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4年度质量报告
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4年度质量报告
1.基本情况
1.1学校概况
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即佳县第一职业中学(原佳县申家湾中学)位于佳县佳州街道申家湾1号。始建于1956年,2005年12月通过省重验收,成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8年11月通过国重验收,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20年12月正式更名为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占地面积#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培养中职学历人才,开展职业学历教育和相关培训工作。
1.2专业设置
目前只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代码#)
1.3学生情况
近年来,学校紧跟国家政策加大招生力度,目前在校生130人;毕业的学生中 (略) 校的,也 (略) 校的,部分直接就业的,反馈均良好。
1.4教师队#
现有教职工90人,专任教师74人,副高22人,讲师33人,助理讲师19人。 校级领导符合要求,年龄结构合理。校长、副校长均为本科学历,能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较强管理能力,熟悉职业教育规律,拥有职业教育情怀,能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学校围绕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等加强教师道德修养建设,建立和完善师德考核制度,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切实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激发广大教师热心教学、精心教学、专心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技能。
1.5设施设备
学校加大信息技术设施建设,所有教室配有电子白板,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元;专业实、综合素质的基础上,逐步提升中职广大师生大力弘扬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努力增强县域职业技术教育的内生动力和吸引力!
2.2 立德树人
学校以“学生成长、家长放心、社会满意”为宗旨,以“好品格、好形象、好,在学科教学和技能培训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渗透良好劳动是职业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学校努力推进课程改革,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生涯发展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选用反映本校专业特点、实用性强,具有职教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办学,所培养的学生定位于生产第一线,因此学校的教材体系必须以国家职业(工种)能力为导向进行确立,教材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组成,具有广泛性。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基础,工作实践为基点,系统化选用教材,删繁就简,以知识够用为度组织教材。
2.5教学改革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略) 教育教学的要求,加强对教师集体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后辅导、考试等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分层制定教学计划,统一制定教学进度,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和抽查教案备写、作业批改、工作手册的完成情况等,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纳入教师综合考评。扎实开展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重点安排了教育理论的学,为学生实。加强宣传,深入农村基层宣传职业教育,方便本县学生家门口就读,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同时整合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开设适合县域发展的专业,努力形成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全面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
3.3 服务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不断健全职业教育服务机制,组织教职工经常下乡宣传、助力中高考,走村入户,为老百姓解读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加强教师素养培训与提升,选派教师交流学;努力建设学校实,做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4.2 传承红色基因
学校于六月份组织学生徒步神泉革命纪念馆,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培养爱国情怀;于11月初徒步位于佳县东方红产业园的陕西省博物馆,参观、学、公开的原则,让学生能及时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
6.2学校治理
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学校的工作重心,也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学校将健全目标体系,明确规划实施进程,根据自身现状,学校进行系统规划,确定行动计划和各行政职能的重点建设项目,有针对性的建设年度行动计划,形成了学校、专业、课程等设置的目标链。每个部门根据学校的具体项目目标准备部门的发展计划,并阐明每个部门工作的目标、负责人和完成时间,形成学校计划和部门计划的目标执行链。
6.3质量保障
学校加强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的认识,提高校领导、师生的质量意识和自主性。注重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校园素质文化环境。建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动力机制和长效机制,将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估相结合,以形成完整的过程控制和全面的质量管理。進行多层次、多层面的诊断,完善学校质量保证体系。
6.4经费投入
学校将会大力挖掘、利用社会资金,大力引进各类社会资金来促进办学,同时只有政府加大投入比例,强有力保障职业教育投入,来逐步改善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7.挑战与展望
7.1面临挑战
挑战1:办学条件和投入不足成为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在多年发展过程中,由于场地的改变,办学时生源有所中断,设施陈旧,设备老化,实,为产业发展和人才强国建设提供充足、优秀的人才支持。
1.基本情况
1.1学校概况
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即佳县第一职业中学(原佳县申家湾中学)位于佳县佳州街道申家湾1号。始建于1956年,2005年12月通过省重验收,成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8年11月通过国重验收,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20年12月正式更名为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占地面积#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培养中职学历人才,开展职业学历教育和相关培训工作。
1.2专业设置
目前只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代码#)
1.3学生情况
近年来,学校紧跟国家政策加大招生力度,目前在校生130人;毕业的学生中 (略) 校的,也 (略) 校的,部分直接就业的,反馈均良好。
1.4教师队#
现有教职工90人,专任教师74人,副高22人,讲师33人,助理讲师19人。 校级领导符合要求,年龄结构合理。校长、副校长均为本科学历,能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较强管理能力,熟悉职业教育规律,拥有职业教育情怀,能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学校围绕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等加强教师道德修养建设,建立和完善师德考核制度,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切实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激发广大教师热心教学、精心教学、专心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技能。
1.5设施设备
学校加大信息技术设施建设,所有教室配有电子白板,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元;专业实、综合素质的基础上,逐步提升中职广大师生大力弘扬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努力增强县域职业技术教育的内生动力和吸引力!
2.2 立德树人
学校以“学生成长、家长放心、社会满意”为宗旨,以“好品格、好形象、好,在学科教学和技能培训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渗透良好劳动是职业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学校努力推进课程改革,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生涯发展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选用反映本校专业特点、实用性强,具有职教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办学,所培养的学生定位于生产第一线,因此学校的教材体系必须以国家职业(工种)能力为导向进行确立,教材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组成,具有广泛性。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基础,工作实践为基点,系统化选用教材,删繁就简,以知识够用为度组织教材。
2.5教学改革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略) 教育教学的要求,加强对教师集体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后辅导、考试等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分层制定教学计划,统一制定教学进度,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和抽查教案备写、作业批改、工作手册的完成情况等,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纳入教师综合考评。扎实开展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重点安排了教育理论的学,为学生实。加强宣传,深入农村基层宣传职业教育,方便本县学生家门口就读,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同时整合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开设适合县域发展的专业,努力形成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全面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
3.3 服务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不断健全职业教育服务机制,组织教职工经常下乡宣传、助力中高考,走村入户,为老百姓解读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加强教师素养培训与提升,选派教师交流学;努力建设学校实,做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4.2 传承红色基因
学校于六月份组织学生徒步神泉革命纪念馆,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培养爱国情怀;于11月初徒步位于佳县东方红产业园的陕西省博物馆,参观、学、公开的原则,让学生能及时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
6.2学校治理
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学校的工作重心,也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学校将健全目标体系,明确规划实施进程,根据自身现状,学校进行系统规划,确定行动计划和各行政职能的重点建设项目,有针对性的建设年度行动计划,形成了学校、专业、课程等设置的目标链。每个部门根据学校的具体项目目标准备部门的发展计划,并阐明每个部门工作的目标、负责人和完成时间,形成学校计划和部门计划的目标执行链。
6.3质量保障
学校加强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的认识,提高校领导、师生的质量意识和自主性。注重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校园素质文化环境。建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动力机制和长效机制,将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估相结合,以形成完整的过程控制和全面的质量管理。進行多层次、多层面的诊断,完善学校质量保证体系。
6.4经费投入
学校将会大力挖掘、利用社会资金,大力引进各类社会资金来促进办学,同时只有政府加大投入比例,强有力保障职业教育投入,来逐步改善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7.挑战与展望
7.1面临挑战
挑战1:办学条件和投入不足成为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在多年发展过程中,由于场地的改变,办学时生源有所中断,设施陈旧,设备老化,实,为产业发展和人才强国建设提供充足、优秀的人才支持。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