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乳酸基高弹性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专利权转让
“一种聚乳酸基高弹性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专利权转让
项目名称 | “一种聚乳酸基高弹性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专利权转让 | 项目编号 | Z* |
项目类型 | 技术转让 | 交易专板 | |
挂牌起始日 | 2024-08-27 | 挂牌截止日 | 2024-09-10 |
是否为技术成果组合 | 否 | 技术成果数量 | 1 |
标的名称 | “一种聚乳酸基高弹性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专利权 | ||
技术领域 | 新材料及应用 | ||
标的权证类型 | 专利 |
权证编号 | 序号 | 名称 | 权证编号 | 申请日 | 授权日 | 失效日 |
1 | 一种聚乳酸基高弹性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 ZL*.0 | 2010-07-23 | 2012-02-29 | 2030-07-23 |
项目阶段 | 研制 | ||
技术成熟度(TRL) | TRL4 | 进行了基本部件集成,但与最终产品系统相比,并非真正的集成。 | |
样品/样机 | 无 | ||
是否有试用报告 | 否 | ||
项目简介 |
| ||
技术效果与指标 | 本项目使用丰富易得的乳酸,聚多元醇,异氰酸酯,多元醇,多元胺,简化了使用*交酯时复杂的精制过程;在聚乳酸的分子链中引入了聚多元醇的柔性链段,改善了聚乳酸的韧性;合成的预聚物的端基均为羟基,使用二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多元胺)扩链可以极大的增加扩链的效率;在体系中加入多元醇或多元胺,扩链后的聚合物易形成微交联结构。 | ||
技术推广及应用前景效益(风险和效益) | 本项目便于工业化生产,扩大了材料的应用领域,增加了扩链的效率,极大的改善了聚乳酸基共聚物的耐热性。 | ||
技术团队结构 | |||
技术团队名称 | 同济大学材料科 (略) 任杰团队 | ||
技术团队人数 | 10人以下 | ||
技术团队简介 | 本项目团队研究方向: 1.生物质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制备、改性与应用研究; 2.组织修复、药物/基因靶向传递、肿瘤诊断及成像等纳米与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3.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在纤维与纺织品、包装材料、工程塑料、绿色建筑、汽车与飞机等交通工具中的研究与应用; 4.高分子加工新技术的研究:反应挤出、静电纺丝技术、超临界流体技术、微波合成等。 | ||
技术负责人姓名 | 任杰 | ||
技术负责人联系方式 | *@*63.com | ||
技术团队负责人(附简历) | 担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委会副主任、国家标准化委员会TC380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用生物材料与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略) 新材料协会副会长兼降解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 (略) 政府新材料领域预见专家等学术和社会职务。 | ||
重要信息披露 | |||
是否为职务发明创造 | 是 | ||
是否存在共有情况 | 否 |
转让方类型 | 法人 | ||
基本情况 | 法人名称 | 同济大学 | |
注册地(地址) | (略) (略) 1239号 | ||
注册资本(万元) | *.* | ||
企业类型 | 其他组织机构 |
交易类型 | 转让 | ||
转让交易条件 | 交易金额 | 交易入门费/交易底价(万元) | 123.00 |
是否包含产品销售分成 | 否 | ||
产品销售分成说明 | |||
结算方式 | 场外结算 | ||
价款支付方式 | 分期付款 | ||
付款要求 | 以合同约定为准 | ||
与交易相关的其他条件 | 面议 | ||
受让方资格条件 |
| ||
保证金事项 | 是否交纳保证金 | 否 |
信息发布公告期(工作日) | 10 | |
信息披露期满后,如未征集到意向受让方 | 延长信息披露:不变更信息披露内容,按照5个工作日为一个周期延长,直至征集到意向受让方。 | |
信息发布期满,如征集到两个及以上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组织交易方式 | 在线竞价 | |
会同转让方审查意向方资格 | 否 |
|
项目名称 | “一种聚乳酸基高弹性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专利权转让 | 项目编号 | Z* |
项目类型 | 技术转让 | 交易专板 | |
挂牌起始日 | 2024-08-27 | 挂牌截止日 | 2024-09-10 |
是否为技术成果组合 | 否 | 技术成果数量 | 1 |
标的名称 | “一种聚乳酸基高弹性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专利权 | ||
技术领域 | 新材料及应用 | ||
标的权证类型 | 专利 |
权证编号 | 序号 | 名称 | 权证编号 | 申请日 | 授权日 | 失效日 |
1 | 一种聚乳酸基高弹性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 ZL*.0 | 2010-07-23 | 2012-02-29 | 2030-07-23 |
项目阶段 | 研制 | ||
技术成熟度(TRL) | TRL4 | 进行了基本部件集成,但与最终产品系统相比,并非真正的集成。 | |
样品/样机 | 无 | ||
是否有试用报告 | 否 | ||
项目简介 |
| ||
技术效果与指标 | 本项目使用丰富易得的乳酸,聚多元醇,异氰酸酯,多元醇,多元胺,简化了使用*交酯时复杂的精制过程;在聚乳酸的分子链中引入了聚多元醇的柔性链段,改善了聚乳酸的韧性;合成的预聚物的端基均为羟基,使用二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多元胺)扩链可以极大的增加扩链的效率;在体系中加入多元醇或多元胺,扩链后的聚合物易形成微交联结构。 | ||
技术推广及应用前景效益(风险和效益) | 本项目便于工业化生产,扩大了材料的应用领域,增加了扩链的效率,极大的改善了聚乳酸基共聚物的耐热性。 | ||
技术团队结构 | |||
技术团队名称 | 同济大学材料科 (略) 任杰团队 | ||
技术团队人数 | 10人以下 | ||
技术团队简介 | 本项目团队研究方向: 1.生物质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制备、改性与应用研究; 2.组织修复、药物/基因靶向传递、肿瘤诊断及成像等纳米与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3.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在纤维与纺织品、包装材料、工程塑料、绿色建筑、汽车与飞机等交通工具中的研究与应用; 4.高分子加工新技术的研究:反应挤出、静电纺丝技术、超临界流体技术、微波合成等。 | ||
技术负责人姓名 | 任杰 | ||
技术负责人联系方式 | *@*63.com | ||
技术团队负责人(附简历) | 担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委会副主任、国家标准化委员会TC380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用生物材料与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略) 新材料协会副会长兼降解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 (略) 政府新材料领域预见专家等学术和社会职务。 | ||
重要信息披露 | |||
是否为职务发明创造 | 是 | ||
是否存在共有情况 | 否 |
转让方类型 | 法人 | ||
基本情况 | 法人名称 | 同济大学 | |
注册地(地址) | (略) (略) 1239号 | ||
注册资本(万元) | *.* | ||
企业类型 | 其他组织机构 |
交易类型 | 转让 | ||
转让交易条件 | 交易金额 | 交易入门费/交易底价(万元) | 123.00 |
是否包含产品销售分成 | 否 | ||
产品销售分成说明 | |||
结算方式 | 场外结算 | ||
价款支付方式 | 分期付款 | ||
付款要求 | 以合同约定为准 | ||
与交易相关的其他条件 | 面议 | ||
受让方资格条件 |
| ||
保证金事项 | 是否交纳保证金 | 否 |
信息发布公告期(工作日) | 10 | |
信息披露期满后,如未征集到意向受让方 | 延长信息披露:不变更信息披露内容,按照5个工作日为一个周期延长,直至征集到意向受让方。 | |
信息发布期满,如征集到两个及以上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组织交易方式 | 在线竞价 | |
会同转让方审查意向方资格 | 否 |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