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弱金属纳米颗粒氧化的方法”等2项专利权转让
“一种减弱金属纳米颗粒氧化的方法”等2项专利权转让
项目名称 | “一种减弱金属纳米颗粒氧化的方法”等2项专利权转让 | 项目编号 | Z* |
项目类型 | 技术转让 | ||
挂牌起始日 | 2023-10-11 | 挂牌截止日 | 2023-10-18 |
是否为技术成果组合 | 是 | 技术成果数量 | 2 |
标的名称 | “一种减弱金属纳米颗粒氧化的方法”等2项专利权 | ||
技术领域 | 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 | ||
标的权证类型 | 专利 |
权证编号 | 序号 | 名称 | 权证编号 | 开发完成日期 | 首次发表日期 | 失效日 |
1 | 一种减弱金属纳米颗粒氧化的方法 | ZL*.0 | 2015-05-13 | 2017-02-22 | 2035-05-13 | |
2 | Nano iron biological coupling device for organic wastewater and its process | US* | 2020-09-25 | 2022-11-05 | 2040-09-25 |
项目阶段 | 研制 | ||
技术成熟度(TRL) | TRL4 | 进行了基本部件集成,但与最终产品系统相比,并非真正的集成。 | |
样品/样机 | 无 | ||
是否有试用报告 | 否 | ||
项目简介 |
| ||
技术效果与指标 | 专利一可有效地减弱金属纳米颗粒的氧化,对金属纳米颗粒的应用效果不产生任何影响,并且可以分情况加速或者阻止纳米颗粒的团聚。 专利二进行采用纳米零价铁强还原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污染物被吸附在纳米零价铁表面。高价金属还原为低价态,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还原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可有效降低污染负荷,将有机物还原为低毒物质,部分重金属直接还原为单质或与配体形成沉淀。将絮凝沉淀装置中过量的纳米零价铁通过回流管道回流,使未反应的纳米零价铁可再利用毒性降低的有机废水为后续的微生物反应创造了有利条件,污染物被微生物进一步生物降解。 | ||
技术推广及应用前景效益(风险和效益) | 专利一操作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减缓金属纳米颗粒在储存和应用过程中的氧化,从而增加金属纳米颗粒的运用效率,如采用金属纳米颗粒进行水污染治理过程。 专利二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适用范围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 ||
技术评估内容 | |||
技术团队名称 | 同济大学环境科 (略) 张伟贤团队 | ||
技术团队人数 | 10-50人 | ||
技术团队简介 | 主要研究方向: 1.水化学, 2.水和废水处理, 3.环境修复, 4.环境工程, 5.环境纳米技术, 6.纳米零价铁。 | ||
技术负责人姓名 | 张伟贤 | ||
技术团队负责人(附简历) | 1997年,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首篇纳米材料应用于环境污染控制研究论文,被公认最早将纳米技术应用于环境治理的报道;2000年,率先将纳米技术应用于氯代有机物污染的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实践,成功实现纳米技术向环境保护领域的技术转化;此后,系统探索了铁基纳米技术在含氯有机物转化方面的基础理论及实践应用。 | ||
法律意见 | 无 | ||
重要信息披露 | |||
是否为职务发明创造 | 是 | ||
是否存在共有情况 | 否 |
转让方类型 | 法人 | ||
基本情况 | 法人名称 | 同济大学 | |
注册地(地址) | (略) 四平路1239号 | ||
注册资本(万元) | *.* | ||
企业类型 | 其他组织机构 |
交易类型 | 转让 | ||
转让交易条件 | 交易金额 | 交易入门费/交易底价(万元) | 60.00 |
是否包含产品销售分成 | 否 | ||
产品销售分成说明 | |||
结算方式 | 场外结算 | ||
价款支付方式 | 一次性付款 | ||
付款要求 | |||
与交易相关的其他条件 | 面议 | ||
受让方资格条件 |
| ||
保证金事项 | 是否交纳保证金 | 否 |
信息发布公告期(工作日) | 5 | |
信息披露期满后,如未征集到意向受让方 | 延长信息披露:不变更信息披露内容,按照5个工作日为一个周期延长,直至征集到意向受让方。 | |
信息发布期满,如征集到两个及以上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组织交易方式 | 在线竞价 | |
会同转让方审查意向方资格 | 否 |
|
项目名称 | “一种减弱金属纳米颗粒氧化的方法”等2项专利权转让 | 项目编号 | Z* |
项目类型 | 技术转让 | ||
挂牌起始日 | 2023-10-11 | 挂牌截止日 | 2023-10-18 |
是否为技术成果组合 | 是 | 技术成果数量 | 2 |
标的名称 | “一种减弱金属纳米颗粒氧化的方法”等2项专利权 | ||
技术领域 | 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 | ||
标的权证类型 | 专利 |
权证编号 | 序号 | 名称 | 权证编号 | 开发完成日期 | 首次发表日期 | 失效日 |
1 | 一种减弱金属纳米颗粒氧化的方法 | ZL*.0 | 2015-05-13 | 2017-02-22 | 2035-05-13 | |
2 | Nano iron biological coupling device for organic wastewater and its process | US* | 2020-09-25 | 2022-11-05 | 2040-09-25 |
项目阶段 | 研制 | ||
技术成熟度(TRL) | TRL4 | 进行了基本部件集成,但与最终产品系统相比,并非真正的集成。 | |
样品/样机 | 无 | ||
是否有试用报告 | 否 | ||
项目简介 |
| ||
技术效果与指标 | 专利一可有效地减弱金属纳米颗粒的氧化,对金属纳米颗粒的应用效果不产生任何影响,并且可以分情况加速或者阻止纳米颗粒的团聚。 专利二进行采用纳米零价铁强还原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污染物被吸附在纳米零价铁表面。高价金属还原为低价态,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还原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可有效降低污染负荷,将有机物还原为低毒物质,部分重金属直接还原为单质或与配体形成沉淀。将絮凝沉淀装置中过量的纳米零价铁通过回流管道回流,使未反应的纳米零价铁可再利用毒性降低的有机废水为后续的微生物反应创造了有利条件,污染物被微生物进一步生物降解。 | ||
技术推广及应用前景效益(风险和效益) | 专利一操作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减缓金属纳米颗粒在储存和应用过程中的氧化,从而增加金属纳米颗粒的运用效率,如采用金属纳米颗粒进行水污染治理过程。 专利二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适用范围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 ||
技术评估内容 | |||
技术团队名称 | 同济大学环境科 (略) 张伟贤团队 | ||
技术团队人数 | 10-50人 | ||
技术团队简介 | 主要研究方向: 1.水化学, 2.水和废水处理, 3.环境修复, 4.环境工程, 5.环境纳米技术, 6.纳米零价铁。 | ||
技术负责人姓名 | 张伟贤 | ||
技术团队负责人(附简历) | 1997年,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首篇纳米材料应用于环境污染控制研究论文,被公认最早将纳米技术应用于环境治理的报道;2000年,率先将纳米技术应用于氯代有机物污染的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实践,成功实现纳米技术向环境保护领域的技术转化;此后,系统探索了铁基纳米技术在含氯有机物转化方面的基础理论及实践应用。 | ||
法律意见 | 无 | ||
重要信息披露 | |||
是否为职务发明创造 | 是 | ||
是否存在共有情况 | 否 |
转让方类型 | 法人 | ||
基本情况 | 法人名称 | 同济大学 | |
注册地(地址) | (略) 四平路1239号 | ||
注册资本(万元) | *.* | ||
企业类型 | 其他组织机构 |
交易类型 | 转让 | ||
转让交易条件 | 交易金额 | 交易入门费/交易底价(万元) | 60.00 |
是否包含产品销售分成 | 否 | ||
产品销售分成说明 | |||
结算方式 | 场外结算 | ||
价款支付方式 | 一次性付款 | ||
付款要求 | |||
与交易相关的其他条件 | 面议 | ||
受让方资格条件 |
| ||
保证金事项 | 是否交纳保证金 | 否 |
信息发布公告期(工作日) | 5 | |
信息披露期满后,如未征集到意向受让方 | 延长信息披露:不变更信息披露内容,按照5个工作日为一个周期延长,直至征集到意向受让方。 | |
信息发布期满,如征集到两个及以上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组织交易方式 | 在线竞价 | |
会同转让方审查意向方资格 | 否 |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