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县2022年重点招商项目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施甸县2022年重点招商项目

索引号 #-8-/2022-# 发布机构 施甸县 (略)
公开目录 招商项目 发布日期 2022-09-23
文号 浏览量 349
主题词 其他
施甸县2022年重点招商项目

施甸县2022年重点招商项目

填报单位:施甸县 (略)

填报时间:2022年9月

分类

发展方向

重点招商项目

项目概述

项目具备条件

牵头单位

绿色食品牌

按照“一江 (略) 经济带”“东西两山 (略) 经济带”“施甸坝姚关坝田园观光经济带”三大产业 (略) ,依托天然富硒土地,重点推进种业、生猪、肉牛、优质蔬菜、特色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围绕“水稻育种现代农业产业园、滇西高原富硒特色农业示范园、杨善洲药用植物园”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施甸现代种业产业园建设项目

项目依托国家持 (略) 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机遇,充分发挥施甸地理、气候、人才等优势,与海南国家南方繁殖基地形成季节互补性繁殖态势,打造国家级水稻“夏繁基地”,并按照现代种业产业园建设要求,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发展蓝图,促进施甸农、文、康、旅、研大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以种业为主导产业的云南施甸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施甸气候条件独特,所产种子产量高、质量好,是中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

气候:海拔1400~1600米,年均日照时数2268小时,无霜期273~315天,年均气温17.6℃,相对湿度76%,年均降雨量969.7mm,雨季集中在5-10月,契合水稻生长周期。

水利:区域内有六个中型水库,排灌系统完善,大旱之年能保证在最佳节令播种和栽插。

施甸县水稻种业产业发展基础良好。

施甸县水稻两用“(系)”核不育系繁育自2010年试繁以来,面积逐年增大。

2018年,创造全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大面积繁殖产量最高纪录。

2020年,隆平高科、 (略) 、中国水稻研究所、垦丰种业等26家企业和科研单位到施甸开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品种选育和亲本繁殖工作,制种面积共2025亩,其中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制种1865亩,科研育种160亩,科研育种材料8.#份。

截至2020年末,施甸县累计繁殖水稻两用核不育系197个品种、#亩,繁殖种子781.#公斤,平均亩产量426.3公斤,每年提供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种子占全国用量的80%以上。

坚实的人才基础为项目创新科研提供保障。与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农大、隆平高科、金健种业等三十多家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中 (略) 副 (略) 士、中国水稻研究所 (略) 士、湖南农业大学陈立云教授等科学家曾多次到基地检查指导工作,聘请了湖南农 (略) 院长唐文帮教授等知名专家为施甸县水稻种业发展顾问。

施甸发展水稻种业面向国 (略) 场,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

施 (略) “ (略) ”面向南亚东南亚桥头堡重要位置,与缅甸、印度等世界90%以上的水 (略) 相邻,稻种可满足国内水 (略) 需求,也能辐射国外 (略) ,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

(略)

施甸县水果全产业链项目

施甸县平均日照时数227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969.7毫米,相对湿度76%,境内年均气温17.6℃,气候兼具立体性、大#性和海洋性特点,积温高,水果种类较多,水果质量较好,现有特色水果芒果、柠檬、葡萄、甜柿、蓝莓、沃柑等特色水果#多亩,年产量达5000吨,水果资源丰富,且种植面积还在进一步扩大,品种还在进一步丰富,拟建设水果精深加工基地,引进水果精深加工生产线及配套附属工程建设。

施甸气候兼具立体性、大#性和海洋性特点,所产特色农产品产量高、质量好,种植芒果2.#亩,甜柿 1.#亩,葡萄0.#亩,蓝莓1045.68 亩,无籽石榴3305.54亩。

施甸发展特色水果面向国 (略) 场,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

(略) 场:施甸县位于云南西部边陲、 (略) 南部,怒江东岸,东隔枯柯河与昌宁县接壤,南有勐波 (略) 永德县为邻,西以怒江为界与龙陵县隔江相望,北 (略) 毗邻,可 (略) 需求,种业辐射范围广,市场广阔。

(略) 场:施 (略) “ (略) ”面向南亚东南亚桥头堡重要位置, (略) 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

(略)

施甸县蔬菜全产业链建设项目

立足施甸富硒资源突出优势,我县以培育“天然绿色富硒农产品”为重点,因地制宜高位打造“富硒+”农业品牌,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亩,有冬早蔬菜、苦瓜、蜜本南瓜、辣椒、马铃薯、无筋豆、扁豆、两青鲜食豆类等多个品种,拟建蔬菜精加工厂及相关配套蔬菜加工设备等配套附属工程建设。

施甸气候兼具立体性、大#性和海洋性特点,所产特色农产品产量高、质量好,全县小种特色蔬菜辣椒种植基地#亩,马铃薯#亩,白萝卜6857亩 ;烟后种植为主的鲜食豆类蔬菜,已形成了#亩规模;以旧城坝、由旺大秧田、太平帕丹坝为主要优 (略) #亩冬早蔬菜以及施甸坝#亩高端特色蔬 (略) 域已形成;施甸种植蔬菜面向国 (略) 场,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 (略) 场:施甸县位于云南西部边陲、 (略) 南部,怒江东岸,东隔枯柯河与昌宁县接壤,南有勐波 (略) 永德县为邻,西以怒江为界与龙陵县隔江相望,北 (略) 毗邻,可 (略) 需求,种业辐射范围广,市场广阔。 (略) 场:施 (略) “ (略) ”面向南亚东南亚桥头堡重要位置, (略) 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

(略)

施甸县食用菌全产业链项目

施甸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独特的气候环境条件适合食用菌种植和生长;食用菌产业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具备成熟的生产培育技术;目前全县已形成以香菇和黑木耳为主要种植品种,2020年种植规模达到#棒(筒),本地干黑木耳亩产达500公斤,干香菇亩产达800公斤;近年年均种植羊肚菌500亩,鲜羊肚菌亩产可达350公斤;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我县食用菌全产业链产量较高,具有规模发展优势,适合建设食用菌种植基地和加工项目。

1.施甸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独特的气候环境条件适合食用菌种植生长;

2.食用菌全产业链种植培育技术成熟;

3. (略) 现已发展食用菌种植231亩,以姚关镇 (略) ,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已发展食用菌种植520余亩,年生产能力1260棒以上,引导各生产企业创办食用菌合作联社。

4.由食用菌合作联社利用施甸富硒资源优势,打造富硒食用菌品牌,在全国食用 (略) 寻求食用菌生产、加工合作伙伴。

供销社

施甸县富硒有机农业产业项目

2021年、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研究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2021年5月省委省政府保山现场办公会强调,要以施甸县为重点,加快国家水稻制种基地建设,力争5年内把保山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水稻制种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种源支撑、做出云南贡献。施甸自2010年进行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种以来,以其优异的成绩逐步被业界认可。2017年12月12日, (略) 士题词为“云南施甸 中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2019年6月,施甸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二 (略) 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同时获得国家制种大县奖励资金项目和水稻制繁种能力提升项目资金扶持,依托施甸县域“富硒”土地资源优势,结合施甸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种产业、“两青”豆类、“保山猪”品牌、“富硒”蔬菜等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开展“富硒+”农业发展模式,将施甸县天然绿色富硒农业打造成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略) 。

施甸县属中海拔亚热带低纬山地季 (略) ,四面环山,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宜动植物生长,物种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7℃左右,全年无霜期273天,年均降雨量969.7毫米;年均日照数2335.5小时;年均相对湿度76%。县内最高海拔2895.4米,最低海拔560米,海拔高差大,受高原山地怒江断裂峡谷的影响,温度垂直变化较明显,形成典 (略) 立体气候,物种丰富。现有耕地87.#亩,保有基本农田#亩,其中,施甸坝水田5.#亩、姚关坝水田1.#亩、干热 (略) 水田#亩,已建成高标准农田#亩;已建成投入使用水库86座,总库容9434.#立方米,基本能够满足旱季灌溉。

2021年,借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定点帮扶,针对施甸县富硒土地资源,帮助施甸县完成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并完成富硒土地划定成果报告。即将进行富硒大米、蔬菜、茶、富硒畜牧等“富硒农产品”试验示范,同时对富硒农产品进行检测,进行农产品“三品一标”认定、“天然富硒土地认定”标识、申报“富硒农产品标识”、“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等。以“绿色富硒”为产品定位,邀请科研团队研制系列富硒产品,壮大硒产业规模,形成硒产业集群,把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借助“天然富硒”土地的能效,充分发挥施甸县立体型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资源禀赋,拟发展水稻、玉米、蔬菜等粮蔬种业研发培育、规模化种植、加工等全产业链。

(略)

施甸县华兴绿色食品产业园项目

项目依托施甸县的气候特征、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水果资源丰富、立足施甸富硒资源突出优势,以培育“天然绿色富硒农产品”为重点,因地制宜高位打造“富硒+”农业品牌。项目拟建设集食品加工、制造、流通、屠宰、研发为一体的现代食品产 (略) ,使之成为施甸县集中连片特色绿色食品加工核心产业园;重点发展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和物资再生利用等产业。

气候资源

施甸县气候兼具立体性、大#性和海洋性特点,积温高,平均日照时数227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969.7毫米,相对湿度76%,境内年均气温17.6℃。

水果蔬菜资源

水果种类较多,水果质量较好,现有特色水果芒果、柠檬、葡萄、甜柿、蓝莓、沃柑等特色水果#多亩,年产量达5000吨,水果资源丰富。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亩,有冬早蔬菜、苦瓜、蜜本南瓜、辣椒、马铃薯、无筋豆、扁豆、两青(青蚕豆、青豌豆)鲜食豆类等多个品种. 项目地基础

(1) (略) 总占地4.7平方公里,目前收储土地440亩,园区基础设施完善,水、电、路已通,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全覆盖指标;

(2)冷链物流建设完善;

(3)目前种植了青豌豆和青蚕豆#亩左右; 交通:

(1)距 (略) 蒲缥货运站20公里;

(2)距离保施高速由旺出口1公里;

(3)距离施甸现代种业产业园2公里;(规划中)

(4)距离施甸县数字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3公里;(建设中)

航空:保山机场:开通保山至昆明、广州(经停昆明)、北京、郑州、杭州、重庆、西安等多条航线。芒市机场: (略) 至昆明、成都、北京、广州、深圳(经停昆明)、西安等多条航线。腾冲机场:开通腾冲至昆明、大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重庆、成都、西双版纳、郑州、南京、杭州、丽江、长沙、珠海等多条航线。

铁路: (略) : (略) 西线、中 (略) 大通道在中国境内最后一段,保山境内在建蒲缥客货站将成为滇西最大客货站。

公路:杭 (略) 、施 (略) 、S41维(西)永(德) (略) 、G55 (略) (规划中)。

(略)

绿色食品牌

按照“一江 (略) 经济带”“东西两山 (略) 经济带”“施甸坝姚关坝田园观光经济带”三大产业 (略) ,依托天然富硒土地,重点推进种业、生猪、肉牛、优质蔬菜、特色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围绕“水稻育种现代农业产业园、滇西高原富硒特色农业示范园、杨善洲药用植物园”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施甸县“保山猪”产业发展项目

施甸是国家级生猪外调大县,2021年出栏#头以上,其中,“保山猪”存栏#头,“保山猪”能繁母猪7117头。项目拟发挥“保山猪”生态、健康、品质优良的优势,建设“保山猪”产业,将“保山猪”打造为优质小众的特色品牌。到2030年,实现出栏“保山猪”#头,实现产值50亿元,项目采用“企业+研究所+农户”模式,以合作社规模化养殖和农户散养为主,建立起“保种+育种+扩繁+育肥”的基 (略) 。

1.“保山猪”,已录入《云南省家畜品种志》、《云南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被评为云南省“六大名猪”之一,并通过“保山猪”地理标志认证,成立了“保山猪”研究所。

2.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检测,“保山猪”里脊肉富硒含量达210.13微克/千克,后腿肉富硒含量达216.66微克/千克,五花肉富硒含量达124.1微克/千克。

3.2021年,能繁母猪存栏达7.#头,年出栏达#头,加工猪肉8.#吨,实现产值达24.15亿元。 4.建设保山猪专业村10个,规模养殖场(区)10个。 5.原种保护有力。已建立“保山猪”保种场,目前有11个家系的“保山猪”基础母猪405头、公猪21头,年供种能力达3500头以上。

6.产业上游饲料供应充足。全县玉米种植#亩,建成生猪 (略) 115个,#吨饲料厂2022年上半年投产。

(略)

施甸县肉牛全产业链项目

施甸县常年气候温暖、四季如春、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50%以上,牧草资源丰富;充分利用县域资源优势和现有基础条件,依托四川景行 (略) 、云南展宏 (略) 等肉牛养殖企业,坚持“母牛分户饲养,小牛集中育肥”、“规模养殖场和养牛专业村同步发展”的理念,实施“十百千万”工程,从2021年起,全县规划目标实现年均新增出栏肉牛#头,计划到2025年全县肉牛年存栏达#头以上,出栏达9.#头以上; (略) 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和产品品牌化,拟建设牛肉深加工厂房及肉牛精深加工生产线、新建冷库、办公用房等配套附属工程建设。

1. (略) 已征收未报批用地440亩;

2.全县有肉牛 (略) 17个,其中可利用 (略) 有何元乡大坡脚村(占地面积280亩,牛舍面积#.24平方米)、万兴乡牛汪塘村 (略) (占地面积30.98亩,牛舍面积148.84平米);2021年饲草种植#.9亩、构树牧料种植3394亩、玉米种植#亩、甘蔗#亩;

3.可用于养殖场建设地块有:何元乡王家庄村红塘子小组220亩、由旺镇永福村杵棒山小组170亩。

(略)

健康生活目的地

施甸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有杨善洲林场、摩苍林场、火星山、姚关山邑湿地、小中山石头城等生态旅游资源,风景秀丽。其中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入选首批“中国红色地标”,怒江抗战江防遗址列入“全国红色旅游 (略) 名录”,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哈寨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县域内分布温 (略) 。立足施甸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以及温泉、富硒等特色资源,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构建“红色+绿色”绿色产业发展新模式,以“大健康”为引领,推动旅游与医疗、教育、文化、健身等深入融合。

施甸县老麦乡生态钓场及乡村综合旅游项目

老麦乡属于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56%以上,全乡拥有56座水库坝塘,是名副其实的生态之乡。老麦乡拥有海拔2600米的天然雪山林场,沿清水河河谷流域建设有小箐水库、幸福水库、红谷田水库等,形成雪山林场至红谷田水库一线的南片旅游线;延太和至杨柳流域建设有余家水库、小石桥水库、大龙洞水库、一道桥水库等,形成太和至杨柳一线的北片旅游线; (略) 全乡中心的太和集镇将南北两片旅游线自然连接,加之 (略) 320亩老麦苹果种植园、天然秀丽的余家小岛、周边樱桃采摘园、杨梅采摘园等,可形成供自行车骑行、山地越野,休闲垂钓、自助烧烤,户外拓步、野炊野营,杨梅、樱桃、苹果现场采摘,以及生态食宿等于一体的休闲观光旅游环线。依托老麦乡日渐完善的“五网”基础设施和集镇建设,多元化的种养殖业发展和农副产品供给,以及老麦乡淳朴的民风民情保障,可打造建设带动本乡及周边经济发展的老麦乡特色旅游发展项目。

1.气候、地理条件优势

老麦乡属于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56%以上,老麦乡拥有海拔2600米的天然雪山林场;

2.水利优势

沿清水河河谷流域建设有小箐水库、幸福水库、红谷田水库等,形成雪山林场至红谷田水库一线的南片旅游线;延太和至杨柳流域建设有余家水库、小石桥水库、大龙洞水库、一道桥水库等,形成太和至杨柳一线的北片旅游线,全乡拥有56座水库坝塘,是名副其实的生态之乡;

3.产业发展基础良好

现种植320亩老麦苹果种植园、天然秀丽的余家小岛、周边樱桃采摘园、杨梅采摘园等。

老麦乡发展生态钓场文旅项目,市场潜力大,周边辐射范围广。

老麦乡位于云南西部边陲、 (略) 南部,怒江东岸,东隔枯柯河与昌宁县接壤,南有勐波 (略) 永德县为邻,西以怒江为界与龙陵县隔江相望,北 (略) 毗邻。

文 (略)

施甸县水墨古村项目

项目位于县 (略) 南部段家坡村,项 (略) 东至营盘山,西至石鼓山,南至松林脚自然村,北 (略) ,总面积1587亩。建设内容包括温泉泡池、酒店、村庄改造及配套设施等,同时依托寺庙文化、契丹遗址、民俗文化、温泉开 (略) 湿地恢复,开发乡村澡塘文化、农家民宿、康体疗养,建设集自行车骑行、休闲散步、温泉洗浴的风情民俗乡村慢旅游,打造集文化旅游、乡村度假、养老养生、田园生活体验为一 (略) 城乡统筹慢旅游养生带。为旅行者提供高端品质旅游服务,满足旅游者休闲养生、亲近自然、放松舒适、文化体验的旅游需求。

1.项目前期已丈量征收土地面积1368.9亩,现已建成山体接待中心和10栋别墅酒店土建部分(钢结构)、洗浴中心桩板墙以及隧道结构等,完成投资约1.5亿元;

2.县城海拔1460米,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海拔范围。 (略) 有温泉一个,出水温度68℃,日涌水量1300立方米,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具有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的特性,对心血管疾病、半身不遂、肿瘤等有很好的治疗功效;

3.施甸自古就是“南方丝绸古道”的重要驿站,在国家“ (略) ”倡议中, (略) 于昆明-保山-施甸-永德-孟定(清水河口岸)连接南亚大通道、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枢纽,位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核心位置。

文 (略)

健康生活目的地

施甸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有杨善洲林场、摩苍林场、火星山、姚关山邑湿地、小中山石头城等生态旅游资源,风景秀丽。其中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入选首批“中国红色地标”,怒江抗战江防遗址列入“全国红色旅游 (略) 名录”,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哈寨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县域内分布温 (略) 。立足施甸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以及温泉、富硒等特色资源,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构建“红色+绿色”绿色产业发展新模式,以“大健康”为引领,推动旅游与医疗、教育、文化、健身等深入融合。

施甸县由旺古镇康养项目

施甸县由旺古镇康养项目依托施甸县由旺镇现有的绿色农业资源与浓厚的文化资源,对由旺镇糖厂的车间、锅炉房进行改造升级,开发建设包含文化创意餐厅、酒吧、画廊等文化产品,由旺镇域已初步形成以工业观光为主体,以农业旅游、休闲度假为补充的旅游产品体系。立足施甸红色文化资源以及温泉、富硒等特色资源,联合周边的文笔塔、由旺古镇、少保寺、红军抗战遗址、温泉等资源打造文旅综合体,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构建“红色+绿色”的绿色产业发展新模式,推动由旺镇旅游与教育、文化、康体等深入融合,积极打造施甸县由旺镇生态、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绿色观光文旅项目。

由旺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文人雅士荟萃,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采,有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除了“由旺八景”以外,在1964 年至1975 年间,先后在由旺镇的狮子山发现搜集了部份出土淘片、石器和生物化石,据初步鉴定此地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至今四至六千年左右。

由旺有西竺庵、极乐庵、望云庵、天地庵、五凤庵、子孙殿、土主庙、老关庙、东山寺、山耳寺平寺、太子寺、尹家寺、何家寺、法禅寺等。四大庄有回族的清真寺。陶艺、插花、茶艺(当地有绿茶、红茶)、荷叶茶、戏台等也是由旺镇当地特色。

项目地周边产业:

(1)由旺古镇北边规划了1000亩蓝莓庄园农旅项目(土地已收储、已完成环评),将打造成3 (略) ,与项目地直线距离3公里左右;

(2)整个施甸县有78个温泉,项目地周边已探明温泉水温40度左右;

(3)项目周边1公里内有本地手工陶艺“一坤陶”和食用玫瑰种植基地;

(4)由旺镇还有近5000亩的莲藕种植;

(5)由旺古镇与糖厂联通,古镇内现有300多户人家,居住人口1000人左右,距离保山40分钟车程,其中古镇内 (略) 院落以及壁画(2018年修复过)。

文 (略)

施甸县杨善洲红色文化旅游基地建设项目

杨善洲,云南施甸姚关人,原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回家乡义务植树造林22年,使昔日秃山水枯的大亮山重披绿装,成为当地群众的重要水源林。本项目以弘扬红色主旋律和倡导绿色生态为理念,提炼杨善洲精神事迹,展现杨善洲同志精神风貌,以杨 (略) 为中心,将施甸县甸阳镇角里村罗街农业研学基地、施甸县姚关镇陡坡村杨善洲故居爱国主义研学基地、姚关镇清平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略) 文化产业项目等,打造杨善洲红色文 (略) 。开展以杨善洲精神为中心,围绕杨善洲老书记生前工作、生活的地方打造杨善洲精神体验、研学、教育示范等功能为一体的5A (略) ;拟引入全国红色旅游培训机构、旅行社等企业入驻,将杨善洲红色 (略) 线市场化。

1.杨善洲教育基地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全国公务员特色实践教育基地”;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入选首批“中国红色地标; 2.近年来,从县城到乡村,施甸旅游接待能力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形成了逐渐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十三五”期间,共接待游客#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0亿元。

文 (略)

施甸县旧城乡小中山古村落乡村旅游开发项目

旧城乡小中山古村落位于杨善洲林场南部,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村内古建成群,整村风貌和谐统一,全 (略) 完整,保存石头房原有风貌。项目拟对石头古村落进行整体保护修建,修复部分破旧民居、古巷道、古井、古塘、古民宅、古建筑异地迁移保护、古村落内部水系建设和完善,建设休闲、娱乐、接待服务设施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民宿打造、度假酒店等。

1.村落石头房保存完整,小中山房屋产权收储工作已全面完成;

2.依托杨善洲文化资源,以红色文化为焦点拉动小中山石头 (略) 客流量,集田园文化、耕种文化、植树活动为一体的田园文化综合体项目开发;

3.小中山始建于清代末期光绪11年(1885年),距今已有210余年历史。

文 (略)

施甸县善洲小镇建设项目

项目聚焦“红色+绿色”,全力打造以展示和弘扬杨善洲精神为核心,集红色文化体验和“两山”理论实践于一体的特色文旅小镇。建设生态种植养殖基地、半山酒店、温泉酒店、房车和帐篷营地、生态研学基地、温泉康 (略) 等,发展农特产品和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保护提升传统村落,开发红色旅 (略) ,创建“红色+绿色”、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

一、规划面积

善洲小镇规划面积3.74平方公里,位于施甸县南部的姚关镇,四至范围为东至大乌邑村,南至清 (略) ,西至 (略) ,北至盖打村。

(略) 主要包括 (略) 、火 (略) 和清 (略) ,总规划面积约 1.31 平方公里(不包含湿地)。

二、土地现状及规划

小镇总用地为 374.4 公顷,以非建设用地为主。

小镇北部为农田、湿地、山体和村庄。

小镇南部为姚 (略) ,姚关 (略) 流过,总体来看,小镇与周围自然环境构成“山、水、田、镇、村” (略) 。

现状建设用地主要集 (略) 和 (略) ,总建设用地约 108.82 公顷,其中以居住用地为主,占地 71.07公顷,占比 65.31%, (略) 广场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整体用地结构失衡,公共设施和绿地规模相对较小,不能满足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 (略) 基本依 (略) 发展,主要建设用地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居住等功能,镇区总体呈现出松散的组团式结构形态。北部 (略) 主要建设用地为居住功能。

姚关镇:姚关镇总人口#人,国土面积195.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780米,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气候兼具立体性、大#性和海洋性特点,年平均气温13.8℃,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是最适宜人 (略) 之一,境内独特的卡斯特地貌与河流湖泊共存,素有“滇西小桂林”之称。姚关镇也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杨善洲同志的故乡。

历史文化:姚关镇境内有万仞岗“姚关人”遗址,经研究及科学测定,出土了8000年前古人类头骨化石;火星山石器遗址出土了4000多年前古人类使用的大量石器,是古人类在 (略) 活动的重要证据。明万历11年,缅甸洞梧王朝侵犯边境,名将邓子龙率军靖边平叛胜利后,在今姚关镇筑关隘5座,固守边疆11年,邓子龙将军住清平洞,至今仍保存其亲笔手书“清平洞”“倚剑”“ (略) ”等石刻及明代古城墙遗址,形成了独特文化魅力。

红色文化:杨善洲是 (略) 施甸县姚关镇人,2011 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

2011年以来,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国上下掀起了学方公里、 (略) 面积1平方公里;结合摆榔特有的民族文化 (略) 位优势,依托大水沟水库、小白龙水库、蓝莓园等,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旅游业,打造集文化体验、户外运动、度假养生、观光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民俗风俗小镇。

1.已完成小镇规划、环评和可研;

2.金布朗民族打歌广场、景观用水设施等项目已建设完成,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3.气候资源多样性和立体性特点,摆榔乡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古树茶、鸡枞、沃柑、红糖、核桃等农特产品远近闻名。

文 (略)

施甸县茶旅文化项目

本项目导入杨善洲精神和滇西抗战文化、茶园+房车营地项目为理念,项目拟建设茶园房车营地,茶叶深加工车间、存储车间和包装车间、 (略) 场、员工宿舍等配套附属工程。

1.现已建成盖章山茶园及加工链;

2.森林覆盖率50%,年平均降水量969.7毫米,相对湿度76%,气候兼具立体性、大#性和海洋性特点,境内年均气温17.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适宜发展茶叶产业。

文 (略)

健康生活目的地

施甸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有杨善洲林场、摩苍林场、火星山、姚关山邑湿地、小中山石头城等生态旅游资源,风景秀丽。其中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入选首批“中国红色地标”,怒江抗战江防遗址列入“全国红色旅游 (略) 名录”,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哈寨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县域内分布温 (略) 。立足施甸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以及温泉、富硒等特色资源,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构建“红色+绿色”绿色产业发展新模式,以“大健康”为引领,推动旅游与医疗、教育、文化、健身等深入融合。

施甸县怒江大峡谷旅游综合体项目

拟建设惠通桥至打黑桥60公里江防沿线、滇西抗战遗址遗迹进行修复与改扩建,同时,新建惠 (略) 二战纪念馆、 (略) 筑路民工纪念碑、孩婆山归葬墓园、 (略) (707至惠通桥) (略) (由旺镇至红旗桥),游客接待中心及其配套设施等,打造以温泉养生度假为核心诉求,并集民族风情体验、峡谷观光游乐及户外生态运动等于一体的中国怒江大峡谷温泉生态旅游目的地。

1.峡谷风光雄奇,自然景观壮丽;

2.沿江河谷一带,石瓢、娲女、齐天河、打黑、葫芦口等多个自然温泉星罗棋布;

3.有战场遗址、碉堡、战壕、司令部、指挥所等众多滇西抗战遗址遗迹。

文 (略)

施甸县温泉康养开发项目

施甸县总人口34.#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20%,且呈不断增涨之势。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发挥养老服务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施甸县规划建设温泉康养(养老服务中心),规划将该项目建成集机构养老、儿童福利、社会福利、社区养老、旅居养老、医养结合、康养结合为一体的专业化养老机构。

产业基础:周边有森林、水库、休闲公园,可将温泉水接 (略) (泉水 (略) 直线相距900米)。资源优势:施甸最高海拔2895米,最低海拔560米,森林覆盖率50%以上,平均日照时数227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969.7毫米,相对湿度76%,境内年均气温17.6℃,气候兼具立体性、大#性和海洋性特点,四季如春,空气达标率100%。配套条件:项目由9幢(群)建筑组成。其中:1、2、3号楼建筑面积#平方米,已完工,可用为公寓、酒店、 (略) 等(由投资方自定);4号建筑群规划为经营性温泉康养老用房,未开工;5、6、7号楼建筑面积9690平方米, (略) 、 (略) 、施甸 (略) ,已完工,可一点多牌、整合使用;8号楼建筑面积4225平方米,为老年大学,已建成3层框架,可整合使用;9号楼规划建筑面积#平方米,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略) 。交通优势:施甸自古以来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和要冲,处于昆明至瑞丽辐射缅甸皎漂、昆明至腾冲辐射缅甸密支那、昆明至孟定清水河口岸连接南亚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枢纽,位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核心位置,是“ (略) ”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前沿。杭瑞高速、S41维(西)永(德)高速、320国道、229省道过境,距昆明571公里、南伞口岸225公里、清水河口岸142公里、瑞丽姐告口岸293公里,距保山机场车程仅20分钟、芒市和腾冲2个机场车程均在2小时内,在建 (略) 西线大理— (略) 穿境而过,距离蒲缥货运站10分钟车程,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 (略) 络。

(略)

施甸县古生物化石地质公园项目

何元乡地质演化过程独特,古生物资源丰富。 (略) 属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之保山地块,在寒武纪至泥盆纪时期,保山地块随着澳大利亚板块从北回归线向南漂移至南回归线附近,繁衍了大量的暖水海相生物;在石炭纪至二叠纪时期继续向南漂移至南极圈附近,丰富的冷水海相生物在此生长;同时,冰川将大#上的沉积物携带至浅海中,形成了经典的冈瓦纳大#冰川沉积地层。长期的造山作用,还造就了独特的地热资源和壮丽怒江峡谷等自然地貌。经过多年的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已发现有丰富的古生代棘皮、笔石、珊瑚、腕足、节肢等10余类古生物化石门类,尤其海林檎、笔石种类之多、保存之完好世界罕见,被中外地质学家称为“中国海林檎的故乡”。

产业基础:何元乡地质演化过程独特,古生物化石资源丰富。 (略) 属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之保山地块,具有独特的地质演化过程,造就了经典的冈瓦纳大#冰川沉积地层,以及独特的地热资源和壮丽的自然地貌。同时还繁衍了大量的暖水和冷水海相生物群,经过多年的地质调查,已发现的古生物门类有珊瑚类、层孔虫类、腕足类、三叶虫类、笔石类、海林檎类、环海林檎类、海百合类、头足类、腹足类、苔藓虫类等10余类,出土化石之多,种类之繁,保存之完整,为世界所罕见,科研价值和科普价值都很高,被中外地质学家称为“中国海林檎的故乡”。资源优势:气候:海拔1400~1600米,年均日照时数2268小时,无霜期273~315天,年均气温17.6℃,相对湿度76%,年均降雨量969.7mm,雨季集中在5-10月,契合水稻生长周期。配套条件:距 (略) 怒江站仅15公里,东与县城甸阳镇相连,南与善洲林场隔山相望,西与龙陵松山隔江相望,北与仁和镇、由旺镇相连,境内还有娲女富硒神泉。交通优势:施甸自古以来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和要冲,处于昆明至瑞丽辐射缅甸皎漂、昆明至腾冲辐射缅甸密支那、昆明至孟定清水河口岸连接南亚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枢纽,位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核心位置,是“ (略) ”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前沿。杭瑞高速、S41维(西)永(德)高速、320国道、229省道过境,距昆明571公里、南伞口岸225公里、清水河口岸142公里、瑞丽姐告口岸293公里,距保山机场车程仅20分钟、芒市和腾冲2个机场车程均在2小时内,在建 (略) 西线大理— (略) 穿境而过,距离蒲缥货运站10分钟车程,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 (略) 络。

文 (略)

施甸县五星级酒店项目

按五星级标准设计,建设集餐饮、娱乐、住宿、健身、会务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型高档酒店。

1.项目规划用地选址位于县城南部攀枝花温泉旁,项目用地已征收未报批30亩;

2.项目用地 (略) 有一口温泉泉眼,日涌水量1300立方米,温度68℃,可结合温泉开发;

文 (略)

施甸县水蛭产业园建设项目

施甸县水蛭产业园项目,主要是建设以中药饮片、美容产品、水蛭素提取等系列产品生产的水蛭产业园。项目位于施甸县由旺镇,地理环境优越,水质优良,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盛产富含天然水蛭素及多种人体所需氨基酸、微量原素的稀缺中药原料—菲牛蛭,该区域水蛭是目前世界上药用有效提取最高 (略) 域,于2016年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施甸水蛭”。

产业基础:地理环境优越,水质优良,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盛产富含天然水蛭素及多种人体所需氨基酸、微量原素的稀缺中药原料—菲牛蛭,该区域水蛭是目前世界上药用有效提取最高 (略) 域。资源优势:气候:项目地属亚热带西南季风气候,平均降雨量1025毫米,平均气温17.1℃,年日照量2305小时,蒸发量达1770毫米,全年无霜期266天,平均海拔1460米。配套条件:已完成186.78亩产业园建设用地的土地征收工作,其中包括设施农用地10亩。交通优势:施甸自古以来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和要冲,处于昆明至瑞丽辐射缅甸皎漂、昆明至腾冲辐射缅甸密支那、昆明至孟定清水河口岸连接南亚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枢纽,位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核心位置,是“ (略) ”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前沿。杭瑞高速、S41维(西)永(德)高速、320国道、229省道过境,距昆明571公里、南伞口岸225公里、清水河口岸142公里、瑞丽姐告口岸293公里,距保山机场车程仅20分钟、芒市和腾冲2个机场车程均在2小时内,在建 (略) 西线大理— (略) 穿境而过,距离蒲缥货运站10分钟车程,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 (略) 络。

(略)

施甸县娲女温泉项目

娲女神泉富硒谷是大器天成的天然氧吧,空气清新甜美,PM2.5 为 0,每立方米负氧离子含量高达 5000 个以上,与温泉泡浴结合下形成了“氧代谢”与“水代谢”并存的绝佳排毒疗浴方式。娲女神泉富 (略) 怒江以东施甸河谷及怒江长廊,纵深约 22 公里。海拔高度在 730 米(国际康养最佳海拔600-1200),属罕见高原低海拔形态,是温泉康养人群宜居的绝佳选择之地娲女神泉富硒谷所在地全年日照时间大于 330 天,阳光透亮纯净,沿袭了当地千年的裸泡方公里,石灰石遍及境内,储量丰富,饰面石材有300多万立方米。

电力资源:全县现有发电站11座,装机容量1.#千瓦,年发电量7307.#千瓦小时,高 (略) 1180公里,通电乡镇达100%,通电村达100%。

水资源:水能资源有河流69条,总长586.6公里,河川径流总量7.38亿立方米,主要有怒江、勐波罗河、施甸河、太平河、乌木龙河、姚关河等,均属怒江水系,江河流经陡峭峡谷,形成高低落差势能,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2.#千瓦,目前开发利用4.#千瓦。 交通优势:水长 (略) (略) 半小时经济圈内,距离省会昆明544公里, (略) 区30公里,距离施甸县城14公里;距保山机场25公里;距杭 (略) 出口6公里,距离施链高速出口1公里;距在 (略) 蒲缥客货站18公里;向南233公里至国家级口岸南伞口岸,向西北179公里至国家级口岸猴桥口岸,向西南199公里至国家级口岸瑞丽口岸,可辐射德宏、临沧、大理等 (略) 。

工业信息 (略)

施甸县现代综合物流园建设项目

施甸县现有的快递企业、物流运输企业、仓储设施、汽车交易及配套服务等分布较散,没有形成聚集地, (略) 综合管理难以统筹协调,建设现代综合物流园势在必行。首先是汽车交易及配套服务方面,全县共有30余家急需整合;其次是在物流运输仓储方面,现有的20余户快递、物流运输企业受经营方式、管理水平、技术装备等限制,难以实现现有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优化。通过建设现代综合物流园,对原有的快递、物流运输企业、仓储设施、汽车交易及配套服务中心等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快递、物流等企业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进一步减轻物 (略) 交通、 (略) 貌带来的压力,提高整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产业基础:施甸县现有的快递企业、物流运输企业、仓储设施、汽车交易及配套服务等分布较散,没有形成聚集地, (略) 综合管理难以统筹协调,建设现代综合物流园势在必行。首先是汽车交易及配套服务方面,全县共有30余家急需整合;其次是在物流运输仓储方面,现有的20余户快递、物流运输企业受经营方式、管理水平、技术装备等限制,难以实现现有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优化。 资源优势:气候:项目地属亚热带西南季风气候,平均降雨量1025毫米,平均气温17.1℃,年日照量2305小时,蒸发量达1770毫米,全年无霜期266天,平均海拔1460米。

施甸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条件,使其近几年来以高原特色为品牌的生态农产品在全国的影响力巨大,促使施甸特色农产品在全国的流通率极高。

据相关数据统计,施甸每年工、农(牧)业周转产品产量接近100 万吨,流通企业(包括商场、超市)的货运量超过100 万吨,主要农特产品存储量超过40 万吨。农特产品物流需求量大。 配套条件:施甸县现代综合物流园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60亩,目前已完成征收。项目计划分两期开发,一期80亩建设用地已经报批城镇开发,二期180亩土地待开发。 交通:施甸自古以来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和要冲,处于昆明至瑞丽辐射缅甸皎漂、昆明至腾冲辐射缅甸密支那、昆明至孟定清水河口岸连接南亚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枢纽,位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核心位置,是“ (略) ”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前沿。杭瑞高速、S41维(西)永(德)高速、320国道、229省道过境,距昆明571公里、南伞口岸225公里、清水河口岸142公里、瑞丽姐告口岸293公里,距保山机场车程仅20分钟、芒市和腾冲2个机场车程均在2小时内,在建 (略) 西线大理— (略) 穿境而过,距离蒲缥货运站10分钟车程,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 (略) 络。

工业信息 (略)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 #-8-/2022-# 发布机构 施甸县 (略)
公开目录 招商项目 发布日期 2022-09-23
文号 浏览量 349
主题词 其他
施甸县2022年重点招商项目

施甸县2022年重点招商项目

填报单位:施甸县 (略)

填报时间:2022年9月

分类

发展方向

重点招商项目

项目概述

项目具备条件

牵头单位

绿色食品牌

按照“一江 (略) 经济带”“东西两山 (略) 经济带”“施甸坝姚关坝田园观光经济带”三大产业 (略) ,依托天然富硒土地,重点推进种业、生猪、肉牛、优质蔬菜、特色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围绕“水稻育种现代农业产业园、滇西高原富硒特色农业示范园、杨善洲药用植物园”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施甸现代种业产业园建设项目

项目依托国家持 (略) 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机遇,充分发挥施甸地理、气候、人才等优势,与海南国家南方繁殖基地形成季节互补性繁殖态势,打造国家级水稻“夏繁基地”,并按照现代种业产业园建设要求,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发展蓝图,促进施甸农、文、康、旅、研大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以种业为主导产业的云南施甸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施甸气候条件独特,所产种子产量高、质量好,是中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

气候:海拔1400~1600米,年均日照时数2268小时,无霜期273~315天,年均气温17.6℃,相对湿度76%,年均降雨量969.7mm,雨季集中在5-10月,契合水稻生长周期。

水利:区域内有六个中型水库,排灌系统完善,大旱之年能保证在最佳节令播种和栽插。

施甸县水稻种业产业发展基础良好。

施甸县水稻两用“(系)”核不育系繁育自2010年试繁以来,面积逐年增大。

2018年,创造全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大面积繁殖产量最高纪录。

2020年,隆平高科、 (略) 、中国水稻研究所、垦丰种业等26家企业和科研单位到施甸开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品种选育和亲本繁殖工作,制种面积共2025亩,其中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制种1865亩,科研育种160亩,科研育种材料8.#份。

截至2020年末,施甸县累计繁殖水稻两用核不育系197个品种、#亩,繁殖种子781.#公斤,平均亩产量426.3公斤,每年提供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种子占全国用量的80%以上。

坚实的人才基础为项目创新科研提供保障。与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农大、隆平高科、金健种业等三十多家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中 (略) 副 (略) 士、中国水稻研究所 (略) 士、湖南农业大学陈立云教授等科学家曾多次到基地检查指导工作,聘请了湖南农 (略) 院长唐文帮教授等知名专家为施甸县水稻种业发展顾问。

施甸发展水稻种业面向国 (略) 场,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

施 (略) “ (略) ”面向南亚东南亚桥头堡重要位置,与缅甸、印度等世界90%以上的水 (略) 相邻,稻种可满足国内水 (略) 需求,也能辐射国外 (略) ,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

(略)

施甸县水果全产业链项目

施甸县平均日照时数227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969.7毫米,相对湿度76%,境内年均气温17.6℃,气候兼具立体性、大#性和海洋性特点,积温高,水果种类较多,水果质量较好,现有特色水果芒果、柠檬、葡萄、甜柿、蓝莓、沃柑等特色水果#多亩,年产量达5000吨,水果资源丰富,且种植面积还在进一步扩大,品种还在进一步丰富,拟建设水果精深加工基地,引进水果精深加工生产线及配套附属工程建设。

施甸气候兼具立体性、大#性和海洋性特点,所产特色农产品产量高、质量好,种植芒果2.#亩,甜柿 1.#亩,葡萄0.#亩,蓝莓1045.68 亩,无籽石榴3305.54亩。

施甸发展特色水果面向国 (略) 场,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

(略) 场:施甸县位于云南西部边陲、 (略) 南部,怒江东岸,东隔枯柯河与昌宁县接壤,南有勐波 (略) 永德县为邻,西以怒江为界与龙陵县隔江相望,北 (略) 毗邻,可 (略) 需求,种业辐射范围广,市场广阔。

(略) 场:施 (略) “ (略) ”面向南亚东南亚桥头堡重要位置, (略) 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

(略)

施甸县蔬菜全产业链建设项目

立足施甸富硒资源突出优势,我县以培育“天然绿色富硒农产品”为重点,因地制宜高位打造“富硒+”农业品牌,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亩,有冬早蔬菜、苦瓜、蜜本南瓜、辣椒、马铃薯、无筋豆、扁豆、两青鲜食豆类等多个品种,拟建蔬菜精加工厂及相关配套蔬菜加工设备等配套附属工程建设。

施甸气候兼具立体性、大#性和海洋性特点,所产特色农产品产量高、质量好,全县小种特色蔬菜辣椒种植基地#亩,马铃薯#亩,白萝卜6857亩 ;烟后种植为主的鲜食豆类蔬菜,已形成了#亩规模;以旧城坝、由旺大秧田、太平帕丹坝为主要优 (略) #亩冬早蔬菜以及施甸坝#亩高端特色蔬 (略) 域已形成;施甸种植蔬菜面向国 (略) 场,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 (略) 场:施甸县位于云南西部边陲、 (略) 南部,怒江东岸,东隔枯柯河与昌宁县接壤,南有勐波 (略) 永德县为邻,西以怒江为界与龙陵县隔江相望,北 (略) 毗邻,可 (略) 需求,种业辐射范围广,市场广阔。 (略) 场:施 (略) “ (略) ”面向南亚东南亚桥头堡重要位置, (略) 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

(略)

施甸县食用菌全产业链项目

施甸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独特的气候环境条件适合食用菌种植和生长;食用菌产业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具备成熟的生产培育技术;目前全县已形成以香菇和黑木耳为主要种植品种,2020年种植规模达到#棒(筒),本地干黑木耳亩产达500公斤,干香菇亩产达800公斤;近年年均种植羊肚菌500亩,鲜羊肚菌亩产可达350公斤;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我县食用菌全产业链产量较高,具有规模发展优势,适合建设食用菌种植基地和加工项目。

1.施甸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独特的气候环境条件适合食用菌种植生长;

2.食用菌全产业链种植培育技术成熟;

3. (略) 现已发展食用菌种植231亩,以姚关镇 (略) ,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已发展食用菌种植520余亩,年生产能力1260棒以上,引导各生产企业创办食用菌合作联社。

4.由食用菌合作联社利用施甸富硒资源优势,打造富硒食用菌品牌,在全国食用 (略) 寻求食用菌生产、加工合作伙伴。

供销社

施甸县富硒有机农业产业项目

2021年、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研究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2021年5月省委省政府保山现场办公会强调,要以施甸县为重点,加快国家水稻制种基地建设,力争5年内把保山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水稻制种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种源支撑、做出云南贡献。施甸自2010年进行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种以来,以其优异的成绩逐步被业界认可。2017年12月12日, (略) 士题词为“云南施甸 中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2019年6月,施甸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二 (略) 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同时获得国家制种大县奖励资金项目和水稻制繁种能力提升项目资金扶持,依托施甸县域“富硒”土地资源优势,结合施甸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种产业、“两青”豆类、“保山猪”品牌、“富硒”蔬菜等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开展“富硒+”农业发展模式,将施甸县天然绿色富硒农业打造成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略) 。

施甸县属中海拔亚热带低纬山地季 (略) ,四面环山,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宜动植物生长,物种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7℃左右,全年无霜期273天,年均降雨量969.7毫米;年均日照数2335.5小时;年均相对湿度76%。县内最高海拔2895.4米,最低海拔560米,海拔高差大,受高原山地怒江断裂峡谷的影响,温度垂直变化较明显,形成典 (略) 立体气候,物种丰富。现有耕地87.#亩,保有基本农田#亩,其中,施甸坝水田5.#亩、姚关坝水田1.#亩、干热 (略) 水田#亩,已建成高标准农田#亩;已建成投入使用水库86座,总库容9434.#立方米,基本能够满足旱季灌溉。

2021年,借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定点帮扶,针对施甸县富硒土地资源,帮助施甸县完成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并完成富硒土地划定成果报告。即将进行富硒大米、蔬菜、茶、富硒畜牧等“富硒农产品”试验示范,同时对富硒农产品进行检测,进行农产品“三品一标”认定、“天然富硒土地认定”标识、申报“富硒农产品标识”、“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等。以“绿色富硒”为产品定位,邀请科研团队研制系列富硒产品,壮大硒产业规模,形成硒产业集群,把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借助“天然富硒”土地的能效,充分发挥施甸县立体型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资源禀赋,拟发展水稻、玉米、蔬菜等粮蔬种业研发培育、规模化种植、加工等全产业链。

(略)

施甸县华兴绿色食品产业园项目

项目依托施甸县的气候特征、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水果资源丰富、立足施甸富硒资源突出优势,以培育“天然绿色富硒农产品”为重点,因地制宜高位打造“富硒+”农业品牌。项目拟建设集食品加工、制造、流通、屠宰、研发为一体的现代食品产 (略) ,使之成为施甸县集中连片特色绿色食品加工核心产业园;重点发展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和物资再生利用等产业。

气候资源

施甸县气候兼具立体性、大#性和海洋性特点,积温高,平均日照时数227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969.7毫米,相对湿度76%,境内年均气温17.6℃。

水果蔬菜资源

水果种类较多,水果质量较好,现有特色水果芒果、柠檬、葡萄、甜柿、蓝莓、沃柑等特色水果#多亩,年产量达5000吨,水果资源丰富。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亩,有冬早蔬菜、苦瓜、蜜本南瓜、辣椒、马铃薯、无筋豆、扁豆、两青(青蚕豆、青豌豆)鲜食豆类等多个品种. 项目地基础

(1) (略) 总占地4.7平方公里,目前收储土地440亩,园区基础设施完善,水、电、路已通,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全覆盖指标;

(2)冷链物流建设完善;

(3)目前种植了青豌豆和青蚕豆#亩左右; 交通:

(1)距 (略) 蒲缥货运站20公里;

(2)距离保施高速由旺出口1公里;

(3)距离施甸现代种业产业园2公里;(规划中)

(4)距离施甸县数字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3公里;(建设中)

航空:保山机场:开通保山至昆明、广州(经停昆明)、北京、郑州、杭州、重庆、西安等多条航线。芒市机场: (略) 至昆明、成都、北京、广州、深圳(经停昆明)、西安等多条航线。腾冲机场:开通腾冲至昆明、大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重庆、成都、西双版纳、郑州、南京、杭州、丽江、长沙、珠海等多条航线。

铁路: (略) : (略) 西线、中 (略) 大通道在中国境内最后一段,保山境内在建蒲缥客货站将成为滇西最大客货站。

公路:杭 (略) 、施 (略) 、S41维(西)永(德) (略) 、G55 (略) (规划中)。

(略)

绿色食品牌

按照“一江 (略) 经济带”“东西两山 (略) 经济带”“施甸坝姚关坝田园观光经济带”三大产业 (略) ,依托天然富硒土地,重点推进种业、生猪、肉牛、优质蔬菜、特色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围绕“水稻育种现代农业产业园、滇西高原富硒特色农业示范园、杨善洲药用植物园”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施甸县“保山猪”产业发展项目

施甸是国家级生猪外调大县,2021年出栏#头以上,其中,“保山猪”存栏#头,“保山猪”能繁母猪7117头。项目拟发挥“保山猪”生态、健康、品质优良的优势,建设“保山猪”产业,将“保山猪”打造为优质小众的特色品牌。到2030年,实现出栏“保山猪”#头,实现产值50亿元,项目采用“企业+研究所+农户”模式,以合作社规模化养殖和农户散养为主,建立起“保种+育种+扩繁+育肥”的基 (略) 。

1.“保山猪”,已录入《云南省家畜品种志》、《云南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被评为云南省“六大名猪”之一,并通过“保山猪”地理标志认证,成立了“保山猪”研究所。

2.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检测,“保山猪”里脊肉富硒含量达210.13微克/千克,后腿肉富硒含量达216.66微克/千克,五花肉富硒含量达124.1微克/千克。

3.2021年,能繁母猪存栏达7.#头,年出栏达#头,加工猪肉8.#吨,实现产值达24.15亿元。 4.建设保山猪专业村10个,规模养殖场(区)10个。 5.原种保护有力。已建立“保山猪”保种场,目前有11个家系的“保山猪”基础母猪405头、公猪21头,年供种能力达3500头以上。

6.产业上游饲料供应充足。全县玉米种植#亩,建成生猪 (略) 115个,#吨饲料厂2022年上半年投产。

(略)

施甸县肉牛全产业链项目

施甸县常年气候温暖、四季如春、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50%以上,牧草资源丰富;充分利用县域资源优势和现有基础条件,依托四川景行 (略) 、云南展宏 (略) 等肉牛养殖企业,坚持“母牛分户饲养,小牛集中育肥”、“规模养殖场和养牛专业村同步发展”的理念,实施“十百千万”工程,从2021年起,全县规划目标实现年均新增出栏肉牛#头,计划到2025年全县肉牛年存栏达#头以上,出栏达9.#头以上; (略) 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和产品品牌化,拟建设牛肉深加工厂房及肉牛精深加工生产线、新建冷库、办公用房等配套附属工程建设。

1. (略) 已征收未报批用地440亩;

2.全县有肉牛 (略) 17个,其中可利用 (略) 有何元乡大坡脚村(占地面积280亩,牛舍面积#.24平方米)、万兴乡牛汪塘村 (略) (占地面积30.98亩,牛舍面积148.84平米);2021年饲草种植#.9亩、构树牧料种植3394亩、玉米种植#亩、甘蔗#亩;

3.可用于养殖场建设地块有:何元乡王家庄村红塘子小组220亩、由旺镇永福村杵棒山小组170亩。

(略)

健康生活目的地

施甸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有杨善洲林场、摩苍林场、火星山、姚关山邑湿地、小中山石头城等生态旅游资源,风景秀丽。其中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入选首批“中国红色地标”,怒江抗战江防遗址列入“全国红色旅游 (略) 名录”,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哈寨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县域内分布温 (略) 。立足施甸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以及温泉、富硒等特色资源,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构建“红色+绿色”绿色产业发展新模式,以“大健康”为引领,推动旅游与医疗、教育、文化、健身等深入融合。

施甸县老麦乡生态钓场及乡村综合旅游项目

老麦乡属于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56%以上,全乡拥有56座水库坝塘,是名副其实的生态之乡。老麦乡拥有海拔2600米的天然雪山林场,沿清水河河谷流域建设有小箐水库、幸福水库、红谷田水库等,形成雪山林场至红谷田水库一线的南片旅游线;延太和至杨柳流域建设有余家水库、小石桥水库、大龙洞水库、一道桥水库等,形成太和至杨柳一线的北片旅游线; (略) 全乡中心的太和集镇将南北两片旅游线自然连接,加之 (略) 320亩老麦苹果种植园、天然秀丽的余家小岛、周边樱桃采摘园、杨梅采摘园等,可形成供自行车骑行、山地越野,休闲垂钓、自助烧烤,户外拓步、野炊野营,杨梅、樱桃、苹果现场采摘,以及生态食宿等于一体的休闲观光旅游环线。依托老麦乡日渐完善的“五网”基础设施和集镇建设,多元化的种养殖业发展和农副产品供给,以及老麦乡淳朴的民风民情保障,可打造建设带动本乡及周边经济发展的老麦乡特色旅游发展项目。

1.气候、地理条件优势

老麦乡属于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56%以上,老麦乡拥有海拔2600米的天然雪山林场;

2.水利优势

沿清水河河谷流域建设有小箐水库、幸福水库、红谷田水库等,形成雪山林场至红谷田水库一线的南片旅游线;延太和至杨柳流域建设有余家水库、小石桥水库、大龙洞水库、一道桥水库等,形成太和至杨柳一线的北片旅游线,全乡拥有56座水库坝塘,是名副其实的生态之乡;

3.产业发展基础良好

现种植320亩老麦苹果种植园、天然秀丽的余家小岛、周边樱桃采摘园、杨梅采摘园等。

老麦乡发展生态钓场文旅项目,市场潜力大,周边辐射范围广。

老麦乡位于云南西部边陲、 (略) 南部,怒江东岸,东隔枯柯河与昌宁县接壤,南有勐波 (略) 永德县为邻,西以怒江为界与龙陵县隔江相望,北 (略) 毗邻。

文 (略)

施甸县水墨古村项目

项目位于县 (略) 南部段家坡村,项 (略) 东至营盘山,西至石鼓山,南至松林脚自然村,北 (略) ,总面积1587亩。建设内容包括温泉泡池、酒店、村庄改造及配套设施等,同时依托寺庙文化、契丹遗址、民俗文化、温泉开 (略) 湿地恢复,开发乡村澡塘文化、农家民宿、康体疗养,建设集自行车骑行、休闲散步、温泉洗浴的风情民俗乡村慢旅游,打造集文化旅游、乡村度假、养老养生、田园生活体验为一 (略) 城乡统筹慢旅游养生带。为旅行者提供高端品质旅游服务,满足旅游者休闲养生、亲近自然、放松舒适、文化体验的旅游需求。

1.项目前期已丈量征收土地面积1368.9亩,现已建成山体接待中心和10栋别墅酒店土建部分(钢结构)、洗浴中心桩板墙以及隧道结构等,完成投资约1.5亿元;

2.县城海拔1460米,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海拔范围。 (略) 有温泉一个,出水温度68℃,日涌水量1300立方米,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具有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的特性,对心血管疾病、半身不遂、肿瘤等有很好的治疗功效;

3.施甸自古就是“南方丝绸古道”的重要驿站,在国家“ (略) ”倡议中, (略) 于昆明-保山-施甸-永德-孟定(清水河口岸)连接南亚大通道、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枢纽,位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核心位置。

文 (略)

健康生活目的地

施甸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有杨善洲林场、摩苍林场、火星山、姚关山邑湿地、小中山石头城等生态旅游资源,风景秀丽。其中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入选首批“中国红色地标”,怒江抗战江防遗址列入“全国红色旅游 (略) 名录”,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哈寨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县域内分布温 (略) 。立足施甸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以及温泉、富硒等特色资源,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构建“红色+绿色”绿色产业发展新模式,以“大健康”为引领,推动旅游与医疗、教育、文化、健身等深入融合。

施甸县由旺古镇康养项目

施甸县由旺古镇康养项目依托施甸县由旺镇现有的绿色农业资源与浓厚的文化资源,对由旺镇糖厂的车间、锅炉房进行改造升级,开发建设包含文化创意餐厅、酒吧、画廊等文化产品,由旺镇域已初步形成以工业观光为主体,以农业旅游、休闲度假为补充的旅游产品体系。立足施甸红色文化资源以及温泉、富硒等特色资源,联合周边的文笔塔、由旺古镇、少保寺、红军抗战遗址、温泉等资源打造文旅综合体,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构建“红色+绿色”的绿色产业发展新模式,推动由旺镇旅游与教育、文化、康体等深入融合,积极打造施甸县由旺镇生态、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绿色观光文旅项目。

由旺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文人雅士荟萃,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采,有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除了“由旺八景”以外,在1964 年至1975 年间,先后在由旺镇的狮子山发现搜集了部份出土淘片、石器和生物化石,据初步鉴定此地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至今四至六千年左右。

由旺有西竺庵、极乐庵、望云庵、天地庵、五凤庵、子孙殿、土主庙、老关庙、东山寺、山耳寺平寺、太子寺、尹家寺、何家寺、法禅寺等。四大庄有回族的清真寺。陶艺、插花、茶艺(当地有绿茶、红茶)、荷叶茶、戏台等也是由旺镇当地特色。

项目地周边产业:

(1)由旺古镇北边规划了1000亩蓝莓庄园农旅项目(土地已收储、已完成环评),将打造成3 (略) ,与项目地直线距离3公里左右;

(2)整个施甸县有78个温泉,项目地周边已探明温泉水温40度左右;

(3)项目周边1公里内有本地手工陶艺“一坤陶”和食用玫瑰种植基地;

(4)由旺镇还有近5000亩的莲藕种植;

(5)由旺古镇与糖厂联通,古镇内现有300多户人家,居住人口1000人左右,距离保山40分钟车程,其中古镇内 (略) 院落以及壁画(2018年修复过)。

文 (略)

施甸县杨善洲红色文化旅游基地建设项目

杨善洲,云南施甸姚关人,原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回家乡义务植树造林22年,使昔日秃山水枯的大亮山重披绿装,成为当地群众的重要水源林。本项目以弘扬红色主旋律和倡导绿色生态为理念,提炼杨善洲精神事迹,展现杨善洲同志精神风貌,以杨 (略) 为中心,将施甸县甸阳镇角里村罗街农业研学基地、施甸县姚关镇陡坡村杨善洲故居爱国主义研学基地、姚关镇清平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略) 文化产业项目等,打造杨善洲红色文 (略) 。开展以杨善洲精神为中心,围绕杨善洲老书记生前工作、生活的地方打造杨善洲精神体验、研学、教育示范等功能为一体的5A (略) ;拟引入全国红色旅游培训机构、旅行社等企业入驻,将杨善洲红色 (略) 线市场化。

1.杨善洲教育基地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全国公务员特色实践教育基地”;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入选首批“中国红色地标; 2.近年来,从县城到乡村,施甸旅游接待能力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形成了逐渐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十三五”期间,共接待游客#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0亿元。

文 (略)

施甸县旧城乡小中山古村落乡村旅游开发项目

旧城乡小中山古村落位于杨善洲林场南部,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村内古建成群,整村风貌和谐统一,全 (略) 完整,保存石头房原有风貌。项目拟对石头古村落进行整体保护修建,修复部分破旧民居、古巷道、古井、古塘、古民宅、古建筑异地迁移保护、古村落内部水系建设和完善,建设休闲、娱乐、接待服务设施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民宿打造、度假酒店等。

1.村落石头房保存完整,小中山房屋产权收储工作已全面完成;

2.依托杨善洲文化资源,以红色文化为焦点拉动小中山石头 (略) 客流量,集田园文化、耕种文化、植树活动为一体的田园文化综合体项目开发;

3.小中山始建于清代末期光绪11年(1885年),距今已有210余年历史。

文 (略)

施甸县善洲小镇建设项目

项目聚焦“红色+绿色”,全力打造以展示和弘扬杨善洲精神为核心,集红色文化体验和“两山”理论实践于一体的特色文旅小镇。建设生态种植养殖基地、半山酒店、温泉酒店、房车和帐篷营地、生态研学基地、温泉康 (略) 等,发展农特产品和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保护提升传统村落,开发红色旅 (略) ,创建“红色+绿色”、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

一、规划面积

善洲小镇规划面积3.74平方公里,位于施甸县南部的姚关镇,四至范围为东至大乌邑村,南至清 (略) ,西至 (略) ,北至盖打村。

(略) 主要包括 (略) 、火 (略) 和清 (略) ,总规划面积约 1.31 平方公里(不包含湿地)。

二、土地现状及规划

小镇总用地为 374.4 公顷,以非建设用地为主。

小镇北部为农田、湿地、山体和村庄。

小镇南部为姚 (略) ,姚关 (略) 流过,总体来看,小镇与周围自然环境构成“山、水、田、镇、村” (略) 。

现状建设用地主要集 (略) 和 (略) ,总建设用地约 108.82 公顷,其中以居住用地为主,占地 71.07公顷,占比 65.31%, (略) 广场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整体用地结构失衡,公共设施和绿地规模相对较小,不能满足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 (略) 基本依 (略) 发展,主要建设用地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居住等功能,镇区总体呈现出松散的组团式结构形态。北部 (略) 主要建设用地为居住功能。

姚关镇:姚关镇总人口#人,国土面积195.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780米,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气候兼具立体性、大#性和海洋性特点,年平均气温13.8℃,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是最适宜人 (略) 之一,境内独特的卡斯特地貌与河流湖泊共存,素有“滇西小桂林”之称。姚关镇也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杨善洲同志的故乡。

历史文化:姚关镇境内有万仞岗“姚关人”遗址,经研究及科学测定,出土了8000年前古人类头骨化石;火星山石器遗址出土了4000多年前古人类使用的大量石器,是古人类在 (略) 活动的重要证据。明万历11年,缅甸洞梧王朝侵犯边境,名将邓子龙率军靖边平叛胜利后,在今姚关镇筑关隘5座,固守边疆11年,邓子龙将军住清平洞,至今仍保存其亲笔手书“清平洞”“倚剑”“ (略) ”等石刻及明代古城墙遗址,形成了独特文化魅力。

红色文化:杨善洲是 (略) 施甸县姚关镇人,2011 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

2011年以来,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国上下掀起了学方公里、 (略) 面积1平方公里;结合摆榔特有的民族文化 (略) 位优势,依托大水沟水库、小白龙水库、蓝莓园等,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旅游业,打造集文化体验、户外运动、度假养生、观光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民俗风俗小镇。

1.已完成小镇规划、环评和可研;

2.金布朗民族打歌广场、景观用水设施等项目已建设完成,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3.气候资源多样性和立体性特点,摆榔乡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古树茶、鸡枞、沃柑、红糖、核桃等农特产品远近闻名。

文 (略)

施甸县茶旅文化项目

本项目导入杨善洲精神和滇西抗战文化、茶园+房车营地项目为理念,项目拟建设茶园房车营地,茶叶深加工车间、存储车间和包装车间、 (略) 场、员工宿舍等配套附属工程。

1.现已建成盖章山茶园及加工链;

2.森林覆盖率50%,年平均降水量969.7毫米,相对湿度76%,气候兼具立体性、大#性和海洋性特点,境内年均气温17.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适宜发展茶叶产业。

文 (略)

健康生活目的地

施甸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有杨善洲林场、摩苍林场、火星山、姚关山邑湿地、小中山石头城等生态旅游资源,风景秀丽。其中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入选首批“中国红色地标”,怒江抗战江防遗址列入“全国红色旅游 (略) 名录”,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哈寨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县域内分布温 (略) 。立足施甸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以及温泉、富硒等特色资源,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构建“红色+绿色”绿色产业发展新模式,以“大健康”为引领,推动旅游与医疗、教育、文化、健身等深入融合。

施甸县怒江大峡谷旅游综合体项目

拟建设惠通桥至打黑桥60公里江防沿线、滇西抗战遗址遗迹进行修复与改扩建,同时,新建惠 (略) 二战纪念馆、 (略) 筑路民工纪念碑、孩婆山归葬墓园、 (略) (707至惠通桥) (略) (由旺镇至红旗桥),游客接待中心及其配套设施等,打造以温泉养生度假为核心诉求,并集民族风情体验、峡谷观光游乐及户外生态运动等于一体的中国怒江大峡谷温泉生态旅游目的地。

1.峡谷风光雄奇,自然景观壮丽;

2.沿江河谷一带,石瓢、娲女、齐天河、打黑、葫芦口等多个自然温泉星罗棋布;

3.有战场遗址、碉堡、战壕、司令部、指挥所等众多滇西抗战遗址遗迹。

文 (略)

施甸县温泉康养开发项目

施甸县总人口34.#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20%,且呈不断增涨之势。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发挥养老服务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施甸县规划建设温泉康养(养老服务中心),规划将该项目建成集机构养老、儿童福利、社会福利、社区养老、旅居养老、医养结合、康养结合为一体的专业化养老机构。

产业基础:周边有森林、水库、休闲公园,可将温泉水接 (略) (泉水 (略) 直线相距900米)。资源优势:施甸最高海拔2895米,最低海拔560米,森林覆盖率50%以上,平均日照时数227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969.7毫米,相对湿度76%,境内年均气温17.6℃,气候兼具立体性、大#性和海洋性特点,四季如春,空气达标率100%。配套条件:项目由9幢(群)建筑组成。其中:1、2、3号楼建筑面积#平方米,已完工,可用为公寓、酒店、 (略) 等(由投资方自定);4号建筑群规划为经营性温泉康养老用房,未开工;5、6、7号楼建筑面积9690平方米, (略) 、 (略) 、施甸 (略) ,已完工,可一点多牌、整合使用;8号楼建筑面积4225平方米,为老年大学,已建成3层框架,可整合使用;9号楼规划建筑面积#平方米,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略) 。交通优势:施甸自古以来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和要冲,处于昆明至瑞丽辐射缅甸皎漂、昆明至腾冲辐射缅甸密支那、昆明至孟定清水河口岸连接南亚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枢纽,位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核心位置,是“ (略) ”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前沿。杭瑞高速、S41维(西)永(德)高速、320国道、229省道过境,距昆明571公里、南伞口岸225公里、清水河口岸142公里、瑞丽姐告口岸293公里,距保山机场车程仅20分钟、芒市和腾冲2个机场车程均在2小时内,在建 (略) 西线大理— (略) 穿境而过,距离蒲缥货运站10分钟车程,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 (略) 络。

(略)

施甸县古生物化石地质公园项目

何元乡地质演化过程独特,古生物资源丰富。 (略) 属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之保山地块,在寒武纪至泥盆纪时期,保山地块随着澳大利亚板块从北回归线向南漂移至南回归线附近,繁衍了大量的暖水海相生物;在石炭纪至二叠纪时期继续向南漂移至南极圈附近,丰富的冷水海相生物在此生长;同时,冰川将大#上的沉积物携带至浅海中,形成了经典的冈瓦纳大#冰川沉积地层。长期的造山作用,还造就了独特的地热资源和壮丽怒江峡谷等自然地貌。经过多年的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已发现有丰富的古生代棘皮、笔石、珊瑚、腕足、节肢等10余类古生物化石门类,尤其海林檎、笔石种类之多、保存之完好世界罕见,被中外地质学家称为“中国海林檎的故乡”。

产业基础:何元乡地质演化过程独特,古生物化石资源丰富。 (略) 属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之保山地块,具有独特的地质演化过程,造就了经典的冈瓦纳大#冰川沉积地层,以及独特的地热资源和壮丽的自然地貌。同时还繁衍了大量的暖水和冷水海相生物群,经过多年的地质调查,已发现的古生物门类有珊瑚类、层孔虫类、腕足类、三叶虫类、笔石类、海林檎类、环海林檎类、海百合类、头足类、腹足类、苔藓虫类等10余类,出土化石之多,种类之繁,保存之完整,为世界所罕见,科研价值和科普价值都很高,被中外地质学家称为“中国海林檎的故乡”。资源优势:气候:海拔1400~1600米,年均日照时数2268小时,无霜期273~315天,年均气温17.6℃,相对湿度76%,年均降雨量969.7mm,雨季集中在5-10月,契合水稻生长周期。配套条件:距 (略) 怒江站仅15公里,东与县城甸阳镇相连,南与善洲林场隔山相望,西与龙陵松山隔江相望,北与仁和镇、由旺镇相连,境内还有娲女富硒神泉。交通优势:施甸自古以来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和要冲,处于昆明至瑞丽辐射缅甸皎漂、昆明至腾冲辐射缅甸密支那、昆明至孟定清水河口岸连接南亚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枢纽,位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核心位置,是“ (略) ”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前沿。杭瑞高速、S41维(西)永(德)高速、320国道、229省道过境,距昆明571公里、南伞口岸225公里、清水河口岸142公里、瑞丽姐告口岸293公里,距保山机场车程仅20分钟、芒市和腾冲2个机场车程均在2小时内,在建 (略) 西线大理— (略) 穿境而过,距离蒲缥货运站10分钟车程,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 (略) 络。

文 (略)

施甸县五星级酒店项目

按五星级标准设计,建设集餐饮、娱乐、住宿、健身、会务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型高档酒店。

1.项目规划用地选址位于县城南部攀枝花温泉旁,项目用地已征收未报批30亩;

2.项目用地 (略) 有一口温泉泉眼,日涌水量1300立方米,温度68℃,可结合温泉开发;

文 (略)

施甸县水蛭产业园建设项目

施甸县水蛭产业园项目,主要是建设以中药饮片、美容产品、水蛭素提取等系列产品生产的水蛭产业园。项目位于施甸县由旺镇,地理环境优越,水质优良,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盛产富含天然水蛭素及多种人体所需氨基酸、微量原素的稀缺中药原料—菲牛蛭,该区域水蛭是目前世界上药用有效提取最高 (略) 域,于2016年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施甸水蛭”。

产业基础:地理环境优越,水质优良,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盛产富含天然水蛭素及多种人体所需氨基酸、微量原素的稀缺中药原料—菲牛蛭,该区域水蛭是目前世界上药用有效提取最高 (略) 域。资源优势:气候:项目地属亚热带西南季风气候,平均降雨量1025毫米,平均气温17.1℃,年日照量2305小时,蒸发量达1770毫米,全年无霜期266天,平均海拔1460米。配套条件:已完成186.78亩产业园建设用地的土地征收工作,其中包括设施农用地10亩。交通优势:施甸自古以来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和要冲,处于昆明至瑞丽辐射缅甸皎漂、昆明至腾冲辐射缅甸密支那、昆明至孟定清水河口岸连接南亚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枢纽,位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核心位置,是“ (略) ”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前沿。杭瑞高速、S41维(西)永(德)高速、320国道、229省道过境,距昆明571公里、南伞口岸225公里、清水河口岸142公里、瑞丽姐告口岸293公里,距保山机场车程仅20分钟、芒市和腾冲2个机场车程均在2小时内,在建 (略) 西线大理— (略) 穿境而过,距离蒲缥货运站10分钟车程,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 (略) 络。

(略)

施甸县娲女温泉项目

娲女神泉富硒谷是大器天成的天然氧吧,空气清新甜美,PM2.5 为 0,每立方米负氧离子含量高达 5000 个以上,与温泉泡浴结合下形成了“氧代谢”与“水代谢”并存的绝佳排毒疗浴方式。娲女神泉富 (略) 怒江以东施甸河谷及怒江长廊,纵深约 22 公里。海拔高度在 730 米(国际康养最佳海拔600-1200),属罕见高原低海拔形态,是温泉康养人群宜居的绝佳选择之地娲女神泉富硒谷所在地全年日照时间大于 330 天,阳光透亮纯净,沿袭了当地千年的裸泡方公里,石灰石遍及境内,储量丰富,饰面石材有300多万立方米。

电力资源:全县现有发电站11座,装机容量1.#千瓦,年发电量7307.#千瓦小时,高 (略) 1180公里,通电乡镇达100%,通电村达100%。

水资源:水能资源有河流69条,总长586.6公里,河川径流总量7.38亿立方米,主要有怒江、勐波罗河、施甸河、太平河、乌木龙河、姚关河等,均属怒江水系,江河流经陡峭峡谷,形成高低落差势能,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2.#千瓦,目前开发利用4.#千瓦。 交通优势:水长 (略) (略) 半小时经济圈内,距离省会昆明544公里, (略) 区30公里,距离施甸县城14公里;距保山机场25公里;距杭 (略) 出口6公里,距离施链高速出口1公里;距在 (略) 蒲缥客货站18公里;向南233公里至国家级口岸南伞口岸,向西北179公里至国家级口岸猴桥口岸,向西南199公里至国家级口岸瑞丽口岸,可辐射德宏、临沧、大理等 (略) 。

工业信息 (略)

施甸县现代综合物流园建设项目

施甸县现有的快递企业、物流运输企业、仓储设施、汽车交易及配套服务等分布较散,没有形成聚集地, (略) 综合管理难以统筹协调,建设现代综合物流园势在必行。首先是汽车交易及配套服务方面,全县共有30余家急需整合;其次是在物流运输仓储方面,现有的20余户快递、物流运输企业受经营方式、管理水平、技术装备等限制,难以实现现有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优化。通过建设现代综合物流园,对原有的快递、物流运输企业、仓储设施、汽车交易及配套服务中心等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快递、物流等企业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进一步减轻物 (略) 交通、 (略) 貌带来的压力,提高整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产业基础:施甸县现有的快递企业、物流运输企业、仓储设施、汽车交易及配套服务等分布较散,没有形成聚集地, (略) 综合管理难以统筹协调,建设现代综合物流园势在必行。首先是汽车交易及配套服务方面,全县共有30余家急需整合;其次是在物流运输仓储方面,现有的20余户快递、物流运输企业受经营方式、管理水平、技术装备等限制,难以实现现有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优化。 资源优势:气候:项目地属亚热带西南季风气候,平均降雨量1025毫米,平均气温17.1℃,年日照量2305小时,蒸发量达1770毫米,全年无霜期266天,平均海拔1460米。

施甸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条件,使其近几年来以高原特色为品牌的生态农产品在全国的影响力巨大,促使施甸特色农产品在全国的流通率极高。

据相关数据统计,施甸每年工、农(牧)业周转产品产量接近100 万吨,流通企业(包括商场、超市)的货运量超过100 万吨,主要农特产品存储量超过40 万吨。农特产品物流需求量大。 配套条件:施甸县现代综合物流园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60亩,目前已完成征收。项目计划分两期开发,一期80亩建设用地已经报批城镇开发,二期180亩土地待开发。 交通:施甸自古以来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和要冲,处于昆明至瑞丽辐射缅甸皎漂、昆明至腾冲辐射缅甸密支那、昆明至孟定清水河口岸连接南亚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枢纽,位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核心位置,是“ (略) ”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前沿。杭瑞高速、S41维(西)永(德)高速、320国道、229省道过境,距昆明571公里、南伞口岸225公里、清水河口岸142公里、瑞丽姐告口岸293公里,距保山机场车程仅20分钟、芒市和腾冲2个机场车程均在2小时内,在建 (略) 西线大理— (略) 穿境而过,距离蒲缥货运站10分钟车程,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 (略) 络。

工业信息 (略)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