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生态环境厅2025年2月18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告书审批意见的公示天柱县宏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油麻坳金矿延续、变更

内容
 
发送至邮箱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2025年2月18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告书审批意见的公示天柱县宏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油麻坳金矿延续、变更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对天柱县 (略) 油麻坳金矿(延续、变更)项目环境影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2月18日-2025年2月24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51-#(贵州省生态环境 (略) )

0851-#(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 (略) 生态环境厅窗口)

传真:0851-#

通讯地址: (略) (略) (略) 59号贵州省生态环境 (略)

(略) (略) (略) 270号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 (略) 生态环境厅窗口

邮 编:#

序号

建设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单位名称

建设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1

天柱县 (略) 油麻坳金矿(延续、变更)

黔东南州天柱县远口镇油麻坳

天柱县 (略)

贵州中贵 (略)

天柱县油麻坳金矿(延续、变更)由天柱县 (略) 投资建设,原油麻坳金矿于2011年停采、停建至今。原油麻坳金矿采矿权于2020年10月到期,到期后于2024年4月2日向省自然资源厅申请延续,并获得批准。

原油麻坳金矿于2011年前进行过小范围开采,原开采时形成部分井 (略) ,根据环评期间现场调查,原开采井口已进行封闭,现场无矿坑水涌出,原油麻坳金矿于2011年停建、停产至今,目前场地内无大气、噪声、新固废等污染物产生,原场地内仅有少量废石堆存,环评已要求将原废石用于本次工业场地建设,并纳入环保竣工要求。

原油麻坳金矿于2005年编制过《油麻坳金矿环境影响报告表》并于2005年7月获得天柱县 (略) 的审批意见,后续2017年2月编制《天柱县油麻坳金矿(延续、变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于2017年2月9日取得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的批复,批复号:黔环审〔2017〕8号。项目批复至今未进行动工建设。

油麻坳金矿延续、变更后生产规模由#t/a变更为#t/a,并配套建设选矿厂。油麻坳 (略) 范围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0.572平方公里;开采标高:+535.0m~+230.0m;开采矿种为金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主要生产工艺为井工充填开采(金矿经开采后进行洗选,洗选后的尾矿充填井 (略) )。

矿山在籍总人数117人,出勤人数117人;原矿生产人员效率2.67t/工.d。本项目总投资为7695.#元,环保工程投资731.#元,项目环保工程投资占项目基建总投资的比例为9.51%。

(一)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

矿井 (略) 域生物量减少 (略)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是可以承受的。本矿井开采后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崩塌、滑坡、地裂缝、泥石流等。对区域地表形态和自然景观的 (略) 限 (略) 边 (略) 部区域。

矿山范围无居民点、无重要工程管线、 (略) 通过,仅 (略) 。从开采崩落范围图可知,矿山地下开采 (略) 内 (略) 产生一定的影响,矿山范围 (略) (略) 面,等级低,通行车辆少。矿体开采期间,应 (略) 的路面变化情况, (略) 面进行填补维护,保 (略) 正常通行。

矿区范围内的林地主要为次生性针叶林,矿山开采不会引发大面积的塌陷、地裂缝、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因此,地表塌陷对林地影响范围及程度是有限的。矿区范围内植被水源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雨,区内雨量充沛,降雨日多, (略) 部区域浅层地下水或地表水由于受矿体开采影响,水位有所下降,但地表植被生长不会受到大的影响;矿区内未发现大型野生动物,无野生动物迁徙通道,矿山开采不会导 (略) 植被大面积消失,土地利用性质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不会改变矿山范围内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矿山开采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小。根据收集资料及现场踏勘,井田范围内未发现其它国家级野生动物,环评要求在矿井施工和运营期间禁止对野生动物乱捕乱杀。

对于受轻度破坏的土地,由于地表仅有轻微变形,不影响农田耕种植被生长,再加上受影响的耕地面积占比极小,因此农作物产量基本不受影响。沉陷范围内主要涉及一般商品林(非自然林),少部分涉及一般公益林,区域无国家二级及以上公益林分布。地表沉陷对林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地表出 (略) (略) 的高大林木将产生歪斜或倾倒,对林地的影响有限。地表沉陷诱发地裂缝、滑坡 (略) (略) 的林地造成毁坏,影响仅为发生地 (略) (略) 。

(二)地表水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

矿山事故排放受纳水体为油麻坳小溪及竹团河,评价油麻坳小溪及竹团河河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根据监测结果可知,各监测断面各监测因子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相应水质标准要求,表 (略) 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整体尚好。

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为油麻坳小溪、竹团河小溪在评价范围的河段。

2)建设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及其治理措施

施工期废污 (略) 理直接排放,将对地表水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环评要求先行建设矿山生 (略) 理站,施工期生活污水进入优先建设的生 (略) (略) 理达标后回用于工业场地绿化 (略) 用水,不外排;在生 (略) 理站未建成前,建议矿山各场 (略) 设置旱厕所,场地集中营地少量食堂污水和日常生活污水采用隔油池和 (略) 理,处理后废水可作为施工场地防尘、绿化用水,不外排。施工废水采用临时沉 (略) 理, (略) 理后废水可作为施工用水和施工场地防尘用水。

3)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矿坑水

工业场 (略) 修建一座规模为250m3/d的 (略) 理站,对矿山开采产生矿坑水进行统 (略) 理,采用“调节池+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出水水质中Fe浓度满足《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864-2022)一级标准要求,其余因子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限值要求。矿坑水正常涌水时,处理达标后的矿坑水全部复用于矿山井下防尘洒水、充填站补充用水、选矿厂补充水等,不外排。

当矿井最大涌水时,处理达标后的矿坑水部分优先复用于矿山井下防尘洒水、充填站补充用水、选矿厂补充水等,剩余部分达标排放入油麻坳小溪。

(2)生活污水

本项目建设完成后,生活污水量为24.52m3/d,在工业场地 (略) 设生 (略) 理站1座,规模为30m3/d,采用“调节池+A2O一体化设备+二沉池+脱磷剂+石英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生 (略) (略) 理后,SS、COD、NH3-N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全部回用于地面生产系统防尘洒水、 (略) 、绿化用水及选矿厂补充用水,不外排。

(3)工业场地初期雨水

工业场地严格实施“雨污分流”,工业场地内辅 (略) 场地的地面须进 (略) 理,工业场 (略) 内堆矿场设置全封闭棚架式结构, (略) 四周设置淋滤水收集边沟,同时对工业场地、道路进行硬化,在场地较低外设场地淋滤水沉淀池(100.0m3)收集含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初期场地淋滤水,场地淋滤水经沉淀池收集后引入 (略) (略) 理达标后回用。

(4)选矿废水

选矿生产废水主要是选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压滤水、跑、冒、滴、漏废水等,项目选矿生产补充水为45.75m3/d,循环水量为1621.18m3/d。主要污染物为SS,生产废水经浓缩、压滤 (略) 理后循环使用,项目设计了完整的水循环使用系统,并设置350m3事故水池,可保证本项目生产废水得到有效的收集循环,不外排。

(5)车辆冲洗废水

工业场 (略) 出口设置出场车辆清洗池,。冲洗废水经洗车池收集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

(6)充填站设备冲洗废水

充填站搅拌设备每次使用后需用水清洗,本项目设备冲洗废水水量约为1.50m3/d,故环保要求,在充填站内设置沉淀池(3m3),冲洗废水经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

(三)地下水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

(略) 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2017)中Ⅲ类标准。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可知,各监测井泉水质因子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表 (略) 域地下水水质状况尚好。

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为评价范围内地下含水层及其他民用井泉等。

2)建设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建设期井筒及井巷施工将揭穿地下含水层,井下初期的少量涌水,将对地下水资源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地表水体也造成一定的污染影响。同时,矿井施工中的井下排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废水,也会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环评要求先行建设矿山生 (略) 理站,建设期生活污水进入优先建设的生 (略) (略) 理达标后回用于工业场地绿化 (略) 用水,不外排;在生 (略) 理站未建成前,建议矿山各场 (略) 设置旱厕所,场地集中营地少量食堂污水和日常生活污水采用隔油池和 (略) 理,处理后废水可作为施工场地防尘、绿化用水,不外排。施工废水采用临时沉 (略) 理, (略) 理后废水可作为施工用水和施工场地防尘用水

2)运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应加强管理,对工业场地及其他场地实施雨污分流,对可能 (略) 域 (略) 防渗;项目污废水管道、 (略) 理池及储存池应按防泄漏设计要求和标准施工,设备、管道采取有效的密封措施,防止污染物跑、冒、滴、漏,加大地下水污染负荷。

严密观查地表井泉水位变化状况,当出现井泉干涸情况时,应向水资源管理部门汇报,并作好当地村民饮水补救措施。

(四)大气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

(略) 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根据《2023年黔东南州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判定项 (略) 域属于环境空气质 (略) 。根据监测结果可知,各监测点TSP24小时平均值无超标现象, (略) 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大气环境主要保护目标为矿山工业场地和风井场地周边村寨以 (略) 两侧的村民点。

2)建设期环境空气影响及其治理措施

施工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作业面和交通运输产生的扬尘、场地平整产生的扬尘、散状物料堆放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及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施工生活炉灶排烟等,建设期对大气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建设期大气环境防治措施:合理组织施工和工程设计,缩短工期,加强施工机械的使用管理和保养维修, (略) 域要加强地面清扫,严禁车辆超载超速行驶,施工人员生活炉灶尽量采用清洁能源,细颗粒物料运输采用密闭式槽车运输,装卸时要采取措施减少扬尘量,施工期PM10排放限值满足《贵州省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DB52/1700-2022)要求、降尘量符合贵州省《环境空气质量降尘》(DB52/1699-2022)中表1排放限值。

3)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立式水泥仓顶部设置1套袋式除尘 (略) 理后,经排气筒排放。矿石堆场设置封闭式棚架结构,且四周设置围挡;并设置喷雾洒水装置。胶带运输机均设置在封闭式皮带走廊内。破碎车间及粉矿仓扬尘设置在封闭厂房内,并设置喷雾洒水设施;粉矿仓采用封闭式,筒仓顶 (略) 、顶部呼吸孔、出料口等设喷雾洒水装置降尘。磨浮车间为封闭式结构,并设置喷雾洒水设施;湿式磨矿,矿石含水率较高,不易起尘。在装卸过程尽量降低装卸落差。 (略) 进行硬化,定期洒水,采取加盖蓬布、控制装载量等措施。

(五)声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声环境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

(略) 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根据监测结果可知,各监测点昼、夜间噪声值均未出现超标现象, (略) 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声环境保护目标为矿山工业场地、风井场地 (略) 两侧居民点。

2)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生产场地施工会对场地周围村民点存在一定的影响。矿山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并对设备定期维修、养护;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强化施工期噪声的管理,避免噪声扰民事件发生。

3)运营期声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矿山噪声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工业场地、风井场地、 (略) 。场地噪声源主要有机修车间、坑木房、充填站、选矿厂、空压机房、通风机及各种泵类噪声; (略) 噪声源为运输车辆噪声。

预测分析认为,矿山运营期各场地厂界噪声值昼夜均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表1 (略) 标准限值。项目场地周边居民点较远(500m范围内无居民点),对周边居民敏感点的影响较小。

严格限制运矿车辆穿过居民点时间,控制时速小于20km/h, (略) 两侧声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有限。

(六)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固废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施工期土石方尽量做到内部平衡。建筑垃圾作为地基填筑料,各类包装箱、纸一般由专人负责收集分类存放,统一运往废品收购站进行回收利用。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运往当地环卫部门指定 (略) 置。

2)运营期固废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本项目不设置选矿尾矿库,产生的洗选尾矿全部作为充填骨料制浆后充填井 (略) 。矿山运营期废石不出井,直接用于井下填充的原料,不设置废石场。本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有生活垃圾、 (略) 理站污泥、选矿厂循环水池底泥、生 (略) 理站污泥和废机油等。

环评要求在矿山工业场地及风井场地主要建筑物及作业场所设置垃圾桶、垃圾箱,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清运至环卫部门指 (略) 置。 (略) 理站污泥经压滤脱水干化后进入选矿厂洗选。生 (略) 理站污泥经干化后与生活垃圾一起运至当地环卫部门认 (略) 置。选矿厂循环水池底泥打入选矿厂进行洗选。废机油、废乳化液等均属危险废物,环评要求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2023)的要求设置暂存间进行贮存管理,并交由有资质的单 (略) 置。

(七)土壤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

(略) 域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壤; (略) 为轻 (略) 。监测结果表明,建设用地柱状样、表层样各项监测指标监测值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表1中第二类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农用地监测点监测因子满足《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表1(其他)筛选值,综上 (略)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2)施工期土壤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施工期对土壤的影响主要是表土扰动,施工期间的污废水排放,固体废物堆存,及施工设备漏油等,造成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环评要求在各场地及采场剥离施工过程中要保护和利用好表层熟化土壤,施工前把表层熟化土壤集中堆存,用于后期的原地貌恢复;施工生产废水设 (略) 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提前建设生 (略) 理系统,将建设期生活污 (略) 理达标后作为施工场地绿化用水等,不外排;固体废物分 (略) 置;施工期机械要勤加保养,防止漏油。

2)运营期土壤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运营期加强对工业场地“三废”管理,尤其是对 (略) 理站、生 (略) 理站的运行管理;对工业场地可能产生污 (略) 域 (略) (略) 理,以防土壤环境污染。

正常工况下,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项目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小;通过预测非正常工矿下项目污染物事故排放对土壤的影响可知,非正常工矿下 (略) 域内土壤中Fe、Mn含量增加甚微,影响相对较小。

(八)环境风险

本项目主要风险为污废水事故排放风险、矿物油类泄露风险等。业主应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做好矿山灾害防治及环境风险防范工作。本项目应避免 (略) 理系统失效,以防范事故排水, (略) 理设施的主要配件应有备用件,以确保其能正常运转;环评要求在工业场 (略) 地面设事故池(350m3),其容积大于8h的正常涌水量需求,并确保其在正常 (略) 于常空状态,以容纳设备检修或事故时的水量,杜绝污(废)水事故排放污染水环境。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批稿(公示版)

油麻坳金矿(延续、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稿).pdf

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油麻坳金矿(延续、变更)-公众参与调查.pdf

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公参提出方式和途径.pdf

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

贵州省生态环境 (略) 0851-#、#

(反馈时间:自本公示生成后5个工作日内)

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有关规定,上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不含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容。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对天柱县 (略) 油麻坳金矿(延续、变更)项目环境影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2月18日-2025年2月24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51-#(贵州省生态环境 (略) )

0851-#(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 (略) 生态环境厅窗口)

传真:0851-#

通讯地址: (略) (略) (略) 59号贵州省生态环境 (略)

(略) (略) (略) 270号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 (略) 生态环境厅窗口

邮 编:#

序号

建设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单位名称

建设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1

天柱县 (略) 油麻坳金矿(延续、变更)

黔东南州天柱县远口镇油麻坳

天柱县 (略)

贵州中贵 (略)

天柱县油麻坳金矿(延续、变更)由天柱县 (略) 投资建设,原油麻坳金矿于2011年停采、停建至今。原油麻坳金矿采矿权于2020年10月到期,到期后于2024年4月2日向省自然资源厅申请延续,并获得批准。

原油麻坳金矿于2011年前进行过小范围开采,原开采时形成部分井 (略) ,根据环评期间现场调查,原开采井口已进行封闭,现场无矿坑水涌出,原油麻坳金矿于2011年停建、停产至今,目前场地内无大气、噪声、新固废等污染物产生,原场地内仅有少量废石堆存,环评已要求将原废石用于本次工业场地建设,并纳入环保竣工要求。

原油麻坳金矿于2005年编制过《油麻坳金矿环境影响报告表》并于2005年7月获得天柱县 (略) 的审批意见,后续2017年2月编制《天柱县油麻坳金矿(延续、变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于2017年2月9日取得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的批复,批复号:黔环审〔2017〕8号。项目批复至今未进行动工建设。

油麻坳金矿延续、变更后生产规模由#t/a变更为#t/a,并配套建设选矿厂。油麻坳 (略) 范围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0.572平方公里;开采标高:+535.0m~+230.0m;开采矿种为金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主要生产工艺为井工充填开采(金矿经开采后进行洗选,洗选后的尾矿充填井 (略) )。

矿山在籍总人数117人,出勤人数117人;原矿生产人员效率2.67t/工.d。本项目总投资为7695.#元,环保工程投资731.#元,项目环保工程投资占项目基建总投资的比例为9.51%。

(一)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

矿井 (略) 域生物量减少 (略)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是可以承受的。本矿井开采后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崩塌、滑坡、地裂缝、泥石流等。对区域地表形态和自然景观的 (略) 限 (略) 边 (略) 部区域。

矿山范围无居民点、无重要工程管线、 (略) 通过,仅 (略) 。从开采崩落范围图可知,矿山地下开采 (略) 内 (略) 产生一定的影响,矿山范围 (略) (略) 面,等级低,通行车辆少。矿体开采期间,应 (略) 的路面变化情况, (略) 面进行填补维护,保 (略) 正常通行。

矿区范围内的林地主要为次生性针叶林,矿山开采不会引发大面积的塌陷、地裂缝、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因此,地表塌陷对林地影响范围及程度是有限的。矿区范围内植被水源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雨,区内雨量充沛,降雨日多, (略) 部区域浅层地下水或地表水由于受矿体开采影响,水位有所下降,但地表植被生长不会受到大的影响;矿区内未发现大型野生动物,无野生动物迁徙通道,矿山开采不会导 (略) 植被大面积消失,土地利用性质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不会改变矿山范围内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矿山开采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小。根据收集资料及现场踏勘,井田范围内未发现其它国家级野生动物,环评要求在矿井施工和运营期间禁止对野生动物乱捕乱杀。

对于受轻度破坏的土地,由于地表仅有轻微变形,不影响农田耕种植被生长,再加上受影响的耕地面积占比极小,因此农作物产量基本不受影响。沉陷范围内主要涉及一般商品林(非自然林),少部分涉及一般公益林,区域无国家二级及以上公益林分布。地表沉陷对林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地表出 (略) (略) 的高大林木将产生歪斜或倾倒,对林地的影响有限。地表沉陷诱发地裂缝、滑坡 (略) (略) 的林地造成毁坏,影响仅为发生地 (略) (略) 。

(二)地表水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

矿山事故排放受纳水体为油麻坳小溪及竹团河,评价油麻坳小溪及竹团河河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根据监测结果可知,各监测断面各监测因子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相应水质标准要求,表 (略) 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整体尚好。

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为油麻坳小溪、竹团河小溪在评价范围的河段。

2)建设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及其治理措施

施工期废污 (略) 理直接排放,将对地表水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环评要求先行建设矿山生 (略) 理站,施工期生活污水进入优先建设的生 (略) (略) 理达标后回用于工业场地绿化 (略) 用水,不外排;在生 (略) 理站未建成前,建议矿山各场 (略) 设置旱厕所,场地集中营地少量食堂污水和日常生活污水采用隔油池和 (略) 理,处理后废水可作为施工场地防尘、绿化用水,不外排。施工废水采用临时沉 (略) 理, (略) 理后废水可作为施工用水和施工场地防尘用水。

3)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矿坑水

工业场 (略) 修建一座规模为250m3/d的 (略) 理站,对矿山开采产生矿坑水进行统 (略) 理,采用“调节池+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出水水质中Fe浓度满足《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864-2022)一级标准要求,其余因子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限值要求。矿坑水正常涌水时,处理达标后的矿坑水全部复用于矿山井下防尘洒水、充填站补充用水、选矿厂补充水等,不外排。

当矿井最大涌水时,处理达标后的矿坑水部分优先复用于矿山井下防尘洒水、充填站补充用水、选矿厂补充水等,剩余部分达标排放入油麻坳小溪。

(2)生活污水

本项目建设完成后,生活污水量为24.52m3/d,在工业场地 (略) 设生 (略) 理站1座,规模为30m3/d,采用“调节池+A2O一体化设备+二沉池+脱磷剂+石英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生 (略) (略) 理后,SS、COD、NH3-N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全部回用于地面生产系统防尘洒水、 (略) 、绿化用水及选矿厂补充用水,不外排。

(3)工业场地初期雨水

工业场地严格实施“雨污分流”,工业场地内辅 (略) 场地的地面须进 (略) 理,工业场 (略) 内堆矿场设置全封闭棚架式结构, (略) 四周设置淋滤水收集边沟,同时对工业场地、道路进行硬化,在场地较低外设场地淋滤水沉淀池(100.0m3)收集含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初期场地淋滤水,场地淋滤水经沉淀池收集后引入 (略) (略) 理达标后回用。

(4)选矿废水

选矿生产废水主要是选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压滤水、跑、冒、滴、漏废水等,项目选矿生产补充水为45.75m3/d,循环水量为1621.18m3/d。主要污染物为SS,生产废水经浓缩、压滤 (略) 理后循环使用,项目设计了完整的水循环使用系统,并设置350m3事故水池,可保证本项目生产废水得到有效的收集循环,不外排。

(5)车辆冲洗废水

工业场 (略) 出口设置出场车辆清洗池,。冲洗废水经洗车池收集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

(6)充填站设备冲洗废水

充填站搅拌设备每次使用后需用水清洗,本项目设备冲洗废水水量约为1.50m3/d,故环保要求,在充填站内设置沉淀池(3m3),冲洗废水经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

(三)地下水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

(略) 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2017)中Ⅲ类标准。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可知,各监测井泉水质因子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表 (略) 域地下水水质状况尚好。

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为评价范围内地下含水层及其他民用井泉等。

2)建设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建设期井筒及井巷施工将揭穿地下含水层,井下初期的少量涌水,将对地下水资源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地表水体也造成一定的污染影响。同时,矿井施工中的井下排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废水,也会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环评要求先行建设矿山生 (略) 理站,建设期生活污水进入优先建设的生 (略) (略) 理达标后回用于工业场地绿化 (略) 用水,不外排;在生 (略) 理站未建成前,建议矿山各场 (略) 设置旱厕所,场地集中营地少量食堂污水和日常生活污水采用隔油池和 (略) 理,处理后废水可作为施工场地防尘、绿化用水,不外排。施工废水采用临时沉 (略) 理, (略) 理后废水可作为施工用水和施工场地防尘用水

2)运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应加强管理,对工业场地及其他场地实施雨污分流,对可能 (略) 域 (略) 防渗;项目污废水管道、 (略) 理池及储存池应按防泄漏设计要求和标准施工,设备、管道采取有效的密封措施,防止污染物跑、冒、滴、漏,加大地下水污染负荷。

严密观查地表井泉水位变化状况,当出现井泉干涸情况时,应向水资源管理部门汇报,并作好当地村民饮水补救措施。

(四)大气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

(略) 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根据《2023年黔东南州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判定项 (略) 域属于环境空气质 (略) 。根据监测结果可知,各监测点TSP24小时平均值无超标现象, (略) 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大气环境主要保护目标为矿山工业场地和风井场地周边村寨以 (略) 两侧的村民点。

2)建设期环境空气影响及其治理措施

施工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作业面和交通运输产生的扬尘、场地平整产生的扬尘、散状物料堆放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及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施工生活炉灶排烟等,建设期对大气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建设期大气环境防治措施:合理组织施工和工程设计,缩短工期,加强施工机械的使用管理和保养维修, (略) 域要加强地面清扫,严禁车辆超载超速行驶,施工人员生活炉灶尽量采用清洁能源,细颗粒物料运输采用密闭式槽车运输,装卸时要采取措施减少扬尘量,施工期PM10排放限值满足《贵州省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DB52/1700-2022)要求、降尘量符合贵州省《环境空气质量降尘》(DB52/1699-2022)中表1排放限值。

3)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立式水泥仓顶部设置1套袋式除尘 (略) 理后,经排气筒排放。矿石堆场设置封闭式棚架结构,且四周设置围挡;并设置喷雾洒水装置。胶带运输机均设置在封闭式皮带走廊内。破碎车间及粉矿仓扬尘设置在封闭厂房内,并设置喷雾洒水设施;粉矿仓采用封闭式,筒仓顶 (略) 、顶部呼吸孔、出料口等设喷雾洒水装置降尘。磨浮车间为封闭式结构,并设置喷雾洒水设施;湿式磨矿,矿石含水率较高,不易起尘。在装卸过程尽量降低装卸落差。 (略) 进行硬化,定期洒水,采取加盖蓬布、控制装载量等措施。

(五)声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声环境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

(略) 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根据监测结果可知,各监测点昼、夜间噪声值均未出现超标现象, (略) 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声环境保护目标为矿山工业场地、风井场地 (略) 两侧居民点。

2)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生产场地施工会对场地周围村民点存在一定的影响。矿山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并对设备定期维修、养护;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强化施工期噪声的管理,避免噪声扰民事件发生。

3)运营期声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矿山噪声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工业场地、风井场地、 (略) 。场地噪声源主要有机修车间、坑木房、充填站、选矿厂、空压机房、通风机及各种泵类噪声; (略) 噪声源为运输车辆噪声。

预测分析认为,矿山运营期各场地厂界噪声值昼夜均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表1 (略) 标准限值。项目场地周边居民点较远(500m范围内无居民点),对周边居民敏感点的影响较小。

严格限制运矿车辆穿过居民点时间,控制时速小于20km/h, (略) 两侧声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有限。

(六)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固废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施工期土石方尽量做到内部平衡。建筑垃圾作为地基填筑料,各类包装箱、纸一般由专人负责收集分类存放,统一运往废品收购站进行回收利用。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运往当地环卫部门指定 (略) 置。

2)运营期固废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本项目不设置选矿尾矿库,产生的洗选尾矿全部作为充填骨料制浆后充填井 (略) 。矿山运营期废石不出井,直接用于井下填充的原料,不设置废石场。本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有生活垃圾、 (略) 理站污泥、选矿厂循环水池底泥、生 (略) 理站污泥和废机油等。

环评要求在矿山工业场地及风井场地主要建筑物及作业场所设置垃圾桶、垃圾箱,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清运至环卫部门指 (略) 置。 (略) 理站污泥经压滤脱水干化后进入选矿厂洗选。生 (略) 理站污泥经干化后与生活垃圾一起运至当地环卫部门认 (略) 置。选矿厂循环水池底泥打入选矿厂进行洗选。废机油、废乳化液等均属危险废物,环评要求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2023)的要求设置暂存间进行贮存管理,并交由有资质的单 (略) 置。

(七)土壤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

(略) 域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壤; (略) 为轻 (略) 。监测结果表明,建设用地柱状样、表层样各项监测指标监测值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表1中第二类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农用地监测点监测因子满足《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表1(其他)筛选值,综上 (略)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2)施工期土壤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施工期对土壤的影响主要是表土扰动,施工期间的污废水排放,固体废物堆存,及施工设备漏油等,造成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环评要求在各场地及采场剥离施工过程中要保护和利用好表层熟化土壤,施工前把表层熟化土壤集中堆存,用于后期的原地貌恢复;施工生产废水设 (略) 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提前建设生 (略) 理系统,将建设期生活污 (略) 理达标后作为施工场地绿化用水等,不外排;固体废物分 (略) 置;施工期机械要勤加保养,防止漏油。

2)运营期土壤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运营期加强对工业场地“三废”管理,尤其是对 (略) 理站、生 (略) 理站的运行管理;对工业场地可能产生污 (略) 域 (略) (略) 理,以防土壤环境污染。

正常工况下,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项目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小;通过预测非正常工矿下项目污染物事故排放对土壤的影响可知,非正常工矿下 (略) 域内土壤中Fe、Mn含量增加甚微,影响相对较小。

(八)环境风险

本项目主要风险为污废水事故排放风险、矿物油类泄露风险等。业主应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做好矿山灾害防治及环境风险防范工作。本项目应避免 (略) 理系统失效,以防范事故排水, (略) 理设施的主要配件应有备用件,以确保其能正常运转;环评要求在工业场 (略) 地面设事故池(350m3),其容积大于8h的正常涌水量需求,并确保其在正常 (略) 于常空状态,以容纳设备检修或事故时的水量,杜绝污(废)水事故排放污染水环境。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批稿(公示版)

油麻坳金矿(延续、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稿).pdf

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油麻坳金矿(延续、变更)-公众参与调查.pdf

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公参提出方式和途径.pdf

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

贵州省生态环境 (略) 0851-#、#

(反馈时间:自本公示生成后5个工作日内)

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有关规定,上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不含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容。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