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100家氢能产业重点企业!湖北省发布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方案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培育100家氢能产业重点企业!湖北省发布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方案

培育100家氢能产业重点企业!湖北省发布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方案

北 (略) 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在新时代推动 (略) 崛起座谈会上的指示精神, (略) 关于大力发展氢能产业战略部署,抢占现代氢能产业制高点,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集群,推动湖北省氢能强省建设,省经信厅研究起草了《湖北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见附件),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意见提出,2024-2027年,全省氢能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其中,氢气产值达到300亿元,氢能应用装备及零部件产值达到400亿元。力争氢能产业集群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引进10家以上国内氢能行业头部企业、100家氢能产业重点企业。

湖北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方案

(2024-2027年)

(征求意见稿)

氢能是能源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选择,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为抢占现代氢能产业制高点,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集群,推动湖北省氢能强省建设,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培育壮大氢能产业为目标,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抓手,以健全现代氢能 (略) 径,以拓展多元场景应用示范为牵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力争到2027年,以武汉为核心的湖北氢 (略) 初步成型,打造以电解槽、燃料电池等为核心的全国氢能装备中心,成为全国重要氢能枢纽,在交通、工业等领域形成氢能应用推广示范。

产业规模倍增。全省氢能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其中,氢气产值达到300亿元,氢能应用装备及零部件产值达到400亿元。力争氢能产业集群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引进10家以上国内氢能行业头部企业、100家氢能产业重点企业。

创新能力跃升。创建6个省级及 (略) ,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电解槽、氢储能等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氢燃料电池及汽车研发与应用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形成10项以上国家示范产业标准和规范。

氢能应用广泛。落地一批绿氢制备项目,形成低成本、多元化的氢能供应体系,建成加氢站100座,氢气总产能达到(略)吨/年。全面扩大氢能在交通、工业及储能发电领域试点应用。燃料电池汽车推广量突破7000辆,燃料电池船舶、航空器推广应用全国领先。

二、重点任务

(一)打造氢能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1. (略) 建设。聚焦氢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湖北省燃料电池重点实验室 (略) 。支持石化机械建设湖北省气体增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对新获批氢能相关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一次性补助建设经费(略)元;新获批氢能相关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一次性补助建设经费(略)元。(牵头单位:省科技厅;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改委、省 (略) ,各市州人民政府)

2.支持关键技术创新突破。针对高性能质子交换膜、轻质高容量固态储氢技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等产业链重点技术攻关方向,建立省级氢能创新项目库,在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中予以重点支持。对经审核认定的产业关键节点重大项目,给予承担单位投入最高10%的补助,单个项目补助金额不超过(略)元。(牵头单位:省科技厅;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财政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3.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推动高校、 (略) 所和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依托湖北技术交易所建设氢能科技创新成果交易中心;支持省内氢能重大技术装备和材料纳入国家推广应用目录;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与推广应用政策。支持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及中船71 (略) 所和企业建设 (略) 和 (略) 。支持东风汽车、新楚风、石化机械等企业建设氢能汽车、装备生产制造基地。(牵头单位:省科技厅、省经信厅;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 (略) ,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4.构建多渠道氢能供应体系。鼓励灵活用好两部制电价、分时电价机制,降低绿氢制造电价成本;支 (略) 制氢、生物质制氢、光解水制氢等绿氢制取新技术应用,支持南漳新天、湖北佳业等企业建设一批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支 (略) 、 (略) 、荆门石化等企业充分利用现有氯碱、焦炉煤气、炼化等工业副产氢优势资源,提高制氢效率,降低制氢成本,建设一批氢源供应示范基地。(牵头单位: (略) ;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应急管理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5.稳步构建 (略) 络。开展多种储运方式的探索和实践,依托中车长江等重点企业,提高高压气态储运效率,推动常温常压有机液态储氢产业化应用,加快降低储运成本;支持荆门宏图制造高压力大容积氢气储罐、半挂车及长管等氢能压力容器推广使用;探索液氢、深冷高压储氢、固态储氢等储运方式应用;支持武汉岩土所等在潜江、应城、 (略) 域开展盐穴储氢及大规模岩洞储氢项目建设;探索开展掺氢天然气管道、纯氢管道等试点示范。(牵头单位: (略) 、省经信厅;责任单位:省住建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应急管理厅、省交通运输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6. (略) 络建设。依托中国石化、湖 (略) 等优势企业,适 (略) (略) 络,对加氢站在规划调整、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制定完善氢能基础设施管理办法,明确审批、验收流程和要求,加氢站投资建设实行属地备案管理,原则上参照天然气加气站实施行业管理,核发燃气经营(生产)许可证;鼓励现有加油加气站改扩建制氢加氢装置,制定完善利用加油站已有用地建设的,免予办理规划选址、用地等手续;鼓励新布点加油站同步规划建设加氢设施, (略) “油气电氢”综合能源补给站。探索站内制加氢一体化、移动式加氢等加氢站新模式,支持在 (略) 外建设制加氢一体站。积极对接国家氢 (略) 综合示范线建设,推进“汉宜”“汉十”“武黄”“黄黄” (略) 打造综合能源示范线。(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应急管理厅、省 (略) ,湖 (略) , (略) 州人民政府)

7.巩固氢燃料电池优势。培育燃料电池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双极板、膜电极、增湿器等上游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支持众宇动力、武汉理工氢电等燃料电池装备企业提升产品自主化率,推动燃料电池在汽车、船舶、航空器及固定式电站、备用电源等领域的应用。(牵头单位:省经信厅;责任单位:省委融合办、省科技厅、省发改委,各市州人民政府)

8.加快氢能企业引育。加快培育一批氢能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独角兽、科技领军企业等。培植一批优质企业进入湖北“金种子”“银种子”企业名单,推动氢能 (略) 。针对全省可再生能源制氢、氢储运、加注设备等领域产业发展短板,引进一批氢能领域高水平创新型企业、服务机构和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对全省在建的氢能产业项目积极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等支持。(牵头单位:省经信厅、省商务厅;责任单位:省地方 (略) 、省科技厅、 (略) ,各市州人民政府)

9.支持产业链协同发展。支持“武汉+襄十随孝”氢能装备带与“武汉+宜荆荆黄”氢能制造带协同发展,打造氢能产业集群。组建湖北省氢能产业联盟,发 (略) 作用,联动氢能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协同开展氢能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发挥 (略) 群战略合作机遇,积极推动“湘鄂赣”和“鄂川渝”建立跨省氢能合作机制,构建“氢化长江”产业长廊。(牵头单位:省发改委;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经信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建立健全产业支撑体系。

10.健全标准体系。强化落实《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鼓励产学研用各方参与氢能产业全链条标准体系制定。重点支持可再生能源制氢、氢能安全高效储运、清洁低碳氢能多元化应用等领域标准制定。(牵头单位:省 (略) ;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应急管理厅、 (略) )

11.健全检验检测体系。针对产业链核心材料、关键零部件、整套系统等环节,支持各方资源 (略) ,提升检测技术能力。建立健全氢能汽车年检、报废等管理办法,为氢能汽车持续运营提供政策法规支持。支持将“汉宜”高速打造为氢燃料电池 (略) 测路试示范基地。支持襄阳建设全国性氢燃料电池汽车试验基地和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牵头单位:省 (略) ;责任单位: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四)拓展氢能多元化应用空间。

12.拓展交通运输领域示范应用。鼓励在政府投资工程和省级重点项目优先采购氢能源装备;积极探索氢 (略) 物流、公共客运、轨道交通等场景的示范试点及推广应用。支持武汉、襄阳、宜昌、鄂州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广使用燃料电池汽车,支 (略) 建设干线物流示范线;对省 (略) 行驶的安装使用楚道ETC装备的氢能车辆,省级财政给予为期3年 (略) 通行费全返补贴支持。支持在旅游观光、江上执法等领域开展氢能动力船舶、航空器等应用示范。对于参与示范项目的氢能源车辆、船舶等装备,按不超过购置费用的20%予以补助,每个示范项目省级支持资金最高额度不超过(略)元, (略) 州政府参照国家或省级奖补政策,按照1:1给予购置奖励。(牵头单位:省交通运输厅;责任单位:省委融合办、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机关 (略) 、省公安厅,湖 (略) 、湖 (略) ,各市州人民政府)

13.支持工业领域示范应用。支 (略) 等工业企业,推动工业副产氢就近消纳,拓展氢能在冶金、建材、合成氨、合成(略)醇等领域的替代应用。支持开展富氢冶金工艺试点示范,推动钢铁行业深度脱碳,促进高耗能行业绿色转型发展。(牵头单位:省经信厅;责任单位:省应急管理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14.加快储能发电领域示范应用。支持在宜昌、随州、孝感、恩施等可再生能源较 (略) 域,探索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氢储能相结合的一体化应用模式,将电制氢纳入虚拟电厂参与负荷侧调节;因 (略) 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热电联供项目,开展煤电掺氢或附属制品储能发电示范应用,在大型公共建筑、学校、 (略) 等建设2个以上示范项目;支持国家电投燃气轮机掺氢燃烧示范;支持数据中心、通讯基站等开展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示范应用。(牵头单位: (略) ;责任单位:省住建厅、省自然资源厅、省 (略) , (略) ,各市州人民政府)

15. (略) 州加大公共领域氢能示范应用。 (略) 创建氢能产业 (略) ,引导各地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和产业分工,有序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对年度推广应用 (略) 州,省级财政给予最高不超过(略)元的奖励,专款用于场景建设和运营。(牵头单位:省经信厅;责任单位: (略) 、省财政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落实氢能产业“三链”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强化省直部门横 (略) 县上下联动。设立10亿元省级氢能产业投资基金,推动形成覆盖科创、孵化、 (略) 培育全过程资金需求的基金群。鼓励支持氢能龙头企业利用“湖北 (略) ”开展氢能交易。市州政府落实属地安全风险监管责任,推进涉氢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积极探索开展氢能产业发展统计监测。通过顶尖人才“一事一议”引进通道和“楚天英才计划”,重点引进国内外氢能领域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加强氢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加强氢能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

,湖北
培育100家氢能产业重点企业!湖北省发布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方案

北 (略) 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在新时代推动 (略) 崛起座谈会上的指示精神, (略) 关于大力发展氢能产业战略部署,抢占现代氢能产业制高点,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集群,推动湖北省氢能强省建设,省经信厅研究起草了《湖北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见附件),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意见提出,2024-2027年,全省氢能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其中,氢气产值达到300亿元,氢能应用装备及零部件产值达到400亿元。力争氢能产业集群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引进10家以上国内氢能行业头部企业、100家氢能产业重点企业。

湖北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方案

(2024-2027年)

(征求意见稿)

氢能是能源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选择,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为抢占现代氢能产业制高点,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集群,推动湖北省氢能强省建设,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培育壮大氢能产业为目标,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抓手,以健全现代氢能 (略) 径,以拓展多元场景应用示范为牵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力争到2027年,以武汉为核心的湖北氢 (略) 初步成型,打造以电解槽、燃料电池等为核心的全国氢能装备中心,成为全国重要氢能枢纽,在交通、工业等领域形成氢能应用推广示范。

产业规模倍增。全省氢能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其中,氢气产值达到300亿元,氢能应用装备及零部件产值达到400亿元。力争氢能产业集群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引进10家以上国内氢能行业头部企业、100家氢能产业重点企业。

创新能力跃升。创建6个省级及 (略) ,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电解槽、氢储能等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氢燃料电池及汽车研发与应用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形成10项以上国家示范产业标准和规范。

氢能应用广泛。落地一批绿氢制备项目,形成低成本、多元化的氢能供应体系,建成加氢站100座,氢气总产能达到(略)吨/年。全面扩大氢能在交通、工业及储能发电领域试点应用。燃料电池汽车推广量突破7000辆,燃料电池船舶、航空器推广应用全国领先。

二、重点任务

(一)打造氢能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1. (略) 建设。聚焦氢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湖北省燃料电池重点实验室 (略) 。支持石化机械建设湖北省气体增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对新获批氢能相关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一次性补助建设经费(略)元;新获批氢能相关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一次性补助建设经费(略)元。(牵头单位:省科技厅;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改委、省 (略) ,各市州人民政府)

2.支持关键技术创新突破。针对高性能质子交换膜、轻质高容量固态储氢技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等产业链重点技术攻关方向,建立省级氢能创新项目库,在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中予以重点支持。对经审核认定的产业关键节点重大项目,给予承担单位投入最高10%的补助,单个项目补助金额不超过(略)元。(牵头单位:省科技厅;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财政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3.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推动高校、 (略) 所和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依托湖北技术交易所建设氢能科技创新成果交易中心;支持省内氢能重大技术装备和材料纳入国家推广应用目录;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与推广应用政策。支持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及中船71 (略) 所和企业建设 (略) 和 (略) 。支持东风汽车、新楚风、石化机械等企业建设氢能汽车、装备生产制造基地。(牵头单位:省科技厅、省经信厅;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 (略) ,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4.构建多渠道氢能供应体系。鼓励灵活用好两部制电价、分时电价机制,降低绿氢制造电价成本;支 (略) 制氢、生物质制氢、光解水制氢等绿氢制取新技术应用,支持南漳新天、湖北佳业等企业建设一批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支 (略) 、 (略) 、荆门石化等企业充分利用现有氯碱、焦炉煤气、炼化等工业副产氢优势资源,提高制氢效率,降低制氢成本,建设一批氢源供应示范基地。(牵头单位: (略) ;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应急管理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5.稳步构建 (略) 络。开展多种储运方式的探索和实践,依托中车长江等重点企业,提高高压气态储运效率,推动常温常压有机液态储氢产业化应用,加快降低储运成本;支持荆门宏图制造高压力大容积氢气储罐、半挂车及长管等氢能压力容器推广使用;探索液氢、深冷高压储氢、固态储氢等储运方式应用;支持武汉岩土所等在潜江、应城、 (略) 域开展盐穴储氢及大规模岩洞储氢项目建设;探索开展掺氢天然气管道、纯氢管道等试点示范。(牵头单位: (略) 、省经信厅;责任单位:省住建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应急管理厅、省交通运输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6. (略) 络建设。依托中国石化、湖 (略) 等优势企业,适 (略) (略) 络,对加氢站在规划调整、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制定完善氢能基础设施管理办法,明确审批、验收流程和要求,加氢站投资建设实行属地备案管理,原则上参照天然气加气站实施行业管理,核发燃气经营(生产)许可证;鼓励现有加油加气站改扩建制氢加氢装置,制定完善利用加油站已有用地建设的,免予办理规划选址、用地等手续;鼓励新布点加油站同步规划建设加氢设施, (略) “油气电氢”综合能源补给站。探索站内制加氢一体化、移动式加氢等加氢站新模式,支持在 (略) 外建设制加氢一体站。积极对接国家氢 (略) 综合示范线建设,推进“汉宜”“汉十”“武黄”“黄黄” (略) 打造综合能源示范线。(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应急管理厅、省 (略) ,湖 (略) , (略) 州人民政府)

7.巩固氢燃料电池优势。培育燃料电池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双极板、膜电极、增湿器等上游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支持众宇动力、武汉理工氢电等燃料电池装备企业提升产品自主化率,推动燃料电池在汽车、船舶、航空器及固定式电站、备用电源等领域的应用。(牵头单位:省经信厅;责任单位:省委融合办、省科技厅、省发改委,各市州人民政府)

8.加快氢能企业引育。加快培育一批氢能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独角兽、科技领军企业等。培植一批优质企业进入湖北“金种子”“银种子”企业名单,推动氢能 (略) 。针对全省可再生能源制氢、氢储运、加注设备等领域产业发展短板,引进一批氢能领域高水平创新型企业、服务机构和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对全省在建的氢能产业项目积极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等支持。(牵头单位:省经信厅、省商务厅;责任单位:省地方 (略) 、省科技厅、 (略) ,各市州人民政府)

9.支持产业链协同发展。支持“武汉+襄十随孝”氢能装备带与“武汉+宜荆荆黄”氢能制造带协同发展,打造氢能产业集群。组建湖北省氢能产业联盟,发 (略) 作用,联动氢能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协同开展氢能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发挥 (略) 群战略合作机遇,积极推动“湘鄂赣”和“鄂川渝”建立跨省氢能合作机制,构建“氢化长江”产业长廊。(牵头单位:省发改委;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经信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建立健全产业支撑体系。

10.健全标准体系。强化落实《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鼓励产学研用各方参与氢能产业全链条标准体系制定。重点支持可再生能源制氢、氢能安全高效储运、清洁低碳氢能多元化应用等领域标准制定。(牵头单位:省 (略) ;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应急管理厅、 (略) )

11.健全检验检测体系。针对产业链核心材料、关键零部件、整套系统等环节,支持各方资源 (略) ,提升检测技术能力。建立健全氢能汽车年检、报废等管理办法,为氢能汽车持续运营提供政策法规支持。支持将“汉宜”高速打造为氢燃料电池 (略) 测路试示范基地。支持襄阳建设全国性氢燃料电池汽车试验基地和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牵头单位:省 (略) ;责任单位: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四)拓展氢能多元化应用空间。

12.拓展交通运输领域示范应用。鼓励在政府投资工程和省级重点项目优先采购氢能源装备;积极探索氢 (略) 物流、公共客运、轨道交通等场景的示范试点及推广应用。支持武汉、襄阳、宜昌、鄂州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广使用燃料电池汽车,支 (略) 建设干线物流示范线;对省 (略) 行驶的安装使用楚道ETC装备的氢能车辆,省级财政给予为期3年 (略) 通行费全返补贴支持。支持在旅游观光、江上执法等领域开展氢能动力船舶、航空器等应用示范。对于参与示范项目的氢能源车辆、船舶等装备,按不超过购置费用的20%予以补助,每个示范项目省级支持资金最高额度不超过(略)元, (略) 州政府参照国家或省级奖补政策,按照1:1给予购置奖励。(牵头单位:省交通运输厅;责任单位:省委融合办、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机关 (略) 、省公安厅,湖 (略) 、湖 (略) ,各市州人民政府)

13.支持工业领域示范应用。支 (略) 等工业企业,推动工业副产氢就近消纳,拓展氢能在冶金、建材、合成氨、合成(略)醇等领域的替代应用。支持开展富氢冶金工艺试点示范,推动钢铁行业深度脱碳,促进高耗能行业绿色转型发展。(牵头单位:省经信厅;责任单位:省应急管理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14.加快储能发电领域示范应用。支持在宜昌、随州、孝感、恩施等可再生能源较 (略) 域,探索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氢储能相结合的一体化应用模式,将电制氢纳入虚拟电厂参与负荷侧调节;因 (略) 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热电联供项目,开展煤电掺氢或附属制品储能发电示范应用,在大型公共建筑、学校、 (略) 等建设2个以上示范项目;支持国家电投燃气轮机掺氢燃烧示范;支持数据中心、通讯基站等开展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示范应用。(牵头单位: (略) ;责任单位:省住建厅、省自然资源厅、省 (略) , (略) ,各市州人民政府)

15. (略) 州加大公共领域氢能示范应用。 (略) 创建氢能产业 (略) ,引导各地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和产业分工,有序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对年度推广应用 (略) 州,省级财政给予最高不超过(略)元的奖励,专款用于场景建设和运营。(牵头单位:省经信厅;责任单位: (略) 、省财政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落实氢能产业“三链”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强化省直部门横 (略) 县上下联动。设立10亿元省级氢能产业投资基金,推动形成覆盖科创、孵化、 (略) 培育全过程资金需求的基金群。鼓励支持氢能龙头企业利用“湖北 (略) ”开展氢能交易。市州政府落实属地安全风险监管责任,推进涉氢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积极探索开展氢能产业发展统计监测。通过顶尖人才“一事一议”引进通道和“楚天英才计划”,重点引进国内外氢能领域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加强氢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加强氢能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

,湖北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