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区2022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无锡市区2022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略) 点击查看>> X/2022- 点击查看>> 发文日期2022-03-31公开日期2022-03-31
(略) 公开时限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无锡市自然 (略) 公开形式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公开范围 (略) 会
有效期长期公开程序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国土资源、能源--土地体裁其他
关键词指标,分配,管理,城市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无锡市区 2022年度 供应计划

  为有效实施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科学安排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实现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据《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规范(试行)》(国土资发〔2010〕 (略) )、《市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管公开出让规定的通知》(锡政规〔2012〕4号)以及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相关要求,结合市区土地供应能力和 (略) 会发展对各类用地的需求,制定本计划。

  一、基本原则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 (略) 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总要求,紧紧围绕“用地规模严格控制、 (略) 优化、用地效益显著提升”三大目标,充分发挥政府对土地市场宏观调控作用,强化土地管理,科学编制,严密统筹,全面兼顾,重点保障,确保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有序、规范、有效实施。本次计划编制遵循以下原则:

  (一)供需平衡。全力服务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主动对接产业强市主导战略,结合近几年我市土地实际供应量和商品房库存量,按照控总调优、健康发展的要求,合理安排土地供应,调节供需矛盾,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土地供应模式。

  (二)节约集约。实施我市 (略) ,深化落实控制总量、优化增量、盘活存量、用好流量、提升质量、科学考量等举措,统筹考虑辖区内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以一级市场协议、招拍挂方式出让(租赁)或划拨方式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的,一并纳入供应计划,实施工业用地容积率限低等提质增效措施,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更好 (略) 会经济发展。

  (三)有保有压。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优先保障基础设施、民生工程、重大产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用地,鼓励科创产业融合发展,支持新型产业等混合产业用地供给,严格限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项目用地, (略) 会经济发展合理需求,加快促进民生改善、城市承载力提升、产业转型升级。保障住房用地需求,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各类保障房用地实现应保尽保。

  (四)依法规范。严格执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规范土地供应方式;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充分发挥市场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土地利用规范有序。

  二、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一)供应总量和结构。我市市区2022年土地供应总量2509公顷,结构如下:商服用地50公顷,工矿仓储用地687公顷,科研设计用地58公顷,住宅用地387公顷(其中商品住宅用地350公顷,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17公顷,其他保障房用地20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43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841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2公顷,旅游设施用地8公顷。

  (二) (略) 。市本级土地供应100公顷,其中商服用地50公顷(由市区统筹,按需供应,不细化至各区),商品住宅用地30公顷,其他保障房用地20公顷(由市区统筹,实际按照应保尽保原则落实);梁溪区土地供应158公顷,其中商品住宅用地50公顷,工矿仓储用地15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4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0公顷;锡山区土地供应425公顷,其中商品住宅用地60公顷,工矿仓储用地171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5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20公顷;惠山区土地供应574公顷,其中商品住宅用地60公顷,工矿仓储用地151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78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76公顷;滨湖区土地供应208公顷,其中商品住宅用地50公顷,工矿仓储用地57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38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7公顷;新吴区土地供应787公顷,其中商品住宅用地60公顷,工矿仓储用地291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5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27公顷;经开区土地供应257公顷,其中商品住宅用地40公顷,工矿仓储用地1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6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1公顷。

  三、计划编制政策导向

  (一)优化土地市场结构。在总量控制前提下,根据2021年经营性用地出让计划执行情况、房地产市场存量、用地需求,合理分配经营性用地计划,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向市场比较稳健的地区倾斜,向特色创新型地产倾斜。

  (二) (略) 。引导土地立体开发利用,促进土地综合利用。根据市区主体功能分区要求,突出城市核心区、重点地区建设,增强新城集聚、集约、配套功能,切实提高核心区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系,实现 (略) 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多规融 (略) 。

  (三)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市区 (略) ,整合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工业园区产业结构,推动同类产业向特色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集聚。根据无锡产业升级计划、工业用地调查和地理国情普查成果, (略) 全市开发区规模、结构和类型,重点发展物联网、电子信息、环保、新材料、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

  (四)促进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双提升。按照提质增效、 (略) 置原则,调整盘活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不足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存量用地在土地供应中占比。充分利用和消化可利用土地资源,普通商品住宅和商业开发原则上在存量用地中解决。实施工矿仓储用地差别化供应,积极稳妥 (略) 房建设,鼓励和引导小微企业 (略) 房。

  (五)提升城市功能。推进区域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增强城市核心区综合服务功能。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城市改造, (略) 城区城中村、低洼地区改造和老新村整治, (略) 城区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突出重点功能区项目培育,充分发挥各区新城建设对产业转型示范导向和龙头带动作用。

  (六)切实改善民生。优化城乡资源要素配置,有序开展村庄优化调整和土地整理,进一步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 (略) 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步伐。优先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农村医疗、教育、科技、文化、 (略) 会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进 (略) 、交通枢纽、公共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综合开发利用。

  四、计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强化经营性用地计划管控。一是严控普通商业用地供应,积极保障重大项目,提高特色产业比例,对重大项目和旅游、文化、养老、体育等特色产业项目应保尽保,将发展重点转移到有长远竞争优势的产业。二是制定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商品住宅用地出让计划,合理安排出让批次和时序,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二) (略) 门衔接。市自然资源规划、发展改革、住房 (略) 门应加强沟通合作,及时协调解决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加快审批列入计划内项目,支持各区政府推进计划实施。各区政府应加强规划设计、征地拆迁、房屋征收等前期工作协调,及时 (略) 门沟通,确保计划实施。

  (三)强化建设用地全程监管。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全程管理,促进地块按期开发建设。加 (略) 置力度,加强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加快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构建节约用地长效机制,完善工业项目考核验收机制,建立节地综合考评制度。

  (四)强化计划执行跟踪落实。实时跟踪各区供应计划实施情况,其中经营性用地计划执行完成后,根据市场变化和需求,可适当增加经营性用地计划,经市政府批准后予以调整。

  本计划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略) 点击查看>> X/2022- 点击查看>> 发文日期2022-03-31公开日期2022-03-31
(略) 公开时限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无锡市自然 (略) 公开形式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公开范围 (略) 会
有效期长期公开程序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国土资源、能源--土地体裁其他
关键词指标,分配,管理,城市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无锡市区 2022年度 供应计划

  为有效实施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科学安排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实现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据《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规范(试行)》(国土资发〔2010〕 (略) )、《市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管公开出让规定的通知》(锡政规〔2012〕4号)以及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相关要求,结合市区土地供应能力和 (略) 会发展对各类用地的需求,制定本计划。

  一、基本原则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 (略) 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总要求,紧紧围绕“用地规模严格控制、 (略) 优化、用地效益显著提升”三大目标,充分发挥政府对土地市场宏观调控作用,强化土地管理,科学编制,严密统筹,全面兼顾,重点保障,确保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有序、规范、有效实施。本次计划编制遵循以下原则:

  (一)供需平衡。全力服务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主动对接产业强市主导战略,结合近几年我市土地实际供应量和商品房库存量,按照控总调优、健康发展的要求,合理安排土地供应,调节供需矛盾,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土地供应模式。

  (二)节约集约。实施我市 (略) ,深化落实控制总量、优化增量、盘活存量、用好流量、提升质量、科学考量等举措,统筹考虑辖区内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以一级市场协议、招拍挂方式出让(租赁)或划拨方式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的,一并纳入供应计划,实施工业用地容积率限低等提质增效措施,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更好 (略) 会经济发展。

  (三)有保有压。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优先保障基础设施、民生工程、重大产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用地,鼓励科创产业融合发展,支持新型产业等混合产业用地供给,严格限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项目用地, (略) 会经济发展合理需求,加快促进民生改善、城市承载力提升、产业转型升级。保障住房用地需求,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各类保障房用地实现应保尽保。

  (四)依法规范。严格执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规范土地供应方式;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充分发挥市场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土地利用规范有序。

  二、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一)供应总量和结构。我市市区2022年土地供应总量2509公顷,结构如下:商服用地50公顷,工矿仓储用地687公顷,科研设计用地58公顷,住宅用地387公顷(其中商品住宅用地350公顷,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17公顷,其他保障房用地20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43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841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2公顷,旅游设施用地8公顷。

  (二) (略) 。市本级土地供应100公顷,其中商服用地50公顷(由市区统筹,按需供应,不细化至各区),商品住宅用地30公顷,其他保障房用地20公顷(由市区统筹,实际按照应保尽保原则落实);梁溪区土地供应158公顷,其中商品住宅用地50公顷,工矿仓储用地15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4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0公顷;锡山区土地供应425公顷,其中商品住宅用地60公顷,工矿仓储用地171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5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20公顷;惠山区土地供应574公顷,其中商品住宅用地60公顷,工矿仓储用地151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78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76公顷;滨湖区土地供应208公顷,其中商品住宅用地50公顷,工矿仓储用地57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38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7公顷;新吴区土地供应787公顷,其中商品住宅用地60公顷,工矿仓储用地291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5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27公顷;经开区土地供应257公顷,其中商品住宅用地40公顷,工矿仓储用地1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6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1公顷。

  三、计划编制政策导向

  (一)优化土地市场结构。在总量控制前提下,根据2021年经营性用地出让计划执行情况、房地产市场存量、用地需求,合理分配经营性用地计划,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向市场比较稳健的地区倾斜,向特色创新型地产倾斜。

  (二) (略) 。引导土地立体开发利用,促进土地综合利用。根据市区主体功能分区要求,突出城市核心区、重点地区建设,增强新城集聚、集约、配套功能,切实提高核心区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系,实现 (略) 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多规融 (略) 。

  (三)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市区 (略) ,整合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工业园区产业结构,推动同类产业向特色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集聚。根据无锡产业升级计划、工业用地调查和地理国情普查成果, (略) 全市开发区规模、结构和类型,重点发展物联网、电子信息、环保、新材料、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

  (四)促进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双提升。按照提质增效、 (略) 置原则,调整盘活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不足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存量用地在土地供应中占比。充分利用和消化可利用土地资源,普通商品住宅和商业开发原则上在存量用地中解决。实施工矿仓储用地差别化供应,积极稳妥 (略) 房建设,鼓励和引导小微企业 (略) 房。

  (五)提升城市功能。推进区域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增强城市核心区综合服务功能。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城市改造, (略) 城区城中村、低洼地区改造和老新村整治, (略) 城区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突出重点功能区项目培育,充分发挥各区新城建设对产业转型示范导向和龙头带动作用。

  (六)切实改善民生。优化城乡资源要素配置,有序开展村庄优化调整和土地整理,进一步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 (略) 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步伐。优先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农村医疗、教育、科技、文化、 (略) 会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进 (略) 、交通枢纽、公共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综合开发利用。

  四、计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强化经营性用地计划管控。一是严控普通商业用地供应,积极保障重大项目,提高特色产业比例,对重大项目和旅游、文化、养老、体育等特色产业项目应保尽保,将发展重点转移到有长远竞争优势的产业。二是制定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商品住宅用地出让计划,合理安排出让批次和时序,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二) (略) 门衔接。市自然资源规划、发展改革、住房 (略) 门应加强沟通合作,及时协调解决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加快审批列入计划内项目,支持各区政府推进计划实施。各区政府应加强规划设计、征地拆迁、房屋征收等前期工作协调,及时 (略) 门沟通,确保计划实施。

  (三)强化建设用地全程监管。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全程管理,促进地块按期开发建设。加 (略) 置力度,加强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加快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构建节约用地长效机制,完善工业项目考核验收机制,建立节地综合考评制度。

  (四)强化计划执行跟踪落实。实时跟踪各区供应计划实施情况,其中经营性用地计划执行完成后,根据市场变化和需求,可适当增加经营性用地计划,经市政府批准后予以调整。

  本计划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