2火灾事故防范措施 (1)火灾防范措施 公司有机油、废机油等,可导致火灾或爆炸,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杜绝火源,在源头阻断火灾的产生,还需定期检查原辅材 (略) 有无问题。 (2)火 (略) 置措施 一旦发生火灾, (略) 置措施如下:应急小组应立即指挥员工撤离,并安排相关小组穿戴好应急设备后迅速灭火,以防火灾进一步扩散,若火势较大,联络组应立即拨 (略) 内员工撤离。 另外为预防火灾的发生和发生火灾时 (略) 理,还应做到以下: ①公司原材 (略) 及危废暂存间等火灾易发场所禁烟禁火,防止火灾事件发生,公司已在原材 (略) 及危废暂 (略) 域设置标识牌、安全警示标语等; ②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标识明确;消防器材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要求周围不准堆放物品和杂物。消防设施、器材,由专人管理,负责检查、维修、保养、更换和添置,保证完好有效,严禁圈占、埋压和挪用。 ③加强消防设施的日常管理,确保事件时消防设施能够正常使用,针对可能出现的火灾事件进行消防演练。 (略) 内安全及卫生状况;定期检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 定期检查电器电线是否乱拉乱接或乱放,消除安全隐患。 ⑤原材料仓库及危险废物暂存间设立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制定日常管理措施、消防措施等。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火灾事态时的报警培训。 ⑥做好火源管理,防止机械(撞击、摩擦)着火源,控制高温物体着火源、电气着火源。 4.3.3危险废物风险防范措施 本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危险废物,危险废物有废机油、废机油桶,按照规定将危险废物放置在危废暂存间中,定期转运。 ①贮存设施应根据危险废物的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包装形式和污染物迁移途径,采取必要的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以及其他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不应露天堆放危险废物; ②贮存设施应根据危险废物的类别、数量、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和污染防治等要求设置必要的 (略) ,避免不相容的危险废物接触、混合; ③贮存设施或 (略) 内地面、墙面裙脚、堵截泄漏的围堰、接触危险废物的隔板和墙体等应采用坚固的材料建造,表面无裂缝; ④贮存设施地面与裙脚应采取表面防渗措施;表面防渗材料应与所接触的物料或污染物相容,可采用抗渗混凝土、高密度聚(略)烯膜、钠基膨润土防水毯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 ⑤同一贮存设施宜采用相同的防渗、防腐工艺(包括防渗、防腐结构或材料),防渗、防腐材料应覆盖所有可能与废物及其渗滤液、渗漏液等接触的构筑物表面;采用不同防渗、防腐工艺应分别建设 (略) ; ⑥贮存设施应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⑦贮存库内不同 (略) 之间应采取隔离措施。隔离措施可根据危险废物特性采用过道、隔板或隔墙等方式。 ⑧在贮存库内或通过 (略) 方式贮存液态危险废物的,应具有液体泄漏堵截设施,堵截设施最小容积不应低于对 (略) 域最大液态废物容器容积或液态废物总储量1/10(二者取较大者);用于贮存可能产生渗滤液的危险废物的贮存库或 (略) 应设计渗滤液收集设施,收集设施容积应满足渗滤液的收集要求。 4.3.4废气非正常排放风险防范措施 (1)一旦发现事故性废气排放,及时查找原因,穿戴好防护服装后,检 (略) 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 (略) 系统临时停电等原因导致废气设施的中断, (略) 后及时启 (略) 理设施。如果是废气设施故障,无法启 (略) 理设施,及时联系维修单位 (略) 理设施进行检修。 (2)废气事故性排放期间,按要求做好应急监测,按要求向当地分管生态环境工作的主管部门进行汇报。 4.3.5火灾爆炸引起的次生/衍生消防废水防范措施 风险事故一旦发生,在救灾灭火中使用大量消防水及泡沫,这些水被泄漏物严重污染,如果这些水不加及时收集,就容易进入清净下水和雨水管道,排入下游小河,造成水体的重影响。因此在事故的救灾中不仅要关注灭火和控制进入大气的毒物,同时要特别重视对污染水的 (略) 理,确保大气和水体环境不受污染。设置应急事故池用于储存产生的消防废水,将污染控制在厂内。 4.3.6地下水风险防控措施 (1)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对管道、设备采取相应的措施,在管道、阀门、接口等易出现跑冒滴漏的地方设置小围堰,防止和降低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露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程度。 5信息通报 5.1内部报告5.1.1信息报告流程?报告流程见下图: 图5.1-1 ?内部报告流程 5.1.2报告方式口头汇报方式:发生事故后,在初步了解事故情况后,现场突发环境事件知情人应当立即通过电话向企业事故应急救援办公室领导进行口头汇报。应急指挥部通过电话通知应急指挥部各组组长。 书面汇报方式:在初步了解事故情况后,应当在4个小时内,逐级以书面材料上报事故及应急监测数据有关情况。 5.1.3报告内容企业内部事故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发生事故的部位、时间、现场采取措施情况; ②人员或设备损害程度; ③影响范围; ④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 ⑤报警人姓名、报警电话; 5.1.4应急联系方式?应急总指挥联系方式:黄秋平(略) 5.2外部报告当达到一级突发环境事件级别时,按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试行)》及国家有关规定,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企业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应在1小 (略) 分宜县 (略) 、分宜 (略) 管理委员会、分宜县 (略) 等有关部门报告,并向邻近单位通报,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 有关单位通报方式:当发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时,可能会危 (略) 域内人身和财产安全,应在15分钟内将事件报告至相关单位(500m范围内)以便实施紧急避险与救援。 事件较为严重,依靠公司自身力量无法消除危害时,采用电话、手机、网络等方式立即向周边应急救援力量请求支援。如果仍然无法消除危害, (略) 管委会及公安、消防部门,请求政府支援。 5.2.1外部报告流程图5.2-2外部报告流程图 5.2.2报告方式口头汇报方式:发生事故后,企业应急小组无法控制事态的发展,影响到附近居民,医院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当立即通过电话向企业信息联络组进行口头交流。信息联络组通过电 (略) 分宜县 (略) 。 书面汇报方式:在详细了解事故情况后,应当 (略) 理后,逐级以书面材料上报事故及应急监测数据有关情况。 5.2.3报告内容(略) 分宜县 (略) 预警报告时,应补充汇报以下内容: (1)发生事件的单位名称和地址; (2)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具体位置; (3)事件类型:例如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件、废水非正常排放事件、泄漏、火灾、爆炸等; (4)主要污染物特征、污染物质的量; (5)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以及仍需进一步采取应急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建议; (6)涉及有毒有害气体事故应重点报告泄漏物质名称、泄漏量、影响范围、近地面风向、疏散建议; (7)已污染的范围、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并提供可能受影响的敏感点分布示意图; (8)已监测的数据及仍需进一步监测的方案建议等; (9)联系人姓名和电话。 图5.2-3?突发环境事件上报时限和程序 (10)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可参考以下表格: 表5.2-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表 填报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第一次报告 ?□后续报告 ?(第一次报告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报告方式:电话□/电传□/电子邮件□/其他□?????????????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在与上级环境主管部门沟通后共同发布通报,向公司周边范围内有可能受影响的单位 (略) 事故情况,协助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针对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及时 (略) 域通报事故进展情况,减小损失。 6应急响应 6.1启动条件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启动本预案。 6.2响应分级按照环境污染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级别分为重大事件(Ⅰ级响应)、较大事件(Ⅱ级响应)、一般事件(Ⅲ级响应)三个级别。 6.2.1 Ⅰ级响应: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启动预案, (略) 分宜 (略) 、分宜 (略) 管理委员会、分宜县人民政府、 (略) 人民政府、 (略) (略)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在市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下,发动全体员工按要求开 (略) 置工作。 6.2.2 II级响应: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启动预案, (略) 分宜 (略) 、分宜 (略) 管理委员会、分宜县人民政府、 (略) 人民政府、 (略) (略) ,所 (略) 置组按要求组织开 (略) 置工作。 6.2.3 III级响应: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副组长启动预案,必要 (略) 分宜 (略) 、分宜 (略) 管理委员会、分宜县人民政府、 (略) 人民政府、 (略) (略) ,相 (略) 置组按要求组织开 (略) 置工作。 不同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响应分级表见下表。 表6.2-1事故应急响应分级表
图6.3-1 应急响应程序 6.4应急监测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件时,将对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水质量和敏感点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保 (略) 理措施得当、有效,必须对事件后果进行及时监测。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需要对下风向和排污口 (略) 进行特征污染物及质量监测。企业后应急监测组配合外部支援人员做好监测工作,并将应急监测结果及时上报应急指挥中心,对事件危害情况进行应急评估,为指挥中心做出撤离、疏散范围、控制范围决策做出判断。 当超出公司本身应急监测的条件,应立即请求江西省新余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或协议的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环境监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迅速确定监测方案,及时开展针对环境事件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 6.4.1应急监测的原则及方案确定(1) (略) 应急指挥部的指示, 制 (略)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 (2)通过初步现场分析,对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以及确定污染范围。 根据不同形式的环境事故,确定好监测对象、监测点位、监测企业、监测方法、监测频次、质控要求。同时做好分工,由应急监测小组组长协调监测工作的开展; (3)现场采样与监测。 (略) 应急指挥部进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技术指导。 (4)根据事态的变化, (略) 应急指挥部的指导下适当调整监测方案。 (5)应急监测终止后应当根据事故 变化情况向领导汇报,并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进行追踪监测。 6.4.2主要污染物现场、实验室应急监测方法(1)现场监测应当优先使用试纸、气体检测管,水质速测管及便携式测定仪。 (2)对于现场无法进行监测的,应当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应急监测结束后需用精密度、准确度等指标检验其方法的适用性。 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由第三方监测单位负责,当第三方监测设备无法满足监测要求时可向江西省新余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寻求帮助,若发生重大危险事故时应与国家相关监测部门联系进行监测。 主要污染物现场以及实验室应急监测方法见下表: 表6.4-1主要污染物应急监测方法
6.4.3监测因子、监测布点及频次首先应当根据污染源以及污染物的类型 ,直接测定该污染源或排放口所排污染物在空气、水环境中的浓度。其次由于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污染物的分布极不均匀,时空变化大,对各环境要素的污染程度各不相同,因此采样点位的选择对于准确判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污染范围与程度等极为重要。这就需要根据事故类型,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采样点。 (1)大气环境污染事故 对于事故发生产生的污染,首先应当尽可能在事故发生地就近采样,并以事故地点为中心,根据事故发生地的地理特点、风向及其他自然条件,在事故发生地当日的下风 (略) 域、掩体或低洼地等位置,按一定间隔的圆形布点采样,根据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确定采样点布置的范围。而且需要在不同高度采样,同时在事故点的上风向适当位置布设采样,作为对照点。在距事故发生地最近的居 (略) 或其 (略) 域应布点采样,且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采样点位置。采样时,应当确定好采样的流量和采样的时间,同时记录气温、气压、风向和风速,采样总体积应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对于火灾以及爆炸事故,首先应当确定事故中可能产生的衍生污染物,再根据该污染物的性质特征,按照以上的采样点布置原则进行布点。 采样时,应当确定好采样的流量和采样的时间,同时记录气温、气压、风向和风速,采样总体积应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监测因子:非(略)烷总烃、颗粒物等。 大气监测布点:厂区内排气筒及周围环境敏 (略) 域。 (2)水环境污染事故 危险化学物质发生泄漏造成水环境污染,采样时以事故发生地为主,按水流的方向,扩散速度以及其他因素进行布点采样,根据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可现场确定采样范围。采样在事故发生地、事故发生地的下游布设若干点位,同时在事故发生地的上游一定距离布设对照断面;由于厂外水流速度较小,且河面宽度小,因此需要在同一断面的不同水层进行采样;另外,在事 (略) 域内设置采样断面。采样时,需要采平行样品,一份在现场进行检测,一份加入保护剂后尽快送至实验室分析。若根据污染物质类型需要,应当使用塑料广口瓶对水体的沉积物采样密封后分析。 对于火灾以及爆炸事故,除了执行以上的监测步骤,还必须对消防水采样分析。 监测因子:泄漏物料和可能伴生次生的有毒有害物品。 ? 水监测频次:事故发生后应连续取样,监测水质变化情况,直到恢复正常。 6.4.4监测频率?应急监测的频次根据事故发生的时间而有所变化,根据污染物的状况,在事发初期应当增加频次,不少于2小时采样一次;待摸清污染规律后可适当减少,不少于6小时一次;应急终止后可24小时一次进行取样。至影响完全消除后方可停止取样。 表6.4-2水质监测频次表
表6.4-3环境空气监测频次表
6.4.5监测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①应急监测时至少二人同行,进入事故现场进行采样监测,应经现场指挥及警戒人员许可,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按规定佩戴必需的防护设备,如隔绝式防化服、防火防化服、防毒工作服、防毒呼吸器、面部防护罩、靴套、防毒手套、头盔、头罩、口罩、气密防护眼镜以及应急灯等。 ②进入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车辆应有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如发生大量泄漏,应急车辆在100m外停止,应急人员徒步进入事故现场。应使用防爆的现场应急监测仪器设备进行现场监测,或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使用现场应急监测仪器设备进行现场监测。为了保护分析人员并有效地实施现场快速分析,在实施应急监测方案之前,还应该配备必要的防护器材。 6.4.6监测评价和结果?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决策的依据。 7应对 (略) 置措施 7.1 (略) 置措施 7.1.1切断和控制污染源?无论在预警阶段还是直 (略) 置阶段,企业应第一时间采取切断和控制污染源措施,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其中,涉及环境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应按照本单位相关环境安全应急预案的要求立即采取关闭、封堵、围挡、喷淋等措施,切断和控制泄漏点。做好有毒有害物质和消防废水、废液等收集、清理 (略) 置工作。 表7.1-1 ?切断和控制污染源措施
发生泄漏散落时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堵漏,具体堵漏措施见下表: 表7.1-2??泄漏堵漏方法
7.2.1处置原则(1)按照“先控制,后处理”的原则,迅速实 (略) 置,优先控制事故源头,避免事件升级。 (2)尽可能控制和缩小已排出污染物的扩散、蔓延范围,把突发环境事件危害降到最小程度。 (3)依靠科技和专家力量,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尽量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4) (略) 置立足于彻底消除污染危害,避免遗留后患。 (5)应急准备在预案启动后应急工作开展前进行。 7.2.2应急准备现场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突发环 (略) 域环境应急监测工作。主要应急监测分析内容为: (1)根据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和事件发生地的气象和地域特点,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 (2)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应急决策的依据。 (3)应急状态时,现场应急指挥部应组织专家组,迅速对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 (略) 置方案和建议,供指挥部领导决策参考;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为现场应急指挥部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的判定, (略) 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各应急分队进 (略) (略) 置;指导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进行事件的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 (4)设备故障造成环境污染事件时,首先隔离故障设备,消除污染源。 7.2. (略) 置措施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时: (1)第一发现者确认事件发生后,首先立即警告直接暴露于危险环境的人群(如现场操作人员),同时报告所在部门负责人。必要时(如事件明显威胁人身安全),立即启动撤离信号报警装置等。其次,如果可行,应控制事件源以防止事件恶化。 (2)事件所在部门负责人接到报警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做出初始评估(如事件性质,准确的事件源,危险物品的泄漏程度,事件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等),确定应急响应级别,向应急指挥机构报告,建议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如果需要外界救援,则应当向应急指挥机构提出建议。 (3)应急工作机构接到报警后,应当按应急预案的要求启动相应的工作。 7.3现 (略) 置7.3.1泄漏 (略) 置 ①润滑油泄漏事 (略) 置方案 表7.3-1 ?润滑油泄 (略) 置方案
②废水泄漏事 (略) 置方案 表7.3-2??废水泄 (略) 置方案
③废气超标事 (略) 置方案 破碎筛分工序粉尘通过袋式除尘。非正常情况下及事故可 (略) 周围环境空气中各污染指标超标。废气超标按一种情景设置,处置方案如下表: 表7.3-3?废气超 (略) 置方案
④其他物质及污染物泄漏事 (略) 置方案 本公司润滑油、废水、废渣、污泥等发生泄漏等情况,且事件未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略) 置: (1)查找泄漏点,对泄露点进行修复;对于废液可设置围堰收集(根据实际情况可用沙袋等构筑临时围堰),通过导流沟引入应急池,并采取拦截、导流、疏浚等措施防止污染扩大。对于污泥,及时清扫和铲车转移至仓库内。 (2)及时吸附收集干净。 当发生严重泄漏时,应 (略) 置: ◎发现人员:发现泄露散落员工应立即联系抢险救援医疗组组长报告泄露情况并组织疏散车间人员,隔绝一切着火点。 ◎应急救援办公室 接到报警后立即报告应急总指挥,应急总指挥下令启动应急响应,急速调配各应急小组展 (略) 置援救等工作。 全程指导各应急救援小组开展救援、处置工作。 ◎ (略) 理组 (1)穿戴口罩、防滑鞋以及手套等个人防护设施进入事故现场,迅速找准储罐的泄漏点,并对泄漏点进行封堵; (2)收集和转移未泄漏和外溢的原材料至空闲的或收集桶; (3) (略) 置完成后,及时更换原材料的储存装置。 ◎安全警戒组 (1)穿戴口罩、防滑鞋以及手套等个人防护设施进入事故现场,查看、评估原材料的泄漏量,并进行围堵,防止影响范围扩大; (2)将收集和转移的原材料抽到应急收集桶内, (略) (略) 理; (3)后 (略) 置后的废物收集、储存、处置,并作相应记录,最终形成整个事件书面报告存入档案。 ◎后勤保障组 (1)接到应急响应指令后,按应急救援办公室的要求,迅速将所需的应急物资送至事件现场并发放给各应急小组; (2)迅速组织撤 (略) 内的职工人员 (略) 域,引导事故的救援、处置人员进入事 (略) 域; (3) (略) 域进行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 (略) 域。 (4)做好事件应 (略) 置工作中所需的资金保障工作; (5)保证事故现场通讯畅通。 此类事故所需应急物资:口罩、防滑鞋、普通化学防护服、工作手套、消防锹、沙袋、警戒线、警示牌。 7.3.2火灾禁止使用禁止使用禁止使用爆 (略) 置厂区禁烟禁火,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按以上流程做 (略) 置: ◎发现人员:现场发现人员第一时间使用灭火器扑灭着火点,若火势太大已无法扑灭,则立即报告上属领导或应急救援办公室。 ◎应急救援办公室: 接到报警后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总指挥下令启动应急响应,迅速调配各应急小 (略) 置、援救工作; 全程指导 (略) 置小组开展火灾救援、处置工作; 若已请求外部救援队(略)力量,则到救援队(略)到来后配合其开展应急,受伤人员现场救护、 (略) 救治救援工作。 ◎ (略) 理组 (1)接到应急救援办公室指令后,立即通知小组成员,穿戴好个人防护措施(普通化学防护服、水鞋、安全帽、口罩)赶赴事发现场; (2)若楼道或房间引发火灾, (略) (略) 引发火,则立即疏散房内员工及其他人员,采用手提式灭火器、室内室外消防栓、消防水进行灭火; (3)火灾扑灭后,对现场进行检查,以免有新的着火点再次引起二次火灾。 ◎后勤保障组 (1)接到应急救援办公室指令后,立即通知小组成员,带着应急救援物资 (2)(防酸碱防护服、水鞋、安全帽、口罩、手提式灭火器、水泵、水管、警戒线和警示牌)赶赴事发现场; (3) (略) 域进行警戒,设置警示牌,引导救援人员和救援车辆快速进入事发现场开展救援工作,以及撤离人员 (略) 域; (4)做好事故应急资金的保障工作,对应急过程中的受伤人员进行医治, 根伤重者 (略) 医治; 保障事故现场的通讯畅通。 a、初期现 (略) 置 (1)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应首先关闭阀门和有影响的电源; (2)值班人员立即向应急指挥机构汇报,并报告直接相关领导。采取正确流程措施,保护站场主要设备,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同时报警“119”,请求地方公安消防队支援; (3)对现场人员的安全和环境保护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并组织疏散人员,搞好外部环境和秩序; (4)设置警戒线,做好现场警戒保卫工作。限制车辆和人员进入现场( (略) ); (5)规定统一的指挥信号,配带醒目标志。抢险人员根据需要配备氧(空)气呼吸器、耳塞、护目镜、阻燃服、防水服、防尘口罩、防辐射安全帽、手套、无钉鞋,袖珍式硫化氢和氧气检测仪,并根据安全要求和需要,可配备轻便携式对讲机(个人配带),及其需要防静电的防护用品; (6)注意风向变化,要根据现场情况,发布动员令,动员现场周围特别时下风向的居民一致行动,迅速隔绝火源。应在现场下风方向设置警戒线,不准有明火出现。禁止机动车辆通行,如有可能与地方交通部门取得联系,断绝交通; (7)后勤保障组要组织好物资及消防器材的供应工作,做好参战人员的饮食保障工作; (8)发生火灾、爆炸后立即与当地医疗部门联系,请求派救护车与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抢救受伤人员; (9)做 (略) 理过程记录,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事态的发展,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对策; (10)做好现场与其他部门和单位的通信保障工作。 b、人员紧急撤离和疏散 (1)撤离方式 事故发生后,由安全监督队(略)组织疏散和撤离工作。 (略) 域所有员工必须执行紧急疏散、撤离命令。抢险队员到达事故现场后设 (略) 域,在疏 (略) 线上可设立指示牌,指明方向,指 (略) 内的人员有序离开。撤离人员不要 (略) 滞留。 (2) (略) 线 现场控制组应将发生事故的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以及当时的气象情况向应急指挥机构做详细报告,确定疏散、 (略) 线。接到疏散命令后,首先判断方向,原则上往上风向疏散,若气体泄漏源 (略) 时,宜向与风向垂直方向疏散。应急指挥部要随时了解人员状况,采取必要的应变措施,根据实际状况 (略) 线。 c、大气类污染事故保护目标应急措施 (1)可能 (略) 域单位、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地点 当事故现场的 (略) 人群的生命可能受到威胁时,将受威胁人群及时疏散 (略) 域,是减少事故人员伤亡的一个关键。针对不同的疏散规模或现场紧急情况的严重程度,由应急指挥机构有权发布疏散命令;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和通知疏散的方法由当地公安部门、派出所通知和组织实施。 组织撤离指挥机构主要由当地公安、民政部门和居民组织抽调力量组成,根据现场指挥发布的警报和防护措施,引导必须撤离的居民有秩序地撤 (略) (略) 。 (2)撤离单位、人员保护措施和防护方法 (略) 域单位、社区人员撤离时,应采取下列基本保护措施和防护方法: ①紧急势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如条件有限,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②应向侧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 (略) ,并在疏散 (略) 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③不要 (略) 滞留; ④要查清是否有人留 (略) (略) ; ⑤对人群疏散应进行跟踪、记录(疏散通知、疏散数量、在人员安置场所的疏散人数等); (3) (略) 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 为保障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事故现场周 (略) 域,实施交通管制,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略)、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警戒与治安还应该协助发出警报、现场紧急疏散、人员清点、传达紧急信息、执行指挥机构的通告、协助事故调查等。 表7.3-1 火灾、废渣、污泥突发环境事 (略) 置卡
表7.3-2废气超标 (略) 置卡
表7.3-3润滑油泄 (略) 置卡
突发环境事件造成人员伤亡时,应急监测组应立即将伤者救离危险现场,并视受伤类型(外伤、烧伤、中毒)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情况紧急者立即送往分 (略) 。 (1)现场急救一般原则 ①发生伤亡事故,抢救、急救工作要分秒必争,及时、果断、正确,不得耽误、拖延; ②救护人员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护; ③救护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了解现场情况,防护器具佩戴齐全; ④迅速将伤员抬离现场,搬运方法要正确; ⑤搬运伤员时需遵守下列规定:a、根据伤员的伤情,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和工具,注意保护受伤部位;b、呼吸已停止或呼吸微弱以及胸部、背部骨折的伤员,禁止背运,应使用担架或双人抬送;搬运时动作要轻,不可强拉,运送要迅速及时,争取时间;c、严重出血的伤员,应采取临时止血包扎措施;d、救 (略) 作业的伤员,应采取防止坠落、摔伤措施。事故发生过程中,人员的紧急疏散、撤离前后变化,应及时报告预防应急调度中心,便于从整体 (略) 理危险事故,并应在疏散人员后,将其过程、人员数字、伤亡以及损失向组长进行汇报。 (2)火灾伤员现场救治方法 窒息救治方法:将伤员抬到空气新鲜流通的地方静息,尽量远离火源。同时解开衣服、裤带,放低头部,冬天注意保暖。并立即作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以复苏心肺功能,然后给氧吸入,以高压氧气为最好。迅速与医生 (略) 救治。 CO中毒救治方法:将伤员抬到空气新鲜流通的地方静息,尽量远离火源。同时解开衣服、裤带,放低头部,冬天注意保暖。若伤员呼吸停止,应立即作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以复苏心肺功能。也可采用针刺、掐压人中、十宣等穴位促醒。有条件的立即给氧吸入,以高压氧气为最好。一氧化碳中毒症状较轻的伤员,可喝少量食醋,让其迅速清醒。迅速与医生 (略) 救治。 烧伤救治方法:尽快脱去着火或沸液浸渍的衣服,特别是化纤衣服。以免着火衣服和衣服上了的热液继续作用,使创面加大加深。热力烧伤后及时冷疗可防止热力继续作用于创面使其加深,并可减轻疼痛、减少渗出和水肿。将烧伤创面在自来水龙头下淋洗或浸入水中(水温以伤员能忍受为准,一般为15~20℃,热天可在水中加冰块),后用冷水浸湿的毛巾、纱垫等敷于创面。 (3)医院救治: 应急监测组只能做伤势前 (略) 置,根据人员伤势程度,由应急监测组组长确定是否通报并将伤员转 (略) 治疗,并准备好人员陪护、 (略) 所需人员物资。指定医疗救护单位,预案启动后,根据事故性质和规模,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决定是否通知医疗单位来人进行现场救护,医院应急室接到报警电话后,应询问事故发生的详细地点和人员受伤情况,带足急救药品后,以最快的时间和 (略) 线赶到事故地点。 7.4.1应急救援时注意事项(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①首先检查防护器具是否完好,发现不合格及时调换。 ②正确熟练使用防护器具。 ③使用防 (略) 理事故时,不能长时间使用。选用的防毒面具必须经过定期检测,各单位严格执行《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标准》。 (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①各类救援器材严格按照标准存放,规定专人管理、定期保养维护并记录。 ②各类防护器具必须经检测合格。 ③所有人员必须能够正确使用应急救援器材。 (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①生产岗位出现紧急情况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 (略) 理,操作规程不能体现的,要及时汇报班组长、和车间主任、生产部长。 ②遵守“先救人,后救物;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①处理泄漏事故进行救人和堵漏时,必须安排两人以上进行作业。 ②无关人员尽量撤离现场,防止发生次生灾害。了解现场情况,防止事故扩大。 ③保护好现场伤员,防止伤员二次受伤,现场有条件的立即现场进行抢救, (略) 应急 (略) 就医。 (5)现 (略) 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注意事项: (略) 理时,优先选用专业人员或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 ②严格落实各类监护措施,明确监护人责任,不得离开现场。 ③参与救援人员认为防护不到位,且不能解决的问题不得参与抢险。 (6)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在确定各项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时,由总指挥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清点人员后,留有专人巡视事故现场。 7.4.2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略) 置人员进入现场前必须根据突发环境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毒面具等,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待应急总指挥下达应急终止命令后方可撤离出现场。 7.4.3紧急撤离、疏散(1)警戒疏散:当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应立即警戒事故现场,并打开最近通道,当消防车辆到达后,引导消防车辆进入事故现场,同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组织与施救无关人员到安全地带。 (2)现场人员清点除应急救援人员在做好自身防护情况下进 (略) 域外,其余人员应立即撤出。 现场人员清点方式为:由各班组长负责清点本班人员,清点结果向现场领导汇总。 (3) (略) 线厂内 (略) 线: (略) 沿 (略) 内大门疏散,办公室内办公人员也向大门疏散。 (略) 后根据事故发生位置和当时的风向等气象情况,由安全人员指挥,向上风向疏散,并在上风向设立紧急避难场所。疏散过程中根据事故严重程度由保安共同协调指挥疏导交通,确保及时、安全完成紧急疏散任务。 (略) 域人员疏散撤离: (略) 域人员疏散、撤离原则: (略) 域人员疏散、撤离原则为分别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及时迅速撤 (略) 域到安全地带。疏散过程中尽量佩戴口罩等简易防护措施。 ②撤离地点及后勤保障:根据事故发生位置和当时风向等气象情况,向上风向疏散,并在上风向设立紧急避难场所。撤离地点一般为安全地带内的学校、广场,并为撤离人员提供食品、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 (4)交通管制发生事故时应禁止无关车辆往 (略) 附近行驶,以免造成不必要伤亡。交通疏导按照相关人员或者交通警察的指挥有序向上风向撤离,以免造成拥堵。 (5)临时安置场所临时安置场所应根据事故发生时风向确定,可设置于上风向的空旷地带。 7. (略) 的隔离(1) (略) 的设定:发生事故 (略) (略) 。 (2)事故现 (略) 的划定:事故发生后,安全人员依据事故发生点发生泄漏或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的影响范围划定现 (略) 。 (3)事故现场隔离方法:厂内安全人员协同保安 (略) 或出入口利用围绳或警戒带的方法进行隔离。 (4)事故现 (略) (略) 隔离:设置警示牌进行隔离。 8应急终止 8.1应急终止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即满足终止条件: (1)事故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到规定的限值之内; (3)事故所造成的灾害已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故现场的各种专 (略) 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8.2应急终止的程序各小组完成救援任务后,及时反馈信息,指挥部根据反馈信息,确认救援结束: (1)三级突发环境事件由车间主任 (略) 置组决定终止救援,由车间主任下达终止命令; (2)二级突发环境事件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决定终止救援,由总指挥向各救援小组组长下达应急救援终止命令; (3)一 (略) 应急救援指挥部和政府部门相关领导共同决定终止救援,由总指挥向各救援小组组长下达应急救援终止命令。 在未接到总指挥解 (略) 命令前,禁止无关人员进 (略) 。环境监测站、厂区内应急监测组人员 (略) 对空气及河流进行连续检测,经分析合格、确认无环境和安全险后,报告应急指挥部,由应急指挥部下达解 (略) 命令。 8.3应急终止后的行动?通知公司相关部门、周边单位、村庄等事件危险已解除;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应急行动人员和受污染设备进行清洁净化。当事故得到控制后,成 (略) 理小组,做好事 (略) 理工作。成立事故调查小组,检查事故现场,查明事故原因,消除潜在隐患,落实防范措施,追究事故责任,调查事故人员伤亡、损失情况,拟定《事故调查报告》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略) 置组和车间主任研究抢修方案,为恢复生产做准备。应急监测组负责事 故中受伤、中毒人员的医疗救护 (略) 理工作。还应做到如下要求: (1)事故应急工作结束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认真总结、分析、吸取事故教训,及时进行整改; (2)组织各专业组对应急计划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应急装备的可行性、应急人员的素质和反应速度等作出评价,并提出对应急预案的修改意见; (3)做好环境应急队(略)和应急仪器设备维护工作; (4)组织环境监测、安环部及相关部门专家对事故进行污染损失评估,评估报告上报 (略) 作 (略) 理的依据。 8.3.1现场污染物 (略) 理1、现场保护 (略) 置组在第一时间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主要包括: (1)设置内部警戒线,以保护现场和维护现场秩序; (2)保护事件现场被破坏的设备部件、碎片、残留物等及其位置; (3)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及管理者; (4)对搜集到的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得冲洗擦拭。 2、环境应急设施的维护 环境应急设施的维护工作具体见下表: 表8.3-1 ?环境应急设施的维护工作
(略) 置 9. (略) 置 应急结束后要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对应急过程进行总结,事故责任人 (略) 理和教育,有功人员要得到表彰。制定防范措施,对事故的污染影响进行监测, 对事故受害者、事故受损物进行理赔,对事故的损失进行评估和汇总,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略) 置主要内容如下: (1)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乡镇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通知周边乡镇代表;(2)环境应急设备维护、保养;(3)应急评价过程;(4)事故原因调查;(5)环境应急总结报告的编制;(6)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修订;(7)事故损失调查和责任认定;(8) (略) 置和保险( (略) 置结束后现场遗留污染物进 (略) 理措施,对应急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对应急物资进行补充更新,恢复企业设备(施)的正常运转,逐步恢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的责任人和时限要求;配合地方政府及其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开展环境损害评估、赔偿、事 (略) 理、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等工作的责任人和主要内容)。 9.2调查与评估9.2.1应急过程评价事故得到控制后,指挥部应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进行应急评价。 1、评价的基本依据: (1)环境应急过程记录; (2) (略) 置组及各专业应急救援队(略)的报告; (3)应急指挥部掌握的应急情况; (4)环境应急救援行动的实际效果及产生的社会影响; (5)公众的反映及其它资料; 2、评价应急预案的实用性 评价结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事件等级; (2)环境应急总任务及部分任务完成情况; (3)是否符合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总要求; (4)采取的重要防护措施与方法是否得当; (5)环境应急队(略)的规模、仪器装备的使用、环境应急过程与速度是否满足应急任务的需求; (6)环 (略) 置中公布信息的内容是否真实,时机是否得当,对公众心理产生何种影响; (7)应急救援过程中成功或失败典型事例的分析; (8)需要得出的其他结论。 污染物跟踪与评估要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事故现场的染物跟踪与评估,并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对污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水体及大气进行有计划的监测,及时记录监测数据,对监测情况进行反馈,具体监测点位按突发环境种类及程度进行设置,同时根据监测数据和其他数据编制分析图表,预测污染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及时调整对策。 9.2.2事故原因调查分析应急指挥部在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对整个突发事 (略) 置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包括 (略) 置的及时性、处置措施的有效性和负面效果进行评估,即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 (略) 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等。对处理措施进行评估,以提高公司应对环境风险的能力。 9.3恢复与重建现场恢复是指通过适宜的手段、采取正确的措施,将被污染的土壤、水体、植被、设备等污染承载体的污染物去除,达到环境本底值要求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现场清消与恢复: (略) 置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清消与恢复工作。现场清消与恢复工作应明确应急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物产生的环节及根据污染物的特征类型与事件造成的影响程度提出相应的清消和恢复方法,明确清消废 (略) 径 (略) 理处置情况。 9.3.1环境恢复的原则?现场恢复遵循以下原则:迅速、彻底的清除现场设施、土壤、水体内残留的污染物,且不增加新的污染,不产生二次污染。 9.3.2人员安置及损失赔偿?做好受灾人员的安置工作,对全企业员工做好精神安抚工作,对受伤严重人员继续治疗,并及时对环境应急工作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赔偿事宜。以保证企业人心稳定,快速投入正常生产。 9.3.3现场恢复的内容(1)对现场泄漏装置、容器中残余物质交由有 (略) 置,可以再次使用的装置、容器,要清洗干净后放置好备用;不可以再次使用的,亦要严格清洗消毒后,定点放置,避免造成二次环境污染。 (2)现场清理,对可能受到影响的设备、地面、管道进行清洗,避免腐蚀;清洗后的水在 (略) 理,在达不到纳管标准的时,不得纳 (略) 。 (3) (略) 理,现 (略) 理以及恢复时产生的废水、废物等要严格按照生产废水、 (略) 理方法和原 (略) 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4)突发环境事 (略) 置工作结束后,公司应当组织对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对受影响的设备设施进行维修或更换,组织受影响部门尽快恢复生产。 (5)公司相关部门负责对消耗的应急物资、器材及时进行补充,使 (略) 于应急备用状态。 9.3.4应急改进建议(1)建立健全环境应急管理体制、成立环境管理小组; (2)完善预案工作机制,落实目标责任制; (3)加强值班值宿,防止突发事件发生。 10应急预案管理 10.1应急预案培训 对公司员工进行培训,防止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发生,并能在事件发生后,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应急救援培训的目的: 1、提高公司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对突发事故的思想重视程度。 2、提高公司特殊岗位和参与应急响应人员的岗位操作水平和应急技能。 3、了解并掌握原辅料及各类危险废弃物的特性和危害。 4、提高对企业危险目标、潜在风险的预防、控制能力和水平。 5、熟悉理解“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和要求,正确作出应急响应。 10.1.1培训组织?培训的实施: 1、全体员工分别按培训计划参加培训; 2、师资以专兼职结合,内请外聘解决; 3、培训过程中,应急办公室负责检查培训进度和培训质量; 4、各类培训做好培训记录,培训考试试卷由应急办公室保存; 5、特殊工种参加法定的持证上岗培训。 10.1.2培训计划和内容根据受培训人员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侧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详见下表。 (1)培训计划 1、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 本预案制定实施后,所有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各专业救援队成员应认真学 | (略) | ||||||||||||||||||||||||||||||||||||||||||||||||||||||||||||||||||||||||||||||||||||||||||||||||||||||||||||||||||||||||||||||||||||||||||||||||||||||||||||||||||||||||||||||||||||||||||||||||||||||||||||||||||||||||||||||||||||||||||||||||||||||||||||||||||||||||||||||||||||||||||||||||||||||||||||||||||||||||||||||||||||||||||||||||||||||||||||||||||||||||||||||||||||||||||||||||||||||||||||||||||||||||||||||||||||||||||||
副总指挥 | 根、李众根 | |||||||||||||||||||||||||||||||||||||||||||||||||||||||||||||||||||||||||||||||||||||||||||||||||||||||||||||||||||||||||||||||||||||||||||||||||||||||||||||||||||||||||||||||||||||||||||||||||||||||||||||||||||||||||||||||||||||||||||||||||||||||||||||||||||||||||||||||||||||||||||||||||||||||||||||||||||||||||||||||||||||||||||||||||||||||||||||||||||||||||||||||||||||||||||||||||||||||||||||||||||||||||||||||||||||||||||||
通讯联络组 | 负责人 | 吴创奇 | (略) | 组长兼任 | ||||||||||||||||||||||||||||||||||||||||||||||||||||||||||||||||||||||||||||||||||||||||||||||||||||||||||||||||||||||||||||||||||||||||||||||||||||||||||||||||||||||||||||||||||||||||||||||||||||||||||||||||||||||||||||||||||||||||||||||||||||||||||||||||||||||||||||||||||||||||||||||||||||||||||||||||||||||||||||||||||||||||||||||||||||||||||||||||||||||||||||||||||||||||||||||||||||||||||||||||||||||||||||||||||||||||||
后勤保障组 | 负责人 | 陈菊生 | (略) | 吴党根 | ||||||||||||||||||||||||||||||||||||||||||||||||||||||||||||||||||||||||||||||||||||||||||||||||||||||||||||||||||||||||||||||||||||||||||||||||||||||||||||||||||||||||||||||||||||||||||||||||||||||||||||||||||||||||||||||||||||||||||||||||||||||||||||||||||||||||||||||||||||||||||||||||||||||||||||||||||||||||||||||||||||||||||||||||||||||||||||||||||||||||||||||||||||||||||||||||||||||||||||||||||||||||||||||||||||||||||
安全警戒组 | 负责人 | 刘润根 | (略) | 邱满根 | ||||||||||||||||||||||||||||||||||||||||||||||||||||||||||||||||||||||||||||||||||||||||||||||||||||||||||||||||||||||||||||||||||||||||||||||||||||||||||||||||||||||||||||||||||||||||||||||||||||||||||||||||||||||||||||||||||||||||||||||||||||||||||||||||||||||||||||||||||||||||||||||||||||||||||||||||||||||||||||||||||||||||||||||||||||||||||||||||||||||||||||||||||||||||||||||||||||||||||||||||||||||||||||||||||||||||||
应急监测组 | 负责人 | 冯言根 | (略) | 邱(略)军 | ||||||||||||||||||||||||||||||||||||||||||||||||||||||||||||||||||||||||||||||||||||||||||||||||||||||||||||||||||||||||||||||||||||||||||||||||||||||||||||||||||||||||||||||||||||||||||||||||||||||||||||||||||||||||||||||||||||||||||||||||||||||||||||||||||||||||||||||||||||||||||||||||||||||||||||||||||||||||||||||||||||||||||||||||||||||||||||||||||||||||||||||||||||||||||||||||||||||||||||||||||||||||||||||||||||||||||
24小时应急报警电话:(略) |
外部单位联系方式一览表
类别 | 单位 | 联络电话 |
上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 (略) (略) | 0790-(略) |
江西省新余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 0790-(略) | |
(略) 分宜 (略) | 0790-(略) | |
分宜县环境监测站 | 0790-(略) | |
其他主管部门 | 分宜 (略) 管理委员会 | 0790-(略) |
分宜县人民政府 | 0790-(略) | |
(略) (略) | 0790-(略) | |
分宜县 (略) | 0790-(略) | |
(略) 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 | 0790-(略) | |
公安、消防 | 公安消防 | 119 |
公安治安 | 110 | |
分 (略) | 0790-(略) | |
分宜县公安消防大队 | 0790-(略) | |
医疗救护 | 医疗救护 | 120 |
分 (略) | 0790-(略) |
周边单位联系电话一览表
单位名称 | 联系电话 | 方位 |
(略) (略) | (略) | 西 |
附件5:应急救援物资配备
应急救援物质配置一览表
序号 | 设备名称 | 数 量 | 存放地点 | 用 ?途 | 设备状况 |
1 | 急救箱 | 1只 | 应急物资仓库 | 人员救护 | 正常 |
2 | 急救药品 | 足量 | 应急物资仓库 | 人员救护 | 正常 |
3 | 应急灯 | 2个 | 应急物资仓库 | 应急照明 | 正常 |
4 | 工作服 | 5套 | 应急物资仓库 | 抢险人员防护 | 正常 |
5 | 安全帽 | 5顶 | 应急物资仓库 | 抢险人员防护 | 正常 |
6 | 口罩 | 1箱 | 应急物资仓库 | 抢险人员防护 | 正常 |
7 | 消防砂 | 15袋 | 配电房旁 | 灭火抢险、堵漏 | 正常 |
8 | 灭火器 | 10个 | 车间 | 灭火抢险 | 正常 |
9 | 安全疏散指示灯 | 若干 | 车间 | 应急抢险 | 正常 |
10 | 消防栓 | 4套 | 车间 | 灭火 | 正常 |
11 | 20米水带、枪扣 | 4套 | 车间 | 灭火 | 正常 |
附件 (略) 置卡
名称 | 内容 | |
突发环境事件 | 涉及风险:废机油引发火灾爆炸、废渣、污泥未及 (略) 理引起大面积泄漏 | |
事故风险特性 | 火灾、灼伤、影响周边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 | |
隔离与疏散 | 隔离、拉警戒线。 | |
警与应急响应程序 | 1、发生事故后,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现场人员立即进行自救或疏散撤离着火点。 2、公司成立现 (略) 置小组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同时进 (略) 置,并根据事故的大小及发展态势向应急办公室、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根据事故情况,启动Ⅰ级~Ⅱ级应急预警及响应程序,及时向消防大队请求救援并向分宜县人民政府、 (略) 报告。 信息报告: 报告至应急总指挥。 报告内容:事故发生时间、故障情况、现 (略) 置情况。应急总指挥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造成的影响、 (略) 置情况等信息立即(不得超过1h)内报告至分宜县政府及 (略) 。 | |
(略) 置措施 | 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指挥小组收到通知后,指挥人员和各应急小组人员到达现场,针对事态采取组织人员进行环 (略) 置:立即撤离泄 (略) 人员 (略) ,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组织人员配备防护装备进 (略) (略) 理,通常发生火灾的原因是机油,主要采用干粉、泡沫灭火器,不能用水灭,同时建 (略) 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机油泄漏可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 (略) (略) 置 (略) 雨水排口,防止泄漏机油、消防泡沫及消防废水 (略) 外,尾砂尾泥大面积泄漏危应及时转移筑起雨棚,防止雨水冲刷,将尾砂尾泥冲入雨水排口中,并及时将其转运。待分宜县 (略) 应急办 (略) 后,由应急办人员负责指挥应急工作,公司全力配合。 | |
应急监测 | (1)监测因子:颗粒物、非(略)烷总烃、一氧化碳(非(略)烷总烃、一氧化碳火灾时监测) (2)监测方法:委托有 (略) 按规范监测; (3)监测布点: ①首先应当尽可能在事故发生地就近采样,并以事故地点为中心,根据事故发生地的地理特点、风向及其它自然条件,在事故发生地当日的下风 (略) 域等位置,按50-100米水平间隔布点采样,监控大气污染物的水平扩散情况。 ②在上风向设置对照点,一般1-2个。 ③且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采样点位置。 (4)监测频次:初始加密监测,视污染物浓度递减,具体频次如下。 事故发生地:初始加密(1次/时,事故发生后60分钟内连续监测),随着污染物浓度下降逐渐降低频次; 周边环境敏感点(1-4个):初始加密(1次/时,事故发生后60分钟内连续监测),随着污染物浓度下降降低频次; 事故发生地下风向(3-8个):4次/天或与事故发生地同频次; 事故发生地上风向对照点(1-2个):1次/天。 水污染监测要点如下: (1)若消防水进入雨水系统,则对消防水进行采样分析,监测指标主要是pH、COD、SS、氨氮、色度、石油类、氟化物、铊等; (2)监测点 (略) 相关雨水 (略) 。初始加密(6次/天)监测,随着污染物浓度的下降逐渐降低频次。 | |
应急责任人 | 应急办公室总指挥 | |
应急物资 | 干粉灭火器、防护手套、正压式呼吸器(需补充)、防护眼镜(需补充)、 应急手电、急救药箱等 |
废气超标 (略) 置卡
名称 | 内容 |
突发环境事件 | (略) 理系统设备故障导致废气直排。 |
事故风险特性 | 废气在车间直排。 |
隔离与疏散 | (略) 域进行警戒隔离,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
警与应急响应程序 | 1、公司成立现 (略) 置小组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同时进 (略) 置,并根据事故的大小及发展态势向应急办公室、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根据事故情况,启动Ⅱ级预警; 2、发生事故后,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现场人员立即停止相应设备的运行; 信息报告: 报告至应急总指挥。 报告内容:事故发生时间、故障情况、现 (略) 置情况。若事件升级应急总指挥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造成的影响、 (略) 置情况等信息。 |
(略) 置措施 | ①立即切断电源,在最短时间内检查各个设备是否正常,排气筒是否漏洞,滤袋是否破损,正常后才可运行; ②正常运行后,还需定期派专人对清灰循环系统、进出风阀门控制器、滤袋进行观察并记录,该清洗替换的应清洗替换 ③废气成分主要是颗粒物,在生产加工场所,应注意通风,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
应急监测 | 事故发生时,应对废气进行监测,监测要点如下: (1)监测因子:颗粒物。 (2)监测布点:废气排放口。 (3)监测频次:根据事故发生的时间,应急终止后采样一次,至影响完全消除; |
应急责任人 | 应急办公室总指挥 |
应急物资 | 防护口罩等 |
润滑油泄 (略) 置卡
名称 | 内容 |
突发环境事件 | 1、涉及风险物质:润滑油等 2、事故可能发生地点:化学品储存间、危险废物暂存间等 3、事故类型:由于人为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原料包装破损导致危废间的危废发生泄漏 |
隔离与疏散 | 不需疏散和撤离 |
警与应急响应程序 | 公司成立现 (略) 置小组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同时进 (略) 置,并根据事故的大小及发展态势向应急办公室、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根据事故情况,并启动Ⅲ级应急预警及响应程序。 |
(略) 置措施 | ①事故第一 (略) 负责人及环保人员,车间人员穿戴好防护装备后; ②设法堵住泄漏口或截断泄漏的蔓延,用干沙土或消防沙对泄漏进行吸附; ③吸附后的干沙土作为危废交由有资质的 (略) 置单 (略) 理 ④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加强土壤地下水环境污染事件日常防范和监测。 |
应急报告 | 报告内容:事故发生的地点、原因等基本情况。公司领导、相关部门的领导具体联系厂长电话 |
应急责任人 | 应急办公室总指挥 |
应急物资 | 防护手套等 |
应急监测方案 | 可不安排监测 |
附件7厂 (略) 置流程图
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2:厂区平面布置图
附图3: (略) 图
附图4:厂区应急设备图
车间污水收集沟 | 车间污水收集池及泥浆泵 | 车间外污水收集池及泵 | 雨水排放口及闸板 |
初期雨水池、沉淀池、事故池(三个池) | 污水沉淀池及循环水池 | 挡水坡 | 进初期雨水池闸板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