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020G32地块项目绿化变更方案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No.2020G32地块项目绿化变更方案公示

景观设计情况说明:

1.此区域为大区中心活动区,对植物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优化和提升,增加植物层次与植物规格,优化大区入口轴线对景观区域的组团丰富性,不仅增加了大乔木朴树的用量和规格,而且还丰富了中层植物,如鸡爪槭,二乔玉兰,胡柚,紫薇等;

2.此区域为削弱南侧配电房对居民的不利影响,考虑建筑南侧采光,增加配电房周边的绿化密度,原有组团离建筑区域距离更远,部分无 (略) 场价更高的乌桕,提高景观观赏度的同时提升活动空间用合感和私密性;

3.此区域取消靠近建筑的小活动空间,主要以植物组团造景的方式为主,依据专家评审意见,调整建筑周边乔木,增加雨水花园的分布,以一些耐水湿的植物如黄菖蒲、细叶芒、狼尾草等植物进行造景,形成具有景观效应的雨水花园的景观空间;

4.此区域减少白玉兰的列植,以大组团为主,部 (略) 场价更高的榉树、朴树等替换,以高绿篱进行配电房的围合,局部也增加了雨水花园丰富景观效果;

5.此区域考虑建筑南侧采光,减少香樟用量,增加朴树、栾树、榉树等名贵植物品种,使建筑与植物环境进行相融合,丰富植物层次变化;

6. 此区域减少硬质面积,增加绿化场地,植物配置做出相应修改,主要以孤植丛生朴树+大草坪来营造中心景观空间。入口处景墙以组团进行造景,形成天际线变化丰富植物层次感;

7. 此区域优化活动空间组团形式,丛生紫薇列植改为景观价值更高的三角枫进行列植,为园路两侧提供更好的遮阴效果,其次是增加山茶、红枫、鸡爪槭等植物品种丰富中层花乔种类,增加植物景观季相变化,提高观赏性;

8. 此区域为呼应同一园路造景方式,采用三角枫进行列植,活动空间以榉树片植为主,局部重点区域增加鸡爪槭造景,丰富中层花乔种类,增加植物景观季相变化,提高观赏性;

9. 此区域减少硬质面积,部分栾树、无患子变更为乌桕,形成以乌桕为主题的林下空间景观,局部采光井区域增加日本早樱等开花中层植物,提高景观丰富性;

10. 此区域考虑建筑南侧采光,种植乔木靠近建筑影响低层住户视线,拉大种植间距,提升空间绿化感受;

11. 此区域朴树列植变更为乌桕主题,增加形成林下空间,增加紫薇、樱花、杨梅、红枫等植物品种,丰富植物层次变化。增加常绿香樟,为活动区域提供更好的遮阴效果,其次是丰富中层花乔种类,增加植物景观季相变化,提高观赏性;

12. 此区域为提升核心景观节点效果,结合平面景观设计及元素,改变主要种植形式,方案调整后结合景观节点空间变化,植物搭配和植物组团分布更加合理,空间层次和感受更为丰富,与场地建筑空间更加契合;

13. 此区域玉兰双排列植变更为榉树列植,增加丛生朴树,优化植物组团形式,主要种植方式是组团种植,增加球类、桂花、玉兰等开花中层植物的应用,丰富植物的层次感。同时本项目设计的绿地率为40.63%,透水园路及铺装场地面积占总园路和铺装场地面积的 50.4%,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景观设计情况说明:

1.此区域为大区中心活动区,对植物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优化和提升,增加植物层次与植物规格,优化大区入口轴线对景观区域的组团丰富性,不仅增加了大乔木朴树的用量和规格,而且还丰富了中层植物,如鸡爪槭,二乔玉兰,胡柚,紫薇等;

2.此区域为削弱南侧配电房对居民的不利影响,考虑建筑南侧采光,增加配电房周边的绿化密度,原有组团离建筑区域距离更远,部分无 (略) 场价更高的乌桕,提高景观观赏度的同时提升活动空间用合感和私密性;

3.此区域取消靠近建筑的小活动空间,主要以植物组团造景的方式为主,依据专家评审意见,调整建筑周边乔木,增加雨水花园的分布,以一些耐水湿的植物如黄菖蒲、细叶芒、狼尾草等植物进行造景,形成具有景观效应的雨水花园的景观空间;

4.此区域减少白玉兰的列植,以大组团为主,部 (略) 场价更高的榉树、朴树等替换,以高绿篱进行配电房的围合,局部也增加了雨水花园丰富景观效果;

5.此区域考虑建筑南侧采光,减少香樟用量,增加朴树、栾树、榉树等名贵植物品种,使建筑与植物环境进行相融合,丰富植物层次变化;

6. 此区域减少硬质面积,增加绿化场地,植物配置做出相应修改,主要以孤植丛生朴树+大草坪来营造中心景观空间。入口处景墙以组团进行造景,形成天际线变化丰富植物层次感;

7. 此区域优化活动空间组团形式,丛生紫薇列植改为景观价值更高的三角枫进行列植,为园路两侧提供更好的遮阴效果,其次是增加山茶、红枫、鸡爪槭等植物品种丰富中层花乔种类,增加植物景观季相变化,提高观赏性;

8. 此区域为呼应同一园路造景方式,采用三角枫进行列植,活动空间以榉树片植为主,局部重点区域增加鸡爪槭造景,丰富中层花乔种类,增加植物景观季相变化,提高观赏性;

9. 此区域减少硬质面积,部分栾树、无患子变更为乌桕,形成以乌桕为主题的林下空间景观,局部采光井区域增加日本早樱等开花中层植物,提高景观丰富性;

10. 此区域考虑建筑南侧采光,种植乔木靠近建筑影响低层住户视线,拉大种植间距,提升空间绿化感受;

11. 此区域朴树列植变更为乌桕主题,增加形成林下空间,增加紫薇、樱花、杨梅、红枫等植物品种,丰富植物层次变化。增加常绿香樟,为活动区域提供更好的遮阴效果,其次是丰富中层花乔种类,增加植物景观季相变化,提高观赏性;

12. 此区域为提升核心景观节点效果,结合平面景观设计及元素,改变主要种植形式,方案调整后结合景观节点空间变化,植物搭配和植物组团分布更加合理,空间层次和感受更为丰富,与场地建筑空间更加契合;

13. 此区域玉兰双排列植变更为榉树列植,增加丛生朴树,优化植物组团形式,主要种植方式是组团种植,增加球类、桂花、玉兰等开花中层植物的应用,丰富植物的层次感。同时本项目设计的绿地率为40.63%,透水园路及铺装场地面积占总园路和铺装场地面积的 50.4%,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