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徐汇区生态环境局2024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关于印发《徐汇区生态环境局2024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通 知

徐环保〔 2025 〕2号

签发人:王淳

关于印发《 (略) (略)

2024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科室、执法大队、环境监测站:

现印发《 (略) (略) 2024年工作总结》,请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附件: (略) (略) 2024年工作总结

2025年1月10日

(略) (略) 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是美丽徐汇建设三年行 (略) 之年,区 (略) 在区委、区 (略) (略) 指导下,高举生态文明思想旗帜,贯彻落实各级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优化“环信码”管理,完善“智慧环保”体系建设,持续深化水、大气、土壤、固体废弃物等领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能级进一步提升。

大气环境质量方面: (略) 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指标PM2.5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PM10浓度40微克/立方米;大气环境质量(AQI)优良率为89.3%, (略) 并列第2, (略) 并列第1。上师大国控点PM2.5浓度为30.9微克/立方米,大气环境质量(AQI)优良率为87.1%。

水环境质量方面:全 (略) 考断面全部达到优III水质标准,其中II类水8个,III类水4个,考核断面达标率100%。考核断面主要指标溶解氧平均浓度7.14mg/L,较去年同期改善5.6%;氨氮平均浓度0.30mg/L,较去年同期改善6.2%;总磷平均浓度0.07mg/L,较去年同期改善22.2%。

土壤环境质量方面:共开展了17个地块的场地调查工作,全部达到环保要求,可安全利用;规划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一商”并且在2024年完成土地供应的15幅地块全部纳入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核算,安全利用率持续保持100%。

一、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一)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关心下,区 (略) 组织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围 (略) 控点, (略) (略) (略) 对VOCs、颗粒物、氮氧化物和恶臭指标进行走航监测,对周边污染进行溯源精细化排查,识别站点高污染成因和主要来源。建立上师大国控点空气质量保障“一机制、四行动方案”,组织落实各项行动方案,修订《 (略) 空气重污染专项应急预案》。持续做好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工地扬尘联合执法;坚持推进VOCs简易治理设施精细化管理工作,强化移动源多源头监管,加强重 (略) 检路查、入户检测、 (略) 移动机械抽查抽测等,推进国二非道机械淘汰和未申报非道机械整改工作。开展秋冬季空气质量保障政企协商,组织落实减排方案。

针对噪声领域, (略) 级噪声行动方案及任务清单,召 (略) 噪声工作会议,落 (略) 噪声达标要求,推进噪声行动方案各项任务,协调职能部门做好噪声投诉问题。完成2个 (略) 建设工作。

(二)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守牢达标排放底线,结合排污许可证开展涉水企业监管,推进涉水企业在线监测设施应装尽装、应连尽连,积极发挥在线监测“哨兵”作用,提升企业监管预警能力。与区卫健委、 (略) 联动, (略) 培训指导帮扶,对区内20张床位以上的医疗机构完成全覆盖排摸,进一步提升医疗污水监管力度。持续加强入河排口动态监管,截至 (略) 共有排口654个,均建立“一口一档”。不断完善河道 (略) 络,动态掌握水质变动情况,并开展数据分析预警,持续开展无人机、无人船与人工巡河相结合的立体巡河,共持续开展巡河116次,督办并闭环河道相关问题312件,对水质波动以及河道情况及时预判、及时干预、 (略) 置,促进河道水质稳定提升。 (略) 河长办牵头部门抓总作用,推进水环境提升重点工程如期进行。加强“三水统筹”,在区内持续开展河道水环境健康度调查评估试点工作。

(三)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加强对已完成场地调查和修复的地块开展全覆盖现场巡查,确保后期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无二次污染的情况。今年已累计完成17个地块的土壤调查评审,另有3个项目已经立项。持续做好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定期核算工作,2024年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涉及供地地块17幅,总面积约为#平方米,其中2幅属于“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服用地”互相转换的豁免调查范围,经核算,安全利用率100%。

二、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一)聚焦新质生产力,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源头管理

区 (略) 积极配 (略) (略) 首个 (略) “工业上楼”项目,帮助 (略) 径。严格开展原厂地土壤监测,指导开展过渡厂房和新建厂房的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证审核,整体升级污染防治技术和措施。开展生态环境的全生命周期监管。继续推进“科 (略) ”建设,在枫林国际和汇创谷支持相关部门和高校建设生物医药共享实验室,积极 (略) 生物医药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

结合新型工业化要求,重新编制漕河 (略) 的规划环评,完善漕河 (略) 产业定位,为生物医药、 (略) 、人工智能等重点行业预留发展空间。探索制定弹性产业控制带要求和灵活环境准入清单,避免管理要求“一刀切”。此外,积极推进生命蓝湾的生态环境分析评估工作,不断加强对生物医药研发和孵化基地的生态环境支持和指导力度。

(二)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推进梅陇三村和华悦家园完成近 (略) 和 (略) 验收。不断推进漕河泾新兴技 (略) 建设低碳发 (略) 。积极配合 (略) 场建设和碳普惠场景应用工作。完 (略) 减污降碳任务清单编制 (略) 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有序 (略) 强制性清洁生产验收和方案评审工作。

结合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生物多样性日、全国生态日等时间节点,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弘扬生态文明理念。组织志愿者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已完成徐家汇公园等三个#上大型绿地和龙华港等3个河道断面的户外动植物采样工作,宣 (略) 域生物多样性,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等理念。建立全市首个核安全文化建设科普馆, (略) 民开放,专人讲解站辐射,医疗辐射科普知识,播放辐射警示片,推进核技术安全利用。持续落实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制度,全年共接待7批参观人员,共计107人次。发挥监测站云展厅和研学课件的科普、宣传作用。暑假期间,举办2024年生态环保夏令营活动。

(三)持续推进“ (略) ”建设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95%;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3%;年底前完成269个生活垃圾投放点的专项更新工作。持续提高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级,上海城投水务(集团) (略) 长桥水厂产生的污泥100%全量资源化利用;全区一般工业固 (略) 置量实现零增长、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4%。进一步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体系,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3%;拆房和装修垃圾 (略) 置率达到60%。优化危险废 (略) 置能力结构,搭 (略) ,签 (略) 置合同。完善平战结合的医疗废 (略) 置体系,持续推进“医废最后一公里”运行。厚植“无废文化”,建成包括“无废工厂、 (略) 、无废机关、无废学校”等20个“无废细胞”。

三、 (略) 域环境安全底线 (一)狠抓严管危废污染防治工作

截至12月底,累计危废转移量3477.39吨。危废产废单位均已完成危废管理计划本年度首次申报和备案工作。累计医废转移量8139.43吨。其中255家为小型医疗机构,其产生的医 (略) (略) “医废最后一公里”项目进行收运,累计上门收运#次,共收运医废132.22吨。

持续加强一般工业固废的监管,我区23家一般工业固废产生单位(其中2家已关停、2家已搬迁)中,19家均已落实年度申报。现场核实企业一般工业固废的制度管理、台账记录、贮存、转移等环节管理情况,督促产废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加强一般工业固废的全过程管理。

(二)加强辐射污染源监管及环 (略) 置水平

全年共开展对核技术利用单位现场检查197户次,其中一般核技术利用单位检查101户次、现场许可核查82户次、放射源单位检查12户次、放射性药品检查2户次。办理各类辐射安全许可证申请134家、完成IV类、V类放射源备案16户次。为防范突发环境事件发生, (略) 重点风险源单位节前环境安全大检查工作。

四、坚持不懈强化生态环保支撑保障体系 (一)完善美丽徐汇建设顶层计划

深入推进落实生态环境“十四五”专项规划,3个类别16个指标稳步推进。 (略) 局相关文件,制订美丽徐汇建设实施意见和2024-2026年美丽徐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略) 统一部署,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制定了《 (略) 固定污染源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办法》, (略) 固定污染源信息系统开展“三监联动“管理,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会建设。

修订《 (略)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督促各单位制定《 (略) 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方案》、《 (略) 未利用场地管理使用操作办法》、《 (略) (略) 置餐饮油烟扰民问题工作机制》、《 (略) 固定污染源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办法》等文件,形成齐抓共管 (略) 。

(二)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放管服”改革

对标“治理要素一张图、互联 (略) ”要求,持续深化“大气智理”“水境智理”场景建设。整合空气质量小微站、道路及工地扬尘实时监测、工业及汽修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餐饮油烟在线监测、水质自动监测站等实时监测和无人机、无人船等智能感知设备,构建环境数据 (略) 络。整合相关管理事项和力量,实现跨部门管理要素集中展示、环境数据智慧分析决策、跨部门事件全闭环管理。

推广深化“环信码”分级分类管理方法。修订建设工地环信码管理办法,并根据每月评分情况开展夜间施工秒批,提高审批时效。持续推 (略) 域的餐饮油烟、建筑工地、汽修行业综合监管的分级分 (略) 复。试行工业企业环信码分级分类管理,倡导精准监管、信用监管,通过重点帮扶和持续改进,参评工业企业中“绿码”企业超过50%。全年共完成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审批52件,完成排污许可证审核27件,办理夜间施工证明444件,组织玻璃幕墙光反射影响论证10次。

坚持通过信用管理提高服务企业力度。在完成宣传全覆盖的基础上,完成 (略) 罚企业信用修复; (略) 228家企业开展环保信用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全面实施分级分类的差异化、精准化监管执法。做好月度双公示, (略) 21家重点企业环境统计工作和信息披露工作。

坚持做好生态损害赔偿工作。依据《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的要求,上下半年各开展一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线索筛查,共筛查各类线索200余条,全年完成5件生态损害赔偿工作,赔偿金额151.#元。

(三)优化执法方式,提升环境执法效能

执法大队深入抓好“双随机、一公开”及“一证式”“一体化”执法等基础制度的落实,组织开展大气污染整治“28”“清源”“旋风”3个专项行动,并联合公安、检察机 (略) 范围内深入开展“两打”专项行动,筑牢环境监管防线。 (略) 域内实验室类产废企业较多的情况,会同梅特勒- (略) 打 (略)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实训基地项目。搭建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 (略) ,提升执法水平,强化执法能力。同时,也打造实验室类小微产废企业的危废管理样本。区 (略) 执法大队先后被生态环境部、最 (略) 、公安部联合表彰为2023年度“两打”专项行动表现突出集体 (略) (略) 表彰为2023 (略) 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 (略) (略) 执法总队表彰为2023 (略) 生态环境执法考评优秀单位。

执法大队共开展执法检查5149人次,2323户次,人均执法次数103.05,问题发现率22.98%。 (略) 移动执 (略) 级专项任务10项、区级专项任务40项,生成执法工单784个。全年共立案45件,发放听证告知书26户,听证通知书26户,开展听证26户,催告5户; (略) 罚26件(其中重大案件1件), (略) 罚金额164.#元,没收违法所得1.#元;结案33件, (略) 罚33件,免罚金额236.#元。

(四)整合监测资源,提升环境监测能力

落实大环境和污染源监测工作,做好自动站运维和数据审核工作, (略) 内地表水、环境空气、噪声等 (略) 络,实时掌握环境变化,发挥预警功能,全年取得大环境监测数据#个,污染源监测数据#个,共取得监测数据#个,审核在线数据约#个。

持续保持各项监测能力,顺 (略) 市场 (略) 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复评审。 (略) 内开展环境监测服务的社会监测机构和运维机构实施监督检查,全年共开展非现场检查37家、现场检查24家,开具问题整改单52张,及时跟进问题整改进程,完成监管闭环。对企业自行监测开展情况进行现场评估和帮扶,全年共完成28家排污单位的自行监测监督检查工作。

(五)做好日常信访和“#”服 (略) 复工作

全年共收到投诉件933件,其中#共计906件;信访件共计27件, (略) 复率100%。确保30 (略) 复率达100%。继续执行三级审核制度,提 (略) 复的质量;坚持信访定期分析制度,加强对热点和难点信访的探讨;坚持领导包案制,提高群众满意度。

根据环保投诉情况,组建餐饮油烟专班和噪声治理专班,强化部门协同条块联动。全面梳理违法选址餐饮企业,核实规范一批、整改调整一批、打击关停一批;进一步完善餐饮油烟选址负面清单,从源头降低油烟扰民产生情况。梳理噪声投诉易发领域,加强执法检查,督促建筑工地做好文明施工管理;坚持条块结合,全力化解居民矛盾。

五、认真做好督察整改工作 (一) (略) 级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

根据20 (略) 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反馈问题, (略) 共制定了61项整改措施,对103幅未利用地块, (略) 规模以上建筑工地,6家重点排污工业企业,397家医疗机构,89家汽修企业,2 (略) ,3064家餐饮企业开展全覆盖检查,并开展执法宣贯和培训指导。制定《 (略)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条块协同能力。

(二)认真做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

(略) 每季度组织各相关单位对中央环保督察期间交办的117件信访件和2件督办信访件开展回头看,督促各项整改任务在约定期限内完成。针对督察指出的建筑工地违规夜间施工问题, (略) 各相关部门加强审批后执法检查,并开展噪声监测。定期组织各工地开展文明施工宣贯。此外, (略) 结合督察反馈的问题开展自查自纠,对建筑垃圾倾倒、污 (略) 理、 (略) 移动机械管理等问题持续开展执法检查。依托噪声污染防治专班和餐饮油烟污染防治专班,定期召开工作会议,针对出现多次投诉的地址, (略) 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略) (略) 办公室 2025年1月26日印发

(共印5份)

通 知

徐环保〔 2025 〕2号

签发人:王淳

关于印发《 (略) (略)

2024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科室、执法大队、环境监测站:

现印发《 (略) (略) 2024年工作总结》,请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附件: (略) (略) 2024年工作总结

2025年1月10日

(略) (略) 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是美丽徐汇建设三年行 (略) 之年,区 (略) 在区委、区 (略) (略) 指导下,高举生态文明思想旗帜,贯彻落实各级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优化“环信码”管理,完善“智慧环保”体系建设,持续深化水、大气、土壤、固体废弃物等领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能级进一步提升。

大气环境质量方面: (略) 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指标PM2.5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PM10浓度40微克/立方米;大气环境质量(AQI)优良率为89.3%, (略) 并列第2, (略) 并列第1。上师大国控点PM2.5浓度为30.9微克/立方米,大气环境质量(AQI)优良率为87.1%。

水环境质量方面:全 (略) 考断面全部达到优III水质标准,其中II类水8个,III类水4个,考核断面达标率100%。考核断面主要指标溶解氧平均浓度7.14mg/L,较去年同期改善5.6%;氨氮平均浓度0.30mg/L,较去年同期改善6.2%;总磷平均浓度0.07mg/L,较去年同期改善22.2%。

土壤环境质量方面:共开展了17个地块的场地调查工作,全部达到环保要求,可安全利用;规划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一商”并且在2024年完成土地供应的15幅地块全部纳入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核算,安全利用率持续保持100%。

一、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一)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关心下,区 (略) 组织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围 (略) 控点, (略) (略) (略) 对VOCs、颗粒物、氮氧化物和恶臭指标进行走航监测,对周边污染进行溯源精细化排查,识别站点高污染成因和主要来源。建立上师大国控点空气质量保障“一机制、四行动方案”,组织落实各项行动方案,修订《 (略) 空气重污染专项应急预案》。持续做好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工地扬尘联合执法;坚持推进VOCs简易治理设施精细化管理工作,强化移动源多源头监管,加强重 (略) 检路查、入户检测、 (略) 移动机械抽查抽测等,推进国二非道机械淘汰和未申报非道机械整改工作。开展秋冬季空气质量保障政企协商,组织落实减排方案。

针对噪声领域, (略) 级噪声行动方案及任务清单,召 (略) 噪声工作会议,落 (略) 噪声达标要求,推进噪声行动方案各项任务,协调职能部门做好噪声投诉问题。完成2个 (略) 建设工作。

(二)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守牢达标排放底线,结合排污许可证开展涉水企业监管,推进涉水企业在线监测设施应装尽装、应连尽连,积极发挥在线监测“哨兵”作用,提升企业监管预警能力。与区卫健委、 (略) 联动, (略) 培训指导帮扶,对区内20张床位以上的医疗机构完成全覆盖排摸,进一步提升医疗污水监管力度。持续加强入河排口动态监管,截至 (略) 共有排口654个,均建立“一口一档”。不断完善河道 (略) 络,动态掌握水质变动情况,并开展数据分析预警,持续开展无人机、无人船与人工巡河相结合的立体巡河,共持续开展巡河116次,督办并闭环河道相关问题312件,对水质波动以及河道情况及时预判、及时干预、 (略) 置,促进河道水质稳定提升。 (略) 河长办牵头部门抓总作用,推进水环境提升重点工程如期进行。加强“三水统筹”,在区内持续开展河道水环境健康度调查评估试点工作。

(三)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加强对已完成场地调查和修复的地块开展全覆盖现场巡查,确保后期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无二次污染的情况。今年已累计完成17个地块的土壤调查评审,另有3个项目已经立项。持续做好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定期核算工作,2024年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涉及供地地块17幅,总面积约为#平方米,其中2幅属于“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服用地”互相转换的豁免调查范围,经核算,安全利用率100%。

二、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一)聚焦新质生产力,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源头管理

区 (略) 积极配 (略) (略) 首个 (略) “工业上楼”项目,帮助 (略) 径。严格开展原厂地土壤监测,指导开展过渡厂房和新建厂房的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证审核,整体升级污染防治技术和措施。开展生态环境的全生命周期监管。继续推进“科 (略) ”建设,在枫林国际和汇创谷支持相关部门和高校建设生物医药共享实验室,积极 (略) 生物医药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

结合新型工业化要求,重新编制漕河 (略) 的规划环评,完善漕河 (略) 产业定位,为生物医药、 (略) 、人工智能等重点行业预留发展空间。探索制定弹性产业控制带要求和灵活环境准入清单,避免管理要求“一刀切”。此外,积极推进生命蓝湾的生态环境分析评估工作,不断加强对生物医药研发和孵化基地的生态环境支持和指导力度。

(二)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推进梅陇三村和华悦家园完成近 (略) 和 (略) 验收。不断推进漕河泾新兴技 (略) 建设低碳发 (略) 。积极配合 (略) 场建设和碳普惠场景应用工作。完 (略) 减污降碳任务清单编制 (略) 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有序 (略) 强制性清洁生产验收和方案评审工作。

结合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生物多样性日、全国生态日等时间节点,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弘扬生态文明理念。组织志愿者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已完成徐家汇公园等三个#上大型绿地和龙华港等3个河道断面的户外动植物采样工作,宣 (略) 域生物多样性,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等理念。建立全市首个核安全文化建设科普馆, (略) 民开放,专人讲解站辐射,医疗辐射科普知识,播放辐射警示片,推进核技术安全利用。持续落实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制度,全年共接待7批参观人员,共计107人次。发挥监测站云展厅和研学课件的科普、宣传作用。暑假期间,举办2024年生态环保夏令营活动。

(三)持续推进“ (略) ”建设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95%;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3%;年底前完成269个生活垃圾投放点的专项更新工作。持续提高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级,上海城投水务(集团) (略) 长桥水厂产生的污泥100%全量资源化利用;全区一般工业固 (略) 置量实现零增长、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4%。进一步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体系,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3%;拆房和装修垃圾 (略) 置率达到60%。优化危险废 (略) 置能力结构,搭 (略) ,签 (略) 置合同。完善平战结合的医疗废 (略) 置体系,持续推进“医废最后一公里”运行。厚植“无废文化”,建成包括“无废工厂、 (略) 、无废机关、无废学校”等20个“无废细胞”。

三、 (略) 域环境安全底线 (一)狠抓严管危废污染防治工作

截至12月底,累计危废转移量3477.39吨。危废产废单位均已完成危废管理计划本年度首次申报和备案工作。累计医废转移量8139.43吨。其中255家为小型医疗机构,其产生的医 (略) (略) “医废最后一公里”项目进行收运,累计上门收运#次,共收运医废132.22吨。

持续加强一般工业固废的监管,我区23家一般工业固废产生单位(其中2家已关停、2家已搬迁)中,19家均已落实年度申报。现场核实企业一般工业固废的制度管理、台账记录、贮存、转移等环节管理情况,督促产废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加强一般工业固废的全过程管理。

(二)加强辐射污染源监管及环 (略) 置水平

全年共开展对核技术利用单位现场检查197户次,其中一般核技术利用单位检查101户次、现场许可核查82户次、放射源单位检查12户次、放射性药品检查2户次。办理各类辐射安全许可证申请134家、完成IV类、V类放射源备案16户次。为防范突发环境事件发生, (略) 重点风险源单位节前环境安全大检查工作。

四、坚持不懈强化生态环保支撑保障体系 (一)完善美丽徐汇建设顶层计划

深入推进落实生态环境“十四五”专项规划,3个类别16个指标稳步推进。 (略) 局相关文件,制订美丽徐汇建设实施意见和2024-2026年美丽徐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略) 统一部署,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制定了《 (略) 固定污染源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办法》, (略) 固定污染源信息系统开展“三监联动“管理,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会建设。

修订《 (略)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督促各单位制定《 (略) 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方案》、《 (略) 未利用场地管理使用操作办法》、《 (略) (略) 置餐饮油烟扰民问题工作机制》、《 (略) 固定污染源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办法》等文件,形成齐抓共管 (略) 。

(二)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放管服”改革

对标“治理要素一张图、互联 (略) ”要求,持续深化“大气智理”“水境智理”场景建设。整合空气质量小微站、道路及工地扬尘实时监测、工业及汽修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餐饮油烟在线监测、水质自动监测站等实时监测和无人机、无人船等智能感知设备,构建环境数据 (略) 络。整合相关管理事项和力量,实现跨部门管理要素集中展示、环境数据智慧分析决策、跨部门事件全闭环管理。

推广深化“环信码”分级分类管理方法。修订建设工地环信码管理办法,并根据每月评分情况开展夜间施工秒批,提高审批时效。持续推 (略) 域的餐饮油烟、建筑工地、汽修行业综合监管的分级分 (略) 复。试行工业企业环信码分级分类管理,倡导精准监管、信用监管,通过重点帮扶和持续改进,参评工业企业中“绿码”企业超过50%。全年共完成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审批52件,完成排污许可证审核27件,办理夜间施工证明444件,组织玻璃幕墙光反射影响论证10次。

坚持通过信用管理提高服务企业力度。在完成宣传全覆盖的基础上,完成 (略) 罚企业信用修复; (略) 228家企业开展环保信用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全面实施分级分类的差异化、精准化监管执法。做好月度双公示, (略) 21家重点企业环境统计工作和信息披露工作。

坚持做好生态损害赔偿工作。依据《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的要求,上下半年各开展一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线索筛查,共筛查各类线索200余条,全年完成5件生态损害赔偿工作,赔偿金额151.#元。

(三)优化执法方式,提升环境执法效能

执法大队深入抓好“双随机、一公开”及“一证式”“一体化”执法等基础制度的落实,组织开展大气污染整治“28”“清源”“旋风”3个专项行动,并联合公安、检察机 (略) 范围内深入开展“两打”专项行动,筑牢环境监管防线。 (略) 域内实验室类产废企业较多的情况,会同梅特勒- (略) 打 (略)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实训基地项目。搭建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 (略) ,提升执法水平,强化执法能力。同时,也打造实验室类小微产废企业的危废管理样本。区 (略) 执法大队先后被生态环境部、最 (略) 、公安部联合表彰为2023年度“两打”专项行动表现突出集体 (略) (略) 表彰为2023 (略) 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 (略) (略) 执法总队表彰为2023 (略) 生态环境执法考评优秀单位。

执法大队共开展执法检查5149人次,2323户次,人均执法次数103.05,问题发现率22.98%。 (略) 移动执 (略) 级专项任务10项、区级专项任务40项,生成执法工单784个。全年共立案45件,发放听证告知书26户,听证通知书26户,开展听证26户,催告5户; (略) 罚26件(其中重大案件1件), (略) 罚金额164.#元,没收违法所得1.#元;结案33件, (略) 罚33件,免罚金额236.#元。

(四)整合监测资源,提升环境监测能力

落实大环境和污染源监测工作,做好自动站运维和数据审核工作, (略) 内地表水、环境空气、噪声等 (略) 络,实时掌握环境变化,发挥预警功能,全年取得大环境监测数据#个,污染源监测数据#个,共取得监测数据#个,审核在线数据约#个。

持续保持各项监测能力,顺 (略) 市场 (略) 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复评审。 (略) 内开展环境监测服务的社会监测机构和运维机构实施监督检查,全年共开展非现场检查37家、现场检查24家,开具问题整改单52张,及时跟进问题整改进程,完成监管闭环。对企业自行监测开展情况进行现场评估和帮扶,全年共完成28家排污单位的自行监测监督检查工作。

(五)做好日常信访和“#”服 (略) 复工作

全年共收到投诉件933件,其中#共计906件;信访件共计27件, (略) 复率100%。确保30 (略) 复率达100%。继续执行三级审核制度,提 (略) 复的质量;坚持信访定期分析制度,加强对热点和难点信访的探讨;坚持领导包案制,提高群众满意度。

根据环保投诉情况,组建餐饮油烟专班和噪声治理专班,强化部门协同条块联动。全面梳理违法选址餐饮企业,核实规范一批、整改调整一批、打击关停一批;进一步完善餐饮油烟选址负面清单,从源头降低油烟扰民产生情况。梳理噪声投诉易发领域,加强执法检查,督促建筑工地做好文明施工管理;坚持条块结合,全力化解居民矛盾。

五、认真做好督察整改工作 (一) (略) 级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

根据20 (略) 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反馈问题, (略) 共制定了61项整改措施,对103幅未利用地块, (略) 规模以上建筑工地,6家重点排污工业企业,397家医疗机构,89家汽修企业,2 (略) ,3064家餐饮企业开展全覆盖检查,并开展执法宣贯和培训指导。制定《 (略)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条块协同能力。

(二)认真做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

(略) 每季度组织各相关单位对中央环保督察期间交办的117件信访件和2件督办信访件开展回头看,督促各项整改任务在约定期限内完成。针对督察指出的建筑工地违规夜间施工问题, (略) 各相关部门加强审批后执法检查,并开展噪声监测。定期组织各工地开展文明施工宣贯。此外, (略) 结合督察反馈的问题开展自查自纠,对建筑垃圾倾倒、污 (略) 理、 (略) 移动机械管理等问题持续开展执法检查。依托噪声污染防治专班和餐饮油烟污染防治专班,定期召开工作会议,针对出现多次投诉的地址, (略) 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略) (略) 办公室 2025年1月26日印发

(共印5份)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