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昆线百威段牵引供电能力改造兴义一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南昆线百威段牵引供电能力改造兴义一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南昆线百威段牵引供电能力改造(兴义一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略) (略) (略) 工程建设指挥部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贵州汉道昌工程 (略)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 响的对策和措施:(一)施工期 1.废气 ①扬尘 环评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变电站施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源于材料运输时产生的扬尘和粉尘等。施工中土石方的基础开挖、回填将破坏原施工作业面的土壤结构,干燥天气,尤其是大风条件下很容易造成扬尘。水泥等材料和运输装卸作业容易产生粉尘。由于建筑粉尘沉降较快,且间隔施工期较短,只要加强管理,进行文明施工,则其影响范围较小;施工场地定期采用洒水降尘,运输车辆采取低速行驶,车辆运输材料采取遮盖等措施后,可大大减少扬尘和粉尘飘散,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②机械、运输车辆尾气 施工过程用到的施工机械,主要为运输车辆、挖掘机等重型机械,它们以柴油为燃料,会产生一定量废气,包括CO、HC、NOX等,其排放量不大,影响范围有限,对周边大气影响较小。 ③防渗废气 在变压器油坑、排油槽等防渗过程,在制作防渗层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醛、苯系物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由于施工场地开阔和距离敏感点较远,防渗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废气经自然通风稀释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审查意见:采取的废气防治措施可行,评价结论可信。 2.废水 ①施工废水 施工机械清洗、混凝土的养护过程等会产生少量的施工废水,施工废水量约2m3/d,废水中悬浮物浓度较高(SS一般浓度为≥2500mg/L),pH值呈弱碱性。项目在施工场地设置一座容积3m3的临时防渗沉淀池,施工废水沉淀后回 (略) 施工洒水降尘使用。 ②生活污水 施工人员每天最多10人,用水量每人取50L/d,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40m3/d,经化粪池 (略) 理后定期清掏作为农肥使用。为保证施工期产生生活污水的收集和考虑一个月的非农季节,化粪池容积应不低于30天的污水储存量,考虑10%的余量,则施工期化粪池容积应不小于13.2m3,能够满足非农灌季节要求。同时施工期定期对化粪池进行检查,防止发生泄漏,在农闲季节之前将化粪池的污水清理至液位小于5%,农忙季节开始后及时对其进行清掏,则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污水在农闲季节,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审查意见:采取 (略) 置措施可行,评价结论可信。 3.声环境 环评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施工期噪声设备主要为小型挖掘机、推土机、重型运输车、商砼搅拌车、混凝土振捣器、吊装车辆、空压机,源强(桩基5m)约为80~92dB(A)左右,为间歇声源。环评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21)中的工业噪声预测模式,主要对拟建项目施工期噪声源对施工厂界的影响进行预测。项目施工期夜间不施工,在设置临时声屏障、距离衰减等降 (略) 理后,经上述预测项厂界昼间噪声能够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011)标准要求(昼间:70dB(A))。 项目采取的措施有:①合理安排和调整好施工时间,严禁在22:00~6:00、12:00~14:00期间施工。②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③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场 (略) 域四周设置2.5m高的临时声屏障等措施降低项目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④运输车辆在进 (略) (略) 域后,要适当降低车速,避免或杜绝鸣笛,建设单位在施工期须严格控制噪声源。⑤尽可能利用噪声距离衰减措施,在不影响施工的条件下,将强噪声设备尽量移至距施工场地场界较远的地点,保证施工场地场界达标,尽量将高噪声设备分散设置。⑥合理安排施工机械,避免多台高噪声设备同时作业。 ⑦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教育,施工中减少不必要的金属敲击声。⑧施工单位要文明施工,减轻施工期间施工人员产生的社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在施工现场标明投诉电话,对投诉问题建设单位应及时与当地居民沟通解决。 审查意见: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可行,评价结论可信。 4.固体废物 环评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评价结论:①建筑垃圾主要是各种砂石碎料、钢筋头等建筑垃圾, (略) 理,分类回收再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由建设单位运送到指定的建 (略) 理 (略) 理。②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全部统一收集后运送至当地政府指定的垃圾收集点堆放,由环卫部 (略) 置。③项目变压器等包装材料在进行安装后产生的废包装物通过集中收集外售至当地废品回收站。④施工期间在施工场地进行简单的机械设备维修产生的少量废机油,暂存于临时施工营地临时危废暂存间。 审查意见:采取 (略) 置措施可行,评价结论可信。 5.生态环境 环评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对生态完整性的影响 项目建设共占用土地#.34m2,其中占用一般商品林地7917.78m2、果园7933.56m2,临时用地位于变电站永久用地范围内。项目占用的林地、果园面积相对 (略) 域内林地(占比0.65%)、果园(占比4.53%)较小,不会改变现有生态 (略) , (略) 域生态完整性影响很小。 (2)对植被的影响 ①直接影响 施工过程中场地平整、建筑材料堆放、基础开挖、施工人员践踏等将 (略) 内的植物资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种类绝对数目上,受影响最大的很是种类上较多、分布较为普遍的科、属植物。本项目占用的植被类型主要为人工乔木、杂草、低矮灌木等,占用的植 (略) 域植被中常见的种类和优势种, (略) 分布广、资源丰富,具有较明显的次生性,且本项目砍伐量相对较少,故对植物资源的影响只是一些数量上的减少,不会对其生存和繁衍造成威胁,也不 (略) 域植被物种的多样性。项目涉及砍伐林木,建设单位需到相关林业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开工建设。 ②间接影响 项目施工期对野生植物的间接影响主要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废水、建筑垃圾对周边植物生境的影响,同时,由于人员汇集,施工人员可能会对周边野生植物造成破坏。建设单位需严格按照划定的施工红线进行施工,严禁超线施工,加强施工人员培训和环保宣传,严禁施工人员破坏周边植物,严格落实施工期废气、废水、建筑垃圾等污染物的防治措施,可有效减缓施工期对评价范围内野生植物的间接影响,在施工结束后,这些影响即刻消失。 项目采取的措施:①建设单位根据国家、地方标准相应进行赔偿,待变电站建成后,对变电 (略) 进行恢复植被;②施工期对有条件、能移栽走的植被尽量移栽至项目变电 (略) 种植;③变电站场地平整和土石方开挖时采取表土保护措施,施工前对占地范围内进行表土剥离,将表土和熟化土分开堆放,并按原土层顺序回填至变电 (略) ;④变电 (略) 植被恢复选取本地适生的树、草种,采取“乔、灌、草”结合,乔木树种选择水土保持林,如马尾松、杉木等;灌木种选择马桑、火棘等;草籽选择白茅、铁芒、蕨、等,同时严禁引进外来物种。 (3)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①不可逆影响分析 根据项目所在位置的环境特点,项目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占地及土石方的开挖等必然对动物生存的环境产生破坏,一些动物所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而不复存在,爬行动物中多种蛇类和鸟类中雀科及兽类的多种鼠类,因其生存环境的破坏而失去隐蔽场所和食物来源被迫 (略) ,使其生存空间受到压缩。由 (略) 域内相似生境分布较广,项目施工对动物生境影响小。此外,动物在转移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伤害,致使种群数量减少,但这种影响范围有限,多局限于永 (略) ,不会对周围动物群造成大面积的影响。 ②可逆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中的施工噪声以及施工人员的频繁活动等干扰动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甚至对一些动物产生威胁驱赶作用,特别是听觉和视觉灵敏的鸟类和一些兽类,因受这类影响而被迫 (略) (略) ,但这种影响是暂时的,会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而逐渐消除;施工人员的大量入驻可能出现捕食野生动物的不良风气,通过教育与有效管理,可以避免此类影响。 项目采取的措施:①施工期应尽量减少施工噪声、人员活动等对鸟类及其他野生动物活动、栖息的干扰;②在项目施工期间,加强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禁止对蛇类、蛙类、鸟类等野生动物乱捕乱杀。广泛开展宣传和教育,在认真做 (略) 生态环境建设和对动物栖息地保护的同时,还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和法制教育。采用广播、张贴标语、会议等多种形式,向项目施工人员宣传野生动物的知识及保护的意义,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禁止非法狩猎、诱捕、毒杀野生动物和有效控制其他威胁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③严格控制施工影响范围,确定适宜的施工季节和施工方式,减少对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 (4)水土流失影响 项目所在地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过程中对地面的扰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破坏了原有地貌及植被,扰动后形成的松散土层,表层抗侵蚀能力减弱,使土壤失去了原有的固土防风的能力。若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施工 (略) 域水土流失将会进一步加剧。 项目采取的措施:①变电站场地平整和土石方开挖时采取表土保护措施,施工前对占地范围内进行表土剥离,将表土和熟化土分开堆放,并按原土层顺序回填至变电 (略) ;②减少地表开挖裸露时间,避开雨季及大风天气施工,临时土方采取四周拦挡,上铺下盖等挡护措施,以减少本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及水土流失的影响;③施工单位在土石方工程开工前先防护、后开挖。合理安排工期,尽快完成施工内容,避免在雨天施工;如遇大风、雨天,采取临时挡护和覆盖等临时防护措施。 (5)对南盘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红线的影响 离项目最近的南盘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红线班块位于项目北侧约1. (略) 。项目所在地主导风向为偏南风,施工期产生的扬尘影响主要在200m范围内,项目与南盘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红线班块在项目北侧约250m~6 (略) 存在山体阻隔,因此施工期产生的扬尘通过采取降尘措施和经山体阻隔后对南盘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红线影响极小。南盘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红线班块距离项目较远,项目施工期施工人员不涉及进出南盘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红 (略) 域内,不涉及南盘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红线班块内植被破坏,因此项目施工期不会造成南盘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红线内生物多样性减少。 审查意见: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可行,评价结论可信。 (一)运营期 1.烹调油烟废气 项目营运期变电站厨房采用液化石油气和电,属于清洁能源,燃烧后对环境空气影响小。项目职工4人,食堂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少量油烟废气,油烟废气经抽 (略) 理后通过烟道引出屋外排放, (略) (略) ,环境容量较大,且周围环境较空旷,油烟废气经空气扩散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2、水环境影响 本项目设置4名管理人员,均在变电站内进行食宿。变电站产生的污水量约0.36m3/d(131.4m3/a),经化粪池收集后,一体 (略) 理设备(处理能力约为0.5m3/d,处理工艺为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绿地灌溉水质》(GB/T #-2010)标准后用作项 (略) 使用,不外排。 3、声环境影响 参照《变电站噪声控制技术导则》(DL/T 1518-2016)附录B 110kV油浸自冷主变压器正常运行 (略) 1/2高度测量值声压级的声压级为63.7dB(A),主变压器长5m、宽4m、高3.5m,按面声源考虑;项目设置两台110kV油浸自冷主变压器,一主一备,互为备用,正常运行的变压器为1台。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21)中的工业噪声预测模式,项目运营期噪声源对厂界的影响进行预测,项目运营期变电站西南侧厂界噪声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008)中4类标准要求(昼间:70dB(A),夜间:55dB(A)),项目运营期变电站西北侧、东北侧、东南侧厂界噪声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008)中2类标准要求(昼间:60dB(A),夜间:50dB(A))。 项目采取的措施:①选用出厂合格的低噪声组件、带壳变压器;②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变压器的安装,并安装避震、减噪装置以消除共振及低频噪声③加强设备维护,确 (略) 于良好的运转状态,杜绝因设备不正常运转时产生的高噪声现象;④按照项目设计建设变电站四周2.5m高的围墙。 4.固废影响 ①项目运营期管理人员4人,其生活垃圾产生量约4kg/d(1.46t/a),垃圾桶收集后,送至附近居民点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由环卫部 (略) 理。②项目设备维修产生的含油棉纱及手套(900-041-49)约0.01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部令第15号)含油棉纱及手套属于豁免类,全过程不按危险废物管理,收集后运送至附近居民点生活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 (略) 理,禁止随意丢弃在外环境。③项目运营期变电站使用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电容器,正常寿命为8~10年,随着变电站的运行,使用的蓄电池、电容器逐渐老化,根据建设单位多年运行多座变电站的经验,一般在运行6~8年后,蓄电池、电容器需要重新更换。废蓄电池、废电容器产生量分别约0.1t/次、0.1t/次,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更换下来的废旧蓄电池、废电容器属于危险废物,编号为HW49(900-044-49),危险特性为(T),暂存于项目危废暂存间内,委托有资质单位定 (略) 置,严 (略) 置。④项目变压器在检修时和发生事故时会产生一定量的废变压油、含油废水、含油污泥,变压器下铺设卵石层,下方设置油坑,同时设有排油槽与事故油池相连,变压器发生事故时排油或漏油,排油或漏油将渗过卵石层并通过排油槽到达事故油池。产生的废变压油收集后,分类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委托有资质单位定 (略) 理。 5.电磁辐射 环评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 24-2020)电磁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相关要求,项目变电站投运后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采用类比监测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环评选择已运行的桐梓县花坝风电场110kV升压站作为类比对象,类比参数见表3。贵州 (略) 于2024年4月3日对桐梓县花坝风电场110kV升压站工程电磁环境进行了监测,桐梓县花坝风电场110kV升压站围墙四周工频电场强度值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值分别为0.30V/m~243.39V/m,范围为0.0064μT~0.0147μT;衰减断面工频电场强度值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值范围分别为3.28V/m~228.01V/m、0.0068μT~0.0160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000V/m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项目采取的措施:①加强运营期的环境监督管理;②建立健全环保管理机构,做好项目的环保竣工验收工作;③有环保投诉时对环境中电磁辐射水平进行检测;④待项目竣工投产后,由建设单位对项目变电站产生的噪声、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进行自主验收备案;⑤运行期做好环境保护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加强巡查和检查,定期开展环境监测,确保电磁环境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的要求。 审查意见:采取的电磁辐射防治措施可行,评价结论可信。

项目名称:《南昆线百威段牵引供电能力改造(兴义一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略) (略) (略) 工程建设指挥部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贵州汉道昌工程 (略)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 响的对策和措施:(一)施工期 1.废气 ①扬尘 环评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变电站施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源于材料运输时产生的扬尘和粉尘等。施工中土石方的基础开挖、回填将破坏原施工作业面的土壤结构,干燥天气,尤其是大风条件下很容易造成扬尘。水泥等材料和运输装卸作业容易产生粉尘。由于建筑粉尘沉降较快,且间隔施工期较短,只要加强管理,进行文明施工,则其影响范围较小;施工场地定期采用洒水降尘,运输车辆采取低速行驶,车辆运输材料采取遮盖等措施后,可大大减少扬尘和粉尘飘散,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②机械、运输车辆尾气 施工过程用到的施工机械,主要为运输车辆、挖掘机等重型机械,它们以柴油为燃料,会产生一定量废气,包括CO、HC、NOX等,其排放量不大,影响范围有限,对周边大气影响较小。 ③防渗废气 在变压器油坑、排油槽等防渗过程,在制作防渗层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醛、苯系物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由于施工场地开阔和距离敏感点较远,防渗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废气经自然通风稀释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审查意见:采取的废气防治措施可行,评价结论可信。 2.废水 ①施工废水 施工机械清洗、混凝土的养护过程等会产生少量的施工废水,施工废水量约2m3/d,废水中悬浮物浓度较高(SS一般浓度为≥2500mg/L),pH值呈弱碱性。项目在施工场地设置一座容积3m3的临时防渗沉淀池,施工废水沉淀后回 (略) 施工洒水降尘使用。 ②生活污水 施工人员每天最多10人,用水量每人取50L/d,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40m3/d,经化粪池 (略) 理后定期清掏作为农肥使用。为保证施工期产生生活污水的收集和考虑一个月的非农季节,化粪池容积应不低于30天的污水储存量,考虑10%的余量,则施工期化粪池容积应不小于13.2m3,能够满足非农灌季节要求。同时施工期定期对化粪池进行检查,防止发生泄漏,在农闲季节之前将化粪池的污水清理至液位小于5%,农忙季节开始后及时对其进行清掏,则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污水在农闲季节,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审查意见:采取 (略) 置措施可行,评价结论可信。 3.声环境 环评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施工期噪声设备主要为小型挖掘机、推土机、重型运输车、商砼搅拌车、混凝土振捣器、吊装车辆、空压机,源强(桩基5m)约为80~92dB(A)左右,为间歇声源。环评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21)中的工业噪声预测模式,主要对拟建项目施工期噪声源对施工厂界的影响进行预测。项目施工期夜间不施工,在设置临时声屏障、距离衰减等降 (略) 理后,经上述预测项厂界昼间噪声能够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011)标准要求(昼间:70dB(A))。 项目采取的措施有:①合理安排和调整好施工时间,严禁在22:00~6:00、12:00~14:00期间施工。②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③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场 (略) 域四周设置2.5m高的临时声屏障等措施降低项目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④运输车辆在进 (略) (略) 域后,要适当降低车速,避免或杜绝鸣笛,建设单位在施工期须严格控制噪声源。⑤尽可能利用噪声距离衰减措施,在不影响施工的条件下,将强噪声设备尽量移至距施工场地场界较远的地点,保证施工场地场界达标,尽量将高噪声设备分散设置。⑥合理安排施工机械,避免多台高噪声设备同时作业。 ⑦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教育,施工中减少不必要的金属敲击声。⑧施工单位要文明施工,减轻施工期间施工人员产生的社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在施工现场标明投诉电话,对投诉问题建设单位应及时与当地居民沟通解决。 审查意见: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可行,评价结论可信。 4.固体废物 环评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评价结论:①建筑垃圾主要是各种砂石碎料、钢筋头等建筑垃圾, (略) 理,分类回收再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由建设单位运送到指定的建 (略) 理 (略) 理。②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全部统一收集后运送至当地政府指定的垃圾收集点堆放,由环卫部 (略) 置。③项目变压器等包装材料在进行安装后产生的废包装物通过集中收集外售至当地废品回收站。④施工期间在施工场地进行简单的机械设备维修产生的少量废机油,暂存于临时施工营地临时危废暂存间。 审查意见:采取 (略) 置措施可行,评价结论可信。 5.生态环境 环评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对生态完整性的影响 项目建设共占用土地#.34m2,其中占用一般商品林地7917.78m2、果园7933.56m2,临时用地位于变电站永久用地范围内。项目占用的林地、果园面积相对 (略) 域内林地(占比0.65%)、果园(占比4.53%)较小,不会改变现有生态 (略) , (略) 域生态完整性影响很小。 (2)对植被的影响 ①直接影响 施工过程中场地平整、建筑材料堆放、基础开挖、施工人员践踏等将 (略) 内的植物资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种类绝对数目上,受影响最大的很是种类上较多、分布较为普遍的科、属植物。本项目占用的植被类型主要为人工乔木、杂草、低矮灌木等,占用的植 (略) 域植被中常见的种类和优势种, (略) 分布广、资源丰富,具有较明显的次生性,且本项目砍伐量相对较少,故对植物资源的影响只是一些数量上的减少,不会对其生存和繁衍造成威胁,也不 (略) 域植被物种的多样性。项目涉及砍伐林木,建设单位需到相关林业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开工建设。 ②间接影响 项目施工期对野生植物的间接影响主要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废水、建筑垃圾对周边植物生境的影响,同时,由于人员汇集,施工人员可能会对周边野生植物造成破坏。建设单位需严格按照划定的施工红线进行施工,严禁超线施工,加强施工人员培训和环保宣传,严禁施工人员破坏周边植物,严格落实施工期废气、废水、建筑垃圾等污染物的防治措施,可有效减缓施工期对评价范围内野生植物的间接影响,在施工结束后,这些影响即刻消失。 项目采取的措施:①建设单位根据国家、地方标准相应进行赔偿,待变电站建成后,对变电 (略) 进行恢复植被;②施工期对有条件、能移栽走的植被尽量移栽至项目变电 (略) 种植;③变电站场地平整和土石方开挖时采取表土保护措施,施工前对占地范围内进行表土剥离,将表土和熟化土分开堆放,并按原土层顺序回填至变电 (略) ;④变电 (略) 植被恢复选取本地适生的树、草种,采取“乔、灌、草”结合,乔木树种选择水土保持林,如马尾松、杉木等;灌木种选择马桑、火棘等;草籽选择白茅、铁芒、蕨、等,同时严禁引进外来物种。 (3)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①不可逆影响分析 根据项目所在位置的环境特点,项目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占地及土石方的开挖等必然对动物生存的环境产生破坏,一些动物所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而不复存在,爬行动物中多种蛇类和鸟类中雀科及兽类的多种鼠类,因其生存环境的破坏而失去隐蔽场所和食物来源被迫 (略) ,使其生存空间受到压缩。由 (略) 域内相似生境分布较广,项目施工对动物生境影响小。此外,动物在转移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伤害,致使种群数量减少,但这种影响范围有限,多局限于永 (略) ,不会对周围动物群造成大面积的影响。 ②可逆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中的施工噪声以及施工人员的频繁活动等干扰动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甚至对一些动物产生威胁驱赶作用,特别是听觉和视觉灵敏的鸟类和一些兽类,因受这类影响而被迫 (略) (略) ,但这种影响是暂时的,会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而逐渐消除;施工人员的大量入驻可能出现捕食野生动物的不良风气,通过教育与有效管理,可以避免此类影响。 项目采取的措施:①施工期应尽量减少施工噪声、人员活动等对鸟类及其他野生动物活动、栖息的干扰;②在项目施工期间,加强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禁止对蛇类、蛙类、鸟类等野生动物乱捕乱杀。广泛开展宣传和教育,在认真做 (略) 生态环境建设和对动物栖息地保护的同时,还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和法制教育。采用广播、张贴标语、会议等多种形式,向项目施工人员宣传野生动物的知识及保护的意义,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禁止非法狩猎、诱捕、毒杀野生动物和有效控制其他威胁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③严格控制施工影响范围,确定适宜的施工季节和施工方式,减少对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 (4)水土流失影响 项目所在地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过程中对地面的扰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破坏了原有地貌及植被,扰动后形成的松散土层,表层抗侵蚀能力减弱,使土壤失去了原有的固土防风的能力。若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施工 (略) 域水土流失将会进一步加剧。 项目采取的措施:①变电站场地平整和土石方开挖时采取表土保护措施,施工前对占地范围内进行表土剥离,将表土和熟化土分开堆放,并按原土层顺序回填至变电 (略) ;②减少地表开挖裸露时间,避开雨季及大风天气施工,临时土方采取四周拦挡,上铺下盖等挡护措施,以减少本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及水土流失的影响;③施工单位在土石方工程开工前先防护、后开挖。合理安排工期,尽快完成施工内容,避免在雨天施工;如遇大风、雨天,采取临时挡护和覆盖等临时防护措施。 (5)对南盘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红线的影响 离项目最近的南盘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红线班块位于项目北侧约1. (略) 。项目所在地主导风向为偏南风,施工期产生的扬尘影响主要在200m范围内,项目与南盘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红线班块在项目北侧约250m~6 (略) 存在山体阻隔,因此施工期产生的扬尘通过采取降尘措施和经山体阻隔后对南盘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红线影响极小。南盘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红线班块距离项目较远,项目施工期施工人员不涉及进出南盘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红 (略) 域内,不涉及南盘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红线班块内植被破坏,因此项目施工期不会造成南盘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红线内生物多样性减少。 审查意见: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可行,评价结论可信。 (一)运营期 1.烹调油烟废气 项目营运期变电站厨房采用液化石油气和电,属于清洁能源,燃烧后对环境空气影响小。项目职工4人,食堂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少量油烟废气,油烟废气经抽 (略) 理后通过烟道引出屋外排放, (略) (略) ,环境容量较大,且周围环境较空旷,油烟废气经空气扩散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2、水环境影响 本项目设置4名管理人员,均在变电站内进行食宿。变电站产生的污水量约0.36m3/d(131.4m3/a),经化粪池收集后,一体 (略) 理设备(处理能力约为0.5m3/d,处理工艺为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绿地灌溉水质》(GB/T #-2010)标准后用作项 (略) 使用,不外排。 3、声环境影响 参照《变电站噪声控制技术导则》(DL/T 1518-2016)附录B 110kV油浸自冷主变压器正常运行 (略) 1/2高度测量值声压级的声压级为63.7dB(A),主变压器长5m、宽4m、高3.5m,按面声源考虑;项目设置两台110kV油浸自冷主变压器,一主一备,互为备用,正常运行的变压器为1台。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21)中的工业噪声预测模式,项目运营期噪声源对厂界的影响进行预测,项目运营期变电站西南侧厂界噪声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008)中4类标准要求(昼间:70dB(A),夜间:55dB(A)),项目运营期变电站西北侧、东北侧、东南侧厂界噪声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008)中2类标准要求(昼间:60dB(A),夜间:50dB(A))。 项目采取的措施:①选用出厂合格的低噪声组件、带壳变压器;②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变压器的安装,并安装避震、减噪装置以消除共振及低频噪声③加强设备维护,确 (略) 于良好的运转状态,杜绝因设备不正常运转时产生的高噪声现象;④按照项目设计建设变电站四周2.5m高的围墙。 4.固废影响 ①项目运营期管理人员4人,其生活垃圾产生量约4kg/d(1.46t/a),垃圾桶收集后,送至附近居民点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由环卫部 (略) 理。②项目设备维修产生的含油棉纱及手套(900-041-49)约0.01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部令第15号)含油棉纱及手套属于豁免类,全过程不按危险废物管理,收集后运送至附近居民点生活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 (略) 理,禁止随意丢弃在外环境。③项目运营期变电站使用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电容器,正常寿命为8~10年,随着变电站的运行,使用的蓄电池、电容器逐渐老化,根据建设单位多年运行多座变电站的经验,一般在运行6~8年后,蓄电池、电容器需要重新更换。废蓄电池、废电容器产生量分别约0.1t/次、0.1t/次,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更换下来的废旧蓄电池、废电容器属于危险废物,编号为HW49(900-044-49),危险特性为(T),暂存于项目危废暂存间内,委托有资质单位定 (略) 置,严 (略) 置。④项目变压器在检修时和发生事故时会产生一定量的废变压油、含油废水、含油污泥,变压器下铺设卵石层,下方设置油坑,同时设有排油槽与事故油池相连,变压器发生事故时排油或漏油,排油或漏油将渗过卵石层并通过排油槽到达事故油池。产生的废变压油收集后,分类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委托有资质单位定 (略) 理。 5.电磁辐射 环评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 24-2020)电磁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相关要求,项目变电站投运后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采用类比监测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环评选择已运行的桐梓县花坝风电场110kV升压站作为类比对象,类比参数见表3。贵州 (略) 于2024年4月3日对桐梓县花坝风电场110kV升压站工程电磁环境进行了监测,桐梓县花坝风电场110kV升压站围墙四周工频电场强度值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值分别为0.30V/m~243.39V/m,范围为0.0064μT~0.0147μT;衰减断面工频电场强度值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值范围分别为3.28V/m~228.01V/m、0.0068μT~0.0160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000V/m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项目采取的措施:①加强运营期的环境监督管理;②建立健全环保管理机构,做好项目的环保竣工验收工作;③有环保投诉时对环境中电磁辐射水平进行检测;④待项目竣工投产后,由建设单位对项目变电站产生的噪声、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进行自主验收备案;⑤运行期做好环境保护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加强巡查和检查,定期开展环境监测,确保电磁环境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的要求。 审查意见:采取的电磁辐射防治措施可行,评价结论可信。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