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聊煤事丨我国乙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内容
 
发送至邮箱

辽聊煤事丨我国乙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 : *烯作为衡量一种国家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约占全球石化产品总量的75%以上,产品遍及工业、生态、农业等多个领域,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

我国*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烯作为衡量一种国家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约占全球石化产品总量的75%以上,产品遍及工业、生态、农业等多个领域,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

随着2023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发布《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方案》指出到2024年,石化化工行业(不含油气开采)主营业务收入达*亿元,*烯产量超过*吨,化肥产量(折纯量)稳定在*吨左右。在工作举措中,提出强化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相关重大工程任务调度,推动5个以上在建重大石化项目2024年底前建成投产。

一、*烯产业链介绍

1.上游

当前,主要的*烯的 (略) 线,主要包含:石脑油裂解、轻烃制*烯、煤制烯烃三种。

石 (略) 线:由原油蒸馏或石油二次加个切取相应馏分取得的石脑油,通过管式炉蒸汽裂解、催化裂解等工艺制备*烯。

轻 (略) 线:其主要通过*烷在高温裂解炉中发生脱氢反应生成*烯。

(略) 线:主要通过煤制*醇,*醇再经脱水后制得*烯。

2.下游

*烯主要用于生产聚*烯、*二醇、二氯*烷、环氧*烷、苯*烯单体、聚氯*烯等化工产品。

我国*烯工业已逐步进入成熟期,2020年,PE、环氧*烷(EO)、EG、SM、聚氯*烯(PVC)这五类产品共占*烯总消费量约97.2%。其中,最大消费领域是PE,占总消费量的64%。其次是EO和EG,分别占10.3%和9.0%。

二、我国*烯行业发展现状

21世纪伊始,中国*烯产能迎来两次高速发展期:2005-2006年和2009-2010年,主要是由于在国内需求增长下,三桶油炼厂进行扩产。1999-2009年,我国*烯产能从*吨跃升到1177.*吨/年,稳居世界第二位。

2011年后,由于油价高企,在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背景下,中国走出了独具特色的CTO/M (略) 线,并成为现代煤化 (略) 线之一。2010年,第1套煤制*烯装置——内蒙古神 (略) *t/a煤制*烯项目投入商业化运营,标志着我国已实现煤基*醇制烯烃技术的工业化应用;2011年,我国首套*t/a*醇制*烯项目(中原 (略) )投产;2014—2016年是我国煤制烯烃项目的投产高峰期。截至2022年底,我国煤制烯烃生产能力达到*吨/年以上。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石油石化企业炼化转型升级, (略) 场对于油品需求逐步达到饱和,化工品需求日益增长,化工品成为未来石油石化产业的主要增长动力;中国化工基础原料和聚合物需求在全球的占比持续快速提升。随着全社会对环保愈加重视,以气体为原料的*烯生产工艺,由于其*烯收率高、能耗低、排放少、投资低的相对优势,成为各大炼化企业追逐的目标。

2023年,我国*烯产能继续保持增长。截至12月底,全年新增*烯产能*吨,*烯总产能约*吨/年,增速约为9%。国央企*烯总产能约占60%,其他所有权企业产能约占40%。近几年来,海外能源巨头持续扩大产能,加大对华投资,近期在华投资的能源巨头项目如下表所示: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预测,预计2025年,全国*烯总产能约*吨/年,按88%开工率来算,产量为*吨。按年均增长5.2%来算,预计2025年,我国*烯当量需求约*吨,届时缺口约*吨,产业前景广阔。

三、基于“双碳”目标下,我国*烯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虽然我国*烯产能提升速度较快,但*烯当量消费进口依存度依然较高,仍在50%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1-11月我国*烯产量约为2915.*吨,而当量消费量达到*吨,当量缺口达到*吨左右,自给率约为48.5%。由于*烯需要在零下100℃存储及运输,直接进口难度较大,因此*烯的生产商多以下游衍生品的形式进行产品的销售。

在国家大力推动“双碳”的产业政策下,我国*烯产业发展迎来一轮新的变革。而新能源与新材料行业受到政府层面鼓励及优惠政策的支持而迅速壮大,且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传统石化、化工行业与新能源产业有着天然的技术等方面的衔接优势,且传统能源化工企业由于体量大、发展历史长,往往积累了相当体量的可利用土地等资源,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项目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目前,中国石化大力拓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业务,加快新产业布局;中国石油持续加大高性能合成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电子专用材料等领域持续深耕;民营大炼化企业依托 (略) ,加速推进新材料业务,例如盛虹炼化正在打造光伏新能源材料基地、高端新材料制造基地;万华化学、卫星石化等国内化工巨头加速布局新能源及半导体等领域。恒力、巴斯夫和桐昆等化工巨头斥巨资大力布局储能。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在这一方面的探索更是不遑多让。

目前*烯产业正在面临原料成本上涨、企业盈利下降、行业 (略) 场需求疲软等不利因素,随着国际资本的进入,未来行业竞争将变得越来越激烈。在“双控”和“双碳”背景下,炼化企业更多的发力点转向新材料行业,未来三年,恒力石化、裕龙石化、镇海炼化等大型炼化项目及部分化工、新材料等项目的*续投产,产业布局将更加优化,国内*烯产业行业将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稳定发展。


,内蒙古,包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内蒙
【摘要】 : *烯作为衡量一种国家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约占全球石化产品总量的75%以上,产品遍及工业、生态、农业等多个领域,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

我国*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烯作为衡量一种国家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约占全球石化产品总量的75%以上,产品遍及工业、生态、农业等多个领域,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

随着2023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发布《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方案》指出到2024年,石化化工行业(不含油气开采)主营业务收入达*亿元,*烯产量超过*吨,化肥产量(折纯量)稳定在*吨左右。在工作举措中,提出强化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相关重大工程任务调度,推动5个以上在建重大石化项目2024年底前建成投产。

一、*烯产业链介绍

1.上游

当前,主要的*烯的 (略) 线,主要包含:石脑油裂解、轻烃制*烯、煤制烯烃三种。

石 (略) 线:由原油蒸馏或石油二次加个切取相应馏分取得的石脑油,通过管式炉蒸汽裂解、催化裂解等工艺制备*烯。

轻 (略) 线:其主要通过*烷在高温裂解炉中发生脱氢反应生成*烯。

(略) 线:主要通过煤制*醇,*醇再经脱水后制得*烯。

2.下游

*烯主要用于生产聚*烯、*二醇、二氯*烷、环氧*烷、苯*烯单体、聚氯*烯等化工产品。

我国*烯工业已逐步进入成熟期,2020年,PE、环氧*烷(EO)、EG、SM、聚氯*烯(PVC)这五类产品共占*烯总消费量约97.2%。其中,最大消费领域是PE,占总消费量的64%。其次是EO和EG,分别占10.3%和9.0%。

二、我国*烯行业发展现状

21世纪伊始,中国*烯产能迎来两次高速发展期:2005-2006年和2009-2010年,主要是由于在国内需求增长下,三桶油炼厂进行扩产。1999-2009年,我国*烯产能从*吨跃升到1177.*吨/年,稳居世界第二位。

2011年后,由于油价高企,在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背景下,中国走出了独具特色的CTO/M (略) 线,并成为现代煤化 (略) 线之一。2010年,第1套煤制*烯装置——内蒙古神 (略) *t/a煤制*烯项目投入商业化运营,标志着我国已实现煤基*醇制烯烃技术的工业化应用;2011年,我国首套*t/a*醇制*烯项目(中原 (略) )投产;2014—2016年是我国煤制烯烃项目的投产高峰期。截至2022年底,我国煤制烯烃生产能力达到*吨/年以上。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石油石化企业炼化转型升级, (略) 场对于油品需求逐步达到饱和,化工品需求日益增长,化工品成为未来石油石化产业的主要增长动力;中国化工基础原料和聚合物需求在全球的占比持续快速提升。随着全社会对环保愈加重视,以气体为原料的*烯生产工艺,由于其*烯收率高、能耗低、排放少、投资低的相对优势,成为各大炼化企业追逐的目标。

2023年,我国*烯产能继续保持增长。截至12月底,全年新增*烯产能*吨,*烯总产能约*吨/年,增速约为9%。国央企*烯总产能约占60%,其他所有权企业产能约占40%。近几年来,海外能源巨头持续扩大产能,加大对华投资,近期在华投资的能源巨头项目如下表所示: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预测,预计2025年,全国*烯总产能约*吨/年,按88%开工率来算,产量为*吨。按年均增长5.2%来算,预计2025年,我国*烯当量需求约*吨,届时缺口约*吨,产业前景广阔。

三、基于“双碳”目标下,我国*烯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虽然我国*烯产能提升速度较快,但*烯当量消费进口依存度依然较高,仍在50%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1-11月我国*烯产量约为2915.*吨,而当量消费量达到*吨,当量缺口达到*吨左右,自给率约为48.5%。由于*烯需要在零下100℃存储及运输,直接进口难度较大,因此*烯的生产商多以下游衍生品的形式进行产品的销售。

在国家大力推动“双碳”的产业政策下,我国*烯产业发展迎来一轮新的变革。而新能源与新材料行业受到政府层面鼓励及优惠政策的支持而迅速壮大,且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传统石化、化工行业与新能源产业有着天然的技术等方面的衔接优势,且传统能源化工企业由于体量大、发展历史长,往往积累了相当体量的可利用土地等资源,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项目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目前,中国石化大力拓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业务,加快新产业布局;中国石油持续加大高性能合成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电子专用材料等领域持续深耕;民营大炼化企业依托 (略) ,加速推进新材料业务,例如盛虹炼化正在打造光伏新能源材料基地、高端新材料制造基地;万华化学、卫星石化等国内化工巨头加速布局新能源及半导体等领域。恒力、巴斯夫和桐昆等化工巨头斥巨资大力布局储能。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在这一方面的探索更是不遑多让。

目前*烯产业正在面临原料成本上涨、企业盈利下降、行业 (略) 场需求疲软等不利因素,随着国际资本的进入,未来行业竞争将变得越来越激烈。在“双控”和“双碳”背景下,炼化企业更多的发力点转向新材料行业,未来三年,恒力石化、裕龙石化、镇海炼化等大型炼化项目及部分化工、新材料等项目的*续投产,产业布局将更加优化,国内*烯产业行业将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稳定发展。


,内蒙古,包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内蒙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