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刀直入|要重视煤价下行引发的煤炭供应收缩和电企履约风险
丹刀直入|要重视煤价下行引发的煤炭供应收缩和电企履约风险
2024年以来,受季节性淡季影响,2月下旬以来煤价持续走弱,至4月上旬电煤累计跌幅超过100元/吨,且中低卡煤种港口现货价已跌破同热值长协区间价上限,出现部分电厂推迟长协履约的情况。当前,我国煤炭供应面临着自产煤供应压力增大、进口煤收缩等问题,且区域性、时段性煤炭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因此仍需持续重点关注煤炭供应链安全。
一、电煤长协履约对稳固我国煤炭供需基础意义重大
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国际能源紧缺、极端天气频现,叠加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致使煤炭和煤电保供不断面临挑战,党中央、 (略) 密集出台系列煤炭 (略) 场调控政策,开展煤炭产业强链补链行动,特别是将稳固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作 (略) 场的“压舱石”。2021年,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 (略) 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明确设定了重点地区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2022年提出“电煤中长期合同必须实现三个100%的要求”。两年间,我国电煤中长协合同履约率不断提升,不仅降低了国际能源价格高企对国内生产成本造成的影响,更有力保障了国际能源紧张形势下国内的煤炭和煤电供应安全。
2023年,我国煤炭产量维持高位,同时受国际能源需求疲软影响,进口煤大 (略) 场,全社会煤炭总供应量和总库存量均处于历史同期高位。从需求来看,重点用煤行业耗煤量增速放缓,整体需求疲软。煤炭供需由供不应求转为供大于求,市场煤价从3月开始阶梯式下跌,至6月中旬累计跌幅超过400元/吨,首次出现现货价跌破电煤中长协价格区间上限情况,阶段性煤价过快下 (略) 场性恐慌,受电企消极履约影响,电煤中长协出现推迟履约甚至违约现象,对煤炭产业链供应链造成较大压力。整体上,2023年受水电发力不足、气候异常引发极端天气频现等影响,关键时期、重点区域的能源保障压力依然很大。截至2023年底,尽管煤电装机首次降至40%以下,达到39.9%,但2023年火力发电量同比增长6.1%,其中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接近六成。特别是,按照国家能源局要求2023年签订26亿吨电煤中长协合同估算,占2023年全国原煤生产量(46.58亿吨)的56%,占2023年电力行业耗煤量(27.5亿吨)的95%,电煤中长协有力保证了煤电发挥兜底保障作用。
二、2024年供需形势分析及中长协兑现政策调整
(一) (略) 场形势分析
2024年我国煤炭供需格局将由2023年的相对过剩向“紧平衡”方向发展。在自产煤供给方面,我国原煤产量稳中有降。一方面经过近几年的产能快速释放后,国内煤矿新增产能逐步达限,供给弹性有限,另一方面煤矿事故频发,影响煤炭阶段性供给。一季度,我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1.1亿吨,1-2月份和3月份均同比下降4.2%。在进口煤供给方面,受进口煤成本支撑、内贸煤价格下跌影响,进口煤价格优势逐步削弱,进口煤量高位收缩。一季度我国进口煤炭1.16亿吨,同比增长14%,3月份增速0.5%,较1-2月份下降22.4个百分点。在需求方面,我国经济重启提振电力消费,火力发电量仍保持增长,增速回落。1-3月份,我国电力生产、消费均明显增加,规上工业发电量*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其中火电1-2月份同比增长9.7%,3月份增长0.5%。
(略) 场价格来看,煤价快速下跌,于4月初港口现货价再次跌破长协区间价上限,较2023年提前2个月,进口煤价首超内贸煤价,价格优势不再。2月下旬以来,市场需求低迷,价格阴跌不止。3月份,晋陕蒙产地坑口价格月降幅在95-130元/吨之间,同比降幅在190-260元/吨之间;北方港动力煤现货价格月降幅在89-103元/吨之间,同比降幅在186-265元/吨之间;进口煤价格月降幅在32-71元/吨之间,同比降幅在106-202元/吨之间。随着煤价的整体回落,4月2日起,CCI4500K港口现货价跌破630元/吨,低于同热值长协区间价上限(630元/吨);3月19日,印尼3800大卡动力煤华南到岸含税价报548元/吨,折算4500K价格较国内CCI4500K港口现货价价差由年初的-74元/吨缩小至-1元/吨,之后该价差由负转正。
(二)2024年电煤中长协政策调整
根据下发的《关于做好2024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的通知》要求,相较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方案,2024年签约范围变窄,不再将工业供热企业纳入长协签订范围;需方签约数量弹性增加,与2023年要求电力企业签约需求量比例增至100%-105%相比,2024将签约比例恢复至80%-100%;季度履约兑现放宽,与2023年要求“季度、年度履约率100%”相比,2024年调整为“月度兑现率不低于80%、季度不低于90%、全年达到100%”。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煤企利润大幅降低,倒逼供应收缩。2022年煤炭行业利润总额达到1.*亿元,历史性地突破万亿大关;2023年下降到7629亿元,降幅达25%,。2024年1-2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累计值(亿元)为954.8亿元,同比降低36.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累计值(亿元)为973.3亿元,同比增长69.4%。可以看出,前两个月煤、电行业利润基本处于持平态势,随着3月份以来煤价的大幅下跌,煤炭行业利润将进一步缩小,已触及一些煤矿的边际成本,部分煤矿产能释放积极性降低,也将倒逼部分高成本煤矿停产或减产,煤炭供应将进一步收缩。
二是电企消极履约,加大阶段性煤炭保供压力和安全风险。受煤炭淡旺季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电力企业普遍推迟、降低淡季月份的长协兑现,将淡季月份20%的长协兑现量移至旺季月份兑现,在当前国内自产煤面临产能达限、安全监管等多重问题下,进一步增大自产煤供应压力和安全风险。特别是,在当前港口中低卡煤种现货价跌破长协区间价上限后,电企 (略) 场煤的采购,对于中长协消极履约,不利于国家煤炭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三是进口煤量过大存在隐患。2023年,我国进口煤量达到4.74亿吨,创历史新高,占国内自产煤量的10.2%,也创下历史新高,占比较2022年提升3.7个百分点,2024年一季度占比再次扩大至10.5%。2015年至2022年,进口煤占国内自产煤比重维持在5.4%-8%之间,在当前全球能源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大量进口煤涌 (略) 场产生一定冲击,后期一 (略) 场复苏或突发政治事件,煤炭进口量无法维持,会影响国内产运销储系统运转。特别是,在我国进口煤品种结构中,2023年动力煤进口量达3.53亿吨,占进口煤总量的74%,占2023年我国电力行业耗煤量(27.5亿吨)的13%,其中进口动力煤中褐煤占比达46%,可以看出低质进口动力煤对我国自产动力煤供应链影响尤为突出。
四、相关建议
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整体向好,随着“两会”精神在地方落地,一系列稳增长、增需求、促循环的政策逐步实施,经济增长动能进一步增强,将带动全社会用能量保持稳定增长,叠加季节性用煤、用电高峰,要进一步夯实电煤中长协保障基础,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对煤电行业重点指标和中长协履约监管。中长协合同履约不仅要保障供需旺季电厂的用煤安全,也要保障供需淡季煤企的安全生产,只有保障中长协合同的平稳兑现,才能夯实电煤供应链的安全基础。要严格执行国家发改委《关于严肃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纪律强化2024年合同履约监管的通知》要求,将履约完成情况与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释放煤炭先进产能、煤矿核增、跨省跨区送电安排、金融信贷支持、铁路运力配置、信用激励约束、国资国企考核等挂钩,增强中长协履约严肃性。
二是精细化掌握两端数据,实现煤炭生产、消费精准调控。供应端准确掌握国内重点煤炭基地的原煤供应能力、煤质指标、生产成本、销售价格及供应流向;消费端分省摸清重点行业耗煤情况、需求指标、采购成本、经营状况及采购渠道。统一口径、精准掌握煤炭供需两端数据,逐步构建供需适配、产消平衡利润均衡、公开透明的煤炭生产-消费精准调控体系。
三是强化进口煤监管,提高煤炭进口多元化水平。一方面加强进口煤监管,特别是关注国内自产煤生产运营情况, (略) 场变化,调节进口规模,保证进口煤在国内自产煤占比维持在合理水平,强化国内煤炭供应主体地位,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另一方面提高煤炭进口多元化水平,将煤炭进口量与国家外交关系相匹配,巩固、增加友好国家煤炭进口量,在海外加快建设煤炭保供基地,在国内加快建设进口煤储备基地,保证在外部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有足够的应对手段。
2024年以来,受季节性淡季影响,2月下旬以来煤价持续走弱,至4月上旬电煤累计跌幅超过100元/吨,且中低卡煤种港口现货价已跌破同热值长协区间价上限,出现部分电厂推迟长协履约的情况。当前,我国煤炭供应面临着自产煤供应压力增大、进口煤收缩等问题,且区域性、时段性煤炭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因此仍需持续重点关注煤炭供应链安全。
一、电煤长协履约对稳固我国煤炭供需基础意义重大
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国际能源紧缺、极端天气频现,叠加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致使煤炭和煤电保供不断面临挑战,党中央、 (略) 密集出台系列煤炭 (略) 场调控政策,开展煤炭产业强链补链行动,特别是将稳固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作 (略) 场的“压舱石”。2021年,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 (略) 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明确设定了重点地区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2022年提出“电煤中长期合同必须实现三个100%的要求”。两年间,我国电煤中长协合同履约率不断提升,不仅降低了国际能源价格高企对国内生产成本造成的影响,更有力保障了国际能源紧张形势下国内的煤炭和煤电供应安全。
2023年,我国煤炭产量维持高位,同时受国际能源需求疲软影响,进口煤大 (略) 场,全社会煤炭总供应量和总库存量均处于历史同期高位。从需求来看,重点用煤行业耗煤量增速放缓,整体需求疲软。煤炭供需由供不应求转为供大于求,市场煤价从3月开始阶梯式下跌,至6月中旬累计跌幅超过400元/吨,首次出现现货价跌破电煤中长协价格区间上限情况,阶段性煤价过快下 (略) 场性恐慌,受电企消极履约影响,电煤中长协出现推迟履约甚至违约现象,对煤炭产业链供应链造成较大压力。整体上,2023年受水电发力不足、气候异常引发极端天气频现等影响,关键时期、重点区域的能源保障压力依然很大。截至2023年底,尽管煤电装机首次降至40%以下,达到39.9%,但2023年火力发电量同比增长6.1%,其中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接近六成。特别是,按照国家能源局要求2023年签订26亿吨电煤中长协合同估算,占2023年全国原煤生产量(46.58亿吨)的56%,占2023年电力行业耗煤量(27.5亿吨)的95%,电煤中长协有力保证了煤电发挥兜底保障作用。
二、2024年供需形势分析及中长协兑现政策调整
(一) (略) 场形势分析
2024年我国煤炭供需格局将由2023年的相对过剩向“紧平衡”方向发展。在自产煤供给方面,我国原煤产量稳中有降。一方面经过近几年的产能快速释放后,国内煤矿新增产能逐步达限,供给弹性有限,另一方面煤矿事故频发,影响煤炭阶段性供给。一季度,我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1.1亿吨,1-2月份和3月份均同比下降4.2%。在进口煤供给方面,受进口煤成本支撑、内贸煤价格下跌影响,进口煤价格优势逐步削弱,进口煤量高位收缩。一季度我国进口煤炭1.16亿吨,同比增长14%,3月份增速0.5%,较1-2月份下降22.4个百分点。在需求方面,我国经济重启提振电力消费,火力发电量仍保持增长,增速回落。1-3月份,我国电力生产、消费均明显增加,规上工业发电量*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其中火电1-2月份同比增长9.7%,3月份增长0.5%。
(略) 场价格来看,煤价快速下跌,于4月初港口现货价再次跌破长协区间价上限,较2023年提前2个月,进口煤价首超内贸煤价,价格优势不再。2月下旬以来,市场需求低迷,价格阴跌不止。3月份,晋陕蒙产地坑口价格月降幅在95-130元/吨之间,同比降幅在190-260元/吨之间;北方港动力煤现货价格月降幅在89-103元/吨之间,同比降幅在186-265元/吨之间;进口煤价格月降幅在32-71元/吨之间,同比降幅在106-202元/吨之间。随着煤价的整体回落,4月2日起,CCI4500K港口现货价跌破630元/吨,低于同热值长协区间价上限(630元/吨);3月19日,印尼3800大卡动力煤华南到岸含税价报548元/吨,折算4500K价格较国内CCI4500K港口现货价价差由年初的-74元/吨缩小至-1元/吨,之后该价差由负转正。
(二)2024年电煤中长协政策调整
根据下发的《关于做好2024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的通知》要求,相较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方案,2024年签约范围变窄,不再将工业供热企业纳入长协签订范围;需方签约数量弹性增加,与2023年要求电力企业签约需求量比例增至100%-105%相比,2024将签约比例恢复至80%-100%;季度履约兑现放宽,与2023年要求“季度、年度履约率100%”相比,2024年调整为“月度兑现率不低于80%、季度不低于90%、全年达到100%”。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煤企利润大幅降低,倒逼供应收缩。2022年煤炭行业利润总额达到1.*亿元,历史性地突破万亿大关;2023年下降到7629亿元,降幅达25%,。2024年1-2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累计值(亿元)为954.8亿元,同比降低36.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累计值(亿元)为973.3亿元,同比增长69.4%。可以看出,前两个月煤、电行业利润基本处于持平态势,随着3月份以来煤价的大幅下跌,煤炭行业利润将进一步缩小,已触及一些煤矿的边际成本,部分煤矿产能释放积极性降低,也将倒逼部分高成本煤矿停产或减产,煤炭供应将进一步收缩。
二是电企消极履约,加大阶段性煤炭保供压力和安全风险。受煤炭淡旺季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电力企业普遍推迟、降低淡季月份的长协兑现,将淡季月份20%的长协兑现量移至旺季月份兑现,在当前国内自产煤面临产能达限、安全监管等多重问题下,进一步增大自产煤供应压力和安全风险。特别是,在当前港口中低卡煤种现货价跌破长协区间价上限后,电企 (略) 场煤的采购,对于中长协消极履约,不利于国家煤炭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三是进口煤量过大存在隐患。2023年,我国进口煤量达到4.74亿吨,创历史新高,占国内自产煤量的10.2%,也创下历史新高,占比较2022年提升3.7个百分点,2024年一季度占比再次扩大至10.5%。2015年至2022年,进口煤占国内自产煤比重维持在5.4%-8%之间,在当前全球能源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大量进口煤涌 (略) 场产生一定冲击,后期一 (略) 场复苏或突发政治事件,煤炭进口量无法维持,会影响国内产运销储系统运转。特别是,在我国进口煤品种结构中,2023年动力煤进口量达3.53亿吨,占进口煤总量的74%,占2023年我国电力行业耗煤量(27.5亿吨)的13%,其中进口动力煤中褐煤占比达46%,可以看出低质进口动力煤对我国自产动力煤供应链影响尤为突出。
四、相关建议
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整体向好,随着“两会”精神在地方落地,一系列稳增长、增需求、促循环的政策逐步实施,经济增长动能进一步增强,将带动全社会用能量保持稳定增长,叠加季节性用煤、用电高峰,要进一步夯实电煤中长协保障基础,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对煤电行业重点指标和中长协履约监管。中长协合同履约不仅要保障供需旺季电厂的用煤安全,也要保障供需淡季煤企的安全生产,只有保障中长协合同的平稳兑现,才能夯实电煤供应链的安全基础。要严格执行国家发改委《关于严肃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纪律强化2024年合同履约监管的通知》要求,将履约完成情况与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释放煤炭先进产能、煤矿核增、跨省跨区送电安排、金融信贷支持、铁路运力配置、信用激励约束、国资国企考核等挂钩,增强中长协履约严肃性。
二是精细化掌握两端数据,实现煤炭生产、消费精准调控。供应端准确掌握国内重点煤炭基地的原煤供应能力、煤质指标、生产成本、销售价格及供应流向;消费端分省摸清重点行业耗煤情况、需求指标、采购成本、经营状况及采购渠道。统一口径、精准掌握煤炭供需两端数据,逐步构建供需适配、产消平衡利润均衡、公开透明的煤炭生产-消费精准调控体系。
三是强化进口煤监管,提高煤炭进口多元化水平。一方面加强进口煤监管,特别是关注国内自产煤生产运营情况, (略) 场变化,调节进口规模,保证进口煤在国内自产煤占比维持在合理水平,强化国内煤炭供应主体地位,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另一方面提高煤炭进口多元化水平,将煤炭进口量与国家外交关系相匹配,巩固、增加友好国家煤炭进口量,在海外加快建设煤炭保供基地,在国内加快建设进口煤储备基地,保证在外部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有足够的应对手段。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