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2024年度25批次1号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沧州市2024年度25批次1号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7.1项目概况
(略) 2024年度25批次1号地位于 (略) 经 (略) 祝庄子村以西、 (略) 以南。占地面积#.768m2,中心坐标:东经116.#°,北纬38.#°,该项目地块历史用地为农村居民点以及耕地。根据《 (略) (略) 控制性详细规划》,该地块规划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7.2污染识别
通过对调查地块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地块现场踏勘与人员访谈了解情况,经分析整理得到本地块污染识别结论如下:
(1)地块内潜在污染源为耕地历史和地表水体,潜在污染物为镉、铅、汞、砷、氨氮、六六六、滴滴涕、敌敌畏等可能通过地表入渗、地下水迁移等途径对调查地块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2)地块周边1km范围内潜在污染源主要有农田、八里屯村集体砖厂、 (略) (略) 、 (略) (略) 、变电站等。潜在污染物为铅、铜、镉、镍、砷、汞、硒、#苯、二#苯、石油烃(C10-C40)、氨氮、六六六、滴滴涕、敌敌畏、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可能通过大气沉降、地表入渗等途径对调查地块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综合以上考虑,为确定地块是否存在环境污染,需开展第二阶段地块环境调查工作。
7.3地块调查结论
(1)土壤
为确定土壤是否受到污染因子影响,该地块共布设了16个土壤采样点位(含1个背景点),并采集了40个土壤样品(含4个平行样品,1个背景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其中,:pH值、氨氮、砷、镉、铜、铅、汞、镍、石油烃(C10-C40)共9种检测因子,其中pH值无相关检测标准,其他检出结果全部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的第一类用地的筛选值标准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DB13/T5216-2022)第一类用地筛选值。
根据检测结果,pH值的检测结果与背景点基本一致,因此判断该地块土壤不存在污染情况。
(2)底泥
为确定底泥是否受到污染因子影响,该地块共累计布设了3个底泥采样点位,并采集了7个底泥样品(含1个平行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其中,检出:pH、铜、镍、铅、镉、砷、汞、氨氮、石油烃(C10-C40),共9种检测因子。
根据检测结果显示,底泥内检测结果与背景值基本一致,所有检出结果全部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的第一类用地的筛选值标准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DB 13/T 5216-2022)第一类用地筛选值。因此判断该地块底泥不存在污染情况。
(3)地下水
为确定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因子影响,该地块共布设了5个地下水采样点(含1个背景点),并采集了6组地下水样品(含1个平行样品)进行检测分析。
根据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块地下水样品中有pH值、浊度、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亚硝酸盐氮、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氮、氨氮、锰、铁、钠、砷、铜、硒、石油烃(C10-C40),共18项检测因子有检出。其中浑浊度、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钠检出有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2017)中Ⅲ类指标限值。其他检测结果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2017)中Ⅲ类指标限值。
(略) 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相关数据可知,由于调查 (略) 冲洪 (略) ,地势平缓,浅层地下水开采层为第一含水组,地下水埋深较浅,该层地下水属于矿化度较高的咸水水体,土壤中矿物成分经过不断风化淋溶,造成地下水化学成分逐渐增多,形成盐分积累,导致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钠普遍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2017)Ⅲ类标准限值。浑浊度超标原因与地块地质条件有关,该区域浅层地下水多为粉粘含水层,浑浊度普遍较高,现场洗井出水量均超井管内水体积5倍以上,洗井采样工作均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另外通过与地块地下水对照点数据对比分析,地下水对照点中浑浊度、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钠等指标与地块内结果基本一致,因此,超标原因与地 (略) 域的地质条件有关。
经调查本地块规划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地块 (略) 集中供水,地块地下水不作为饮用水水源,对地下水不进行开发利用,人体直接饮用和直接接触的可能性较小,对人体健康风险在可接受范围。
(4)地表水
为确定地表水是否受到污染因子影响,该地块共布设了3个地表水采样点采集地表水样品共计4组(含1个平行样品)进行检测分析。
有pH、溶解氧、氟化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砷、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粪大肠菌群,共14项检测因子有检出。
总氮超出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V类水标准限值,其他检测项指标均未超标。经调查地块内地表水补水来源主要依靠大气降水。水体较小,普遍缺乏流动性,水中生物活动等因素会产生氮元素, (略) 域耕地、村庄较多,农村面源污染也导致含氮物质在水中积累。因此造成了总氮等因子普遍较高。经调查本地块规划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未来施工会回填地表水体,人体直接饮用和直接接触的可能性较小,对人体健康风险在可接受范围,不影响地块下一步的开发利用。
综上所述,经调查该地块未发现明显污染源和污染痕迹,且检测结果基本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因此,判断该调查地块及周边历史活动对地块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较小,符合地块当前土壤环境质量要求,无需开展下一步补充调查工作。
7.1项目概况
(略) 2024年度25批次1号地位于 (略) 经 (略) 祝庄子村以西、 (略) 以南。占地面积#.768m2,中心坐标:东经116.#°,北纬38.#°,该项目地块历史用地为农村居民点以及耕地。根据《 (略) (略) 控制性详细规划》,该地块规划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7.2污染识别
通过对调查地块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地块现场踏勘与人员访谈了解情况,经分析整理得到本地块污染识别结论如下:
(1)地块内潜在污染源为耕地历史和地表水体,潜在污染物为镉、铅、汞、砷、氨氮、六六六、滴滴涕、敌敌畏等可能通过地表入渗、地下水迁移等途径对调查地块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2)地块周边1km范围内潜在污染源主要有农田、八里屯村集体砖厂、 (略) (略) 、 (略) (略) 、变电站等。潜在污染物为铅、铜、镉、镍、砷、汞、硒、#苯、二#苯、石油烃(C10-C40)、氨氮、六六六、滴滴涕、敌敌畏、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可能通过大气沉降、地表入渗等途径对调查地块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综合以上考虑,为确定地块是否存在环境污染,需开展第二阶段地块环境调查工作。
7.3地块调查结论
(1)土壤
为确定土壤是否受到污染因子影响,该地块共布设了16个土壤采样点位(含1个背景点),并采集了40个土壤样品(含4个平行样品,1个背景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其中,:pH值、氨氮、砷、镉、铜、铅、汞、镍、石油烃(C10-C40)共9种检测因子,其中pH值无相关检测标准,其他检出结果全部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的第一类用地的筛选值标准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DB13/T5216-2022)第一类用地筛选值。
根据检测结果,pH值的检测结果与背景点基本一致,因此判断该地块土壤不存在污染情况。
(2)底泥
为确定底泥是否受到污染因子影响,该地块共累计布设了3个底泥采样点位,并采集了7个底泥样品(含1个平行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其中,检出:pH、铜、镍、铅、镉、砷、汞、氨氮、石油烃(C10-C40),共9种检测因子。
根据检测结果显示,底泥内检测结果与背景值基本一致,所有检出结果全部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的第一类用地的筛选值标准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DB 13/T 5216-2022)第一类用地筛选值。因此判断该地块底泥不存在污染情况。
(3)地下水
为确定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因子影响,该地块共布设了5个地下水采样点(含1个背景点),并采集了6组地下水样品(含1个平行样品)进行检测分析。
根据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块地下水样品中有pH值、浊度、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亚硝酸盐氮、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氮、氨氮、锰、铁、钠、砷、铜、硒、石油烃(C10-C40),共18项检测因子有检出。其中浑浊度、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钠检出有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2017)中Ⅲ类指标限值。其他检测结果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2017)中Ⅲ类指标限值。
(略) 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相关数据可知,由于调查 (略) 冲洪 (略) ,地势平缓,浅层地下水开采层为第一含水组,地下水埋深较浅,该层地下水属于矿化度较高的咸水水体,土壤中矿物成分经过不断风化淋溶,造成地下水化学成分逐渐增多,形成盐分积累,导致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钠普遍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2017)Ⅲ类标准限值。浑浊度超标原因与地块地质条件有关,该区域浅层地下水多为粉粘含水层,浑浊度普遍较高,现场洗井出水量均超井管内水体积5倍以上,洗井采样工作均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另外通过与地块地下水对照点数据对比分析,地下水对照点中浑浊度、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钠等指标与地块内结果基本一致,因此,超标原因与地 (略) 域的地质条件有关。
经调查本地块规划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地块 (略) 集中供水,地块地下水不作为饮用水水源,对地下水不进行开发利用,人体直接饮用和直接接触的可能性较小,对人体健康风险在可接受范围。
(4)地表水
为确定地表水是否受到污染因子影响,该地块共布设了3个地表水采样点采集地表水样品共计4组(含1个平行样品)进行检测分析。
有pH、溶解氧、氟化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砷、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粪大肠菌群,共14项检测因子有检出。
总氮超出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V类水标准限值,其他检测项指标均未超标。经调查地块内地表水补水来源主要依靠大气降水。水体较小,普遍缺乏流动性,水中生物活动等因素会产生氮元素, (略) 域耕地、村庄较多,农村面源污染也导致含氮物质在水中积累。因此造成了总氮等因子普遍较高。经调查本地块规划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未来施工会回填地表水体,人体直接饮用和直接接触的可能性较小,对人体健康风险在可接受范围,不影响地块下一步的开发利用。
综上所述,经调查该地块未发现明显污染源和污染痕迹,且检测结果基本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因此,判断该调查地块及周边历史活动对地块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较小,符合地块当前土壤环境质量要求,无需开展下一步补充调查工作。
河北
河北
河北
河北
河北
河北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