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公众号:煤炭资源网:新能源装机将首超煤电,消纳问题怎么解决?
来源微信公众号:煤炭资源网:新能源装机将首超煤电,消纳问题怎么解决?
中电联发布的《2023—2024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预计,2024年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将首次超过煤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40%左右。
中电联预测,2024年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将再次超过2亿千瓦,2024年底,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13亿千瓦左右,同比增速约24%。
2020年9月,中国提出“双碳”目标,随后锚定了2030年中国风电光伏装机容量超12亿千瓦的目标。按照上述预测,这一目标将在2024年提前实现并超出目标1亿千瓦。
但随着装机规模的扩展,以及大规模新能源发电装机持续接入电网,部分地区新能源消纳压力也进一步凸显。
回顾历史,新能源消纳问题并不鲜见。早在2016年前后,我国便出现了弃风弃光困境,新能源消纳矛盾开始凸显。彼时,全国重点地区弃电率一度达到30%以上,直至“十三五”末期新能源消纳问题才得到大幅缓解。近年来,随着“十四五”规划和“双碳”目标的提出,新能源装机规模进一步飙升,消纳难题重现。
刚刚过去的一年,集中式光伏发电和风电接网、送出,以及分布式光伏接网承载力受限的问题,这些都让新能源消纳遭遇挑战。部分业内专家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指出,新能源消纳问题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源网荷储各个环节协同发力予以解决。同时,投资商在项目开发问题上需要全盘考量,做好开发管理工作,做深做细,把控新能源接入和送出的风险,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以光伏发电为例,目前,户用分布式光伏已与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集中式光伏在新增装机规模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其中,发展较早的集中式光伏,单体装机容量大、占地面积大、布局紧凑,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增长的主要力量。
虽然这类型项目的建设一般都在西北等自然条件较好,人类聚集度相对较低的地区,在批复和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但这类地区对电力的需求相对也偏低,消纳情况不太理想。
根据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数据,2022年蒙西风电消纳率92.9%,相较于2021年上升1.8pct;蒙东风电消纳率90.0%,相较于2021年下降7.6pct;甘肃风电消纳率93.8%,相较于2021年下降2.1pct;青海风电消纳率92.7%,相较于2022年上升3.4pct。内蒙、甘肃、青海是新能源大基地的重点建设地区,但目前风电消纳率均已远低于《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要求水平。
相较而言,分布式光伏具有装机容量小、占地面积小、布局分散等特征,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刘译阳在第七届分布式能源嘉年华上指出,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已经连续3年占比达到50%以上。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集中式光伏新增37.46GW,户用分布式光伏新增21.52GW,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新增19.44GW。
但伴随着地方上推进分布式光伏政策的实施,一些地区盲目发展农村户用光伏。但由于变压器容量较小,已达到承受极限,导致户用光伏接入受限,甚至出现了反送电现象,影响农村用电安全和电压质量。导致消纳结果反而更趋恶化。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之前也曾指出,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传统电力系统在规划建设、调度运行等方面已不能适应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要求,在局部地区新能源并网消纳压力比较大。在要素保障方面,新能源发展土地需求大,要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需要在用地用海、生态环保等方面进一步与相关部门加大政策衔接协调力度。在消费利用方面,为积极适应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新要求,需要进一步引导全社会消费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主动性。
也有业内专家指出,新能源的消纳问题并非全是地方政府、 (略) 的责任,归根结底是相比快速发展的新能源,社会用电量没有明显增加。
因此,一些专家对2024年的新能源消纳表示担忧。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对电力需求增长的带动可能有限,而新能源投资速度仍保持较快速度增长,供需不匹配问题会增加消纳压力。
有机构也表示,“十四五”中后期,若新能源年新增装机容量仍保持快速增长,预计新能源消纳形势 将愈加严峻,特别是新能源大基地布局所在的西北地区。在特高压建设 等外送条件暂时欠缺的情况下,内蒙古、甘肃、 (略) (区)新能源消纳压力恐将更加明显。
为此,中电联建议,加强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展规划,加快 (略) 特高压通道建设,继续加强系统调峰能力建设。
李创军也表示,未来将重点要做好三方面工作,包括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统筹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和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要完善绿色电力证书制度,抓紧出台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相关政策,明确绿证的权威性、通用性、唯一性和主导性,扩大绿证核发和交易范围,推动绿证核发全覆盖,在全社会营造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氛围,鼓励社会各用能单位主动承担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社会责任,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中电联发布的《2023—2024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预计,2024年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将首次超过煤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40%左右。
中电联预测,2024年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将再次超过2亿千瓦,2024年底,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13亿千瓦左右,同比增速约24%。
2020年9月,中国提出“双碳”目标,随后锚定了2030年中国风电光伏装机容量超12亿千瓦的目标。按照上述预测,这一目标将在2024年提前实现并超出目标1亿千瓦。
但随着装机规模的扩展,以及大规模新能源发电装机持续接入电网,部分地区新能源消纳压力也进一步凸显。
回顾历史,新能源消纳问题并不鲜见。早在2016年前后,我国便出现了弃风弃光困境,新能源消纳矛盾开始凸显。彼时,全国重点地区弃电率一度达到30%以上,直至“十三五”末期新能源消纳问题才得到大幅缓解。近年来,随着“十四五”规划和“双碳”目标的提出,新能源装机规模进一步飙升,消纳难题重现。
刚刚过去的一年,集中式光伏发电和风电接网、送出,以及分布式光伏接网承载力受限的问题,这些都让新能源消纳遭遇挑战。部分业内专家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指出,新能源消纳问题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源网荷储各个环节协同发力予以解决。同时,投资商在项目开发问题上需要全盘考量,做好开发管理工作,做深做细,把控新能源接入和送出的风险,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以光伏发电为例,目前,户用分布式光伏已与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集中式光伏在新增装机规模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其中,发展较早的集中式光伏,单体装机容量大、占地面积大、布局紧凑,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增长的主要力量。
虽然这类型项目的建设一般都在西北等自然条件较好,人类聚集度相对较低的地区,在批复和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但这类地区对电力的需求相对也偏低,消纳情况不太理想。
根据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数据,2022年蒙西风电消纳率92.9%,相较于2021年上升1.8pct;蒙东风电消纳率90.0%,相较于2021年下降7.6pct;甘肃风电消纳率93.8%,相较于2021年下降2.1pct;青海风电消纳率92.7%,相较于2022年上升3.4pct。内蒙、甘肃、青海是新能源大基地的重点建设地区,但目前风电消纳率均已远低于《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要求水平。
相较而言,分布式光伏具有装机容量小、占地面积小、布局分散等特征,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刘译阳在第七届分布式能源嘉年华上指出,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已经连续3年占比达到50%以上。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集中式光伏新增37.46GW,户用分布式光伏新增21.52GW,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新增19.44GW。
但伴随着地方上推进分布式光伏政策的实施,一些地区盲目发展农村户用光伏。但由于变压器容量较小,已达到承受极限,导致户用光伏接入受限,甚至出现了反送电现象,影响农村用电安全和电压质量。导致消纳结果反而更趋恶化。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之前也曾指出,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传统电力系统在规划建设、调度运行等方面已不能适应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要求,在局部地区新能源并网消纳压力比较大。在要素保障方面,新能源发展土地需求大,要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需要在用地用海、生态环保等方面进一步与相关部门加大政策衔接协调力度。在消费利用方面,为积极适应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新要求,需要进一步引导全社会消费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主动性。
也有业内专家指出,新能源的消纳问题并非全是地方政府、 (略) 的责任,归根结底是相比快速发展的新能源,社会用电量没有明显增加。
因此,一些专家对2024年的新能源消纳表示担忧。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对电力需求增长的带动可能有限,而新能源投资速度仍保持较快速度增长,供需不匹配问题会增加消纳压力。
有机构也表示,“十四五”中后期,若新能源年新增装机容量仍保持快速增长,预计新能源消纳形势 将愈加严峻,特别是新能源大基地布局所在的西北地区。在特高压建设 等外送条件暂时欠缺的情况下,内蒙古、甘肃、 (略) (区)新能源消纳压力恐将更加明显。
为此,中电联建议,加强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展规划,加快 (略) 特高压通道建设,继续加强系统调峰能力建设。
李创军也表示,未来将重点要做好三方面工作,包括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统筹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和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要完善绿色电力证书制度,抓紧出台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相关政策,明确绿证的权威性、通用性、唯一性和主导性,扩大绿证核发和交易范围,推动绿证核发全覆盖,在全社会营造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氛围,鼓励社会各用能单位主动承担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社会责任,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