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工艺规划软件招标变更
三维工艺规划软件招标变更
(略)
(招标编号YDJT 点击查看>> )
各投标人:
(略) (略) 分有需要补充的技术要求,现 (略) 分内容重新编
排如下:
(略) 分技术规格、参数及其他要求
1、产品需求 * 览表
序号 |
产品编码 |
许可软件产品 |
版本规格 |
数量 |
1 |
KM-ET- * -2 |
* 维装配工艺规划系统V * |
3DASTV * |
3 |
2 |
KM-ET- * -2 |
可设计性分析系统V * |
3DDFMV * |
1 |
2、 * 维装配工艺规划系统
2.1硬件环境
CPU:IntelCore i3及以上 内存:2G以上,建议4G及以上
显卡:兼容OPENGL的高性能独立显卡 硬盘: * G空闲空间
鼠标: * 键鼠标
2.2软件环境
支持在微软WindowsXP SP3、Win7、Win8、Windows * 、Windows * 等操 (略) 。
3、应用目标
3.1面向制造的设计(DFM) (略) 工程思想指导下,将产品设计与产品制造及装配相集成的 * 种实用技术。利用DFM在早期概念设计阶段对产品 (略) 评价及优化,可以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并缩短上市时间。
3.2开目DFM从CAD中抽取特征信息(如零件图信息、装配图信息等)并参考装配工艺信息,在知识库技术的支撑下实现对产品设计的优化分析。开目DFM可以帮助设计者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产品的加工时间、加工成本、可加工性以及与制造相关的因素等,尽早发现设计中存在的与制造相关的问题,避免传统设计方法中设计与制造的脱节,使设计出的产品满足产品功能、可制造性等方面的要求。
3. * DDFM包括对组成产品零件的分析和对零件之间装配关系的分析。如零件分析包括对零件数量的精简原则,应用这 * 原则从功能重要度、结构重要度和相对运动关系等方面对组成产 (略) 分析和精简。这样,不但可减少零件数量,而且带来了许多难 (略) ,如提高产品可靠性、减少生产机器设备、控制生产费用等。
4、系统功能
4. * DDFM系统主要分成 * 大模块:
4.1.1制造规则知识库: (略) 制造规则知识的管理,包括系统内置知识库的定义、用户规则的扩展等,通过对制造规则知识库的统 * 管理可以实现企业内规则知识的标准化以及知识共享。
4.1.2制造特征分析及识别:基于 (略) 制造特征的分析及识别, (略) 理平面、孔(通孔、盲孔、螺纹孔等)、凹槽、键槽、退刀槽、越程槽、轴肩等类型的制造特征。
4.1.3可加工性检查:根据制造规则知识库对 (略) 审查,系统以可视化的方式显示未通过规则审查的对象。
4.1.4报告输出:可以根据定制的模板输出各类文档(包括3DPDF、Excel、XML、HTML等),以技术文档的方式报告审查结果。
4.2 规则知识库管理
4.2. * DDFM的规则知识库分为两种, * 类是系统内置规则,这部分规则 (略) 过滤、参数修改但不能删除;另 * 类是用户规则,该类规则 (略) 修改、扩展及删除。
系统内置规则为元规则,用户可以根 (略) 组合产生新的用户规则,规则库支持企
4.3制造特征分析及识别
基于 (略) 制造特征的分析及识别, (略) 理平面、孔(通孔、盲孔、螺纹孔等)、凹槽、键槽、退刀槽、越程槽、轴肩等类型的制造特征。
4.4 可加工性检查
根据制造规则知识库对 (略) 审查,系统以可视化的方式显示未通过规则审查的对象。3DDFM提供的规则知识库可有效的避免像小直径深孔、斜面钻孔、孔壁过薄、薄壁切削等加工性问题。3DDFM主要支持以下几类产品设计的工艺性检查:
4.4.1机加工类产品设计
3DDFM支持钻削、车削、铣削、磨削加工中的常见可加工性问题的检查,确保产品设计质量,减少因加工性问题引起的设计返工。3DDFM提供的规则知识库可有效的避免像小直径深孔、斜面钻孔、孔壁过薄、薄壁切削等加工性问题。
4.4.2钣金类产品设计
3DDFM提供对钣金类产品的设计工艺性检查,降低设计返工成本。KMDMF支持常见的钣金的设计准则如孔与孔之间的最小距离,切口,槽,孔之间的有效距离,最小弯曲半径,最小尺寸开槽等。
4.4.3注塑、铸造类产品设计
3DDFM提供对注塑、铸造类产品的设计工艺性检查,包括拔模角度检查、壁厚检查等。
4.4.4产品装配设计
3DDFM为系统装配设计提供自动化的装配信息检查能力,将设计师从繁琐耗时的人工检查工作过程 (略) 出来,显著提升装配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包括装配定位孔检查、间隙尺寸有效性检查等。
4.4.5增材制造产品设计
3DDFM提供可以根据目前增材制造设备能力以及增材制造工艺要求检查难以或者不能制造出的特征等。
4.4.6MBD标注规范性
MBD标注包含了丰富的产品制造信息,如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信息,用于下游制造过程。合理规范正确的标注信息对工艺规划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不合理的标注信息不仅起不的MBD标注对制造到其本身作用,还会对制造过程造成阻碍。3DDFM支持符合国家标准的 * 维标注规范性检查,如孔应该标注定位尺寸及定形尺寸;盲孔标注孔深,标在孔底径圆上,不是锥底尖点上;孔系,如果同样 (略) 标注,而且数值(包括公差)要相同;阶梯孔要标注阶梯深度;平面至少有 * 个定位尺寸等。
4.5 报告输出
工艺性检查后,3DDFM提供了几种输出报告的方式:
4.5.1Excel文件,可以将没有审查通过的规则以及图片输出成Excel格式文档便于协作交流。
4.5. * DPDF文件,有效的把可视化的 * 维数据与审查结果相结合,使协作交流更高效。
4.5.3XML文件,可以将没有审查通过的规则以结构化的XML文件方式输出以便于信息集成。
5、可设计性分析系统
5.1.1对于复杂产品来说,数字化装配是虚拟制造的核心技术之 * ,是实际装配过程在计算机上的本质体现,它和CAD技术相结合,可以解决设计与装配的对象在研制过程中难以实现的动态性能。它可以在缩短装配周期、降低装配成本、提高装配质量以及为 (略) 数据交换集成等方面带来突破性改变。并且,通过对装配过程的模拟,可以使下游的有关因素能在设计早期加以考虑, (略) 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由此生成的 * 系列装配工艺规划成果不仅可以更好的指导车间生产、反馈设计和工艺缺陷,还可以向客户提供更多样的产品说明资料,满足客户需求。
5.1.2开目 * 维装配工艺规划系统(简称3DAST)是在 * 维数字化实体模型的基础上,借助于虚拟仿真技术等人机交互手段,来规划与仿真产品的设计装配过程, (略) 生产。从而克服传统的装配工艺设计中主要依赖于人的装配经验和知识,以及设计难度大、设计效率低、优化程度低等问题。
5.1.3开目 * 维装配工艺规划系统充分考虑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利用产品的 * 维CAD模型,由装配工艺规划人员在计算机环境中对产品的装配 (略) 交互式的定义和分析,包括建立产 (略) 件的 * 维模型、装配顺序、空间装配路径、装配工艺文件编制/输出、装配工艺决策、虚拟仿真等,并以 * 维工艺来指导 * 维装配,从而使装配人员能更加直观、准确、高效地完成装配工作,为企业提高装配质量和效率,降低装配时间和成本,带来革命性进步。
5.1.4利用3DAST,能够实现
5.1.4.1优化装配
对产品 (略) 模拟与分析,对 (略) 快速评价,优化产品的装配过程,及早发现潜在的装配冲突与缺陷,提高装配设计效率、提升装配质量。
5.1.4.2优化设计
模拟和预估产品装配性能及可装配性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将装配信息反馈给设计阶段的设计人员,修改、优化设计,提高设计质量与水平。
5.1.4.3优化制造
提早确定装配方案,可提早进入工艺计划与准备阶段、 (略) 工装设计与制造,为设计与工艺、 (略) 提供条件,缩短装配周期、加快制造进度。
5.1.4.4优化售后服务
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形成动态、直观的产品维修手册和用户培训教材,以动画的形式帮助企业用户快速理解使用方法和维修过程。
5.2.1基于模型的装配工艺设计, (略) 件装配工艺的快速设计和有效管理为主要应用范围,解决装配工艺设计效率低、数字化制造技术使用程度低等而带来的突出问题。通过结构化装配工艺设计手段, * 维结构化工艺设计与仿真,提高工艺质量, (略) 更改;通过 * 维可视化工艺作业指导,规范操作过程,提高效率,稳定质量。
5.2.2基于3DAST装配工艺设计与仿真工具,利用产品的 * 维模型,由工艺员在此环境下对产品的装配 (略) 交互式的定义和分析,在不断积累和丰富的工艺知识库的基础上,智能化地开展装配工艺规划工作,包括建立产 (略) 件的 * 维模型、装配方法、工装/设备等制造资源规划、工艺仿真、工艺决策、 * 维工艺文件编制/输出等,并以 * 维工艺来 (略) 的加工与装配,从而使制造人员能更加直观、准确、高效地完成装配工作,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时间和成本,带来革命性进步。
5.2.3在应用开目 * 维装配工艺规划软件的基础之上,辅以开目工艺管理系统为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管理、可视化、更改、流程管理,实现数据和文档管理;实现装配工艺、资源与工序结构化的紧密关联和管理。通过开目工艺管理系统集成实现PDM、MES、ERP、车间信息集成等系统的信息无缝传递。从整体上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产品的制造任务,加快新产品的研制,从在设计和制造观念及手段上突破传统方法,从过去的凭经验,依靠物理试验的方法转变为采用数字化仿真技术,采用先进的软件工具来协助设计、 (略) 装配分析、装配规划、进 * 步保证装配质量、缩减装配周期。
5.3功能模块
5.3.1系统基本的构成 (略) 示。
图 * 维装配工艺设计系统功能架构
* 维产品模型是实现装配工艺规划的基础与前提。 * 维CAD模型中包含了产品的各种信息,如管理属性信息、层次结构信息、零部件几何信息、装配关系信息、空间位置和姿态描述信息等,在定义产品装配结构时,首先将 * 维产品模型读入系统,提取相应的信息,并以装配结构树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其次,对 (略) (略) 理,以优化系统性能。
5.3.4装配结构调整模块
根据产品结构的层次关系,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选取子装配体,对于像螺栓、螺母、垫圈等紧固件连接,其装配顺序是固定的,因此对装配顺序固定的某些小装配体可以在产品BOM中合并为 * 个零件,以此达到简化模型的目的;最后,根据获得的装配体装配关系,生成装配结构,并以装配关联矩 (略) 存储。
5.3.5工艺规划模块
装配过程规划是虚拟装配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是在装配建模的基础上, (略) 件的 (略) 规划,为下 * 步实现产品装配过程仿真提供基础。其实质是 * 个约束优化过程,即在产 (略) 件之间的装配结构约束、装配工艺约束下,对最优装配顺序的分析求解过程。装配过程规划是基于装配结构的装配工艺顺序的生成。 (略) 件之间的几何关系、物理结构以及功能特性 (略) 件装配的先后顺序, (略) 件的装配序列形成产品的装配过程。。
5.3.6详细工序设计模块
通过详细工序设计模块,能够规划装配的每 * 道装配工序或检测工序(也称“装配步骤”),指定每 * 道工 (略) 件清单(也称“装配对象”),定义工序的各个工步(也称“装配活动”)。在拆卸产品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如扳手、螺丝刀等工艺装备,并定义使用工艺装备 (略) 件的详细细节。通过技术图解,用户可以指定工序的工序名称、内容,通过自定义属性定义装配的各种信息,包括装配方法、注意事项、检验方法等等,产生完善的装配数据信息。此外,针对线缆装配,系统还提供线缆创建、线缆量调、线缆装配定义等。
5.3.7装配仿真模块
装配工艺仿真分析将实现装配过程的装配顺序仿真、装配干涉检查、产品和制造资源仿真等工作,分析与优化装配顺序,检验工装、工具使用者的可达性、装配空间的开敞性,并基于装配工艺过程数据自动生成装配工艺指令及可视化装配工艺文件(视频文件、MBOM报表、零组件配套报表), (略) 操作人员,实现可视化装配。
5.3.8工艺输出模块
输出模块将工艺设计器中的结构化工艺和模型按照 * 定的组织形式输出为下游 (略) 能接受的格式文件。这种模式下, * 维数字化模型、工艺信息、制造信息等完全替代了 * 维工程图纸和纸质工艺指令,成 (略) 技术培训的多媒体资料,以 (略) 指导工人工作的技术依据。因此,可以建立面向 * 维产品数 (略) 可视化应用系统,以 (略) ,将 * 维产品工程数据、 * 维工装资源数据、操作过程工艺图解和操作动画组织起来, (略) 络将 * 维数据传 (略) 的数字化应用终端,实现无 (略) 的目标。通过数字化应用终端,操作人员能够浏览产品制造工艺数据和工艺图解,观看产品的制造过程动画;同时,通过工艺数据中建立的工程与工装数据链接,可以浏览 * 维工程和工装数据,并下载操作相关的工艺参数。
5.4.1开目 * 维装配工艺规划系统的应用主要分为装配模型定义、装配过程规划、装配过程仿真、装配工艺输出 * 个主要阶段, (略) 示:
图 3DAST应用模式
5.4.2首先在系统内完成装配模型的建立,即通过引入 * 维模型,建立产品装配结构。可引入的 * 维模型包括目前主流的国内外 * 维软件(UG、PRO/E、SE、SW、CATIA、INVENTOR等)。在引入的 * 维模型基础 (略) 结构调整,形成符合装配工艺性要求的装配模型。
5.4.3在产品装配结构模型之上, (略) 装配过程的规划和仿真。用户可以利用3DAST提供的各种辅助功能,如:定义装配结构、选择装配的对象、 (略) 选装配对象的装配方法、规划装配用的制造资源、细化装配活动的技术图解、对 (略) 干涉检查、定义装配的节拍等,通过这些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实现面向 * 维模型的可视化的装配工艺规划,检查装 (略) 性,及早反馈装配信息给设计人员以改进。
5.4.4规划完成后,可自动形成多种形式的装配工艺文件,如装配工艺卡片、 * 维装配仿 (略) 工艺信息输出,以及电子信息在生产车间的自动发布。
6、文件、资料的提供
6.1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提供投标产品详细的供货范围清单、包括产品的名称、品牌、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及性能、产品样本、数量、单价等。
6.2中标人在交货时,提供全套产品资料:产品操作手册、使用说明书、维修说明书、系统故障诊断说明书、各检测产品的合格证书等,并提供上述资料的电子版文件。
6.3中标人在产品交验与使用前,向买方提供操作规程和使用说明书、产品维护手册 (略) 需的各种资料。
6.4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提供对买方操作、维护人员的培训方案及计划。
6.5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提供,如果能中标的话,售后服务的承诺。
6.6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应提供投标同类产品近2年在国内的业绩表并附上合同复印件证明。
6.7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提供产品的设计、安装、验收标准。其结果应符合其投标文件/合同中的规定,且经买方认可的各项技术指标,验收通过才算合格。
7、培训计划
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应提供详细的培训方案及计划
7.1培训地点: (略) 悦达 (略) 。
7.2培训内容:软件 (略) 过程中软件出现的 (略) 理。
请各招标人按此新的要求投标。
因此给各投标人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特此通知!
(略) 悦达 (略)
* 〇 * * 年十 * 月 * 十 * 日
(略)
(招标编号YDJT 点击查看>> )
各投标人:
(略) (略) 分有需要补充的技术要求,现 (略) 分内容重新编
排如下:
(略) 分技术规格、参数及其他要求
1、产品需求 * 览表
序号 |
产品编码 |
许可软件产品 |
版本规格 |
数量 |
1 |
KM-ET- * -2 |
* 维装配工艺规划系统V * |
3DASTV * |
3 |
2 |
KM-ET- * -2 |
可设计性分析系统V * |
3DDFMV * |
1 |
2、 * 维装配工艺规划系统
2.1硬件环境
CPU:IntelCore i3及以上 内存:2G以上,建议4G及以上
显卡:兼容OPENGL的高性能独立显卡 硬盘: * G空闲空间
鼠标: * 键鼠标
2.2软件环境
支持在微软WindowsXP SP3、Win7、Win8、Windows * 、Windows * 等操 (略) 。
3、应用目标
3.1面向制造的设计(DFM) (略) 工程思想指导下,将产品设计与产品制造及装配相集成的 * 种实用技术。利用DFM在早期概念设计阶段对产品 (略) 评价及优化,可以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并缩短上市时间。
3.2开目DFM从CAD中抽取特征信息(如零件图信息、装配图信息等)并参考装配工艺信息,在知识库技术的支撑下实现对产品设计的优化分析。开目DFM可以帮助设计者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产品的加工时间、加工成本、可加工性以及与制造相关的因素等,尽早发现设计中存在的与制造相关的问题,避免传统设计方法中设计与制造的脱节,使设计出的产品满足产品功能、可制造性等方面的要求。
3. * DDFM包括对组成产品零件的分析和对零件之间装配关系的分析。如零件分析包括对零件数量的精简原则,应用这 * 原则从功能重要度、结构重要度和相对运动关系等方面对组成产 (略) 分析和精简。这样,不但可减少零件数量,而且带来了许多难 (略) ,如提高产品可靠性、减少生产机器设备、控制生产费用等。
4、系统功能
4. * DDFM系统主要分成 * 大模块:
4.1.1制造规则知识库: (略) 制造规则知识的管理,包括系统内置知识库的定义、用户规则的扩展等,通过对制造规则知识库的统 * 管理可以实现企业内规则知识的标准化以及知识共享。
4.1.2制造特征分析及识别:基于 (略) 制造特征的分析及识别, (略) 理平面、孔(通孔、盲孔、螺纹孔等)、凹槽、键槽、退刀槽、越程槽、轴肩等类型的制造特征。
4.1.3可加工性检查:根据制造规则知识库对 (略) 审查,系统以可视化的方式显示未通过规则审查的对象。
4.1.4报告输出:可以根据定制的模板输出各类文档(包括3DPDF、Excel、XML、HTML等),以技术文档的方式报告审查结果。
4.2 规则知识库管理
4.2. * DDFM的规则知识库分为两种, * 类是系统内置规则,这部分规则 (略) 过滤、参数修改但不能删除;另 * 类是用户规则,该类规则 (略) 修改、扩展及删除。
系统内置规则为元规则,用户可以根 (略) 组合产生新的用户规则,规则库支持企
4.3制造特征分析及识别
基于 (略) 制造特征的分析及识别, (略) 理平面、孔(通孔、盲孔、螺纹孔等)、凹槽、键槽、退刀槽、越程槽、轴肩等类型的制造特征。
4.4 可加工性检查
根据制造规则知识库对 (略) 审查,系统以可视化的方式显示未通过规则审查的对象。3DDFM提供的规则知识库可有效的避免像小直径深孔、斜面钻孔、孔壁过薄、薄壁切削等加工性问题。3DDFM主要支持以下几类产品设计的工艺性检查:
4.4.1机加工类产品设计
3DDFM支持钻削、车削、铣削、磨削加工中的常见可加工性问题的检查,确保产品设计质量,减少因加工性问题引起的设计返工。3DDFM提供的规则知识库可有效的避免像小直径深孔、斜面钻孔、孔壁过薄、薄壁切削等加工性问题。
4.4.2钣金类产品设计
3DDFM提供对钣金类产品的设计工艺性检查,降低设计返工成本。KMDMF支持常见的钣金的设计准则如孔与孔之间的最小距离,切口,槽,孔之间的有效距离,最小弯曲半径,最小尺寸开槽等。
4.4.3注塑、铸造类产品设计
3DDFM提供对注塑、铸造类产品的设计工艺性检查,包括拔模角度检查、壁厚检查等。
4.4.4产品装配设计
3DDFM为系统装配设计提供自动化的装配信息检查能力,将设计师从繁琐耗时的人工检查工作过程 (略) 出来,显著提升装配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包括装配定位孔检查、间隙尺寸有效性检查等。
4.4.5增材制造产品设计
3DDFM提供可以根据目前增材制造设备能力以及增材制造工艺要求检查难以或者不能制造出的特征等。
4.4.6MBD标注规范性
MBD标注包含了丰富的产品制造信息,如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信息,用于下游制造过程。合理规范正确的标注信息对工艺规划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不合理的标注信息不仅起不的MBD标注对制造到其本身作用,还会对制造过程造成阻碍。3DDFM支持符合国家标准的 * 维标注规范性检查,如孔应该标注定位尺寸及定形尺寸;盲孔标注孔深,标在孔底径圆上,不是锥底尖点上;孔系,如果同样 (略) 标注,而且数值(包括公差)要相同;阶梯孔要标注阶梯深度;平面至少有 * 个定位尺寸等。
4.5 报告输出
工艺性检查后,3DDFM提供了几种输出报告的方式:
4.5.1Excel文件,可以将没有审查通过的规则以及图片输出成Excel格式文档便于协作交流。
4.5. * DPDF文件,有效的把可视化的 * 维数据与审查结果相结合,使协作交流更高效。
4.5.3XML文件,可以将没有审查通过的规则以结构化的XML文件方式输出以便于信息集成。
5、可设计性分析系统
5.1.1对于复杂产品来说,数字化装配是虚拟制造的核心技术之 * ,是实际装配过程在计算机上的本质体现,它和CAD技术相结合,可以解决设计与装配的对象在研制过程中难以实现的动态性能。它可以在缩短装配周期、降低装配成本、提高装配质量以及为 (略) 数据交换集成等方面带来突破性改变。并且,通过对装配过程的模拟,可以使下游的有关因素能在设计早期加以考虑, (略) 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由此生成的 * 系列装配工艺规划成果不仅可以更好的指导车间生产、反馈设计和工艺缺陷,还可以向客户提供更多样的产品说明资料,满足客户需求。
5.1.2开目 * 维装配工艺规划系统(简称3DAST)是在 * 维数字化实体模型的基础上,借助于虚拟仿真技术等人机交互手段,来规划与仿真产品的设计装配过程, (略) 生产。从而克服传统的装配工艺设计中主要依赖于人的装配经验和知识,以及设计难度大、设计效率低、优化程度低等问题。
5.1.3开目 * 维装配工艺规划系统充分考虑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利用产品的 * 维CAD模型,由装配工艺规划人员在计算机环境中对产品的装配 (略) 交互式的定义和分析,包括建立产 (略) 件的 * 维模型、装配顺序、空间装配路径、装配工艺文件编制/输出、装配工艺决策、虚拟仿真等,并以 * 维工艺来指导 * 维装配,从而使装配人员能更加直观、准确、高效地完成装配工作,为企业提高装配质量和效率,降低装配时间和成本,带来革命性进步。
5.1.4利用3DAST,能够实现
5.1.4.1优化装配
对产品 (略) 模拟与分析,对 (略) 快速评价,优化产品的装配过程,及早发现潜在的装配冲突与缺陷,提高装配设计效率、提升装配质量。
5.1.4.2优化设计
模拟和预估产品装配性能及可装配性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将装配信息反馈给设计阶段的设计人员,修改、优化设计,提高设计质量与水平。
5.1.4.3优化制造
提早确定装配方案,可提早进入工艺计划与准备阶段、 (略) 工装设计与制造,为设计与工艺、 (略) 提供条件,缩短装配周期、加快制造进度。
5.1.4.4优化售后服务
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形成动态、直观的产品维修手册和用户培训教材,以动画的形式帮助企业用户快速理解使用方法和维修过程。
5.2.1基于模型的装配工艺设计, (略) 件装配工艺的快速设计和有效管理为主要应用范围,解决装配工艺设计效率低、数字化制造技术使用程度低等而带来的突出问题。通过结构化装配工艺设计手段, * 维结构化工艺设计与仿真,提高工艺质量, (略) 更改;通过 * 维可视化工艺作业指导,规范操作过程,提高效率,稳定质量。
5.2.2基于3DAST装配工艺设计与仿真工具,利用产品的 * 维模型,由工艺员在此环境下对产品的装配 (略) 交互式的定义和分析,在不断积累和丰富的工艺知识库的基础上,智能化地开展装配工艺规划工作,包括建立产 (略) 件的 * 维模型、装配方法、工装/设备等制造资源规划、工艺仿真、工艺决策、 * 维工艺文件编制/输出等,并以 * 维工艺来 (略) 的加工与装配,从而使制造人员能更加直观、准确、高效地完成装配工作,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时间和成本,带来革命性进步。
5.2.3在应用开目 * 维装配工艺规划软件的基础之上,辅以开目工艺管理系统为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管理、可视化、更改、流程管理,实现数据和文档管理;实现装配工艺、资源与工序结构化的紧密关联和管理。通过开目工艺管理系统集成实现PDM、MES、ERP、车间信息集成等系统的信息无缝传递。从整体上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产品的制造任务,加快新产品的研制,从在设计和制造观念及手段上突破传统方法,从过去的凭经验,依靠物理试验的方法转变为采用数字化仿真技术,采用先进的软件工具来协助设计、 (略) 装配分析、装配规划、进 * 步保证装配质量、缩减装配周期。
5.3功能模块
5.3.1系统基本的构成 (略) 示。
图 * 维装配工艺设计系统功能架构
* 维产品模型是实现装配工艺规划的基础与前提。 * 维CAD模型中包含了产品的各种信息,如管理属性信息、层次结构信息、零部件几何信息、装配关系信息、空间位置和姿态描述信息等,在定义产品装配结构时,首先将 * 维产品模型读入系统,提取相应的信息,并以装配结构树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其次,对 (略) (略) 理,以优化系统性能。
5.3.4装配结构调整模块
根据产品结构的层次关系,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选取子装配体,对于像螺栓、螺母、垫圈等紧固件连接,其装配顺序是固定的,因此对装配顺序固定的某些小装配体可以在产品BOM中合并为 * 个零件,以此达到简化模型的目的;最后,根据获得的装配体装配关系,生成装配结构,并以装配关联矩 (略) 存储。
5.3.5工艺规划模块
装配过程规划是虚拟装配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是在装配建模的基础上, (略) 件的 (略) 规划,为下 * 步实现产品装配过程仿真提供基础。其实质是 * 个约束优化过程,即在产 (略) 件之间的装配结构约束、装配工艺约束下,对最优装配顺序的分析求解过程。装配过程规划是基于装配结构的装配工艺顺序的生成。 (略) 件之间的几何关系、物理结构以及功能特性 (略) 件装配的先后顺序, (略) 件的装配序列形成产品的装配过程。。
5.3.6详细工序设计模块
通过详细工序设计模块,能够规划装配的每 * 道装配工序或检测工序(也称“装配步骤”),指定每 * 道工 (略) 件清单(也称“装配对象”),定义工序的各个工步(也称“装配活动”)。在拆卸产品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如扳手、螺丝刀等工艺装备,并定义使用工艺装备 (略) 件的详细细节。通过技术图解,用户可以指定工序的工序名称、内容,通过自定义属性定义装配的各种信息,包括装配方法、注意事项、检验方法等等,产生完善的装配数据信息。此外,针对线缆装配,系统还提供线缆创建、线缆量调、线缆装配定义等。
5.3.7装配仿真模块
装配工艺仿真分析将实现装配过程的装配顺序仿真、装配干涉检查、产品和制造资源仿真等工作,分析与优化装配顺序,检验工装、工具使用者的可达性、装配空间的开敞性,并基于装配工艺过程数据自动生成装配工艺指令及可视化装配工艺文件(视频文件、MBOM报表、零组件配套报表), (略) 操作人员,实现可视化装配。
5.3.8工艺输出模块
输出模块将工艺设计器中的结构化工艺和模型按照 * 定的组织形式输出为下游 (略) 能接受的格式文件。这种模式下, * 维数字化模型、工艺信息、制造信息等完全替代了 * 维工程图纸和纸质工艺指令,成 (略) 技术培训的多媒体资料,以 (略) 指导工人工作的技术依据。因此,可以建立面向 * 维产品数 (略) 可视化应用系统,以 (略) ,将 * 维产品工程数据、 * 维工装资源数据、操作过程工艺图解和操作动画组织起来, (略) 络将 * 维数据传 (略) 的数字化应用终端,实现无 (略) 的目标。通过数字化应用终端,操作人员能够浏览产品制造工艺数据和工艺图解,观看产品的制造过程动画;同时,通过工艺数据中建立的工程与工装数据链接,可以浏览 * 维工程和工装数据,并下载操作相关的工艺参数。
5.4.1开目 * 维装配工艺规划系统的应用主要分为装配模型定义、装配过程规划、装配过程仿真、装配工艺输出 * 个主要阶段, (略) 示:
图 3DAST应用模式
5.4.2首先在系统内完成装配模型的建立,即通过引入 * 维模型,建立产品装配结构。可引入的 * 维模型包括目前主流的国内外 * 维软件(UG、PRO/E、SE、SW、CATIA、INVENTOR等)。在引入的 * 维模型基础 (略) 结构调整,形成符合装配工艺性要求的装配模型。
5.4.3在产品装配结构模型之上, (略) 装配过程的规划和仿真。用户可以利用3DAST提供的各种辅助功能,如:定义装配结构、选择装配的对象、 (略) 选装配对象的装配方法、规划装配用的制造资源、细化装配活动的技术图解、对 (略) 干涉检查、定义装配的节拍等,通过这些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实现面向 * 维模型的可视化的装配工艺规划,检查装 (略) 性,及早反馈装配信息给设计人员以改进。
5.4.4规划完成后,可自动形成多种形式的装配工艺文件,如装配工艺卡片、 * 维装配仿 (略) 工艺信息输出,以及电子信息在生产车间的自动发布。
6、文件、资料的提供
6.1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提供投标产品详细的供货范围清单、包括产品的名称、品牌、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及性能、产品样本、数量、单价等。
6.2中标人在交货时,提供全套产品资料:产品操作手册、使用说明书、维修说明书、系统故障诊断说明书、各检测产品的合格证书等,并提供上述资料的电子版文件。
6.3中标人在产品交验与使用前,向买方提供操作规程和使用说明书、产品维护手册 (略) 需的各种资料。
6.4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提供对买方操作、维护人员的培训方案及计划。
6.5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提供,如果能中标的话,售后服务的承诺。
6.6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应提供投标同类产品近2年在国内的业绩表并附上合同复印件证明。
6.7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提供产品的设计、安装、验收标准。其结果应符合其投标文件/合同中的规定,且经买方认可的各项技术指标,验收通过才算合格。
7、培训计划
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应提供详细的培训方案及计划
7.1培训地点: (略) 悦达 (略) 。
7.2培训内容:软件 (略) 过程中软件出现的 (略) 理。
请各招标人按此新的要求投标。
因此给各投标人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特此通知!
(略) 悦达 (略)
* 〇 * * 年十 * 月 * 十 * 日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