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核医学科工作场所退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前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老核医学科工作场所退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前公示

《亳州市人民医院老核医学科工作场所退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前公示
信息来源:核与辐射安 (略) 发布日期:2024-11-18 16:50点击次数:
索引号: (略)/(略)-(略) 组配分类: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发布机构: 省生态环境厅 主题分类:
名??称: 《亳州市人民医院老核医学科工作场所退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前公示
关键词: 文??号:
信息来源: 核与辐射安 (略) 发布日期: 2024-11-18 16:50:47
发文日期: 2024-11-18 16:50:47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暂无
索引号: (略)/(略)-(略)
组配分类: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发布机构: 省生态环境厅
主题分类:
名??称: 《亳州市人民医院老核医学科工作场所退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前公示
发布日期: 2024-11-18 16:50:47
关键词:
信息来源: 核与辐射安 (略)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11-18 16:50:47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暂无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对《 (略) (略) 老核医学科工作场所退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本公示发布后5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于公示期内将书面意见反馈至省生态环境厅核与辐射安 (略) 。

联系电话:0551-(略)

监督电话:0551-(略)

地 址: (略) 政务 (略) (略) 1766号((略))

项目名称: (略) (略) 老核医学科工作场所退役

建设地点: (略) 经济技 (略) (略) 6 (略) (略) 区内核医学科楼

建设单位: (略) (略)

环评单位: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

一、项目概况:

医院考虑到位于本部核医学科楼二层的老核医学科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由于建设较早, (略) 现有核医学诊疗的需要, (略) 未来的发展规划,因此对老核医学科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实施退役,不再开展核素诊断与治疗。

二、主要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

(一)非密封性放射性核素的环境影响分析

(略) 提供资料,本项目拟退役核医学科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于2023年8月28日后停止运行,场所内已无剩余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废物贮存间内已无残存放射性固体废物。本项目拟退役场所原使用非密封放射性核素99mTc、89Sr和131I的半衰期分别为6.02h、50.53d和8.02d,其中半衰期最长的核素为89Sr(50.53d),拟退役场所至今已停运一年有余,根据场所停运时间及三种核素的半衰期估算,所含半衰期最长核素(89Sr)已经历了7个多半衰期,场所内原有的核素经衰变后活度极低。配套的衰变池内废水于2024年4月进行排放,同时将底泥清理干净。根据该工作场所停运时间可知放射性废液已满足暂存满180天要求, (略) (略) 理 (略) 理,衰变池底泥清理后按危险废 (略) 置。

根据辐射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拟退役场所及周围环境γ辐射剂量率为82nGy/h~103nGy/h,均处于当地天然辐射水平范围内;拟退役场所的β表面污染监测值最大为0.02Bq/cm2,满足《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略)) (略) 工作台、设备、墙壁、地面β污染控制水平0.08Bq/cm2;拟退役场所周围环境的土壤中131I、89Sr的活度浓度均低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略))附录A表A1中131I的豁免活度浓度(1×102Bq/g)、89Sr的豁免活度浓度(1×103Bq/g);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未见明显异常。

综上所述,从本项目拟退役场所各项监测结果来看,该场所已达到清洁解控水平,在退役实施过程中对外环境基本无影响。

(二)射线装置及铅桶等物品搬迁分析

本项目拟退役的核医学科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中SPECT/CT装置、铅桶已搬迁至新的核医学科继续使用,其中SPECT/CT是射线装置,只有在通电并启动高压产生X射线,因此在搬迁过程不涉及X射线的辐射问题。设备及物品只有在受到放射性污染时,才会在某一定时间内具有较低的放射性污染问题。

(略) 提供资料,射线装置及铅桶等物品在搬离旧工作场所前已通过表面污染检测,在确保无污染的情况下,对SPECT/CT装置及铅桶等物品的安全转移,因此不存在放射性污染问题。

(三)放射性废物影响分析

本项目拟退役场所运行时主要的污染源项主要为核医学科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运行时产生的放射性废气、废液和固体废物。

本项目拟退役场所已停运1年多,同时根据现场勘察,场所内已无剩余的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废物贮存间内已无残存放射性固体废物,2023年8月28日后核医学科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不再使用放射性药物,无新的放射性废液产生,配套的衰变池内废水于2024年4月进行排放,同时将底泥清理干净。根据该工作场所停运时间可知放射性废液已满足暂存满180天要求, (略) (略) 理 (略) 理,衰变池底泥清理后按危险废 (略) 置。同时该工作场所停运至今,已无放射性废气产生。

根据辐射现状检测结果可知,本项目拟退役场所各项监测结果均满足评价标准中相关要求,拟退役场所满足清洁解控要求,因此,在本项目退役实施过程中无放射性废气、废液产生。

本项目退役实施的过程中需对拟退役场所内遗留的物品和设备(如:通风橱、分装仪、办公桌椅等)进行拆解或搬运,根据辐射环境现状检测结果,被拆解的物品表面能满足清洁解控要求。

(四)退役过程中对退役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影响

根据环境质量和辐射现状,则退役过程中退役工作人员所受的辐射剂量率最大为103nSv/h。

本项目所致人员年有效剂量,按照关注点人员的有效剂量由方杰主编的《辐射防护导论》中的公式计算,经计算,本项目退役工作人员所受的有效剂量最大为1.24×10-3mSv/a。同时考虑到退役工作实施 (略) 现核医学科辐射工作人员,保守叠加新的核医学科辐射工作人员最近1年个人剂量检测结果最大值0.52mSv, (略) 现有核医学科工作人员所受的最大有效剂量估算为0.521mSv/a,满足核医学职业人员剂量限值,且低于本次退役项目的职业人员剂量管理目标值。

本项目老核医学科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退役过程中将实行全封闭,无关人员不得入内。拟退役场所现状监测最大值103nSv/h,与安徽省2023年辐射环境本底水平相当(根据《2023年安徽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内容2023年,全省伽玛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含宇宙射线贡献值)平均值为97nGy/h,范围为59~129nGy/h。)。故可知公众的年有效剂量值满足本次退役项目的剂量管理目标值。

综上所述,本项目拟退役场所各项监测结果已达到清洁解控水平,可不采取进一步的退役措施,场所内遗留的设备和用品等可作为普通物品继续 (略) 置,SPECT/CT装置、铅桶已搬迁至新的核医学科继续使用,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年有效剂量值满足本次退役项目剂量管理目标值,本项目拟退役场所已达到无限制开放要求。

公众参与情况:本项目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类项目,建设单位可不开展公众参与。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5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解读
文件下载
《亳州市人民医院老核医学科工作场所退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前公示
信息来源:核与辐射安 (略) 发布日期:2024-11-18 16:50点击次数:
索引号: (略)/(略)-(略) 组配分类: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发布机构: 省生态环境厅 主题分类:
名??称: 《亳州市人民医院老核医学科工作场所退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前公示
关键词: 文??号:
信息来源: 核与辐射安 (略) 发布日期: 2024-11-18 16:50:47
发文日期: 2024-11-18 16:50:47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暂无
索引号: (略)/(略)-(略)
组配分类: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发布机构: 省生态环境厅
主题分类:
名??称: 《亳州市人民医院老核医学科工作场所退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前公示
发布日期: 2024-11-18 16:50:47
关键词:
信息来源: 核与辐射安 (略)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11-18 16:50:47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暂无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对《 (略) (略) 老核医学科工作场所退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本公示发布后5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于公示期内将书面意见反馈至省生态环境厅核与辐射安 (略) 。

联系电话:0551-(略)

监督电话:0551-(略)

地 址: (略) 政务 (略) (略) 1766号((略))

项目名称: (略) (略) 老核医学科工作场所退役

建设地点: (略) 经济技 (略) (略) 6 (略) (略) 区内核医学科楼

建设单位: (略) (略)

环评单位: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

一、项目概况:

医院考虑到位于本部核医学科楼二层的老核医学科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由于建设较早, (略) 现有核医学诊疗的需要, (略) 未来的发展规划,因此对老核医学科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实施退役,不再开展核素诊断与治疗。

二、主要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

(一)非密封性放射性核素的环境影响分析

(略) 提供资料,本项目拟退役核医学科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于2023年8月28日后停止运行,场所内已无剩余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废物贮存间内已无残存放射性固体废物。本项目拟退役场所原使用非密封放射性核素99mTc、89Sr和131I的半衰期分别为6.02h、50.53d和8.02d,其中半衰期最长的核素为89Sr(50.53d),拟退役场所至今已停运一年有余,根据场所停运时间及三种核素的半衰期估算,所含半衰期最长核素(89Sr)已经历了7个多半衰期,场所内原有的核素经衰变后活度极低。配套的衰变池内废水于2024年4月进行排放,同时将底泥清理干净。根据该工作场所停运时间可知放射性废液已满足暂存满180天要求, (略) (略) 理 (略) 理,衰变池底泥清理后按危险废 (略) 置。

根据辐射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拟退役场所及周围环境γ辐射剂量率为82nGy/h~103nGy/h,均处于当地天然辐射水平范围内;拟退役场所的β表面污染监测值最大为0.02Bq/cm2,满足《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略)) (略) 工作台、设备、墙壁、地面β污染控制水平0.08Bq/cm2;拟退役场所周围环境的土壤中131I、89Sr的活度浓度均低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略))附录A表A1中131I的豁免活度浓度(1×102Bq/g)、89Sr的豁免活度浓度(1×103Bq/g);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未见明显异常。

综上所述,从本项目拟退役场所各项监测结果来看,该场所已达到清洁解控水平,在退役实施过程中对外环境基本无影响。

(二)射线装置及铅桶等物品搬迁分析

本项目拟退役的核医学科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中SPECT/CT装置、铅桶已搬迁至新的核医学科继续使用,其中SPECT/CT是射线装置,只有在通电并启动高压产生X射线,因此在搬迁过程不涉及X射线的辐射问题。设备及物品只有在受到放射性污染时,才会在某一定时间内具有较低的放射性污染问题。

(略) 提供资料,射线装置及铅桶等物品在搬离旧工作场所前已通过表面污染检测,在确保无污染的情况下,对SPECT/CT装置及铅桶等物品的安全转移,因此不存在放射性污染问题。

(三)放射性废物影响分析

本项目拟退役场所运行时主要的污染源项主要为核医学科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运行时产生的放射性废气、废液和固体废物。

本项目拟退役场所已停运1年多,同时根据现场勘察,场所内已无剩余的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废物贮存间内已无残存放射性固体废物,2023年8月28日后核医学科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不再使用放射性药物,无新的放射性废液产生,配套的衰变池内废水于2024年4月进行排放,同时将底泥清理干净。根据该工作场所停运时间可知放射性废液已满足暂存满180天要求, (略) (略) 理 (略) 理,衰变池底泥清理后按危险废 (略) 置。同时该工作场所停运至今,已无放射性废气产生。

根据辐射现状检测结果可知,本项目拟退役场所各项监测结果均满足评价标准中相关要求,拟退役场所满足清洁解控要求,因此,在本项目退役实施过程中无放射性废气、废液产生。

本项目退役实施的过程中需对拟退役场所内遗留的物品和设备(如:通风橱、分装仪、办公桌椅等)进行拆解或搬运,根据辐射环境现状检测结果,被拆解的物品表面能满足清洁解控要求。

(四)退役过程中对退役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影响

根据环境质量和辐射现状,则退役过程中退役工作人员所受的辐射剂量率最大为103nSv/h。

本项目所致人员年有效剂量,按照关注点人员的有效剂量由方杰主编的《辐射防护导论》中的公式计算,经计算,本项目退役工作人员所受的有效剂量最大为1.24×10-3mSv/a。同时考虑到退役工作实施 (略) 现核医学科辐射工作人员,保守叠加新的核医学科辐射工作人员最近1年个人剂量检测结果最大值0.52mSv, (略) 现有核医学科工作人员所受的最大有效剂量估算为0.521mSv/a,满足核医学职业人员剂量限值,且低于本次退役项目的职业人员剂量管理目标值。

本项目老核医学科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退役过程中将实行全封闭,无关人员不得入内。拟退役场所现状监测最大值103nSv/h,与安徽省2023年辐射环境本底水平相当(根据《2023年安徽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内容2023年,全省伽玛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含宇宙射线贡献值)平均值为97nGy/h,范围为59~129nGy/h。)。故可知公众的年有效剂量值满足本次退役项目的剂量管理目标值。

综上所述,本项目拟退役场所各项监测结果已达到清洁解控水平,可不采取进一步的退役措施,场所内遗留的设备和用品等可作为普通物品继续 (略) 置,SPECT/CT装置、铅桶已搬迁至新的核医学科继续使用,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年有效剂量值满足本次退役项目剂量管理目标值,本项目拟退役场所已达到无限制开放要求。

公众参与情况:本项目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类项目,建设单位可不开展公众参与。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5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解读
文件下载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