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飞行区及工作区扩建工程场外输油管道工程项目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飞行区及工作区扩建工程场外输油管道工程项目
拟批准环境评价报告书的项目 | |||
---|---|---|---|
项目名称: |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飞行区及工作区扩建工程场外输油管道工程项目 | ||
建设地点: | (略) 肥西县、 (略) 、 (略) 、 (略) | ||
建设单位: | 中 (略) (略) |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南京 (略) | 公示时间: | 2025年02月15日 |
项目概况: |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 DN250 航煤管道,起于中石化合肥油库, (略) 安徽分公司合肥机场油库, (略) 肥西县、 (略) 、 (略) (略) 4 (略) ( (略) ), (略) 全长约51km。管道全线设计压力6.0Mpa,一般段管线壁厚为7.1mm,穿越段管线壁厚为8.0mm,管道设计输量180m3/h、120×104t/a;沿线建 (略) 监控阀室;在末站内设置控制中心。 |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一)严格落实生态保护措施。本项目管线穿越滁河干渠—驷马山饮水干渠,穿越长度为471m,其中一 (略) 71m,其余400m为二 (略) ;穿越方式采用定向钻穿越,定向钻施工场地不在红线二 (略) 内。严禁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设置大型临时工程。 采取边开挖、边铺管、边回填、边治理的施工作业方式,尽量缩短施工周期,以减少生态不利影响。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管道临时堆放和加工、表土堆放等临时工程均布置在作业带内;表土开挖后单独堆放,妥善保存,施工结束后用于复绿复垦。小型河流及沟渠穿越采用开挖方式,施工选择在枯水期,开挖施工河段采取围堰施工并做好河水导流。对于有衬砌或基础规整的河渠穿越采用顶管方式,以减少对河渠设施的影响。禁止施工物料、废弃土石方倾倒入河。 (二)强化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生活污水依托租用民 (略) 理;施工生产废水 (略) 理后用于运输车辆和流动机械等冲洗、工地抑尘、降尘喷洒,不外排;管道试压废水在试压合格后,采 (略) 理后回用于农灌、道路洒水或经过当地管理部门允许的地点( (略) )排放,禁止排入饮用水水 (略) ,禁止排入滁河干渠及引江济淮通道。项目阀室均为远控阀室,无值守工作人员,营运期无废水产生。 输油管道采用外防腐层和强制电流阴极保护联合方式,为全封闭系统,避免油品泄漏污染地下水,穿越水系、交通干线的管线加装防护套管。建立完备的监控系统 (略) 监控阀室,溢油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截断油源,减少污染。在引江济淮穿越段南岸、滁河干渠1穿越段南岸、滁河干渠2穿越段南岸地下水流向下游各设置1口跟踪监测井,定期对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严防地下水污染。 (三)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要求。施工期规范各类施工设施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做到工地围挡、易扬尘物料堆放覆盖、出入车辆冲洗、路面硬化、湿法作业、运输车辆密闭运输,施工场地颗粒物排放应满足《施工场地颗粒物排放标准》(DB 34/4811-2024)中的相关要求;选用尾气排放达标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运营期正常运行期间无废气排放。 (四)加强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尽量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使用、在临近居民点的施工段设置临时移动隔声屏障、不安排夜间施工活动等措施降低噪声污染。施工期场界噪声排放不得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011)规定限值。运营期无噪声源,不产生噪声影响。 (五)规范固 (略) 理处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废弃泥浆、工程弃土、施工废料和弃渣以及拆除的原管道和含油固废等。生活垃圾依托当地环 (略) 理。施工过程中泥浆可重复利用,用于恢复原有地貌和植被。施工过程中土石方全部利用。施工废料部分可回收利用,剩余废料依托当地职能部门有偿清运。运营期不产生固体废物。 (六)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及其他土地保护措施。本项目管线施 (略) 穿越永久基本农田,临时占用基本农田5709.13m2。项目施工前应办理相关临时占地手续;施工期应尽量避开农作物生长时期,并通过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等工程技术措施减少对耕作层的破坏;施工完成后及时复垦,并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土地复垦验收。本项目临时占用林地18.8hm2,在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植被恢复,除管道两侧5米范围内不得种植深根性植物外,其余施工作业带范围内的林地应恢复种植原植被。临时占用其他耕地、草地,在施工期结束后应及时复垦复耕。施工敷设时,应保证管道上土层覆盖厚度不低于0.8m。 (七)强化环境风险防控。及时修编环境应急预案,做好与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的衔接与联动,并报送肥西县、 (略) 、高新技术产 (略) 、经济技 (略) 生 (略) 备案。本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依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对本项目进行管理,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和物资,定期开展必要的培训和演练。 (七)有关本项目其他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严格按照《报告书》文本的相关内容认真落实。 | ||
公众参与情况: |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 | |||
听证权利告知: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 ||
公众反馈意见的联系方式 | |||
受理部门: | (略) 政务 (略) 生态环境窗口 | 联系电话: | 0551-* |
邮箱: | *@*63.com | 通讯地址: | (略) (略) (略) 1 (略) (略) 生态环境窗口 |
拟批准环境评价报告书的项目 | |||
---|---|---|---|
项目名称: |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飞行区及工作区扩建工程场外输油管道工程项目 | ||
建设地点: | (略) 肥西县、 (略) 、 (略) 、 (略) | ||
建设单位: | 中 (略) (略) |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南京 (略) | 公示时间: | 2025年02月15日 |
项目概况: |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 DN250 航煤管道,起于中石化合肥油库, (略) 安徽分公司合肥机场油库, (略) 肥西县、 (略) 、 (略) (略) 4 (略) ( (略) ), (略) 全长约51km。管道全线设计压力6.0Mpa,一般段管线壁厚为7.1mm,穿越段管线壁厚为8.0mm,管道设计输量180m3/h、120×104t/a;沿线建 (略) 监控阀室;在末站内设置控制中心。 |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一)严格落实生态保护措施。本项目管线穿越滁河干渠—驷马山饮水干渠,穿越长度为471m,其中一 (略) 71m,其余400m为二 (略) ;穿越方式采用定向钻穿越,定向钻施工场地不在红线二 (略) 内。严禁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设置大型临时工程。 采取边开挖、边铺管、边回填、边治理的施工作业方式,尽量缩短施工周期,以减少生态不利影响。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管道临时堆放和加工、表土堆放等临时工程均布置在作业带内;表土开挖后单独堆放,妥善保存,施工结束后用于复绿复垦。小型河流及沟渠穿越采用开挖方式,施工选择在枯水期,开挖施工河段采取围堰施工并做好河水导流。对于有衬砌或基础规整的河渠穿越采用顶管方式,以减少对河渠设施的影响。禁止施工物料、废弃土石方倾倒入河。 (二)强化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生活污水依托租用民 (略) 理;施工生产废水 (略) 理后用于运输车辆和流动机械等冲洗、工地抑尘、降尘喷洒,不外排;管道试压废水在试压合格后,采 (略) 理后回用于农灌、道路洒水或经过当地管理部门允许的地点( (略) )排放,禁止排入饮用水水 (略) ,禁止排入滁河干渠及引江济淮通道。项目阀室均为远控阀室,无值守工作人员,营运期无废水产生。 输油管道采用外防腐层和强制电流阴极保护联合方式,为全封闭系统,避免油品泄漏污染地下水,穿越水系、交通干线的管线加装防护套管。建立完备的监控系统 (略) 监控阀室,溢油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截断油源,减少污染。在引江济淮穿越段南岸、滁河干渠1穿越段南岸、滁河干渠2穿越段南岸地下水流向下游各设置1口跟踪监测井,定期对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严防地下水污染。 (三)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要求。施工期规范各类施工设施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做到工地围挡、易扬尘物料堆放覆盖、出入车辆冲洗、路面硬化、湿法作业、运输车辆密闭运输,施工场地颗粒物排放应满足《施工场地颗粒物排放标准》(DB 34/4811-2024)中的相关要求;选用尾气排放达标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运营期正常运行期间无废气排放。 (四)加强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尽量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使用、在临近居民点的施工段设置临时移动隔声屏障、不安排夜间施工活动等措施降低噪声污染。施工期场界噪声排放不得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011)规定限值。运营期无噪声源,不产生噪声影响。 (五)规范固 (略) 理处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废弃泥浆、工程弃土、施工废料和弃渣以及拆除的原管道和含油固废等。生活垃圾依托当地环 (略) 理。施工过程中泥浆可重复利用,用于恢复原有地貌和植被。施工过程中土石方全部利用。施工废料部分可回收利用,剩余废料依托当地职能部门有偿清运。运营期不产生固体废物。 (六)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及其他土地保护措施。本项目管线施 (略) 穿越永久基本农田,临时占用基本农田5709.13m2。项目施工前应办理相关临时占地手续;施工期应尽量避开农作物生长时期,并通过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等工程技术措施减少对耕作层的破坏;施工完成后及时复垦,并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土地复垦验收。本项目临时占用林地18.8hm2,在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植被恢复,除管道两侧5米范围内不得种植深根性植物外,其余施工作业带范围内的林地应恢复种植原植被。临时占用其他耕地、草地,在施工期结束后应及时复垦复耕。施工敷设时,应保证管道上土层覆盖厚度不低于0.8m。 (七)强化环境风险防控。及时修编环境应急预案,做好与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的衔接与联动,并报送肥西县、 (略) 、高新技术产 (略) 、经济技 (略) 生 (略) 备案。本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依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对本项目进行管理,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和物资,定期开展必要的培训和演练。 (七)有关本项目其他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严格按照《报告书》文本的相关内容认真落实。 | ||
公众参与情况: |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 | |||
听证权利告知: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 ||
公众反馈意见的联系方式 | |||
受理部门: | (略) 政务 (略) 生态环境窗口 | 联系电话: | 0551-* |
邮箱: | *@*63.com | 通讯地址: | (略) (略) (略) 1 (略) (略) 生态环境窗口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