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尚往来|水电行业发展浅析
礼尚往来|水电行业发展浅析
水电行业发展浅析
水电是清洁能源,可再生、无污染、运行费用低,便于进行电力调峰,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目前,中国不但是世界水电装机第一大国,也是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已逐步成为世界水电创新的中心。
一、水电行业发展现状
在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下,水电行业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行将遵循更严格的环保标准,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水电行业还将积极探索与生态保护和修复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水电装机容量
近五年中国水电装机容量稳步增长,截至2023年年末水电装机容量占国内电力装机容量的14%,但在装机总容量中占比有所收窄。
2019-2023年中国水电装机容量呈增长趋势,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约为29.2亿千瓦,较2019年装机总容量20.11亿千瓦增长45.20%,其中水电装机规模4.22亿千瓦,较2019年增长18.28%;2023年上半年,全国新 (略) 容量*千瓦,其中常规水电*千瓦,抽水蓄能*千瓦。虽然水电装机容量持续扩张,但水电装机容量在装机总容量中的占比却呈现逐步下滑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近两年太阳能电池板价格急剧下调,支撑太阳能装机容量大幅增长,对水电装机容量占比形成挤压,2019-2023年水电装机容量在装机总容量中的占比由17.7%降至14.45%,累计下降3.25个百分点。
(二)水发电量
水电发电量仅次于火电,稳居第二,占比约10%左右,是我国电能供给的重要来源。
火电是我国电能供给的首要能源,也是在电能结构中占比最大的能源,在我国电力安全供应中充当着“压舱石”作用。而水电发电量仅次于火电,是电能供给稳定的重要补充能源,对缓解火电发电压力以及保障“双碳”目标达成具有重要意义。2019至2023年中国水电发电量整体在1.*亿千瓦时水平上下窄幅波动,但2023年受极端天气影响,全国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偏少3.9%,为2012年以来第二少,导致2023年水电发电量为2019年以来最低值。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看,我国水力发电量逐年稳步增加,截至2022年底,我国水力发电量为*.95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比增加0.99%。截至2023年8月,我国水力发电量为7187.4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略有减少,同比减少0.16%,主要的原因是受气候影响,2023年降雨量大幅降低。水利投资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能源供应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亿元,比2021年增长44%,2022年底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营业收入突破700亿元,较2021年同比增加1.15%。
(三)水电资源分布
我国水电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水力发电主要是依靠水轮发电机组,将水流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因此水力发电设备必须依水而建。我国西南、华南区域由于水资源丰富、地势落差大(水的势能比较大)、气候湿润雨水多,因此是水电资源比较集中的区域。四川、云南、湖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浙江、青海是中国水电装机容量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以上十个省份水电装机容量占全国水电装机容量的80%左右,其中四川省水电装机容量最大,占全国水电装机容量的23%左右,在四川省电力装机总容量中占比约76%;云南省水电装机容量排名第二,占全国水电装机容量的19%左右,在云南省装机总容量中占比约62%,四川省和云南省是我国水电资源最富足的两个省份。
二、水电丰枯水期
水电存在明显淡旺季,和来水情况密切相关。我国南北跨度较大,各省气候、温度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各省汛期均有不同,但多数省份每年的6至10月为丰水期,降水较多,水量充沛,水电发电量较多;每年12至来年3月为枯水期,雨水减少,水量小,水电发电量较低。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9-2023年期间每年6至10月丰水期,单月水电发电量基本保持在1000亿千瓦时以上,平均月度发电量为1270亿千瓦时;而12月至来年3月单月水电发电量基本在700亿千瓦时左右,平均月度发电量为700亿千瓦时,丰水期水电月度平均发电量较枯水期增长81.43%。
三、2024年水力发电预测
据水利部消息,2024年4月1日起,我国正式迎来汛期,预期水电将逐渐发力,替代部分火电需求,以三峡水库为例,截至4月10日,三峡水库入库流量为8500立方米/秒,较去年同期增加2700立方米/秒,三峡水库蓄水量为*百万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1914立方米。但当前局部区域来水情况并不乐观,今年水电出力情况仍存在一定变数,例如云南地区,据云南省水利厅消息,2023年云南省遭遇了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且2024年以来云南干旱持续,降雨较常年同期已偏少近两成,全省河道来水量比多年同期偏少13%,另据气象部门预测,2024年3至5月份云南省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少、气温偏高,预计春季全省大部地区旱情偏重,而云南等主要水力发电省份的水电情况将对全国水力电量产生影响。且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均面临着“发电不稳定、电力消纳”等问题,因此虽然水电等新能源是国内电能消耗的重要补充来源,但当前火电的“托底”及“压舱石”作用依然不可动摇。
2019-2023年各月水电发电量数据对比
四、水电行业发展趋势
(一)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创新技术被应用于水电行业。例如, (略) 、储能技术、数字化技术等为水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水电站的效率和可靠性,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同时也有助于解决环境和移民问题。
(二)跨国合作。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跨国合作将成为推动全球水电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可以共享技术、经验和资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挑战。
(三)绿色发展。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水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开发和利用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未来,水电行业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移民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目标。
(四)数字化和智能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在水电行业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化,包括智能设计、智能施工、智能运营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水电站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未来随着 (略) 增多,电力系统中就需要更多的提供稳定特性的电源,而目前来看,只有煤电能够做好调峰,为电力系统提供稳定性。近年来,水力发电装机容量持续扩张,在全国电力装机规模中占比达14%左右,水电发电量位居火电之后,占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的10%左右,是我国电能的重要补充来源;但由于水电不稳定、可控性相对较差,因此短期内火电的“托底”及“压舱石”作用依然不可动摇。
水电行业发展浅析
水电是清洁能源,可再生、无污染、运行费用低,便于进行电力调峰,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目前,中国不但是世界水电装机第一大国,也是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已逐步成为世界水电创新的中心。
一、水电行业发展现状
在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下,水电行业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行将遵循更严格的环保标准,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水电行业还将积极探索与生态保护和修复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水电装机容量
近五年中国水电装机容量稳步增长,截至2023年年末水电装机容量占国内电力装机容量的14%,但在装机总容量中占比有所收窄。
2019-2023年中国水电装机容量呈增长趋势,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约为29.2亿千瓦,较2019年装机总容量20.11亿千瓦增长45.20%,其中水电装机规模4.22亿千瓦,较2019年增长18.28%;2023年上半年,全国新 (略) 容量*千瓦,其中常规水电*千瓦,抽水蓄能*千瓦。虽然水电装机容量持续扩张,但水电装机容量在装机总容量中的占比却呈现逐步下滑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近两年太阳能电池板价格急剧下调,支撑太阳能装机容量大幅增长,对水电装机容量占比形成挤压,2019-2023年水电装机容量在装机总容量中的占比由17.7%降至14.45%,累计下降3.25个百分点。
(二)水发电量
水电发电量仅次于火电,稳居第二,占比约10%左右,是我国电能供给的重要来源。
火电是我国电能供给的首要能源,也是在电能结构中占比最大的能源,在我国电力安全供应中充当着“压舱石”作用。而水电发电量仅次于火电,是电能供给稳定的重要补充能源,对缓解火电发电压力以及保障“双碳”目标达成具有重要意义。2019至2023年中国水电发电量整体在1.*亿千瓦时水平上下窄幅波动,但2023年受极端天气影响,全国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偏少3.9%,为2012年以来第二少,导致2023年水电发电量为2019年以来最低值。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看,我国水力发电量逐年稳步增加,截至2022年底,我国水力发电量为*.95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比增加0.99%。截至2023年8月,我国水力发电量为7187.4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略有减少,同比减少0.16%,主要的原因是受气候影响,2023年降雨量大幅降低。水利投资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能源供应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亿元,比2021年增长44%,2022年底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营业收入突破700亿元,较2021年同比增加1.15%。
(三)水电资源分布
我国水电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水力发电主要是依靠水轮发电机组,将水流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因此水力发电设备必须依水而建。我国西南、华南区域由于水资源丰富、地势落差大(水的势能比较大)、气候湿润雨水多,因此是水电资源比较集中的区域。四川、云南、湖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浙江、青海是中国水电装机容量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以上十个省份水电装机容量占全国水电装机容量的80%左右,其中四川省水电装机容量最大,占全国水电装机容量的23%左右,在四川省电力装机总容量中占比约76%;云南省水电装机容量排名第二,占全国水电装机容量的19%左右,在云南省装机总容量中占比约62%,四川省和云南省是我国水电资源最富足的两个省份。
二、水电丰枯水期
水电存在明显淡旺季,和来水情况密切相关。我国南北跨度较大,各省气候、温度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各省汛期均有不同,但多数省份每年的6至10月为丰水期,降水较多,水量充沛,水电发电量较多;每年12至来年3月为枯水期,雨水减少,水量小,水电发电量较低。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9-2023年期间每年6至10月丰水期,单月水电发电量基本保持在1000亿千瓦时以上,平均月度发电量为1270亿千瓦时;而12月至来年3月单月水电发电量基本在700亿千瓦时左右,平均月度发电量为700亿千瓦时,丰水期水电月度平均发电量较枯水期增长81.43%。
三、2024年水力发电预测
据水利部消息,2024年4月1日起,我国正式迎来汛期,预期水电将逐渐发力,替代部分火电需求,以三峡水库为例,截至4月10日,三峡水库入库流量为8500立方米/秒,较去年同期增加2700立方米/秒,三峡水库蓄水量为*百万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1914立方米。但当前局部区域来水情况并不乐观,今年水电出力情况仍存在一定变数,例如云南地区,据云南省水利厅消息,2023年云南省遭遇了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且2024年以来云南干旱持续,降雨较常年同期已偏少近两成,全省河道来水量比多年同期偏少13%,另据气象部门预测,2024年3至5月份云南省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少、气温偏高,预计春季全省大部地区旱情偏重,而云南等主要水力发电省份的水电情况将对全国水力电量产生影响。且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均面临着“发电不稳定、电力消纳”等问题,因此虽然水电等新能源是国内电能消耗的重要补充来源,但当前火电的“托底”及“压舱石”作用依然不可动摇。
2019-2023年各月水电发电量数据对比
四、水电行业发展趋势
(一)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创新技术被应用于水电行业。例如, (略) 、储能技术、数字化技术等为水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水电站的效率和可靠性,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同时也有助于解决环境和移民问题。
(二)跨国合作。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跨国合作将成为推动全球水电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可以共享技术、经验和资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挑战。
(三)绿色发展。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水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开发和利用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未来,水电行业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移民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目标。
(四)数字化和智能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在水电行业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化,包括智能设计、智能施工、智能运营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水电站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未来随着 (略) 增多,电力系统中就需要更多的提供稳定特性的电源,而目前来看,只有煤电能够做好调峰,为电力系统提供稳定性。近年来,水力发电装机容量持续扩张,在全国电力装机规模中占比达14%左右,水电发电量位居火电之后,占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的10%左右,是我国电能的重要补充来源;但由于水电不稳定、可控性相对较差,因此短期内火电的“托底”及“压舱石”作用依然不可动摇。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