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
分析报告
建设单位: (略) 中能 (略)
评价单位:国电环 (略)
国环评证甲字第 1905 号
二〇一五年六月中国· (略)
环评单位:国电环 (略) 法人代表:
项目名称: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
文件类型:环境影响报告书(分析报告)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
变更分析报告
委托单位: (略) 中能 (略)
评价单位:国电环 (略)
证书号:国环评证甲字第1905 号
审核人:
项目经理:
报告编制人员
评价人员情况
人员名称 职称 证书编号 职责 签字
唐劲松 高级工程师 A
点击查看>>
报告编制
现场调查
凌晓凤 工程师 第A
点击查看>> 号
报告编制
现场调查
任欣欣 工程师
报告编制
现场调查
建设单位联系人:田益民联系电话:
点击查看>>
评价单位联系人:任欣欣联系电话:
点击查看>>
(略) 徐矿“上大压小”热电联产新建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I
点击查看>>
目录
1 前言 ............................................................................................................................ 1
1.1 项目背景 ............................................................................................................................. 1
1.2 项目变更概况 ..................................................................................................................... 1
2 编制依据 .................................................................................................................... 3
2.1 项目组成与变更情况 ......................................................................................................... 3
2.2 评价依据 ............................................................................................................................. 4
2.2.1 与建设项目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文件 .............................................................. 4
2.2.2 采用规范的名称及标准号 ...................................................................................... 9
2.2.3 采用评价技术导则的名称及标准号 ...................................................................... 9
2.2.4 委托书 ...................................................................................................................... 9
2.2.5 项目工程资料及相关文件 ...................................................................................... 9
2.3 主要评价内容 ................................................................................................................... 10
2.3.1 环境保护目标 ........................................................................................................ 10
3 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 12
3.1 地理位置 ........................................................................................................................... 12
3.2 项目概况 ........................................................................................................................... 12
3.2.1 工程实际建设情况 ................................................................................................ 12
3.2.2 工程主要变更事项 ................................................................................................ 13
3.2.3 工程主要环保设施概况 ........................................................................................ 14
3.3 脱硫工艺 ........................................................................................................................... 15
3.3.1 原环评 .................................................................................................................... 15
3.3.2 变更后 .................................................................................................................... 15
3.3.3 SO2 排放情况 ......................................................................................................... 16
3.4 灰库 .................................................................................................................................. 17
3.4.2 原环评 .................................................................................................................... 17
3.4.3 变更后 .................................................................................................................... 18
3.5 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 19
3.5.1 原环评 .................................................................................................................... 19
3.5.2 变更后 .................................................................................................................... 20
4 受拟建项目影响地区区域环境概况 ...................................................................... 21
4.1 地质地貌 ........................................................................................................................... 21
4.1.1 地形、地貌 ............................................................................................................ 21
4.1.2 地质构造与地震 .................................................................................................... 21
4.2 气象 .................................................................................................................................. 22
4.2.1 地面气象历史资料 ................................................................................................ 22
4.2.2 常规气象资料分析 ................................................................................................ 23
5 环境影响评价 .......................................................................................................... 25
(略) 徐矿“上大压小”热电联产新建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II
点击查看>>
5.1 运行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 25
5.1.1 (略) 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结果 .................................................... 25
5.1.2 (略) 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 25
5.1.3 小结 ........................................................................................................................ 25
5.2 低矮源无组织排放环境影响分析 ................................................................................... 25
5.3 灰渣运输环境影响分析 ................................................................................................... 26
6 污染防治对策 .......................................................................................................... 27
6.1 SO2 污染防治对策 ............................................................................................................ 27
6.1.1 脱硫工艺选择 ........................................................................................................ 27
6.1.2 本工程采用 (略) 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原因 ............................................ 29
6.1.3 本工程脱硫工艺方案设计 .................................................................................... 30
6.1.4 SO2 (略) 性 ............................................................................................. 32
6.2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 ................................................................................................... 34
6.2.1 灰场 (略) 性 ............................................................................................ 34
6.2.2 灰渣运输污染防治措施 ........................................................................................ 34
7 环保投资变化情况 .................................................................................................. 35
8 结论 .......................................................................................................................... 36
8.1 项目概述 ........................................................................................................................... 36
8.2 工程变更情况 ................................................................................................................... 36
8.2.1 脱硫工艺 ................................................................................................................ 36
8.2.2 灰库 ........................................................................................................................ 36
8.2.3 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 37
8.3 结论 .................................................................................................................................. 37
(略) 徐矿“上大压小”热电联产新建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III
点击查看>>
附件:
附件1 委托书;
附件2《关于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的批复》,中华人民共和 (略) ,环审﹝2015﹞17 号,2015 年1 月;
附件3《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核准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
目的批复》, (略) 省 (略) ,苏发改能源发﹝ * 号,2015
年4 月30 日;
附件4《 (略) (略) 租赁合同书》,2015 年5 月;
附件5 《 (略) 2×1000MW 机组“上大压小”工程竣工环
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 (略) ,环验﹝2013﹞82 号;
附件6《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环保改造工程 (略) 双
循环方案的补充说明》, (略) 中能 (略) ,2015 年5 月。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
点击查看>>
1前言
1.1项目背景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以下简称“本工程”)是 (略)
中能 (略) 投资建 (略) ,厂址位于 (略) 市经济开发区荆
山 (略) ,建设1×350MW 超临界燃煤热电机组,配备2×1143t/h 超临界煤粉炉锅
炉,为 (略) 中能 (略) 供电供热。同步建设脱硫、脱硝、除尘、
除灰渣和二次循环冷却系统,配套 (略) 、取排水系统、 (略) 理等配套
工程设施。
2014 年12 月,国电环 (略) 编制完成了《 (略) 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
限公司自备热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15 年1 月27 日, (略) 以“环审
﹝2015﹞17 号”文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予以批复。2015 年4 月30 日, (略)
省 (略) 以“苏发改能源﹝ * 号”对本项目予以核准。
截至目前,项目已基本建成,进 (略) 阶段;尚未进入168 小时满
负荷试运发电。建设单位委托 (略) 诚 (略) 有限公司开展施工期环境监
理。
1.2项目变更概况
在设计和施工建设阶段, (略) 分建设内容采取了设计优化,电厂灰
库、脱硫工艺、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等内容较原环评和批复发生变更。与
原环评及批复要求相比较,本项目设计和实际建设过程变更内容主要如下:
(1)脱硫工艺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本工程采用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
硫工艺,设5 层喷淋层,一级循环设1 层,二级循环设4 层,不设置旁路,不设
GGH,Ca/S 为1.03,脱硫效率不低于98.5%。
实际建设过程中变更为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采用2+2 的
配置方式,预留一层喷淋层的安装位置,不设置旁路,不设GGH,Ca/S 为1.03,
设计脱硫效率不低于98.74%。
(2)灰库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本工程需建设库容不小于8.1×104m3 的封闭
式干灰库作为应急灰库。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
点击查看>>
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用地紧张,改为租赁 (略) (略) 。
(略) 已于2013 年4 月18 (略) 组织的竣工环保验收。 (略) 中能硅业科
(略) 已与 (略) (略) 租赁合同(附件2),划
(略) 分区域给建设单位租用,库容能够满足本工程应急储灰要求。
(3)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燃煤输送系统#1、#2、#3 (略) 、碎煤
机室、煤仓间采用多管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原煤斗、脱硫卸料间、石灰石
粉仓、灰库、渣库采用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
实际建设过程中,除尘器规格、排气筒高度和数量发生变化。燃煤输送系统
#1、#2、#3 (略) 、碎煤机室、煤仓间、原煤斗采用扁布袋除尘器,除尘效
率99.6%;石灰石粉仓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6%;灰库、渣库采用
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略) 令第253 号)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本工 (略) 环境影响
评价工作。建设单位于2015 年6 月委托国电环 (略) (国环评证甲字第
1905 号)承担《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编制工作。我院接受委托后,组织 (略) 现场踏勘,收集有关资料,向当
(略) (略) 门征询意见,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环境监理单位积极沟通
和紧密 (略) ,经过资料收集、整理和模式计算、分析,编制完成本建设项目变更
分析报告。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
点击查看>>
2编制依据
2.1项目组成与变更情况
本工程变更后项目基本情况见表2.1-1。
表2.1-1 项目的基本构成
项目 变更前 变更后
项目名称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建设单位 (略) 中能 (略)
建设规模 1×350MW
主体
工程
锅炉 1×1143t/h 超临界煤粉炉,一次中间再热直流炉
汽轮机 1×350MW 超临界,单轴双缸双排汽,抽凝式,带可调整抽汽式汽轮机
发电机 1×350MW 三相两极同步发电机,采用水氢氢冷却方式
辅助
工程
水源
工业用水水源为京杭大 (略) 不牢河段地表水,取水量为734m3/h;生 (略) 市自
来水,取水量为2m3/h
循环水供
排水系统
采用二次循环冷却系统,建设一座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面积5500m2,零米直径90m,
塔高115m,进风口高7.6m
(略)
理系统
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二级反渗透+电除盐系统
除灰渣
系统
采用灰渣分除、粗细分排的方式,正压浓相气力出灰,干式机械排渣
贮运
工程
燃煤运输
电厂燃煤由 (略) (略) 供应。燃煤由 (略) 装车后经海河联运至 (略) 市
境内万寨港后,经由现有公路三 (略) 区北侧入口, (略) (略)
输煤系统 输煤系统按双路布置,每路皮带宽度为800mm, (略) ,一路备用
(略)
建设封 (略) ,厂内为两条长约130m,宽约40m,堆高约10m (略) ,折
返式布置,煤场中间布置1 座条形斗轮堆取料机,共储煤约4.7×104t,可供本工程燃用
约16d
石灰石
运输
石灰石粉采用专用 (略) ,由 (略) (略) 负 (略) 石
灰石粉料仓
灰库
本 (略) 综合利用。于厂区西南侧中能
(略) (略) 区内建设一座
封闭式干灰库,库容不小于8.1×104m3,满足
本工程3 个月堆灰要求。当灰渣综合利用受阻
时,采用专用车辆运至封闭式干灰库
本 (略) 综合利用。 (略) 址北侧
约12km (略) (略) ,
(略) 分区域划归建设单位租用,划定
区域库容33 万吨,能够满足本工程储灰渣
需求。当综合利用受阻时,采用专用车辆
运至封闭式干灰库
脱硫
石灰石
石灰石粉采用专用 (略) ,由 (略) (略) 负 (略) 石
灰石粉料仓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4
点击查看>>
项目 变更前 变更后
脱硝尿素 脱硝剂采用尿素,外购并由供应商 (略) 内
环保
工程
烟囱 1座210m 高单管烟囱,内径5.3m
除尘系统
采 (略) 静电除尘器, (略) 配备高频电源, (略) 为旋转电极,
除尘效率不低于99.88%;湿法脱硫系统出口增设湿式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不低于70%;
综合考虑湿法脱硫50%的烟尘脱除率,总除尘效率99.982%以上
脱硝系统 在低氮燃烧 (略) SCR 脱硝(3 层催化剂),脱硝效率不低于85%
脱硫系统
采用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
(设置五层喷淋层,一级循环设1 层喷淋层,
二级循环设4 层喷淋层,不设置旁路,不设
GGH),Ca/S 为1.03,脱硫效率不低于98.5%
采用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
艺,(采用2+2 的配置方式,预留一层喷
淋层的安装位置,不设置旁路,不设
GGH),Ca/S 为1.03,脱硫效率不低于
98.5%设计脱硫效率不低于98.74%。
低矮源无
组织排放
控制
燃煤输送系统#1、#2、#3 (略) 、碎煤机
室、煤仓间采用多管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
原煤斗、脱硫卸料间、石灰石粉仓、灰库、渣
库采用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
燃煤输送系统#1、#2、#3 (略) 、碎煤
机室、煤仓间、原煤斗采用扁布袋除尘器,
除尘效率99.6%;石灰石粉仓采用脉冲袋
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6%;灰库、渣库
采用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
扬尘治理 建设全 (略) ,并设置喷淋系统
(略)
理系统
采用“雨、污分流”、“一水多用”的原则对 (略) 处理, (略) 内回用,生
(略) (略) (略) 排入 (略) 经济 (略) 理厂;厂内设置有
3×700m3 废液贮存池
噪声治理 选用符合噪声限值要求的低噪音设备,加装消声、隔声装置
公用
工程 办公设施、厂前区、厂区道路及绿化等
2.2评价依据
2.2.1与建设项目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年1 月1 (略) );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 年3 月1 (略)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 年9 月1 日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年10 月1 日起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 年9 月1 (略) );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8 月28 (略) );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 年4 月1 (略) );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5
点击查看>>
(8)《中华 (略) 乡规划法》(2008 年1 月1 日起实施);
(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 年4 月1 (略)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年6 月1 日起实施);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 年3 月1 (略) );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 年7 月1 (略) );
(13) (略) 令﹝1998﹞第253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4)国 (略) ,国经贸资源﹝ * 号《印发〈关于加
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15) (略) 委,计基础﹝ * 号《关于印发〈关于发展热电联
产的规定〉的通知》;
(16)原国家 (略) ,环办﹝ * 号《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
(略) 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17)国家计委,计基础﹝ * 号《国家计委关于进一步做好热电联
产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
(18)原国家 (略) ,环发﹝ * 号《关于 (略) 二氧
化硫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19)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改能源﹝ * 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燃
(略) 项目规划和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
(20)国发﹝2005﹞39 号,《 (略) 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
定》;
(21)原国家 (略) ,环发﹝2006﹞28 号《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
价 (略) 办法〉的通知》;
(22) (略) ,2006 年第39 号《关于发布火电项目环境
(略) 》;
(23)国家发展改革委、 (略) ,发改能源﹝ * 号《关于印发<热
电联产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 (略) 规定>的通知》;
(24)国家发改委2007 年24 号公告,《 (略) 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试行);
(25) (略) 2008 年第2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8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6
点击查看>>
年10 月1 (略) );
(26) (略) 第5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
(2009 年3 月1 (略) );
(27)国办发﹝2010﹞33 号,《 (略) 办公厅转 (略) 等部门关于推
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
(28) (略) ,国发﹝2010﹞46 号《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的通知》;
(29)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9 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
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13 年第21 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
指导目录(2011 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
(30)国发﹝2011﹞35 号,《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31)国发﹝2011﹞42 号,《 (略) 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
通知》;
(32) (略) 办公厅函,环办函﹝ * 号《关于同意将 (略) 省列
为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试点省份的函》(2011 年7 月);
(33) (略) ,环发﹝2012﹞11 号《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点击查看>> )的通知》;
(34) (略) ,国能电力﹝ * 号《关于促进低热值煤发电产业
健康发展的通知》;
(35) (略) ,环发﹝2012﹞77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
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36) (略) ,环发﹝2012﹞98 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
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
(37)国函﹝ * 号,《 (略) 关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
规划的批复》;
(38) (略) ,环发﹝ * 号,关于印发《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
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39)国家 (略) ,2013 年第19 号令《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
法》;
(40) (略) ,国发﹝2013﹞37 号《 (略) 关于印发大 (略) 动计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7
点击查看>>
划的通知》;
(41) (略) 2013 年第36 号,《关于发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
存、 (略) 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 2001)等3 项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修改
单的公告》;
(42)环办函﹝ * 号,《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
行);
(43) (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
(2014 年1 月1 日生效);
(44) (略) 办公厅,环办﹝2014﹞30 号《关于落实大 (略)
动计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的通知》;
(45)国家 (略) 、 (略) ,发改能源﹝ * 号《关
于严格控制重点区域燃煤发电项目规划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
(46)国家 (略) 、 (略) 、 (略) ,发改能源﹝2014﹞
506 号《关 (略) 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47)国家 (略) 、 (略) 、 (略) ,发改能源﹝2014﹞
2093 号《关于印发<煤电节能减排 (略) 动计划(
点击查看>> )>的通知》;
(48) (略) ,《关于印发<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2012 年2 月28 日);
(49) (略) ,水综合﹝ * 号《关于印发<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的
通知》;
(50) (略) 省第十届人民代 (略) 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略) 省环
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
(51)原 (略) (略) ,苏环控﹝1997﹞22 号文《 (略) 省排污口设置
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
(52)原 (略) (略) 《 (略) 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1998 年9
月);
(53) (略) 省人民政府,苏政复﹝2003﹞29 号文《 (略) 省地表水(环境)
功能区划》(2003 年3 月);
(54)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管﹝ * 号“关于印发《 (略) 省工业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8
点击查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及《环境影响报告书考核评分细则》
的通知”;
(55)中共 (略) 省委、 (略) 省人民政府,苏发﹝2006﹞16 号《关于坚持环
保优先,促进科学发展的意见》;
(56) (略) 省人民政府,苏政发﹝2006﹞92 号《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
若干政策措施》;
(57) (略) 省人民政府,苏政发﹝2006﹞92 号《关于印发推进环境保护工
作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2006 年7 月20 日);
(58)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管﹝2006﹞98 号《关于切实做好建设项目
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
(59)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发﹝2009﹞11 号《关于印发 (略) 省重要生
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的通知》;
(60)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办﹝ * 号《关于进一步规范规划和
建设项目环评中公众参与听证制度的通知》(2011 年6 月);
(61)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办﹝2011﹞71 号《关于印发 (略) 省建设项
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区域平衡方案审核管理办法的通知》(2011 年3 月);
(62)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办﹝ * 号《省环保 (略) 办
公厅关于同意将 (略) 省列为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试点省份函的通知》(2011 年
8 月);
(63) (略) 省环境保护厅,《 (略) 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方案》(2011 年8
月);
(64)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规﹝2012﹞4 号《关于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
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意见》(2012 年12 月1 日实施);
(65) (略) 省政府办公厅,苏政办发﹝2013﹞9 号《 (略) 省工业和信息产业
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 年本)》(2013 年1 月30 日);
(66) (略) 省人民人民政府,苏政发﹝ * 号《省政府关于印发 (略)
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的通知》(2013 年8 月30 日);
(67) (略) 省人民人民政府,苏政发﹝2014﹞1 号《省政府关于印发 (略) 省
大 (略) 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9
点击查看>>
(68)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办﹝ * 号《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评
文件固体废物内容编制的通知》;
(69) (略) 市人民政府, (略) 市政府令第133 号《 (略) 市市区扬尘污染防治
办法》;
(70)中共 (略) 市委,徐委发﹝2013﹞16 号《中共 (略) 市委、 (略) 市人民
政 (略) 区环境空气质量工作的意见》。
2.2.2采用规范的名称及标准号
《 (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规范》(HJ/T 13-1996)
2.2.3采用评价技术导则的名称及标准号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点击查看>> );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点击查看>> );
(8)《燃煤发电企业清洁生产评价导则》(DL/T
点击查看>> )。
2.2.4委托书
委托书(附件1)。
2.2.5项目工程资料及相关文件
(1) (略) (略) ,《 (略) 中能 (略) (略) 工
(略) 性研究报告》;
(2)《关于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的批复》,中华人民共和 (略) ,环审﹝2015﹞17 号,2015 年1 月(附
件2);
(3)《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核准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
目的批复》, (略) 省 (略) ,苏发改能源发﹝ * 号,2015
年4 月30 日(附件3);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0
点击查看>>
(4)《 (略) (略) 租赁合同书》,2015 年5 月(附件4);
(5)《 (略) 2×1000MW 机组“上大压小”工程竣工环
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 (略) 省 (略) ,苏发改能源发﹝ *
号,2015 年4 月30 日(附件5);
(5)《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环保改造工程 (略) 双
循环方案的补充说明》, (略) 中能 (略) ,2015 年5 月(附件6)。
2.3主要评价内容
本工程主要生产工艺基本与原环评一致,主要变更内容为封闭灰库灰库变更
(略) ,脱硫工艺由单塔双循环变更为 (略) 双循环,以及低矮源无组织排放
污染防治措施的变更。
脱硫工艺变化导致SO2 排放源强的变化,因此需要对SO2 的环境影响重新进
行评价。
原灰库变更为租赁 (略) (略) , (略) 对周边居民点的环
境影响已经在《 (略) 2×1000 兆瓦机组“上大压小”工程环境影响
报告书》中论述, (略) 环评批复及竣工环保验收意见,本报告重点分析
运灰道路扬尘对周边居民点的影响。
2.3.1环境保护目标
厂址周边环境敏感目标与变更之前相比没有变化,原灰库变更为租赁国华徐
(略) (略) , (略) 及运灰道路周边敏感目标。
表2.3-1 原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环境敏感区域和保护
目标
距离
(略)
方位
区域功
能
人口规模
大 (略) 镇 3.8km ESE 居住 2000 户,约8000 人
荆山村 2.3km NW 居住 500 户,约2000 人
蟠桃小区 3.3km SW 居住 8000 户,约32000 人
(略) 桥小学 6.9km SW 文教 约1000 人
夏庄村 4.0km NE 居住 1000 户,约4000 人
大 (略) 村 2.6km N 居住 600 户,约2400 人
西贺村 4.5km SW 居住 3000 户,约12000 人
表2.3-2 运灰道路周边环境敏感目标
序号
保护目标
(关心点)
距离 区域功能 规模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1
点击查看>>
1 秦梁洪
(略) 线约
20m
村庄 约15 户,60 人
2 龙庄村 村庄 约10 户,40 人
3 梅庄 村庄 约25 户,100 人
4 茅村镇 集镇 约80 户,320 人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2
点击查看>>
3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3.1地理位置
(略) 址位于 (略) 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期片区内, (略) 东北约
10km。厂址西距京台高速、京沪铁路约1.2km,距G206 约3km;场地北侧紧邻
城市主干道三环北路(厂址段又称“金港路”),南侧紧邻园区道路荆山路,东侧
紧 (略) ,西侧目前为空置规划工业用地,分布有零散废弃的拆
迁房屋,厂界周边200m 范围内无居民集中点。
拟 (略) (略) (略) , (略) 址北侧约12km。
3.2项目概况
3.2.1工程实际建设情况
本工程建设1×350MW国产超临界燃煤热电机组,项目投产后设计供汽能力
180t/h,为 (略) 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及民用热用户供热,满足中能硅业用电需求,
实现热电联产。
(略) 以国能电力[ * 号文同意本工程开展前期工作。建设单位
已于 * 日开工建设,属未批先建。 (略) (略) 以徐环罚决字
[ * 号《 (略) (略) (略) 罚决定书》对中 (略) 罚决定:
1.立即停止自备热电项目建设、2.处罚款 * * 万元。建设单位已全额缴纳。
2015 年1 月27 日, (略) 以“环审﹝2015﹞17 号”文对该项目环境影响
报告书予以批复(附件2)。2015 年4 月30 日, (略) 省 (略) 以“苏
发改能源﹝ * 号”对本项目予以核准(附件3)。
截至目前,项目已基本建成,进 (略) 阶段;尚未进入168 小时满
负荷试运发电。建设单位委托 (略) 诚 (略) 有限公司开展施工期环境监
理。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3 电话:
点击查看>>
3.2.2工程主要变更事项
与原环评要求及批复要求相比,本项目拟变更事项详见表3.2-2。
表3.2-2 本期工程拟变更事项
序号 项目 变更前 变更后
1 脱硫工艺
采用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
脱硫工艺(设置五层喷淋层,一级循
环设1 层喷淋层,二级循环设4 层喷
淋层,不设置旁路,不设GGH),
Ca/S 为1.03,脱硫效率不低于98.5%
采用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
硫工艺,(采用2+2 的配置方式,预
留一层喷淋层的安装位置,不设置旁
路,不设GGH),Ca/S 为1.03,脱
硫效率不低于98.5%设计脱硫效率
不低于98.74%。
2 灰库
本 (略) 综合利用。于厂区西
南侧中能 (略) 生
产厂区内建设一座封闭式干灰库,库
容不小于8.1×104m3,满足本工程3
个月堆灰要求。当灰渣综合利用受阻
时,采用专用车辆运至封闭式干灰库
本 (略) 综合利用。 (略) 址
北侧约12km (略)
(略) , (略) 分区域划归建设单
位租用,划定区域库容33 万吨,能
够满足本工程储灰渣需求。当综合利
用受阻时,采用专用车辆运至封闭式
干灰库
3
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
制措施
燃煤输送系统#1、#2、#3 (略) 、
碎煤机室、煤仓间采用多管式除尘
器,除尘效率99%;原煤斗、脱硫卸
料间、石灰石粉仓、灰库、渣库采用
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
燃煤输送系统#1、#2、#3 (略) 、
碎煤机室、煤仓间、原煤斗采用扁布
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石灰石
粉仓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
99.6%;灰库、渣库采用布袋除尘器,
除尘效率99.6%。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4 电话:
点击查看>>
3.2.3工程主要环保设施概况
本工程变更以后,主要设备及环保设施情况见表3.2-3。
表3.2-3 本期工程变更后主要设备及环保设施概况
项目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
主要
设备
锅炉
种类 超临界煤粉炉,一次中间再热直流炉
蒸发量 1×1143t/h
汽轮机
种类 超临界,单轴双缸双排汽,抽凝式,带可调整抽汽式汽轮机
出力 1×350MW
发电机
种类 冷却方式:水-氢-氢
容量 1×350MW
环保
设备
NOx
控制方式
方式 在低氮燃烧 (略) SCR 脱硝(3 层催化剂)
脱硝效率 SCR脱硝效率不低于85%
除尘系统
类型
(略) 静电除尘器( (略) 为高频电源,最后一个电
场为旋转电极,99.88%除尘效率)+湿法脱硫除尘(50%除尘
效率)+湿式电除尘器(70%除尘效率)
除尘效率 99.982%以上
脱硫系统
类型
采用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采用2+2 的配
置方式,预留一层喷淋层的安装位置,不设置旁路,不设
GGH),Ca/S 为1.03
脱硫效率 98.74%
烟囱
类型 钢筋混凝土单筒
高度 210m
出口内径 5.3m
循环水冷却方式 带自然通风冷却塔二次循环冷却系统
(略) 理方式 中和、沉淀、隔油、 (略) 理等
(略) 理方式 灰渣分除,粗细分排,干出灰、干排渣
灰渣综合利用 水泥掺合料、建材、筑路等
噪声治理 选用低噪声设备、加装隔声降噪装置、消声器、减振等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5 电话:
点击查看>>
3.3脱硫工艺
3.3.1原环评
烟气脱硫采用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按一炉一塔配置;
脱硫系统设置4 层喷淋层,不设烟气旁路,不装GGH,Ca/S=1.05,设计脱硫效
率不低于98.5%,SO2排放浓度满足《 (略)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点击查看>> 1)
表1 的200mg/m3 要求。
表3.3-1 原脱硫主要设计参数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参数
1 浆液循环停留时间 min 3.5
2
一级循环液/气比(L/G)
(入口湿烟气,标况,实际氧)
L/m3 5.6
3
二级循环液/气比(L/G)
(入口湿烟气,标况,实际氧)
L/m3 16
4 一级循环液pH 值 4~5.2
5 一级循环液pH 值 5.8~6.4
6 烟气流速 m/s 3.6
7 烟气在吸收塔内停留时间 s 7
8 Ca/S 钙硫比 mol/mol 1.03
9 吸收塔吸收区直径 m 11.9
10 一级浆池规格(直径×高度) m 9.2×10.0
11 一级循环浆池容积 m3 690
12 二级浆池规格(直径×高度) m 12.5×9.8
13 二级循环浆池容积 m3 1200
14 吸收塔总高度 m 39
15 脱硫系统出口的液滴含量 mg/m3 ≤50
16 喷淋密度 % ≥200
17 脱硫效率 % ≥98.5
3.3.2变更后
采用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采用2+2 的配置方式,预留一
层喷淋层的安装位置,不设置旁路,不设GGH,Ca/S 为1.03,设计脱硫效率不
低于98.74%,SO2 排放浓度满足《 (略)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点击查看>> 1)
表1 的200mg/m3 要求。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6 电话:
点击查看>>
表3.3-2 变更后脱硫主要设计参数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参数
1 浆液循环停留时间 min 6.4/4.0
2
一级循环液/气比(L/G)
(入口湿烟气,标况,实际氧)
L/m3 11.37
3
二级循环液/气比(L/G)
(入口湿烟气,标况,实际氧)
L/m3 10.72
4 一级循环液pH 值 4.9
5 一级循环液pH 值 6.0
6 烟气流速 m/s 3.547/3.576
7 烟气在吸收塔内停留时间 s 3.2+3.6
8 Ca/S 钙硫比 mol/mol 1.03
9 吸收塔吸收区直径 m 11.9
10 一级浆池规格(直径×高度) m 13×10.38
11 一级循环浆池容积 m3 1378
12 二级浆池规格(直径×高度) m 11.9×7.9
13 二级循环浆池容积 m3 868
14 吸收塔总高度 m 29.2/26
15 脱硫系统出口的液滴含量 mg/m3 ≤40
16 喷淋密度 % ≥250
17 脱硫效率 % ≥98.74
3.3.3SO2 排放情况
本工程SO2 排放状况和排放量见表3.3-3。
表3.3-3 本工程SO2 排放状况
项目 符号单位
原环评 变更后
设计 校核 设计 校核
烟囱
型式 单管烟囱
高度 H m 210
出口内径 D m 5.3
烟气排
放状况
标态干烟气量 Vg m3/s 308.7 314.0 308.7 314.0
标态湿烟气量 V0 m3/s 329.9 334.3 329.9 334.3
过剩空气系数 α 1.5 1.5 1.5 1.5
烟囱出
口参数
排烟温度 ts ℃ 45 45 45 45
排烟速度 Vs m/s 17.4 17.7 17.4 17.7
SO2
排放量 MSO2
t/h 0.0229 0.0313 0.0192 0.0262
t/a 125.8 172.2 105.7 144.6
排放浓度 CSO2 mg/m3 20.58 27.70 17.29 23.27
排放标准 CSO2 mg/m3 35
脱硫效率 - % 98.5 98.74
注:1.日利用时间为20h,年利用时间为5500h;2.原始过剩空气系数为1.5。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7 电话:
点击查看>>
3.4灰库
根据《 (略) 性研究技术规定》(计基础﹝2001﹞26 号), (略) 应
按综合利用可能中断的最长 (略) 排出的灰渣量选定周转或事故用备用
(略) ,其存量不宜超过6 (略) 最大排灰渣量。
按最大固废量计,满足本项目3 个月,5.3 万吨堆灰要求,库容至少应为
8.1×104m3。
本项目固废产生量见表3.4-1。
表3.4-1 本工程固废产生量情况
项目 单位 设计煤种 校核煤种
灰量 104t/a 18.39 19.07
渣量 104t/a 2.05 2.12
灰渣量 104t/a 20.44 21.19
3 个月灰渣量104t/a 5.11 5.3
3.4.2原环评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本项目于 (略) 中能 (略) 厂
区内建设一座库容不小于8.1×104m3 封闭式干灰库,作为事 (略) 所。
(1)干灰库设计方案
封闭式干灰库占地80m×120m,顶部为尖顶式结构,顶棚顶点标高20m,下
部标高14m。拟从自然地面上设2.5m 高600mm 厚钢筋混凝土挡灰墙兼做灰库
排架结构的基础。灰库维护结构采用钢管柱、索、膜顶棚、压型钢板。
灰库考虑碾压堆灰,堆灰坡脚2.0m 高,向上以1:1.5 边坡碾压堆放,最大堆
灰高10.5m 时可堆放灰渣及脱硫石膏约8.3×104m3,能够满足本期工程3 个月的
事故周转要求。
(2) (略) 理
干灰库地面防渗措施采用抗渗混凝土整体浇铸方式,渗透系数小于
1.0×10-7cm/s。
(3)灰渣运输
封闭式 (略) 区西南侧,与厂区相隔荆山路。不能综合利用的灰渣及
脱硫石膏采用密封罐 (略) 区道路运输,横穿荆山路即可送至封闭式干灰
库。灰渣运输路线沿途无居民,对周边环境影响小。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8 电话:
点击查看>>
3.4.3变更后
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用地紧张,改为租赁 (略) (略) 。
(1) (略) 概况
根据《 (略) 2×1000MW 机组“上大压小”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书》,灰场 (略) , (略) 毗邻, (略) 西北面川里湖, (略) 区约1.7km,
是 (略) 。坝顶高程设计为63.5m,采用分级加高的方式扩大库容,共分
四级加高,经过三级加高,坝顶高程现为60m。当灰坝加高至原设计63.5m 时,
灰场面积约155hm2( (略) (略) 分40hm2)。目前灰面平均标高约56.0~
57.0m,相应可利用库容约955 万m3。可 (略) 2×1000MW 机
组+2×220MW 机组+ (略) 2×300MW 机组堆灰(含石膏)约
6 年。鉴于当地近年来灰渣综合情况较好,如果灰渣综合利用量按70%考虑时,
可 (略) 2×1000MW 机组+2×220MW 机组+ (略) 华鑫发电有
限公司2×300MW 机组堆灰(含石膏)约20 年。
灰场实际建设中 (略) ,已于2013 年4 月18 (略) 组织的竣
工环保验收(附件5)。
(略) (略) 分, (略) 一直未使用, (略) (略) 。
(略) (略) 2×1000MW 机组+ (略) 2×
300MW 机组事故储灰。 (略) 当地灰渣综合利用情况较好, (略) 、
(略) 灰渣直接综合利用,近期未新增堆灰,灰场只存有少量陈
灰。
(2)本 (略)
本工程年产灰渣约21 万吨,目 (略) 综合利用。综合利用不畅时,
(略) 堆放。
建设单位已与 (略) (略) 租赁合同(附件4),划定
(略) 分区域给建设单位租用,划定区域库容33 万吨,能够满足本工程储灰
渣3 个月储灰需求。
(3)灰渣运输
(略) 北门入金港路,沿 (略) 至秦梁洪,向北进入G310,沿
G310 向北至梅庄桥,向西进入茅村镇道, (略) 至 (略) 厂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9 电话:
点击查看>>
区,经 (略) (略) 。运灰路线总长约16.7km。
运灰路线见图3.4-1
3.5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3.5.1原环评
本项目无组织排放源主要存在于燃煤输送系统、石灰石仓及灰库,采用的除
尘设施情况见表3.5-1。
表3.5-1 原环评无组织排放源排放情况一览表
污染源
排气筒
个数
排气筒
内径
排气筒
高度
烟气出口
温度
烟气出口
速度
除尘器形式与
除尘效率
粉尘排放量
单个排气筒 排放浓度
-- (m) (m) (K) (m/s) -- g/s mg/m3
#1 转运
站
1 0.85 15 288 9.8
多管冲击除尘
器,99%
0.35 15.76
#2 转运
站
1 0.63 15 288 9.6
多管冲击除尘
器,99%
0.19 15.83
#3 转运
站
1 0.63 15 288 9.6
多管冲击除尘
器,99%
0.19 15.83
碎煤机
室
1 0.85 15 288 9.8
多管冲击除尘
器,99%
0.35 15.76
煤仓间 1 0.72 47 288 9.83
多管冲击除尘
器,99%
0.255 15.94
原煤斗 5 0.5 37 288 8.49
布袋除尘器,
99.6%
0.15 22.4
脱硫卸
料间
1 0.98 15 288 9.8
布袋除尘器,
99.6%
0.35 11.82
石灰石
粉仓
1 0.28 35 288 9.03
布袋除尘器,
99.6%
0.03 13.65
灰库 2 2 27 444 0.014
布袋除尘器,
99.6%
0.00126 7.16
渣库 1 1.8 18 318 0.8
布袋除尘器,
99.6%
0.00126 0.16
由上表可知上述无组织颗粒物排放源排放速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
准》(
点击查看>> 6)要求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0 电话:
点击查看>>
3.5.2变更后
除尘器规格、排气筒高度和数量发生变化。变更后采用的除尘设施情况见表
3.5-2。
表3.5-2 变更后无组织排放源排放情况一览表
污染源
排气筒
个数
排气筒
内径
排气筒
高度
烟气出
口温度
烟气出口
速度
除尘器形式
与除尘效率
粉尘排放量
单个排气
筒
排放浓度
-- (m) (m) (K) (m/s) -- g/s mg/m3
#1 转运
站
2 0.5 5.8 288 10.6
扁布袋除尘
器,99.6%
0.125 60
#2 转运
站
2 0.63 6.65 288 9.6
扁布袋除尘
器,99.6%
0.18 60
#3 转运
站
2 0.5 7 288 8.1
扁布袋除尘
器,99.6%
0.095 60
#3 转运
站
2 0.5 11.5 288 10.6
扁布袋除尘
器,99.6%
0.125 60
碎煤机
室
2 0.5 16 288 12
扁布袋除尘
器,99.6%
0.18 60
煤仓间
转运点
2 0.44 41.8 288 13.7
扁布袋除尘
器,99.6%
0.125 60
煤仓间
原煤斗
5 0.32 41.8 288 9.0
扁布袋除尘
器,99.6%
0.055 60
石灰石
粉仓
1
0.3×
0.35
30 288 8.7
脉冲袋式,
99.7%
0.13 28
灰库 2 0.2 26 323 0.014
布袋除尘器,
99.6%
30
渣库 1 0.18 18 473 0.014
布袋除尘器,
99.6%
30
由上表可知变更后无组织颗粒物排放源排放速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
标准》(
点击查看>> 6)要求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1 电话:
点击查看>>
4受拟建项目影响地区区域环境概况
4.1地质地貌
4.1.1地形、地貌
(略) 市位于华北 (略) , (略) (略) 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皆
为平原。丘陵海拨一般在100~200m 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丘陵
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 (略) ,山体高低不一,其中 (略) 东北的大洞山
为全市最高峰,海拔361m;另一群分 (略) ,最高点 (略) 的马
陵山,海拔122.9m。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平均坡度1/ * 00,
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海拨一般在30~50m 之间。
(略) 经 (略) 为平原,南部丘陵与平原相间,用地开阔,地势平坦,
自西南向东北略有倾斜,坡度在1~5‰,地面高程一般在33.5~40m,山顶高程
在55~149m 之间。地面高程大于京杭大 (略) 、荆山引河最高洪水位,无洪胁之
虑。开发区内地质基岩为中下寒武系灰岩,上部为第四纪覆盖, (略) 为
0.15~0.80m 的植被层。植被层下为冲击的亚粘土、粘土,与下伏基岩呈不整齐
接触,一般厚度为5~8m。地基承载力大于10t/m2,适于建筑。
4.1.2地质构造与地震
(略) 在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地台、鲁 (略) 、 (略) 弧形构造
(略) 内侧、 (略) 复向斜 (略) 偏北位置。区域上构造形迹主要有东
西向构造、 (略) 弧形构造及 (略) 夏系构造。东西向构造主要有四个活动期,分别
为太古代末期、加里东-海西期、燕山早期、燕山晚-喜山期,其主要构造形迹多
隐伏于盖层之下,代表性构造形迹有不牢河断层。 (略) 弧形构造为多期构造形迹
复合迭加的产物,经历三个发育阶段,分别为元古代-古生代初华夏系构造的形
成阶段、燕山早期 (略) 夏系构造的形成阶段、燕山晚期拖曳成弧阶段, (略) 复背
斜、 (略) 复向斜及大庙复背斜构成区域盖层 (略) ,废黄河断裂呈北西向
对 (略) 了切割破坏。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 * ),区域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g,地震烈度分组为第一组。
(略) 述:根据现有资料分析,调查区及外围附近无全新活动断裂,地震活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2 电话:
点击查看>>
动性不强,调查区域地壳稳定。
4.2气象
4.2.1地面气象历史资料
4.2.1.1资料来源
(略) 位于 (略) 市西北郊, (略) 海拔高度41.2m。 (略) 距离本工程
厂址约15km, (略) 在地地形地貌及海拔高度基本一致,中间没有高山阻隔,
(略) (略) 本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4.2.1.2气候特征
(略) 市属典型的北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海洋与大 * 过渡性气候特点,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升高快,蒸发强,常出现春旱,多东南风;夏季
降水集中,出现暴雨,造成夏涝,多 (略) ;秋季天气多晴,雨水偏少,多东北风;
冬季雨水稀少,多西北风。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 (略) ,平均风速2.1m/s,最大
日风速达24m/s。多年平均降雨量858.5mm,最大日降雨量315.4mm。历史最高
气温达39.9℃,最低气温-12.1℃,年平均气温15.1℃。平均相对湿度68%。
(略) 市气候属于南温带的鲁淮区,具有长江流域及淮河流域的过渡性质。
(略) * 年各季及全年风向玫瑰图见图4.2-1。
根 (略) * 年统计资料, (略) 累年常规气象特征值如表4.2-1
所示。
表4.2-1 (略) 累年常规气象特征值统计表
项目 单位 统计值极值出现时间
累年平均气温 ℃ 15.1
累年极端最高气温 ℃ 39.9
累年极端最低气温 ℃ -12.1
累年平均气压 hPa 1011.9
累年平均相对湿度 % 68
累年平均风速 m/s 2.1
累年平均降雨量 mm 858.5
累年年最大降雨量 mm 1179.3
累年一日最大降雨量 mm 315.4 1997 年7 月17 日
累年平均蒸发量 mm 1715.5
累年最大冻土深度 cm 17
累年最大积雪厚度 cm 17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3 电话:
点击查看>>
累年平均雷暴日数 d 23.4
近20 年月平均气温统计结果见表4.2-2,变化曲线见图4.2-2。
表4.2-2 * 多年平均温度月变化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0.6 4.1 9.1 15.8 21.2 25.7 27.5 26.5 22.3 16.5 9.1 3.0
近20 年月平均风速统计结果见表4.2-3,变化曲线见图4.2-3。
表4.2-3 * 多年平均风速月变化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风速m/s 1.8 2.2 2.5 2.6 2.5 2.5 2.2 1.9 1.7 1.7 1.8 1.8
4.2.2常规气象资料分析
本次报告引用原环评报告 (略) 2012 年的逐日、逐时地面气象观测
资料。
4.2.2.1温度
(略) 2012 年月平均气温统计结果见表4.4-4。2012 年 (略) 年平均气温15.07℃,
最冷月为1 月,5~9 月月平均气温高于20℃,12~2 月月平均气温低于5℃。图
4.2-4 为年平均温度月变化曲线图。
表4.2-4 年平均温度的月变化(℃)
月份 1月 2月3 月 4月 5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 11 月 12 月
温度 0.87 2.38 7.96 17.12 23.11 26.12 29.00 26.51 21.59 17.13 8.06 0.61
4.2.2.2风速
(略) 2012 年年平均风速1.88m/s,年平均风速的月变化见表4.2-5 和图4.4-5,
各季小时风速的日变化见表4.2-6 和图4.2-6。由图4.2-6 可见,从全天来看,徐
州每天9:00~16:00 的平均风速大多在2.0m/s 以上;从全年看春夏平均风速稍大。
表4.2-5 年平均风速的月变化(m/s)
月份 1月 2月3 月 4月 5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 11 月 12 月
风速 1.37 1.86 2.20 2.20 1.72 2.23 2.02 1.93 1.60 1.45 1.87 2.10
表4.2-6 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m/s)
小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春季 1.53 1.55 1.59 1.54 1.44 1.53 1.74 2.12 2.42 2.52 2.69 2.84
夏季 1.98 1.68 1.61 1.66 1.60 1.64 1.86 1.93 2.14 2.09 2.26 2.35
秋季 1.37 1.18 1.26 1.30 1.27 1.38 1.36 1.58 1.99 2.13 2.30 2.34
冬季 1.31 1.39 1.64 1.57 1.52 1.59 1.59 1.66 2.16 2.31 2.41 2.50
小时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4 电话:
点击查看>>
春季 2.72 2.83 2.75 2.82 2.43 2.04 1.69 1.66 1.78 1.59 1.67 1.49
夏季 2.48 2.59 2.56 2.65 2.43 2.35 2.13 2.03 2.04 1.64 1.87 1.85
秋季 2.54 2.39 2.27 1.97 1.78 1.41 1.23 1.23 1.34 1.23 1.16 1.29
冬季 2.57 2.43 2.30 2.30 1.95 1.50 1.26 1.19 1.34 1.29 1.41 1.43
4.2.2.3风向风频
(略) 2012 年各月、四季及全年风向风频统计结果见表4.2-7 和表4.2-8,2012
年四季及全年风向玫瑰图见图4.2-7。
表4.2-7 年平均风频的月变化(%)
风向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C
一月 2.3 2.3 8.2 13.0 13.6 3.4 5.6 2.6 1.5 1.5 1.2 4.3 4.3 4.3 4.8 5.1 22.0
二月 3.6 2.4 4.0 16.1 16.1 8.0 7.6 2.7 2.0 1.6 0.9 1.7 2.4 3.0 4.9 3.6 19.3
三月 3.4 1.9 6.5 17.5 15.5 8.3 5.2 3.0 2.0 0.8 0.9 6.3 8.1 3.1 1.1 1.7 14.8
四月 0.8 1.1 1.4 7.2 15.8 7.5 8.3 5.1 2.8 4.4 3.8 6.8 8.3 4.0 5.1 3.1 14.3
五月 1.6 1.6 3.1 4.8 13.3 13.3 8.6 5.8 1.5 1.7 2.4 5.4 8.2 2.7 2.8 2.0 21.1
六月 1.4 1.0 2.9 10.0 25.7 16.7 14.9 5.7 2.8 2.6 1.7 0.3 2.1 2.1 1.4 1.8 7.1
七月 1.5 1.3 3.2 5.9 13.2 13.4 14.1 4.4 4.0 6.0 4.4 7.4 7.5 2.7 3.5 2.4 4.8
八月 4.2 5.0 12.6 18.3 16.4 5.1 2.3 1.7 0.5 0.7 0.3 2.0 3.8 4.2 7.5 4.0 11.4
九月 3.8 1.9 4.4 7.4 12.5 7.2 6.3 1.8 0.8 1.3 0.8 4.4 9.3 5.0 8.9 5.0 19.2
十月 1.2 0.4 2.6 7.9 14.4 5.6 5.9 5.1 2.7 4.0 2.3 3.4 7.1 4.2 4.8 3.4 25.0
十一月 2.8 1.4 2.8 10.0 14.0 5.1 6.4 2.9 1.3 1.4 0.8 5.7 12.1 6.3 4.2 4.2 18.8
十二月 4.3 2.7 3.9 15.9 12.8 3.9 5.1 2.8 0.7 0.7 0.9 6.0 9.1 6.9 10.6 4.6 9.1
表4.2-8 年平均风频的季变化及年平均风频(%)
风向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C
春季 1.9 1.5 3.7 9.9 14.9 9.7 7.4 4.6 2.1 2.3 2.4 6.2 8.2 3.3 3.0 2.3 16.8
夏季 2.4 2.4 6.3 11.4 18.3 11.7 10.4 3.9 2.4 3.1 2.1 3.3 4.5 3.0 4.2 2.8 7.8
秋季 2.6 1.2 3.3 8.4 13.6 6.0 6.2 3.3 1.6 2.2 1.3 4.5 9.5 5.1 6.0 4.2 21.0
冬季 3.4 2.5 5.4 15.0 14.1 5.0 6.1 2.7 1.4 1.2 1.0 4.1 5.4 4.8 6.8 4.4 16.8
年平均 2.6 1.9 4.7 11.2 15.2 8.1 7.5 3.6 1.9 2.2 1.7 4.5 6.9 4.0 5.0 3.4 15.6
由表4.2-8 和图4.2-7 分析可得出,该地区2012 年主导风向为ENE~ESE,
风频之和为34.5%。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5 电话:
点击查看>>
5环境影响评价
5. (略) 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5.1. (略) 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结果
原环境影响报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有关要求,选用AERM (略)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略) (略) 、
5km×5km 的矩形区域。预测结果如下:
(1)本工程造成的评价区内SO2 1 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占GB
点击查看>> 二
级标准份额的1.5%;SO2 日平均浓度全年最大值占GB
点击查看>> 二级标准份额
的0.69%;年平均浓度最大值占GB
点击查看>> 二级标准份额的0.25%。
(2)本工程造成的评价区内SO2 最大小时浓度值与本次环境现状监测各关
心点小时浓度最大值 (略) 叠加后,各预测值满足GB
点击查看>> 二级标
准的要求。
5.1. (略) 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由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变更为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
硫,脱硫效率由98.5%提高至98.74%,SO2 排放浓度由20.58mg/m3(校核
27.70mg/m3)降低至17.29mg/m3(校核23.27mg/m3)。
SO2 排放源强降低,SO2 1 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日平均浓度全年最大值、
年平均浓度最大值占GB
点击查看>> 二级标准降低。
本工程造成的评价区内SO2 最大小时浓度值与原环评环境现状监测各关心
点小时浓度最大值 (略) 叠加后,各预测值仍满足GB
点击查看>> 二级标
准的要求。
5.1.3小结
由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变更为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
硫,脱硫效率提高,SO2 排放源强降低,运行后各关心点环境空气质量满足
GB
点击查看>> 二级标准。
5.2低矮源无组织排放环境影响分析
除尘器规格、排气筒高度和数量发生变化。燃煤输送系统#1、#2、#3 号转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6 电话:
点击查看>>
运站、碎煤机室、煤仓间、原煤斗采用扁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石灰石
粉仓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6%;灰库、渣库采用布袋除尘器,除尘
效率99.6%。
更后无组织颗粒物排放源排放速率仍能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点击查看>> 6)要求。
5.3灰渣运输环境影响分析
灰渣综合利用有剩余的情况下,采用专用 (略) 碾压贮存,灰渣运输
过程中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主要为道路扬尘。
首先,灰渣输送优选运灰路线,尽量减少受影响的居民点。
其次,干灰外运综合利用根据利用的方式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干灰利用密闭
罐车运输,其二是将干灰调湿后用自卸式卡车运输。采用密闭罐车可彻底消除扬
尘和撒落对道路及道路周边环境的影响;采用自卸式卡车运输时,为减少扬尘和
撒落,首先应保证干灰表面的含水率在20%左右,其次要严禁超载;有效避免运
输途中造成的无组织排放污染。
采取上述措施后,可最大限度 (略) 线20m 范围内居民点的影响。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7 电话:
点击查看>>
6污染防治对策
6.1SO2 污染防治对策
6.1.1脱硫工艺选择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本工程采用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
硫工艺,实际建设过程中变更为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根据《火
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石灰石/石灰-石膏法》(HJ/T
点击查看>> ),石灰石-石
膏湿法脱硫工艺脱硫效率一般不小于95%。通过加大循环浆池容积、增加喷淋层
层数、采用单塔双循环或 (略) 双循环等措施,脱硫效率可进一步达97%以上。
6.1.1.1单塔双循环湿法脱硫方案技术特点
单塔双循环湿法脱硫技术是在单循环湿法脱硫技术上发展而来的。与传统的
单循环技术不同,脱硫工艺设有两级循环,两级循环分别设有独立的循环浆池和
喷淋层,根据不同的功能,两级循环采 (略) 参数。
单塔双循环脱硫工艺示意图
(1)工艺描述
烟气经过两个不同的循环过程和石灰石反应后得到净化:
Quench 循环(一级循环)
Absorber 循环(二级循环)
每个循环回路有不同的化学反应过程,固体浓度,固体类型和pH 值:
Quench 循环 pH 值 = 4.5 - 5.3
Absorber 循环 pH 值 =5.8 - 6.4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8 电话:
点击查看>>
氧化空气被鼓入到Quench 循环,在较低的pH 值下,有利于氧化过程。氧
化空气同时也被鼓入到Absorber 循环,以避免结垢。
单塔双循环吸收塔结构示意图
(2)系统特点
对SO2 的大范围变化有很好的适应性;尤其适用于含硫量较高的煤质或者
脱硫效率要求> 97%的FGD 系统。
A. 能适应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较大偏差和快速变化。
B. 在Quench 循环中,烟气 (略) 理:
C. 降低烟气中含尘量
D. 降低HCl 和HF 含量——有利于箱罐材质选择
E. 每个循环的控制都是独立的,并且易于优化和快速调整。对于一些不利
(略) 工况,能够迅速反应:如:燃料变化负荷变化
F. 在Quench循环由于pH值较低4 – 5,能够保证脱硫剂的溶解吸收过程,
并生成高品质的石膏。
G. 在Absorber 循环由于pH 值较高> 6,能够保证非常高的脱硫效率和较
低的液气比,大幅降低循环泵的能耗。
6.1.1.2 (略) 双循环湿法脱硫方案技术特点
(略) 双循环技术是在双循环技术上的发展和延伸,非常适用于高含硫煤和高
脱硫效率的改造工程。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9 电话:
点击查看>>
(略) 双循环技术在保留了原有单塔双循 (略) 优点,又克服了单塔双
循 (略) 缺点,同时又能有效的利用原有脱硫装置,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
源浪费。非常适合改造工程,因此在本轮环保改造中,被大量采用,是一项成熟、
可靠、经济的技术,目前应用工程远多于单塔双循环技术。
(略) 双循环工艺流程图
工艺描述
烟气也经过两个不同的循环过程和石灰石反应后得到净化:
一级塔(一级循环)
二级塔(二级循环)
每个循环回路有不同的化学反应过程,固体浓度,固体类型和pH 值:
一级循环 pH 值 = 4.9 - 5.0 (略有不同)
二级循环 pH 值 =5.8 - 6.0(略有不同)
一级塔和二级塔均有氧化空气鼓入,一级塔在较低的pH 值下有利于氧化过
程。二级塔鼓入氧化空气,可以避免结垢。
一级塔和二级塔之间设旋流器,通过二级塔石膏旋流供浆泵,来调节一、二
级塔的浆液密度和液位,实现两级塔之间水平衡的单独控制。
以上可以看出,“ (略) 双循环”工艺流程几乎和“单塔双循环”一样,因此也继
承了单塔 (略) 技术优点,并在 (略) 了针对性改进,弥补了单塔
双循环的缺点;技术更为合理先进;
6.1.2本工程采用 (略) 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原因
1)充分利旧、节约资源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0 电话:
点击查看>>
本工程为改造工程,原有脱硫系统为全新装置( (略) ),设备状况良好,
如采用单塔单循环技术必须推倒重建(包括吸收塔基础),不利于原有设备的利
旧,而采用 (略) 双循环技术,可以将 (略) 设备利用起来(包括循环泵、
喷淋层、除雾器等),节省投资;
2)解决单塔双循环水平衡控制困难的问题,运行可靠
避免了单塔双循环水平衡控制困难的问题,两个塔各自控制自己的液位、
PH 值,浆液密度,控制手段多,控制关联性小,易于实现水平衡;
3)节能、 (略) 成本
采用单塔双循环技术,需增加烟气阻力约250Pa,同时原有上层2 台浆液
循环泵扬程需增加15mHLC,增加了能耗,且高扬程泵还会带来叶轮磨损加剧,
缩短设备寿命;
(另:由于单塔双循环技术还需增加一个脱硫塔外浆池(AFT 塔),因此并
不节省造价和占地)
4)改造工期短
由于 (略) 双循环充分保留了原有设施,改动工作量小,改造工期短,造价低;
5)性能有保证
(略) 双循环延续了单塔 (略) 技术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和避免了
单塔 (略) 缺点,技术成熟可靠;
6.1.3本工程脱硫工艺方案设计
采用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采用2+2 的配置方式,预留一
层喷淋层的安装位置,不设置旁路,不设GGH,Ca/S 为1.03,设计脱硫效率不
低于98.74%。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1 电话:
点击查看>>
表6.1-1 脱硫系统主要设计参数对比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环评参数 设计参数 燃用设计煤种
1 浆液循环停留时间 min 3.5 6.4/4.0 6.4/4.0
2
一级循环液/气比
(L/G)
(入口湿烟气,标
况,实际氧)
L/m3 5.6 11.37 11.37
3
二级循环液/气比
(L/G)
(入口湿烟气,标
况,实际氧)
L/m3 16 10.72 10.72
4 一级循环液pH 值 4~5.2 4.9 4.9
5 二级循环液pH 值 5.8~6.4 6.0 6.0
6 烟气流速 m/s 3.6 3.547/3.576 3.547/3.576
7 烟气在吸收塔内停
留时间 s 7 3.2+3.6 3.2+3.6
8 Ca/S 钙硫比 mol/mol 1.03 1.03 1.03
9 吸收塔吸收区直径 m 11.9 11.9 11.9
10
一级浆池规格(直
径×高度) m 9.2×10.0 13×10.38 13×10.38
11 一级循环浆池容积 m3 690 1378 1378
12 二级浆池规格(直
径×高度) m 12.5×9.8 11.9×7.9 11.9×7.9
13 二级循环浆池容积 m3 1200 868 868
14 吸收塔总高度 m 39 29.2/26 29.2/26
15 脱硫系统出口的液
滴含量 mg/m3 ≤50 ≤40 ≤40
16 喷淋密度 % ≥200 ≥250 ≥250
17 脱硫效率 % ≥98.5 ≥98.74 ≥98.74
18 烟气量(湿标态) 104m3/h 118.76 118.76 118.76
19 FGD入口SO2浓度 mg/m3 1372 2770 1372
20 FGD出口SO2浓度 mg/m3 20.58 35 17.29
21 排放量 kg/h 22.9 38.9 19.2
22 排放量 t/a 125.8 213.95 105.7
说明:1、 (略) 小时参照环评报告5500h 计算。
2、烟气量(湿标态)会由于燃煤含硫的不同而有很小差异, (略) 调整。
3、实际设计煤种是按全硫1.2%考虑的,主要原因为:提高设计燃煤含硫量,进一步增加脱硫装置
脱硫效率的裕度和可靠性;提高燃煤含硫量瞬间变化时的适应性;提升脱硫装置达标排放的能力,确保达
标排放。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2 电话:
点击查看>>
6.1.4SO2 (略) 性
目前采用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的工程目前至少有16 套投入
运行,如山 (略) 2×300MW 脱硫改造项目、 (略) (略)
4×600MW 脱硫改造项目、 (略) 2×300MW 脱硫改造项目等。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环保改造工程与白杨河发电
有限公司6、7 号机组脱硫提效改造工程均采用 (略) 双循环技术,原脱硫塔保留
为一级塔,新建吸收塔为二级吸收塔。本报告参 (略) 6、7 号
机组脱硫提效改造工程分析SO2 (略) 性。
6.1.4.1典型案例
(1)案例改造内容
(略) 6、7 号机组脱硫提效改造工程采用了 (略) 双循环技术,
尽量利用原有脱硫设备设施,缩短停炉改造时间。
烟气系统,吸收塔系统,石膏脱水系统,氧化空气系统等采用单元制配置,
#6、#7 机组原为一炉一塔配置,改造为一炉 (略) 。新建吸收塔为等径塔,直径
12.5m,设置侧进式吸收塔搅拌器,三层喷淋,每层喷淋泵流量3420m3/h;一级
管式+两级屋脊式除雾器,四级冲洗(三级自动,一级手动)。新增一套二级循环
吸收塔的强制氧化空气系统,设置2 台氧化风机,1 运1 备。在一二级塔之间设
置吸 (略) ,由二级塔排出的浆液送往吸收塔 (略) ,底流流回至
二级塔,溢流流向一级塔
(2)案例实景照片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3 电话:
点击查看>>
(3) (略) 情况
9 月26 日, (略) 6 号机组烟气超低排放升级改造项目通过 (略) 省环
保厅专家组的环保竣工验收。检测结果和验收报告表明, (略) 6 号机组发
电负荷100%,入炉煤硫分1.5%左右的工况下,基准氧含量6%的条件下,二氧
化硫排放浓度为17~22mg/m3,达到了改造的预期效果。
6.1.4.2参数对比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环保改造工程与白杨河发电
有限公司6、7 号机组脱硫提效改造工程均采用 (略) 双循环技术,原脱硫塔保留
为一级塔,新建吸收塔为二级吸收塔。
表6.1-2 二级吸收塔的参数对比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设计参数
备注
中能硅业 (略) 白杨河
1 FGD 入口烟气量
Nm3/h 1,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标态,湿基,
实际氧
Nm3/h 1,053,480
点击查看>> 标态,干基,
实际氧
2 塔内烟气流速 m/s 3.6 3.5
3 吸收塔吸收区直径 m 11.9 12.5
4 浆液循环停留时间 min 4 6
5 烟气在吸收塔内停留
时间 s 7 5
6 液/气比(L/G) L/m3 10.72 6.6
7 二级塔喷淋层数 层 2 3
8 每层浆液泵流量 m3/h 6480 3420
9 浆液循环总量 m3/h 12960 10260
10 二级塔浆池容积 m3 868 900
11 塔出口SO2 含量 mg/Nm3 35 32
12 脱硫效率 % 98.74 99.44
从上表可以看出,虽然 (略) 中能项目脱硫二级塔采用二层喷淋,但是每层喷
淋量远大于白杨河项目的喷淋量,喷淋总量为12960 m3/h,大于白杨河项目的
10260 m3/h;浆液喷淋总量是影响脱硫效率的关键因素。
综上,针对本工程实 (略) 条件,选择” (略) 双循环”工艺符合国家节
能、节约资源的要求,用水、占地与单塔双循环相当,系统设置更加合理、高效,
(略) 调整和维护,二级吸收塔后SO2<35mg/m3,整体脱硫效率≥98.74%是
有保证的。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4 电话:
点击查看>>
6.2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
本项目固 (略) 综合利用,不能 (略) 分装车运至国华 (略) 发
电有 (略) 碾压堆放。建设单位已与 (略) 签订了租赁协
议。
固废 (略) 性分析原环评已做详细分析,不再赘述。综合利用不畅时
(略) 堆放,遵守《 (略) 2×1000 兆瓦机组“上大压小”工
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略) (略) 管理规定, (略) 周边居民产生影
响。本报告 (略) (略) 性及灰渣运输污染防治措施。
6.2. (略) (略) 性
(略) (略) 2×1000MW 机组+ (略) 2
×300MW 机组事故储灰。 (略) 当地灰渣综合利用情况较好, (略) 、
(略) 灰渣直接综合利用,近期未新增堆灰,灰场只存有少量陈
灰。
本工程年产灰渣约21 万吨,目 (略) 综合利用,综合利用不畅时运
(略) 堆放。建设单位已与 (略) (略) 租赁合同(附件
4), (略) 分区域给建设单位租用,划定区域库容33 万吨。本工程3
个月产灰量约13.47 万吨,划定区域能够满足本工程储灰渣储灰需求。
6.2.2灰渣运输污染防治措施
(1)灰渣输送优选运灰路线,尽量减少受影响的居民点;(2)干灰外运利
用密闭罐车运输彻底消除扬尘和撒落对道路及道路周边环境的影响;(3)采用自
卸式卡车运输时,为减少扬尘和撒落,首先应保证干灰表面的含水率在20%左右,
其次要严禁超载;(4)加强管理,及 (略) 冲洗,有效避免运输途中造成
的无组织排放污染。
采取上述措施后,可最大限度 (略) 线20m 范围内居民点的影响。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5 电话:
点击查看>>
7环保投资变化情况
本工程环保投资33777万元,工程静态总投资
点击查看>> 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
24.74%,详细的环保费用估算见表7.1-1。
表7.1-1 本工程环保投资估算表
序号 项目 投资(万元)
1 单塔双循环烟气脱硫系统 6608
2 改造为 (略) 双循环烟气脱硫系统 3080
2 静电除尘设施(包括设备、支架、基础 (略) 分) 3298
3 湿式电除尘 2600
4 低氮燃烧器、脱硝装置 6000
5 除灰渣系统 936
6 厂区防渗 500
7 烟囱(含烟道、支架) 3206
8 废(污)水处理设施 451
9 全 (略) 、输煤系统防尘措施 3000
10 全封闭干灰库 2500
11 降噪措施 500
12 (略) 设施费 200
13 水土保持(含绿化) 300
14 环境管理费用(环境影响评价、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 598
环保总费用 33777
工程总投资
点击查看>>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24.47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6 电话:
点击查看>>
8结论
8.1项目概述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以下简称“本工程”)是 (略)
中能 (略) 投资建 (略) ,厂址位于 (略) 市经济开发区荆
山 (略) ,建设1×350MW 超临界燃煤热电机组,配备2×1143t/h 超临界煤粉炉锅
炉,为 (略) 中能 (略) 供电供热。同步建设脱硫、脱硝、除尘、
除灰渣和二次循环冷却系统,配套 (略) 、取排水系统、 (略) 理等配套
工程设施。
2014 年12 月,国电环 (略) 编制完成了《 (略) 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
限公司自备热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15 年1 月27 日, (略) 以“环审
﹝2015﹞17 号”文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予以批复。2015 年4 月30 日, (略)
省 (略) 以“苏发改能源﹝ * 号”对本项目予以核准。
截至目前,项目已基本建成,进 (略) 阶段;尚未进入168 小时满
负荷试运发电。建设单位委托 (略) 诚 (略) 有限公司开展施工期环境监
理。
8.2工程变更情况
8.2.1脱硫工艺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本工程采用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
硫工艺,设5 层喷淋层,一级循环设1 层,二级循环设4 层,不设置旁路,不设
GGH,Ca/S 为1.03,脱硫效率不低于98.5%。
实际建设过程中变更为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采用2+2 的
配置方式,预留一层喷淋层的安装位置,不设置旁路,不设GGH,Ca/S 为1.03,
设计脱硫效率不低于98.74%。
8.2.2灰库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本工程需建设库容不小于8.1×104m3 的封闭
式干灰库作为应急灰库。
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用地紧张,改为租赁 (略) (略) 。
(略) 已于2013 年4 月18 (略) 组织的竣工环保验收。 (略) 中能硅业科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7 电话:
点击查看>>
(略) 已与 (略) (略) 租赁合同(附件2),划
(略) 分区域给建设单位租用,库容能够满足本工程应急储灰要求。
8.2.3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燃煤输送系统#1、#2、#3 (略) 、碎煤
机室、煤仓间采用多管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原煤斗、脱硫卸料间、石灰石
粉仓、灰库、渣库采用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
实际建设过程中,除尘器规格、排气筒高度和数量发生变化。燃煤输送系统
#1、#2、#3 (略) 、碎煤机室、煤仓间、原煤斗采用扁布袋除尘器,除尘效
率99.6%;石灰石粉仓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6%;灰库、渣库采用
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
8.3结论
(1)本工程建设地点、规模均未发生变化,主要变更内容为封闭灰库灰库
变 (略) ,脱硫工艺由单塔双循环变更为 (略) 双循环,以及低矮源无组织
排放污染防治措施的变更。除此之外,主要生产工艺及污染防治措施均未发生变
化。
(2)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变更为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
膏湿法烟气脱硫,脱硫效率能够保证在98.74%以上,SO2 排放浓度能够控制在
35mg/m3 以下。
(3)封闭灰库变更为租赁 (略) (略) , (略) 能够满足
本工程事故储灰需求;遵守《 (略) 2×1000 兆瓦机组“上大压小”
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略) (略) 管理规定, (略) 周边居民产生
影响;采取密闭罐车运灰,车身冲洗等措施, (略) 线20m 范围内居民点
的影响可接受。
(4)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更后无组织颗粒物排放源排放速率仍能满
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点击查看>> 6)要求。
(略) 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 (略) 中能热电联产新建项目 (略)
的。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
分析报告
建设单位: (略) 中能 (略)
评价单位:国电环 (略)
国环评证甲字第 1905 号
二〇一五年六月中国· (略)
环评单位:国电环 (略) 法人代表:
项目名称: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
文件类型:环境影响报告书(分析报告)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
变更分析报告
委托单位: (略) 中能 (略)
评价单位:国电环 (略)
证书号:国环评证甲字第1905 号
审核人:
项目经理:
报告编制人员
评价人员情况
人员名称 职称 证书编号 职责 签字
唐劲松 高级工程师 A
点击查看>>
报告编制
现场调查
凌晓凤 工程师 第A
点击查看>> 号
报告编制
现场调查
任欣欣 工程师
报告编制
现场调查
建设单位联系人:田益民联系电话:
点击查看>>
评价单位联系人:任欣欣联系电话:
点击查看>>
(略) 徐矿“上大压小”热电联产新建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I
点击查看>>
目录
1 前言 ............................................................................................................................ 1
1.1 项目背景 ............................................................................................................................. 1
1.2 项目变更概况 ..................................................................................................................... 1
2 编制依据 .................................................................................................................... 3
2.1 项目组成与变更情况 ......................................................................................................... 3
2.2 评价依据 ............................................................................................................................. 4
2.2.1 与建设项目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文件 .............................................................. 4
2.2.2 采用规范的名称及标准号 ...................................................................................... 9
2.2.3 采用评价技术导则的名称及标准号 ...................................................................... 9
2.2.4 委托书 ...................................................................................................................... 9
2.2.5 项目工程资料及相关文件 ...................................................................................... 9
2.3 主要评价内容 ................................................................................................................... 10
2.3.1 环境保护目标 ........................................................................................................ 10
3 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 12
3.1 地理位置 ........................................................................................................................... 12
3.2 项目概况 ........................................................................................................................... 12
3.2.1 工程实际建设情况 ................................................................................................ 12
3.2.2 工程主要变更事项 ................................................................................................ 13
3.2.3 工程主要环保设施概况 ........................................................................................ 14
3.3 脱硫工艺 ........................................................................................................................... 15
3.3.1 原环评 .................................................................................................................... 15
3.3.2 变更后 .................................................................................................................... 15
3.3.3 SO2 排放情况 ......................................................................................................... 16
3.4 灰库 .................................................................................................................................. 17
3.4.2 原环评 .................................................................................................................... 17
3.4.3 变更后 .................................................................................................................... 18
3.5 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 19
3.5.1 原环评 .................................................................................................................... 19
3.5.2 变更后 .................................................................................................................... 20
4 受拟建项目影响地区区域环境概况 ...................................................................... 21
4.1 地质地貌 ........................................................................................................................... 21
4.1.1 地形、地貌 ............................................................................................................ 21
4.1.2 地质构造与地震 .................................................................................................... 21
4.2 气象 .................................................................................................................................. 22
4.2.1 地面气象历史资料 ................................................................................................ 22
4.2.2 常规气象资料分析 ................................................................................................ 23
5 环境影响评价 .......................................................................................................... 25
(略) 徐矿“上大压小”热电联产新建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II
点击查看>>
5.1 运行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 25
5.1.1 (略) 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结果 .................................................... 25
5.1.2 (略) 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 25
5.1.3 小结 ........................................................................................................................ 25
5.2 低矮源无组织排放环境影响分析 ................................................................................... 25
5.3 灰渣运输环境影响分析 ................................................................................................... 26
6 污染防治对策 .......................................................................................................... 27
6.1 SO2 污染防治对策 ............................................................................................................ 27
6.1.1 脱硫工艺选择 ........................................................................................................ 27
6.1.2 本工程采用 (略) 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原因 ............................................ 29
6.1.3 本工程脱硫工艺方案设计 .................................................................................... 30
6.1.4 SO2 (略) 性 ............................................................................................. 32
6.2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 ................................................................................................... 34
6.2.1 灰场 (略) 性 ............................................................................................ 34
6.2.2 灰渣运输污染防治措施 ........................................................................................ 34
7 环保投资变化情况 .................................................................................................. 35
8 结论 .......................................................................................................................... 36
8.1 项目概述 ........................................................................................................................... 36
8.2 工程变更情况 ................................................................................................................... 36
8.2.1 脱硫工艺 ................................................................................................................ 36
8.2.2 灰库 ........................................................................................................................ 36
8.2.3 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 37
8.3 结论 .................................................................................................................................. 37
(略) 徐矿“上大压小”热电联产新建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III
点击查看>>
附件:
附件1 委托书;
附件2《关于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的批复》,中华人民共和 (略) ,环审﹝2015﹞17 号,2015 年1 月;
附件3《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核准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
目的批复》, (略) 省 (略) ,苏发改能源发﹝ * 号,2015
年4 月30 日;
附件4《 (略) (略) 租赁合同书》,2015 年5 月;
附件5 《 (略) 2×1000MW 机组“上大压小”工程竣工环
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 (略) ,环验﹝2013﹞82 号;
附件6《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环保改造工程 (略) 双
循环方案的补充说明》, (略) 中能 (略) ,2015 年5 月。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
点击查看>>
1前言
1.1项目背景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以下简称“本工程”)是 (略)
中能 (略) 投资建 (略) ,厂址位于 (略) 市经济开发区荆
山 (略) ,建设1×350MW 超临界燃煤热电机组,配备2×1143t/h 超临界煤粉炉锅
炉,为 (略) 中能 (略) 供电供热。同步建设脱硫、脱硝、除尘、
除灰渣和二次循环冷却系统,配套 (略) 、取排水系统、 (略) 理等配套
工程设施。
2014 年12 月,国电环 (略) 编制完成了《 (略) 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
限公司自备热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15 年1 月27 日, (略) 以“环审
﹝2015﹞17 号”文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予以批复。2015 年4 月30 日, (略)
省 (略) 以“苏发改能源﹝ * 号”对本项目予以核准。
截至目前,项目已基本建成,进 (略) 阶段;尚未进入168 小时满
负荷试运发电。建设单位委托 (略) 诚 (略) 有限公司开展施工期环境监
理。
1.2项目变更概况
在设计和施工建设阶段, (略) 分建设内容采取了设计优化,电厂灰
库、脱硫工艺、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等内容较原环评和批复发生变更。与
原环评及批复要求相比较,本项目设计和实际建设过程变更内容主要如下:
(1)脱硫工艺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本工程采用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
硫工艺,设5 层喷淋层,一级循环设1 层,二级循环设4 层,不设置旁路,不设
GGH,Ca/S 为1.03,脱硫效率不低于98.5%。
实际建设过程中变更为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采用2+2 的
配置方式,预留一层喷淋层的安装位置,不设置旁路,不设GGH,Ca/S 为1.03,
设计脱硫效率不低于98.74%。
(2)灰库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本工程需建设库容不小于8.1×104m3 的封闭
式干灰库作为应急灰库。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
点击查看>>
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用地紧张,改为租赁 (略) (略) 。
(略) 已于2013 年4 月18 (略) 组织的竣工环保验收。 (略) 中能硅业科
(略) 已与 (略) (略) 租赁合同(附件2),划
(略) 分区域给建设单位租用,库容能够满足本工程应急储灰要求。
(3)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燃煤输送系统#1、#2、#3 (略) 、碎煤
机室、煤仓间采用多管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原煤斗、脱硫卸料间、石灰石
粉仓、灰库、渣库采用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
实际建设过程中,除尘器规格、排气筒高度和数量发生变化。燃煤输送系统
#1、#2、#3 (略) 、碎煤机室、煤仓间、原煤斗采用扁布袋除尘器,除尘效
率99.6%;石灰石粉仓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6%;灰库、渣库采用
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略) 令第253 号)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本工 (略) 环境影响
评价工作。建设单位于2015 年6 月委托国电环 (略) (国环评证甲字第
1905 号)承担《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编制工作。我院接受委托后,组织 (略) 现场踏勘,收集有关资料,向当
(略) (略) 门征询意见,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环境监理单位积极沟通
和紧密 (略) ,经过资料收集、整理和模式计算、分析,编制完成本建设项目变更
分析报告。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
点击查看>>
2编制依据
2.1项目组成与变更情况
本工程变更后项目基本情况见表2.1-1。
表2.1-1 项目的基本构成
项目 变更前 变更后
项目名称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建设单位 (略) 中能 (略)
建设规模 1×350MW
主体
工程
锅炉 1×1143t/h 超临界煤粉炉,一次中间再热直流炉
汽轮机 1×350MW 超临界,单轴双缸双排汽,抽凝式,带可调整抽汽式汽轮机
发电机 1×350MW 三相两极同步发电机,采用水氢氢冷却方式
辅助
工程
水源
工业用水水源为京杭大 (略) 不牢河段地表水,取水量为734m3/h;生 (略) 市自
来水,取水量为2m3/h
循环水供
排水系统
采用二次循环冷却系统,建设一座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面积5500m2,零米直径90m,
塔高115m,进风口高7.6m
(略)
理系统
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二级反渗透+电除盐系统
除灰渣
系统
采用灰渣分除、粗细分排的方式,正压浓相气力出灰,干式机械排渣
贮运
工程
燃煤运输
电厂燃煤由 (略) (略) 供应。燃煤由 (略) 装车后经海河联运至 (略) 市
境内万寨港后,经由现有公路三 (略) 区北侧入口, (略) (略)
输煤系统 输煤系统按双路布置,每路皮带宽度为800mm, (略) ,一路备用
(略)
建设封 (略) ,厂内为两条长约130m,宽约40m,堆高约10m (略) ,折
返式布置,煤场中间布置1 座条形斗轮堆取料机,共储煤约4.7×104t,可供本工程燃用
约16d
石灰石
运输
石灰石粉采用专用 (略) ,由 (略) (略) 负 (略) 石
灰石粉料仓
灰库
本 (略) 综合利用。于厂区西南侧中能
(略) (略) 区内建设一座
封闭式干灰库,库容不小于8.1×104m3,满足
本工程3 个月堆灰要求。当灰渣综合利用受阻
时,采用专用车辆运至封闭式干灰库
本 (略) 综合利用。 (略) 址北侧
约12km (略) (略) ,
(略) 分区域划归建设单位租用,划定
区域库容33 万吨,能够满足本工程储灰渣
需求。当综合利用受阻时,采用专用车辆
运至封闭式干灰库
脱硫
石灰石
石灰石粉采用专用 (略) ,由 (略) (略) 负 (略) 石
灰石粉料仓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4
点击查看>>
项目 变更前 变更后
脱硝尿素 脱硝剂采用尿素,外购并由供应商 (略) 内
环保
工程
烟囱 1座210m 高单管烟囱,内径5.3m
除尘系统
采 (略) 静电除尘器, (略) 配备高频电源, (略) 为旋转电极,
除尘效率不低于99.88%;湿法脱硫系统出口增设湿式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不低于70%;
综合考虑湿法脱硫50%的烟尘脱除率,总除尘效率99.982%以上
脱硝系统 在低氮燃烧 (略) SCR 脱硝(3 层催化剂),脱硝效率不低于85%
脱硫系统
采用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
(设置五层喷淋层,一级循环设1 层喷淋层,
二级循环设4 层喷淋层,不设置旁路,不设
GGH),Ca/S 为1.03,脱硫效率不低于98.5%
采用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
艺,(采用2+2 的配置方式,预留一层喷
淋层的安装位置,不设置旁路,不设
GGH),Ca/S 为1.03,脱硫效率不低于
98.5%设计脱硫效率不低于98.74%。
低矮源无
组织排放
控制
燃煤输送系统#1、#2、#3 (略) 、碎煤机
室、煤仓间采用多管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
原煤斗、脱硫卸料间、石灰石粉仓、灰库、渣
库采用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
燃煤输送系统#1、#2、#3 (略) 、碎煤
机室、煤仓间、原煤斗采用扁布袋除尘器,
除尘效率99.6%;石灰石粉仓采用脉冲袋
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6%;灰库、渣库
采用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
扬尘治理 建设全 (略) ,并设置喷淋系统
(略)
理系统
采用“雨、污分流”、“一水多用”的原则对 (略) 处理, (略) 内回用,生
(略) (略) (略) 排入 (略) 经济 (略) 理厂;厂内设置有
3×700m3 废液贮存池
噪声治理 选用符合噪声限值要求的低噪音设备,加装消声、隔声装置
公用
工程 办公设施、厂前区、厂区道路及绿化等
2.2评价依据
2.2.1与建设项目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年1 月1 (略) );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 年3 月1 (略)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 年9 月1 日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年10 月1 日起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 年9 月1 (略) );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8 月28 (略) );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 年4 月1 (略) );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5
点击查看>>
(8)《中华 (略) 乡规划法》(2008 年1 月1 日起实施);
(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 年4 月1 (略)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年6 月1 日起实施);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 年3 月1 (略) );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 年7 月1 (略) );
(13) (略) 令﹝1998﹞第253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4)国 (略) ,国经贸资源﹝ * 号《印发〈关于加
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15) (略) 委,计基础﹝ * 号《关于印发〈关于发展热电联
产的规定〉的通知》;
(16)原国家 (略) ,环办﹝ * 号《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
(略) 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17)国家计委,计基础﹝ * 号《国家计委关于进一步做好热电联
产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
(18)原国家 (略) ,环发﹝ * 号《关于 (略) 二氧
化硫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19)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改能源﹝ * 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燃
(略) 项目规划和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
(20)国发﹝2005﹞39 号,《 (略) 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
定》;
(21)原国家 (略) ,环发﹝2006﹞28 号《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
价 (略) 办法〉的通知》;
(22) (略) ,2006 年第39 号《关于发布火电项目环境
(略) 》;
(23)国家发展改革委、 (略) ,发改能源﹝ * 号《关于印发<热
电联产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 (略) 规定>的通知》;
(24)国家发改委2007 年24 号公告,《 (略) 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试行);
(25) (略) 2008 年第2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8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6
点击查看>>
年10 月1 (略) );
(26) (略) 第5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
(2009 年3 月1 (略) );
(27)国办发﹝2010﹞33 号,《 (略) 办公厅转 (略) 等部门关于推
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
(28) (略) ,国发﹝2010﹞46 号《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的通知》;
(29)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9 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
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13 年第21 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
指导目录(2011 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
(30)国发﹝2011﹞35 号,《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31)国发﹝2011﹞42 号,《 (略) 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
通知》;
(32) (略) 办公厅函,环办函﹝ * 号《关于同意将 (略) 省列
为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试点省份的函》(2011 年7 月);
(33) (略) ,环发﹝2012﹞11 号《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点击查看>> )的通知》;
(34) (略) ,国能电力﹝ * 号《关于促进低热值煤发电产业
健康发展的通知》;
(35) (略) ,环发﹝2012﹞77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
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36) (略) ,环发﹝2012﹞98 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
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
(37)国函﹝ * 号,《 (略) 关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
规划的批复》;
(38) (略) ,环发﹝ * 号,关于印发《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
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39)国家 (略) ,2013 年第19 号令《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
法》;
(40) (略) ,国发﹝2013﹞37 号《 (略) 关于印发大 (略) 动计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7
点击查看>>
划的通知》;
(41) (略) 2013 年第36 号,《关于发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
存、 (略) 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 2001)等3 项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修改
单的公告》;
(42)环办函﹝ * 号,《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
行);
(43) (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
(2014 年1 月1 日生效);
(44) (略) 办公厅,环办﹝2014﹞30 号《关于落实大 (略)
动计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的通知》;
(45)国家 (略) 、 (略) ,发改能源﹝ * 号《关
于严格控制重点区域燃煤发电项目规划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
(46)国家 (略) 、 (略) 、 (略) ,发改能源﹝2014﹞
506 号《关 (略) 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47)国家 (略) 、 (略) 、 (略) ,发改能源﹝2014﹞
2093 号《关于印发<煤电节能减排 (略) 动计划(
点击查看>> )>的通知》;
(48) (略) ,《关于印发<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2012 年2 月28 日);
(49) (略) ,水综合﹝ * 号《关于印发<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的
通知》;
(50) (略) 省第十届人民代 (略) 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略) 省环
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
(51)原 (略) (略) ,苏环控﹝1997﹞22 号文《 (略) 省排污口设置
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
(52)原 (略) (略) 《 (略) 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1998 年9
月);
(53) (略) 省人民政府,苏政复﹝2003﹞29 号文《 (略) 省地表水(环境)
功能区划》(2003 年3 月);
(54)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管﹝ * 号“关于印发《 (略) 省工业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8
点击查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及《环境影响报告书考核评分细则》
的通知”;
(55)中共 (略) 省委、 (略) 省人民政府,苏发﹝2006﹞16 号《关于坚持环
保优先,促进科学发展的意见》;
(56) (略) 省人民政府,苏政发﹝2006﹞92 号《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
若干政策措施》;
(57) (略) 省人民政府,苏政发﹝2006﹞92 号《关于印发推进环境保护工
作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2006 年7 月20 日);
(58)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管﹝2006﹞98 号《关于切实做好建设项目
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
(59)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发﹝2009﹞11 号《关于印发 (略) 省重要生
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的通知》;
(60)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办﹝ * 号《关于进一步规范规划和
建设项目环评中公众参与听证制度的通知》(2011 年6 月);
(61)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办﹝2011﹞71 号《关于印发 (略) 省建设项
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区域平衡方案审核管理办法的通知》(2011 年3 月);
(62)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办﹝ * 号《省环保 (略) 办
公厅关于同意将 (略) 省列为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试点省份函的通知》(2011 年
8 月);
(63) (略) 省环境保护厅,《 (略) 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方案》(2011 年8
月);
(64)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规﹝2012﹞4 号《关于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
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意见》(2012 年12 月1 日实施);
(65) (略) 省政府办公厅,苏政办发﹝2013﹞9 号《 (略) 省工业和信息产业
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 年本)》(2013 年1 月30 日);
(66) (略) 省人民人民政府,苏政发﹝ * 号《省政府关于印发 (略)
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的通知》(2013 年8 月30 日);
(67) (略) 省人民人民政府,苏政发﹝2014﹞1 号《省政府关于印发 (略) 省
大 (略) 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9
点击查看>>
(68)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办﹝ * 号《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评
文件固体废物内容编制的通知》;
(69) (略) 市人民政府, (略) 市政府令第133 号《 (略) 市市区扬尘污染防治
办法》;
(70)中共 (略) 市委,徐委发﹝2013﹞16 号《中共 (略) 市委、 (略) 市人民
政 (略) 区环境空气质量工作的意见》。
2.2.2采用规范的名称及标准号
《 (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规范》(HJ/T 13-1996)
2.2.3采用评价技术导则的名称及标准号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点击查看>> );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点击查看>> );
(8)《燃煤发电企业清洁生产评价导则》(DL/T
点击查看>> )。
2.2.4委托书
委托书(附件1)。
2.2.5项目工程资料及相关文件
(1) (略) (略) ,《 (略) 中能 (略) (略) 工
(略) 性研究报告》;
(2)《关于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的批复》,中华人民共和 (略) ,环审﹝2015﹞17 号,2015 年1 月(附
件2);
(3)《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核准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
目的批复》, (略) 省 (略) ,苏发改能源发﹝ * 号,2015
年4 月30 日(附件3);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0
点击查看>>
(4)《 (略) (略) 租赁合同书》,2015 年5 月(附件4);
(5)《 (略) 2×1000MW 机组“上大压小”工程竣工环
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 (略) 省 (略) ,苏发改能源发﹝ *
号,2015 年4 月30 日(附件5);
(5)《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环保改造工程 (略) 双
循环方案的补充说明》, (略) 中能 (略) ,2015 年5 月(附件6)。
2.3主要评价内容
本工程主要生产工艺基本与原环评一致,主要变更内容为封闭灰库灰库变更
(略) ,脱硫工艺由单塔双循环变更为 (略) 双循环,以及低矮源无组织排放
污染防治措施的变更。
脱硫工艺变化导致SO2 排放源强的变化,因此需要对SO2 的环境影响重新进
行评价。
原灰库变更为租赁 (略) (略) , (略) 对周边居民点的环
境影响已经在《 (略) 2×1000 兆瓦机组“上大压小”工程环境影响
报告书》中论述, (略) 环评批复及竣工环保验收意见,本报告重点分析
运灰道路扬尘对周边居民点的影响。
2.3.1环境保护目标
厂址周边环境敏感目标与变更之前相比没有变化,原灰库变更为租赁国华徐
(略) (略) , (略) 及运灰道路周边敏感目标。
表2.3-1 原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环境敏感区域和保护
目标
距离
(略)
方位
区域功
能
人口规模
大 (略) 镇 3.8km ESE 居住 2000 户,约8000 人
荆山村 2.3km NW 居住 500 户,约2000 人
蟠桃小区 3.3km SW 居住 8000 户,约32000 人
(略) 桥小学 6.9km SW 文教 约1000 人
夏庄村 4.0km NE 居住 1000 户,约4000 人
大 (略) 村 2.6km N 居住 600 户,约2400 人
西贺村 4.5km SW 居住 3000 户,约12000 人
表2.3-2 运灰道路周边环境敏感目标
序号
保护目标
(关心点)
距离 区域功能 规模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1
点击查看>>
1 秦梁洪
(略) 线约
20m
村庄 约15 户,60 人
2 龙庄村 村庄 约10 户,40 人
3 梅庄 村庄 约25 户,100 人
4 茅村镇 集镇 约80 户,320 人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2
点击查看>>
3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3.1地理位置
(略) 址位于 (略) 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期片区内, (略) 东北约
10km。厂址西距京台高速、京沪铁路约1.2km,距G206 约3km;场地北侧紧邻
城市主干道三环北路(厂址段又称“金港路”),南侧紧邻园区道路荆山路,东侧
紧 (略) ,西侧目前为空置规划工业用地,分布有零散废弃的拆
迁房屋,厂界周边200m 范围内无居民集中点。
拟 (略) (略) (略) , (略) 址北侧约12km。
3.2项目概况
3.2.1工程实际建设情况
本工程建设1×350MW国产超临界燃煤热电机组,项目投产后设计供汽能力
180t/h,为 (略) 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及民用热用户供热,满足中能硅业用电需求,
实现热电联产。
(略) 以国能电力[ * 号文同意本工程开展前期工作。建设单位
已于 * 日开工建设,属未批先建。 (略) (略) 以徐环罚决字
[ * 号《 (略) (略) (略) 罚决定书》对中 (略) 罚决定:
1.立即停止自备热电项目建设、2.处罚款 * * 万元。建设单位已全额缴纳。
2015 年1 月27 日, (略) 以“环审﹝2015﹞17 号”文对该项目环境影响
报告书予以批复(附件2)。2015 年4 月30 日, (略) 省 (略) 以“苏
发改能源﹝ * 号”对本项目予以核准(附件3)。
截至目前,项目已基本建成,进 (略) 阶段;尚未进入168 小时满
负荷试运发电。建设单位委托 (略) 诚 (略) 有限公司开展施工期环境监
理。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3 电话:
点击查看>>
3.2.2工程主要变更事项
与原环评要求及批复要求相比,本项目拟变更事项详见表3.2-2。
表3.2-2 本期工程拟变更事项
序号 项目 变更前 变更后
1 脱硫工艺
采用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
脱硫工艺(设置五层喷淋层,一级循
环设1 层喷淋层,二级循环设4 层喷
淋层,不设置旁路,不设GGH),
Ca/S 为1.03,脱硫效率不低于98.5%
采用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
硫工艺,(采用2+2 的配置方式,预
留一层喷淋层的安装位置,不设置旁
路,不设GGH),Ca/S 为1.03,脱
硫效率不低于98.5%设计脱硫效率
不低于98.74%。
2 灰库
本 (略) 综合利用。于厂区西
南侧中能 (略) 生
产厂区内建设一座封闭式干灰库,库
容不小于8.1×104m3,满足本工程3
个月堆灰要求。当灰渣综合利用受阻
时,采用专用车辆运至封闭式干灰库
本 (略) 综合利用。 (略) 址
北侧约12km (略)
(略) , (略) 分区域划归建设单
位租用,划定区域库容33 万吨,能
够满足本工程储灰渣需求。当综合利
用受阻时,采用专用车辆运至封闭式
干灰库
3
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
制措施
燃煤输送系统#1、#2、#3 (略) 、
碎煤机室、煤仓间采用多管式除尘
器,除尘效率99%;原煤斗、脱硫卸
料间、石灰石粉仓、灰库、渣库采用
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
燃煤输送系统#1、#2、#3 (略) 、
碎煤机室、煤仓间、原煤斗采用扁布
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石灰石
粉仓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
99.6%;灰库、渣库采用布袋除尘器,
除尘效率99.6%。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4 电话:
点击查看>>
3.2.3工程主要环保设施概况
本工程变更以后,主要设备及环保设施情况见表3.2-3。
表3.2-3 本期工程变更后主要设备及环保设施概况
项目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
主要
设备
锅炉
种类 超临界煤粉炉,一次中间再热直流炉
蒸发量 1×1143t/h
汽轮机
种类 超临界,单轴双缸双排汽,抽凝式,带可调整抽汽式汽轮机
出力 1×350MW
发电机
种类 冷却方式:水-氢-氢
容量 1×350MW
环保
设备
NOx
控制方式
方式 在低氮燃烧 (略) SCR 脱硝(3 层催化剂)
脱硝效率 SCR脱硝效率不低于85%
除尘系统
类型
(略) 静电除尘器( (略) 为高频电源,最后一个电
场为旋转电极,99.88%除尘效率)+湿法脱硫除尘(50%除尘
效率)+湿式电除尘器(70%除尘效率)
除尘效率 99.982%以上
脱硫系统
类型
采用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采用2+2 的配
置方式,预留一层喷淋层的安装位置,不设置旁路,不设
GGH),Ca/S 为1.03
脱硫效率 98.74%
烟囱
类型 钢筋混凝土单筒
高度 210m
出口内径 5.3m
循环水冷却方式 带自然通风冷却塔二次循环冷却系统
(略) 理方式 中和、沉淀、隔油、 (略) 理等
(略) 理方式 灰渣分除,粗细分排,干出灰、干排渣
灰渣综合利用 水泥掺合料、建材、筑路等
噪声治理 选用低噪声设备、加装隔声降噪装置、消声器、减振等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5 电话:
点击查看>>
3.3脱硫工艺
3.3.1原环评
烟气脱硫采用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按一炉一塔配置;
脱硫系统设置4 层喷淋层,不设烟气旁路,不装GGH,Ca/S=1.05,设计脱硫效
率不低于98.5%,SO2排放浓度满足《 (略)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点击查看>> 1)
表1 的200mg/m3 要求。
表3.3-1 原脱硫主要设计参数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参数
1 浆液循环停留时间 min 3.5
2
一级循环液/气比(L/G)
(入口湿烟气,标况,实际氧)
L/m3 5.6
3
二级循环液/气比(L/G)
(入口湿烟气,标况,实际氧)
L/m3 16
4 一级循环液pH 值 4~5.2
5 一级循环液pH 值 5.8~6.4
6 烟气流速 m/s 3.6
7 烟气在吸收塔内停留时间 s 7
8 Ca/S 钙硫比 mol/mol 1.03
9 吸收塔吸收区直径 m 11.9
10 一级浆池规格(直径×高度) m 9.2×10.0
11 一级循环浆池容积 m3 690
12 二级浆池规格(直径×高度) m 12.5×9.8
13 二级循环浆池容积 m3 1200
14 吸收塔总高度 m 39
15 脱硫系统出口的液滴含量 mg/m3 ≤50
16 喷淋密度 % ≥200
17 脱硫效率 % ≥98.5
3.3.2变更后
采用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采用2+2 的配置方式,预留一
层喷淋层的安装位置,不设置旁路,不设GGH,Ca/S 为1.03,设计脱硫效率不
低于98.74%,SO2 排放浓度满足《 (略)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点击查看>> 1)
表1 的200mg/m3 要求。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6 电话:
点击查看>>
表3.3-2 变更后脱硫主要设计参数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参数
1 浆液循环停留时间 min 6.4/4.0
2
一级循环液/气比(L/G)
(入口湿烟气,标况,实际氧)
L/m3 11.37
3
二级循环液/气比(L/G)
(入口湿烟气,标况,实际氧)
L/m3 10.72
4 一级循环液pH 值 4.9
5 一级循环液pH 值 6.0
6 烟气流速 m/s 3.547/3.576
7 烟气在吸收塔内停留时间 s 3.2+3.6
8 Ca/S 钙硫比 mol/mol 1.03
9 吸收塔吸收区直径 m 11.9
10 一级浆池规格(直径×高度) m 13×10.38
11 一级循环浆池容积 m3 1378
12 二级浆池规格(直径×高度) m 11.9×7.9
13 二级循环浆池容积 m3 868
14 吸收塔总高度 m 29.2/26
15 脱硫系统出口的液滴含量 mg/m3 ≤40
16 喷淋密度 % ≥250
17 脱硫效率 % ≥98.74
3.3.3SO2 排放情况
本工程SO2 排放状况和排放量见表3.3-3。
表3.3-3 本工程SO2 排放状况
项目 符号单位
原环评 变更后
设计 校核 设计 校核
烟囱
型式 单管烟囱
高度 H m 210
出口内径 D m 5.3
烟气排
放状况
标态干烟气量 Vg m3/s 308.7 314.0 308.7 314.0
标态湿烟气量 V0 m3/s 329.9 334.3 329.9 334.3
过剩空气系数 α 1.5 1.5 1.5 1.5
烟囱出
口参数
排烟温度 ts ℃ 45 45 45 45
排烟速度 Vs m/s 17.4 17.7 17.4 17.7
SO2
排放量 MSO2
t/h 0.0229 0.0313 0.0192 0.0262
t/a 125.8 172.2 105.7 144.6
排放浓度 CSO2 mg/m3 20.58 27.70 17.29 23.27
排放标准 CSO2 mg/m3 35
脱硫效率 - % 98.5 98.74
注:1.日利用时间为20h,年利用时间为5500h;2.原始过剩空气系数为1.5。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7 电话:
点击查看>>
3.4灰库
根据《 (略) 性研究技术规定》(计基础﹝2001﹞26 号), (略) 应
按综合利用可能中断的最长 (略) 排出的灰渣量选定周转或事故用备用
(略) ,其存量不宜超过6 (略) 最大排灰渣量。
按最大固废量计,满足本项目3 个月,5.3 万吨堆灰要求,库容至少应为
8.1×104m3。
本项目固废产生量见表3.4-1。
表3.4-1 本工程固废产生量情况
项目 单位 设计煤种 校核煤种
灰量 104t/a 18.39 19.07
渣量 104t/a 2.05 2.12
灰渣量 104t/a 20.44 21.19
3 个月灰渣量104t/a 5.11 5.3
3.4.2原环评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本项目于 (略) 中能 (略) 厂
区内建设一座库容不小于8.1×104m3 封闭式干灰库,作为事 (略) 所。
(1)干灰库设计方案
封闭式干灰库占地80m×120m,顶部为尖顶式结构,顶棚顶点标高20m,下
部标高14m。拟从自然地面上设2.5m 高600mm 厚钢筋混凝土挡灰墙兼做灰库
排架结构的基础。灰库维护结构采用钢管柱、索、膜顶棚、压型钢板。
灰库考虑碾压堆灰,堆灰坡脚2.0m 高,向上以1:1.5 边坡碾压堆放,最大堆
灰高10.5m 时可堆放灰渣及脱硫石膏约8.3×104m3,能够满足本期工程3 个月的
事故周转要求。
(2) (略) 理
干灰库地面防渗措施采用抗渗混凝土整体浇铸方式,渗透系数小于
1.0×10-7cm/s。
(3)灰渣运输
封闭式 (略) 区西南侧,与厂区相隔荆山路。不能综合利用的灰渣及
脱硫石膏采用密封罐 (略) 区道路运输,横穿荆山路即可送至封闭式干灰
库。灰渣运输路线沿途无居民,对周边环境影响小。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8 电话:
点击查看>>
3.4.3变更后
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用地紧张,改为租赁 (略) (略) 。
(1) (略) 概况
根据《 (略) 2×1000MW 机组“上大压小”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书》,灰场 (略) , (略) 毗邻, (略) 西北面川里湖, (略) 区约1.7km,
是 (略) 。坝顶高程设计为63.5m,采用分级加高的方式扩大库容,共分
四级加高,经过三级加高,坝顶高程现为60m。当灰坝加高至原设计63.5m 时,
灰场面积约155hm2( (略) (略) 分40hm2)。目前灰面平均标高约56.0~
57.0m,相应可利用库容约955 万m3。可 (略) 2×1000MW 机
组+2×220MW 机组+ (略) 2×300MW 机组堆灰(含石膏)约
6 年。鉴于当地近年来灰渣综合情况较好,如果灰渣综合利用量按70%考虑时,
可 (略) 2×1000MW 机组+2×220MW 机组+ (略) 华鑫发电有
限公司2×300MW 机组堆灰(含石膏)约20 年。
灰场实际建设中 (略) ,已于2013 年4 月18 (略) 组织的竣
工环保验收(附件5)。
(略) (略) 分, (略) 一直未使用, (略) (略) 。
(略) (略) 2×1000MW 机组+ (略) 2×
300MW 机组事故储灰。 (略) 当地灰渣综合利用情况较好, (略) 、
(略) 灰渣直接综合利用,近期未新增堆灰,灰场只存有少量陈
灰。
(2)本 (略)
本工程年产灰渣约21 万吨,目 (略) 综合利用。综合利用不畅时,
(略) 堆放。
建设单位已与 (略) (略) 租赁合同(附件4),划定
(略) 分区域给建设单位租用,划定区域库容33 万吨,能够满足本工程储灰
渣3 个月储灰需求。
(3)灰渣运输
(略) 北门入金港路,沿 (略) 至秦梁洪,向北进入G310,沿
G310 向北至梅庄桥,向西进入茅村镇道, (略) 至 (略) 厂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9 电话:
点击查看>>
区,经 (略) (略) 。运灰路线总长约16.7km。
运灰路线见图3.4-1
3.5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3.5.1原环评
本项目无组织排放源主要存在于燃煤输送系统、石灰石仓及灰库,采用的除
尘设施情况见表3.5-1。
表3.5-1 原环评无组织排放源排放情况一览表
污染源
排气筒
个数
排气筒
内径
排气筒
高度
烟气出口
温度
烟气出口
速度
除尘器形式与
除尘效率
粉尘排放量
单个排气筒 排放浓度
-- (m) (m) (K) (m/s) -- g/s mg/m3
#1 转运
站
1 0.85 15 288 9.8
多管冲击除尘
器,99%
0.35 15.76
#2 转运
站
1 0.63 15 288 9.6
多管冲击除尘
器,99%
0.19 15.83
#3 转运
站
1 0.63 15 288 9.6
多管冲击除尘
器,99%
0.19 15.83
碎煤机
室
1 0.85 15 288 9.8
多管冲击除尘
器,99%
0.35 15.76
煤仓间 1 0.72 47 288 9.83
多管冲击除尘
器,99%
0.255 15.94
原煤斗 5 0.5 37 288 8.49
布袋除尘器,
99.6%
0.15 22.4
脱硫卸
料间
1 0.98 15 288 9.8
布袋除尘器,
99.6%
0.35 11.82
石灰石
粉仓
1 0.28 35 288 9.03
布袋除尘器,
99.6%
0.03 13.65
灰库 2 2 27 444 0.014
布袋除尘器,
99.6%
0.00126 7.16
渣库 1 1.8 18 318 0.8
布袋除尘器,
99.6%
0.00126 0.16
由上表可知上述无组织颗粒物排放源排放速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
准》(
点击查看>> 6)要求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0 电话:
点击查看>>
3.5.2变更后
除尘器规格、排气筒高度和数量发生变化。变更后采用的除尘设施情况见表
3.5-2。
表3.5-2 变更后无组织排放源排放情况一览表
污染源
排气筒
个数
排气筒
内径
排气筒
高度
烟气出
口温度
烟气出口
速度
除尘器形式
与除尘效率
粉尘排放量
单个排气
筒
排放浓度
-- (m) (m) (K) (m/s) -- g/s mg/m3
#1 转运
站
2 0.5 5.8 288 10.6
扁布袋除尘
器,99.6%
0.125 60
#2 转运
站
2 0.63 6.65 288 9.6
扁布袋除尘
器,99.6%
0.18 60
#3 转运
站
2 0.5 7 288 8.1
扁布袋除尘
器,99.6%
0.095 60
#3 转运
站
2 0.5 11.5 288 10.6
扁布袋除尘
器,99.6%
0.125 60
碎煤机
室
2 0.5 16 288 12
扁布袋除尘
器,99.6%
0.18 60
煤仓间
转运点
2 0.44 41.8 288 13.7
扁布袋除尘
器,99.6%
0.125 60
煤仓间
原煤斗
5 0.32 41.8 288 9.0
扁布袋除尘
器,99.6%
0.055 60
石灰石
粉仓
1
0.3×
0.35
30 288 8.7
脉冲袋式,
99.7%
0.13 28
灰库 2 0.2 26 323 0.014
布袋除尘器,
99.6%
30
渣库 1 0.18 18 473 0.014
布袋除尘器,
99.6%
30
由上表可知变更后无组织颗粒物排放源排放速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
标准》(
点击查看>> 6)要求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1 电话:
点击查看>>
4受拟建项目影响地区区域环境概况
4.1地质地貌
4.1.1地形、地貌
(略) 市位于华北 (略) , (略) (略) 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皆
为平原。丘陵海拨一般在100~200m 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丘陵
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 (略) ,山体高低不一,其中 (略) 东北的大洞山
为全市最高峰,海拔361m;另一群分 (略) ,最高点 (略) 的马
陵山,海拔122.9m。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平均坡度1/ * 00,
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海拨一般在30~50m 之间。
(略) 经 (略) 为平原,南部丘陵与平原相间,用地开阔,地势平坦,
自西南向东北略有倾斜,坡度在1~5‰,地面高程一般在33.5~40m,山顶高程
在55~149m 之间。地面高程大于京杭大 (略) 、荆山引河最高洪水位,无洪胁之
虑。开发区内地质基岩为中下寒武系灰岩,上部为第四纪覆盖, (略) 为
0.15~0.80m 的植被层。植被层下为冲击的亚粘土、粘土,与下伏基岩呈不整齐
接触,一般厚度为5~8m。地基承载力大于10t/m2,适于建筑。
4.1.2地质构造与地震
(略) 在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地台、鲁 (略) 、 (略) 弧形构造
(略) 内侧、 (略) 复向斜 (略) 偏北位置。区域上构造形迹主要有东
西向构造、 (略) 弧形构造及 (略) 夏系构造。东西向构造主要有四个活动期,分别
为太古代末期、加里东-海西期、燕山早期、燕山晚-喜山期,其主要构造形迹多
隐伏于盖层之下,代表性构造形迹有不牢河断层。 (略) 弧形构造为多期构造形迹
复合迭加的产物,经历三个发育阶段,分别为元古代-古生代初华夏系构造的形
成阶段、燕山早期 (略) 夏系构造的形成阶段、燕山晚期拖曳成弧阶段, (略) 复背
斜、 (略) 复向斜及大庙复背斜构成区域盖层 (略) ,废黄河断裂呈北西向
对 (略) 了切割破坏。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 * ),区域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g,地震烈度分组为第一组。
(略) 述:根据现有资料分析,调查区及外围附近无全新活动断裂,地震活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2 电话:
点击查看>>
动性不强,调查区域地壳稳定。
4.2气象
4.2.1地面气象历史资料
4.2.1.1资料来源
(略) 位于 (略) 市西北郊, (略) 海拔高度41.2m。 (略) 距离本工程
厂址约15km, (略) 在地地形地貌及海拔高度基本一致,中间没有高山阻隔,
(略) (略) 本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4.2.1.2气候特征
(略) 市属典型的北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海洋与大 * 过渡性气候特点,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升高快,蒸发强,常出现春旱,多东南风;夏季
降水集中,出现暴雨,造成夏涝,多 (略) ;秋季天气多晴,雨水偏少,多东北风;
冬季雨水稀少,多西北风。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 (略) ,平均风速2.1m/s,最大
日风速达24m/s。多年平均降雨量858.5mm,最大日降雨量315.4mm。历史最高
气温达39.9℃,最低气温-12.1℃,年平均气温15.1℃。平均相对湿度68%。
(略) 市气候属于南温带的鲁淮区,具有长江流域及淮河流域的过渡性质。
(略) * 年各季及全年风向玫瑰图见图4.2-1。
根 (略) * 年统计资料, (略) 累年常规气象特征值如表4.2-1
所示。
表4.2-1 (略) 累年常规气象特征值统计表
项目 单位 统计值极值出现时间
累年平均气温 ℃ 15.1
累年极端最高气温 ℃ 39.9
累年极端最低气温 ℃ -12.1
累年平均气压 hPa 1011.9
累年平均相对湿度 % 68
累年平均风速 m/s 2.1
累年平均降雨量 mm 858.5
累年年最大降雨量 mm 1179.3
累年一日最大降雨量 mm 315.4 1997 年7 月17 日
累年平均蒸发量 mm 1715.5
累年最大冻土深度 cm 17
累年最大积雪厚度 cm 17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3 电话:
点击查看>>
累年平均雷暴日数 d 23.4
近20 年月平均气温统计结果见表4.2-2,变化曲线见图4.2-2。
表4.2-2 * 多年平均温度月变化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0.6 4.1 9.1 15.8 21.2 25.7 27.5 26.5 22.3 16.5 9.1 3.0
近20 年月平均风速统计结果见表4.2-3,变化曲线见图4.2-3。
表4.2-3 * 多年平均风速月变化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风速m/s 1.8 2.2 2.5 2.6 2.5 2.5 2.2 1.9 1.7 1.7 1.8 1.8
4.2.2常规气象资料分析
本次报告引用原环评报告 (略) 2012 年的逐日、逐时地面气象观测
资料。
4.2.2.1温度
(略) 2012 年月平均气温统计结果见表4.4-4。2012 年 (略) 年平均气温15.07℃,
最冷月为1 月,5~9 月月平均气温高于20℃,12~2 月月平均气温低于5℃。图
4.2-4 为年平均温度月变化曲线图。
表4.2-4 年平均温度的月变化(℃)
月份 1月 2月3 月 4月 5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 11 月 12 月
温度 0.87 2.38 7.96 17.12 23.11 26.12 29.00 26.51 21.59 17.13 8.06 0.61
4.2.2.2风速
(略) 2012 年年平均风速1.88m/s,年平均风速的月变化见表4.2-5 和图4.4-5,
各季小时风速的日变化见表4.2-6 和图4.2-6。由图4.2-6 可见,从全天来看,徐
州每天9:00~16:00 的平均风速大多在2.0m/s 以上;从全年看春夏平均风速稍大。
表4.2-5 年平均风速的月变化(m/s)
月份 1月 2月3 月 4月 5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 11 月 12 月
风速 1.37 1.86 2.20 2.20 1.72 2.23 2.02 1.93 1.60 1.45 1.87 2.10
表4.2-6 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m/s)
小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春季 1.53 1.55 1.59 1.54 1.44 1.53 1.74 2.12 2.42 2.52 2.69 2.84
夏季 1.98 1.68 1.61 1.66 1.60 1.64 1.86 1.93 2.14 2.09 2.26 2.35
秋季 1.37 1.18 1.26 1.30 1.27 1.38 1.36 1.58 1.99 2.13 2.30 2.34
冬季 1.31 1.39 1.64 1.57 1.52 1.59 1.59 1.66 2.16 2.31 2.41 2.50
小时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4 电话:
点击查看>>
春季 2.72 2.83 2.75 2.82 2.43 2.04 1.69 1.66 1.78 1.59 1.67 1.49
夏季 2.48 2.59 2.56 2.65 2.43 2.35 2.13 2.03 2.04 1.64 1.87 1.85
秋季 2.54 2.39 2.27 1.97 1.78 1.41 1.23 1.23 1.34 1.23 1.16 1.29
冬季 2.57 2.43 2.30 2.30 1.95 1.50 1.26 1.19 1.34 1.29 1.41 1.43
4.2.2.3风向风频
(略) 2012 年各月、四季及全年风向风频统计结果见表4.2-7 和表4.2-8,2012
年四季及全年风向玫瑰图见图4.2-7。
表4.2-7 年平均风频的月变化(%)
风向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C
一月 2.3 2.3 8.2 13.0 13.6 3.4 5.6 2.6 1.5 1.5 1.2 4.3 4.3 4.3 4.8 5.1 22.0
二月 3.6 2.4 4.0 16.1 16.1 8.0 7.6 2.7 2.0 1.6 0.9 1.7 2.4 3.0 4.9 3.6 19.3
三月 3.4 1.9 6.5 17.5 15.5 8.3 5.2 3.0 2.0 0.8 0.9 6.3 8.1 3.1 1.1 1.7 14.8
四月 0.8 1.1 1.4 7.2 15.8 7.5 8.3 5.1 2.8 4.4 3.8 6.8 8.3 4.0 5.1 3.1 14.3
五月 1.6 1.6 3.1 4.8 13.3 13.3 8.6 5.8 1.5 1.7 2.4 5.4 8.2 2.7 2.8 2.0 21.1
六月 1.4 1.0 2.9 10.0 25.7 16.7 14.9 5.7 2.8 2.6 1.7 0.3 2.1 2.1 1.4 1.8 7.1
七月 1.5 1.3 3.2 5.9 13.2 13.4 14.1 4.4 4.0 6.0 4.4 7.4 7.5 2.7 3.5 2.4 4.8
八月 4.2 5.0 12.6 18.3 16.4 5.1 2.3 1.7 0.5 0.7 0.3 2.0 3.8 4.2 7.5 4.0 11.4
九月 3.8 1.9 4.4 7.4 12.5 7.2 6.3 1.8 0.8 1.3 0.8 4.4 9.3 5.0 8.9 5.0 19.2
十月 1.2 0.4 2.6 7.9 14.4 5.6 5.9 5.1 2.7 4.0 2.3 3.4 7.1 4.2 4.8 3.4 25.0
十一月 2.8 1.4 2.8 10.0 14.0 5.1 6.4 2.9 1.3 1.4 0.8 5.7 12.1 6.3 4.2 4.2 18.8
十二月 4.3 2.7 3.9 15.9 12.8 3.9 5.1 2.8 0.7 0.7 0.9 6.0 9.1 6.9 10.6 4.6 9.1
表4.2-8 年平均风频的季变化及年平均风频(%)
风向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C
春季 1.9 1.5 3.7 9.9 14.9 9.7 7.4 4.6 2.1 2.3 2.4 6.2 8.2 3.3 3.0 2.3 16.8
夏季 2.4 2.4 6.3 11.4 18.3 11.7 10.4 3.9 2.4 3.1 2.1 3.3 4.5 3.0 4.2 2.8 7.8
秋季 2.6 1.2 3.3 8.4 13.6 6.0 6.2 3.3 1.6 2.2 1.3 4.5 9.5 5.1 6.0 4.2 21.0
冬季 3.4 2.5 5.4 15.0 14.1 5.0 6.1 2.7 1.4 1.2 1.0 4.1 5.4 4.8 6.8 4.4 16.8
年平均 2.6 1.9 4.7 11.2 15.2 8.1 7.5 3.6 1.9 2.2 1.7 4.5 6.9 4.0 5.0 3.4 15.6
由表4.2-8 和图4.2-7 分析可得出,该地区2012 年主导风向为ENE~ESE,
风频之和为34.5%。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5 电话:
点击查看>>
5环境影响评价
5. (略) 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5.1. (略) 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结果
原环境影响报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有关要求,选用AERM (略)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略) (略) 、
5km×5km 的矩形区域。预测结果如下:
(1)本工程造成的评价区内SO2 1 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占GB
点击查看>> 二
级标准份额的1.5%;SO2 日平均浓度全年最大值占GB
点击查看>> 二级标准份额
的0.69%;年平均浓度最大值占GB
点击查看>> 二级标准份额的0.25%。
(2)本工程造成的评价区内SO2 最大小时浓度值与本次环境现状监测各关
心点小时浓度最大值 (略) 叠加后,各预测值满足GB
点击查看>> 二级标
准的要求。
5.1. (略) 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由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变更为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
硫,脱硫效率由98.5%提高至98.74%,SO2 排放浓度由20.58mg/m3(校核
27.70mg/m3)降低至17.29mg/m3(校核23.27mg/m3)。
SO2 排放源强降低,SO2 1 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日平均浓度全年最大值、
年平均浓度最大值占GB
点击查看>> 二级标准降低。
本工程造成的评价区内SO2 最大小时浓度值与原环评环境现状监测各关心
点小时浓度最大值 (略) 叠加后,各预测值仍满足GB
点击查看>> 二级标
准的要求。
5.1.3小结
由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变更为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
硫,脱硫效率提高,SO2 排放源强降低,运行后各关心点环境空气质量满足
GB
点击查看>> 二级标准。
5.2低矮源无组织排放环境影响分析
除尘器规格、排气筒高度和数量发生变化。燃煤输送系统#1、#2、#3 号转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6 电话:
点击查看>>
运站、碎煤机室、煤仓间、原煤斗采用扁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石灰石
粉仓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6%;灰库、渣库采用布袋除尘器,除尘
效率99.6%。
更后无组织颗粒物排放源排放速率仍能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点击查看>> 6)要求。
5.3灰渣运输环境影响分析
灰渣综合利用有剩余的情况下,采用专用 (略) 碾压贮存,灰渣运输
过程中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主要为道路扬尘。
首先,灰渣输送优选运灰路线,尽量减少受影响的居民点。
其次,干灰外运综合利用根据利用的方式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干灰利用密闭
罐车运输,其二是将干灰调湿后用自卸式卡车运输。采用密闭罐车可彻底消除扬
尘和撒落对道路及道路周边环境的影响;采用自卸式卡车运输时,为减少扬尘和
撒落,首先应保证干灰表面的含水率在20%左右,其次要严禁超载;有效避免运
输途中造成的无组织排放污染。
采取上述措施后,可最大限度 (略) 线20m 范围内居民点的影响。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7 电话:
点击查看>>
6污染防治对策
6.1SO2 污染防治对策
6.1.1脱硫工艺选择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本工程采用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
硫工艺,实际建设过程中变更为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根据《火
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石灰石/石灰-石膏法》(HJ/T
点击查看>> ),石灰石-石
膏湿法脱硫工艺脱硫效率一般不小于95%。通过加大循环浆池容积、增加喷淋层
层数、采用单塔双循环或 (略) 双循环等措施,脱硫效率可进一步达97%以上。
6.1.1.1单塔双循环湿法脱硫方案技术特点
单塔双循环湿法脱硫技术是在单循环湿法脱硫技术上发展而来的。与传统的
单循环技术不同,脱硫工艺设有两级循环,两级循环分别设有独立的循环浆池和
喷淋层,根据不同的功能,两级循环采 (略) 参数。
单塔双循环脱硫工艺示意图
(1)工艺描述
烟气经过两个不同的循环过程和石灰石反应后得到净化:
Quench 循环(一级循环)
Absorber 循环(二级循环)
每个循环回路有不同的化学反应过程,固体浓度,固体类型和pH 值:
Quench 循环 pH 值 = 4.5 - 5.3
Absorber 循环 pH 值 =5.8 - 6.4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8 电话:
点击查看>>
氧化空气被鼓入到Quench 循环,在较低的pH 值下,有利于氧化过程。氧
化空气同时也被鼓入到Absorber 循环,以避免结垢。
单塔双循环吸收塔结构示意图
(2)系统特点
对SO2 的大范围变化有很好的适应性;尤其适用于含硫量较高的煤质或者
脱硫效率要求> 97%的FGD 系统。
A. 能适应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较大偏差和快速变化。
B. 在Quench 循环中,烟气 (略) 理:
C. 降低烟气中含尘量
D. 降低HCl 和HF 含量——有利于箱罐材质选择
E. 每个循环的控制都是独立的,并且易于优化和快速调整。对于一些不利
(略) 工况,能够迅速反应:如:燃料变化负荷变化
F. 在Quench循环由于pH值较低4 – 5,能够保证脱硫剂的溶解吸收过程,
并生成高品质的石膏。
G. 在Absorber 循环由于pH 值较高> 6,能够保证非常高的脱硫效率和较
低的液气比,大幅降低循环泵的能耗。
6.1.1.2 (略) 双循环湿法脱硫方案技术特点
(略) 双循环技术是在双循环技术上的发展和延伸,非常适用于高含硫煤和高
脱硫效率的改造工程。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9 电话:
点击查看>>
(略) 双循环技术在保留了原有单塔双循 (略) 优点,又克服了单塔双
循 (略) 缺点,同时又能有效的利用原有脱硫装置,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
源浪费。非常适合改造工程,因此在本轮环保改造中,被大量采用,是一项成熟、
可靠、经济的技术,目前应用工程远多于单塔双循环技术。
(略) 双循环工艺流程图
工艺描述
烟气也经过两个不同的循环过程和石灰石反应后得到净化:
一级塔(一级循环)
二级塔(二级循环)
每个循环回路有不同的化学反应过程,固体浓度,固体类型和pH 值:
一级循环 pH 值 = 4.9 - 5.0 (略有不同)
二级循环 pH 值 =5.8 - 6.0(略有不同)
一级塔和二级塔均有氧化空气鼓入,一级塔在较低的pH 值下有利于氧化过
程。二级塔鼓入氧化空气,可以避免结垢。
一级塔和二级塔之间设旋流器,通过二级塔石膏旋流供浆泵,来调节一、二
级塔的浆液密度和液位,实现两级塔之间水平衡的单独控制。
以上可以看出,“ (略) 双循环”工艺流程几乎和“单塔双循环”一样,因此也继
承了单塔 (略) 技术优点,并在 (略) 了针对性改进,弥补了单塔
双循环的缺点;技术更为合理先进;
6.1.2本工程采用 (略) 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原因
1)充分利旧、节约资源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0 电话:
点击查看>>
本工程为改造工程,原有脱硫系统为全新装置( (略) ),设备状况良好,
如采用单塔单循环技术必须推倒重建(包括吸收塔基础),不利于原有设备的利
旧,而采用 (略) 双循环技术,可以将 (略) 设备利用起来(包括循环泵、
喷淋层、除雾器等),节省投资;
2)解决单塔双循环水平衡控制困难的问题,运行可靠
避免了单塔双循环水平衡控制困难的问题,两个塔各自控制自己的液位、
PH 值,浆液密度,控制手段多,控制关联性小,易于实现水平衡;
3)节能、 (略) 成本
采用单塔双循环技术,需增加烟气阻力约250Pa,同时原有上层2 台浆液
循环泵扬程需增加15mHLC,增加了能耗,且高扬程泵还会带来叶轮磨损加剧,
缩短设备寿命;
(另:由于单塔双循环技术还需增加一个脱硫塔外浆池(AFT 塔),因此并
不节省造价和占地)
4)改造工期短
由于 (略) 双循环充分保留了原有设施,改动工作量小,改造工期短,造价低;
5)性能有保证
(略) 双循环延续了单塔 (略) 技术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和避免了
单塔 (略) 缺点,技术成熟可靠;
6.1.3本工程脱硫工艺方案设计
采用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采用2+2 的配置方式,预留一
层喷淋层的安装位置,不设置旁路,不设GGH,Ca/S 为1.03,设计脱硫效率不
低于98.74%。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1 电话:
点击查看>>
表6.1-1 脱硫系统主要设计参数对比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环评参数 设计参数 燃用设计煤种
1 浆液循环停留时间 min 3.5 6.4/4.0 6.4/4.0
2
一级循环液/气比
(L/G)
(入口湿烟气,标
况,实际氧)
L/m3 5.6 11.37 11.37
3
二级循环液/气比
(L/G)
(入口湿烟气,标
况,实际氧)
L/m3 16 10.72 10.72
4 一级循环液pH 值 4~5.2 4.9 4.9
5 二级循环液pH 值 5.8~6.4 6.0 6.0
6 烟气流速 m/s 3.6 3.547/3.576 3.547/3.576
7 烟气在吸收塔内停
留时间 s 7 3.2+3.6 3.2+3.6
8 Ca/S 钙硫比 mol/mol 1.03 1.03 1.03
9 吸收塔吸收区直径 m 11.9 11.9 11.9
10
一级浆池规格(直
径×高度) m 9.2×10.0 13×10.38 13×10.38
11 一级循环浆池容积 m3 690 1378 1378
12 二级浆池规格(直
径×高度) m 12.5×9.8 11.9×7.9 11.9×7.9
13 二级循环浆池容积 m3 1200 868 868
14 吸收塔总高度 m 39 29.2/26 29.2/26
15 脱硫系统出口的液
滴含量 mg/m3 ≤50 ≤40 ≤40
16 喷淋密度 % ≥200 ≥250 ≥250
17 脱硫效率 % ≥98.5 ≥98.74 ≥98.74
18 烟气量(湿标态) 104m3/h 118.76 118.76 118.76
19 FGD入口SO2浓度 mg/m3 1372 2770 1372
20 FGD出口SO2浓度 mg/m3 20.58 35 17.29
21 排放量 kg/h 22.9 38.9 19.2
22 排放量 t/a 125.8 213.95 105.7
说明:1、 (略) 小时参照环评报告5500h 计算。
2、烟气量(湿标态)会由于燃煤含硫的不同而有很小差异, (略) 调整。
3、实际设计煤种是按全硫1.2%考虑的,主要原因为:提高设计燃煤含硫量,进一步增加脱硫装置
脱硫效率的裕度和可靠性;提高燃煤含硫量瞬间变化时的适应性;提升脱硫装置达标排放的能力,确保达
标排放。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2 电话:
点击查看>>
6.1.4SO2 (略) 性
目前采用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的工程目前至少有16 套投入
运行,如山 (略) 2×300MW 脱硫改造项目、 (略) (略)
4×600MW 脱硫改造项目、 (略) 2×300MW 脱硫改造项目等。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环保改造工程与白杨河发电
有限公司6、7 号机组脱硫提效改造工程均采用 (略) 双循环技术,原脱硫塔保留
为一级塔,新建吸收塔为二级吸收塔。本报告参 (略) 6、7 号
机组脱硫提效改造工程分析SO2 (略) 性。
6.1.4.1典型案例
(1)案例改造内容
(略) 6、7 号机组脱硫提效改造工程采用了 (略) 双循环技术,
尽量利用原有脱硫设备设施,缩短停炉改造时间。
烟气系统,吸收塔系统,石膏脱水系统,氧化空气系统等采用单元制配置,
#6、#7 机组原为一炉一塔配置,改造为一炉 (略) 。新建吸收塔为等径塔,直径
12.5m,设置侧进式吸收塔搅拌器,三层喷淋,每层喷淋泵流量3420m3/h;一级
管式+两级屋脊式除雾器,四级冲洗(三级自动,一级手动)。新增一套二级循环
吸收塔的强制氧化空气系统,设置2 台氧化风机,1 运1 备。在一二级塔之间设
置吸 (略) ,由二级塔排出的浆液送往吸收塔 (略) ,底流流回至
二级塔,溢流流向一级塔
(2)案例实景照片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3 电话:
点击查看>>
(3) (略) 情况
9 月26 日, (略) 6 号机组烟气超低排放升级改造项目通过 (略) 省环
保厅专家组的环保竣工验收。检测结果和验收报告表明, (略) 6 号机组发
电负荷100%,入炉煤硫分1.5%左右的工况下,基准氧含量6%的条件下,二氧
化硫排放浓度为17~22mg/m3,达到了改造的预期效果。
6.1.4.2参数对比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环保改造工程与白杨河发电
有限公司6、7 号机组脱硫提效改造工程均采用 (略) 双循环技术,原脱硫塔保留
为一级塔,新建吸收塔为二级吸收塔。
表6.1-2 二级吸收塔的参数对比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设计参数
备注
中能硅业 (略) 白杨河
1 FGD 入口烟气量
Nm3/h 1,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标态,湿基,
实际氧
Nm3/h 1,053,480
点击查看>> 标态,干基,
实际氧
2 塔内烟气流速 m/s 3.6 3.5
3 吸收塔吸收区直径 m 11.9 12.5
4 浆液循环停留时间 min 4 6
5 烟气在吸收塔内停留
时间 s 7 5
6 液/气比(L/G) L/m3 10.72 6.6
7 二级塔喷淋层数 层 2 3
8 每层浆液泵流量 m3/h 6480 3420
9 浆液循环总量 m3/h 12960 10260
10 二级塔浆池容积 m3 868 900
11 塔出口SO2 含量 mg/Nm3 35 32
12 脱硫效率 % 98.74 99.44
从上表可以看出,虽然 (略) 中能项目脱硫二级塔采用二层喷淋,但是每层喷
淋量远大于白杨河项目的喷淋量,喷淋总量为12960 m3/h,大于白杨河项目的
10260 m3/h;浆液喷淋总量是影响脱硫效率的关键因素。
综上,针对本工程实 (略) 条件,选择” (略) 双循环”工艺符合国家节
能、节约资源的要求,用水、占地与单塔双循环相当,系统设置更加合理、高效,
(略) 调整和维护,二级吸收塔后SO2<35mg/m3,整体脱硫效率≥98.74%是
有保证的。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4 电话:
点击查看>>
6.2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
本项目固 (略) 综合利用,不能 (略) 分装车运至国华 (略) 发
电有 (略) 碾压堆放。建设单位已与 (略) 签订了租赁协
议。
固废 (略) 性分析原环评已做详细分析,不再赘述。综合利用不畅时
(略) 堆放,遵守《 (略) 2×1000 兆瓦机组“上大压小”工
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略) (略) 管理规定, (略) 周边居民产生影
响。本报告 (略) (略) 性及灰渣运输污染防治措施。
6.2. (略) (略) 性
(略) (略) 2×1000MW 机组+ (略) 2
×300MW 机组事故储灰。 (略) 当地灰渣综合利用情况较好, (略) 、
(略) 灰渣直接综合利用,近期未新增堆灰,灰场只存有少量陈
灰。
本工程年产灰渣约21 万吨,目 (略) 综合利用,综合利用不畅时运
(略) 堆放。建设单位已与 (略) (略) 租赁合同(附件
4), (略) 分区域给建设单位租用,划定区域库容33 万吨。本工程3
个月产灰量约13.47 万吨,划定区域能够满足本工程储灰渣储灰需求。
6.2.2灰渣运输污染防治措施
(1)灰渣输送优选运灰路线,尽量减少受影响的居民点;(2)干灰外运利
用密闭罐车运输彻底消除扬尘和撒落对道路及道路周边环境的影响;(3)采用自
卸式卡车运输时,为减少扬尘和撒落,首先应保证干灰表面的含水率在20%左右,
其次要严禁超载;(4)加强管理,及 (略) 冲洗,有效避免运输途中造成
的无组织排放污染。
采取上述措施后,可最大限度 (略) 线20m 范围内居民点的影响。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5 电话:
点击查看>>
7环保投资变化情况
本工程环保投资33777万元,工程静态总投资
点击查看>> 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
24.74%,详细的环保费用估算见表7.1-1。
表7.1-1 本工程环保投资估算表
序号 项目 投资(万元)
1 单塔双循环烟气脱硫系统 6608
2 改造为 (略) 双循环烟气脱硫系统 3080
2 静电除尘设施(包括设备、支架、基础 (略) 分) 3298
3 湿式电除尘 2600
4 低氮燃烧器、脱硝装置 6000
5 除灰渣系统 936
6 厂区防渗 500
7 烟囱(含烟道、支架) 3206
8 废(污)水处理设施 451
9 全 (略) 、输煤系统防尘措施 3000
10 全封闭干灰库 2500
11 降噪措施 500
12 (略) 设施费 200
13 水土保持(含绿化) 300
14 环境管理费用(环境影响评价、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 598
环保总费用 33777
工程总投资
点击查看>>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24.47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6 电话:
点击查看>>
8结论
8.1项目概述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以下简称“本工程”)是 (略)
中能 (略) 投资建 (略) ,厂址位于 (略) 市经济开发区荆
山 (略) ,建设1×350MW 超临界燃煤热电机组,配备2×1143t/h 超临界煤粉炉锅
炉,为 (略) 中能 (略) 供电供热。同步建设脱硫、脱硝、除尘、
除灰渣和二次循环冷却系统,配套 (略) 、取排水系统、 (略) 理等配套
工程设施。
2014 年12 月,国电环 (略) 编制完成了《 (略) 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
限公司自备热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15 年1 月27 日, (略) 以“环审
﹝2015﹞17 号”文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予以批复。2015 年4 月30 日, (略)
省 (略) 以“苏发改能源﹝ * 号”对本项目予以核准。
截至目前,项目已基本建成,进 (略) 阶段;尚未进入168 小时满
负荷试运发电。建设单位委托 (略) 诚 (略) 有限公司开展施工期环境监
理。
8.2工程变更情况
8.2.1脱硫工艺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本工程采用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
硫工艺,设5 层喷淋层,一级循环设1 层,二级循环设4 层,不设置旁路,不设
GGH,Ca/S 为1.03,脱硫效率不低于98.5%。
实际建设过程中变更为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采用2+2 的
配置方式,预留一层喷淋层的安装位置,不设置旁路,不设GGH,Ca/S 为1.03,
设计脱硫效率不低于98.74%。
8.2.2灰库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本工程需建设库容不小于8.1×104m3 的封闭
式干灰库作为应急灰库。
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用地紧张,改为租赁 (略) (略) 。
(略) 已于2013 年4 月18 (略) 组织的竣工环保验收。 (略) 中能硅业科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7 电话:
点击查看>>
(略) 已与 (略) (略) 租赁合同(附件2),划
(略) 分区域给建设单位租用,库容能够满足本工程应急储灰要求。
8.2.3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燃煤输送系统#1、#2、#3 (略) 、碎煤
机室、煤仓间采用多管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原煤斗、脱硫卸料间、石灰石
粉仓、灰库、渣库采用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
实际建设过程中,除尘器规格、排气筒高度和数量发生变化。燃煤输送系统
#1、#2、#3 (略) 、碎煤机室、煤仓间、原煤斗采用扁布袋除尘器,除尘效
率99.6%;石灰石粉仓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6%;灰库、渣库采用
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
8.3结论
(1)本工程建设地点、规模均未发生变化,主要变更内容为封闭灰库灰库
变 (略) ,脱硫工艺由单塔双循环变更为 (略) 双循环,以及低矮源无组织
排放污染防治措施的变更。除此之外,主要生产工艺及污染防治措施均未发生变
化。
(2)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变更为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
膏湿法烟气脱硫,脱硫效率能够保证在98.74%以上,SO2 排放浓度能够控制在
35mg/m3 以下。
(3)封闭灰库变更为租赁 (略) (略) , (略) 能够满足
本工程事故储灰需求;遵守《 (略) 2×1000 兆瓦机组“上大压小”
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略) (略) 管理规定, (略) 周边居民产生
影响;采取密闭罐车运灰,车身冲洗等措施, (略) 线20m 范围内居民点
的影响可接受。
(4)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更后无组织颗粒物排放源排放速率仍能满
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点击查看>> 6)要求。
(略) 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 (略) 中能热电联产新建项目 (略)
的。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
分析报告
建设单位: (略) 中能 (略)
评价单位:国电环 (略)
国环评证甲字第 1905 号
二〇一五年六月中国· (略)
环评单位:国电环 (略) 法人代表:
项目名称: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
文件类型:环境影响报告书(分析报告)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
变更分析报告
委托单位: (略) 中能 (略)
评价单位:国电环 (略)
证书号:国环评证甲字第1905 号
审核人:
项目经理:
报告编制人员
评价人员情况
人员名称 职称 证书编号 职责 签字
唐劲松 高级工程师 A
点击查看>>
报告编制
现场调查
凌晓凤 工程师 第A
点击查看>> 号
报告编制
现场调查
任欣欣 工程师
报告编制
现场调查
建设单位联系人:田益民联系电话:
点击查看>>
评价单位联系人:任欣欣联系电话:
点击查看>>
(略) 徐矿“上大压小”热电联产新建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I
点击查看>>
目录
1 前言 ............................................................................................................................ 1
1.1 项目背景 ............................................................................................................................. 1
1.2 项目变更概况 ..................................................................................................................... 1
2 编制依据 .................................................................................................................... 3
2.1 项目组成与变更情况 ......................................................................................................... 3
2.2 评价依据 ............................................................................................................................. 4
2.2.1 与建设项目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文件 .............................................................. 4
2.2.2 采用规范的名称及标准号 ...................................................................................... 9
2.2.3 采用评价技术导则的名称及标准号 ...................................................................... 9
2.2.4 委托书 ...................................................................................................................... 9
2.2.5 项目工程资料及相关文件 ...................................................................................... 9
2.3 主要评价内容 ................................................................................................................... 10
2.3.1 环境保护目标 ........................................................................................................ 10
3 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 12
3.1 地理位置 ........................................................................................................................... 12
3.2 项目概况 ........................................................................................................................... 12
3.2.1 工程实际建设情况 ................................................................................................ 12
3.2.2 工程主要变更事项 ................................................................................................ 13
3.2.3 工程主要环保设施概况 ........................................................................................ 14
3.3 脱硫工艺 ........................................................................................................................... 15
3.3.1 原环评 .................................................................................................................... 15
3.3.2 变更后 .................................................................................................................... 15
3.3.3 SO2 排放情况 ......................................................................................................... 16
3.4 灰库 .................................................................................................................................. 17
3.4.2 原环评 .................................................................................................................... 17
3.4.3 变更后 .................................................................................................................... 18
3.5 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 19
3.5.1 原环评 .................................................................................................................... 19
3.5.2 变更后 .................................................................................................................... 20
4 受拟建项目影响地区区域环境概况 ...................................................................... 21
4.1 地质地貌 ........................................................................................................................... 21
4.1.1 地形、地貌 ............................................................................................................ 21
4.1.2 地质构造与地震 .................................................................................................... 21
4.2 气象 .................................................................................................................................. 22
4.2.1 地面气象历史资料 ................................................................................................ 22
4.2.2 常规气象资料分析 ................................................................................................ 23
5 环境影响评价 .......................................................................................................... 25
(略) 徐矿“上大压小”热电联产新建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II
点击查看>>
5.1 运行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 25
5.1.1 (略) 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结果 .................................................... 25
5.1.2 (略) 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 25
5.1.3 小结 ........................................................................................................................ 25
5.2 低矮源无组织排放环境影响分析 ................................................................................... 25
5.3 灰渣运输环境影响分析 ................................................................................................... 26
6 污染防治对策 .......................................................................................................... 27
6.1 SO2 污染防治对策 ............................................................................................................ 27
6.1.1 脱硫工艺选择 ........................................................................................................ 27
6.1.2 本工程采用 (略) 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原因 ............................................ 29
6.1.3 本工程脱硫工艺方案设计 .................................................................................... 30
6.1.4 SO2 (略) 性 ............................................................................................. 32
6.2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 ................................................................................................... 34
6.2.1 灰场 (略) 性 ............................................................................................ 34
6.2.2 灰渣运输污染防治措施 ........................................................................................ 34
7 环保投资变化情况 .................................................................................................. 35
8 结论 .......................................................................................................................... 36
8.1 项目概述 ........................................................................................................................... 36
8.2 工程变更情况 ................................................................................................................... 36
8.2.1 脱硫工艺 ................................................................................................................ 36
8.2.2 灰库 ........................................................................................................................ 36
8.2.3 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 37
8.3 结论 .................................................................................................................................. 37
(略) 徐矿“上大压小”热电联产新建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III
点击查看>>
附件:
附件1 委托书;
附件2《关于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的批复》,中华人民共和 (略) ,环审﹝2015﹞17 号,2015 年1 月;
附件3《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核准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
目的批复》, (略) 省 (略) ,苏发改能源发﹝ * 号,2015
年4 月30 日;
附件4《 (略) (略) 租赁合同书》,2015 年5 月;
附件5 《 (略) 2×1000MW 机组“上大压小”工程竣工环
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 (略) ,环验﹝2013﹞82 号;
附件6《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环保改造工程 (略) 双
循环方案的补充说明》, (略) 中能 (略) ,2015 年5 月。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
点击查看>>
1前言
1.1项目背景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以下简称“本工程”)是 (略)
中能 (略) 投资建 (略) ,厂址位于 (略) 市经济开发区荆
山 (略) ,建设1×350MW 超临界燃煤热电机组,配备2×1143t/h 超临界煤粉炉锅
炉,为 (略) 中能 (略) 供电供热。同步建设脱硫、脱硝、除尘、
除灰渣和二次循环冷却系统,配套 (略) 、取排水系统、 (略) 理等配套
工程设施。
2014 年12 月,国电环 (略) 编制完成了《 (略) 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
限公司自备热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15 年1 月27 日, (略) 以“环审
﹝2015﹞17 号”文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予以批复。2015 年4 月30 日, (略)
省 (略) 以“苏发改能源﹝ * 号”对本项目予以核准。
截至目前,项目已基本建成,进 (略) 阶段;尚未进入168 小时满
负荷试运发电。建设单位委托 (略) 诚 (略) 有限公司开展施工期环境监
理。
1.2项目变更概况
在设计和施工建设阶段, (略) 分建设内容采取了设计优化,电厂灰
库、脱硫工艺、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等内容较原环评和批复发生变更。与
原环评及批复要求相比较,本项目设计和实际建设过程变更内容主要如下:
(1)脱硫工艺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本工程采用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
硫工艺,设5 层喷淋层,一级循环设1 层,二级循环设4 层,不设置旁路,不设
GGH,Ca/S 为1.03,脱硫效率不低于98.5%。
实际建设过程中变更为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采用2+2 的
配置方式,预留一层喷淋层的安装位置,不设置旁路,不设GGH,Ca/S 为1.03,
设计脱硫效率不低于98.74%。
(2)灰库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本工程需建设库容不小于8.1×104m3 的封闭
式干灰库作为应急灰库。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
点击查看>>
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用地紧张,改为租赁 (略) (略) 。
(略) 已于2013 年4 月18 (略) 组织的竣工环保验收。 (略) 中能硅业科
(略) 已与 (略) (略) 租赁合同(附件2),划
(略) 分区域给建设单位租用,库容能够满足本工程应急储灰要求。
(3)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燃煤输送系统#1、#2、#3 (略) 、碎煤
机室、煤仓间采用多管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原煤斗、脱硫卸料间、石灰石
粉仓、灰库、渣库采用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
实际建设过程中,除尘器规格、排气筒高度和数量发生变化。燃煤输送系统
#1、#2、#3 (略) 、碎煤机室、煤仓间、原煤斗采用扁布袋除尘器,除尘效
率99.6%;石灰石粉仓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6%;灰库、渣库采用
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略) 令第253 号)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本工 (略) 环境影响
评价工作。建设单位于2015 年6 月委托国电环 (略) (国环评证甲字第
1905 号)承担《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编制工作。我院接受委托后,组织 (略) 现场踏勘,收集有关资料,向当
(略) (略) 门征询意见,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环境监理单位积极沟通
和紧密 (略) ,经过资料收集、整理和模式计算、分析,编制完成本建设项目变更
分析报告。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
点击查看>>
2编制依据
2.1项目组成与变更情况
本工程变更后项目基本情况见表2.1-1。
表2.1-1 项目的基本构成
项目 变更前 变更后
项目名称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建设单位 (略) 中能 (略)
建设规模 1×350MW
主体
工程
锅炉 1×1143t/h 超临界煤粉炉,一次中间再热直流炉
汽轮机 1×350MW 超临界,单轴双缸双排汽,抽凝式,带可调整抽汽式汽轮机
发电机 1×350MW 三相两极同步发电机,采用水氢氢冷却方式
辅助
工程
水源
工业用水水源为京杭大 (略) 不牢河段地表水,取水量为734m3/h;生 (略) 市自
来水,取水量为2m3/h
循环水供
排水系统
采用二次循环冷却系统,建设一座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面积5500m2,零米直径90m,
塔高115m,进风口高7.6m
(略)
理系统
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二级反渗透+电除盐系统
除灰渣
系统
采用灰渣分除、粗细分排的方式,正压浓相气力出灰,干式机械排渣
贮运
工程
燃煤运输
电厂燃煤由 (略) (略) 供应。燃煤由 (略) 装车后经海河联运至 (略) 市
境内万寨港后,经由现有公路三 (略) 区北侧入口, (略) (略)
输煤系统 输煤系统按双路布置,每路皮带宽度为800mm, (略) ,一路备用
(略)
建设封 (略) ,厂内为两条长约130m,宽约40m,堆高约10m (略) ,折
返式布置,煤场中间布置1 座条形斗轮堆取料机,共储煤约4.7×104t,可供本工程燃用
约16d
石灰石
运输
石灰石粉采用专用 (略) ,由 (略) (略) 负 (略) 石
灰石粉料仓
灰库
本 (略) 综合利用。于厂区西南侧中能
(略) (略) 区内建设一座
封闭式干灰库,库容不小于8.1×104m3,满足
本工程3 个月堆灰要求。当灰渣综合利用受阻
时,采用专用车辆运至封闭式干灰库
本 (略) 综合利用。 (略) 址北侧
约12km (略) (略) ,
(略) 分区域划归建设单位租用,划定
区域库容33 万吨,能够满足本工程储灰渣
需求。当综合利用受阻时,采用专用车辆
运至封闭式干灰库
脱硫
石灰石
石灰石粉采用专用 (略) ,由 (略) (略) 负 (略) 石
灰石粉料仓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4
点击查看>>
项目 变更前 变更后
脱硝尿素 脱硝剂采用尿素,外购并由供应商 (略) 内
环保
工程
烟囱 1座210m 高单管烟囱,内径5.3m
除尘系统
采 (略) 静电除尘器, (略) 配备高频电源, (略) 为旋转电极,
除尘效率不低于99.88%;湿法脱硫系统出口增设湿式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不低于70%;
综合考虑湿法脱硫50%的烟尘脱除率,总除尘效率99.982%以上
脱硝系统 在低氮燃烧 (略) SCR 脱硝(3 层催化剂),脱硝效率不低于85%
脱硫系统
采用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
(设置五层喷淋层,一级循环设1 层喷淋层,
二级循环设4 层喷淋层,不设置旁路,不设
GGH),Ca/S 为1.03,脱硫效率不低于98.5%
采用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
艺,(采用2+2 的配置方式,预留一层喷
淋层的安装位置,不设置旁路,不设
GGH),Ca/S 为1.03,脱硫效率不低于
98.5%设计脱硫效率不低于98.74%。
低矮源无
组织排放
控制
燃煤输送系统#1、#2、#3 (略) 、碎煤机
室、煤仓间采用多管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
原煤斗、脱硫卸料间、石灰石粉仓、灰库、渣
库采用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
燃煤输送系统#1、#2、#3 (略) 、碎煤
机室、煤仓间、原煤斗采用扁布袋除尘器,
除尘效率99.6%;石灰石粉仓采用脉冲袋
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6%;灰库、渣库
采用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
扬尘治理 建设全 (略) ,并设置喷淋系统
(略)
理系统
采用“雨、污分流”、“一水多用”的原则对 (略) 处理, (略) 内回用,生
(略) (略) (略) 排入 (略) 经济 (略) 理厂;厂内设置有
3×700m3 废液贮存池
噪声治理 选用符合噪声限值要求的低噪音设备,加装消声、隔声装置
公用
工程 办公设施、厂前区、厂区道路及绿化等
2.2评价依据
2.2.1与建设项目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年1 月1 (略) );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 年3 月1 (略)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 年9 月1 日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年10 月1 日起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 年9 月1 (略) );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8 月28 (略) );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 年4 月1 (略) );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5
点击查看>>
(8)《中华 (略) 乡规划法》(2008 年1 月1 日起实施);
(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 年4 月1 (略)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年6 月1 日起实施);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 年3 月1 (略) );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 年7 月1 (略) );
(13) (略) 令﹝1998﹞第253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4)国 (略) ,国经贸资源﹝ * 号《印发〈关于加
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15) (略) 委,计基础﹝ * 号《关于印发〈关于发展热电联
产的规定〉的通知》;
(16)原国家 (略) ,环办﹝ * 号《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
(略) 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17)国家计委,计基础﹝ * 号《国家计委关于进一步做好热电联
产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
(18)原国家 (略) ,环发﹝ * 号《关于 (略) 二氧
化硫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19)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改能源﹝ * 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燃
(略) 项目规划和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
(20)国发﹝2005﹞39 号,《 (略) 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
定》;
(21)原国家 (略) ,环发﹝2006﹞28 号《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
价 (略) 办法〉的通知》;
(22) (略) ,2006 年第39 号《关于发布火电项目环境
(略) 》;
(23)国家发展改革委、 (略) ,发改能源﹝ * 号《关于印发<热
电联产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 (略) 规定>的通知》;
(24)国家发改委2007 年24 号公告,《 (略) 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试行);
(25) (略) 2008 年第2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8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6
点击查看>>
年10 月1 (略) );
(26) (略) 第5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
(2009 年3 月1 (略) );
(27)国办发﹝2010﹞33 号,《 (略) 办公厅转 (略) 等部门关于推
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
(28) (略) ,国发﹝2010﹞46 号《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的通知》;
(29)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9 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
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13 年第21 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
指导目录(2011 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
(30)国发﹝2011﹞35 号,《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31)国发﹝2011﹞42 号,《 (略) 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
通知》;
(32) (略) 办公厅函,环办函﹝ * 号《关于同意将 (略) 省列
为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试点省份的函》(2011 年7 月);
(33) (略) ,环发﹝2012﹞11 号《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点击查看>> )的通知》;
(34) (略) ,国能电力﹝ * 号《关于促进低热值煤发电产业
健康发展的通知》;
(35) (略) ,环发﹝2012﹞77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
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36) (略) ,环发﹝2012﹞98 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
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
(37)国函﹝ * 号,《 (略) 关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
规划的批复》;
(38) (略) ,环发﹝ * 号,关于印发《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
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39)国家 (略) ,2013 年第19 号令《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
法》;
(40) (略) ,国发﹝2013﹞37 号《 (略) 关于印发大 (略) 动计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7
点击查看>>
划的通知》;
(41) (略) 2013 年第36 号,《关于发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
存、 (略) 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 2001)等3 项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修改
单的公告》;
(42)环办函﹝ * 号,《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
行);
(43) (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
(2014 年1 月1 日生效);
(44) (略) 办公厅,环办﹝2014﹞30 号《关于落实大 (略)
动计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的通知》;
(45)国家 (略) 、 (略) ,发改能源﹝ * 号《关
于严格控制重点区域燃煤发电项目规划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
(46)国家 (略) 、 (略) 、 (略) ,发改能源﹝2014﹞
506 号《关 (略) 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47)国家 (略) 、 (略) 、 (略) ,发改能源﹝2014﹞
2093 号《关于印发<煤电节能减排 (略) 动计划(
点击查看>> )>的通知》;
(48) (略) ,《关于印发<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2012 年2 月28 日);
(49) (略) ,水综合﹝ * 号《关于印发<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的
通知》;
(50) (略) 省第十届人民代 (略) 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略) 省环
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
(51)原 (略) (略) ,苏环控﹝1997﹞22 号文《 (略) 省排污口设置
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
(52)原 (略) (略) 《 (略) 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1998 年9
月);
(53) (略) 省人民政府,苏政复﹝2003﹞29 号文《 (略) 省地表水(环境)
功能区划》(2003 年3 月);
(54)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管﹝ * 号“关于印发《 (略) 省工业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8
点击查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及《环境影响报告书考核评分细则》
的通知”;
(55)中共 (略) 省委、 (略) 省人民政府,苏发﹝2006﹞16 号《关于坚持环
保优先,促进科学发展的意见》;
(56) (略) 省人民政府,苏政发﹝2006﹞92 号《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
若干政策措施》;
(57) (略) 省人民政府,苏政发﹝2006﹞92 号《关于印发推进环境保护工
作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2006 年7 月20 日);
(58)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管﹝2006﹞98 号《关于切实做好建设项目
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
(59)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发﹝2009﹞11 号《关于印发 (略) 省重要生
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的通知》;
(60)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办﹝ * 号《关于进一步规范规划和
建设项目环评中公众参与听证制度的通知》(2011 年6 月);
(61)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办﹝2011﹞71 号《关于印发 (略) 省建设项
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区域平衡方案审核管理办法的通知》(2011 年3 月);
(62)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办﹝ * 号《省环保 (略) 办
公厅关于同意将 (略) 省列为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试点省份函的通知》(2011 年
8 月);
(63) (略) 省环境保护厅,《 (略) 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方案》(2011 年8
月);
(64)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规﹝2012﹞4 号《关于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
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意见》(2012 年12 月1 日实施);
(65) (略) 省政府办公厅,苏政办发﹝2013﹞9 号《 (略) 省工业和信息产业
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 年本)》(2013 年1 月30 日);
(66) (略) 省人民人民政府,苏政发﹝ * 号《省政府关于印发 (略)
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的通知》(2013 年8 月30 日);
(67) (略) 省人民人民政府,苏政发﹝2014﹞1 号《省政府关于印发 (略) 省
大 (略) 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9
点击查看>>
(68)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办﹝ * 号《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评
文件固体废物内容编制的通知》;
(69) (略) 市人民政府, (略) 市政府令第133 号《 (略) 市市区扬尘污染防治
办法》;
(70)中共 (略) 市委,徐委发﹝2013﹞16 号《中共 (略) 市委、 (略) 市人民
政 (略) 区环境空气质量工作的意见》。
2.2.2采用规范的名称及标准号
《 (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规范》(HJ/T 13-1996)
2.2.3采用评价技术导则的名称及标准号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点击查看>> );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点击查看>> );
(8)《燃煤发电企业清洁生产评价导则》(DL/T
点击查看>> )。
2.2.4委托书
委托书(附件1)。
2.2.5项目工程资料及相关文件
(1) (略) (略) ,《 (略) 中能 (略) (略) 工
(略) 性研究报告》;
(2)《关于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的批复》,中华人民共和 (略) ,环审﹝2015﹞17 号,2015 年1 月(附
件2);
(3)《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核准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
目的批复》, (略) 省 (略) ,苏发改能源发﹝ * 号,2015
年4 月30 日(附件3);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0
点击查看>>
(4)《 (略) (略) 租赁合同书》,2015 年5 月(附件4);
(5)《 (略) 2×1000MW 机组“上大压小”工程竣工环
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 (略) 省 (略) ,苏发改能源发﹝ *
号,2015 年4 月30 日(附件5);
(5)《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环保改造工程 (略) 双
循环方案的补充说明》, (略) 中能 (略) ,2015 年5 月(附件6)。
2.3主要评价内容
本工程主要生产工艺基本与原环评一致,主要变更内容为封闭灰库灰库变更
(略) ,脱硫工艺由单塔双循环变更为 (略) 双循环,以及低矮源无组织排放
污染防治措施的变更。
脱硫工艺变化导致SO2 排放源强的变化,因此需要对SO2 的环境影响重新进
行评价。
原灰库变更为租赁 (略) (略) , (略) 对周边居民点的环
境影响已经在《 (略) 2×1000 兆瓦机组“上大压小”工程环境影响
报告书》中论述, (略) 环评批复及竣工环保验收意见,本报告重点分析
运灰道路扬尘对周边居民点的影响。
2.3.1环境保护目标
厂址周边环境敏感目标与变更之前相比没有变化,原灰库变更为租赁国华徐
(略) (略) , (略) 及运灰道路周边敏感目标。
表2.3-1 原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环境敏感区域和保护
目标
距离
(略)
方位
区域功
能
人口规模
大 (略) 镇 3.8km ESE 居住 2000 户,约8000 人
荆山村 2.3km NW 居住 500 户,约2000 人
蟠桃小区 3.3km SW 居住 8000 户,约32000 人
(略) 桥小学 6.9km SW 文教 约1000 人
夏庄村 4.0km NE 居住 1000 户,约4000 人
大 (略) 村 2.6km N 居住 600 户,约2400 人
西贺村 4.5km SW 居住 3000 户,约12000 人
表2.3-2 运灰道路周边环境敏感目标
序号
保护目标
(关心点)
距离 区域功能 规模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1
点击查看>>
1 秦梁洪
(略) 线约
20m
村庄 约15 户,60 人
2 龙庄村 村庄 约10 户,40 人
3 梅庄 村庄 约25 户,100 人
4 茅村镇 集镇 约80 户,320 人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2
点击查看>>
3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3.1地理位置
(略) 址位于 (略) 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期片区内, (略) 东北约
10km。厂址西距京台高速、京沪铁路约1.2km,距G206 约3km;场地北侧紧邻
城市主干道三环北路(厂址段又称“金港路”),南侧紧邻园区道路荆山路,东侧
紧 (略) ,西侧目前为空置规划工业用地,分布有零散废弃的拆
迁房屋,厂界周边200m 范围内无居民集中点。
拟 (略) (略) (略) , (略) 址北侧约12km。
3.2项目概况
3.2.1工程实际建设情况
本工程建设1×350MW国产超临界燃煤热电机组,项目投产后设计供汽能力
180t/h,为 (略) 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及民用热用户供热,满足中能硅业用电需求,
实现热电联产。
(略) 以国能电力[ * 号文同意本工程开展前期工作。建设单位
已于 * 日开工建设,属未批先建。 (略) (略) 以徐环罚决字
[ * 号《 (略) (略) (略) 罚决定书》对中 (略) 罚决定:
1.立即停止自备热电项目建设、2.处罚款 * * 万元。建设单位已全额缴纳。
2015 年1 月27 日, (略) 以“环审﹝2015﹞17 号”文对该项目环境影响
报告书予以批复(附件2)。2015 年4 月30 日, (略) 省 (略) 以“苏
发改能源﹝ * 号”对本项目予以核准(附件3)。
截至目前,项目已基本建成,进 (略) 阶段;尚未进入168 小时满
负荷试运发电。建设单位委托 (略) 诚 (略) 有限公司开展施工期环境监
理。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3 电话:
点击查看>>
3.2.2工程主要变更事项
与原环评要求及批复要求相比,本项目拟变更事项详见表3.2-2。
表3.2-2 本期工程拟变更事项
序号 项目 变更前 变更后
1 脱硫工艺
采用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
脱硫工艺(设置五层喷淋层,一级循
环设1 层喷淋层,二级循环设4 层喷
淋层,不设置旁路,不设GGH),
Ca/S 为1.03,脱硫效率不低于98.5%
采用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
硫工艺,(采用2+2 的配置方式,预
留一层喷淋层的安装位置,不设置旁
路,不设GGH),Ca/S 为1.03,脱
硫效率不低于98.5%设计脱硫效率
不低于98.74%。
2 灰库
本 (略) 综合利用。于厂区西
南侧中能 (略) 生
产厂区内建设一座封闭式干灰库,库
容不小于8.1×104m3,满足本工程3
个月堆灰要求。当灰渣综合利用受阻
时,采用专用车辆运至封闭式干灰库
本 (略) 综合利用。 (略) 址
北侧约12km (略)
(略) , (略) 分区域划归建设单
位租用,划定区域库容33 万吨,能
够满足本工程储灰渣需求。当综合利
用受阻时,采用专用车辆运至封闭式
干灰库
3
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
制措施
燃煤输送系统#1、#2、#3 (略) 、
碎煤机室、煤仓间采用多管式除尘
器,除尘效率99%;原煤斗、脱硫卸
料间、石灰石粉仓、灰库、渣库采用
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
燃煤输送系统#1、#2、#3 (略) 、
碎煤机室、煤仓间、原煤斗采用扁布
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石灰石
粉仓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
99.6%;灰库、渣库采用布袋除尘器,
除尘效率99.6%。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4 电话:
点击查看>>
3.2.3工程主要环保设施概况
本工程变更以后,主要设备及环保设施情况见表3.2-3。
表3.2-3 本期工程变更后主要设备及环保设施概况
项目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
主要
设备
锅炉
种类 超临界煤粉炉,一次中间再热直流炉
蒸发量 1×1143t/h
汽轮机
种类 超临界,单轴双缸双排汽,抽凝式,带可调整抽汽式汽轮机
出力 1×350MW
发电机
种类 冷却方式:水-氢-氢
容量 1×350MW
环保
设备
NOx
控制方式
方式 在低氮燃烧 (略) SCR 脱硝(3 层催化剂)
脱硝效率 SCR脱硝效率不低于85%
除尘系统
类型
(略) 静电除尘器( (略) 为高频电源,最后一个电
场为旋转电极,99.88%除尘效率)+湿法脱硫除尘(50%除尘
效率)+湿式电除尘器(70%除尘效率)
除尘效率 99.982%以上
脱硫系统
类型
采用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采用2+2 的配
置方式,预留一层喷淋层的安装位置,不设置旁路,不设
GGH),Ca/S 为1.03
脱硫效率 98.74%
烟囱
类型 钢筋混凝土单筒
高度 210m
出口内径 5.3m
循环水冷却方式 带自然通风冷却塔二次循环冷却系统
(略) 理方式 中和、沉淀、隔油、 (略) 理等
(略) 理方式 灰渣分除,粗细分排,干出灰、干排渣
灰渣综合利用 水泥掺合料、建材、筑路等
噪声治理 选用低噪声设备、加装隔声降噪装置、消声器、减振等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5 电话:
点击查看>>
3.3脱硫工艺
3.3.1原环评
烟气脱硫采用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按一炉一塔配置;
脱硫系统设置4 层喷淋层,不设烟气旁路,不装GGH,Ca/S=1.05,设计脱硫效
率不低于98.5%,SO2排放浓度满足《 (略)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点击查看>> 1)
表1 的200mg/m3 要求。
表3.3-1 原脱硫主要设计参数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参数
1 浆液循环停留时间 min 3.5
2
一级循环液/气比(L/G)
(入口湿烟气,标况,实际氧)
L/m3 5.6
3
二级循环液/气比(L/G)
(入口湿烟气,标况,实际氧)
L/m3 16
4 一级循环液pH 值 4~5.2
5 一级循环液pH 值 5.8~6.4
6 烟气流速 m/s 3.6
7 烟气在吸收塔内停留时间 s 7
8 Ca/S 钙硫比 mol/mol 1.03
9 吸收塔吸收区直径 m 11.9
10 一级浆池规格(直径×高度) m 9.2×10.0
11 一级循环浆池容积 m3 690
12 二级浆池规格(直径×高度) m 12.5×9.8
13 二级循环浆池容积 m3 1200
14 吸收塔总高度 m 39
15 脱硫系统出口的液滴含量 mg/m3 ≤50
16 喷淋密度 % ≥200
17 脱硫效率 % ≥98.5
3.3.2变更后
采用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采用2+2 的配置方式,预留一
层喷淋层的安装位置,不设置旁路,不设GGH,Ca/S 为1.03,设计脱硫效率不
低于98.74%,SO2 排放浓度满足《 (略)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点击查看>> 1)
表1 的200mg/m3 要求。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6 电话:
点击查看>>
表3.3-2 变更后脱硫主要设计参数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参数
1 浆液循环停留时间 min 6.4/4.0
2
一级循环液/气比(L/G)
(入口湿烟气,标况,实际氧)
L/m3 11.37
3
二级循环液/气比(L/G)
(入口湿烟气,标况,实际氧)
L/m3 10.72
4 一级循环液pH 值 4.9
5 一级循环液pH 值 6.0
6 烟气流速 m/s 3.547/3.576
7 烟气在吸收塔内停留时间 s 3.2+3.6
8 Ca/S 钙硫比 mol/mol 1.03
9 吸收塔吸收区直径 m 11.9
10 一级浆池规格(直径×高度) m 13×10.38
11 一级循环浆池容积 m3 1378
12 二级浆池规格(直径×高度) m 11.9×7.9
13 二级循环浆池容积 m3 868
14 吸收塔总高度 m 29.2/26
15 脱硫系统出口的液滴含量 mg/m3 ≤40
16 喷淋密度 % ≥250
17 脱硫效率 % ≥98.74
3.3.3SO2 排放情况
本工程SO2 排放状况和排放量见表3.3-3。
表3.3-3 本工程SO2 排放状况
项目 符号单位
原环评 变更后
设计 校核 设计 校核
烟囱
型式 单管烟囱
高度 H m 210
出口内径 D m 5.3
烟气排
放状况
标态干烟气量 Vg m3/s 308.7 314.0 308.7 314.0
标态湿烟气量 V0 m3/s 329.9 334.3 329.9 334.3
过剩空气系数 α 1.5 1.5 1.5 1.5
烟囱出
口参数
排烟温度 ts ℃ 45 45 45 45
排烟速度 Vs m/s 17.4 17.7 17.4 17.7
SO2
排放量 MSO2
t/h 0.0229 0.0313 0.0192 0.0262
t/a 125.8 172.2 105.7 144.6
排放浓度 CSO2 mg/m3 20.58 27.70 17.29 23.27
排放标准 CSO2 mg/m3 35
脱硫效率 - % 98.5 98.74
注:1.日利用时间为20h,年利用时间为5500h;2.原始过剩空气系数为1.5。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7 电话:
点击查看>>
3.4灰库
根据《 (略) 性研究技术规定》(计基础﹝2001﹞26 号), (略) 应
按综合利用可能中断的最长 (略) 排出的灰渣量选定周转或事故用备用
(略) ,其存量不宜超过6 (略) 最大排灰渣量。
按最大固废量计,满足本项目3 个月,5.3 万吨堆灰要求,库容至少应为
8.1×104m3。
本项目固废产生量见表3.4-1。
表3.4-1 本工程固废产生量情况
项目 单位 设计煤种 校核煤种
灰量 104t/a 18.39 19.07
渣量 104t/a 2.05 2.12
灰渣量 104t/a 20.44 21.19
3 个月灰渣量104t/a 5.11 5.3
3.4.2原环评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本项目于 (略) 中能 (略) 厂
区内建设一座库容不小于8.1×104m3 封闭式干灰库,作为事 (略) 所。
(1)干灰库设计方案
封闭式干灰库占地80m×120m,顶部为尖顶式结构,顶棚顶点标高20m,下
部标高14m。拟从自然地面上设2.5m 高600mm 厚钢筋混凝土挡灰墙兼做灰库
排架结构的基础。灰库维护结构采用钢管柱、索、膜顶棚、压型钢板。
灰库考虑碾压堆灰,堆灰坡脚2.0m 高,向上以1:1.5 边坡碾压堆放,最大堆
灰高10.5m 时可堆放灰渣及脱硫石膏约8.3×104m3,能够满足本期工程3 个月的
事故周转要求。
(2) (略) 理
干灰库地面防渗措施采用抗渗混凝土整体浇铸方式,渗透系数小于
1.0×10-7cm/s。
(3)灰渣运输
封闭式 (略) 区西南侧,与厂区相隔荆山路。不能综合利用的灰渣及
脱硫石膏采用密封罐 (略) 区道路运输,横穿荆山路即可送至封闭式干灰
库。灰渣运输路线沿途无居民,对周边环境影响小。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8 电话:
点击查看>>
3.4.3变更后
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用地紧张,改为租赁 (略) (略) 。
(1) (略) 概况
根据《 (略) 2×1000MW 机组“上大压小”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书》,灰场 (略) , (略) 毗邻, (略) 西北面川里湖, (略) 区约1.7km,
是 (略) 。坝顶高程设计为63.5m,采用分级加高的方式扩大库容,共分
四级加高,经过三级加高,坝顶高程现为60m。当灰坝加高至原设计63.5m 时,
灰场面积约155hm2( (略) (略) 分40hm2)。目前灰面平均标高约56.0~
57.0m,相应可利用库容约955 万m3。可 (略) 2×1000MW 机
组+2×220MW 机组+ (略) 2×300MW 机组堆灰(含石膏)约
6 年。鉴于当地近年来灰渣综合情况较好,如果灰渣综合利用量按70%考虑时,
可 (略) 2×1000MW 机组+2×220MW 机组+ (略) 华鑫发电有
限公司2×300MW 机组堆灰(含石膏)约20 年。
灰场实际建设中 (略) ,已于2013 年4 月18 (略) 组织的竣
工环保验收(附件5)。
(略) (略) 分, (略) 一直未使用, (略) (略) 。
(略) (略) 2×1000MW 机组+ (略) 2×
300MW 机组事故储灰。 (略) 当地灰渣综合利用情况较好, (略) 、
(略) 灰渣直接综合利用,近期未新增堆灰,灰场只存有少量陈
灰。
(2)本 (略)
本工程年产灰渣约21 万吨,目 (略) 综合利用。综合利用不畅时,
(略) 堆放。
建设单位已与 (略) (略) 租赁合同(附件4),划定
(略) 分区域给建设单位租用,划定区域库容33 万吨,能够满足本工程储灰
渣3 个月储灰需求。
(3)灰渣运输
(略) 北门入金港路,沿 (略) 至秦梁洪,向北进入G310,沿
G310 向北至梅庄桥,向西进入茅村镇道, (略) 至 (略) 厂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9 电话:
点击查看>>
区,经 (略) (略) 。运灰路线总长约16.7km。
运灰路线见图3.4-1
3.5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3.5.1原环评
本项目无组织排放源主要存在于燃煤输送系统、石灰石仓及灰库,采用的除
尘设施情况见表3.5-1。
表3.5-1 原环评无组织排放源排放情况一览表
污染源
排气筒
个数
排气筒
内径
排气筒
高度
烟气出口
温度
烟气出口
速度
除尘器形式与
除尘效率
粉尘排放量
单个排气筒 排放浓度
-- (m) (m) (K) (m/s) -- g/s mg/m3
#1 转运
站
1 0.85 15 288 9.8
多管冲击除尘
器,99%
0.35 15.76
#2 转运
站
1 0.63 15 288 9.6
多管冲击除尘
器,99%
0.19 15.83
#3 转运
站
1 0.63 15 288 9.6
多管冲击除尘
器,99%
0.19 15.83
碎煤机
室
1 0.85 15 288 9.8
多管冲击除尘
器,99%
0.35 15.76
煤仓间 1 0.72 47 288 9.83
多管冲击除尘
器,99%
0.255 15.94
原煤斗 5 0.5 37 288 8.49
布袋除尘器,
99.6%
0.15 22.4
脱硫卸
料间
1 0.98 15 288 9.8
布袋除尘器,
99.6%
0.35 11.82
石灰石
粉仓
1 0.28 35 288 9.03
布袋除尘器,
99.6%
0.03 13.65
灰库 2 2 27 444 0.014
布袋除尘器,
99.6%
0.00126 7.16
渣库 1 1.8 18 318 0.8
布袋除尘器,
99.6%
0.00126 0.16
由上表可知上述无组织颗粒物排放源排放速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
准》(
点击查看>> 6)要求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0 电话:
点击查看>>
3.5.2变更后
除尘器规格、排气筒高度和数量发生变化。变更后采用的除尘设施情况见表
3.5-2。
表3.5-2 变更后无组织排放源排放情况一览表
污染源
排气筒
个数
排气筒
内径
排气筒
高度
烟气出
口温度
烟气出口
速度
除尘器形式
与除尘效率
粉尘排放量
单个排气
筒
排放浓度
-- (m) (m) (K) (m/s) -- g/s mg/m3
#1 转运
站
2 0.5 5.8 288 10.6
扁布袋除尘
器,99.6%
0.125 60
#2 转运
站
2 0.63 6.65 288 9.6
扁布袋除尘
器,99.6%
0.18 60
#3 转运
站
2 0.5 7 288 8.1
扁布袋除尘
器,99.6%
0.095 60
#3 转运
站
2 0.5 11.5 288 10.6
扁布袋除尘
器,99.6%
0.125 60
碎煤机
室
2 0.5 16 288 12
扁布袋除尘
器,99.6%
0.18 60
煤仓间
转运点
2 0.44 41.8 288 13.7
扁布袋除尘
器,99.6%
0.125 60
煤仓间
原煤斗
5 0.32 41.8 288 9.0
扁布袋除尘
器,99.6%
0.055 60
石灰石
粉仓
1
0.3×
0.35
30 288 8.7
脉冲袋式,
99.7%
0.13 28
灰库 2 0.2 26 323 0.014
布袋除尘器,
99.6%
30
渣库 1 0.18 18 473 0.014
布袋除尘器,
99.6%
30
由上表可知变更后无组织颗粒物排放源排放速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
标准》(
点击查看>> 6)要求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1 电话:
点击查看>>
4受拟建项目影响地区区域环境概况
4.1地质地貌
4.1.1地形、地貌
(略) 市位于华北 (略) , (略) (略) 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皆
为平原。丘陵海拨一般在100~200m 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丘陵
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 (略) ,山体高低不一,其中 (略) 东北的大洞山
为全市最高峰,海拔361m;另一群分 (略) ,最高点 (略) 的马
陵山,海拔122.9m。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平均坡度1/ * 00,
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海拨一般在30~50m 之间。
(略) 经 (略) 为平原,南部丘陵与平原相间,用地开阔,地势平坦,
自西南向东北略有倾斜,坡度在1~5‰,地面高程一般在33.5~40m,山顶高程
在55~149m 之间。地面高程大于京杭大 (略) 、荆山引河最高洪水位,无洪胁之
虑。开发区内地质基岩为中下寒武系灰岩,上部为第四纪覆盖, (略) 为
0.15~0.80m 的植被层。植被层下为冲击的亚粘土、粘土,与下伏基岩呈不整齐
接触,一般厚度为5~8m。地基承载力大于10t/m2,适于建筑。
4.1.2地质构造与地震
(略) 在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地台、鲁 (略) 、 (略) 弧形构造
(略) 内侧、 (略) 复向斜 (略) 偏北位置。区域上构造形迹主要有东
西向构造、 (略) 弧形构造及 (略) 夏系构造。东西向构造主要有四个活动期,分别
为太古代末期、加里东-海西期、燕山早期、燕山晚-喜山期,其主要构造形迹多
隐伏于盖层之下,代表性构造形迹有不牢河断层。 (略) 弧形构造为多期构造形迹
复合迭加的产物,经历三个发育阶段,分别为元古代-古生代初华夏系构造的形
成阶段、燕山早期 (略) 夏系构造的形成阶段、燕山晚期拖曳成弧阶段, (略) 复背
斜、 (略) 复向斜及大庙复背斜构成区域盖层 (略) ,废黄河断裂呈北西向
对 (略) 了切割破坏。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 * ),区域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g,地震烈度分组为第一组。
(略) 述:根据现有资料分析,调查区及外围附近无全新活动断裂,地震活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2 电话:
点击查看>>
动性不强,调查区域地壳稳定。
4.2气象
4.2.1地面气象历史资料
4.2.1.1资料来源
(略) 位于 (略) 市西北郊, (略) 海拔高度41.2m。 (略) 距离本工程
厂址约15km, (略) 在地地形地貌及海拔高度基本一致,中间没有高山阻隔,
(略) (略) 本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4.2.1.2气候特征
(略) 市属典型的北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海洋与大 * 过渡性气候特点,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升高快,蒸发强,常出现春旱,多东南风;夏季
降水集中,出现暴雨,造成夏涝,多 (略) ;秋季天气多晴,雨水偏少,多东北风;
冬季雨水稀少,多西北风。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 (略) ,平均风速2.1m/s,最大
日风速达24m/s。多年平均降雨量858.5mm,最大日降雨量315.4mm。历史最高
气温达39.9℃,最低气温-12.1℃,年平均气温15.1℃。平均相对湿度68%。
(略) 市气候属于南温带的鲁淮区,具有长江流域及淮河流域的过渡性质。
(略) * 年各季及全年风向玫瑰图见图4.2-1。
根 (略) * 年统计资料, (略) 累年常规气象特征值如表4.2-1
所示。
表4.2-1 (略) 累年常规气象特征值统计表
项目 单位 统计值极值出现时间
累年平均气温 ℃ 15.1
累年极端最高气温 ℃ 39.9
累年极端最低气温 ℃ -12.1
累年平均气压 hPa 1011.9
累年平均相对湿度 % 68
累年平均风速 m/s 2.1
累年平均降雨量 mm 858.5
累年年最大降雨量 mm 1179.3
累年一日最大降雨量 mm 315.4 1997 年7 月17 日
累年平均蒸发量 mm 1715.5
累年最大冻土深度 cm 17
累年最大积雪厚度 cm 17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3 电话:
点击查看>>
累年平均雷暴日数 d 23.4
近20 年月平均气温统计结果见表4.2-2,变化曲线见图4.2-2。
表4.2-2 * 多年平均温度月变化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0.6 4.1 9.1 15.8 21.2 25.7 27.5 26.5 22.3 16.5 9.1 3.0
近20 年月平均风速统计结果见表4.2-3,变化曲线见图4.2-3。
表4.2-3 * 多年平均风速月变化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风速m/s 1.8 2.2 2.5 2.6 2.5 2.5 2.2 1.9 1.7 1.7 1.8 1.8
4.2.2常规气象资料分析
本次报告引用原环评报告 (略) 2012 年的逐日、逐时地面气象观测
资料。
4.2.2.1温度
(略) 2012 年月平均气温统计结果见表4.4-4。2012 年 (略) 年平均气温15.07℃,
最冷月为1 月,5~9 月月平均气温高于20℃,12~2 月月平均气温低于5℃。图
4.2-4 为年平均温度月变化曲线图。
表4.2-4 年平均温度的月变化(℃)
月份 1月 2月3 月 4月 5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 11 月 12 月
温度 0.87 2.38 7.96 17.12 23.11 26.12 29.00 26.51 21.59 17.13 8.06 0.61
4.2.2.2风速
(略) 2012 年年平均风速1.88m/s,年平均风速的月变化见表4.2-5 和图4.4-5,
各季小时风速的日变化见表4.2-6 和图4.2-6。由图4.2-6 可见,从全天来看,徐
州每天9:00~16:00 的平均风速大多在2.0m/s 以上;从全年看春夏平均风速稍大。
表4.2-5 年平均风速的月变化(m/s)
月份 1月 2月3 月 4月 5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 11 月 12 月
风速 1.37 1.86 2.20 2.20 1.72 2.23 2.02 1.93 1.60 1.45 1.87 2.10
表4.2-6 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m/s)
小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春季 1.53 1.55 1.59 1.54 1.44 1.53 1.74 2.12 2.42 2.52 2.69 2.84
夏季 1.98 1.68 1.61 1.66 1.60 1.64 1.86 1.93 2.14 2.09 2.26 2.35
秋季 1.37 1.18 1.26 1.30 1.27 1.38 1.36 1.58 1.99 2.13 2.30 2.34
冬季 1.31 1.39 1.64 1.57 1.52 1.59 1.59 1.66 2.16 2.31 2.41 2.50
小时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4 电话:
点击查看>>
春季 2.72 2.83 2.75 2.82 2.43 2.04 1.69 1.66 1.78 1.59 1.67 1.49
夏季 2.48 2.59 2.56 2.65 2.43 2.35 2.13 2.03 2.04 1.64 1.87 1.85
秋季 2.54 2.39 2.27 1.97 1.78 1.41 1.23 1.23 1.34 1.23 1.16 1.29
冬季 2.57 2.43 2.30 2.30 1.95 1.50 1.26 1.19 1.34 1.29 1.41 1.43
4.2.2.3风向风频
(略) 2012 年各月、四季及全年风向风频统计结果见表4.2-7 和表4.2-8,2012
年四季及全年风向玫瑰图见图4.2-7。
表4.2-7 年平均风频的月变化(%)
风向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C
一月 2.3 2.3 8.2 13.0 13.6 3.4 5.6 2.6 1.5 1.5 1.2 4.3 4.3 4.3 4.8 5.1 22.0
二月 3.6 2.4 4.0 16.1 16.1 8.0 7.6 2.7 2.0 1.6 0.9 1.7 2.4 3.0 4.9 3.6 19.3
三月 3.4 1.9 6.5 17.5 15.5 8.3 5.2 3.0 2.0 0.8 0.9 6.3 8.1 3.1 1.1 1.7 14.8
四月 0.8 1.1 1.4 7.2 15.8 7.5 8.3 5.1 2.8 4.4 3.8 6.8 8.3 4.0 5.1 3.1 14.3
五月 1.6 1.6 3.1 4.8 13.3 13.3 8.6 5.8 1.5 1.7 2.4 5.4 8.2 2.7 2.8 2.0 21.1
六月 1.4 1.0 2.9 10.0 25.7 16.7 14.9 5.7 2.8 2.6 1.7 0.3 2.1 2.1 1.4 1.8 7.1
七月 1.5 1.3 3.2 5.9 13.2 13.4 14.1 4.4 4.0 6.0 4.4 7.4 7.5 2.7 3.5 2.4 4.8
八月 4.2 5.0 12.6 18.3 16.4 5.1 2.3 1.7 0.5 0.7 0.3 2.0 3.8 4.2 7.5 4.0 11.4
九月 3.8 1.9 4.4 7.4 12.5 7.2 6.3 1.8 0.8 1.3 0.8 4.4 9.3 5.0 8.9 5.0 19.2
十月 1.2 0.4 2.6 7.9 14.4 5.6 5.9 5.1 2.7 4.0 2.3 3.4 7.1 4.2 4.8 3.4 25.0
十一月 2.8 1.4 2.8 10.0 14.0 5.1 6.4 2.9 1.3 1.4 0.8 5.7 12.1 6.3 4.2 4.2 18.8
十二月 4.3 2.7 3.9 15.9 12.8 3.9 5.1 2.8 0.7 0.7 0.9 6.0 9.1 6.9 10.6 4.6 9.1
表4.2-8 年平均风频的季变化及年平均风频(%)
风向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C
春季 1.9 1.5 3.7 9.9 14.9 9.7 7.4 4.6 2.1 2.3 2.4 6.2 8.2 3.3 3.0 2.3 16.8
夏季 2.4 2.4 6.3 11.4 18.3 11.7 10.4 3.9 2.4 3.1 2.1 3.3 4.5 3.0 4.2 2.8 7.8
秋季 2.6 1.2 3.3 8.4 13.6 6.0 6.2 3.3 1.6 2.2 1.3 4.5 9.5 5.1 6.0 4.2 21.0
冬季 3.4 2.5 5.4 15.0 14.1 5.0 6.1 2.7 1.4 1.2 1.0 4.1 5.4 4.8 6.8 4.4 16.8
年平均 2.6 1.9 4.7 11.2 15.2 8.1 7.5 3.6 1.9 2.2 1.7 4.5 6.9 4.0 5.0 3.4 15.6
由表4.2-8 和图4.2-7 分析可得出,该地区2012 年主导风向为ENE~ESE,
风频之和为34.5%。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5 电话:
点击查看>>
5环境影响评价
5. (略) 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5.1. (略) 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结果
原环境影响报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有关要求,选用AERM (略)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略) (略) 、
5km×5km 的矩形区域。预测结果如下:
(1)本工程造成的评价区内SO2 1 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占GB
点击查看>> 二
级标准份额的1.5%;SO2 日平均浓度全年最大值占GB
点击查看>> 二级标准份额
的0.69%;年平均浓度最大值占GB
点击查看>> 二级标准份额的0.25%。
(2)本工程造成的评价区内SO2 最大小时浓度值与本次环境现状监测各关
心点小时浓度最大值 (略) 叠加后,各预测值满足GB
点击查看>> 二级标
准的要求。
5.1. (略) 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由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变更为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
硫,脱硫效率由98.5%提高至98.74%,SO2 排放浓度由20.58mg/m3(校核
27.70mg/m3)降低至17.29mg/m3(校核23.27mg/m3)。
SO2 排放源强降低,SO2 1 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日平均浓度全年最大值、
年平均浓度最大值占GB
点击查看>> 二级标准降低。
本工程造成的评价区内SO2 最大小时浓度值与原环评环境现状监测各关心
点小时浓度最大值 (略) 叠加后,各预测值仍满足GB
点击查看>> 二级标
准的要求。
5.1.3小结
由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变更为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
硫,脱硫效率提高,SO2 排放源强降低,运行后各关心点环境空气质量满足
GB
点击查看>> 二级标准。
5.2低矮源无组织排放环境影响分析
除尘器规格、排气筒高度和数量发生变化。燃煤输送系统#1、#2、#3 号转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6 电话:
点击查看>>
运站、碎煤机室、煤仓间、原煤斗采用扁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石灰石
粉仓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6%;灰库、渣库采用布袋除尘器,除尘
效率99.6%。
更后无组织颗粒物排放源排放速率仍能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点击查看>> 6)要求。
5.3灰渣运输环境影响分析
灰渣综合利用有剩余的情况下,采用专用 (略) 碾压贮存,灰渣运输
过程中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主要为道路扬尘。
首先,灰渣输送优选运灰路线,尽量减少受影响的居民点。
其次,干灰外运综合利用根据利用的方式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干灰利用密闭
罐车运输,其二是将干灰调湿后用自卸式卡车运输。采用密闭罐车可彻底消除扬
尘和撒落对道路及道路周边环境的影响;采用自卸式卡车运输时,为减少扬尘和
撒落,首先应保证干灰表面的含水率在20%左右,其次要严禁超载;有效避免运
输途中造成的无组织排放污染。
采取上述措施后,可最大限度 (略) 线20m 范围内居民点的影响。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7 电话:
点击查看>>
6污染防治对策
6.1SO2 污染防治对策
6.1.1脱硫工艺选择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本工程采用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
硫工艺,实际建设过程中变更为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根据《火
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石灰石/石灰-石膏法》(HJ/T
点击查看>> ),石灰石-石
膏湿法脱硫工艺脱硫效率一般不小于95%。通过加大循环浆池容积、增加喷淋层
层数、采用单塔双循环或 (略) 双循环等措施,脱硫效率可进一步达97%以上。
6.1.1.1单塔双循环湿法脱硫方案技术特点
单塔双循环湿法脱硫技术是在单循环湿法脱硫技术上发展而来的。与传统的
单循环技术不同,脱硫工艺设有两级循环,两级循环分别设有独立的循环浆池和
喷淋层,根据不同的功能,两级循环采 (略) 参数。
单塔双循环脱硫工艺示意图
(1)工艺描述
烟气经过两个不同的循环过程和石灰石反应后得到净化:
Quench 循环(一级循环)
Absorber 循环(二级循环)
每个循环回路有不同的化学反应过程,固体浓度,固体类型和pH 值:
Quench 循环 pH 值 = 4.5 - 5.3
Absorber 循环 pH 值 =5.8 - 6.4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8 电话:
点击查看>>
氧化空气被鼓入到Quench 循环,在较低的pH 值下,有利于氧化过程。氧
化空气同时也被鼓入到Absorber 循环,以避免结垢。
单塔双循环吸收塔结构示意图
(2)系统特点
对SO2 的大范围变化有很好的适应性;尤其适用于含硫量较高的煤质或者
脱硫效率要求> 97%的FGD 系统。
A. 能适应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较大偏差和快速变化。
B. 在Quench 循环中,烟气 (略) 理:
C. 降低烟气中含尘量
D. 降低HCl 和HF 含量——有利于箱罐材质选择
E. 每个循环的控制都是独立的,并且易于优化和快速调整。对于一些不利
(略) 工况,能够迅速反应:如:燃料变化负荷变化
F. 在Quench循环由于pH值较低4 – 5,能够保证脱硫剂的溶解吸收过程,
并生成高品质的石膏。
G. 在Absorber 循环由于pH 值较高> 6,能够保证非常高的脱硫效率和较
低的液气比,大幅降低循环泵的能耗。
6.1.1.2 (略) 双循环湿法脱硫方案技术特点
(略) 双循环技术是在双循环技术上的发展和延伸,非常适用于高含硫煤和高
脱硫效率的改造工程。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9 电话:
点击查看>>
(略) 双循环技术在保留了原有单塔双循 (略) 优点,又克服了单塔双
循 (略) 缺点,同时又能有效的利用原有脱硫装置,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
源浪费。非常适合改造工程,因此在本轮环保改造中,被大量采用,是一项成熟、
可靠、经济的技术,目前应用工程远多于单塔双循环技术。
(略) 双循环工艺流程图
工艺描述
烟气也经过两个不同的循环过程和石灰石反应后得到净化:
一级塔(一级循环)
二级塔(二级循环)
每个循环回路有不同的化学反应过程,固体浓度,固体类型和pH 值:
一级循环 pH 值 = 4.9 - 5.0 (略有不同)
二级循环 pH 值 =5.8 - 6.0(略有不同)
一级塔和二级塔均有氧化空气鼓入,一级塔在较低的pH 值下有利于氧化过
程。二级塔鼓入氧化空气,可以避免结垢。
一级塔和二级塔之间设旋流器,通过二级塔石膏旋流供浆泵,来调节一、二
级塔的浆液密度和液位,实现两级塔之间水平衡的单独控制。
以上可以看出,“ (略) 双循环”工艺流程几乎和“单塔双循环”一样,因此也继
承了单塔 (略) 技术优点,并在 (略) 了针对性改进,弥补了单塔
双循环的缺点;技术更为合理先进;
6.1.2本工程采用 (略) 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原因
1)充分利旧、节约资源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0 电话:
点击查看>>
本工程为改造工程,原有脱硫系统为全新装置( (略) ),设备状况良好,
如采用单塔单循环技术必须推倒重建(包括吸收塔基础),不利于原有设备的利
旧,而采用 (略) 双循环技术,可以将 (略) 设备利用起来(包括循环泵、
喷淋层、除雾器等),节省投资;
2)解决单塔双循环水平衡控制困难的问题,运行可靠
避免了单塔双循环水平衡控制困难的问题,两个塔各自控制自己的液位、
PH 值,浆液密度,控制手段多,控制关联性小,易于实现水平衡;
3)节能、 (略) 成本
采用单塔双循环技术,需增加烟气阻力约250Pa,同时原有上层2 台浆液
循环泵扬程需增加15mHLC,增加了能耗,且高扬程泵还会带来叶轮磨损加剧,
缩短设备寿命;
(另:由于单塔双循环技术还需增加一个脱硫塔外浆池(AFT 塔),因此并
不节省造价和占地)
4)改造工期短
由于 (略) 双循环充分保留了原有设施,改动工作量小,改造工期短,造价低;
5)性能有保证
(略) 双循环延续了单塔 (略) 技术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和避免了
单塔 (略) 缺点,技术成熟可靠;
6.1.3本工程脱硫工艺方案设计
采用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采用2+2 的配置方式,预留一
层喷淋层的安装位置,不设置旁路,不设GGH,Ca/S 为1.03,设计脱硫效率不
低于98.74%。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1 电话:
点击查看>>
表6.1-1 脱硫系统主要设计参数对比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环评参数 设计参数 燃用设计煤种
1 浆液循环停留时间 min 3.5 6.4/4.0 6.4/4.0
2
一级循环液/气比
(L/G)
(入口湿烟气,标
况,实际氧)
L/m3 5.6 11.37 11.37
3
二级循环液/气比
(L/G)
(入口湿烟气,标
况,实际氧)
L/m3 16 10.72 10.72
4 一级循环液pH 值 4~5.2 4.9 4.9
5 二级循环液pH 值 5.8~6.4 6.0 6.0
6 烟气流速 m/s 3.6 3.547/3.576 3.547/3.576
7 烟气在吸收塔内停
留时间 s 7 3.2+3.6 3.2+3.6
8 Ca/S 钙硫比 mol/mol 1.03 1.03 1.03
9 吸收塔吸收区直径 m 11.9 11.9 11.9
10
一级浆池规格(直
径×高度) m 9.2×10.0 13×10.38 13×10.38
11 一级循环浆池容积 m3 690 1378 1378
12 二级浆池规格(直
径×高度) m 12.5×9.8 11.9×7.9 11.9×7.9
13 二级循环浆池容积 m3 1200 868 868
14 吸收塔总高度 m 39 29.2/26 29.2/26
15 脱硫系统出口的液
滴含量 mg/m3 ≤50 ≤40 ≤40
16 喷淋密度 % ≥200 ≥250 ≥250
17 脱硫效率 % ≥98.5 ≥98.74 ≥98.74
18 烟气量(湿标态) 104m3/h 118.76 118.76 118.76
19 FGD入口SO2浓度 mg/m3 1372 2770 1372
20 FGD出口SO2浓度 mg/m3 20.58 35 17.29
21 排放量 kg/h 22.9 38.9 19.2
22 排放量 t/a 125.8 213.95 105.7
说明:1、 (略) 小时参照环评报告5500h 计算。
2、烟气量(湿标态)会由于燃煤含硫的不同而有很小差异, (略) 调整。
3、实际设计煤种是按全硫1.2%考虑的,主要原因为:提高设计燃煤含硫量,进一步增加脱硫装置
脱硫效率的裕度和可靠性;提高燃煤含硫量瞬间变化时的适应性;提升脱硫装置达标排放的能力,确保达
标排放。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2 电话:
点击查看>>
6.1.4SO2 (略) 性
目前采用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的工程目前至少有16 套投入
运行,如山 (略) 2×300MW 脱硫改造项目、 (略) (略)
4×600MW 脱硫改造项目、 (略) 2×300MW 脱硫改造项目等。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环保改造工程与白杨河发电
有限公司6、7 号机组脱硫提效改造工程均采用 (略) 双循环技术,原脱硫塔保留
为一级塔,新建吸收塔为二级吸收塔。本报告参 (略) 6、7 号
机组脱硫提效改造工程分析SO2 (略) 性。
6.1.4.1典型案例
(1)案例改造内容
(略) 6、7 号机组脱硫提效改造工程采用了 (略) 双循环技术,
尽量利用原有脱硫设备设施,缩短停炉改造时间。
烟气系统,吸收塔系统,石膏脱水系统,氧化空气系统等采用单元制配置,
#6、#7 机组原为一炉一塔配置,改造为一炉 (略) 。新建吸收塔为等径塔,直径
12.5m,设置侧进式吸收塔搅拌器,三层喷淋,每层喷淋泵流量3420m3/h;一级
管式+两级屋脊式除雾器,四级冲洗(三级自动,一级手动)。新增一套二级循环
吸收塔的强制氧化空气系统,设置2 台氧化风机,1 运1 备。在一二级塔之间设
置吸 (略) ,由二级塔排出的浆液送往吸收塔 (略) ,底流流回至
二级塔,溢流流向一级塔
(2)案例实景照片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3 电话:
点击查看>>
(3) (略) 情况
9 月26 日, (略) 6 号机组烟气超低排放升级改造项目通过 (略) 省环
保厅专家组的环保竣工验收。检测结果和验收报告表明, (略) 6 号机组发
电负荷100%,入炉煤硫分1.5%左右的工况下,基准氧含量6%的条件下,二氧
化硫排放浓度为17~22mg/m3,达到了改造的预期效果。
6.1.4.2参数对比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环保改造工程与白杨河发电
有限公司6、7 号机组脱硫提效改造工程均采用 (略) 双循环技术,原脱硫塔保留
为一级塔,新建吸收塔为二级吸收塔。
表6.1-2 二级吸收塔的参数对比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设计参数
备注
中能硅业 (略) 白杨河
1 FGD 入口烟气量
Nm3/h 1,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标态,湿基,
实际氧
Nm3/h 1,053,480
点击查看>> 标态,干基,
实际氧
2 塔内烟气流速 m/s 3.6 3.5
3 吸收塔吸收区直径 m 11.9 12.5
4 浆液循环停留时间 min 4 6
5 烟气在吸收塔内停留
时间 s 7 5
6 液/气比(L/G) L/m3 10.72 6.6
7 二级塔喷淋层数 层 2 3
8 每层浆液泵流量 m3/h 6480 3420
9 浆液循环总量 m3/h 12960 10260
10 二级塔浆池容积 m3 868 900
11 塔出口SO2 含量 mg/Nm3 35 32
12 脱硫效率 % 98.74 99.44
从上表可以看出,虽然 (略) 中能项目脱硫二级塔采用二层喷淋,但是每层喷
淋量远大于白杨河项目的喷淋量,喷淋总量为12960 m3/h,大于白杨河项目的
10260 m3/h;浆液喷淋总量是影响脱硫效率的关键因素。
综上,针对本工程实 (略) 条件,选择” (略) 双循环”工艺符合国家节
能、节约资源的要求,用水、占地与单塔双循环相当,系统设置更加合理、高效,
(略) 调整和维护,二级吸收塔后SO2<35mg/m3,整体脱硫效率≥98.74%是
有保证的。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4 电话:
点击查看>>
6.2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
本项目固 (略) 综合利用,不能 (略) 分装车运至国华 (略) 发
电有 (略) 碾压堆放。建设单位已与 (略) 签订了租赁协
议。
固废 (略) 性分析原环评已做详细分析,不再赘述。综合利用不畅时
(略) 堆放,遵守《 (略) 2×1000 兆瓦机组“上大压小”工
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略) (略) 管理规定, (略) 周边居民产生影
响。本报告 (略) (略) 性及灰渣运输污染防治措施。
6.2. (略) (略) 性
(略) (略) 2×1000MW 机组+ (略) 2
×300MW 机组事故储灰。 (略) 当地灰渣综合利用情况较好, (略) 、
(略) 灰渣直接综合利用,近期未新增堆灰,灰场只存有少量陈
灰。
本工程年产灰渣约21 万吨,目 (略) 综合利用,综合利用不畅时运
(略) 堆放。建设单位已与 (略) (略) 租赁合同(附件
4), (略) 分区域给建设单位租用,划定区域库容33 万吨。本工程3
个月产灰量约13.47 万吨,划定区域能够满足本工程储灰渣储灰需求。
6.2.2灰渣运输污染防治措施
(1)灰渣输送优选运灰路线,尽量减少受影响的居民点;(2)干灰外运利
用密闭罐车运输彻底消除扬尘和撒落对道路及道路周边环境的影响;(3)采用自
卸式卡车运输时,为减少扬尘和撒落,首先应保证干灰表面的含水率在20%左右,
其次要严禁超载;(4)加强管理,及 (略) 冲洗,有效避免运输途中造成
的无组织排放污染。
采取上述措施后,可最大限度 (略) 线20m 范围内居民点的影响。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5 电话:
点击查看>>
7环保投资变化情况
本工程环保投资33777万元,工程静态总投资
点击查看>> 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
24.74%,详细的环保费用估算见表7.1-1。
表7.1-1 本工程环保投资估算表
序号 项目 投资(万元)
1 单塔双循环烟气脱硫系统 6608
2 改造为 (略) 双循环烟气脱硫系统 3080
2 静电除尘设施(包括设备、支架、基础 (略) 分) 3298
3 湿式电除尘 2600
4 低氮燃烧器、脱硝装置 6000
5 除灰渣系统 936
6 厂区防渗 500
7 烟囱(含烟道、支架) 3206
8 废(污)水处理设施 451
9 全 (略) 、输煤系统防尘措施 3000
10 全封闭干灰库 2500
11 降噪措施 500
12 (略) 设施费 200
13 水土保持(含绿化) 300
14 环境管理费用(环境影响评价、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 598
环保总费用 33777
工程总投资
点击查看>>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24.47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6 电话:
点击查看>>
8结论
8.1项目概述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以下简称“本工程”)是 (略)
中能 (略) 投资建 (略) ,厂址位于 (略) 市经济开发区荆
山 (略) ,建设1×350MW 超临界燃煤热电机组,配备2×1143t/h 超临界煤粉炉锅
炉,为 (略) 中能 (略) 供电供热。同步建设脱硫、脱硝、除尘、
除灰渣和二次循环冷却系统,配套 (略) 、取排水系统、 (略) 理等配套
工程设施。
2014 年12 月,国电环 (略) 编制完成了《 (略) 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
限公司自备热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15 年1 月27 日, (略) 以“环审
﹝2015﹞17 号”文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予以批复。2015 年4 月30 日, (略)
省 (略) 以“苏发改能源﹝ * 号”对本项目予以核准。
截至目前,项目已基本建成,进 (略) 阶段;尚未进入168 小时满
负荷试运发电。建设单位委托 (略) 诚 (略) 有限公司开展施工期环境监
理。
8.2工程变更情况
8.2.1脱硫工艺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本工程采用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
硫工艺,设5 层喷淋层,一级循环设1 层,二级循环设4 层,不设置旁路,不设
GGH,Ca/S 为1.03,脱硫效率不低于98.5%。
实际建设过程中变更为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采用2+2 的
配置方式,预留一层喷淋层的安装位置,不设置旁路,不设GGH,Ca/S 为1.03,
设计脱硫效率不低于98.74%。
8.2.2灰库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本工程需建设库容不小于8.1×104m3 的封闭
式干灰库作为应急灰库。
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用地紧张,改为租赁 (略) (略) 。
(略) 已于2013 年4 月18 (略) 组织的竣工环保验收。 (略) 中能硅业科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7 电话:
点击查看>>
(略) 已与 (略) (略) 租赁合同(附件2),划
(略) 分区域给建设单位租用,库容能够满足本工程应急储灰要求。
8.2.3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燃煤输送系统#1、#2、#3 (略) 、碎煤
机室、煤仓间采用多管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原煤斗、脱硫卸料间、石灰石
粉仓、灰库、渣库采用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
实际建设过程中,除尘器规格、排气筒高度和数量发生变化。燃煤输送系统
#1、#2、#3 (略) 、碎煤机室、煤仓间、原煤斗采用扁布袋除尘器,除尘效
率99.6%;石灰石粉仓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6%;灰库、渣库采用
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
8.3结论
(1)本工程建设地点、规模均未发生变化,主要变更内容为封闭灰库灰库
变 (略) ,脱硫工艺由单塔双循环变更为 (略) 双循环,以及低矮源无组织
排放污染防治措施的变更。除此之外,主要生产工艺及污染防治措施均未发生变
化。
(2)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变更为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
膏湿法烟气脱硫,脱硫效率能够保证在98.74%以上,SO2 排放浓度能够控制在
35mg/m3 以下。
(3)封闭灰库变更为租赁 (略) (略) , (略) 能够满足
本工程事故储灰需求;遵守《 (略) 2×1000 兆瓦机组“上大压小”
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略) (略) 管理规定, (略) 周边居民产生
影响;采取密闭罐车运灰,车身冲洗等措施, (略) 线20m 范围内居民点
的影响可接受。
(4)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更后无组织颗粒物排放源排放速率仍能满
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点击查看>> 6)要求。
(略) 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 (略) 中能热电联产新建项目 (略)
的。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
分析报告
建设单位: (略) 中能 (略)
评价单位:国电环 (略)
国环评证甲字第 1905 号
二〇一五年六月中国· (略)
环评单位:国电环 (略) 法人代表:
项目名称: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
文件类型:环境影响报告书(分析报告)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
变更分析报告
委托单位: (略) 中能 (略)
评价单位:国电环 (略)
证书号:国环评证甲字第1905 号
审核人:
项目经理:
报告编制人员
评价人员情况
人员名称 职称 证书编号 职责 签字
唐劲松 高级工程师 A
点击查看>>
报告编制
现场调查
凌晓凤 工程师 第A
点击查看>> 号
报告编制
现场调查
任欣欣 工程师
报告编制
现场调查
建设单位联系人:田益民联系电话:
点击查看>>
评价单位联系人:任欣欣联系电话:
点击查看>>
(略) 徐矿“上大压小”热电联产新建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I
点击查看>>
目录
1 前言 ............................................................................................................................ 1
1.1 项目背景 ............................................................................................................................. 1
1.2 项目变更概况 ..................................................................................................................... 1
2 编制依据 .................................................................................................................... 3
2.1 项目组成与变更情况 ......................................................................................................... 3
2.2 评价依据 ............................................................................................................................. 4
2.2.1 与建设项目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文件 .............................................................. 4
2.2.2 采用规范的名称及标准号 ...................................................................................... 9
2.2.3 采用评价技术导则的名称及标准号 ...................................................................... 9
2.2.4 委托书 ...................................................................................................................... 9
2.2.5 项目工程资料及相关文件 ...................................................................................... 9
2.3 主要评价内容 ................................................................................................................... 10
2.3.1 环境保护目标 ........................................................................................................ 10
3 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 12
3.1 地理位置 ........................................................................................................................... 12
3.2 项目概况 ........................................................................................................................... 12
3.2.1 工程实际建设情况 ................................................................................................ 12
3.2.2 工程主要变更事项 ................................................................................................ 13
3.2.3 工程主要环保设施概况 ........................................................................................ 14
3.3 脱硫工艺 ........................................................................................................................... 15
3.3.1 原环评 .................................................................................................................... 15
3.3.2 变更后 .................................................................................................................... 15
3.3.3 SO2 排放情况 ......................................................................................................... 16
3.4 灰库 .................................................................................................................................. 17
3.4.2 原环评 .................................................................................................................... 17
3.4.3 变更后 .................................................................................................................... 18
3.5 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 19
3.5.1 原环评 .................................................................................................................... 19
3.5.2 变更后 .................................................................................................................... 20
4 受拟建项目影响地区区域环境概况 ...................................................................... 21
4.1 地质地貌 ........................................................................................................................... 21
4.1.1 地形、地貌 ............................................................................................................ 21
4.1.2 地质构造与地震 .................................................................................................... 21
4.2 气象 .................................................................................................................................. 22
4.2.1 地面气象历史资料 ................................................................................................ 22
4.2.2 常规气象资料分析 ................................................................................................ 23
5 环境影响评价 .......................................................................................................... 25
(略) 徐矿“上大压小”热电联产新建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II
点击查看>>
5.1 运行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 25
5.1.1 (略) 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结果 .................................................... 25
5.1.2 (略) 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 25
5.1.3 小结 ........................................................................................................................ 25
5.2 低矮源无组织排放环境影响分析 ................................................................................... 25
5.3 灰渣运输环境影响分析 ................................................................................................... 26
6 污染防治对策 .......................................................................................................... 27
6.1 SO2 污染防治对策 ............................................................................................................ 27
6.1.1 脱硫工艺选择 ........................................................................................................ 27
6.1.2 本工程采用 (略) 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原因 ............................................ 29
6.1.3 本工程脱硫工艺方案设计 .................................................................................... 30
6.1.4 SO2 (略) 性 ............................................................................................. 32
6.2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 ................................................................................................... 34
6.2.1 灰场 (略) 性 ............................................................................................ 34
6.2.2 灰渣运输污染防治措施 ........................................................................................ 34
7 环保投资变化情况 .................................................................................................. 35
8 结论 .......................................................................................................................... 36
8.1 项目概述 ........................................................................................................................... 36
8.2 工程变更情况 ................................................................................................................... 36
8.2.1 脱硫工艺 ................................................................................................................ 36
8.2.2 灰库 ........................................................................................................................ 36
8.2.3 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 37
8.3 结论 .................................................................................................................................. 37
(略) 徐矿“上大压小”热电联产新建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III
点击查看>>
附件:
附件1 委托书;
附件2《关于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的批复》,中华人民共和 (略) ,环审﹝2015﹞17 号,2015 年1 月;
附件3《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核准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
目的批复》, (略) 省 (略) ,苏发改能源发﹝ * 号,2015
年4 月30 日;
附件4《 (略) (略) 租赁合同书》,2015 年5 月;
附件5 《 (略) 2×1000MW 机组“上大压小”工程竣工环
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 (略) ,环验﹝2013﹞82 号;
附件6《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环保改造工程 (略) 双
循环方案的补充说明》, (略) 中能 (略) ,2015 年5 月。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
点击查看>>
1前言
1.1项目背景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以下简称“本工程”)是 (略)
中能 (略) 投资建 (略) ,厂址位于 (略) 市经济开发区荆
山 (略) ,建设1×350MW 超临界燃煤热电机组,配备2×1143t/h 超临界煤粉炉锅
炉,为 (略) 中能 (略) 供电供热。同步建设脱硫、脱硝、除尘、
除灰渣和二次循环冷却系统,配套 (略) 、取排水系统、 (略) 理等配套
工程设施。
2014 年12 月,国电环 (略) 编制完成了《 (略) 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
限公司自备热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15 年1 月27 日, (略) 以“环审
﹝2015﹞17 号”文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予以批复。2015 年4 月30 日, (略)
省 (略) 以“苏发改能源﹝ * 号”对本项目予以核准。
截至目前,项目已基本建成,进 (略) 阶段;尚未进入168 小时满
负荷试运发电。建设单位委托 (略) 诚 (略) 有限公司开展施工期环境监
理。
1.2项目变更概况
在设计和施工建设阶段, (略) 分建设内容采取了设计优化,电厂灰
库、脱硫工艺、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等内容较原环评和批复发生变更。与
原环评及批复要求相比较,本项目设计和实际建设过程变更内容主要如下:
(1)脱硫工艺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本工程采用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
硫工艺,设5 层喷淋层,一级循环设1 层,二级循环设4 层,不设置旁路,不设
GGH,Ca/S 为1.03,脱硫效率不低于98.5%。
实际建设过程中变更为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采用2+2 的
配置方式,预留一层喷淋层的安装位置,不设置旁路,不设GGH,Ca/S 为1.03,
设计脱硫效率不低于98.74%。
(2)灰库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本工程需建设库容不小于8.1×104m3 的封闭
式干灰库作为应急灰库。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
点击查看>>
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用地紧张,改为租赁 (略) (略) 。
(略) 已于2013 年4 月18 (略) 组织的竣工环保验收。 (略) 中能硅业科
(略) 已与 (略) (略) 租赁合同(附件2),划
(略) 分区域给建设单位租用,库容能够满足本工程应急储灰要求。
(3)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燃煤输送系统#1、#2、#3 (略) 、碎煤
机室、煤仓间采用多管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原煤斗、脱硫卸料间、石灰石
粉仓、灰库、渣库采用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
实际建设过程中,除尘器规格、排气筒高度和数量发生变化。燃煤输送系统
#1、#2、#3 (略) 、碎煤机室、煤仓间、原煤斗采用扁布袋除尘器,除尘效
率99.6%;石灰石粉仓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6%;灰库、渣库采用
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略) 令第253 号)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本工 (略) 环境影响
评价工作。建设单位于2015 年6 月委托国电环 (略) (国环评证甲字第
1905 号)承担《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编制工作。我院接受委托后,组织 (略) 现场踏勘,收集有关资料,向当
(略) (略) 门征询意见,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环境监理单位积极沟通
和紧密 (略) ,经过资料收集、整理和模式计算、分析,编制完成本建设项目变更
分析报告。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
点击查看>>
2编制依据
2.1项目组成与变更情况
本工程变更后项目基本情况见表2.1-1。
表2.1-1 项目的基本构成
项目 变更前 变更后
项目名称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建设单位 (略) 中能 (略)
建设规模 1×350MW
主体
工程
锅炉 1×1143t/h 超临界煤粉炉,一次中间再热直流炉
汽轮机 1×350MW 超临界,单轴双缸双排汽,抽凝式,带可调整抽汽式汽轮机
发电机 1×350MW 三相两极同步发电机,采用水氢氢冷却方式
辅助
工程
水源
工业用水水源为京杭大 (略) 不牢河段地表水,取水量为734m3/h;生 (略) 市自
来水,取水量为2m3/h
循环水供
排水系统
采用二次循环冷却系统,建设一座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面积5500m2,零米直径90m,
塔高115m,进风口高7.6m
(略)
理系统
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二级反渗透+电除盐系统
除灰渣
系统
采用灰渣分除、粗细分排的方式,正压浓相气力出灰,干式机械排渣
贮运
工程
燃煤运输
电厂燃煤由 (略) (略) 供应。燃煤由 (略) 装车后经海河联运至 (略) 市
境内万寨港后,经由现有公路三 (略) 区北侧入口, (略) (略)
输煤系统 输煤系统按双路布置,每路皮带宽度为800mm, (略) ,一路备用
(略)
建设封 (略) ,厂内为两条长约130m,宽约40m,堆高约10m (略) ,折
返式布置,煤场中间布置1 座条形斗轮堆取料机,共储煤约4.7×104t,可供本工程燃用
约16d
石灰石
运输
石灰石粉采用专用 (略) ,由 (略) (略) 负 (略) 石
灰石粉料仓
灰库
本 (略) 综合利用。于厂区西南侧中能
(略) (略) 区内建设一座
封闭式干灰库,库容不小于8.1×104m3,满足
本工程3 个月堆灰要求。当灰渣综合利用受阻
时,采用专用车辆运至封闭式干灰库
本 (略) 综合利用。 (略) 址北侧
约12km (略) (略) ,
(略) 分区域划归建设单位租用,划定
区域库容33 万吨,能够满足本工程储灰渣
需求。当综合利用受阻时,采用专用车辆
运至封闭式干灰库
脱硫
石灰石
石灰石粉采用专用 (略) ,由 (略) (略) 负 (略) 石
灰石粉料仓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4
点击查看>>
项目 变更前 变更后
脱硝尿素 脱硝剂采用尿素,外购并由供应商 (略) 内
环保
工程
烟囱 1座210m 高单管烟囱,内径5.3m
除尘系统
采 (略) 静电除尘器, (略) 配备高频电源, (略) 为旋转电极,
除尘效率不低于99.88%;湿法脱硫系统出口增设湿式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不低于70%;
综合考虑湿法脱硫50%的烟尘脱除率,总除尘效率99.982%以上
脱硝系统 在低氮燃烧 (略) SCR 脱硝(3 层催化剂),脱硝效率不低于85%
脱硫系统
采用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
(设置五层喷淋层,一级循环设1 层喷淋层,
二级循环设4 层喷淋层,不设置旁路,不设
GGH),Ca/S 为1.03,脱硫效率不低于98.5%
采用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
艺,(采用2+2 的配置方式,预留一层喷
淋层的安装位置,不设置旁路,不设
GGH),Ca/S 为1.03,脱硫效率不低于
98.5%设计脱硫效率不低于98.74%。
低矮源无
组织排放
控制
燃煤输送系统#1、#2、#3 (略) 、碎煤机
室、煤仓间采用多管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
原煤斗、脱硫卸料间、石灰石粉仓、灰库、渣
库采用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
燃煤输送系统#1、#2、#3 (略) 、碎煤
机室、煤仓间、原煤斗采用扁布袋除尘器,
除尘效率99.6%;石灰石粉仓采用脉冲袋
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6%;灰库、渣库
采用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
扬尘治理 建设全 (略) ,并设置喷淋系统
(略)
理系统
采用“雨、污分流”、“一水多用”的原则对 (略) 处理, (略) 内回用,生
(略) (略) (略) 排入 (略) 经济 (略) 理厂;厂内设置有
3×700m3 废液贮存池
噪声治理 选用符合噪声限值要求的低噪音设备,加装消声、隔声装置
公用
工程 办公设施、厂前区、厂区道路及绿化等
2.2评价依据
2.2.1与建设项目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年1 月1 (略) );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 年3 月1 (略)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 年9 月1 日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年10 月1 日起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 年9 月1 (略) );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8 月28 (略) );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 年4 月1 (略) );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5
点击查看>>
(8)《中华 (略) 乡规划法》(2008 年1 月1 日起实施);
(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 年4 月1 (略)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年6 月1 日起实施);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 年3 月1 (略) );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 年7 月1 (略) );
(13) (略) 令﹝1998﹞第253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4)国 (略) ,国经贸资源﹝ * 号《印发〈关于加
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15) (略) 委,计基础﹝ * 号《关于印发〈关于发展热电联
产的规定〉的通知》;
(16)原国家 (略) ,环办﹝ * 号《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
(略) 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17)国家计委,计基础﹝ * 号《国家计委关于进一步做好热电联
产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
(18)原国家 (略) ,环发﹝ * 号《关于 (略) 二氧
化硫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19)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改能源﹝ * 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燃
(略) 项目规划和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
(20)国发﹝2005﹞39 号,《 (略) 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
定》;
(21)原国家 (略) ,环发﹝2006﹞28 号《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
价 (略) 办法〉的通知》;
(22) (略) ,2006 年第39 号《关于发布火电项目环境
(略) 》;
(23)国家发展改革委、 (略) ,发改能源﹝ * 号《关于印发<热
电联产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 (略) 规定>的通知》;
(24)国家发改委2007 年24 号公告,《 (略) 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试行);
(25) (略) 2008 年第2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8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6
点击查看>>
年10 月1 (略) );
(26) (略) 第5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
(2009 年3 月1 (略) );
(27)国办发﹝2010﹞33 号,《 (略) 办公厅转 (略) 等部门关于推
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
(28) (略) ,国发﹝2010﹞46 号《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的通知》;
(29)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9 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
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13 年第21 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
指导目录(2011 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
(30)国发﹝2011﹞35 号,《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31)国发﹝2011﹞42 号,《 (略) 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
通知》;
(32) (略) 办公厅函,环办函﹝ * 号《关于同意将 (略) 省列
为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试点省份的函》(2011 年7 月);
(33) (略) ,环发﹝2012﹞11 号《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点击查看>> )的通知》;
(34) (略) ,国能电力﹝ * 号《关于促进低热值煤发电产业
健康发展的通知》;
(35) (略) ,环发﹝2012﹞77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
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36) (略) ,环发﹝2012﹞98 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
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
(37)国函﹝ * 号,《 (略) 关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
规划的批复》;
(38) (略) ,环发﹝ * 号,关于印发《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
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39)国家 (略) ,2013 年第19 号令《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
法》;
(40) (略) ,国发﹝2013﹞37 号《 (略) 关于印发大 (略) 动计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7
点击查看>>
划的通知》;
(41) (略) 2013 年第36 号,《关于发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
存、 (略) 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 2001)等3 项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修改
单的公告》;
(42)环办函﹝ * 号,《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
行);
(43) (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
(2014 年1 月1 日生效);
(44) (略) 办公厅,环办﹝2014﹞30 号《关于落实大 (略)
动计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的通知》;
(45)国家 (略) 、 (略) ,发改能源﹝ * 号《关
于严格控制重点区域燃煤发电项目规划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
(46)国家 (略) 、 (略) 、 (略) ,发改能源﹝2014﹞
506 号《关 (略) 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47)国家 (略) 、 (略) 、 (略) ,发改能源﹝2014﹞
2093 号《关于印发<煤电节能减排 (略) 动计划(
点击查看>> )>的通知》;
(48) (略) ,《关于印发<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2012 年2 月28 日);
(49) (略) ,水综合﹝ * 号《关于印发<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的
通知》;
(50) (略) 省第十届人民代 (略) 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略) 省环
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
(51)原 (略) (略) ,苏环控﹝1997﹞22 号文《 (略) 省排污口设置
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
(52)原 (略) (略) 《 (略) 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1998 年9
月);
(53) (略) 省人民政府,苏政复﹝2003﹞29 号文《 (略) 省地表水(环境)
功能区划》(2003 年3 月);
(54)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管﹝ * 号“关于印发《 (略) 省工业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8
点击查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及《环境影响报告书考核评分细则》
的通知”;
(55)中共 (略) 省委、 (略) 省人民政府,苏发﹝2006﹞16 号《关于坚持环
保优先,促进科学发展的意见》;
(56) (略) 省人民政府,苏政发﹝2006﹞92 号《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
若干政策措施》;
(57) (略) 省人民政府,苏政发﹝2006﹞92 号《关于印发推进环境保护工
作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2006 年7 月20 日);
(58)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管﹝2006﹞98 号《关于切实做好建设项目
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
(59)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发﹝2009﹞11 号《关于印发 (略) 省重要生
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的通知》;
(60)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办﹝ * 号《关于进一步规范规划和
建设项目环评中公众参与听证制度的通知》(2011 年6 月);
(61)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办﹝2011﹞71 号《关于印发 (略) 省建设项
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区域平衡方案审核管理办法的通知》(2011 年3 月);
(62)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办﹝ * 号《省环保 (略) 办
公厅关于同意将 (略) 省列为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试点省份函的通知》(2011 年
8 月);
(63) (略) 省环境保护厅,《 (略) 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方案》(2011 年8
月);
(64)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规﹝2012﹞4 号《关于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
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意见》(2012 年12 月1 日实施);
(65) (略) 省政府办公厅,苏政办发﹝2013﹞9 号《 (略) 省工业和信息产业
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 年本)》(2013 年1 月30 日);
(66) (略) 省人民人民政府,苏政发﹝ * 号《省政府关于印发 (略)
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的通知》(2013 年8 月30 日);
(67) (略) 省人民人民政府,苏政发﹝2014﹞1 号《省政府关于印发 (略) 省
大 (略) 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9
点击查看>>
(68) (略) 省环境保护厅,苏环办﹝ * 号《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评
文件固体废物内容编制的通知》;
(69) (略) 市人民政府, (略) 市政府令第133 号《 (略) 市市区扬尘污染防治
办法》;
(70)中共 (略) 市委,徐委发﹝2013﹞16 号《中共 (略) 市委、 (略) 市人民
政 (略) 区环境空气质量工作的意见》。
2.2.2采用规范的名称及标准号
《 (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规范》(HJ/T 13-1996)
2.2.3采用评价技术导则的名称及标准号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点击查看>> );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点击查看>> );
(8)《燃煤发电企业清洁生产评价导则》(DL/T
点击查看>> )。
2.2.4委托书
委托书(附件1)。
2.2.5项目工程资料及相关文件
(1) (略) (略) ,《 (略) 中能 (略) (略) 工
(略) 性研究报告》;
(2)《关于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的批复》,中华人民共和 (略) ,环审﹝2015﹞17 号,2015 年1 月(附
件2);
(3)《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核准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
目的批复》, (略) 省 (略) ,苏发改能源发﹝ * 号,2015
年4 月30 日(附件3);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0
点击查看>>
(4)《 (略) (略) 租赁合同书》,2015 年5 月(附件4);
(5)《 (略) 2×1000MW 机组“上大压小”工程竣工环
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 (略) 省 (略) ,苏发改能源发﹝ *
号,2015 年4 月30 日(附件5);
(5)《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环保改造工程 (略) 双
循环方案的补充说明》, (略) 中能 (略) ,2015 年5 月(附件6)。
2.3主要评价内容
本工程主要生产工艺基本与原环评一致,主要变更内容为封闭灰库灰库变更
(略) ,脱硫工艺由单塔双循环变更为 (略) 双循环,以及低矮源无组织排放
污染防治措施的变更。
脱硫工艺变化导致SO2 排放源强的变化,因此需要对SO2 的环境影响重新进
行评价。
原灰库变更为租赁 (略) (略) , (略) 对周边居民点的环
境影响已经在《 (略) 2×1000 兆瓦机组“上大压小”工程环境影响
报告书》中论述, (略) 环评批复及竣工环保验收意见,本报告重点分析
运灰道路扬尘对周边居民点的影响。
2.3.1环境保护目标
厂址周边环境敏感目标与变更之前相比没有变化,原灰库变更为租赁国华徐
(略) (略) , (略) 及运灰道路周边敏感目标。
表2.3-1 原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环境敏感区域和保护
目标
距离
(略)
方位
区域功
能
人口规模
大 (略) 镇 3.8km ESE 居住 2000 户,约8000 人
荆山村 2.3km NW 居住 500 户,约2000 人
蟠桃小区 3.3km SW 居住 8000 户,约32000 人
(略) 桥小学 6.9km SW 文教 约1000 人
夏庄村 4.0km NE 居住 1000 户,约4000 人
大 (略) 村 2.6km N 居住 600 户,约2400 人
西贺村 4.5km SW 居住 3000 户,约12000 人
表2.3-2 运灰道路周边环境敏感目标
序号
保护目标
(关心点)
距离 区域功能 规模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1
点击查看>>
1 秦梁洪
(略) 线约
20m
村庄 约15 户,60 人
2 龙庄村 村庄 约10 户,40 人
3 梅庄 村庄 约25 户,100 人
4 茅村镇 集镇 约80 户,320 人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2
点击查看>>
3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3.1地理位置
(略) 址位于 (略) 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期片区内, (略) 东北约
10km。厂址西距京台高速、京沪铁路约1.2km,距G206 约3km;场地北侧紧邻
城市主干道三环北路(厂址段又称“金港路”),南侧紧邻园区道路荆山路,东侧
紧 (略) ,西侧目前为空置规划工业用地,分布有零散废弃的拆
迁房屋,厂界周边200m 范围内无居民集中点。
拟 (略) (略) (略) , (略) 址北侧约12km。
3.2项目概况
3.2.1工程实际建设情况
本工程建设1×350MW国产超临界燃煤热电机组,项目投产后设计供汽能力
180t/h,为 (略) 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及民用热用户供热,满足中能硅业用电需求,
实现热电联产。
(略) 以国能电力[ * 号文同意本工程开展前期工作。建设单位
已于 * 日开工建设,属未批先建。 (略) (略) 以徐环罚决字
[ * 号《 (略) (略) (略) 罚决定书》对中 (略) 罚决定:
1.立即停止自备热电项目建设、2.处罚款 * * 万元。建设单位已全额缴纳。
2015 年1 月27 日, (略) 以“环审﹝2015﹞17 号”文对该项目环境影响
报告书予以批复(附件2)。2015 年4 月30 日, (略) 省 (略) 以“苏
发改能源﹝ * 号”对本项目予以核准(附件3)。
截至目前,项目已基本建成,进 (略) 阶段;尚未进入168 小时满
负荷试运发电。建设单位委托 (略) 诚 (略) 有限公司开展施工期环境监
理。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3 电话:
点击查看>>
3.2.2工程主要变更事项
与原环评要求及批复要求相比,本项目拟变更事项详见表3.2-2。
表3.2-2 本期工程拟变更事项
序号 项目 变更前 变更后
1 脱硫工艺
采用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
脱硫工艺(设置五层喷淋层,一级循
环设1 层喷淋层,二级循环设4 层喷
淋层,不设置旁路,不设GGH),
Ca/S 为1.03,脱硫效率不低于98.5%
采用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
硫工艺,(采用2+2 的配置方式,预
留一层喷淋层的安装位置,不设置旁
路,不设GGH),Ca/S 为1.03,脱
硫效率不低于98.5%设计脱硫效率
不低于98.74%。
2 灰库
本 (略) 综合利用。于厂区西
南侧中能 (略) 生
产厂区内建设一座封闭式干灰库,库
容不小于8.1×104m3,满足本工程3
个月堆灰要求。当灰渣综合利用受阻
时,采用专用车辆运至封闭式干灰库
本 (略) 综合利用。 (略) 址
北侧约12km (略)
(略) , (略) 分区域划归建设单
位租用,划定区域库容33 万吨,能
够满足本工程储灰渣需求。当综合利
用受阻时,采用专用车辆运至封闭式
干灰库
3
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
制措施
燃煤输送系统#1、#2、#3 (略) 、
碎煤机室、煤仓间采用多管式除尘
器,除尘效率99%;原煤斗、脱硫卸
料间、石灰石粉仓、灰库、渣库采用
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
燃煤输送系统#1、#2、#3 (略) 、
碎煤机室、煤仓间、原煤斗采用扁布
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石灰石
粉仓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
99.6%;灰库、渣库采用布袋除尘器,
除尘效率99.6%。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4 电话:
点击查看>>
3.2.3工程主要环保设施概况
本工程变更以后,主要设备及环保设施情况见表3.2-3。
表3.2-3 本期工程变更后主要设备及环保设施概况
项目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
主要
设备
锅炉
种类 超临界煤粉炉,一次中间再热直流炉
蒸发量 1×1143t/h
汽轮机
种类 超临界,单轴双缸双排汽,抽凝式,带可调整抽汽式汽轮机
出力 1×350MW
发电机
种类 冷却方式:水-氢-氢
容量 1×350MW
环保
设备
NOx
控制方式
方式 在低氮燃烧 (略) SCR 脱硝(3 层催化剂)
脱硝效率 SCR脱硝效率不低于85%
除尘系统
类型
(略) 静电除尘器( (略) 为高频电源,最后一个电
场为旋转电极,99.88%除尘效率)+湿法脱硫除尘(50%除尘
效率)+湿式电除尘器(70%除尘效率)
除尘效率 99.982%以上
脱硫系统
类型
采用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采用2+2 的配
置方式,预留一层喷淋层的安装位置,不设置旁路,不设
GGH),Ca/S 为1.03
脱硫效率 98.74%
烟囱
类型 钢筋混凝土单筒
高度 210m
出口内径 5.3m
循环水冷却方式 带自然通风冷却塔二次循环冷却系统
(略) 理方式 中和、沉淀、隔油、 (略) 理等
(略) 理方式 灰渣分除,粗细分排,干出灰、干排渣
灰渣综合利用 水泥掺合料、建材、筑路等
噪声治理 选用低噪声设备、加装隔声降噪装置、消声器、减振等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5 电话:
点击查看>>
3.3脱硫工艺
3.3.1原环评
烟气脱硫采用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按一炉一塔配置;
脱硫系统设置4 层喷淋层,不设烟气旁路,不装GGH,Ca/S=1.05,设计脱硫效
率不低于98.5%,SO2排放浓度满足《 (略)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点击查看>> 1)
表1 的200mg/m3 要求。
表3.3-1 原脱硫主要设计参数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参数
1 浆液循环停留时间 min 3.5
2
一级循环液/气比(L/G)
(入口湿烟气,标况,实际氧)
L/m3 5.6
3
二级循环液/气比(L/G)
(入口湿烟气,标况,实际氧)
L/m3 16
4 一级循环液pH 值 4~5.2
5 一级循环液pH 值 5.8~6.4
6 烟气流速 m/s 3.6
7 烟气在吸收塔内停留时间 s 7
8 Ca/S 钙硫比 mol/mol 1.03
9 吸收塔吸收区直径 m 11.9
10 一级浆池规格(直径×高度) m 9.2×10.0
11 一级循环浆池容积 m3 690
12 二级浆池规格(直径×高度) m 12.5×9.8
13 二级循环浆池容积 m3 1200
14 吸收塔总高度 m 39
15 脱硫系统出口的液滴含量 mg/m3 ≤50
16 喷淋密度 % ≥200
17 脱硫效率 % ≥98.5
3.3.2变更后
采用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采用2+2 的配置方式,预留一
层喷淋层的安装位置,不设置旁路,不设GGH,Ca/S 为1.03,设计脱硫效率不
低于98.74%,SO2 排放浓度满足《 (略)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点击查看>> 1)
表1 的200mg/m3 要求。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6 电话:
点击查看>>
表3.3-2 变更后脱硫主要设计参数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参数
1 浆液循环停留时间 min 6.4/4.0
2
一级循环液/气比(L/G)
(入口湿烟气,标况,实际氧)
L/m3 11.37
3
二级循环液/气比(L/G)
(入口湿烟气,标况,实际氧)
L/m3 10.72
4 一级循环液pH 值 4.9
5 一级循环液pH 值 6.0
6 烟气流速 m/s 3.547/3.576
7 烟气在吸收塔内停留时间 s 3.2+3.6
8 Ca/S 钙硫比 mol/mol 1.03
9 吸收塔吸收区直径 m 11.9
10 一级浆池规格(直径×高度) m 13×10.38
11 一级循环浆池容积 m3 1378
12 二级浆池规格(直径×高度) m 11.9×7.9
13 二级循环浆池容积 m3 868
14 吸收塔总高度 m 29.2/26
15 脱硫系统出口的液滴含量 mg/m3 ≤40
16 喷淋密度 % ≥250
17 脱硫效率 % ≥98.74
3.3.3SO2 排放情况
本工程SO2 排放状况和排放量见表3.3-3。
表3.3-3 本工程SO2 排放状况
项目 符号单位
原环评 变更后
设计 校核 设计 校核
烟囱
型式 单管烟囱
高度 H m 210
出口内径 D m 5.3
烟气排
放状况
标态干烟气量 Vg m3/s 308.7 314.0 308.7 314.0
标态湿烟气量 V0 m3/s 329.9 334.3 329.9 334.3
过剩空气系数 α 1.5 1.5 1.5 1.5
烟囱出
口参数
排烟温度 ts ℃ 45 45 45 45
排烟速度 Vs m/s 17.4 17.7 17.4 17.7
SO2
排放量 MSO2
t/h 0.0229 0.0313 0.0192 0.0262
t/a 125.8 172.2 105.7 144.6
排放浓度 CSO2 mg/m3 20.58 27.70 17.29 23.27
排放标准 CSO2 mg/m3 35
脱硫效率 - % 98.5 98.74
注:1.日利用时间为20h,年利用时间为5500h;2.原始过剩空气系数为1.5。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7 电话:
点击查看>>
3.4灰库
根据《 (略) 性研究技术规定》(计基础﹝2001﹞26 号), (略) 应
按综合利用可能中断的最长 (略) 排出的灰渣量选定周转或事故用备用
(略) ,其存量不宜超过6 (略) 最大排灰渣量。
按最大固废量计,满足本项目3 个月,5.3 万吨堆灰要求,库容至少应为
8.1×104m3。
本项目固废产生量见表3.4-1。
表3.4-1 本工程固废产生量情况
项目 单位 设计煤种 校核煤种
灰量 104t/a 18.39 19.07
渣量 104t/a 2.05 2.12
灰渣量 104t/a 20.44 21.19
3 个月灰渣量104t/a 5.11 5.3
3.4.2原环评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本项目于 (略) 中能 (略) 厂
区内建设一座库容不小于8.1×104m3 封闭式干灰库,作为事 (略) 所。
(1)干灰库设计方案
封闭式干灰库占地80m×120m,顶部为尖顶式结构,顶棚顶点标高20m,下
部标高14m。拟从自然地面上设2.5m 高600mm 厚钢筋混凝土挡灰墙兼做灰库
排架结构的基础。灰库维护结构采用钢管柱、索、膜顶棚、压型钢板。
灰库考虑碾压堆灰,堆灰坡脚2.0m 高,向上以1:1.5 边坡碾压堆放,最大堆
灰高10.5m 时可堆放灰渣及脱硫石膏约8.3×104m3,能够满足本期工程3 个月的
事故周转要求。
(2) (略) 理
干灰库地面防渗措施采用抗渗混凝土整体浇铸方式,渗透系数小于
1.0×10-7cm/s。
(3)灰渣运输
封闭式 (略) 区西南侧,与厂区相隔荆山路。不能综合利用的灰渣及
脱硫石膏采用密封罐 (略) 区道路运输,横穿荆山路即可送至封闭式干灰
库。灰渣运输路线沿途无居民,对周边环境影响小。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8 电话:
点击查看>>
3.4.3变更后
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用地紧张,改为租赁 (略) (略) 。
(1) (略) 概况
根据《 (略) 2×1000MW 机组“上大压小”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书》,灰场 (略) , (略) 毗邻, (略) 西北面川里湖, (略) 区约1.7km,
是 (略) 。坝顶高程设计为63.5m,采用分级加高的方式扩大库容,共分
四级加高,经过三级加高,坝顶高程现为60m。当灰坝加高至原设计63.5m 时,
灰场面积约155hm2( (略) (略) 分40hm2)。目前灰面平均标高约56.0~
57.0m,相应可利用库容约955 万m3。可 (略) 2×1000MW 机
组+2×220MW 机组+ (略) 2×300MW 机组堆灰(含石膏)约
6 年。鉴于当地近年来灰渣综合情况较好,如果灰渣综合利用量按70%考虑时,
可 (略) 2×1000MW 机组+2×220MW 机组+ (略) 华鑫发电有
限公司2×300MW 机组堆灰(含石膏)约20 年。
灰场实际建设中 (略) ,已于2013 年4 月18 (略) 组织的竣
工环保验收(附件5)。
(略) (略) 分, (略) 一直未使用, (略) (略) 。
(略) (略) 2×1000MW 机组+ (略) 2×
300MW 机组事故储灰。 (略) 当地灰渣综合利用情况较好, (略) 、
(略) 灰渣直接综合利用,近期未新增堆灰,灰场只存有少量陈
灰。
(2)本 (略)
本工程年产灰渣约21 万吨,目 (略) 综合利用。综合利用不畅时,
(略) 堆放。
建设单位已与 (略) (略) 租赁合同(附件4),划定
(略) 分区域给建设单位租用,划定区域库容33 万吨,能够满足本工程储灰
渣3 个月储灰需求。
(3)灰渣运输
(略) 北门入金港路,沿 (略) 至秦梁洪,向北进入G310,沿
G310 向北至梅庄桥,向西进入茅村镇道, (略) 至 (略) 厂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19 电话:
点击查看>>
区,经 (略) (略) 。运灰路线总长约16.7km。
运灰路线见图3.4-1
3.5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3.5.1原环评
本项目无组织排放源主要存在于燃煤输送系统、石灰石仓及灰库,采用的除
尘设施情况见表3.5-1。
表3.5-1 原环评无组织排放源排放情况一览表
污染源
排气筒
个数
排气筒
内径
排气筒
高度
烟气出口
温度
烟气出口
速度
除尘器形式与
除尘效率
粉尘排放量
单个排气筒 排放浓度
-- (m) (m) (K) (m/s) -- g/s mg/m3
#1 转运
站
1 0.85 15 288 9.8
多管冲击除尘
器,99%
0.35 15.76
#2 转运
站
1 0.63 15 288 9.6
多管冲击除尘
器,99%
0.19 15.83
#3 转运
站
1 0.63 15 288 9.6
多管冲击除尘
器,99%
0.19 15.83
碎煤机
室
1 0.85 15 288 9.8
多管冲击除尘
器,99%
0.35 15.76
煤仓间 1 0.72 47 288 9.83
多管冲击除尘
器,99%
0.255 15.94
原煤斗 5 0.5 37 288 8.49
布袋除尘器,
99.6%
0.15 22.4
脱硫卸
料间
1 0.98 15 288 9.8
布袋除尘器,
99.6%
0.35 11.82
石灰石
粉仓
1 0.28 35 288 9.03
布袋除尘器,
99.6%
0.03 13.65
灰库 2 2 27 444 0.014
布袋除尘器,
99.6%
0.00126 7.16
渣库 1 1.8 18 318 0.8
布袋除尘器,
99.6%
0.00126 0.16
由上表可知上述无组织颗粒物排放源排放速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
准》(
点击查看>> 6)要求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0 电话:
点击查看>>
3.5.2变更后
除尘器规格、排气筒高度和数量发生变化。变更后采用的除尘设施情况见表
3.5-2。
表3.5-2 变更后无组织排放源排放情况一览表
污染源
排气筒
个数
排气筒
内径
排气筒
高度
烟气出
口温度
烟气出口
速度
除尘器形式
与除尘效率
粉尘排放量
单个排气
筒
排放浓度
-- (m) (m) (K) (m/s) -- g/s mg/m3
#1 转运
站
2 0.5 5.8 288 10.6
扁布袋除尘
器,99.6%
0.125 60
#2 转运
站
2 0.63 6.65 288 9.6
扁布袋除尘
器,99.6%
0.18 60
#3 转运
站
2 0.5 7 288 8.1
扁布袋除尘
器,99.6%
0.095 60
#3 转运
站
2 0.5 11.5 288 10.6
扁布袋除尘
器,99.6%
0.125 60
碎煤机
室
2 0.5 16 288 12
扁布袋除尘
器,99.6%
0.18 60
煤仓间
转运点
2 0.44 41.8 288 13.7
扁布袋除尘
器,99.6%
0.125 60
煤仓间
原煤斗
5 0.32 41.8 288 9.0
扁布袋除尘
器,99.6%
0.055 60
石灰石
粉仓
1
0.3×
0.35
30 288 8.7
脉冲袋式,
99.7%
0.13 28
灰库 2 0.2 26 323 0.014
布袋除尘器,
99.6%
30
渣库 1 0.18 18 473 0.014
布袋除尘器,
99.6%
30
由上表可知变更后无组织颗粒物排放源排放速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
标准》(
点击查看>> 6)要求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1 电话:
点击查看>>
4受拟建项目影响地区区域环境概况
4.1地质地貌
4.1.1地形、地貌
(略) 市位于华北 (略) , (略) (略) 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皆
为平原。丘陵海拨一般在100~200m 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丘陵
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 (略) ,山体高低不一,其中 (略) 东北的大洞山
为全市最高峰,海拔361m;另一群分 (略) ,最高点 (略) 的马
陵山,海拔122.9m。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平均坡度1/ * 00,
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海拨一般在30~50m 之间。
(略) 经 (略) 为平原,南部丘陵与平原相间,用地开阔,地势平坦,
自西南向东北略有倾斜,坡度在1~5‰,地面高程一般在33.5~40m,山顶高程
在55~149m 之间。地面高程大于京杭大 (略) 、荆山引河最高洪水位,无洪胁之
虑。开发区内地质基岩为中下寒武系灰岩,上部为第四纪覆盖, (略) 为
0.15~0.80m 的植被层。植被层下为冲击的亚粘土、粘土,与下伏基岩呈不整齐
接触,一般厚度为5~8m。地基承载力大于10t/m2,适于建筑。
4.1.2地质构造与地震
(略) 在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地台、鲁 (略) 、 (略) 弧形构造
(略) 内侧、 (略) 复向斜 (略) 偏北位置。区域上构造形迹主要有东
西向构造、 (略) 弧形构造及 (略) 夏系构造。东西向构造主要有四个活动期,分别
为太古代末期、加里东-海西期、燕山早期、燕山晚-喜山期,其主要构造形迹多
隐伏于盖层之下,代表性构造形迹有不牢河断层。 (略) 弧形构造为多期构造形迹
复合迭加的产物,经历三个发育阶段,分别为元古代-古生代初华夏系构造的形
成阶段、燕山早期 (略) 夏系构造的形成阶段、燕山晚期拖曳成弧阶段, (略) 复背
斜、 (略) 复向斜及大庙复背斜构成区域盖层 (略) ,废黄河断裂呈北西向
对 (略) 了切割破坏。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 * ),区域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g,地震烈度分组为第一组。
(略) 述:根据现有资料分析,调查区及外围附近无全新活动断裂,地震活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2 电话:
点击查看>>
动性不强,调查区域地壳稳定。
4.2气象
4.2.1地面气象历史资料
4.2.1.1资料来源
(略) 位于 (略) 市西北郊, (略) 海拔高度41.2m。 (略) 距离本工程
厂址约15km, (略) 在地地形地貌及海拔高度基本一致,中间没有高山阻隔,
(略) (略) 本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4.2.1.2气候特征
(略) 市属典型的北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海洋与大 * 过渡性气候特点,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升高快,蒸发强,常出现春旱,多东南风;夏季
降水集中,出现暴雨,造成夏涝,多 (略) ;秋季天气多晴,雨水偏少,多东北风;
冬季雨水稀少,多西北风。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 (略) ,平均风速2.1m/s,最大
日风速达24m/s。多年平均降雨量858.5mm,最大日降雨量315.4mm。历史最高
气温达39.9℃,最低气温-12.1℃,年平均气温15.1℃。平均相对湿度68%。
(略) 市气候属于南温带的鲁淮区,具有长江流域及淮河流域的过渡性质。
(略) * 年各季及全年风向玫瑰图见图4.2-1。
根 (略) * 年统计资料, (略) 累年常规气象特征值如表4.2-1
所示。
表4.2-1 (略) 累年常规气象特征值统计表
项目 单位 统计值极值出现时间
累年平均气温 ℃ 15.1
累年极端最高气温 ℃ 39.9
累年极端最低气温 ℃ -12.1
累年平均气压 hPa 1011.9
累年平均相对湿度 % 68
累年平均风速 m/s 2.1
累年平均降雨量 mm 858.5
累年年最大降雨量 mm 1179.3
累年一日最大降雨量 mm 315.4 1997 年7 月17 日
累年平均蒸发量 mm 1715.5
累年最大冻土深度 cm 17
累年最大积雪厚度 cm 17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3 电话:
点击查看>>
累年平均雷暴日数 d 23.4
近20 年月平均气温统计结果见表4.2-2,变化曲线见图4.2-2。
表4.2-2 * 多年平均温度月变化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0.6 4.1 9.1 15.8 21.2 25.7 27.5 26.5 22.3 16.5 9.1 3.0
近20 年月平均风速统计结果见表4.2-3,变化曲线见图4.2-3。
表4.2-3 * 多年平均风速月变化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风速m/s 1.8 2.2 2.5 2.6 2.5 2.5 2.2 1.9 1.7 1.7 1.8 1.8
4.2.2常规气象资料分析
本次报告引用原环评报告 (略) 2012 年的逐日、逐时地面气象观测
资料。
4.2.2.1温度
(略) 2012 年月平均气温统计结果见表4.4-4。2012 年 (略) 年平均气温15.07℃,
最冷月为1 月,5~9 月月平均气温高于20℃,12~2 月月平均气温低于5℃。图
4.2-4 为年平均温度月变化曲线图。
表4.2-4 年平均温度的月变化(℃)
月份 1月 2月3 月 4月 5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 11 月 12 月
温度 0.87 2.38 7.96 17.12 23.11 26.12 29.00 26.51 21.59 17.13 8.06 0.61
4.2.2.2风速
(略) 2012 年年平均风速1.88m/s,年平均风速的月变化见表4.2-5 和图4.4-5,
各季小时风速的日变化见表4.2-6 和图4.2-6。由图4.2-6 可见,从全天来看,徐
州每天9:00~16:00 的平均风速大多在2.0m/s 以上;从全年看春夏平均风速稍大。
表4.2-5 年平均风速的月变化(m/s)
月份 1月 2月3 月 4月 5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 11 月 12 月
风速 1.37 1.86 2.20 2.20 1.72 2.23 2.02 1.93 1.60 1.45 1.87 2.10
表4.2-6 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m/s)
小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春季 1.53 1.55 1.59 1.54 1.44 1.53 1.74 2.12 2.42 2.52 2.69 2.84
夏季 1.98 1.68 1.61 1.66 1.60 1.64 1.86 1.93 2.14 2.09 2.26 2.35
秋季 1.37 1.18 1.26 1.30 1.27 1.38 1.36 1.58 1.99 2.13 2.30 2.34
冬季 1.31 1.39 1.64 1.57 1.52 1.59 1.59 1.66 2.16 2.31 2.41 2.50
小时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4 电话:
点击查看>>
春季 2.72 2.83 2.75 2.82 2.43 2.04 1.69 1.66 1.78 1.59 1.67 1.49
夏季 2.48 2.59 2.56 2.65 2.43 2.35 2.13 2.03 2.04 1.64 1.87 1.85
秋季 2.54 2.39 2.27 1.97 1.78 1.41 1.23 1.23 1.34 1.23 1.16 1.29
冬季 2.57 2.43 2.30 2.30 1.95 1.50 1.26 1.19 1.34 1.29 1.41 1.43
4.2.2.3风向风频
(略) 2012 年各月、四季及全年风向风频统计结果见表4.2-7 和表4.2-8,2012
年四季及全年风向玫瑰图见图4.2-7。
表4.2-7 年平均风频的月变化(%)
风向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C
一月 2.3 2.3 8.2 13.0 13.6 3.4 5.6 2.6 1.5 1.5 1.2 4.3 4.3 4.3 4.8 5.1 22.0
二月 3.6 2.4 4.0 16.1 16.1 8.0 7.6 2.7 2.0 1.6 0.9 1.7 2.4 3.0 4.9 3.6 19.3
三月 3.4 1.9 6.5 17.5 15.5 8.3 5.2 3.0 2.0 0.8 0.9 6.3 8.1 3.1 1.1 1.7 14.8
四月 0.8 1.1 1.4 7.2 15.8 7.5 8.3 5.1 2.8 4.4 3.8 6.8 8.3 4.0 5.1 3.1 14.3
五月 1.6 1.6 3.1 4.8 13.3 13.3 8.6 5.8 1.5 1.7 2.4 5.4 8.2 2.7 2.8 2.0 21.1
六月 1.4 1.0 2.9 10.0 25.7 16.7 14.9 5.7 2.8 2.6 1.7 0.3 2.1 2.1 1.4 1.8 7.1
七月 1.5 1.3 3.2 5.9 13.2 13.4 14.1 4.4 4.0 6.0 4.4 7.4 7.5 2.7 3.5 2.4 4.8
八月 4.2 5.0 12.6 18.3 16.4 5.1 2.3 1.7 0.5 0.7 0.3 2.0 3.8 4.2 7.5 4.0 11.4
九月 3.8 1.9 4.4 7.4 12.5 7.2 6.3 1.8 0.8 1.3 0.8 4.4 9.3 5.0 8.9 5.0 19.2
十月 1.2 0.4 2.6 7.9 14.4 5.6 5.9 5.1 2.7 4.0 2.3 3.4 7.1 4.2 4.8 3.4 25.0
十一月 2.8 1.4 2.8 10.0 14.0 5.1 6.4 2.9 1.3 1.4 0.8 5.7 12.1 6.3 4.2 4.2 18.8
十二月 4.3 2.7 3.9 15.9 12.8 3.9 5.1 2.8 0.7 0.7 0.9 6.0 9.1 6.9 10.6 4.6 9.1
表4.2-8 年平均风频的季变化及年平均风频(%)
风向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C
春季 1.9 1.5 3.7 9.9 14.9 9.7 7.4 4.6 2.1 2.3 2.4 6.2 8.2 3.3 3.0 2.3 16.8
夏季 2.4 2.4 6.3 11.4 18.3 11.7 10.4 3.9 2.4 3.1 2.1 3.3 4.5 3.0 4.2 2.8 7.8
秋季 2.6 1.2 3.3 8.4 13.6 6.0 6.2 3.3 1.6 2.2 1.3 4.5 9.5 5.1 6.0 4.2 21.0
冬季 3.4 2.5 5.4 15.0 14.1 5.0 6.1 2.7 1.4 1.2 1.0 4.1 5.4 4.8 6.8 4.4 16.8
年平均 2.6 1.9 4.7 11.2 15.2 8.1 7.5 3.6 1.9 2.2 1.7 4.5 6.9 4.0 5.0 3.4 15.6
由表4.2-8 和图4.2-7 分析可得出,该地区2012 年主导风向为ENE~ESE,
风频之和为34.5%。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5 电话:
点击查看>>
5环境影响评价
5. (略) 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5.1. (略) 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结果
原环境影响报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有关要求,选用AERM (略)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略) (略) 、
5km×5km 的矩形区域。预测结果如下:
(1)本工程造成的评价区内SO2 1 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占GB
点击查看>> 二
级标准份额的1.5%;SO2 日平均浓度全年最大值占GB
点击查看>> 二级标准份额
的0.69%;年平均浓度最大值占GB
点击查看>> 二级标准份额的0.25%。
(2)本工程造成的评价区内SO2 最大小时浓度值与本次环境现状监测各关
心点小时浓度最大值 (略) 叠加后,各预测值满足GB
点击查看>> 二级标
准的要求。
5.1. (略) 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由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变更为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
硫,脱硫效率由98.5%提高至98.74%,SO2 排放浓度由20.58mg/m3(校核
27.70mg/m3)降低至17.29mg/m3(校核23.27mg/m3)。
SO2 排放源强降低,SO2 1 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日平均浓度全年最大值、
年平均浓度最大值占GB
点击查看>> 二级标准降低。
本工程造成的评价区内SO2 最大小时浓度值与原环评环境现状监测各关心
点小时浓度最大值 (略) 叠加后,各预测值仍满足GB
点击查看>> 二级标
准的要求。
5.1.3小结
由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变更为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
硫,脱硫效率提高,SO2 排放源强降低,运行后各关心点环境空气质量满足
GB
点击查看>> 二级标准。
5.2低矮源无组织排放环境影响分析
除尘器规格、排气筒高度和数量发生变化。燃煤输送系统#1、#2、#3 号转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6 电话:
点击查看>>
运站、碎煤机室、煤仓间、原煤斗采用扁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石灰石
粉仓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6%;灰库、渣库采用布袋除尘器,除尘
效率99.6%。
更后无组织颗粒物排放源排放速率仍能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点击查看>> 6)要求。
5.3灰渣运输环境影响分析
灰渣综合利用有剩余的情况下,采用专用 (略) 碾压贮存,灰渣运输
过程中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主要为道路扬尘。
首先,灰渣输送优选运灰路线,尽量减少受影响的居民点。
其次,干灰外运综合利用根据利用的方式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干灰利用密闭
罐车运输,其二是将干灰调湿后用自卸式卡车运输。采用密闭罐车可彻底消除扬
尘和撒落对道路及道路周边环境的影响;采用自卸式卡车运输时,为减少扬尘和
撒落,首先应保证干灰表面的含水率在20%左右,其次要严禁超载;有效避免运
输途中造成的无组织排放污染。
采取上述措施后,可最大限度 (略) 线20m 范围内居民点的影响。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7 电话:
点击查看>>
6污染防治对策
6.1SO2 污染防治对策
6.1.1脱硫工艺选择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本工程采用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
硫工艺,实际建设过程中变更为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根据《火
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石灰石/石灰-石膏法》(HJ/T
点击查看>> ),石灰石-石
膏湿法脱硫工艺脱硫效率一般不小于95%。通过加大循环浆池容积、增加喷淋层
层数、采用单塔双循环或 (略) 双循环等措施,脱硫效率可进一步达97%以上。
6.1.1.1单塔双循环湿法脱硫方案技术特点
单塔双循环湿法脱硫技术是在单循环湿法脱硫技术上发展而来的。与传统的
单循环技术不同,脱硫工艺设有两级循环,两级循环分别设有独立的循环浆池和
喷淋层,根据不同的功能,两级循环采 (略) 参数。
单塔双循环脱硫工艺示意图
(1)工艺描述
烟气经过两个不同的循环过程和石灰石反应后得到净化:
Quench 循环(一级循环)
Absorber 循环(二级循环)
每个循环回路有不同的化学反应过程,固体浓度,固体类型和pH 值:
Quench 循环 pH 值 = 4.5 - 5.3
Absorber 循环 pH 值 =5.8 - 6.4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8 电话:
点击查看>>
氧化空气被鼓入到Quench 循环,在较低的pH 值下,有利于氧化过程。氧
化空气同时也被鼓入到Absorber 循环,以避免结垢。
单塔双循环吸收塔结构示意图
(2)系统特点
对SO2 的大范围变化有很好的适应性;尤其适用于含硫量较高的煤质或者
脱硫效率要求> 97%的FGD 系统。
A. 能适应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较大偏差和快速变化。
B. 在Quench 循环中,烟气 (略) 理:
C. 降低烟气中含尘量
D. 降低HCl 和HF 含量——有利于箱罐材质选择
E. 每个循环的控制都是独立的,并且易于优化和快速调整。对于一些不利
(略) 工况,能够迅速反应:如:燃料变化负荷变化
F. 在Quench循环由于pH值较低4 – 5,能够保证脱硫剂的溶解吸收过程,
并生成高品质的石膏。
G. 在Absorber 循环由于pH 值较高> 6,能够保证非常高的脱硫效率和较
低的液气比,大幅降低循环泵的能耗。
6.1.1.2 (略) 双循环湿法脱硫方案技术特点
(略) 双循环技术是在双循环技术上的发展和延伸,非常适用于高含硫煤和高
脱硫效率的改造工程。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29 电话:
点击查看>>
(略) 双循环技术在保留了原有单塔双循 (略) 优点,又克服了单塔双
循 (略) 缺点,同时又能有效的利用原有脱硫装置,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
源浪费。非常适合改造工程,因此在本轮环保改造中,被大量采用,是一项成熟、
可靠、经济的技术,目前应用工程远多于单塔双循环技术。
(略) 双循环工艺流程图
工艺描述
烟气也经过两个不同的循环过程和石灰石反应后得到净化:
一级塔(一级循环)
二级塔(二级循环)
每个循环回路有不同的化学反应过程,固体浓度,固体类型和pH 值:
一级循环 pH 值 = 4.9 - 5.0 (略有不同)
二级循环 pH 值 =5.8 - 6.0(略有不同)
一级塔和二级塔均有氧化空气鼓入,一级塔在较低的pH 值下有利于氧化过
程。二级塔鼓入氧化空气,可以避免结垢。
一级塔和二级塔之间设旋流器,通过二级塔石膏旋流供浆泵,来调节一、二
级塔的浆液密度和液位,实现两级塔之间水平衡的单独控制。
以上可以看出,“ (略) 双循环”工艺流程几乎和“单塔双循环”一样,因此也继
承了单塔 (略) 技术优点,并在 (略) 了针对性改进,弥补了单塔
双循环的缺点;技术更为合理先进;
6.1.2本工程采用 (略) 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原因
1)充分利旧、节约资源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0 电话:
点击查看>>
本工程为改造工程,原有脱硫系统为全新装置( (略) ),设备状况良好,
如采用单塔单循环技术必须推倒重建(包括吸收塔基础),不利于原有设备的利
旧,而采用 (略) 双循环技术,可以将 (略) 设备利用起来(包括循环泵、
喷淋层、除雾器等),节省投资;
2)解决单塔双循环水平衡控制困难的问题,运行可靠
避免了单塔双循环水平衡控制困难的问题,两个塔各自控制自己的液位、
PH 值,浆液密度,控制手段多,控制关联性小,易于实现水平衡;
3)节能、 (略) 成本
采用单塔双循环技术,需增加烟气阻力约250Pa,同时原有上层2 台浆液
循环泵扬程需增加15mHLC,增加了能耗,且高扬程泵还会带来叶轮磨损加剧,
缩短设备寿命;
(另:由于单塔双循环技术还需增加一个脱硫塔外浆池(AFT 塔),因此并
不节省造价和占地)
4)改造工期短
由于 (略) 双循环充分保留了原有设施,改动工作量小,改造工期短,造价低;
5)性能有保证
(略) 双循环延续了单塔 (略) 技术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和避免了
单塔 (略) 缺点,技术成熟可靠;
6.1.3本工程脱硫工艺方案设计
采用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采用2+2 的配置方式,预留一
层喷淋层的安装位置,不设置旁路,不设GGH,Ca/S 为1.03,设计脱硫效率不
低于98.74%。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1 电话:
点击查看>>
表6.1-1 脱硫系统主要设计参数对比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环评参数 设计参数 燃用设计煤种
1 浆液循环停留时间 min 3.5 6.4/4.0 6.4/4.0
2
一级循环液/气比
(L/G)
(入口湿烟气,标
况,实际氧)
L/m3 5.6 11.37 11.37
3
二级循环液/气比
(L/G)
(入口湿烟气,标
况,实际氧)
L/m3 16 10.72 10.72
4 一级循环液pH 值 4~5.2 4.9 4.9
5 二级循环液pH 值 5.8~6.4 6.0 6.0
6 烟气流速 m/s 3.6 3.547/3.576 3.547/3.576
7 烟气在吸收塔内停
留时间 s 7 3.2+3.6 3.2+3.6
8 Ca/S 钙硫比 mol/mol 1.03 1.03 1.03
9 吸收塔吸收区直径 m 11.9 11.9 11.9
10
一级浆池规格(直
径×高度) m 9.2×10.0 13×10.38 13×10.38
11 一级循环浆池容积 m3 690 1378 1378
12 二级浆池规格(直
径×高度) m 12.5×9.8 11.9×7.9 11.9×7.9
13 二级循环浆池容积 m3 1200 868 868
14 吸收塔总高度 m 39 29.2/26 29.2/26
15 脱硫系统出口的液
滴含量 mg/m3 ≤50 ≤40 ≤40
16 喷淋密度 % ≥200 ≥250 ≥250
17 脱硫效率 % ≥98.5 ≥98.74 ≥98.74
18 烟气量(湿标态) 104m3/h 118.76 118.76 118.76
19 FGD入口SO2浓度 mg/m3 1372 2770 1372
20 FGD出口SO2浓度 mg/m3 20.58 35 17.29
21 排放量 kg/h 22.9 38.9 19.2
22 排放量 t/a 125.8 213.95 105.7
说明:1、 (略) 小时参照环评报告5500h 计算。
2、烟气量(湿标态)会由于燃煤含硫的不同而有很小差异, (略) 调整。
3、实际设计煤种是按全硫1.2%考虑的,主要原因为:提高设计燃煤含硫量,进一步增加脱硫装置
脱硫效率的裕度和可靠性;提高燃煤含硫量瞬间变化时的适应性;提升脱硫装置达标排放的能力,确保达
标排放。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2 电话:
点击查看>>
6.1.4SO2 (略) 性
目前采用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的工程目前至少有16 套投入
运行,如山 (略) 2×300MW 脱硫改造项目、 (略) (略)
4×600MW 脱硫改造项目、 (略) 2×300MW 脱硫改造项目等。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环保改造工程与白杨河发电
有限公司6、7 号机组脱硫提效改造工程均采用 (略) 双循环技术,原脱硫塔保留
为一级塔,新建吸收塔为二级吸收塔。本报告参 (略) 6、7 号
机组脱硫提效改造工程分析SO2 (略) 性。
6.1.4.1典型案例
(1)案例改造内容
(略) 6、7 号机组脱硫提效改造工程采用了 (略) 双循环技术,
尽量利用原有脱硫设备设施,缩短停炉改造时间。
烟气系统,吸收塔系统,石膏脱水系统,氧化空气系统等采用单元制配置,
#6、#7 机组原为一炉一塔配置,改造为一炉 (略) 。新建吸收塔为等径塔,直径
12.5m,设置侧进式吸收塔搅拌器,三层喷淋,每层喷淋泵流量3420m3/h;一级
管式+两级屋脊式除雾器,四级冲洗(三级自动,一级手动)。新增一套二级循环
吸收塔的强制氧化空气系统,设置2 台氧化风机,1 运1 备。在一二级塔之间设
置吸 (略) ,由二级塔排出的浆液送往吸收塔 (略) ,底流流回至
二级塔,溢流流向一级塔
(2)案例实景照片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3 电话:
点击查看>>
(3) (略) 情况
9 月26 日, (略) 6 号机组烟气超低排放升级改造项目通过 (略) 省环
保厅专家组的环保竣工验收。检测结果和验收报告表明, (略) 6 号机组发
电负荷100%,入炉煤硫分1.5%左右的工况下,基准氧含量6%的条件下,二氧
化硫排放浓度为17~22mg/m3,达到了改造的预期效果。
6.1.4.2参数对比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环保改造工程与白杨河发电
有限公司6、7 号机组脱硫提效改造工程均采用 (略) 双循环技术,原脱硫塔保留
为一级塔,新建吸收塔为二级吸收塔。
表6.1-2 二级吸收塔的参数对比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设计参数
备注
中能硅业 (略) 白杨河
1 FGD 入口烟气量
Nm3/h 1,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标态,湿基,
实际氧
Nm3/h 1,053,480
点击查看>> 标态,干基,
实际氧
2 塔内烟气流速 m/s 3.6 3.5
3 吸收塔吸收区直径 m 11.9 12.5
4 浆液循环停留时间 min 4 6
5 烟气在吸收塔内停留
时间 s 7 5
6 液/气比(L/G) L/m3 10.72 6.6
7 二级塔喷淋层数 层 2 3
8 每层浆液泵流量 m3/h 6480 3420
9 浆液循环总量 m3/h 12960 10260
10 二级塔浆池容积 m3 868 900
11 塔出口SO2 含量 mg/Nm3 35 32
12 脱硫效率 % 98.74 99.44
从上表可以看出,虽然 (略) 中能项目脱硫二级塔采用二层喷淋,但是每层喷
淋量远大于白杨河项目的喷淋量,喷淋总量为12960 m3/h,大于白杨河项目的
10260 m3/h;浆液喷淋总量是影响脱硫效率的关键因素。
综上,针对本工程实 (略) 条件,选择” (略) 双循环”工艺符合国家节
能、节约资源的要求,用水、占地与单塔双循环相当,系统设置更加合理、高效,
(略) 调整和维护,二级吸收塔后SO2<35mg/m3,整体脱硫效率≥98.74%是
有保证的。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4 电话:
点击查看>>
6.2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
本项目固 (略) 综合利用,不能 (略) 分装车运至国华 (略) 发
电有 (略) 碾压堆放。建设单位已与 (略) 签订了租赁协
议。
固废 (略) 性分析原环评已做详细分析,不再赘述。综合利用不畅时
(略) 堆放,遵守《 (略) 2×1000 兆瓦机组“上大压小”工
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略) (略) 管理规定, (略) 周边居民产生影
响。本报告 (略) (略) 性及灰渣运输污染防治措施。
6.2. (略) (略) 性
(略) (略) 2×1000MW 机组+ (略) 2
×300MW 机组事故储灰。 (略) 当地灰渣综合利用情况较好, (略) 、
(略) 灰渣直接综合利用,近期未新增堆灰,灰场只存有少量陈
灰。
本工程年产灰渣约21 万吨,目 (略) 综合利用,综合利用不畅时运
(略) 堆放。建设单位已与 (略) (略) 租赁合同(附件
4), (略) 分区域给建设单位租用,划定区域库容33 万吨。本工程3
个月产灰量约13.47 万吨,划定区域能够满足本工程储灰渣储灰需求。
6.2.2灰渣运输污染防治措施
(1)灰渣输送优选运灰路线,尽量减少受影响的居民点;(2)干灰外运利
用密闭罐车运输彻底消除扬尘和撒落对道路及道路周边环境的影响;(3)采用自
卸式卡车运输时,为减少扬尘和撒落,首先应保证干灰表面的含水率在20%左右,
其次要严禁超载;(4)加强管理,及 (略) 冲洗,有效避免运输途中造成
的无组织排放污染。
采取上述措施后,可最大限度 (略) 线20m 范围内居民点的影响。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5 电话:
点击查看>>
7环保投资变化情况
本工程环保投资33777万元,工程静态总投资
点击查看>> 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
24.74%,详细的环保费用估算见表7.1-1。
表7.1-1 本工程环保投资估算表
序号 项目 投资(万元)
1 单塔双循环烟气脱硫系统 6608
2 改造为 (略) 双循环烟气脱硫系统 3080
2 静电除尘设施(包括设备、支架、基础 (略) 分) 3298
3 湿式电除尘 2600
4 低氮燃烧器、脱硝装置 6000
5 除灰渣系统 936
6 厂区防渗 500
7 烟囱(含烟道、支架) 3206
8 废(污)水处理设施 451
9 全 (略) 、输煤系统防尘措施 3000
10 全封闭干灰库 2500
11 降噪措施 500
12 (略) 设施费 200
13 水土保持(含绿化) 300
14 环境管理费用(环境影响评价、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 598
环保总费用 33777
工程总投资
点击查看>>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24.47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6 电话:
点击查看>>
8结论
8.1项目概述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以下简称“本工程”)是 (略)
中能 (略) 投资建 (略) ,厂址位于 (略) 市经济开发区荆
山 (略) ,建设1×350MW 超临界燃煤热电机组,配备2×1143t/h 超临界煤粉炉锅
炉,为 (略) 中能 (略) 供电供热。同步建设脱硫、脱硝、除尘、
除灰渣和二次循环冷却系统,配套 (略) 、取排水系统、 (略) 理等配套
工程设施。
2014 年12 月,国电环 (略) 编制完成了《 (略) 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
限公司自备热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15 年1 月27 日, (略) 以“环审
﹝2015﹞17 号”文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予以批复。2015 年4 月30 日, (略)
省 (略) 以“苏发改能源﹝ * 号”对本项目予以核准。
截至目前,项目已基本建成,进 (略) 阶段;尚未进入168 小时满
负荷试运发电。建设单位委托 (略) 诚 (略) 有限公司开展施工期环境监
理。
8.2工程变更情况
8.2.1脱硫工艺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本工程采用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
硫工艺,设5 层喷淋层,一级循环设1 层,二级循环设4 层,不设置旁路,不设
GGH,Ca/S 为1.03,脱硫效率不低于98.5%。
实际建设过程中变更为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采用2+2 的
配置方式,预留一层喷淋层的安装位置,不设置旁路,不设GGH,Ca/S 为1.03,
设计脱硫效率不低于98.74%。
8.2.2灰库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本工程需建设库容不小于8.1×104m3 的封闭
式干灰库作为应急灰库。
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用地紧张,改为租赁 (略) (略) 。
(略) 已于2013 年4 月18 (略) 组织的竣工环保验收。 (略) 中能硅业科
(略) 中能 (略) 自备热电项目变更分析报告
国电环 (略) 37 电话:
点击查看>>
(略) 已与 (略) (略) 租赁合同(附件2),划
(略) 分区域给建设单位租用,库容能够满足本工程应急储灰要求。
8.2.3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
根据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燃煤输送系统#1、#2、#3 (略) 、碎煤
机室、煤仓间采用多管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原煤斗、脱硫卸料间、石灰石
粉仓、灰库、渣库采用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
实际建设过程中,除尘器规格、排气筒高度和数量发生变化。燃煤输送系统
#1、#2、#3 (略) 、碎煤机室、煤仓间、原煤斗采用扁布袋除尘器,除尘效
率99.6%;石灰石粉仓采用脉冲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99.6%;灰库、渣库采用
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99.6%。
8.3结论
(1)本工程建设地点、规模均未发生变化,主要变更内容为封闭灰库灰库
变 (略) ,脱硫工艺由单塔双循环变更为 (略) 双循环,以及低矮源无组织
排放污染防治措施的变更。除此之外,主要生产工艺及污染防治措施均未发生变
化。
(2)单塔双循环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变更为 (略) 双循环石灰石—石
膏湿法烟气脱硫,脱硫效率能够保证在98.74%以上,SO2 排放浓度能够控制在
35mg/m3 以下。
(3)封闭灰库变更为租赁 (略) (略) , (略) 能够满足
本工程事故储灰需求;遵守《 (略) 2×1000 兆瓦机组“上大压小”
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略) (略) 管理规定, (略) 周边居民产生
影响;采取密闭罐车运灰,车身冲洗等措施, (略) 线20m 范围内居民点
的影响可接受。
(4)低矮源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更后无组织颗粒物排放源排放速率仍能满
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点击查看>> 6)要求。
(略) 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 (略) 中能热电联产新建项目 (略)
的。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