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生态环境厅2025年2月25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告书审批意见的公示务正道煤电铝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配套赤泥堆场扩容改造项目

内容
 
发送至邮箱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2025年2月25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告书审批意见的公示务正道煤电铝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配套赤泥堆场扩容改造项目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对务正道煤电铝循环经济 (略) 配套赤泥堆场扩容改造项目环境影评价文件(报告书)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2月25日-2025年3月3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51-*(贵州省生态环境 (略) )

0851-*(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 (略) 生态环境厅窗口)

传真:0851-*

通讯地址: (略) (略) (略) 59号贵州省生态环境 (略)

(略) (略) (略) 270号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 (略) 生态环境厅窗口

邮编:*


序号

建设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单位名称

建设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1

务正道煤电铝循环经济 (略) 配套赤泥堆场扩容改造项目

贵州省务川县镇南镇

国 (略) 贵州 (略)

贵阳铝 (略)

项目为配套务正道煤电铝循环 (略) 务正道1000kt/a氧化铝工程 (略) 置环保工程。年产*吨氧化铝项目源于国电投贵州务正道800kt/a氧化铝项目,800kt/a氧化铝项目于2013年取得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中电投贵州 (略) 贵州务正道年产*吨氧化铝项目准的批复》发改产业[2013]2493号”及“《关于中电投贵州务正道800kt/a氧化铝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13]271号”。在该项目的实际建设过程中,考虑到本扩容改造项目配套铝土矿资源丰富、矿山铝土矿产能*吨/年以及规模经济效益的优势,要求氧化铝规模按1000kt/a进行设计,并在务川县发 (略) 以务发改备[2016]11号文重新进行了备案,按此要求,2017年4月,中铝 (略) 贵阳分公司编制完成了《国家电投贵州务正道1000kt/a氧化铝工程初步设计优化方案》,在优化方案的基础上,于2017年6月编制完成了《中电投贵州务正道1000kt/a氧化铝工程初步设计》。同年9月,中铝 (略) 受业主委托,编制完成了《国 (略) 贵州务正道1000kt/a氧化铝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于2018年5月取得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原贵州环境保护厅)对此项目的变更环评批复。国家电投贵州务正道1000kt/a氧化铝工程于2020年9月投入试运行,赤泥堆场已配套主体工程运行至今,并于2021年5月由 (略) 完成了该堆场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

现有赤泥堆场原设计堆存高程742m,总坝高112m,现计算总库容*m3,属于三等堆场,坝体级别为3级。截至2024年4月,赤泥堆场已堆存赤泥量约为*m3,剩余库容约*m3。本次赤泥堆场加高扩容工程,增加5级堆积坝,从742m高程开始整体往堆场内收坡,设计最终堆存至767m高程,可增加库容约*m3。加高扩容后的堆场总坝高为137m,总库容为*m3,加高扩容后的堆场属于二等堆场,坝体级别为2级,对应的最小安全超高为1.0m,最小干滩长度为70m。

本次扩容改造新增加占地约0.139km2。本次扩容改造后利用原有管理人员,不新增劳动定员。生产班制为两班制,每天工作12×2h,工作天数为365天。项目建设投资:本次扩容改建项目建设总投资为*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539.*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2.45%。

一、环境影响预测

一)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赤泥堆场加高扩容工程新增占地面积小,影响范围小, (略) 生态环境的扰动影响可以接受,对区域整体景观生态 (略) 不会产生明显影响。评价范围无国家及贵州省珍稀保护动植物,对现有整个生态环境状况影响较小。通过对实施生态恢复措施,生态环境将会有所改善。

本项目赤泥堆场闭库后,随着闭库生态恢复措施的落实,地表植被得以恢复,堆场破 (略) 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场区地质环境得到改善,可 (略) 自然景观和环境生态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二)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根据《报告书》分析评价,本项目运营期正常情况下污废水不外排,对区内地表水环境造成影响的可能性较小;赤泥堆场坝下回水池在极不利环境条件下,出现事故外排时,会对堆场下游岩门河造成污染,因此,项目必须加强管理,定期对环保设施进行检修和维护,避免出现污废水事故排放。

本项目赤泥堆场闭库后, (略) 无生产活动,无污废水外排, (略) 内地表水造成影响。

三)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根据《报告书》预测结论,正常情况下,本项目赤泥 (略) 内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较小。非正常情况下,赤泥堆场污废水收集设施发生渗漏时,预 (略) 内地下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本项目赤泥堆场闭库后, (略) 无生产活动,场区逐步进行闭库封场及覆土绿化后, (略) 内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

(四)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赤泥堆场加高扩容后,主要大气污染源 (略) 赤泥干滩产生的扬尘及赤泥堆存作业运输车辆及碾压机等机械尾气。堆场作业器械尾气污染物排放量小、污染危害性不大,通过大气扩散稀 (略) 内环境影响较小。

预测堆场赤泥干滩无组织排放的TSP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为46.17μg/m3,最大浓度影响距离564m范围无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对周边村民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本项目赤泥堆场闭库后, (略) 无生产活动,场区逐步进行闭库封场及覆土绿化后,堆场扬尘会得到有效控制,对区内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五)声环境影响预测

本扩容改造项目由于不新增噪声源。现有工程产生的噪声采取降噪措施后,堆场四界昼间噪声均能够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略) 标准要求。由于堆场噪声源较少,堆场运营期总体上对项目周边声环境影响较小。

场区主要噪声源周围200m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目标。本项目赤泥堆场闭库后, (略) 生产活动停止,人员撤离,噪声源消失,不再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六)土壤环境影响预测

根据环评预测分析,正常工况下,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项目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小;非正常工况下,会对土壤环境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污染程度有限。采取环评提出的各项防治措施后,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影响在可接受范围。

本项目赤泥堆场闭库后, (略) 生产活动停止,人员撤离,场区逐步进行闭库封场及覆土绿化后,土壤环境的影响源减弱并逐步消失,对区内土壤环境的影响较小。

二、环境保护措施

(一)施工期

本项目赤泥堆场加高扩容施工中须落实如下环保措施:

1.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按照施工计划,文明施工。弃土弃渣应规范堆放,防止水土流失。

2.施工期施工人员及现场工作人员生 (略) 理设施利用堆场原有设施,不再单独设置。施工废水采取在现场经过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

3.本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是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等。施工过程按环评要求严格落实洒水降尘、加强机械管理和保养维修等措施。施工期施工场地扬尘(PM10)应符合《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DB52/1700-2022)表1限值要求。

4.应强化施工期噪声环境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使用,减少噪声产生的叠加影响。施工场地产生的噪声应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要求。

5.本项目开挖土石方量较小,开挖土石方中,可利用部分就地用于场地平整和作为截洪沟、副坝等建筑物的建筑材料,无法利用部分就地于堆场内堆存,剥离的表土临时堆放于堆场内部,后期随堆场堆存情况逐步回覆至 (略) 域。对于新开挖的边坡宜及时种植植被,场区内外有组织挖沟排水,防止水土流失。

6.施工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植被的破坏面积,对施工期间临时占用的农田耕地,应及时覆土还耕。在附属设施、辅助工程的施工中,尽量少占农田植被,对必须临时占用的非征用地,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恢复其原有功能,实在不能恢复的,应采取补救措施给予适当赔偿。

(二)运营期

1.生态保护措施

现有工程在营运 (略) 裸露地表采取了相应的生态及水土保持措施,恢复地表植被,未造成植被覆盖率及土地生产能力的降低。本扩容改造项目 (略) 自然体系的生态完整性和稳定性没有重大影响, (略) 域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和稳定状况未因工程建设而退化,本扩容改造项目运营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小。

2.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次改造后赤泥堆场回水方式未发生变化,仍沿用初期坝下游的回水池采用污水泵将污水 (略) 生产使用,回水池下游原设置2台水泵(1用1备),将回水池污水抽至压滤车间滤液槽并 (略) 。本项目不需进行扩容则能够接纳本项目的回水,并能满足《干法赤泥堆场设计规范》(GB *-2014)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2020)的相关要求。

定期对赤泥堆场回水系统与赤泥输送系统进行检修,确保各设施的正常运行,保证堆场废水的有效回用;定期对加高增容 (略) (略) 沟结合式截排洪设施、排水陡槽进行巡查,避免排洪设施出现堵塞,保证截排洪设施的有效运行 (略) 的清污分流;加 (略) 在线监测,以便能及时发现隐患并做出应对;完善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发 (略) 污废水事故外排时能快速做出响应,尽快控制污染事态的发展,降低污废水事故 (略) 内地表水体的污染影响。

3.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1)源头控制措施

为防止和降低污染物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程度,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略)

①项目应做好废水的综合利用和回用,对于清净废水尽量做到循环使用,以减少废水排放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地下水的可能性。

②污水管道施工应严格符合规范要求,接口严密、平顺,填料密实,避免发生破损污染地下水。

(略) 周围建设完善的防洪系统、排水系统,加强维护,严格控制周围地表水 (略) 。

2)“可视化”处理

①截水沟、排洪管、溢洪道尽修建、设置为明沟、明管。

②管线尽可能地上敷设,减少埋地管道。

(2)分区防控措施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要求,结合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该填埋场地工程防渗参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中Ⅱ类场及《干法赤泥堆场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进行设计。 (略) 防渗范围覆 (略) 及回水池 (略) 域,库区采用人工合成材料进行全库 (略) 理, (略) 理分为两种情况:沟底 (略) 域,防渗层从下往上依次为:450g/m2膨润土垫层,2.0mm双糙面HDPE土工膜,300g/m2抗紫外线土工布;堆 (略) 域边坡较陡,防渗层从下往上依次为:400g/m2土工布防护层,2.0mm双糙面HDPE土工膜,300g/m2抗紫外线土工布。回水 (略) 理和场平后铺设防渗膜至坝顶及两侧截洪沟,防渗层为450g/m2GCL、2.0mmHDPE糙面膜、300g/m2土工布。

4.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本次加高扩容项目采用技术成熟、条件可靠、既安全又环保的滤饼干法堆存工艺,考虑在有风情况下堆场中堆体会出现起尘情况,对此无组织散发扬尘的控制,因本项目扬尘量较少,加之场地为沟谷地形,堆场周围采用洒水车洒水降尘,可有效控制赤泥堆场产生的大气污染。场界颗粒物排放执行《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表6现有和新建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标准。

5.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采取符合国家有关噪声标准的作业机械;加强生产设备的保养,合理操作,减少噪声的产生强度;合理安排生产作业时间,尽量不在夜间进行强噪声作业;加强个体防护措施,长时间作业在强噪声生产设备的工作人员,应完善个人卫生防护措施,工作时佩带必要的防护用品。场界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标准限值要求。

6.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1)源头控制措施

堆场赤泥干滩在大风干燥季节采用喷雾降尘措施,扬尘对周围土壤环境影响较小。 (略) 设有完善的截水沟、排水竖井、排洪管、排渗设施、回水池等,实现清污分流。赤泥堆场内积水全部输送至坝下回水池,通过水泵和输水管输送至氢氧化铝厂/氧化铝厂复用作生产用水,不外排。施工机具检修时产生的废矿物油收集后及时送入压滤车间内危险废物暂存间暂存后定期由第三方机构统 (略) 理,不外排。

(2)过程防控措施

本扩容改造项目可能对土壤环境产生影响的途径为废液通过垂直下渗的形式渗入本扩容改 (略) 域土壤,重 (略) 域为本扩容改造项目赤泥堆场和回水池,已经采取了严格的防渗措施。 (略) 域边坡较陡且绝 (略) 域为岩石,在清除植被、石牙、腐殖土后需采用M10的厚度50mm水泥砂浆进行喷浆找平,以满足铺设防渗膜的要求。

(3)污染监控体系

根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治理》(*)中相关要求,赤泥堆场需要设置土壤监测点位。具体监测布点方案和监测频次详见“9.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章节。

(4)应急响应措施

在例行监测中,一旦发现土壤监测数据异常,应尽快核查数据,确保数据正确性,并加大监测频率,连续监测分析变化动向,查明原因及 (略) 理,并对污染地块进行治理。

(三)服务期满

依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本扩容改造项目服务期满或不再承担新的贮存、填埋任务时,应在2年内启动封场作业,并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此外,赤泥堆场的闭库应满足《尾矿库安全规程》(*)中尾矿库闭库的相关规定。封场后如需对堆存赤泥进行开采再利用,应另行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本扩容改造项目闭库后应及时进行土地复垦或绿化造林,土地复垦应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Ⅱ类场封场及土地复垦要求,建设单位编制赤泥堆场闭库专项方案的,应按照闭库专项方案进行生态恢复。

赤泥堆场闭库后,堆场已建地下水监测系统应继续正常运行,利用地下水监测井进行地下水水质监测,监测频次至少每半年进行1次,监测因子遵照*规定,直到地下水水质连续2年不超出地下水本底水平。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批稿(公示版)

务正道煤电铝循环经济 (略) 配套赤泥堆场扩容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公示).pdf

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务正道煤电铝循环经济 (略) 配套赤泥堆场扩容改造项目公众参与说明(报批稿公示).pdf

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务正道煤电铝循环经济 (略) 配套赤泥堆场扩容改造项目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与途径(报批稿公示).pdf

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

贵州省生态环境 (略) 0851-*、*

(反馈时间:自本公示生成后5个工作日内)

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有关规定,上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不含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容。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对务正道煤电铝循环经济 (略) 配套赤泥堆场扩容改造项目环境影评价文件(报告书)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2月25日-2025年3月3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51-*(贵州省生态环境 (略) )

0851-*(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 (略) 生态环境厅窗口)

传真:0851-*

通讯地址: (略) (略) (略) 59号贵州省生态环境 (略)

(略) (略) (略) 270号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 (略) 生态环境厅窗口

邮编:*


序号

建设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单位名称

建设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1

务正道煤电铝循环经济 (略) 配套赤泥堆场扩容改造项目

贵州省务川县镇南镇

国 (略) 贵州 (略)

贵阳铝 (略)

项目为配套务正道煤电铝循环 (略) 务正道1000kt/a氧化铝工程 (略) 置环保工程。年产*吨氧化铝项目源于国电投贵州务正道800kt/a氧化铝项目,800kt/a氧化铝项目于2013年取得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中电投贵州 (略) 贵州务正道年产*吨氧化铝项目准的批复》发改产业[2013]2493号”及“《关于中电投贵州务正道800kt/a氧化铝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13]271号”。在该项目的实际建设过程中,考虑到本扩容改造项目配套铝土矿资源丰富、矿山铝土矿产能*吨/年以及规模经济效益的优势,要求氧化铝规模按1000kt/a进行设计,并在务川县发 (略) 以务发改备[2016]11号文重新进行了备案,按此要求,2017年4月,中铝 (略) 贵阳分公司编制完成了《国家电投贵州务正道1000kt/a氧化铝工程初步设计优化方案》,在优化方案的基础上,于2017年6月编制完成了《中电投贵州务正道1000kt/a氧化铝工程初步设计》。同年9月,中铝 (略) 受业主委托,编制完成了《国 (略) 贵州务正道1000kt/a氧化铝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于2018年5月取得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原贵州环境保护厅)对此项目的变更环评批复。国家电投贵州务正道1000kt/a氧化铝工程于2020年9月投入试运行,赤泥堆场已配套主体工程运行至今,并于2021年5月由 (略) 完成了该堆场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

现有赤泥堆场原设计堆存高程742m,总坝高112m,现计算总库容*m3,属于三等堆场,坝体级别为3级。截至2024年4月,赤泥堆场已堆存赤泥量约为*m3,剩余库容约*m3。本次赤泥堆场加高扩容工程,增加5级堆积坝,从742m高程开始整体往堆场内收坡,设计最终堆存至767m高程,可增加库容约*m3。加高扩容后的堆场总坝高为137m,总库容为*m3,加高扩容后的堆场属于二等堆场,坝体级别为2级,对应的最小安全超高为1.0m,最小干滩长度为70m。

本次扩容改造新增加占地约0.139km2。本次扩容改造后利用原有管理人员,不新增劳动定员。生产班制为两班制,每天工作12×2h,工作天数为365天。项目建设投资:本次扩容改建项目建设总投资为*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539.*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2.45%。

一、环境影响预测

一)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赤泥堆场加高扩容工程新增占地面积小,影响范围小, (略) 生态环境的扰动影响可以接受,对区域整体景观生态 (略) 不会产生明显影响。评价范围无国家及贵州省珍稀保护动植物,对现有整个生态环境状况影响较小。通过对实施生态恢复措施,生态环境将会有所改善。

本项目赤泥堆场闭库后,随着闭库生态恢复措施的落实,地表植被得以恢复,堆场破 (略) 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场区地质环境得到改善,可 (略) 自然景观和环境生态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二)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根据《报告书》分析评价,本项目运营期正常情况下污废水不外排,对区内地表水环境造成影响的可能性较小;赤泥堆场坝下回水池在极不利环境条件下,出现事故外排时,会对堆场下游岩门河造成污染,因此,项目必须加强管理,定期对环保设施进行检修和维护,避免出现污废水事故排放。

本项目赤泥堆场闭库后, (略) 无生产活动,无污废水外排, (略) 内地表水造成影响。

三)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根据《报告书》预测结论,正常情况下,本项目赤泥 (略) 内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较小。非正常情况下,赤泥堆场污废水收集设施发生渗漏时,预 (略) 内地下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本项目赤泥堆场闭库后, (略) 无生产活动,场区逐步进行闭库封场及覆土绿化后, (略) 内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

(四)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赤泥堆场加高扩容后,主要大气污染源 (略) 赤泥干滩产生的扬尘及赤泥堆存作业运输车辆及碾压机等机械尾气。堆场作业器械尾气污染物排放量小、污染危害性不大,通过大气扩散稀 (略) 内环境影响较小。

预测堆场赤泥干滩无组织排放的TSP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为46.17μg/m3,最大浓度影响距离564m范围无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对周边村民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本项目赤泥堆场闭库后, (略) 无生产活动,场区逐步进行闭库封场及覆土绿化后,堆场扬尘会得到有效控制,对区内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五)声环境影响预测

本扩容改造项目由于不新增噪声源。现有工程产生的噪声采取降噪措施后,堆场四界昼间噪声均能够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略) 标准要求。由于堆场噪声源较少,堆场运营期总体上对项目周边声环境影响较小。

场区主要噪声源周围200m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目标。本项目赤泥堆场闭库后, (略) 生产活动停止,人员撤离,噪声源消失,不再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六)土壤环境影响预测

根据环评预测分析,正常工况下,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项目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小;非正常工况下,会对土壤环境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污染程度有限。采取环评提出的各项防治措施后,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影响在可接受范围。

本项目赤泥堆场闭库后, (略) 生产活动停止,人员撤离,场区逐步进行闭库封场及覆土绿化后,土壤环境的影响源减弱并逐步消失,对区内土壤环境的影响较小。

二、环境保护措施

(一)施工期

本项目赤泥堆场加高扩容施工中须落实如下环保措施:

1.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按照施工计划,文明施工。弃土弃渣应规范堆放,防止水土流失。

2.施工期施工人员及现场工作人员生 (略) 理设施利用堆场原有设施,不再单独设置。施工废水采取在现场经过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

3.本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是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等。施工过程按环评要求严格落实洒水降尘、加强机械管理和保养维修等措施。施工期施工场地扬尘(PM10)应符合《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DB52/1700-2022)表1限值要求。

4.应强化施工期噪声环境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使用,减少噪声产生的叠加影响。施工场地产生的噪声应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要求。

5.本项目开挖土石方量较小,开挖土石方中,可利用部分就地用于场地平整和作为截洪沟、副坝等建筑物的建筑材料,无法利用部分就地于堆场内堆存,剥离的表土临时堆放于堆场内部,后期随堆场堆存情况逐步回覆至 (略) 域。对于新开挖的边坡宜及时种植植被,场区内外有组织挖沟排水,防止水土流失。

6.施工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植被的破坏面积,对施工期间临时占用的农田耕地,应及时覆土还耕。在附属设施、辅助工程的施工中,尽量少占农田植被,对必须临时占用的非征用地,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恢复其原有功能,实在不能恢复的,应采取补救措施给予适当赔偿。

(二)运营期

1.生态保护措施

现有工程在营运 (略) 裸露地表采取了相应的生态及水土保持措施,恢复地表植被,未造成植被覆盖率及土地生产能力的降低。本扩容改造项目 (略) 自然体系的生态完整性和稳定性没有重大影响, (略) 域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和稳定状况未因工程建设而退化,本扩容改造项目运营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小。

2.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次改造后赤泥堆场回水方式未发生变化,仍沿用初期坝下游的回水池采用污水泵将污水 (略) 生产使用,回水池下游原设置2台水泵(1用1备),将回水池污水抽至压滤车间滤液槽并 (略) 。本项目不需进行扩容则能够接纳本项目的回水,并能满足《干法赤泥堆场设计规范》(GB *-2014)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2020)的相关要求。

定期对赤泥堆场回水系统与赤泥输送系统进行检修,确保各设施的正常运行,保证堆场废水的有效回用;定期对加高增容 (略) (略) 沟结合式截排洪设施、排水陡槽进行巡查,避免排洪设施出现堵塞,保证截排洪设施的有效运行 (略) 的清污分流;加 (略) 在线监测,以便能及时发现隐患并做出应对;完善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发 (略) 污废水事故外排时能快速做出响应,尽快控制污染事态的发展,降低污废水事故 (略) 内地表水体的污染影响。

3.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1)源头控制措施

为防止和降低污染物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程度,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略)

①项目应做好废水的综合利用和回用,对于清净废水尽量做到循环使用,以减少废水排放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地下水的可能性。

②污水管道施工应严格符合规范要求,接口严密、平顺,填料密实,避免发生破损污染地下水。

(略) 周围建设完善的防洪系统、排水系统,加强维护,严格控制周围地表水 (略) 。

2)“可视化”处理

①截水沟、排洪管、溢洪道尽修建、设置为明沟、明管。

②管线尽可能地上敷设,减少埋地管道。

(2)分区防控措施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要求,结合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该填埋场地工程防渗参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中Ⅱ类场及《干法赤泥堆场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进行设计。 (略) 防渗范围覆 (略) 及回水池 (略) 域,库区采用人工合成材料进行全库 (略) 理, (略) 理分为两种情况:沟底 (略) 域,防渗层从下往上依次为:450g/m2膨润土垫层,2.0mm双糙面HDPE土工膜,300g/m2抗紫外线土工布;堆 (略) 域边坡较陡,防渗层从下往上依次为:400g/m2土工布防护层,2.0mm双糙面HDPE土工膜,300g/m2抗紫外线土工布。回水 (略) 理和场平后铺设防渗膜至坝顶及两侧截洪沟,防渗层为450g/m2GCL、2.0mmHDPE糙面膜、300g/m2土工布。

4.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本次加高扩容项目采用技术成熟、条件可靠、既安全又环保的滤饼干法堆存工艺,考虑在有风情况下堆场中堆体会出现起尘情况,对此无组织散发扬尘的控制,因本项目扬尘量较少,加之场地为沟谷地形,堆场周围采用洒水车洒水降尘,可有效控制赤泥堆场产生的大气污染。场界颗粒物排放执行《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表6现有和新建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标准。

5.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采取符合国家有关噪声标准的作业机械;加强生产设备的保养,合理操作,减少噪声的产生强度;合理安排生产作业时间,尽量不在夜间进行强噪声作业;加强个体防护措施,长时间作业在强噪声生产设备的工作人员,应完善个人卫生防护措施,工作时佩带必要的防护用品。场界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标准限值要求。

6.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1)源头控制措施

堆场赤泥干滩在大风干燥季节采用喷雾降尘措施,扬尘对周围土壤环境影响较小。 (略) 设有完善的截水沟、排水竖井、排洪管、排渗设施、回水池等,实现清污分流。赤泥堆场内积水全部输送至坝下回水池,通过水泵和输水管输送至氢氧化铝厂/氧化铝厂复用作生产用水,不外排。施工机具检修时产生的废矿物油收集后及时送入压滤车间内危险废物暂存间暂存后定期由第三方机构统 (略) 理,不外排。

(2)过程防控措施

本扩容改造项目可能对土壤环境产生影响的途径为废液通过垂直下渗的形式渗入本扩容改 (略) 域土壤,重 (略) 域为本扩容改造项目赤泥堆场和回水池,已经采取了严格的防渗措施。 (略) 域边坡较陡且绝 (略) 域为岩石,在清除植被、石牙、腐殖土后需采用M10的厚度50mm水泥砂浆进行喷浆找平,以满足铺设防渗膜的要求。

(3)污染监控体系

根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治理》(*)中相关要求,赤泥堆场需要设置土壤监测点位。具体监测布点方案和监测频次详见“9.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章节。

(4)应急响应措施

在例行监测中,一旦发现土壤监测数据异常,应尽快核查数据,确保数据正确性,并加大监测频率,连续监测分析变化动向,查明原因及 (略) 理,并对污染地块进行治理。

(三)服务期满

依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本扩容改造项目服务期满或不再承担新的贮存、填埋任务时,应在2年内启动封场作业,并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此外,赤泥堆场的闭库应满足《尾矿库安全规程》(*)中尾矿库闭库的相关规定。封场后如需对堆存赤泥进行开采再利用,应另行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本扩容改造项目闭库后应及时进行土地复垦或绿化造林,土地复垦应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Ⅱ类场封场及土地复垦要求,建设单位编制赤泥堆场闭库专项方案的,应按照闭库专项方案进行生态恢复。

赤泥堆场闭库后,堆场已建地下水监测系统应继续正常运行,利用地下水监测井进行地下水水质监测,监测频次至少每半年进行1次,监测因子遵照*规定,直到地下水水质连续2年不超出地下水本底水平。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批稿(公示版)

务正道煤电铝循环经济 (略) 配套赤泥堆场扩容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公示).pdf

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务正道煤电铝循环经济 (略) 配套赤泥堆场扩容改造项目公众参与说明(报批稿公示).pdf

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务正道煤电铝循环经济 (略) 配套赤泥堆场扩容改造项目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与途径(报批稿公示).pdf

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

贵州省生态环境 (略) 0851-*、*

(反馈时间:自本公示生成后5个工作日内)

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有关规定,上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不含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容。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