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华东地区一季度煤炭市场简析
聚焦长三角|华东地区一季度煤炭市场简析
一、华东地区2024年1-4月经济概况
华东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自2018年以来,长三角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保持在大约24%左右,用仅占全国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的高密度和高效率。长三角地区在2024年继续保持了其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的地位,展现了强劲的经济增长和一体化发展的显著成效。
2024年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始,2024年致力于实现“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战略定位。为支持区域一体化发展,商业银行加大了在长三角的资源投入,推动了产品服务创新,并持续优化了一体化体制机制。同时,商业银行正在把握先行先试的机遇,着力推动改革创新,特别是在跨境金融等重点领域内。
一季度,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速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得益于区域内的合作亮点频出,以及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协同开放推进等方面的重点努力。据最新数据,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四地的经济总量已超过*亿元人民币的大关。这一数字反映了长三角地区在全国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强的支撑作用。
2024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显示出经济的稳健增长。这一增长对煤炭需求有正面影响,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3月制造业PMI重回荣枯线以上,意味着经济生产活动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对煤炭的需求。
供应方面,产地煤矿复工复产进展缓慢, (略) 场可售资源量偏紧,支撑了产地和港口煤价出现阶段性小幅上涨。但随着煤矿开工恢复正常,供应趋于宽松, (略) 场止涨走弱。
从价格走势来看,国内动力煤价格呈现下降趋势。例如,秦皇岛动力煤的价格有所下降, (略) 场供大于求的情况可能正在发生。
进口量的增加 (略) 场造成一定的影响。3月份煤及褐煤的进口总量显著增加,这可能对华东地区的煤炭供需平衡产生影响。
六大发电集团的煤炭库存量和日均耗煤量的变化也是判断煤炭需求的重要指标。如果库存量减少且日均耗煤量增加,表明煤炭需求在增加;反之则表明需求在减少。
二、主要煤炭消费行业分析
华东地区的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是煤炭消费的主要力量。这些行业的生产活动直接影响着煤炭的需求量。2024年一季度,华东地区煤炭的主要消费行业体现了中国能源需求的特点。
(一)电力行业
作为华东地区煤炭消费的主要行业,电力行业对煤炭的需求量大。一季度,华东地区电力行业发电量环比2023年增加4.6%,煤炭需求环比增加8.2%。基于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对电力的需求稳步增长,从而带动了对发电用煤的需求。华东地区电力行业在2024年一季度的煤炭需求受用电量的增长、产业结构的变化、非化石能源的发展以及气候因素等影响,尽管短期内煤炭可能仍是电力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长期来看,随着绿色低碳政策的推进和非化石能源技术的发展,煤炭在电力行业中的比重可能会逐渐下降。
1. 用电量增长
一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了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显示出华东地区电力需求的稳健增长。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达到289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2%,同比增长9.7%。在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领先。这可能反映了华东地区工业活动的增加,从而对电力供应和煤炭消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增加
一季度,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24.8%,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54.8%。虽然非化石能源的比例在增加,但煤炭仍然是重要的电力来源。
3. 气候变化影响
2024年2月份气温明显偏低,导致了居民取暖用电需求的增加,进而影响了煤炭发电的需求。
4. 装机容量绿色低碳发展趋势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电力装机呈现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这对煤炭消费构成了长期的压力,一定程度上逐渐减少区域内对煤炭的依赖。
(二)钢铁与建材行业
作为煤炭消费的传统领域,钢铁与建材行业对煤炭的需求直接关联到产能的扩张。2024年一季度,受经济发展及国际环境影响,华东地区的钢铁建材行业面临需求疲软、利润下滑和政策调控等多重压力,用煤需求受到影响。
1. 市场需求不振
(略) 场需求的低迷,尤其是建筑行业受到房地产投资下行的拖累,导致钢材价格持续下跌。 (略) 场环境减弱了生产动力,从而可能降低了对炼焦煤等原料的需求。
2. 行业利润压缩
钢铁企业的盈利水平出现了大幅下滑,原燃料价格虽有下降但成本端降幅不及钢材价格降幅,进一步挤压了行业利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会减少生产规模以降低成本,进而影响到煤炭需求。
3. 产量结构调整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下滑,钢材消费的品类逐渐多元化,建筑材需求持续下滑而工业材需求表现较好。这种结构性变化可能导致不同种类钢材的生产调整,反映到煤炭消耗上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
4. 进口煤炭政策
预计2024年将延续2023年的宽进口基调,影响国内煤炭供需状况。随着进口炼焦煤的增加,可能会对国内煤炭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
5. 双碳政策与产能限制
在国家双碳政策和严禁新增钢铁产能的背景下,生铁产量难以增加,这可能会导致焦煤需求增速下滑。
6. 季节性因素
传统上,春节后的复工速度会影响建材的需求量。2024年春节后工人到岗速度慢,下游工地开工较晚,导致需求端表现较差,这直接影响了钢铁建材行业的生产及用煤量。
(三)化工行业
化工行业作为近年来重要的煤炭消费行业之一,一季度华东地区化工行业煤炭需求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受成本压力、原料价格波动、供应水平的回升、宏观经济背景、行业盈利状况、季节性因素以及安全监管等因素影响。
1. 成本压力减轻
化工产品销售价格中枢走低,整体收入同比下降。但终端化工企业煤炭需求,随着细分行业受经济影响不同表现各异,导致细分化工行业利润分化明显。
2. 原料价格波动
煤炭作为化工行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在经历了前期的价格波动后,2024年一季度煤种均价环比和同比均有所下降。这种价格下降可能对化工企业的生产成本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到对煤炭的采购量。
3. 供应水平稳步回升
尽管下游煤炭需求不足,但主产地多数国有大矿保持正常生产,民营煤矿*续复工复产,整体煤炭供应水平稳步回升。 (略) 场上煤炭的供应相对充足,化工终端可根据 (略) 场价格调整采购策略。
4. 宏观经济背景影响
在美联储持续加息、外需收缩的背景下,国内房地产等下游需求仍较疲弱,化工行业景气度下行。这一宏观经济环境直接减少化工行业对煤炭的需求。
5. 行业盈利状况
化工行业的盈利状况自2023年前三季度起出现了下滑,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显著下降,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上的支出,主要受影响的为煤炭采购需求。
三、煤炭供需分析
(一)供应状况
1供应量变化
2024年一季度,俄罗斯的煤炭出口量预计将明显减少,直接影响4月到5月高热值动力煤和喷吹煤的供应。国内方面,原煤产量有所下降,1—2月全国累计生产原煤7.05亿吨,累计同比减少4.20%。国内外煤炭供应都面临一定挑战。
2. 价格趋势
2024年一季度,各煤种均价环比和同比均出现下降。其中,港口5500大 (略) 场均价约为906元/吨,同比下降约20%,环比下降约5%。焦煤价格降幅较小,而无烟煤均价跌幅最大。这一趋势 (略) 场供需宽松的情况。
3. 进口煤炭增长
尽管国内产量下降,但煤炭进口量却快速增长。2024年1-3月累计进口煤炭1.16亿吨,同比增长13.9%。国自产煤炭供应的弹性不足,进口煤的补充作用及其影响变得日益重要。
4. 经济效益压力
煤炭企业经济效益面临一定压力,企业间发展不均衡。这可能会影响到煤炭行业的长期发展和煤炭质量的提升。
5. 绿色转型与兜底作用
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的背景下,煤炭和煤电的兜底作用进一步凸显。这意味着煤炭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中国能源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 社会存煤水平
社会主要环节的存煤高位回落,市场需求正在减弱,或者供应链效率提高,减少了库存积压的现象。
7. 对外依存度
中国的煤炭表观需求的对外依存度达到了9.3%,这是历史最高水平。这说 (略) (略) 场的依赖程度加深。
2024年一季度煤炭供应情况受到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产量减少、价格下降、进口量增加等特征。这些变化不仅 (略) 场的短期走势,也可能会对长期的能源政策和企业战略产生影响。
(二)需求状况
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其供需状况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024年一季度, (略) 场经历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当前的经济形势,也预示 (略) 场的发展趋势。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分析2024年一季度煤炭需求情况:
1. 宏观经济影响
2024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依然存在。然而,随着宏观政策的发力显效,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消费、投资、出口均呈现增长态势,全社会用能需求持续增加。这一趋势推动了煤炭需求的平稳增长。
2. 煤炭产量变化
原煤生产有所下降,前2个月规上工业原煤产量7.1亿吨,同比减少约*吨、下降4.2%。这一变化可能是由于安全生产监管加强、环保政策实施等因素导致的煤炭产地产能释放受限。
3. 煤炭进口增长
煤炭进口量较快增长,前2个月全国累计进口煤炭*吨,同比增加*吨、增长22.9%。这一增长 (略) 场对煤炭的旺盛需求,同时也表明国内自产煤炭供应的弹性不足。
4. 主要耗煤行业
电煤消费增加,前2个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全国大面积寒潮拉动城乡居民用电量较快增长,同时第三产业加速复苏、工业生产逐步加快,推动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1%。钢铁、水泥耗煤量下降,受春节假期房地产、基建项目停工等因素影响,钢材、水泥等行业需求减少,库存增加,企业生产积极性明显下降。化工用煤消费保持平稳,近期农业备肥旺季,煤化工产品需求将保持释放,同时国际原价格高位震荡,产业综合利润保持较高水平,并带动煤炭需求小幅释放。
5. 煤炭库存变化
截止2月末,全国煤炭企业库存*吨,较年初下降*吨,同比增长3%。这可能与季节性因素有关,随着冬季结束,煤炭库存逐渐回落。
6. 煤炭价格趋势
动力煤中长期合同价格稳中略降,市场煤价格呈下行趋势。这可能与供应宽松、需求平稳增长有关,市场价格反映了供需双方的博弈结果。
7. 经济效益压力
煤炭企业转型步伐加快,安全、环保、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投入不断增加,但经营压力略有加大。这可能会影响煤炭企业的投资决策和产能扩张计划。
8. 市场预判
预计后期能源需求将保持增长,电煤及煤化工需求拉动下煤炭需求保持增长态势,但钢铁建材行业煤炭需求仍将偏弱。 (略) 场对未来煤炭需求持谨慎乐观态度。
此外, (略) 场的未来发展时,还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恢复速度
经济恢复的速度将直接影响煤炭需求的强度。尤其各地重新出台了房产限购政策后, (略) 场的打开预计对煤炭需求有所影响。
2. 水电出力情况
水电的出力情况会影响火电的需求,进 (略) 场的供需关系。
3. 政策调整
政府对于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环保政策的实 (略) 场产生重要影响。
4. (略) 场变化
国际能源价格的 (略) 场的需求变化也会 (略) 场产生影响。
一、华东地区2024年1-4月经济概况
华东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自2018年以来,长三角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保持在大约24%左右,用仅占全国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的高密度和高效率。长三角地区在2024年继续保持了其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的地位,展现了强劲的经济增长和一体化发展的显著成效。
2024年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始,2024年致力于实现“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战略定位。为支持区域一体化发展,商业银行加大了在长三角的资源投入,推动了产品服务创新,并持续优化了一体化体制机制。同时,商业银行正在把握先行先试的机遇,着力推动改革创新,特别是在跨境金融等重点领域内。
一季度,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速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得益于区域内的合作亮点频出,以及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协同开放推进等方面的重点努力。据最新数据,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四地的经济总量已超过*亿元人民币的大关。这一数字反映了长三角地区在全国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强的支撑作用。
2024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显示出经济的稳健增长。这一增长对煤炭需求有正面影响,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3月制造业PMI重回荣枯线以上,意味着经济生产活动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对煤炭的需求。
供应方面,产地煤矿复工复产进展缓慢, (略) 场可售资源量偏紧,支撑了产地和港口煤价出现阶段性小幅上涨。但随着煤矿开工恢复正常,供应趋于宽松, (略) 场止涨走弱。
从价格走势来看,国内动力煤价格呈现下降趋势。例如,秦皇岛动力煤的价格有所下降, (略) 场供大于求的情况可能正在发生。
进口量的增加 (略) 场造成一定的影响。3月份煤及褐煤的进口总量显著增加,这可能对华东地区的煤炭供需平衡产生影响。
六大发电集团的煤炭库存量和日均耗煤量的变化也是判断煤炭需求的重要指标。如果库存量减少且日均耗煤量增加,表明煤炭需求在增加;反之则表明需求在减少。
二、主要煤炭消费行业分析
华东地区的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是煤炭消费的主要力量。这些行业的生产活动直接影响着煤炭的需求量。2024年一季度,华东地区煤炭的主要消费行业体现了中国能源需求的特点。
(一)电力行业
作为华东地区煤炭消费的主要行业,电力行业对煤炭的需求量大。一季度,华东地区电力行业发电量环比2023年增加4.6%,煤炭需求环比增加8.2%。基于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对电力的需求稳步增长,从而带动了对发电用煤的需求。华东地区电力行业在2024年一季度的煤炭需求受用电量的增长、产业结构的变化、非化石能源的发展以及气候因素等影响,尽管短期内煤炭可能仍是电力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长期来看,随着绿色低碳政策的推进和非化石能源技术的发展,煤炭在电力行业中的比重可能会逐渐下降。
1. 用电量增长
一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了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显示出华东地区电力需求的稳健增长。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达到289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2%,同比增长9.7%。在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领先。这可能反映了华东地区工业活动的增加,从而对电力供应和煤炭消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增加
一季度,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24.8%,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54.8%。虽然非化石能源的比例在增加,但煤炭仍然是重要的电力来源。
3. 气候变化影响
2024年2月份气温明显偏低,导致了居民取暖用电需求的增加,进而影响了煤炭发电的需求。
4. 装机容量绿色低碳发展趋势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电力装机呈现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这对煤炭消费构成了长期的压力,一定程度上逐渐减少区域内对煤炭的依赖。
(二)钢铁与建材行业
作为煤炭消费的传统领域,钢铁与建材行业对煤炭的需求直接关联到产能的扩张。2024年一季度,受经济发展及国际环境影响,华东地区的钢铁建材行业面临需求疲软、利润下滑和政策调控等多重压力,用煤需求受到影响。
1. 市场需求不振
(略) 场需求的低迷,尤其是建筑行业受到房地产投资下行的拖累,导致钢材价格持续下跌。 (略) 场环境减弱了生产动力,从而可能降低了对炼焦煤等原料的需求。
2. 行业利润压缩
钢铁企业的盈利水平出现了大幅下滑,原燃料价格虽有下降但成本端降幅不及钢材价格降幅,进一步挤压了行业利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会减少生产规模以降低成本,进而影响到煤炭需求。
3. 产量结构调整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下滑,钢材消费的品类逐渐多元化,建筑材需求持续下滑而工业材需求表现较好。这种结构性变化可能导致不同种类钢材的生产调整,反映到煤炭消耗上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
4. 进口煤炭政策
预计2024年将延续2023年的宽进口基调,影响国内煤炭供需状况。随着进口炼焦煤的增加,可能会对国内煤炭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
5. 双碳政策与产能限制
在国家双碳政策和严禁新增钢铁产能的背景下,生铁产量难以增加,这可能会导致焦煤需求增速下滑。
6. 季节性因素
传统上,春节后的复工速度会影响建材的需求量。2024年春节后工人到岗速度慢,下游工地开工较晚,导致需求端表现较差,这直接影响了钢铁建材行业的生产及用煤量。
(三)化工行业
化工行业作为近年来重要的煤炭消费行业之一,一季度华东地区化工行业煤炭需求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受成本压力、原料价格波动、供应水平的回升、宏观经济背景、行业盈利状况、季节性因素以及安全监管等因素影响。
1. 成本压力减轻
化工产品销售价格中枢走低,整体收入同比下降。但终端化工企业煤炭需求,随着细分行业受经济影响不同表现各异,导致细分化工行业利润分化明显。
2. 原料价格波动
煤炭作为化工行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在经历了前期的价格波动后,2024年一季度煤种均价环比和同比均有所下降。这种价格下降可能对化工企业的生产成本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到对煤炭的采购量。
3. 供应水平稳步回升
尽管下游煤炭需求不足,但主产地多数国有大矿保持正常生产,民营煤矿*续复工复产,整体煤炭供应水平稳步回升。 (略) 场上煤炭的供应相对充足,化工终端可根据 (略) 场价格调整采购策略。
4. 宏观经济背景影响
在美联储持续加息、外需收缩的背景下,国内房地产等下游需求仍较疲弱,化工行业景气度下行。这一宏观经济环境直接减少化工行业对煤炭的需求。
5. 行业盈利状况
化工行业的盈利状况自2023年前三季度起出现了下滑,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显著下降,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上的支出,主要受影响的为煤炭采购需求。
三、煤炭供需分析
(一)供应状况
1供应量变化
2024年一季度,俄罗斯的煤炭出口量预计将明显减少,直接影响4月到5月高热值动力煤和喷吹煤的供应。国内方面,原煤产量有所下降,1—2月全国累计生产原煤7.05亿吨,累计同比减少4.20%。国内外煤炭供应都面临一定挑战。
2. 价格趋势
2024年一季度,各煤种均价环比和同比均出现下降。其中,港口5500大 (略) 场均价约为906元/吨,同比下降约20%,环比下降约5%。焦煤价格降幅较小,而无烟煤均价跌幅最大。这一趋势 (略) 场供需宽松的情况。
3. 进口煤炭增长
尽管国内产量下降,但煤炭进口量却快速增长。2024年1-3月累计进口煤炭1.16亿吨,同比增长13.9%。国自产煤炭供应的弹性不足,进口煤的补充作用及其影响变得日益重要。
4. 经济效益压力
煤炭企业经济效益面临一定压力,企业间发展不均衡。这可能会影响到煤炭行业的长期发展和煤炭质量的提升。
5. 绿色转型与兜底作用
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的背景下,煤炭和煤电的兜底作用进一步凸显。这意味着煤炭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中国能源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 社会存煤水平
社会主要环节的存煤高位回落,市场需求正在减弱,或者供应链效率提高,减少了库存积压的现象。
7. 对外依存度
中国的煤炭表观需求的对外依存度达到了9.3%,这是历史最高水平。这说 (略) (略) 场的依赖程度加深。
2024年一季度煤炭供应情况受到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产量减少、价格下降、进口量增加等特征。这些变化不仅 (略) 场的短期走势,也可能会对长期的能源政策和企业战略产生影响。
(二)需求状况
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其供需状况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024年一季度, (略) 场经历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当前的经济形势,也预示 (略) 场的发展趋势。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分析2024年一季度煤炭需求情况:
1. 宏观经济影响
2024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依然存在。然而,随着宏观政策的发力显效,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消费、投资、出口均呈现增长态势,全社会用能需求持续增加。这一趋势推动了煤炭需求的平稳增长。
2. 煤炭产量变化
原煤生产有所下降,前2个月规上工业原煤产量7.1亿吨,同比减少约*吨、下降4.2%。这一变化可能是由于安全生产监管加强、环保政策实施等因素导致的煤炭产地产能释放受限。
3. 煤炭进口增长
煤炭进口量较快增长,前2个月全国累计进口煤炭*吨,同比增加*吨、增长22.9%。这一增长 (略) 场对煤炭的旺盛需求,同时也表明国内自产煤炭供应的弹性不足。
4. 主要耗煤行业
电煤消费增加,前2个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全国大面积寒潮拉动城乡居民用电量较快增长,同时第三产业加速复苏、工业生产逐步加快,推动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1%。钢铁、水泥耗煤量下降,受春节假期房地产、基建项目停工等因素影响,钢材、水泥等行业需求减少,库存增加,企业生产积极性明显下降。化工用煤消费保持平稳,近期农业备肥旺季,煤化工产品需求将保持释放,同时国际原价格高位震荡,产业综合利润保持较高水平,并带动煤炭需求小幅释放。
5. 煤炭库存变化
截止2月末,全国煤炭企业库存*吨,较年初下降*吨,同比增长3%。这可能与季节性因素有关,随着冬季结束,煤炭库存逐渐回落。
6. 煤炭价格趋势
动力煤中长期合同价格稳中略降,市场煤价格呈下行趋势。这可能与供应宽松、需求平稳增长有关,市场价格反映了供需双方的博弈结果。
7. 经济效益压力
煤炭企业转型步伐加快,安全、环保、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投入不断增加,但经营压力略有加大。这可能会影响煤炭企业的投资决策和产能扩张计划。
8. 市场预判
预计后期能源需求将保持增长,电煤及煤化工需求拉动下煤炭需求保持增长态势,但钢铁建材行业煤炭需求仍将偏弱。 (略) 场对未来煤炭需求持谨慎乐观态度。
此外, (略) 场的未来发展时,还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恢复速度
经济恢复的速度将直接影响煤炭需求的强度。尤其各地重新出台了房产限购政策后, (略) 场的打开预计对煤炭需求有所影响。
2. 水电出力情况
水电的出力情况会影响火电的需求,进 (略) 场的供需关系。
3. 政策调整
政府对于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环保政策的实 (略) 场产生重要影响。
4. (略) 场变化
国际能源价格的 (略) 场的需求变化也会 (略) 场产生影响。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