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十四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六盘水市“十四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目 录
总则
第一章 矿业现状与取得成效
第一节 矿业现状
第二节 取得成效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规划目标
第三章 矿产资 (略) 与结构优化
第一节 矿产资源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第二节 矿业结构优化调整与转型升级
第四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第一节 矿产资源开发总量调控
第二节 矿产资源开采规划设置
第三节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重点工程
第四节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监督管理
第五章 规划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实施责任考核
第二节 严格审查监督管理
第三节 保障重大工程实施
第四节 规划统筹和信息化管理
第六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略) 环境合理性分析
第二节 不良环境影响分析及预测
第三节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总则
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促进矿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矿产资 (略)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能力,按照《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编制“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的通知》(黔府办函〔2020〕44号)和《 (略)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编制“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的通知》(六盘水“十四五”规划办〔2020〕3号)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办法》等部委规章,《贵州省“十四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相关规划,编制《 (略) “十四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按照总书记考察贵州时提出的“四新”要求,《规划》坚持科学的资源观, (略) (略) 及产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实际情况出发,落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矿业领域提出的重大部署, (略) 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全面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 (略) 安排、准入条件,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为建立安全、稳定的资源供应体系,提供充分的依据。发挥矿业及其下游产业的支柱作用,构 (略) (略) 相协调的矿产资源开 (略) ,促进矿业高质量发展。
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展望到2035年。
第一章 矿业现状与取得成效
第一节 矿业现状
一、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略) 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一座能源原 (略) ,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是国家煤炭资 (略) 、“攀西-六盘水资源综 (略) ”和“南贵 (略)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发展的“战略性通道枢纽”。经过半世纪拓荒创业,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和新型煤化工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十三五”以来六盘水坚持“立足煤、做足煤、不唯煤”,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强产业、优结构、促转型,着力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成功获批创建全国第二批产业转型升 (略) ,为六盘水赋予了战略使命、带来了重大机遇,转型发展进入新阶段。2 (略) 地区生产总值1339.62亿元,同比增长4.5%,全省排名第六。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0.79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599.99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568.84亿元,增长4.3%。
矿 (略) 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2 (略) 工业生产总值522.47亿元, (略) 地区生产总值比率39%,其中:能源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26.9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率82%,新型建材和水泥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5.53亿元。 (略) 矿山企业376家,实现矿产工业总产值199.09亿元( (略) 地区生产总值15%),矿产品销售收入186.07亿元,均居全省最高。矿业总产值占全省矿业总产值36%,矿产品销售收入占全省矿产品销售收入38%。
二、矿产资源禀赋及资源量现状
(略) 现有查明资源量矿产地总数202个,其中:能源矿产地 (略) 、金属矿 (略) 、非金属矿 (略) 。按查明资源储量统计, (略) 有4种矿产(煤、金矿、玻璃用砂岩、石膏)资源储量位居全省前三位。
能源矿产:
(略) 能源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炭、煤层气、页岩气、地热能。煤炭资源量241.71亿吨,居全省第二位,具有储量大、煤种全、品质优的特点,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炼焦用煤基地,素有“江南煤都”之称。六盘水煤田是贵州省煤层气最为丰富的地方,含气面积为4812.36平方公里,2000米以浅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38亿立方米,占全省的45.47%,地质资源丰度为2.68亿立方米/平方公里;可采资源丰度1.07亿立方米/平方公里,可采资源量5938.87亿立方米。页岩气勘探 (略) 于起步阶段,全市页岩气预测资源量6000亿立方米。 (略) 尚有具备开发条件的热储构造5个。
金属矿产:市域金属矿产查明资源量的有铁矿、锰矿、铜矿、铅锌矿、镍矿、金矿、银矿等。铜矿主要产于玄武岩中,产出不稳定,目前难以开发利用。金矿保有资源量(金属量)为6335.57千克,位居全省第三,主要 (略) 竹海-响水一带,以架底金矿床为代表。锰矿保有资源量329.#吨,居全省第五位,以氧化锰为主,分布于水城比德-化乐、水城董地徐家寨-茨冲及坪寨-杨梅等乡镇,品位相对较高,但产出不稳定;局部见碳酸锰矿,品位低矿层薄,目前不能开发利用。铁矿保有资源量5796.#吨,居全省第五位,主要以赤铁矿为主,矿石品位25~30%,总体较低,目前不可利用;水城观音山铁矿床为菱铁矿、褐铁矿、赤铁矿,铁矿体常与铅锌矿异体共生,矿石品位相对高30~50%, (略) 长期开发利用矿石。市域铅锌矿保有资源量34.#吨,其中铅矿9.#吨,位居全省第四位;锌矿25.#吨,居全省第六位。
非金属矿产:全市沉积岩分布广泛,符合水泥用的石灰岩及其配料、冶金用石灰岩与白云岩、砖瓦原料和建筑用砂石等资源丰富, (略) 。玻璃用砂岩保有资源量#吨,居全省第一位;石膏保有资源量1846.#吨,居全省第二位;水泥用灰岩保有资源量#.#吨,居全省第五位;玄武岩资源潜力巨大,市级整装勘查估算资源量93.4亿吨(约31.3亿立方米),预测资源量389亿吨(129.7亿立方米),但总体勘查程度低。
区内发现有稀土、铌、镓、钪等“三稀”矿产,稀土、铌、钪主要分布在峨眉山玄武岩顶部,常与铁矿共生,镓矿主要分布在煤系地层中,为煤的伴生矿产。 (略) 平桥 (略) 共生锂矿资源(潜在Li2O资源量4.#吨)。
(略) 主要矿产资源位次 专栏1
矿产 名称 | 矿区数 | 单位 | 证实 储量 | 可信储量 | 探明 资源量 | 控制 资源量 | 推断 资源量 | 位次 |
煤炭 | 113 | 千吨 | #.9 | #.7 | # | #.8 | # | 2 |
铁矿 | 6 | 矿石 千吨 | 2.7 | 423.15 | 42.7 | #.24 | #.23 | 5 |
锰矿 | 6 | 矿石 千吨 | 92.99 | 119.9 | 1504.3 | 1667.8 | 5 | |
铜矿 | 1 | 铜 吨 | 33.7 | 8 | ||||
铅矿 | 12 | 铅 吨 | 8944 | 611 | # | #.57 | 4 | |
锌矿 | 15 | 锌 吨 | # | 1000 | # | #.85 | 6 | |
镍矿 | 1 | 镍 吨 | 28 | 4 | ||||
金矿 | 3 | 金 千克 | 283.5 | 1779 | 4556.57 | 3 | ||
银矿 | 4 | 银 吨 | 0.96 | 7.63 | 7 | |||
普通萤石 | 1 | 矿石 千吨 | 2.97 | 7 | ||||
石膏 | 3 | 矿石 千吨 | # | 2 | ||||
水泥用灰岩 | 6 | 矿石 千吨 | #.4 | # | # | # | # | 5 |
玻璃用砂岩 | 2 | 矿石 千吨 | # | # | 3780 | 1 | ||
饰面用大理岩 | 1 | 矿石 千立方米 | 490 | 540 | 910 | 8 |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略) 在矿产资源产地 (略) (略) 建成了一批能矿资源加工产业项目,建立起以能源、化工、有色、冶金为主的能矿资源加工产业体系,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就业、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略) 2020年矿业领域主要产品产量:煤炭行业 (略) 经济“压舱石”作用,原煤全年产量6289.#吨,洗精煤2194.#吨,焦炭430.#吨;生铁358.#吨,粗钢400.#吨,钢材386.#吨;原铝(电解铝)13.#吨,铝合金12.#吨,铝材9.#吨;水泥913.#吨。
(略) 已设煤层气探矿权14个,其中单列1个,增列13个;2020年煤矿瓦斯利用量约#立方米(纯量),主要用于生产LNG、CNG及民用燃料。 (略) 出露温泉 (略) ,地热 (略) ,资源量共计5455.01m3/d,开发利用潜力大。浅层地热能 (略) 在探索阶段,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主要用于疗养及供暖。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拟开发利用的温泉、地热 (略) :六枝落别、廻龙溪温泉、六枝郎岱地热井,盘州刘官温泉、娘娘山地热井, (略) 百车河温泉, (略) 大河恩华温泉。对基础设施建设有重要贡献的非金属矿产发展趋势总体良好。建材、水泥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砖瓦用砂岩(页岩)、硅石等及其它配料、辅料矿产资源相当丰富,其开发占用资 (略) 总量的10%以内, (略) 长期开发,保障性较好。 (略) 有充足的玄武岩资源,在水城经 (略) 已建成玄武岩科技园,还有已建的开发矿山,具备了大力发展玄武岩纤维这一新兴产业的资源基础及开发基础。受当前矿业形势和矿山整合的影响,全市部分锰、金、 (略) 于停产状态。
本市矿产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略) 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同时也存在着主要矿产资源的 (略) 于粗加工阶段,矿产品种类少且单一,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部分矿山重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轻环境效益,环境治理欠账较多;部分无主矿山、废弃矿洞及主权灭失勘 (略) 地质问题较多,资金投入少,治理缓慢,导致引发较多的安全和地质灾害隐患。
第二节 取得成效
一、开发保护实施成效明显
1.矿山开采规模不断提升、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矿山开采规模不断提升。为改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小矿数量多,规模结构不合理,产量低,不利于科技投入和规模化开采等现状,“十三五”期间严格开发准入制度,提升矿山开采规模。同时,以规模大和技术、管理、装备水平高的矿山作为主体,对影响大矿统一开采的小矿、小 (略) 实行整合,矿产资源不断向优势企业集聚,形成以大 (略) 为骨干,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矿 (略) 。小型矿山数量大幅减少,由2016年 (略) 下降至2020年 (略) ,缩减原有矿山数量70%;大中型矿山数量增加,由2016 (略) 上升至2020年 (略) ,大中型矿山总数上升4倍。
图1 2016-2020年矿山数量和结构变化
开发总量增加经济效益明显。2016年~2020年矿山总数从 (略) 减少至 (略) ,小型矿山数量减少 (略) ,大型矿山增 (略) ,中型矿山增加 (略) 。矿石开采量由2017年的4084.#吨,增长到2020年的5579.#吨,同比增长率37%。矿业总产值平稳增长,由2017年#.#元,增长到2020年#.#元,同比增长率42%。
2016-2020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专栏2
时间 | 矿山总数 | 矿石开采量(万吨) | 矿业总产值(万元) |
2016年 | 580 | 6143.62 | #.75 |
2017年 | 365 | 4084.05 | #.59 |
2018年 | 371 | 4695.09 | #.6 |
2019年 | 360 | 4654.37 | #.12 |
2020年 | 376 | 5579.05 | #.70 |
图2 2016-2020年矿石开采量对比图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推广应用先进工艺和先进技术,严格执行新“三率”标准,从矿山设计、采矿权审批和矿山开发等环节严格开发利用要求,积极推进示范基地建设,矿产资源节约集约与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2.绿色矿山建设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有序推进
绿色矿山建设。“十三五”以来, (略) 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规划、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全过程,严格按照企业主建、企业自评、第三方评估、实地核查、社会监督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程序,全面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略) 创建国家循环 (略) 提供有力支撑,在全省率先完成十三五期间绿色矿山建设任务。其中,纳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4家、纳入省级绿色矿山名录102家。 (略) 绿色矿山及盘州绿色矿业发 (略) 实施方案已基本落实。 (略) 2个矿山(贵州 (略) 石灰石矿山、贵州 (略) 石灰石矿)已入库2019年度国家级绿色矿山,2个矿山(贵州省 (略) 金佳矿、贵州松河 (略) 松河煤矿)已入库2020年度国家级绿色矿山。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中央补助资金项目红旗 (略)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矸石堆)项目2018年完成竣工验收工作;完成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要求及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和治理恢复工作,并委托第三方资质单位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完成汪家寨镇煤矿集 (略) 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大湾镇—二塘镇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
二、煤矿转型升级产能提升
“十三五”期间,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和煤炭产业政策,持续调整煤炭产能结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释放优质产能,累计释放产能#吨/年,煤炭供给能力和质量大幅提升。全市持续深入推进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工作,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开采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得到极大提升,阶段性成果突出显著。发耳煤业建成 (略) 第一个智能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实现远程操控“一键启停”; (略) 火烧铺煤矿建成全省首个辅助系统智能化采面。发耳煤矿和山脚树煤矿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急倾斜煤层机械化开采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正常生产煤矿实现“两化”改造全覆盖。
煤矿瓦斯抽采量、利用量逐年提高。建成金佳矿低浓度瓦斯提纯制CNG(4.#方/天)和山脚树煤矿瓦斯提纯制LNG示范项目(#方/天),均创全国之首;全省首个煤层地下气化产业化示范项目(山脚树煤矿)完成首次点火试验。积极推进毕水兴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建设,引进和培育4家企业进入煤层气勘探开发领域,开工建设煤层气资源勘查、瓦斯综合治理地面工程项目10个,配套建设了集(输)气站、压缩加工站,实现回收利用,生产销售规模 #立方米/天。
三、矿业权管理制度建设加强
全面实行矿业权竞争性出让。 (略) (略) 、县级发证采矿权一律 (略) (略) 以挂牌方式出让,按照《贵州省矿业 (略) 场基准价》的计算标准确定出让起始价。改革矿业权人监管方式,推进矿业权信息公示。2020年,全市矿业权公示率达97.48%。督促新立、变更、延续采矿权严格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要求编制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用方案(三合一),并严格报备和执行。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 (略) 决策部署,认真贯彻省委十二届九 (略) 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对标《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略) 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略)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守好发展、生态底线,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助力实施乡村振兴; (略) 能源和资源深加工基地建设,持续推进全国产业转型升 (略) 建设;构建矿产资源勘查 (略) 和新业态,建立智慧矿山开发新业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转变; (略) 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高质量发展协调。充分发挥矿业及其下游产业的支柱作用,构 (略) (略) 相协调的矿产资源开 (略) ,引导矿产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统一。衔接国土空间 (略) 和用途管制要求, (略) 资源环境承载力、矿产资源禀赋 (略) ,科学确定重要矿产资源开采总量,强化资源安全保障;优化资源勘查开 (略) 结构,严格勘查、开采准入条件,促进矿产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
(略) 场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结合。 (略) 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社会服务功能,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坚持生态保护与矿业绿色发展统一。统筹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略) 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业发 (略) 。
第三节 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矿业结构得以进一步调整与优化,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得到提高,绿色矿业建设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领域得到进一步应用和推广,矿政管理水平及其服务功能有明显提升,塑造绿色矿业 (略) 。
促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资源体系。规划期末控制煤炭矿山数量在 (略) 以下;煤层气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规模化开发,2025年年开采量1.5亿立方米;因地制宜推进浅层地热能、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地热能供暖面积达#平方米。推动建材产业结构调整,保障新型建材产业重点项目建设。矿山结构进一步优化,大中型矿山比例40%。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绿色矿山比例力争达到28%。
主要矿产资源开发、矿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指标 专栏4
指标 | 2025年 | 单位 | 指标属性 |
煤炭年开采量 | 1 | 亿吨 | 预期性 |
煤层气年开采量 | 1.5 | 亿立方米 | 预期性 |
煤矿瓦斯年抽采量 | 15 | 亿立方米 | 预期性 |
地热能年利用供暖面积 | 80 | 万平方米 | 预期性 |
饰面石材年开采量 | 55 | 万立方米 | 预期性 |
矿山数量(煤矿) | (略) 以下 | 预期性 | |
矿山结构(大中型矿山比例) | 40% | 预期性 | |
绿色矿山比例 | 28% | 预期性 |
二、2035年展望
矿产资源开 (略) 和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的开发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矿产品精深加工和就地转化的比例有所提高,清洁能源矿产的开发利用加强, (略) 场竞争力 (略) 得到发展壮大。建成一批智能化、信息化煤矿,起引领示范作用,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基本实现矿地和谐。探索建立矿山环境动态监测体系,掌握和监控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变化情况。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责任全面落实,新建和生产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及时治理,历史遗留矿山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改革效果明显。矿产资源安全稳定的供应保障体系建立。
第三章 矿产资 (略) 与结构优化
第一节 矿产资源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坚持“立足煤、做足煤、不唯煤”,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提升传统产业:统筹推进煤矿新增项目和兼并重组改造项目建设,加快培育释放优质产能;推动建材产业结构调整。做强新兴产业:打造煤层气开采加工利用产业链;积极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项目;促进基础材料向新材料领域提升转化。
一、深入巩固提升传统产业
1.煤炭
按照有利于资源科学合理利用,有利于瓦斯等重大灾害治理,有利于智能化、机械化开采的原则,优化产业集中度,调整生产技术结构,合理配置煤炭资源,加快推动煤炭产业脱胎换骨、做大做强,确保2 (略) 生产煤矿总规模达到1.2亿吨;生产煤矿综采综掘基本实现智能化,建成智能煤 (略) 以上;优化生产集中度,提高单井规模。以规划为引领,分步实施、分类推进,通 (略) 及资源整合等方式,引导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加快长期停产停 (略) 置,推进大中型煤矿建设,确保2 (略) 单井平均规模达#吨/年。加快推进煤炭绿色开采利用,因地制宜推广无害化充填开采、保水开采;开展采 (略) 和土地复垦复绿治理;科学有序合理发展露天煤矿。
2.建材
六盘水石材发展较快,产业已初具规模。重点支持建 (略) 、水城、盘州石材 (略) , (略) 为中心,加工项目主 (略) 聚集,石材矿山采用 (略) ,园区辐射矿山,形成开采集约化、加工聚 (略) 。支持引导建材企业改造升级,扩大新型建材生产和应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坚持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推进粉煤灰、尾矿、脱硫石膏、冶炼废渣等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再生资源和新型建筑建材产业,开发推广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水泥基材料及制品、节能门窗等部品化建材,发展满足各类装配式建筑墙材的高性能防水嵌缝密封材料、配套专用砂浆。
二、重点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1.非常规天然气
一是滚动开发煤层气,推动煤层气开采利用。建设盘州煤层气产业化基地,推进 (略) 重 (略) 和六枝、水城、钟山重点勘查开 (略) 建设。加快推进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和煤矿瓦斯综合利用,打造煤层气“开采-提纯-输送-加工利用”产业链。坚持地面开发与井下抽采相结合,支 (略) 、盘 (略) 等企业加快实施煤与瓦斯共采一体化示范工程,扩大煤与瓦斯抽采生产规模。 (略) 煤层气资源数据库系统,探索煤层气化工发展,支持全国优强煤炭行业科技企业、煤层气 (略) 煤层气开发利用。二是加快开发页岩气,优选一批页岩 (略) (略) ,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推进商业化利用。 (略) 页岩气潜 (略) 基础地质条件研究和优选评价,取得勘探突破。力争到2025年,获得调 (略) 1-2个。三 (略) 建设,支撑煤层气、页岩气商业化利用规模化实现。
2.现代煤化工
围绕打造新型能源化工产业集群目标,聚焦现代煤化工产业 (略) 场需求空间,充分 (略) 焦煤资源优势,拓宽产业幅,积极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项目,提高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布局以改造提升传统煤焦化产业为主体功能的煤焦化一体化产 (略) ,力 (略) 现代煤化工产业在全省取得新突破。
3.锰矿、玄武岩纤维
加强已设锰矿矿权矿山储量核实,在进一步查明资源储量基础上,合理确定矿山生产规模,最大程 (略) 内锰矿企业的矿石需求,加快 (略) 锰矿勘查工作,提供资源保障,更好地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更好 (略) 新型工业化建设。
(略) 级玄武岩整装勘查成果为基础,查明应用于玄武岩纤维的玄武岩资源概况,结合探明资源分布特征,科学、合理设置矿权。以水城经 (略) 为重点,红果经 (略) 为延伸,加快玄武岩复合材料创新发展,围绕“玄武岩原矿开发-玄武岩纤维-玄武岩纤维深加工制品-市场应用”一体化产业链,扩大玄武岩纤维生产规模,突破本地玄武岩资源利用的技术瓶颈,争取产业的延伸发展,同时引进上下游制品生产企业及辅料生产企业,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结构。支持贵州石鑫玄武岩与首钢水钢、吉利、航天江南等企业合作,促进玄武岩纤维材料在工业制造、军民融合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第二节 矿业结构优化调整与转型升级
一、严格开发准入条件
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开发准入条件,严格新建矿山企业的准入,依照矿产资源和 (略) (山)最低开采规模要求,实现新建矿山规模与占用资源储量相匹配。
六盘水主要矿产开发准入条件 专栏5
矿种 | 单位/年 | 最低开采规模 |
煤炭 | 原煤万吨 | #吨/年 |
铁矿(地下开采/露天开采) | 矿石万吨 | 10/#吨/年 |
锰矿(贫锰/富锰) | 矿石万吨 | 5/#吨/年 |
金(岩金)(地下开采/露天开采) | 矿石万吨 | 3/#吨/年 |
铅锌矿 | 矿石万吨 | 10 万吨/年 |
萤石(CaF2) | 矿石万吨 | #吨/年 |
重晶石 | 矿石万吨 | #吨/年 |
高岭土 | 矿石万吨 | #吨/年 |
石膏 | 矿石万吨 | #吨/年 |
玻璃用石英岩、石英砂 | 矿石万吨 | #吨/年 |
石灰岩(水泥用/其他) | 矿石万吨 | 30/#吨/年 |
冶金、水泥用天然石英砂 | 矿石万吨 | #吨/年 |
饰面用石材 | 万立方米 | #立方米/年 |
建筑用石材 | 万立方米 | #立方米/年 |
按照贵州省有关推进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要求,继续推进#吨以下煤矿有序退出,全市煤炭产能逐年提升;继续建设盘州、水城、六枝三大煤炭生产供应基地,重点建设马依西一井、化乐煤矿二期、聚鑫煤矿等一批大中型矿井,逐步实现以大中型煤矿为主的煤 (略) 。
鼓励石材产业规模集聚发展,建筑石料矿山规模均达到#立方米/年及以上,有序开采水泥用灰岩,严控建筑用砂石矿山数量(确保砂石土矿山数量只减不增,规模只升不降),严格准入条件。
二、用先进技术提升传统产业
依托大数据、云计算、 (略)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坚持智能化与机械化相融合,基本实现生产矿井采掘机械化全覆盖、辅助系统智能化全覆盖、信息化服务管理和监控全覆盖。重点攻关绿色安全无人开采、煤层气压裂抽采技术、煤炭污染控制、煤炭井下气化开采等关键技术,大力建设发展“智慧矿山”。以提高效率为核心,积极推广智能工作面综采、薄煤层和急倾斜煤层机械化、岩巷快速掘进、定向钻机瓦斯治理技术、瓦斯地质及瓦斯动态预测可视化、低浓度瓦斯利用、井下充填开采等先进工艺技术。
三、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促进煤焦化、煤电钢、煤电铝、煤电材等传统产业向煤电油气化等新型产业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广焦炉煤气作为汽车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的综合开发利用,扩大瓦斯发电规模,积极推广煤矿瓦斯分离液化等先进技术,鼓励利用煤层气制液化天然气(LNG 燃料)、压缩天然气(CNG 燃料)、合成氨、#醇及下游化工产品。规划建设瓦斯提纯项目,发展壳装LNG/CNG,形成规模利用。
四、合理有序发展新型建材
(略) 建材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强化“低碳、绿色、环保”发展理念,加快节能、降耗、资源可再生利用的各种新型建材的开发和产业化进程,鼓励引进新技术,建立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物高效回收为主要特征的建材产业体系。鼓励饰面石材、玄武岩整体勘查和开发。
第四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第一节 矿产资源开发调控
坚持保护优先,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硬约束。坚持科学规划论证,提高矿产开发、采选、环保准入条件,依据国家产业政策, (略) 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确定资源开发方向、开采总量。
对我省稀缺煤种炼焦用煤实施保护性开发,建设大型煤炭储配基地,打造 (略) 煤炭保供中心。“十四五”期间,全市煤矿数量控制在 (略) 以下。到2025年,全市正常生产矿井产能达1.2亿吨以上,原煤产量达1亿吨以上,大中型煤矿产能占比达80%以上。加大煤层气开发利用力度,建设盘江、水城、六枝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规 (略) 。 (略) (略) 重 (略) ,以水城、钟山、六枝为重点勘查开 (略) ,加快煤层气地面勘探勘查开发及利用,到2025年,全市煤层气产量1.5亿立方米,形成盘州煤层气产业化发展示范基地。以盘州、水城2个5亿立方米级抽采规 (略) ,六枝1亿立方米级抽采规 (略) 为重点,加大煤矿瓦斯抽采力度,到2 (略) 煤矿瓦斯抽采量达到15亿立方米,提高抽采效率,形成煤与瓦斯共采 (略) 。全面推进地热水、天然出露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充分 (略) 丰富的天然出露矿泉水资源及先进的生产工艺,大力发展矿泉水、天然泉水生产加工产业,鼓励天然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推进浅层地热能、中深层地热能勘查开发利用,稳妥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采 (略) 块整体开发的方式推进地热能供暖,鼓励推广“地热能+”多能互补的供暖形式。到2025年底地热能取暖供暖面积达#平方米。严格准入条件,合理有序开发饰面石材,促进新型建材、新材料产业发展,鼓励规模集聚发展,2 (略) 饰面石材开发总量#立方米。加快六枝萤石矿及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禁止开采砖瓦用粘土。
第二节 矿产资源开采规划设置
一、开采 (略)
1.国家 (略)
综合考虑资源禀赋、开发利用条件和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落实国家 (略) 6个,包括煤炭国家 (略) 5个(六枝黑塘、普兴、水城、发耳、盘江)、金矿国家 (略) 1个(盘县砂锅厂-老厂)。
管理措施:国家 (略) 内优先保障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提高准入门槛,形成以大中型矿山为主体 (略) ,推动优质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形成保障战略性矿产安全供给 (略) 。
2.重 (略)
综合考虑矿产资源特点、勘查程度、规模、资源潜力、开发利用现状,兼顾经济、环境等因素。在矿产资源比较集中、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条件 (略) ,将大中型矿产地、重要矿产集 (略) 、国家 (略) 、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 (略) 划为重 (略) 。规划落实省级规划划定煤炭、煤层气、金矿重 (略) 7个,包括煤炭重 (略) 5个( (略) 、 (略) 、六枝 (略) 、 (略) (略) , (略) 格 (略) )、煤层气重 (略) 1个( (略) )、金矿重 (略) 1个(盘州金矿 (略) )。
管理措施:重 (略) 作为重 (略) 域,打造新型现代化资源高效开发利 (略) ,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加强 (略)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鼓励大型采选加工一体化的联合企业进入 (略) ;引导和支持各类生产要素集聚,促进大型和特大型现代化矿山基础建设,推动优质资源的规模开发集约利用,支撑能源资源基地建设。
二、 (略) 块设置
1.省级发证勘查开 (略) 块设置
将省级规划确定的省级发证勘查开 (略) 块细化落实到 (略) 的探矿权、采矿 (略) 划。全市共落实省级发证勘 (略) 块36个,均 (略) 新设;落实省级发证开 (略) 块23个,其 (略) 新设6个,已设探矿权转采矿权17个。
2.市级发证勘查开 (略) 块设置
综合考虑地理、地质、矿床、经济、安全等因素,兼顾已有矿业权人利益, (略) 级发证勘 (略) 块56个,开 (略) 块243个,均 (略) 新设。原则上一个开 (略) 块一个主体。
第三节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重点工程
一、煤炭开发利用重点工程
(略) 资源禀赋及开采方式差异,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推广矸石充填、粉煤灰充填、保水开采等绿色开采,从源头上解决因煤炭开采引发的地表沉降、塌陷、地下水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绿色开采,到2025年, (略) 绿色矸石充填开采示范矿井。
积极推进煤炭资源高效利用和精深加工。因地制宜推动发展现代煤化工,提高煤炭资源加工利用产品附加值,促进传统煤焦化与现代煤化工融合发展。到2025年,煤电、现代煤化工、氢能产业等煤关联产业协调发展得到进一步增强,形成六枝、水城-钟山、盘北、盘南四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基地。
(略) “十四五”煤炭开发利用重点工程项目 专栏10 |
绿色开采工程:推进绿色开采工程示范:恒普公司发耳二矿充填开采示范项目、大湾矿充填开采示范项目、 (略) 鸡场攀枝花煤矿充填回采项目。 精深加工利用工程。重点推进水钢#吨/年及盘北经 (略) #吨/年煤焦化项目建设。 |
二、煤层气开发利用重点工程
加大煤层气开发利用力度,推进 (略) 国家煤层气 (略) 采矿许可证办理,推动新设探 (略) “探转采”工作,加大开采工作力度,尽快形成产能释放,打造省内首个煤层气主 (略) 。鼓励煤层气企业对 (略) 、关闭煤矿的煤层气资源抽采利用。按照“以管道输送为主、就近利用、余气外输”的利用原则,结合煤层气资源分布,建设煤层气资源点- (略) -用气点体系,实现煤层气与管道天然气的资源互补; (略) 域天然气干线管道,使煤层气获得进入国家天然气干线的通道,促进煤层气产业发展。建设煤层气地面抽采示范工程,实施低浓度瓦斯提纯工程。
(略) “十四五”煤层气开发利用重点工程项目 专栏11 |
重点实施盘州煤层气产业化基地、 (略) 煤层气抽采利用、 (略) 瓦斯综合治理勘探工程示范、盘州100口井煤层气勘探开发、盘州金佳矿低浓度瓦斯提纯制CNG示范、盘州山脚树煤矿瓦斯提纯制LNG示范、盘州忠义煤层气制LNG、CNG站、盘北低瓦斯浓度瓦斯提纯制天然气、水城煤层气勘探开发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水城比德向斜煤层气制LNG,钟山大河边向斜煤层气开发利用工程。 |
三、地热能开发利用重点工程
(略) 地热能以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为主兼顾中深层地热能开发。通过示范工程建设, (略) 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工作。
(略) “十四五”地热能开发利用重点工程项目 专栏12 |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项目: (略) 郎岱山地旅游扶 (略) 第一期工程建设项目、贵 (略) (略) 阿珠湖旅 (略) 建设项目、六枝记忆三线建设产业园(二期)建设项目; (略) 豫昆大厦项目、 (略) (略) 项目; (略) 尖山民族特色风情小镇项目、北 (略) 开发项目; (略) (略) (略) 项目、中国凉都生态水城悠然山居乌蒙康养小镇建设项目。 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 (略) 郎岱山地旅游扶 (略) 第一期工程建设项目、贵州省六盘水阿志河生态旅游扶贫开发建设项目、 (略) 妥乐古银杏温泉谷、盘州新民温泉综合体项目、 (略) 梯田布依人家旅游综合体建设项目、 (略) 石桥特色小城镇建设项目、 (略) 野钟温泉建设项目、百车河森林温泉疗养中心、百 (略) 医养综合体、百 (略) 接待中心、北 (略) 开发项目、 (略) (略) 蒙特纳温泉小镇项目。 |
四、新型建材开发利用重点工程
发挥六盘水石材资源、交通等优势,建设绿色建材推广应用示范工程,促进建材工业和建筑业转型升级,着力 (略) 新的特色优势支柱产业。
(略) “十四五”新型建材开发利用重点工程项目 专栏13 |
重 (略) 饰面石材加工厂、水城石材产业园生产加工基地、水城 (略) 新型建材示范基地、水 (略) 海螺水泥厂技改、水城豪泰利用水泥 (略) 置工业固体废物、水城博宏矿渣微粉新型环保建材、钟山华新水泥#吨/年矿山废矿石资源综合利用技改、 (略) 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PC)生产线、钟山环保装配式建筑制造、钟山安凯达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盘州玄武岩新材料生产及研发基地、水城经 (略) 玄武岩产业园玄武岩纤维生产等项目建设。 |
五、矿山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
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等管控要求。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工程部 (略) 生态修复工程(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矿山集 (略) 矿区生态修复)。
(略) “十四五”矿区生态修复重点工程项目 专栏14 |
重点推进 (略) 历史遗留露天矿山恢复治理、 (略) 采 (略)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红果街道、石桥镇、柏果镇)。 |
第四节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监督管理
一、严格矿业权出让管理
实行同一矿种矿业权出让登记同级管理,健全完善矿业权“净矿”出让机制,全面实行矿业权竞争性出让。除国家和省有明确规定的情形以外,新设矿业权一律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公开有偿出让,不得将招商引资项目与矿产资源配置挂钩;不得对矿业权出让进行行政干预;不得阻碍符合法定条件的矿业权申请人参与矿业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活动。
二、严格矿产资源 (略) 管理
切实发挥矿产资源规划的管控作用,在 (略) 、开 (略) 块,要严格执行新建和已建矿山最低开采规模等有关规定,做到矿产资源合理勘查开发,促进资源开 (略) 优化与结构调整;切实执行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方案,将矿业权出让收益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由各级财政统筹用于地质调查和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支出。
三、 (略) 各类违法开采、破坏行为
强化诚信体系建设,全面推行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开制度,规范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建立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名单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开展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和遥感监测,有效打击各类矿产资源违法行为。加强舆论监督,鼓励新闻媒体对各类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突发环境事件、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曝光。
四、加强资源节约、注重环境保护
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项目必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和主体工程严格实行“三同时”制度。资源开采应与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相协调,因地制宜,积极使用充填开采、保水开采合理控制地面塌陷,涉及多种资源重叠共生的应坚持先上后下,逐层开采,主矿层的开发不得对其他资源造成破坏和浪费。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 (略) 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废弃物和开 (略) 治理。
第五章 规划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实施责任考核
按照“谁牵头编制、谁组织实施”的原则,落实规划实施责任,建立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强化规划组织实施和监测评估,提升规划实施效能。建立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制度,强化对规划实施和环境影响跟踪分析和动态评估,掌握总量调控、布局结构调整等主要目标和任务完成进度,针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同时将规划实施情况作为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及时公布实施进展。
第二节 严格审查监督管理
健全完善矿产资源规划审查制度、规划实施监督管理机制,从源头上抓好矿业权前置性审查。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据矿产资源规划,鼓励和引导探矿权投放,在审批登记探矿权时,应审查:是否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矿种调控方向,是否符合矿产资源 (略) 要求,有利于促进整装勘查、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在审批登记采矿权时,应审查:是否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矿种调控方向;是否符合矿产资源 (略) 要求,有利 (略) 的优化调整;是否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开采总量调控、最低开采规模、节约与综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等条件和要求。以下几种情形视同符合矿业 (略) 划要求:财政全额出资勘查的探矿权;已设探矿权转采矿权,且拟设采 (略) 范围未超出已设探矿权勘查范围的项目;扩大勘查开采面积不超过原面积25%的矿业权;已设采矿权深部勘查需设置探矿权且为同一主体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项目。勘 (略) 块出让前先避让生态红线。对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项目,不得批准立项,不得审批、颁发采矿许可证,严把新建矿山规划准入关。强化对规 (略) 域矿产勘查开发活动的监督管理,将其列入矿产资源执法监察的重要内容,及时发现、制止违反《规划》的行为,必要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联合督查。
第三节 保障重大工程实施
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财政对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和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与保护的支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保障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发 (略) 建设,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等项目实施。加强重大项目实施领导和组织协调,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第四节 规划统筹和信息化管理
建立健全规划街接协调机制,强化各级 (略) 发展规划目标任务的衔接协调,完善年度计划落实发展规划机制。加快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略) 统一的规划管理制度,加强规划目录清单和编制备案管理,推动规划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充分 (略) 、 (略) ,实现信息共享和矿产资源规划动态管理。
目 录
总则
第一章 矿业现状与取得成效
第一节 矿业现状
第二节 取得成效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规划目标
第三章 矿产资 (略) 与结构优化
第一节 矿产资源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第二节 矿业结构优化调整与转型升级
第四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第一节 矿产资源开发总量调控
第二节 矿产资源开采规划设置
第三节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重点工程
第四节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监督管理
第五章 规划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实施责任考核
第二节 严格审查监督管理
第三节 保障重大工程实施
第四节 规划统筹和信息化管理
第六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略) 环境合理性分析
第二节 不良环境影响分析及预测
第三节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总则
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促进矿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矿产资 (略)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能力,按照《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编制“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的通知》(黔府办函〔2020〕44号)和《 (略)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编制“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的通知》(六盘水“十四五”规划办〔2020〕3号)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办法》等部委规章,《贵州省“十四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相关规划,编制《 (略) “十四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按照总书记考察贵州时提出的“四新”要求,《规划》坚持科学的资源观, (略) (略) 及产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实际情况出发,落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矿业领域提出的重大部署, (略) 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全面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 (略) 安排、准入条件,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为建立安全、稳定的资源供应体系,提供充分的依据。发挥矿业及其下游产业的支柱作用,构 (略) (略) 相协调的矿产资源开 (略) ,促进矿业高质量发展。
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展望到2035年。
第一章 矿业现状与取得成效
第一节 矿业现状
一、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略) 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一座能源原 (略) ,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是国家煤炭资 (略) 、“攀西-六盘水资源综 (略) ”和“南贵 (略)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发展的“战略性通道枢纽”。经过半世纪拓荒创业,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和新型煤化工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十三五”以来六盘水坚持“立足煤、做足煤、不唯煤”,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强产业、优结构、促转型,着力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成功获批创建全国第二批产业转型升 (略) ,为六盘水赋予了战略使命、带来了重大机遇,转型发展进入新阶段。2 (略) 地区生产总值1339.62亿元,同比增长4.5%,全省排名第六。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0.79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599.99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568.84亿元,增长4.3%。
矿 (略) 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2 (略) 工业生产总值522.47亿元, (略) 地区生产总值比率39%,其中:能源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26.9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率82%,新型建材和水泥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5.53亿元。 (略) 矿山企业376家,实现矿产工业总产值199.09亿元( (略) 地区生产总值15%),矿产品销售收入186.07亿元,均居全省最高。矿业总产值占全省矿业总产值36%,矿产品销售收入占全省矿产品销售收入38%。
二、矿产资源禀赋及资源量现状
(略) 现有查明资源量矿产地总数202个,其中:能源矿产地 (略) 、金属矿 (略) 、非金属矿 (略) 。按查明资源储量统计, (略) 有4种矿产(煤、金矿、玻璃用砂岩、石膏)资源储量位居全省前三位。
能源矿产:
(略) 能源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炭、煤层气、页岩气、地热能。煤炭资源量241.71亿吨,居全省第二位,具有储量大、煤种全、品质优的特点,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炼焦用煤基地,素有“江南煤都”之称。六盘水煤田是贵州省煤层气最为丰富的地方,含气面积为4812.36平方公里,2000米以浅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38亿立方米,占全省的45.47%,地质资源丰度为2.68亿立方米/平方公里;可采资源丰度1.07亿立方米/平方公里,可采资源量5938.87亿立方米。页岩气勘探 (略) 于起步阶段,全市页岩气预测资源量6000亿立方米。 (略) 尚有具备开发条件的热储构造5个。
金属矿产:市域金属矿产查明资源量的有铁矿、锰矿、铜矿、铅锌矿、镍矿、金矿、银矿等。铜矿主要产于玄武岩中,产出不稳定,目前难以开发利用。金矿保有资源量(金属量)为6335.57千克,位居全省第三,主要 (略) 竹海-响水一带,以架底金矿床为代表。锰矿保有资源量329.#吨,居全省第五位,以氧化锰为主,分布于水城比德-化乐、水城董地徐家寨-茨冲及坪寨-杨梅等乡镇,品位相对较高,但产出不稳定;局部见碳酸锰矿,品位低矿层薄,目前不能开发利用。铁矿保有资源量5796.#吨,居全省第五位,主要以赤铁矿为主,矿石品位25~30%,总体较低,目前不可利用;水城观音山铁矿床为菱铁矿、褐铁矿、赤铁矿,铁矿体常与铅锌矿异体共生,矿石品位相对高30~50%, (略) 长期开发利用矿石。市域铅锌矿保有资源量34.#吨,其中铅矿9.#吨,位居全省第四位;锌矿25.#吨,居全省第六位。
非金属矿产:全市沉积岩分布广泛,符合水泥用的石灰岩及其配料、冶金用石灰岩与白云岩、砖瓦原料和建筑用砂石等资源丰富, (略) 。玻璃用砂岩保有资源量#吨,居全省第一位;石膏保有资源量1846.#吨,居全省第二位;水泥用灰岩保有资源量#.#吨,居全省第五位;玄武岩资源潜力巨大,市级整装勘查估算资源量93.4亿吨(约31.3亿立方米),预测资源量389亿吨(129.7亿立方米),但总体勘查程度低。
区内发现有稀土、铌、镓、钪等“三稀”矿产,稀土、铌、钪主要分布在峨眉山玄武岩顶部,常与铁矿共生,镓矿主要分布在煤系地层中,为煤的伴生矿产。 (略) 平桥 (略) 共生锂矿资源(潜在Li2O资源量4.#吨)。
(略) 主要矿产资源位次 专栏1
矿产 名称 | 矿区数 | 单位 | 证实 储量 | 可信储量 | 探明 资源量 | 控制 资源量 | 推断 资源量 | 位次 |
煤炭 | 113 | 千吨 | #.9 | #.7 | # | #.8 | # | 2 |
铁矿 | 6 | 矿石 千吨 | 2.7 | 423.15 | 42.7 | #.24 | #.23 | 5 |
锰矿 | 6 | 矿石 千吨 | 92.99 | 119.9 | 1504.3 | 1667.8 | 5 | |
铜矿 | 1 | 铜 吨 | 33.7 | 8 | ||||
铅矿 | 12 | 铅 吨 | 8944 | 611 | # | #.57 | 4 | |
锌矿 | 15 | 锌 吨 | # | 1000 | # | #.85 | 6 | |
镍矿 | 1 | 镍 吨 | 28 | 4 | ||||
金矿 | 3 | 金 千克 | 283.5 | 1779 | 4556.57 | 3 | ||
银矿 | 4 | 银 吨 | 0.96 | 7.63 | 7 | |||
普通萤石 | 1 | 矿石 千吨 | 2.97 | 7 | ||||
石膏 | 3 | 矿石 千吨 | # | 2 | ||||
水泥用灰岩 | 6 | 矿石 千吨 | #.4 | # | # | # | # | 5 |
玻璃用砂岩 | 2 | 矿石 千吨 | # | # | 3780 | 1 | ||
饰面用大理岩 | 1 | 矿石 千立方米 | 490 | 540 | 910 | 8 |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略) 在矿产资源产地 (略) (略) 建成了一批能矿资源加工产业项目,建立起以能源、化工、有色、冶金为主的能矿资源加工产业体系,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就业、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略) 2020年矿业领域主要产品产量:煤炭行业 (略) 经济“压舱石”作用,原煤全年产量6289.#吨,洗精煤2194.#吨,焦炭430.#吨;生铁358.#吨,粗钢400.#吨,钢材386.#吨;原铝(电解铝)13.#吨,铝合金12.#吨,铝材9.#吨;水泥913.#吨。
(略) 已设煤层气探矿权14个,其中单列1个,增列13个;2020年煤矿瓦斯利用量约#立方米(纯量),主要用于生产LNG、CNG及民用燃料。 (略) 出露温泉 (略) ,地热 (略) ,资源量共计5455.01m3/d,开发利用潜力大。浅层地热能 (略) 在探索阶段,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主要用于疗养及供暖。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拟开发利用的温泉、地热 (略) :六枝落别、廻龙溪温泉、六枝郎岱地热井,盘州刘官温泉、娘娘山地热井, (略) 百车河温泉, (略) 大河恩华温泉。对基础设施建设有重要贡献的非金属矿产发展趋势总体良好。建材、水泥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砖瓦用砂岩(页岩)、硅石等及其它配料、辅料矿产资源相当丰富,其开发占用资 (略) 总量的10%以内, (略) 长期开发,保障性较好。 (略) 有充足的玄武岩资源,在水城经 (略) 已建成玄武岩科技园,还有已建的开发矿山,具备了大力发展玄武岩纤维这一新兴产业的资源基础及开发基础。受当前矿业形势和矿山整合的影响,全市部分锰、金、 (略) 于停产状态。
本市矿产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略) 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同时也存在着主要矿产资源的 (略) 于粗加工阶段,矿产品种类少且单一,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部分矿山重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轻环境效益,环境治理欠账较多;部分无主矿山、废弃矿洞及主权灭失勘 (略) 地质问题较多,资金投入少,治理缓慢,导致引发较多的安全和地质灾害隐患。
第二节 取得成效
一、开发保护实施成效明显
1.矿山开采规模不断提升、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矿山开采规模不断提升。为改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小矿数量多,规模结构不合理,产量低,不利于科技投入和规模化开采等现状,“十三五”期间严格开发准入制度,提升矿山开采规模。同时,以规模大和技术、管理、装备水平高的矿山作为主体,对影响大矿统一开采的小矿、小 (略) 实行整合,矿产资源不断向优势企业集聚,形成以大 (略) 为骨干,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矿 (略) 。小型矿山数量大幅减少,由2016年 (略) 下降至2020年 (略) ,缩减原有矿山数量70%;大中型矿山数量增加,由2016 (略) 上升至2020年 (略) ,大中型矿山总数上升4倍。
图1 2016-2020年矿山数量和结构变化
开发总量增加经济效益明显。2016年~2020年矿山总数从 (略) 减少至 (略) ,小型矿山数量减少 (略) ,大型矿山增 (略) ,中型矿山增加 (略) 。矿石开采量由2017年的4084.#吨,增长到2020年的5579.#吨,同比增长率37%。矿业总产值平稳增长,由2017年#.#元,增长到2020年#.#元,同比增长率42%。
2016-2020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专栏2
时间 | 矿山总数 | 矿石开采量(万吨) | 矿业总产值(万元) |
2016年 | 580 | 6143.62 | #.75 |
2017年 | 365 | 4084.05 | #.59 |
2018年 | 371 | 4695.09 | #.6 |
2019年 | 360 | 4654.37 | #.12 |
2020年 | 376 | 5579.05 | #.70 |
图2 2016-2020年矿石开采量对比图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推广应用先进工艺和先进技术,严格执行新“三率”标准,从矿山设计、采矿权审批和矿山开发等环节严格开发利用要求,积极推进示范基地建设,矿产资源节约集约与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2.绿色矿山建设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有序推进
绿色矿山建设。“十三五”以来, (略) 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规划、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全过程,严格按照企业主建、企业自评、第三方评估、实地核查、社会监督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程序,全面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略) 创建国家循环 (略) 提供有力支撑,在全省率先完成十三五期间绿色矿山建设任务。其中,纳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4家、纳入省级绿色矿山名录102家。 (略) 绿色矿山及盘州绿色矿业发 (略) 实施方案已基本落实。 (略) 2个矿山(贵州 (略) 石灰石矿山、贵州 (略) 石灰石矿)已入库2019年度国家级绿色矿山,2个矿山(贵州省 (略) 金佳矿、贵州松河 (略) 松河煤矿)已入库2020年度国家级绿色矿山。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中央补助资金项目红旗 (略)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矸石堆)项目2018年完成竣工验收工作;完成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要求及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和治理恢复工作,并委托第三方资质单位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完成汪家寨镇煤矿集 (略) 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大湾镇—二塘镇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
二、煤矿转型升级产能提升
“十三五”期间,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和煤炭产业政策,持续调整煤炭产能结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释放优质产能,累计释放产能#吨/年,煤炭供给能力和质量大幅提升。全市持续深入推进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工作,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开采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得到极大提升,阶段性成果突出显著。发耳煤业建成 (略) 第一个智能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实现远程操控“一键启停”; (略) 火烧铺煤矿建成全省首个辅助系统智能化采面。发耳煤矿和山脚树煤矿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急倾斜煤层机械化开采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正常生产煤矿实现“两化”改造全覆盖。
煤矿瓦斯抽采量、利用量逐年提高。建成金佳矿低浓度瓦斯提纯制CNG(4.#方/天)和山脚树煤矿瓦斯提纯制LNG示范项目(#方/天),均创全国之首;全省首个煤层地下气化产业化示范项目(山脚树煤矿)完成首次点火试验。积极推进毕水兴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建设,引进和培育4家企业进入煤层气勘探开发领域,开工建设煤层气资源勘查、瓦斯综合治理地面工程项目10个,配套建设了集(输)气站、压缩加工站,实现回收利用,生产销售规模 #立方米/天。
三、矿业权管理制度建设加强
全面实行矿业权竞争性出让。 (略) (略) 、县级发证采矿权一律 (略) (略) 以挂牌方式出让,按照《贵州省矿业 (略) 场基准价》的计算标准确定出让起始价。改革矿业权人监管方式,推进矿业权信息公示。2020年,全市矿业权公示率达97.48%。督促新立、变更、延续采矿权严格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要求编制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用方案(三合一),并严格报备和执行。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 (略) 决策部署,认真贯彻省委十二届九 (略) 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对标《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略) 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略)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守好发展、生态底线,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助力实施乡村振兴; (略) 能源和资源深加工基地建设,持续推进全国产业转型升 (略) 建设;构建矿产资源勘查 (略) 和新业态,建立智慧矿山开发新业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转变; (略) 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高质量发展协调。充分发挥矿业及其下游产业的支柱作用,构 (略) (略) 相协调的矿产资源开 (略) ,引导矿产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统一。衔接国土空间 (略) 和用途管制要求, (略) 资源环境承载力、矿产资源禀赋 (略) ,科学确定重要矿产资源开采总量,强化资源安全保障;优化资源勘查开 (略) 结构,严格勘查、开采准入条件,促进矿产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
(略) 场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结合。 (略) 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社会服务功能,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坚持生态保护与矿业绿色发展统一。统筹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略) 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业发 (略) 。
第三节 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矿业结构得以进一步调整与优化,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得到提高,绿色矿业建设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领域得到进一步应用和推广,矿政管理水平及其服务功能有明显提升,塑造绿色矿业 (略) 。
促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资源体系。规划期末控制煤炭矿山数量在 (略) 以下;煤层气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规模化开发,2025年年开采量1.5亿立方米;因地制宜推进浅层地热能、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地热能供暖面积达#平方米。推动建材产业结构调整,保障新型建材产业重点项目建设。矿山结构进一步优化,大中型矿山比例40%。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绿色矿山比例力争达到28%。
主要矿产资源开发、矿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指标 专栏4
指标 | 2025年 | 单位 | 指标属性 |
煤炭年开采量 | 1 | 亿吨 | 预期性 |
煤层气年开采量 | 1.5 | 亿立方米 | 预期性 |
煤矿瓦斯年抽采量 | 15 | 亿立方米 | 预期性 |
地热能年利用供暖面积 | 80 | 万平方米 | 预期性 |
饰面石材年开采量 | 55 | 万立方米 | 预期性 |
矿山数量(煤矿) | (略) 以下 | 预期性 | |
矿山结构(大中型矿山比例) | 40% | 预期性 | |
绿色矿山比例 | 28% | 预期性 |
二、2035年展望
矿产资源开 (略) 和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的开发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矿产品精深加工和就地转化的比例有所提高,清洁能源矿产的开发利用加强, (略) 场竞争力 (略) 得到发展壮大。建成一批智能化、信息化煤矿,起引领示范作用,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基本实现矿地和谐。探索建立矿山环境动态监测体系,掌握和监控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变化情况。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责任全面落实,新建和生产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及时治理,历史遗留矿山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改革效果明显。矿产资源安全稳定的供应保障体系建立。
第三章 矿产资 (略) 与结构优化
第一节 矿产资源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坚持“立足煤、做足煤、不唯煤”,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提升传统产业:统筹推进煤矿新增项目和兼并重组改造项目建设,加快培育释放优质产能;推动建材产业结构调整。做强新兴产业:打造煤层气开采加工利用产业链;积极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项目;促进基础材料向新材料领域提升转化。
一、深入巩固提升传统产业
1.煤炭
按照有利于资源科学合理利用,有利于瓦斯等重大灾害治理,有利于智能化、机械化开采的原则,优化产业集中度,调整生产技术结构,合理配置煤炭资源,加快推动煤炭产业脱胎换骨、做大做强,确保2 (略) 生产煤矿总规模达到1.2亿吨;生产煤矿综采综掘基本实现智能化,建成智能煤 (略) 以上;优化生产集中度,提高单井规模。以规划为引领,分步实施、分类推进,通 (略) 及资源整合等方式,引导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加快长期停产停 (略) 置,推进大中型煤矿建设,确保2 (略) 单井平均规模达#吨/年。加快推进煤炭绿色开采利用,因地制宜推广无害化充填开采、保水开采;开展采 (略) 和土地复垦复绿治理;科学有序合理发展露天煤矿。
2.建材
六盘水石材发展较快,产业已初具规模。重点支持建 (略) 、水城、盘州石材 (略) , (略) 为中心,加工项目主 (略) 聚集,石材矿山采用 (略) ,园区辐射矿山,形成开采集约化、加工聚 (略) 。支持引导建材企业改造升级,扩大新型建材生产和应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坚持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推进粉煤灰、尾矿、脱硫石膏、冶炼废渣等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再生资源和新型建筑建材产业,开发推广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水泥基材料及制品、节能门窗等部品化建材,发展满足各类装配式建筑墙材的高性能防水嵌缝密封材料、配套专用砂浆。
二、重点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1.非常规天然气
一是滚动开发煤层气,推动煤层气开采利用。建设盘州煤层气产业化基地,推进 (略) 重 (略) 和六枝、水城、钟山重点勘查开 (略) 建设。加快推进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和煤矿瓦斯综合利用,打造煤层气“开采-提纯-输送-加工利用”产业链。坚持地面开发与井下抽采相结合,支 (略) 、盘 (略) 等企业加快实施煤与瓦斯共采一体化示范工程,扩大煤与瓦斯抽采生产规模。 (略) 煤层气资源数据库系统,探索煤层气化工发展,支持全国优强煤炭行业科技企业、煤层气 (略) 煤层气开发利用。二是加快开发页岩气,优选一批页岩 (略) (略) ,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推进商业化利用。 (略) 页岩气潜 (略) 基础地质条件研究和优选评价,取得勘探突破。力争到2025年,获得调 (略) 1-2个。三 (略) 建设,支撑煤层气、页岩气商业化利用规模化实现。
2.现代煤化工
围绕打造新型能源化工产业集群目标,聚焦现代煤化工产业 (略) 场需求空间,充分 (略) 焦煤资源优势,拓宽产业幅,积极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项目,提高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布局以改造提升传统煤焦化产业为主体功能的煤焦化一体化产 (略) ,力 (略) 现代煤化工产业在全省取得新突破。
3.锰矿、玄武岩纤维
加强已设锰矿矿权矿山储量核实,在进一步查明资源储量基础上,合理确定矿山生产规模,最大程 (略) 内锰矿企业的矿石需求,加快 (略) 锰矿勘查工作,提供资源保障,更好地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更好 (略) 新型工业化建设。
(略) 级玄武岩整装勘查成果为基础,查明应用于玄武岩纤维的玄武岩资源概况,结合探明资源分布特征,科学、合理设置矿权。以水城经 (略) 为重点,红果经 (略) 为延伸,加快玄武岩复合材料创新发展,围绕“玄武岩原矿开发-玄武岩纤维-玄武岩纤维深加工制品-市场应用”一体化产业链,扩大玄武岩纤维生产规模,突破本地玄武岩资源利用的技术瓶颈,争取产业的延伸发展,同时引进上下游制品生产企业及辅料生产企业,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结构。支持贵州石鑫玄武岩与首钢水钢、吉利、航天江南等企业合作,促进玄武岩纤维材料在工业制造、军民融合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第二节 矿业结构优化调整与转型升级
一、严格开发准入条件
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开发准入条件,严格新建矿山企业的准入,依照矿产资源和 (略) (山)最低开采规模要求,实现新建矿山规模与占用资源储量相匹配。
六盘水主要矿产开发准入条件 专栏5
矿种 | 单位/年 | 最低开采规模 |
煤炭 | 原煤万吨 | #吨/年 |
铁矿(地下开采/露天开采) | 矿石万吨 | 10/#吨/年 |
锰矿(贫锰/富锰) | 矿石万吨 | 5/#吨/年 |
金(岩金)(地下开采/露天开采) | 矿石万吨 | 3/#吨/年 |
铅锌矿 | 矿石万吨 | 10 万吨/年 |
萤石(CaF2) | 矿石万吨 | #吨/年 |
重晶石 | 矿石万吨 | #吨/年 |
高岭土 | 矿石万吨 | #吨/年 |
石膏 | 矿石万吨 | #吨/年 |
玻璃用石英岩、石英砂 | 矿石万吨 | #吨/年 |
石灰岩(水泥用/其他) | 矿石万吨 | 30/#吨/年 |
冶金、水泥用天然石英砂 | 矿石万吨 | #吨/年 |
饰面用石材 | 万立方米 | #立方米/年 |
建筑用石材 | 万立方米 | #立方米/年 |
按照贵州省有关推进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要求,继续推进#吨以下煤矿有序退出,全市煤炭产能逐年提升;继续建设盘州、水城、六枝三大煤炭生产供应基地,重点建设马依西一井、化乐煤矿二期、聚鑫煤矿等一批大中型矿井,逐步实现以大中型煤矿为主的煤 (略) 。
鼓励石材产业规模集聚发展,建筑石料矿山规模均达到#立方米/年及以上,有序开采水泥用灰岩,严控建筑用砂石矿山数量(确保砂石土矿山数量只减不增,规模只升不降),严格准入条件。
二、用先进技术提升传统产业
依托大数据、云计算、 (略)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坚持智能化与机械化相融合,基本实现生产矿井采掘机械化全覆盖、辅助系统智能化全覆盖、信息化服务管理和监控全覆盖。重点攻关绿色安全无人开采、煤层气压裂抽采技术、煤炭污染控制、煤炭井下气化开采等关键技术,大力建设发展“智慧矿山”。以提高效率为核心,积极推广智能工作面综采、薄煤层和急倾斜煤层机械化、岩巷快速掘进、定向钻机瓦斯治理技术、瓦斯地质及瓦斯动态预测可视化、低浓度瓦斯利用、井下充填开采等先进工艺技术。
三、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促进煤焦化、煤电钢、煤电铝、煤电材等传统产业向煤电油气化等新型产业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广焦炉煤气作为汽车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的综合开发利用,扩大瓦斯发电规模,积极推广煤矿瓦斯分离液化等先进技术,鼓励利用煤层气制液化天然气(LNG 燃料)、压缩天然气(CNG 燃料)、合成氨、#醇及下游化工产品。规划建设瓦斯提纯项目,发展壳装LNG/CNG,形成规模利用。
四、合理有序发展新型建材
(略) 建材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强化“低碳、绿色、环保”发展理念,加快节能、降耗、资源可再生利用的各种新型建材的开发和产业化进程,鼓励引进新技术,建立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物高效回收为主要特征的建材产业体系。鼓励饰面石材、玄武岩整体勘查和开发。
第四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第一节 矿产资源开发调控
坚持保护优先,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硬约束。坚持科学规划论证,提高矿产开发、采选、环保准入条件,依据国家产业政策, (略) 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确定资源开发方向、开采总量。
对我省稀缺煤种炼焦用煤实施保护性开发,建设大型煤炭储配基地,打造 (略) 煤炭保供中心。“十四五”期间,全市煤矿数量控制在 (略) 以下。到2025年,全市正常生产矿井产能达1.2亿吨以上,原煤产量达1亿吨以上,大中型煤矿产能占比达80%以上。加大煤层气开发利用力度,建设盘江、水城、六枝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规 (略) 。 (略) (略) 重 (略) ,以水城、钟山、六枝为重点勘查开 (略) ,加快煤层气地面勘探勘查开发及利用,到2025年,全市煤层气产量1.5亿立方米,形成盘州煤层气产业化发展示范基地。以盘州、水城2个5亿立方米级抽采规 (略) ,六枝1亿立方米级抽采规 (略) 为重点,加大煤矿瓦斯抽采力度,到2 (略) 煤矿瓦斯抽采量达到15亿立方米,提高抽采效率,形成煤与瓦斯共采 (略) 。全面推进地热水、天然出露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充分 (略) 丰富的天然出露矿泉水资源及先进的生产工艺,大力发展矿泉水、天然泉水生产加工产业,鼓励天然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推进浅层地热能、中深层地热能勘查开发利用,稳妥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采 (略) 块整体开发的方式推进地热能供暖,鼓励推广“地热能+”多能互补的供暖形式。到2025年底地热能取暖供暖面积达#平方米。严格准入条件,合理有序开发饰面石材,促进新型建材、新材料产业发展,鼓励规模集聚发展,2 (略) 饰面石材开发总量#立方米。加快六枝萤石矿及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禁止开采砖瓦用粘土。
第二节 矿产资源开采规划设置
一、开采 (略)
1.国家 (略)
综合考虑资源禀赋、开发利用条件和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落实国家 (略) 6个,包括煤炭国家 (略) 5个(六枝黑塘、普兴、水城、发耳、盘江)、金矿国家 (略) 1个(盘县砂锅厂-老厂)。
管理措施:国家 (略) 内优先保障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提高准入门槛,形成以大中型矿山为主体 (略) ,推动优质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形成保障战略性矿产安全供给 (略) 。
2.重 (略)
综合考虑矿产资源特点、勘查程度、规模、资源潜力、开发利用现状,兼顾经济、环境等因素。在矿产资源比较集中、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条件 (略) ,将大中型矿产地、重要矿产集 (略) 、国家 (略) 、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 (略) 划为重 (略) 。规划落实省级规划划定煤炭、煤层气、金矿重 (略) 7个,包括煤炭重 (略) 5个( (略) 、 (略) 、六枝 (略) 、 (略) (略) , (略) 格 (略) )、煤层气重 (略) 1个( (略) )、金矿重 (略) 1个(盘州金矿 (略) )。
管理措施:重 (略) 作为重 (略) 域,打造新型现代化资源高效开发利 (略) ,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加强 (略)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鼓励大型采选加工一体化的联合企业进入 (略) ;引导和支持各类生产要素集聚,促进大型和特大型现代化矿山基础建设,推动优质资源的规模开发集约利用,支撑能源资源基地建设。
二、 (略) 块设置
1.省级发证勘查开 (略) 块设置
将省级规划确定的省级发证勘查开 (略) 块细化落实到 (略) 的探矿权、采矿 (略) 划。全市共落实省级发证勘 (略) 块36个,均 (略) 新设;落实省级发证开 (略) 块23个,其 (略) 新设6个,已设探矿权转采矿权17个。
2.市级发证勘查开 (略) 块设置
综合考虑地理、地质、矿床、经济、安全等因素,兼顾已有矿业权人利益, (略) 级发证勘 (略) 块56个,开 (略) 块243个,均 (略) 新设。原则上一个开 (略) 块一个主体。
第三节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重点工程
一、煤炭开发利用重点工程
(略) 资源禀赋及开采方式差异,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推广矸石充填、粉煤灰充填、保水开采等绿色开采,从源头上解决因煤炭开采引发的地表沉降、塌陷、地下水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绿色开采,到2025年, (略) 绿色矸石充填开采示范矿井。
积极推进煤炭资源高效利用和精深加工。因地制宜推动发展现代煤化工,提高煤炭资源加工利用产品附加值,促进传统煤焦化与现代煤化工融合发展。到2025年,煤电、现代煤化工、氢能产业等煤关联产业协调发展得到进一步增强,形成六枝、水城-钟山、盘北、盘南四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基地。
(略) “十四五”煤炭开发利用重点工程项目 专栏10 |
绿色开采工程:推进绿色开采工程示范:恒普公司发耳二矿充填开采示范项目、大湾矿充填开采示范项目、 (略) 鸡场攀枝花煤矿充填回采项目。 精深加工利用工程。重点推进水钢#吨/年及盘北经 (略) #吨/年煤焦化项目建设。 |
二、煤层气开发利用重点工程
加大煤层气开发利用力度,推进 (略) 国家煤层气 (略) 采矿许可证办理,推动新设探 (略) “探转采”工作,加大开采工作力度,尽快形成产能释放,打造省内首个煤层气主 (略) 。鼓励煤层气企业对 (略) 、关闭煤矿的煤层气资源抽采利用。按照“以管道输送为主、就近利用、余气外输”的利用原则,结合煤层气资源分布,建设煤层气资源点- (略) -用气点体系,实现煤层气与管道天然气的资源互补; (略) 域天然气干线管道,使煤层气获得进入国家天然气干线的通道,促进煤层气产业发展。建设煤层气地面抽采示范工程,实施低浓度瓦斯提纯工程。
(略) “十四五”煤层气开发利用重点工程项目 专栏11 |
重点实施盘州煤层气产业化基地、 (略) 煤层气抽采利用、 (略) 瓦斯综合治理勘探工程示范、盘州100口井煤层气勘探开发、盘州金佳矿低浓度瓦斯提纯制CNG示范、盘州山脚树煤矿瓦斯提纯制LNG示范、盘州忠义煤层气制LNG、CNG站、盘北低瓦斯浓度瓦斯提纯制天然气、水城煤层气勘探开发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水城比德向斜煤层气制LNG,钟山大河边向斜煤层气开发利用工程。 |
三、地热能开发利用重点工程
(略) 地热能以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为主兼顾中深层地热能开发。通过示范工程建设, (略) 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工作。
(略) “十四五”地热能开发利用重点工程项目 专栏12 |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项目: (略) 郎岱山地旅游扶 (略) 第一期工程建设项目、贵 (略) (略) 阿珠湖旅 (略) 建设项目、六枝记忆三线建设产业园(二期)建设项目; (略) 豫昆大厦项目、 (略) (略) 项目; (略) 尖山民族特色风情小镇项目、北 (略) 开发项目; (略) (略) (略) 项目、中国凉都生态水城悠然山居乌蒙康养小镇建设项目。 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 (略) 郎岱山地旅游扶 (略) 第一期工程建设项目、贵州省六盘水阿志河生态旅游扶贫开发建设项目、 (略) 妥乐古银杏温泉谷、盘州新民温泉综合体项目、 (略) 梯田布依人家旅游综合体建设项目、 (略) 石桥特色小城镇建设项目、 (略) 野钟温泉建设项目、百车河森林温泉疗养中心、百 (略) 医养综合体、百 (略) 接待中心、北 (略) 开发项目、 (略) (略) 蒙特纳温泉小镇项目。 |
四、新型建材开发利用重点工程
发挥六盘水石材资源、交通等优势,建设绿色建材推广应用示范工程,促进建材工业和建筑业转型升级,着力 (略) 新的特色优势支柱产业。
(略) “十四五”新型建材开发利用重点工程项目 专栏13 |
重 (略) 饰面石材加工厂、水城石材产业园生产加工基地、水城 (略) 新型建材示范基地、水 (略) 海螺水泥厂技改、水城豪泰利用水泥 (略) 置工业固体废物、水城博宏矿渣微粉新型环保建材、钟山华新水泥#吨/年矿山废矿石资源综合利用技改、 (略) 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PC)生产线、钟山环保装配式建筑制造、钟山安凯达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盘州玄武岩新材料生产及研发基地、水城经 (略) 玄武岩产业园玄武岩纤维生产等项目建设。 |
五、矿山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
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等管控要求。 (略)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工程部 (略) 生态修复工程(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矿山集 (略) 矿区生态修复)。
(略) “十四五”矿区生态修复重点工程项目 专栏14 |
重点推进 (略) 历史遗留露天矿山恢复治理、 (略) 采 (略)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红果街道、石桥镇、柏果镇)。 |
第四节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监督管理
一、严格矿业权出让管理
实行同一矿种矿业权出让登记同级管理,健全完善矿业权“净矿”出让机制,全面实行矿业权竞争性出让。除国家和省有明确规定的情形以外,新设矿业权一律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公开有偿出让,不得将招商引资项目与矿产资源配置挂钩;不得对矿业权出让进行行政干预;不得阻碍符合法定条件的矿业权申请人参与矿业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活动。
二、严格矿产资源 (略) 管理
切实发挥矿产资源规划的管控作用,在 (略) 、开 (略) 块,要严格执行新建和已建矿山最低开采规模等有关规定,做到矿产资源合理勘查开发,促进资源开 (略) 优化与结构调整;切实执行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方案,将矿业权出让收益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由各级财政统筹用于地质调查和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支出。
三、 (略) 各类违法开采、破坏行为
强化诚信体系建设,全面推行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开制度,规范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建立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名单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开展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和遥感监测,有效打击各类矿产资源违法行为。加强舆论监督,鼓励新闻媒体对各类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突发环境事件、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曝光。
四、加强资源节约、注重环境保护
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项目必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和主体工程严格实行“三同时”制度。资源开采应与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相协调,因地制宜,积极使用充填开采、保水开采合理控制地面塌陷,涉及多种资源重叠共生的应坚持先上后下,逐层开采,主矿层的开发不得对其他资源造成破坏和浪费。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 (略) 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废弃物和开 (略) 治理。
第五章 规划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实施责任考核
按照“谁牵头编制、谁组织实施”的原则,落实规划实施责任,建立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强化规划组织实施和监测评估,提升规划实施效能。建立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制度,强化对规划实施和环境影响跟踪分析和动态评估,掌握总量调控、布局结构调整等主要目标和任务完成进度,针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同时将规划实施情况作为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及时公布实施进展。
第二节 严格审查监督管理
健全完善矿产资源规划审查制度、规划实施监督管理机制,从源头上抓好矿业权前置性审查。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据矿产资源规划,鼓励和引导探矿权投放,在审批登记探矿权时,应审查:是否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矿种调控方向,是否符合矿产资源 (略) 要求,有利于促进整装勘查、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在审批登记采矿权时,应审查:是否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矿种调控方向;是否符合矿产资源 (略) 要求,有利 (略) 的优化调整;是否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开采总量调控、最低开采规模、节约与综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等条件和要求。以下几种情形视同符合矿业 (略) 划要求:财政全额出资勘查的探矿权;已设探矿权转采矿权,且拟设采 (略) 范围未超出已设探矿权勘查范围的项目;扩大勘查开采面积不超过原面积25%的矿业权;已设采矿权深部勘查需设置探矿权且为同一主体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项目。勘 (略) 块出让前先避让生态红线。对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项目,不得批准立项,不得审批、颁发采矿许可证,严把新建矿山规划准入关。强化对规 (略) 域矿产勘查开发活动的监督管理,将其列入矿产资源执法监察的重要内容,及时发现、制止违反《规划》的行为,必要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联合督查。
第三节 保障重大工程实施
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财政对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和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与保护的支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保障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发 (略) 建设,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等项目实施。加强重大项目实施领导和组织协调,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第四节 规划统筹和信息化管理
建立健全规划街接协调机制,强化各级 (略) 发展规划目标任务的衔接协调,完善年度计划落实发展规划机制。加快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略) 统一的规划管理制度,加强规划目录清单和编制备案管理,推动规划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充分 (略) 、 (略) ,实现信息共享和矿产资源规划动态管理。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