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能源局:谱写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山东篇章
山东省能源局:谱写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山东篇章
2023年,全省能源行业深入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 (略) 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着力构建“风、光、火、核、储、氢”多能互补的能源格局, (略) 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坚实保障。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新年伊始, (略) 能源局组织专家学者认真盘点,总结2023年山东能源转型系列关键性数据、标志性事件、引领性工程,全面反映能源行业改革发展成效,汇聚奋进力量,续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能源新篇章。
十大关键性数据催人奋进
1.全省电力总装机居全国第二。装机规模达到2.115亿千瓦,同比增长11.57%。
2.全社会用电量、发电量均居全国前列。其中,全社会用电量796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发电量648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 (略) 外来电147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
3.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发电量三年实现翻番。全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9395.8万千瓦、发电量1578.5亿千瓦时,均比2020年增长了一倍。
4.全省风电光伏装机总量居全国第一。其中,风电装机2591.1万千瓦、光伏装机5692.5万千瓦,分别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的27.58%、60.59%;风电、光伏发电量达到1153亿千瓦时,是首个过千 (略) 级电网。
5.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规模连续两年全国第一。其中2022年新增200万千瓦,2023年新增211万千瓦,累计建成472万千瓦,跃居全国第三位。
6.新型储能规模全国第一。装机达到398.3万千瓦,同比增加156.9%。
7.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加快推进。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
8.大型煤电机组占比显著提高。3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装机达到8403万千瓦,占煤电装机的78.95%;在建规模2000万千瓦。
9.一次能源产量保持稳定。其中,煤炭产量8705.8万吨;原油产量2205万吨。
10.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保有量54.1万台,同比增长152%。
十大标志性事件备受瞩目
1.12月7日, (略) 与国家能源局在济南举行能源工作座谈会
会议围绕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挖潜稳定油气煤炭产能产量,推动已纳规电源项目建设,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强化能源科技创新,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抓好当前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工作等进行座谈。双方表示,扎实抓好能源供应保障,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共同履行维护国家能源安全重要使命。
2.12月27日,全省能源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
总结2023年工作成绩,研判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围绕构建“五个体系”,大力实施核电项目提速建设、风光基地提效建设、储能设施多元发展、地热资源开发示范、煤炭油气增储稳产、煤电行业转型升级、装备产业招引培育、绿色低碳转型试点、能源惠民利民提升、安全生产管理筑基等能源转型投资“十大工程”。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500万千瓦以上、规模突破1亿千瓦,能源领域投资力争达到2000亿元左右。
3.11月16日, (略) 人民政 (略) 在济南签署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协议
双方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 (略) 关于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的部署要求,经友好协商,合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推进山东电网高质量发展、推进充电网络互联互通、推进“四新”示范应用,建立高层协商、日常联络、技术交流等机制,共同开启充电基础设施领域密切合作新篇章。
4.10月18日至20日,中国(山东)储能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展览会在济南召开
大会以“聚焦储能发展,共创绿色未来”为主题,搭建合作交流桥梁,创造产业落地契机,共襄储能发展之举、共赢绿色低碳未来。 (略) 院士、专家学者,国内发电、电网、电力规划设计、储能投资建设、能源数字、综合能源服务等企业相关负责人及行业领军人物共500余人参加。推出“山东储能高质量发展成果展”,全方位展示储能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集中签约了77个产业项目,总投资超千亿元。
5.全网最高用电负荷16次破亿,成功应对迎峰度夏、度冬等重要时段考验
全省能源系统坚定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协调各方力量,调动各种要素,增强电网韧性,提升抗压能力,以电力保供之“稳”,支撑经济发展之“进”。迎峰度夏期间,全省经受住午晚双峰首次同日“双破亿”、最高负荷10次破亿的严峻考验;迎峰度冬期间,成功应对最高用电负荷6次破亿、8次刷新度冬历史纪录的挑战,圆满完成电力保供任务。
6. (略) 煤电行业转型升级方案
方案紧紧锚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分类施策、一台一策,加快清洁高效大型煤电机组建设,有序关停低效小煤电机组,实施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推动煤电行业转型升级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全年累计建成大型煤电机组5台、256万千瓦;关停小煤电机组77台、301.37万千瓦;完成“三改联动”36台次、1774.5万千瓦。挖掘调峰能力采暖季145万千瓦、非采暖季190万千瓦;新增民生供热能力约3200万平方米、新增工业供汽能力630吨/小时。
7. (略) 能源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
方案提出积极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体系、集约节约清洁用能体系和绿色低碳科技支撑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实施能源领域碳达峰行动。2023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增发电装机1934.9万千瓦,累计装机占电力总装机的44.4%,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到2030年,初步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清洁能源成为能源增量的主体,能源生产消费模式实现重要转变,能源领域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稳中有降。
8.全国首创新型储能“1+N”政策体系
研究制定《支持新型储能健康有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支持长时储能试点应用的若干措施》《 (略) 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试点工作的通知》等多项“全国首创”支持政策,推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截至12月31日,新型储能累计减少弃风弃光电量8.59亿千瓦时,可满足214万户居民1个月用电需求。
9.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
12月6日,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完成168小时连续运行考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标志性成果,也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据悉,高温气冷堆具有“固有安全性”,即在丧失所有冷却能力的情况下,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反应堆都能保持安全状态,不会出现堆芯熔毁和放射性物质外泄。核电站商运投产,对促进我国核电安全发展、提升我国核电科技创新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
10.启动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建设
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措施》等“1+1”政策体系,创新提出地热能“一基地两示范”“四大示范工程”等发展路径。围绕破解瓶颈制约,加大价格和财政支持力度,对浅层地热能重点项目执行居民生活用电价格;遴选100口中深层地热井,给予每口井不超过100万元财政奖补。截至12月底,地热能供热面积超过6000万平方米。
十大引领性工程破浪前行
1.世界首台630℃国家电力示范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启动
8月31日,世界首台630℃国家电力示范项目——大唐郓城630℃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国家电力示范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启动。项目位于山东菏泽郓城,总投资93亿元,安装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设计主蒸汽压力35.5兆帕,供电煤耗256.28克/千瓦时,以再热汽温630℃、发电热效率突破50%为主要示范点,是国内“压力最高、温度最高、效率最高”的单轴百万千瓦火电机组。投产后,项目年发电量可达100亿千瓦时,较常规煤电机组每年可节约标煤3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4.5万吨,可带动地方税收5亿元,创造就业岗位2000余个。
2.全球容量最大、国内首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建成投用
11月2日,全球容量最大、国内首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在青岛董家口LNG接收站建成投用,该储罐于2021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历时25个月安全完成,新增储气能力1.65亿立方米。以此为标志,青岛LNG接收站年接卸能力达到1100万吨,年供气能力提升至165亿立方米,可满足9000万户家庭1年的用气需求。山东持续推进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以青岛港、烟台港为重点,威海港、日照港、东营港为补充,布局均衡、管网配套的LNG储运体系,力争“十四五”末,全省沿海LNG天然气保供能力超过350亿立方米。
3.全国最长二氧化碳输送管道投运
7月11日,全国首条百万吨、百公里高压常温密相二氧化碳输送管道——“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建成投运,标志着国内首次实现二氧化碳长距离密相管输。该管道作为中国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09千米,每年可将170万吨二氧化碳输送到胜利油田地下油藏进行驱油封存。投产年可减少车辆运输4万辆次,减少天然气(车用燃料)约200万标准立方米,减少运输环节二氧化碳排放0.4万吨。
4.全国 (略) 核能供暖工程投运
11月25日,全国 (略) 核能供热工程——国家电投“暖核一号”三期核能供热项目正式投运。在给海阳供暖的同时,供暖区域延伸 (略) ,覆盖主城区630万平方米,实现零碳热源的跨区域互通共享,开启国内核能“双城”供热模式。预计可替代原煤消耗2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2万吨。本供暖季“暖核一号”供暖面积合计达1250万平方米,可满足约40万人口的冬季清洁取暖需求。
5.全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送电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
3月16日,国内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送电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是“十四五”国家规 (略) 区输电重点工程,也是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总投资约202亿元,起于甘肃庆阳换流站,途经甘肃、陕西、山西、河北、 (略) ,落点山东泰安东平换流站,线路全长926公里,额定电压±800千伏,输送容量800万千瓦,计划于2025年建成投运,年输送电量超过360亿千瓦时,将实现更大范围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五交四直”外电入鲁新格局。
6.全国首个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实证项目成果发布
9月26日,山东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实证项目成果发布会在济南召开。国家电投山东能源依托建成的威海文登HG32、烟台海阳HG34实证项目,发布了全国首个近海海域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结构模块化设计验证、模块施工工艺验证、桩基承载力检测结果、结构防腐试验检测结果、海上辐照度监测结果等实证成果,全链条积累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建设经验, (略) 乃至全国推动海上光伏规模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样板。
7.全省首个百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倒送电一次成功
11月11日,全省首个百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肥城300兆瓦盐穴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电站倒送电一次成功,进入带电调试阶段。肥城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总规模310兆瓦,由中储国能(山东) (略) 分两期建设。一期10兆瓦全球首台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于2021年建成投产;二期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于2023年2月开工,计划2024年5月建成投运,总投资约15亿元,建设规模300兆瓦/1800兆瓦时;建成投产后,一小时发电3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可达5.94亿千瓦时。
8.全省装机规模最大海上风电项目一期并网
11月17日,全省装机规模最大海上风电项目——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U1场址海上风电场项目一期450兆瓦并网。该项目位于威海乳山南侧海域,由国家电投山东能源投资100亿元开发,总装机容量900兆瓦,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53台单机容量8.5兆瓦风电机组,配置一座国内最大、集电线路电压等级最高的模块化海上升压站,年可发电13.5亿千瓦时,替代标煤约42.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17.4万吨。
9.全省首台9F级重型燃气机组投运
12月25日,全省首台9F级重型燃机项目——华电青岛燃机项目5号机组正式投产发电。该项目于2022年4月22日主体开工,总投资24亿元,建设2台单机容量505.54兆瓦9F重型燃机,首次应用20余个先进技术,燃机国产化率达90%以上,天然气增压机国产化率达95%。全部建成投产后,可有效弥补用电负荷缺口,优化电网调峰能力,与同等装机规模超净燃煤机组相比,年可减少标煤耗量约150万吨,降低碳排放60%左右。截至12月底,在建在运装机达到700万千瓦以上,其中重型燃机509.2万千瓦。
10.全省装机规模最大抽水蓄能电站建成投运
9月19日,文登抽水蓄能电站6号机组提前3个月投运。文登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85.67亿元、装机容量18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27.1亿千瓦时,可满足106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量。该项目位于威海文登,由 (略) 、 (略) 合资建设, (略) 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胶东地区首座、山东装机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自2015年开工建设以来,每年增加当地财政收入超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2023年1月,电站1、2号机组提前半年投入运行;5—8月,3、4、5号机组相继投运;9月,6号机组提前3个月投运,创造“九个月六投”新纪录。
2023年,全省能源行业深入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 (略) 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着力构建“风、光、火、核、储、氢”多能互补的能源格局, (略) 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坚实保障。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新年伊始, (略) 能源局组织专家学者认真盘点,总结2023年山东能源转型系列关键性数据、标志性事件、引领性工程,全面反映能源行业改革发展成效,汇聚奋进力量,续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能源新篇章。
十大关键性数据催人奋进
1.全省电力总装机居全国第二。装机规模达到2.115亿千瓦,同比增长11.57%。
2.全社会用电量、发电量均居全国前列。其中,全社会用电量796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发电量648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 (略) 外来电147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
3.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发电量三年实现翻番。全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9395.8万千瓦、发电量1578.5亿千瓦时,均比2020年增长了一倍。
4.全省风电光伏装机总量居全国第一。其中,风电装机2591.1万千瓦、光伏装机5692.5万千瓦,分别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的27.58%、60.59%;风电、光伏发电量达到1153亿千瓦时,是首个过千 (略) 级电网。
5.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规模连续两年全国第一。其中2022年新增200万千瓦,2023年新增211万千瓦,累计建成472万千瓦,跃居全国第三位。
6.新型储能规模全国第一。装机达到398.3万千瓦,同比增加156.9%。
7.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加快推进。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
8.大型煤电机组占比显著提高。3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装机达到8403万千瓦,占煤电装机的78.95%;在建规模2000万千瓦。
9.一次能源产量保持稳定。其中,煤炭产量8705.8万吨;原油产量2205万吨。
10.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保有量54.1万台,同比增长152%。
十大标志性事件备受瞩目
1.12月7日, (略) 与国家能源局在济南举行能源工作座谈会
会议围绕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挖潜稳定油气煤炭产能产量,推动已纳规电源项目建设,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强化能源科技创新,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抓好当前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工作等进行座谈。双方表示,扎实抓好能源供应保障,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共同履行维护国家能源安全重要使命。
2.12月27日,全省能源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
总结2023年工作成绩,研判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围绕构建“五个体系”,大力实施核电项目提速建设、风光基地提效建设、储能设施多元发展、地热资源开发示范、煤炭油气增储稳产、煤电行业转型升级、装备产业招引培育、绿色低碳转型试点、能源惠民利民提升、安全生产管理筑基等能源转型投资“十大工程”。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500万千瓦以上、规模突破1亿千瓦,能源领域投资力争达到2000亿元左右。
3.11月16日, (略) 人民政 (略) 在济南签署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协议
双方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 (略) 关于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的部署要求,经友好协商,合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推进山东电网高质量发展、推进充电网络互联互通、推进“四新”示范应用,建立高层协商、日常联络、技术交流等机制,共同开启充电基础设施领域密切合作新篇章。
4.10月18日至20日,中国(山东)储能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展览会在济南召开
大会以“聚焦储能发展,共创绿色未来”为主题,搭建合作交流桥梁,创造产业落地契机,共襄储能发展之举、共赢绿色低碳未来。 (略) 院士、专家学者,国内发电、电网、电力规划设计、储能投资建设、能源数字、综合能源服务等企业相关负责人及行业领军人物共500余人参加。推出“山东储能高质量发展成果展”,全方位展示储能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集中签约了77个产业项目,总投资超千亿元。
5.全网最高用电负荷16次破亿,成功应对迎峰度夏、度冬等重要时段考验
全省能源系统坚定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协调各方力量,调动各种要素,增强电网韧性,提升抗压能力,以电力保供之“稳”,支撑经济发展之“进”。迎峰度夏期间,全省经受住午晚双峰首次同日“双破亿”、最高负荷10次破亿的严峻考验;迎峰度冬期间,成功应对最高用电负荷6次破亿、8次刷新度冬历史纪录的挑战,圆满完成电力保供任务。
6. (略) 煤电行业转型升级方案
方案紧紧锚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分类施策、一台一策,加快清洁高效大型煤电机组建设,有序关停低效小煤电机组,实施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推动煤电行业转型升级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全年累计建成大型煤电机组5台、256万千瓦;关停小煤电机组77台、301.37万千瓦;完成“三改联动”36台次、1774.5万千瓦。挖掘调峰能力采暖季145万千瓦、非采暖季190万千瓦;新增民生供热能力约3200万平方米、新增工业供汽能力630吨/小时。
7. (略) 能源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
方案提出积极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体系、集约节约清洁用能体系和绿色低碳科技支撑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实施能源领域碳达峰行动。2023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增发电装机1934.9万千瓦,累计装机占电力总装机的44.4%,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到2030年,初步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清洁能源成为能源增量的主体,能源生产消费模式实现重要转变,能源领域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稳中有降。
8.全国首创新型储能“1+N”政策体系
研究制定《支持新型储能健康有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支持长时储能试点应用的若干措施》《 (略) 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试点工作的通知》等多项“全国首创”支持政策,推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截至12月31日,新型储能累计减少弃风弃光电量8.59亿千瓦时,可满足214万户居民1个月用电需求。
9.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
12月6日,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完成168小时连续运行考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标志性成果,也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据悉,高温气冷堆具有“固有安全性”,即在丧失所有冷却能力的情况下,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反应堆都能保持安全状态,不会出现堆芯熔毁和放射性物质外泄。核电站商运投产,对促进我国核电安全发展、提升我国核电科技创新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
10.启动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建设
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措施》等“1+1”政策体系,创新提出地热能“一基地两示范”“四大示范工程”等发展路径。围绕破解瓶颈制约,加大价格和财政支持力度,对浅层地热能重点项目执行居民生活用电价格;遴选100口中深层地热井,给予每口井不超过100万元财政奖补。截至12月底,地热能供热面积超过6000万平方米。
十大引领性工程破浪前行
1.世界首台630℃国家电力示范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启动
8月31日,世界首台630℃国家电力示范项目——大唐郓城630℃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国家电力示范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启动。项目位于山东菏泽郓城,总投资93亿元,安装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设计主蒸汽压力35.5兆帕,供电煤耗256.28克/千瓦时,以再热汽温630℃、发电热效率突破50%为主要示范点,是国内“压力最高、温度最高、效率最高”的单轴百万千瓦火电机组。投产后,项目年发电量可达100亿千瓦时,较常规煤电机组每年可节约标煤3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4.5万吨,可带动地方税收5亿元,创造就业岗位2000余个。
2.全球容量最大、国内首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建成投用
11月2日,全球容量最大、国内首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在青岛董家口LNG接收站建成投用,该储罐于2021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历时25个月安全完成,新增储气能力1.65亿立方米。以此为标志,青岛LNG接收站年接卸能力达到1100万吨,年供气能力提升至165亿立方米,可满足9000万户家庭1年的用气需求。山东持续推进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以青岛港、烟台港为重点,威海港、日照港、东营港为补充,布局均衡、管网配套的LNG储运体系,力争“十四五”末,全省沿海LNG天然气保供能力超过350亿立方米。
3.全国最长二氧化碳输送管道投运
7月11日,全国首条百万吨、百公里高压常温密相二氧化碳输送管道——“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建成投运,标志着国内首次实现二氧化碳长距离密相管输。该管道作为中国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09千米,每年可将170万吨二氧化碳输送到胜利油田地下油藏进行驱油封存。投产年可减少车辆运输4万辆次,减少天然气(车用燃料)约200万标准立方米,减少运输环节二氧化碳排放0.4万吨。
4.全国 (略) 核能供暖工程投运
11月25日,全国 (略) 核能供热工程——国家电投“暖核一号”三期核能供热项目正式投运。在给海阳供暖的同时,供暖区域延伸 (略) ,覆盖主城区630万平方米,实现零碳热源的跨区域互通共享,开启国内核能“双城”供热模式。预计可替代原煤消耗2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2万吨。本供暖季“暖核一号”供暖面积合计达1250万平方米,可满足约40万人口的冬季清洁取暖需求。
5.全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送电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
3月16日,国内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送电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是“十四五”国家规 (略) 区输电重点工程,也是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总投资约202亿元,起于甘肃庆阳换流站,途经甘肃、陕西、山西、河北、 (略) ,落点山东泰安东平换流站,线路全长926公里,额定电压±800千伏,输送容量800万千瓦,计划于2025年建成投运,年输送电量超过360亿千瓦时,将实现更大范围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五交四直”外电入鲁新格局。
6.全国首个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实证项目成果发布
9月26日,山东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实证项目成果发布会在济南召开。国家电投山东能源依托建成的威海文登HG32、烟台海阳HG34实证项目,发布了全国首个近海海域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结构模块化设计验证、模块施工工艺验证、桩基承载力检测结果、结构防腐试验检测结果、海上辐照度监测结果等实证成果,全链条积累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建设经验, (略) 乃至全国推动海上光伏规模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样板。
7.全省首个百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倒送电一次成功
11月11日,全省首个百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肥城300兆瓦盐穴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电站倒送电一次成功,进入带电调试阶段。肥城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总规模310兆瓦,由中储国能(山东) (略) 分两期建设。一期10兆瓦全球首台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于2021年建成投产;二期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于2023年2月开工,计划2024年5月建成投运,总投资约15亿元,建设规模300兆瓦/1800兆瓦时;建成投产后,一小时发电3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可达5.94亿千瓦时。
8.全省装机规模最大海上风电项目一期并网
11月17日,全省装机规模最大海上风电项目——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U1场址海上风电场项目一期450兆瓦并网。该项目位于威海乳山南侧海域,由国家电投山东能源投资100亿元开发,总装机容量900兆瓦,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53台单机容量8.5兆瓦风电机组,配置一座国内最大、集电线路电压等级最高的模块化海上升压站,年可发电13.5亿千瓦时,替代标煤约42.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17.4万吨。
9.全省首台9F级重型燃气机组投运
12月25日,全省首台9F级重型燃机项目——华电青岛燃机项目5号机组正式投产发电。该项目于2022年4月22日主体开工,总投资24亿元,建设2台单机容量505.54兆瓦9F重型燃机,首次应用20余个先进技术,燃机国产化率达90%以上,天然气增压机国产化率达95%。全部建成投产后,可有效弥补用电负荷缺口,优化电网调峰能力,与同等装机规模超净燃煤机组相比,年可减少标煤耗量约150万吨,降低碳排放60%左右。截至12月底,在建在运装机达到700万千瓦以上,其中重型燃机509.2万千瓦。
10.全省装机规模最大抽水蓄能电站建成投运
9月19日,文登抽水蓄能电站6号机组提前3个月投运。文登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85.67亿元、装机容量18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27.1亿千瓦时,可满足106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量。该项目位于威海文登,由 (略) 、 (略) 合资建设, (略) 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胶东地区首座、山东装机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自2015年开工建设以来,每年增加当地财政收入超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2023年1月,电站1、2号机组提前半年投入运行;5—8月,3、4、5号机组相继投运;9月,6号机组提前3个月投运,创造“九个月六投”新纪录。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