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生态环境局澄江分局关于澂江龙凤磷业有限责任公司泥磷回收综合利用二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玉溪市生态环境局澄江分局关于澂江龙凤磷业有限责任公司泥磷回收综合利用二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玉溪市生态环境局澄江分局关于澂江龙凤磷业有限责任公司泥磷回收综合利用二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时限:2025年1月21日—2025年1月26日。

联系电话:0877-*

传 真:0877-*

联系邮箱:*@*26.com

通信地址: (略) 凤麓街 (略) 延长线2号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评类型

环评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澂江 (略) 泥磷回收综合

利用二期建设项目

(略) (略) 九村镇 云南澄江 (略) (略) (略) 块

澂江 (略)

报告表

云南 (略)

澂江 (略) 泥磷回收综合利用二期建设项目位于 (略) (略) 九村镇云南澄江 (略) (略) (略) 块,于2024年11月13 (略) 发 (略) 下发的云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证(备案号:2411-*-04-01-*)。项目总投资*元(其中环保投资17.*元)。项目对现有480㎡的工程锅灰房进行改建,分区建设泥磷回收车间2#和锅灰房,泥磷回收车间2#内设置3条泥磷回收生产线,2用1备,泥磷回收规模为1800t/a。项目扩建完成后,全厂泥磷回收量达到3600t/a的规模。

一、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1. 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期无施工废水产生,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洗手、如厕废水,依托现有工程的厕所,产生的废水排入现有工程设置的生 (略) (略) 理达标后,回 (略) 绿化,不外排。

2. 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该项目施工在现有锅灰房内进行,施工扬尘的影响主要在项目室内。通过采取施工期间关闭门窗施工、及时清扫地面并洒水降尘等措施减少扬尘排放量。

3. 施工期隔声降噪措施

做好以下隔声降噪措施,以减轻项目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选用低噪声机械进行作业。

(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做到文明施工,施工过程搬运物件轻拿轻放,严禁抛掷物件而造成噪声。

4. 施工 (略) 理处置措施

(1)建筑垃圾及少量的包装废弃物,回收可利用的部分出售给废品回收站,不可利用部分由施工单位清运至项目周边建筑垃圾堆放点堆放。

(2)项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运至现有工程生活垃圾堆放点堆放,由环卫部 (略) 置。

综上所述,项目施工期各类固体废物均可得 (略) 置。

二、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一)废气环境 (略) 理措施

1. 废气环境影响

(1)燃料废气

项目利用黄磷尾气作为燃料,黄磷尾气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中主要含有烟尘、NOx、P2O5、F-和 SO2

(2)转锅不凝气

转锅产生的磷蒸汽通过喷淋冷却后进入现有磷回收车间的“二级碱洗+一级水洗”处理后进入电 (略) 理,最后由27m的现有排气筒排放(DA003)。主要污染物有:颗粒物、SO2、 P2O5、氟化物

(3)除渣废气

项目转锅除渣过程中有粉尘产生,粉尘产生量参照《工业粉体下落过程粉尘排放特性的实验研究》,物料由1.5m高度落下时粉尘产生率为455.83mg/(kg干物料)。扩建项目锅灰产生量约为216.0t/a,粉尘产生量约为0.1t/a、0.014kg/h,通过密闭集气罩收集后,排入现有泥磷回收车间“二级碱洗+一级水洗”处理后由27m的排气筒(DA003)有组织排放。

项目产生的废气通过现有工程设置的“二级碱洗+一级水洗”后,进入电 (略) 理达标后由27m排气筒排放。属于《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无机化学工业》(HJ 1035-2019)附录 A 废气防治可行技术。因此,项目采取的污染治理措施有效。

项目依托的现有工程“二级碱洗+一级水洗”+电磁脱白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参照《排放源统计调查产排污核算方法和系数手册》“2613无机盐制造行业系数手册”中“2619 其他化学品制造(黄磷)行业系数表(续表 1)”,“ (略) 理法+ (略) 理法+静电除雾”的去除效率为:颗粒物60%、SO250%、P2O596.9%、氟化物88.7%。

项目产生的燃料废气、转锅不凝气、出渣废气以及少量的生 (略) 理站废气均由同一根27m的排气筒(DA003)排放。项目风机总风量为*m3/h,通过现有工程设置的“二级碱洗+一级水洗”后,进入电 (略) 理达标后由27m排气筒排放。

项目依托现有泥磷车间“二级碱洗+一级水洗”装置及现有工程综合废气电磁脱白装置。

(二) 废水环境 (略) 理措施

项目不新增劳动定员,不新增生活污水量。

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与现有工程产生的生产废水类似,参照现有工程,生 (略) 理 (略) 理前水质为pH、F- 、TP、CN-、SS。

项目依托现有工程已建的生 (略) 理站,处理工艺采用片碱中和、絮凝沉降法。现有工程生 (略) (略) 理规模为2000m3/d, (略) 理量为1794.4m3/d,本扩建项目新增废水量为4.0m3/d,现有工程生 (略) 理站能够接纳项目新增的生产废水。

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依托现有工程生 (略) (略) 理后回用,不外排,不设废水排放口。

(三) 噪声环境 (略) 理措施

为了减少项目生产时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主要为:

①选用低噪声生产设备;

②运营过程中应加强主要产噪设备的保养、检修,保 (略) 于良好的运转状态,减少机械振动和摩擦产生的噪声,防止共振。

③风机设减震垫进行基础减振,风管设软连接,对设备进行有效地减震、 (略) 理。

④对操作员工影响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工作人员应佩戴防噪用品,如防声耳塞或耳罩等。

⑤加强管理培训,确保工人文明操作,装卸货物时轻拿轻放,避免因野蛮操作产生的突发性噪声; (略) 理措施在各行业噪声防治中广泛应用,处理效果好。

(四) 固废环境 (略) 理措施

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固废主要为锅灰,蒸磷残渣现场返料,再次进行黄磷的回收,不纳入固废管理。

(1)根据2023年7月《澂江 (略) 泥磷残渣工业固体废物属性鉴别报告》,泥磷残渣(俗称锅灰)为第Ⅱ类一般工业固废,转锅回收黄磷后产生的锅灰量约为216t/a,暂存于锅灰暂存间,外售给水泥厂。厂区内泥磷残渣(俗称锅灰)暂存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2)废机油及废油桶

项目需定期对挤出机、破碎机等生产设备维修、保养等过程需添加润滑油,保持设备润滑,同时每年检修及保养1次,会产生一定的废机油及废油桶,废机油产生量约0.1t/a,废油桶产生量约为0.05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5版)的相关规定,废机油及含油废油桶属于“HW08 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类别中的“其他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矿物油及沾染矿物油的废弃包装物”,危废代码为900-249-08。经统一收集后暂存于现有工程危废暂存间内,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定 (略) 置。

(3)含油废抹布、废手套等

项目生产设备维修、保养等过程会产生一定的含油废抹布、废手套等固废,产生量约0.02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5版)的相关规定,废机油属于“HW08 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类别中的“其他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矿物油及沾染矿物油的废弃包装物”,危废代码为900-249-08。经统一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定 (略) 置。

(4)环境管理要求

1.泥磷残渣(俗称锅灰)贮存管理要求

泥磷残渣(俗称锅灰)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泥磷残渣(俗称锅灰)贮存污染控制要求

a.贮存设施应根据危险废物的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包装形式和污染物迁移途径,采取必要的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以及其他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不应露天堆放危险废物。

b.贮存设施应根据危险废物的类别、数量、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和污染防治等要求设置必要的 (略) ,避免不相容的危险废物接触、混合。

c.贮存设施或 (略) 内地面、墙面裙脚、堵截泄漏的围堰、接触危险废物的隔板和墙体等应采用坚固的材料建造,表面无裂缝。

d.贮存设施地面与裙脚应采取表面防渗措施;表面防渗材料应与所接触的物料或污染物相容,可采用抗渗混凝土、高密度聚*烯膜、钠基膨润土防水毯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贮存的危险废物直接接触地面的,还应进行基础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m 厚黏土层(渗透系数不大于10-7cm/s),或至少2mm厚高密度聚*烯膜等人工防渗材料(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cm/s),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

e.同一贮存设施宜采用相同的防渗、防腐工艺(包括防渗、防腐结构或材料),防渗、防腐材料应覆盖所有可能与废物及其渗滤液、渗漏液等接触的构筑物表面;采用不同防渗、防腐工艺应分别建设 (略) 。

f.贮存设施应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锅灰房运行环境管理要求

a.应定期检查危险废物的贮存状况,及时清理贮存设施地面,更换破损泄漏的危险废物贮存容器和包装物,保证堆存危险废物的防雨、防风、防扬尘等设施功能完好。

b.作业设备及车辆等结束作业离开贮存设施时,应对其残留的危险废物进行清理,清理的废物或清洗废水 (略) 理。

c.锅灰房运行期间,应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并保存。

d.贮存设施所有者或运营者应建立贮存设施环境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制度、设施运行操作制度、人员岗位培训制度等。

e.贮存设施所有者或运营者应依据国家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有关规定,结合贮存设施特点建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制度,并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应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并建立档案。

f.贮存设施所有者或运营者应建立贮存设施全部档案,包括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监测和环境应急等,应按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整理和归档。

2.危险废物设施标识管理要求

锅灰房须按照《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HJ 1276-2022)要求进行管理,并粘贴符合“HJ 1276-2022”要求的警示性标牌。建立规范的危险废物管理台账。

(五)地下水、土壤

(1)地下水、土壤污染途径

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经过环评提出的污染治理设施治理、处置后,对环境的影响小;项目地下水、土壤污染源为:受磷池、集磷池若发生渗漏,有害组分进入地表水体、下渗,产生的有毒液体会渗入土壤,通过垂直入渗等途径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废气中的砷及其化合物、氟化物排放量较小,通过大气沉降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的可能性较小。

(2)分区防控措施

现有锅灰房地面已进 (略) 理。

项目建设的受磷池、集磷池应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2023)要求防渗,防渗层至少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不大于10-7cm/s),或至少2mm厚高密度聚*烯膜等人工防渗材料(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cm/s),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

(3)跟踪监测要求

项目通过 (略) 防控措施后对地下水、土壤影响较小,不进行跟踪监测。

(六)生态环境

项目位于云南澄江 (略) (略) (略) 块,将现有锅灰房改为2#泥磷回收车间和锅灰房,不新增用地。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及耕地,经现场勘查,项 (略) 范围内无国家、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无国家、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种类分布,无天然植被。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七)环境风险

(1)危险物质

项目生产过程中产品、原料、辅料涉及的化学品中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主要为:黄磷尾气、粗磷(黄磷)、机械检修产生的废机油。黄磷尾气其主要危害气体为CO,CO、废机油、粗磷(黄磷)为HJ 169-201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附录B中的所列有毒物质。发生火灾爆炸后伴生/次生物为黄磷炉尾气火灾后产生消防废水。应配备经过培训的专兼职消防人员,并做好防尘、防雨、防渗、 防腐“四防”措施,避免渗漏引发火灾;项目建设方应 (略) 理 站旁建设一座事故池,容积不小于10m3,作为事故条件 (略) 内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收集暂存池, (略) 理系统出现故障时,先将该废水存于事故池, (略) 理工艺运行正常后, (略) 理。

(2)风险源分布情况

项目风险源为储气柜、黄磷炉尾气输送管道、危废暂存间。

(3)项目环境风险可能的影响途径包括:

1.项目黄磷尾气为易燃易爆气体,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如管道及黄磷尾气柜在长期腐蚀情况下,造成黄磷炉尾气中漏入空气,黄磷尾气中氧含量达到一定浓度,遇到明火或获得发生爆炸的最小能量,即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性,会对周围人或建筑造成损害,黄磷炉尾气泄漏到空气中会导致人和其他动物吸入造成伤害。

2.发生火灾事故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伴生/次生污染物CO、NO2、SO2,在大气中扩散,影响大气环境质量。

3.项目黄磷炉尾气泄漏后,发生火灾时,产生大量消防水,含有大量悬浮物,消防废水随着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体或下渗进入地下水,对地表水、地下水水质造成影响。

4.废机油泄漏时,流至裸露的土地后进入地表水或地下水环境,将对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环境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4)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对尾气输送管道应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并建议安装CO泄漏报警装置,以便及时发 (略) 置,以减小泄漏事故的影响程度。当接到CO事故报警时,应向安全部门通报,并要求紧急出动,要关闭阀门,切断电源,电力部门尽可能切断泄漏场所相关电源,防止电火花的出现;消防部门应疏散泄漏现场人员,并且划分外 (略) ,实行交通管制。要认真查找泄漏点,采取安全有效的堵漏措施。

2. (略) 内 (略) 域设置灭火器等消防器具、张贴“禁止吸烟”等标语,建设单位应加强员工安全生产宣教,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培训。

3.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配置不少于2具泡沫灭火器。

4.将废机油收集桶设置于托盘内,托盘应防渗漏,其容积应不小于废机油收集桶容积,确保泄漏时废机油不外溢。

5.配备防护服、防护口罩、堵漏器材等应急物资。

6.修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相关部门备案,并适时开展应急演练。

7.在事故过程中,灭火时产生的消防废水引入现有工程设置的事故应急池(1个1000m3、1个200m3), (略) 理完毕后委托环卫部门用罐 (略) 置。

8.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消防措施。

(5)风险分析结论

在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落实到位的情况下,可降低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本扩建项目环境风险可防控。

三、结论

从环境保护角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可接受,项目建设可行。


玉溪市生态环境局澄江分局关于澂江龙凤磷业有限责任公司泥磷回收综合利用二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时限:2025年1月21日—2025年1月26日。

联系电话:0877-*

传 真:0877-*

联系邮箱:*@*26.com

通信地址: (略) 凤麓街 (略) 延长线2号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评类型

环评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澂江 (略) 泥磷回收综合

利用二期建设项目

(略) (略) 九村镇 云南澄江 (略) (略) (略) 块

澂江 (略)

报告表

云南 (略)

澂江 (略) 泥磷回收综合利用二期建设项目位于 (略) (略) 九村镇云南澄江 (略) (略) (略) 块,于2024年11月13 (略) 发 (略) 下发的云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证(备案号:2411-*-04-01-*)。项目总投资*元(其中环保投资17.*元)。项目对现有480㎡的工程锅灰房进行改建,分区建设泥磷回收车间2#和锅灰房,泥磷回收车间2#内设置3条泥磷回收生产线,2用1备,泥磷回收规模为1800t/a。项目扩建完成后,全厂泥磷回收量达到3600t/a的规模。

一、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1. 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期无施工废水产生,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洗手、如厕废水,依托现有工程的厕所,产生的废水排入现有工程设置的生 (略) (略) 理达标后,回 (略) 绿化,不外排。

2. 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该项目施工在现有锅灰房内进行,施工扬尘的影响主要在项目室内。通过采取施工期间关闭门窗施工、及时清扫地面并洒水降尘等措施减少扬尘排放量。

3. 施工期隔声降噪措施

做好以下隔声降噪措施,以减轻项目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选用低噪声机械进行作业。

(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做到文明施工,施工过程搬运物件轻拿轻放,严禁抛掷物件而造成噪声。

4. 施工 (略) 理处置措施

(1)建筑垃圾及少量的包装废弃物,回收可利用的部分出售给废品回收站,不可利用部分由施工单位清运至项目周边建筑垃圾堆放点堆放。

(2)项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运至现有工程生活垃圾堆放点堆放,由环卫部 (略) 置。

综上所述,项目施工期各类固体废物均可得 (略) 置。

二、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一)废气环境 (略) 理措施

1. 废气环境影响

(1)燃料废气

项目利用黄磷尾气作为燃料,黄磷尾气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中主要含有烟尘、NOx、P2O5、F-和 SO2

(2)转锅不凝气

转锅产生的磷蒸汽通过喷淋冷却后进入现有磷回收车间的“二级碱洗+一级水洗”处理后进入电 (略) 理,最后由27m的现有排气筒排放(DA003)。主要污染物有:颗粒物、SO2、 P2O5、氟化物

(3)除渣废气

项目转锅除渣过程中有粉尘产生,粉尘产生量参照《工业粉体下落过程粉尘排放特性的实验研究》,物料由1.5m高度落下时粉尘产生率为455.83mg/(kg干物料)。扩建项目锅灰产生量约为216.0t/a,粉尘产生量约为0.1t/a、0.014kg/h,通过密闭集气罩收集后,排入现有泥磷回收车间“二级碱洗+一级水洗”处理后由27m的排气筒(DA003)有组织排放。

项目产生的废气通过现有工程设置的“二级碱洗+一级水洗”后,进入电 (略) 理达标后由27m排气筒排放。属于《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无机化学工业》(HJ 1035-2019)附录 A 废气防治可行技术。因此,项目采取的污染治理措施有效。

项目依托的现有工程“二级碱洗+一级水洗”+电磁脱白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参照《排放源统计调查产排污核算方法和系数手册》“2613无机盐制造行业系数手册”中“2619 其他化学品制造(黄磷)行业系数表(续表 1)”,“ (略) 理法+ (略) 理法+静电除雾”的去除效率为:颗粒物60%、SO250%、P2O596.9%、氟化物88.7%。

项目产生的燃料废气、转锅不凝气、出渣废气以及少量的生 (略) 理站废气均由同一根27m的排气筒(DA003)排放。项目风机总风量为*m3/h,通过现有工程设置的“二级碱洗+一级水洗”后,进入电 (略) 理达标后由27m排气筒排放。

项目依托现有泥磷车间“二级碱洗+一级水洗”装置及现有工程综合废气电磁脱白装置。

(二) 废水环境 (略) 理措施

项目不新增劳动定员,不新增生活污水量。

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与现有工程产生的生产废水类似,参照现有工程,生 (略) 理 (略) 理前水质为pH、F- 、TP、CN-、SS。

项目依托现有工程已建的生 (略) 理站,处理工艺采用片碱中和、絮凝沉降法。现有工程生 (略) (略) 理规模为2000m3/d, (略) 理量为1794.4m3/d,本扩建项目新增废水量为4.0m3/d,现有工程生 (略) 理站能够接纳项目新增的生产废水。

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依托现有工程生 (略) (略) 理后回用,不外排,不设废水排放口。

(三) 噪声环境 (略) 理措施

为了减少项目生产时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主要为:

①选用低噪声生产设备;

②运营过程中应加强主要产噪设备的保养、检修,保 (略) 于良好的运转状态,减少机械振动和摩擦产生的噪声,防止共振。

③风机设减震垫进行基础减振,风管设软连接,对设备进行有效地减震、 (略) 理。

④对操作员工影响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工作人员应佩戴防噪用品,如防声耳塞或耳罩等。

⑤加强管理培训,确保工人文明操作,装卸货物时轻拿轻放,避免因野蛮操作产生的突发性噪声; (略) 理措施在各行业噪声防治中广泛应用,处理效果好。

(四) 固废环境 (略) 理措施

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固废主要为锅灰,蒸磷残渣现场返料,再次进行黄磷的回收,不纳入固废管理。

(1)根据2023年7月《澂江 (略) 泥磷残渣工业固体废物属性鉴别报告》,泥磷残渣(俗称锅灰)为第Ⅱ类一般工业固废,转锅回收黄磷后产生的锅灰量约为216t/a,暂存于锅灰暂存间,外售给水泥厂。厂区内泥磷残渣(俗称锅灰)暂存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2)废机油及废油桶

项目需定期对挤出机、破碎机等生产设备维修、保养等过程需添加润滑油,保持设备润滑,同时每年检修及保养1次,会产生一定的废机油及废油桶,废机油产生量约0.1t/a,废油桶产生量约为0.05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5版)的相关规定,废机油及含油废油桶属于“HW08 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类别中的“其他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矿物油及沾染矿物油的废弃包装物”,危废代码为900-249-08。经统一收集后暂存于现有工程危废暂存间内,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定 (略) 置。

(3)含油废抹布、废手套等

项目生产设备维修、保养等过程会产生一定的含油废抹布、废手套等固废,产生量约0.02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5版)的相关规定,废机油属于“HW08 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类别中的“其他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矿物油及沾染矿物油的废弃包装物”,危废代码为900-249-08。经统一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定 (略) 置。

(4)环境管理要求

1.泥磷残渣(俗称锅灰)贮存管理要求

泥磷残渣(俗称锅灰)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泥磷残渣(俗称锅灰)贮存污染控制要求

a.贮存设施应根据危险废物的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包装形式和污染物迁移途径,采取必要的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以及其他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不应露天堆放危险废物。

b.贮存设施应根据危险废物的类别、数量、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和污染防治等要求设置必要的 (略) ,避免不相容的危险废物接触、混合。

c.贮存设施或 (略) 内地面、墙面裙脚、堵截泄漏的围堰、接触危险废物的隔板和墙体等应采用坚固的材料建造,表面无裂缝。

d.贮存设施地面与裙脚应采取表面防渗措施;表面防渗材料应与所接触的物料或污染物相容,可采用抗渗混凝土、高密度聚*烯膜、钠基膨润土防水毯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贮存的危险废物直接接触地面的,还应进行基础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m 厚黏土层(渗透系数不大于10-7cm/s),或至少2mm厚高密度聚*烯膜等人工防渗材料(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cm/s),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

e.同一贮存设施宜采用相同的防渗、防腐工艺(包括防渗、防腐结构或材料),防渗、防腐材料应覆盖所有可能与废物及其渗滤液、渗漏液等接触的构筑物表面;采用不同防渗、防腐工艺应分别建设 (略) 。

f.贮存设施应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锅灰房运行环境管理要求

a.应定期检查危险废物的贮存状况,及时清理贮存设施地面,更换破损泄漏的危险废物贮存容器和包装物,保证堆存危险废物的防雨、防风、防扬尘等设施功能完好。

b.作业设备及车辆等结束作业离开贮存设施时,应对其残留的危险废物进行清理,清理的废物或清洗废水 (略) 理。

c.锅灰房运行期间,应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并保存。

d.贮存设施所有者或运营者应建立贮存设施环境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制度、设施运行操作制度、人员岗位培训制度等。

e.贮存设施所有者或运营者应依据国家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有关规定,结合贮存设施特点建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制度,并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应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并建立档案。

f.贮存设施所有者或运营者应建立贮存设施全部档案,包括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监测和环境应急等,应按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整理和归档。

2.危险废物设施标识管理要求

锅灰房须按照《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HJ 1276-2022)要求进行管理,并粘贴符合“HJ 1276-2022”要求的警示性标牌。建立规范的危险废物管理台账。

(五)地下水、土壤

(1)地下水、土壤污染途径

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经过环评提出的污染治理设施治理、处置后,对环境的影响小;项目地下水、土壤污染源为:受磷池、集磷池若发生渗漏,有害组分进入地表水体、下渗,产生的有毒液体会渗入土壤,通过垂直入渗等途径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废气中的砷及其化合物、氟化物排放量较小,通过大气沉降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的可能性较小。

(2)分区防控措施

现有锅灰房地面已进 (略) 理。

项目建设的受磷池、集磷池应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2023)要求防渗,防渗层至少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不大于10-7cm/s),或至少2mm厚高密度聚*烯膜等人工防渗材料(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cm/s),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

(3)跟踪监测要求

项目通过 (略) 防控措施后对地下水、土壤影响较小,不进行跟踪监测。

(六)生态环境

项目位于云南澄江 (略) (略) (略) 块,将现有锅灰房改为2#泥磷回收车间和锅灰房,不新增用地。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及耕地,经现场勘查,项 (略) 范围内无国家、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无国家、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种类分布,无天然植被。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七)环境风险

(1)危险物质

项目生产过程中产品、原料、辅料涉及的化学品中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主要为:黄磷尾气、粗磷(黄磷)、机械检修产生的废机油。黄磷尾气其主要危害气体为CO,CO、废机油、粗磷(黄磷)为HJ 169-201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附录B中的所列有毒物质。发生火灾爆炸后伴生/次生物为黄磷炉尾气火灾后产生消防废水。应配备经过培训的专兼职消防人员,并做好防尘、防雨、防渗、 防腐“四防”措施,避免渗漏引发火灾;项目建设方应 (略) 理 站旁建设一座事故池,容积不小于10m3,作为事故条件 (略) 内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收集暂存池, (略) 理系统出现故障时,先将该废水存于事故池, (略) 理工艺运行正常后, (略) 理。

(2)风险源分布情况

项目风险源为储气柜、黄磷炉尾气输送管道、危废暂存间。

(3)项目环境风险可能的影响途径包括:

1.项目黄磷尾气为易燃易爆气体,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如管道及黄磷尾气柜在长期腐蚀情况下,造成黄磷炉尾气中漏入空气,黄磷尾气中氧含量达到一定浓度,遇到明火或获得发生爆炸的最小能量,即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性,会对周围人或建筑造成损害,黄磷炉尾气泄漏到空气中会导致人和其他动物吸入造成伤害。

2.发生火灾事故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伴生/次生污染物CO、NO2、SO2,在大气中扩散,影响大气环境质量。

3.项目黄磷炉尾气泄漏后,发生火灾时,产生大量消防水,含有大量悬浮物,消防废水随着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体或下渗进入地下水,对地表水、地下水水质造成影响。

4.废机油泄漏时,流至裸露的土地后进入地表水或地下水环境,将对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环境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4)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对尾气输送管道应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并建议安装CO泄漏报警装置,以便及时发 (略) 置,以减小泄漏事故的影响程度。当接到CO事故报警时,应向安全部门通报,并要求紧急出动,要关闭阀门,切断电源,电力部门尽可能切断泄漏场所相关电源,防止电火花的出现;消防部门应疏散泄漏现场人员,并且划分外 (略) ,实行交通管制。要认真查找泄漏点,采取安全有效的堵漏措施。

2. (略) 内 (略) 域设置灭火器等消防器具、张贴“禁止吸烟”等标语,建设单位应加强员工安全生产宣教,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培训。

3.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配置不少于2具泡沫灭火器。

4.将废机油收集桶设置于托盘内,托盘应防渗漏,其容积应不小于废机油收集桶容积,确保泄漏时废机油不外溢。

5.配备防护服、防护口罩、堵漏器材等应急物资。

6.修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相关部门备案,并适时开展应急演练。

7.在事故过程中,灭火时产生的消防废水引入现有工程设置的事故应急池(1个1000m3、1个200m3), (略) 理完毕后委托环卫部门用罐 (略) 置。

8.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消防措施。

(5)风险分析结论

在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落实到位的情况下,可降低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本扩建项目环境风险可防控。

三、结论

从环境保护角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可接受,项目建设可行。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