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域地图更新项目意向公开第1包
某区域地图更新项目意向公开第1包
某区域1∶10 000地图更新项目采购意向公开
为便于供应商及时了解军队采购信息, (略) (略) 某单位的“某区域1∶10 000地图更新项目”采购意向公开如下:
序号 | 采购项目名 称 | 需求概况 | 初步技术 | 预算金额 (万元) | 预计采购时 间 | 备注 |
1 | 某区域1∶10 000地图更新项目 | 2025年8月30日前完成854幅1:10 000地图更新,同步完成配套的10米格网DEM、优于1米分辨率DOM制作。 | 见附件 | 281.82 | 2024年6月 | |
附件:项目初步技术参数 |
二、公示时间
2024年1月11日至2024年2月10日
注:1.本次公开的采购意向仅作为供应商了解初步采购安排的参考,采购项目具体情况以最终发布的采购公告和采购文件为准;
2.供应商可以通过军队采购平台反馈参与意向和意见建议。
附件
某区域1∶10 000地图更新采购项目初步技术参数
一、数学基础
坐标系统: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CGCS2000)。
高程系统: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深度基准面:理论最低潮面。
地图投影:CGCS2000椭球参数,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
二、分幅与编号
成果分幅与图幅编码按项目规定标准执行,东西南北图廓均按直线表示。图廓坐标值取至小数点后2位。
DEM成果以标准分幅为基本存储单元,成果范围为图幅最小外接矩形取整后外扩10个格网。
DOM成果以标准分幅为基本存储单元,成果范围为图幅最小外接矩形取整后外扩50个像素。
三、图幅命名
更新部分图幅命名,一般选取图幅内最大或最著名的居民地作为图名。当图幅内无居民地名称时,可选取其他著名的地理名称作为图名,跨多幅图的山脉、河流、沟谷、自然片区等地理名称一般不应选作图名。图内无居民地和地理名称时,可以相邻图幅的图名加与其所在的方位(东、南、西、北之一)作图名。当图内无居民地和地理名称,且用邻图方位不能清晰表明图幅所在位置时,用图内显著独立高地的高程作图名。
四、主要产品及技术指标
本项目地图更新的主要产品类型由DLG、DEM、DOM构成,坐标一般为高斯坐标形式,横坐标值需加带号。DEM、DOM除制作高斯坐标成果,还需制作地理坐标成果一套。
DLG产品由生产软件内部入库数据、交换格式入库数据、元数据、生产软件内部出版数据、分版及合版EPS数据、合版PDF数据、合版PNG数据及电子图历簿组成。
元数据、图历簿按照规定的模板制作和填写。
地图基本等高距平地、丘陵地为2.5m,山地5m、高山地为10m。基本等高距不能充分显示地貌特征时,应加测间曲线、助曲线。
有控制点条件下,地物点、目标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平地、丘陵地5.0m,山地、高山地7.5m;无控制点条件下,地物点、目标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平地、丘陵地5.5m,山地、高山地8.0m。高程注记点、等高线以及地物点对于附近野外控制点的的高程中误差,以及采用无地面控制的多轨多个立体像对区域平差作业,高程注记点、等高线以及地物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表1的规定。
表 1 高程中误差 单位:m
控制点情况 | 有(稀少)控制点 | 无控制点 | ||||
地形类别 | 平地、丘陵地 | 山地 | 高山地 | 平地、丘陵地 | 山地 | 高山地 |
高程注记点 | 1.5 | 2.5 | 4.0 | 2.5 | 4.0 | 5.0 |
等高线 | 2.0 | 3.0 | 6.0 | 3.0 | 4.5 | 7.0 |
特殊情况下(大面积沙漠、戈壁、雪山、森林、云雾及阴影遮挡、困难岛屿等情况),高程中误差可放宽到1.5倍,2倍中误差为最大误差。
采集精度要求:
①地貌采集精度:等高线、高程点和地貌特征要素立体采集时应严格切准立体模型,模型内切准误差严格控制在三分之一基本等高距以内;等高线采集在符合精度要求的前提下,曲线应流畅、光滑自然,能够形象逼真地反映地貌整体形态和山头、鞍部、沟脊变换处等细部形态变化。
②地物采集精度:除因综合取舍允许移位表示的以外,判读采集的定位点、定位线,影像明显的,要与相应影像一致;影像不明显或新增的,根据参考资料补绘。补绘地物与附近明显地物相关位置正确,重要地物移位差不得大于图上0.5mm,次要地物移位差不得大于图上0.75mm。
出版数据精度:
①制图精度
图廓点、坐标网交点的点位最大误差图上不超过±0.1mm;内图廓线边长、图廓对角线长度与其理论长度之差图上不超过±0.1mm。
②平面位置精度
有明确定位点的工农业文化设施、高层房屋、导航助航设施和航海障碍物等点状要素的平面位置误差在图上不超过±0.2mm。线状要素的平面位置除按制图综合原则进行的位移外,误差必须控制在图上±0.3mm以内,公路、境界的平面位置误差图上不超过±0.2mm。
③出版套合精度
出版原图的精度除应满足上述要求外,分版图的精度以黑版为准,其他版与其相比较,图廓点间距套合精度不超过±0.1mm。
图上地理名称注记、名称说明注记,一般情况采用中文和外文双语注记。性质说明注记一般采用中文注记。外文优先采用当地官方语言,无当地官方语言资料时,可用当地通用语言或罗马化语言进行注记,确无官方、当地通用及罗马化语言资料时,可只注记中文。涉及两种以上官方语言的地区应确定选择一种使用,并在技术设计书中说明理由。同一幅图涉及一个以上国家时,外文注记可依据国家不同选择相应国家的官方语言。双文注记一般中文在上、外文在下,或中文在左、外文在右标注,出版时,图廓间只注中文。
更新图幅上地理名称注记、名称说明注记,一般情况下应与原图幅保持一致,有变化时,应根据资料进行增删。
所有成果数据必须接边,当相邻图幅已成图或已完成最终验收时,后期生产的图幅应负责与前期数据接边。相邻图幅地图数据接边以内图廓线为准进行相互拼接。完成接边处理的要素应关系协调合理,属性完全一致。具体接边要求以相关规范细则和“总体技术方案”有关要求执行。
DEM产品由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以ARC/INFO ASCII GRID格式存放,*.grd格式)、元数据(*.txt格式)和图历簿组成。
图历簿、元数据按照规定的模板填写制作。
DEM采用高斯投影平面坐标和地理坐标表示。DEM格网间距为10米(地理坐标时为0.3"),高程值取至整米数,数据存储为整型,无数据区域用-9999表示。DEM数据成果以标准分幅为基本存储单元,平面坐标起算点为左下角格网角点,范围为图幅最小外接矩形取整后外扩10个格网。
DEM格网点在有(稀少)地面控制的区域平差作业时对于附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以及无地面控制区域平差作业时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表2的规定。特殊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按相应地形类别放宽到1.5倍,2倍高程中误差值为最大误差。格网内插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格网点高程中误差的1.2倍。
表 2 DEM格网点的高程中误差 单位:m
控制点情况 | 有(稀少)控制点 | 无控制点 | ||||
地形类别 | 平地、丘陵地 | 山地 | 高山地 | 平地、丘陵地 | 山地 | 高山地 |
DEM | 2.0 | 3.0 | 6.0 | 3.0 | 4.5 | 7.0 |
DEM格网点对于立体模型高程较差中误差不得大于表3的规定。
表 3 DEM对于立体模型高程较差中误差 单位:m
地形类别 | 平地、丘陵地 | 山地 | 高山地 |
高程较差中误差 | 1.5 | 2.5 | 4.0 |
DEM数据以图幅为单位进行接边,相邻DEM数据接边后不应出现裂隙现象,重叠部分的高程值应一致。具体接边要求以相关规范细则和“总体技术方案”有关要求执行。
DOM产品由数字正射影像数据(*.tif格式)、坐标信息文件(*.tfw格式)、元数据(*.txt格式)和镶嵌线数据(shp格式)及图历簿组成。
图历簿、元数据按照规定的模板填写制作。
DOM采用高斯投影平面坐标和地理坐标表示,地面分辨率应当等于原始影像像元尺寸,但必须优于1m(地理坐标时为0.03"),起始点为左上角像元的中心点,范围为图幅最小外接矩形取整后外扩50个像素。
DOM特征点在有(稀少)地面控制的区域平差作业时对于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以及无地面控制采用多轨多个立体像对区域平差作业时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得大于表4规定。特殊情况下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可放宽到1.5倍。2倍中误差为最大误差。
表 4 DOM特征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 单位m
内 容 | 平地、丘陵地 | 山地、高山地 | |
平面点位中误差(m) | 有(稀少)控制点 | 4.0 | 6.0 |
无控制点 | 4.5 | 6.5 | |
影像镶嵌误差(像素) | 2 | 3 |
DOM一般以景为单位沿镶嵌线进行接边。不同时相的影像接边,应以现势性强的影像为主,选择相邻景内影像纹理相同或相似的区域完成接边,尽量保证影像纹理自然衔接和相对完整。
五、成果内容及要求
(一)成果内容
1.最终成果
包括DLG成果(含入库、出版两种成果)、DEM成果、DOM成果(含镶嵌线矢量文件)。
2.中间成果
主要包括原始采集地物、地貌成果等。
3.文档资料
包括资料分析报告、技术设计书、实施方案、技术总结、工作总结、各工序质量检验报告、典型地物要素判绘样例库、接图表以及设计书明确的需上交的其他文档资料等。
4.作业资料
作业中使用的各类资料。
5.作业软件
生产中使用的各类作业软件及对应的资源。
表5 成果内容一览表 | |||
成果类型 | 成果类别 | 数据格式 | 备注 |
最终成果 | DLG | 入库数据 | 分层数据、元数据 |
矢量数据(生产软件内部数据) | |||
图历簿 | |||
出版数据 | EPS、PDF、PNG | ||
矢量数据(生产软件内部数据) | |||
图历簿 | |||
DEM | 高斯坐标成果 | 元数据、质量跟踪卡 | |
地理坐标成果 | |||
DOM | 高斯坐标成果 | 元数据、镶嵌线矢量文件、质量跟踪卡 | |
地理坐标成果 | |||
镶嵌线矢量数据 | |||
中间数据 | 原始采集成果 | 地物、地貌成果 | 质量跟踪卡 |
文档资料 | 资料分析报告、技术设计书、实施方案、技术总结、工作总结、各工序质量检验报告、典型地物要素判绘样例库、接图表以及设计书明确的需上交的其他文档资料 | ||
作业资料 | 作业中用到的各种参考资料 | ||
作业软件 | 生产中使用的各类作业软件及对应的资源 |
(二)成果要求
1.各类成果命名应正确规范。
2.数据格式、精度应符合规范和项目要求。
3.所有数据接边处属性及几何位置应一致。
4.元数据文件、图历簿、质量跟踪卡等记录正确、详细、完整。
5.各种文档资料应齐全。
(略) 某部
2024年1月10日
某区域1∶10 000地图更新项目采购意向公开
为便于供应商及时了解军队采购信息, (略) (略) 某单位的“某区域1∶10 000地图更新项目”采购意向公开如下:
序号 | 采购项目名 称 | 需求概况 | 初步技术 | 预算金额 (万元) | 预计采购时 间 | 备注 |
1 | 某区域1∶10 000地图更新项目 | 2025年8月30日前完成854幅1:10 000地图更新,同步完成配套的10米格网DEM、优于1米分辨率DOM制作。 | 见附件 | 281.82 | 2024年6月 | |
附件:项目初步技术参数 |
二、公示时间
2024年1月11日至2024年2月10日
注:1.本次公开的采购意向仅作为供应商了解初步采购安排的参考,采购项目具体情况以最终发布的采购公告和采购文件为准;
2.供应商可以通过军队采购平台反馈参与意向和意见建议。
附件
某区域1∶10 000地图更新采购项目初步技术参数
一、数学基础
坐标系统: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CGCS2000)。
高程系统: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深度基准面:理论最低潮面。
地图投影:CGCS2000椭球参数,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
二、分幅与编号
成果分幅与图幅编码按项目规定标准执行,东西南北图廓均按直线表示。图廓坐标值取至小数点后2位。
DEM成果以标准分幅为基本存储单元,成果范围为图幅最小外接矩形取整后外扩10个格网。
DOM成果以标准分幅为基本存储单元,成果范围为图幅最小外接矩形取整后外扩50个像素。
三、图幅命名
更新部分图幅命名,一般选取图幅内最大或最著名的居民地作为图名。当图幅内无居民地名称时,可选取其他著名的地理名称作为图名,跨多幅图的山脉、河流、沟谷、自然片区等地理名称一般不应选作图名。图内无居民地和地理名称时,可以相邻图幅的图名加与其所在的方位(东、南、西、北之一)作图名。当图内无居民地和地理名称,且用邻图方位不能清晰表明图幅所在位置时,用图内显著独立高地的高程作图名。
四、主要产品及技术指标
本项目地图更新的主要产品类型由DLG、DEM、DOM构成,坐标一般为高斯坐标形式,横坐标值需加带号。DEM、DOM除制作高斯坐标成果,还需制作地理坐标成果一套。
DLG产品由生产软件内部入库数据、交换格式入库数据、元数据、生产软件内部出版数据、分版及合版EPS数据、合版PDF数据、合版PNG数据及电子图历簿组成。
元数据、图历簿按照规定的模板制作和填写。
地图基本等高距平地、丘陵地为2.5m,山地5m、高山地为10m。基本等高距不能充分显示地貌特征时,应加测间曲线、助曲线。
有控制点条件下,地物点、目标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平地、丘陵地5.0m,山地、高山地7.5m;无控制点条件下,地物点、目标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平地、丘陵地5.5m,山地、高山地8.0m。高程注记点、等高线以及地物点对于附近野外控制点的的高程中误差,以及采用无地面控制的多轨多个立体像对区域平差作业,高程注记点、等高线以及地物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表1的规定。
表 1 高程中误差 单位:m
控制点情况 | 有(稀少)控制点 | 无控制点 | ||||
地形类别 | 平地、丘陵地 | 山地 | 高山地 | 平地、丘陵地 | 山地 | 高山地 |
高程注记点 | 1.5 | 2.5 | 4.0 | 2.5 | 4.0 | 5.0 |
等高线 | 2.0 | 3.0 | 6.0 | 3.0 | 4.5 | 7.0 |
特殊情况下(大面积沙漠、戈壁、雪山、森林、云雾及阴影遮挡、困难岛屿等情况),高程中误差可放宽到1.5倍,2倍中误差为最大误差。
采集精度要求:
①地貌采集精度:等高线、高程点和地貌特征要素立体采集时应严格切准立体模型,模型内切准误差严格控制在三分之一基本等高距以内;等高线采集在符合精度要求的前提下,曲线应流畅、光滑自然,能够形象逼真地反映地貌整体形态和山头、鞍部、沟脊变换处等细部形态变化。
②地物采集精度:除因综合取舍允许移位表示的以外,判读采集的定位点、定位线,影像明显的,要与相应影像一致;影像不明显或新增的,根据参考资料补绘。补绘地物与附近明显地物相关位置正确,重要地物移位差不得大于图上0.5mm,次要地物移位差不得大于图上0.75mm。
出版数据精度:
①制图精度
图廓点、坐标网交点的点位最大误差图上不超过±0.1mm;内图廓线边长、图廓对角线长度与其理论长度之差图上不超过±0.1mm。
②平面位置精度
有明确定位点的工农业文化设施、高层房屋、导航助航设施和航海障碍物等点状要素的平面位置误差在图上不超过±0.2mm。线状要素的平面位置除按制图综合原则进行的位移外,误差必须控制在图上±0.3mm以内,公路、境界的平面位置误差图上不超过±0.2mm。
③出版套合精度
出版原图的精度除应满足上述要求外,分版图的精度以黑版为准,其他版与其相比较,图廓点间距套合精度不超过±0.1mm。
图上地理名称注记、名称说明注记,一般情况采用中文和外文双语注记。性质说明注记一般采用中文注记。外文优先采用当地官方语言,无当地官方语言资料时,可用当地通用语言或罗马化语言进行注记,确无官方、当地通用及罗马化语言资料时,可只注记中文。涉及两种以上官方语言的地区应确定选择一种使用,并在技术设计书中说明理由。同一幅图涉及一个以上国家时,外文注记可依据国家不同选择相应国家的官方语言。双文注记一般中文在上、外文在下,或中文在左、外文在右标注,出版时,图廓间只注中文。
更新图幅上地理名称注记、名称说明注记,一般情况下应与原图幅保持一致,有变化时,应根据资料进行增删。
所有成果数据必须接边,当相邻图幅已成图或已完成最终验收时,后期生产的图幅应负责与前期数据接边。相邻图幅地图数据接边以内图廓线为准进行相互拼接。完成接边处理的要素应关系协调合理,属性完全一致。具体接边要求以相关规范细则和“总体技术方案”有关要求执行。
DEM产品由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以ARC/INFO ASCII GRID格式存放,*.grd格式)、元数据(*.txt格式)和图历簿组成。
图历簿、元数据按照规定的模板填写制作。
DEM采用高斯投影平面坐标和地理坐标表示。DEM格网间距为10米(地理坐标时为0.3"),高程值取至整米数,数据存储为整型,无数据区域用-9999表示。DEM数据成果以标准分幅为基本存储单元,平面坐标起算点为左下角格网角点,范围为图幅最小外接矩形取整后外扩10个格网。
DEM格网点在有(稀少)地面控制的区域平差作业时对于附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以及无地面控制区域平差作业时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表2的规定。特殊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按相应地形类别放宽到1.5倍,2倍高程中误差值为最大误差。格网内插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格网点高程中误差的1.2倍。
表 2 DEM格网点的高程中误差 单位:m
控制点情况 | 有(稀少)控制点 | 无控制点 | ||||
地形类别 | 平地、丘陵地 | 山地 | 高山地 | 平地、丘陵地 | 山地 | 高山地 |
DEM | 2.0 | 3.0 | 6.0 | 3.0 | 4.5 | 7.0 |
DEM格网点对于立体模型高程较差中误差不得大于表3的规定。
表 3 DEM对于立体模型高程较差中误差 单位:m
地形类别 | 平地、丘陵地 | 山地 | 高山地 |
高程较差中误差 | 1.5 | 2.5 | 4.0 |
DEM数据以图幅为单位进行接边,相邻DEM数据接边后不应出现裂隙现象,重叠部分的高程值应一致。具体接边要求以相关规范细则和“总体技术方案”有关要求执行。
DOM产品由数字正射影像数据(*.tif格式)、坐标信息文件(*.tfw格式)、元数据(*.txt格式)和镶嵌线数据(shp格式)及图历簿组成。
图历簿、元数据按照规定的模板填写制作。
DOM采用高斯投影平面坐标和地理坐标表示,地面分辨率应当等于原始影像像元尺寸,但必须优于1m(地理坐标时为0.03"),起始点为左上角像元的中心点,范围为图幅最小外接矩形取整后外扩50个像素。
DOM特征点在有(稀少)地面控制的区域平差作业时对于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以及无地面控制采用多轨多个立体像对区域平差作业时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得大于表4规定。特殊情况下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可放宽到1.5倍。2倍中误差为最大误差。
表 4 DOM特征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 单位m
内 容 | 平地、丘陵地 | 山地、高山地 | |
平面点位中误差(m) | 有(稀少)控制点 | 4.0 | 6.0 |
无控制点 | 4.5 | 6.5 | |
影像镶嵌误差(像素) | 2 | 3 |
DOM一般以景为单位沿镶嵌线进行接边。不同时相的影像接边,应以现势性强的影像为主,选择相邻景内影像纹理相同或相似的区域完成接边,尽量保证影像纹理自然衔接和相对完整。
五、成果内容及要求
(一)成果内容
1.最终成果
包括DLG成果(含入库、出版两种成果)、DEM成果、DOM成果(含镶嵌线矢量文件)。
2.中间成果
主要包括原始采集地物、地貌成果等。
3.文档资料
包括资料分析报告、技术设计书、实施方案、技术总结、工作总结、各工序质量检验报告、典型地物要素判绘样例库、接图表以及设计书明确的需上交的其他文档资料等。
4.作业资料
作业中使用的各类资料。
5.作业软件
生产中使用的各类作业软件及对应的资源。
表5 成果内容一览表 | |||
成果类型 | 成果类别 | 数据格式 | 备注 |
最终成果 | DLG | 入库数据 | 分层数据、元数据 |
矢量数据(生产软件内部数据) | |||
图历簿 | |||
出版数据 | EPS、PDF、PNG | ||
矢量数据(生产软件内部数据) | |||
图历簿 | |||
DEM | 高斯坐标成果 | 元数据、质量跟踪卡 | |
地理坐标成果 | |||
DOM | 高斯坐标成果 | 元数据、镶嵌线矢量文件、质量跟踪卡 | |
地理坐标成果 | |||
镶嵌线矢量数据 | |||
中间数据 | 原始采集成果 | 地物、地貌成果 | 质量跟踪卡 |
文档资料 | 资料分析报告、技术设计书、实施方案、技术总结、工作总结、各工序质量检验报告、典型地物要素判绘样例库、接图表以及设计书明确的需上交的其他文档资料 | ||
作业资料 | 作业中用到的各种参考资料 | ||
作业软件 | 生产中使用的各类作业软件及对应的资源 |
(二)成果要求
1.各类成果命名应正确规范。
2.数据格式、精度应符合规范和项目要求。
3.所有数据接边处属性及几何位置应一致。
4.元数据文件、图历簿、质量跟踪卡等记录正确、详细、完整。
5.各种文档资料应齐全。
(略) 某部
2024年1月10日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