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刀直入|2024年迎峰度冬煤炭供需分析

内容
 
发送至邮箱

丹刀直入|2024年迎峰度冬煤炭供需分析

【摘要】 : 2024年进入四季度后,在国内外货币宽松背景下,随着一系列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推行,四季度经济增长预期增强;同时,随着供热面积增长及冬季极端天气强预期下,供暖用煤预计保持增长。

2024年进入四季度后,在国内外货币宽松背景下,随着一系列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推行,四季度经济增长预期增强;同时,随着供热面积增长及冬季极端天气强预期下,供暖用煤预计保持增长。但在煤炭供给趋“稳”的形势下,动力煤供需差值缩小,供需紧张度高于往年,且区域性、时段性煤炭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因此仍需持续重点关注迎峰度冬供应保障。

一、迎峰度冬期间煤炭供需形势分析

预计迎峰度冬期间我国煤炭自产供应持平或微增、进口小幅增长、消费量明显增长,特别是受极端天气、运输保障等因素影响, (略) 域和部分时段可能出现煤炭供应紧张问题, (略) 相较2023年冬季呈现偏紧态势。

(一)煤炭供给小幅增长。

自产煤方面,根据 (略) 数据,2024年1-8月份,我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30.5亿吨,同比下降0.3%,增速从6月份开始才由负转正。其中,产煤大省山西和度冬重 (略) 域黑龙江产量下滑明显,山西下降(略)吨、降幅9.6%,黑龙江下降(略)吨、降幅30.2%;同时,内蒙古、新疆两省产量增加明显,内蒙古增加(略)吨、增幅4.2%,新疆增加(略)吨、增幅15.2%;陕西产量相对稳定,增量(略)吨、增幅1.8%。整体上看,安全生产强监管、环保治理严要求、新旧产能接续问题突出、煤企经营压力持续增大等因素是造成产能释放回落的主因,尽管大部分产煤省从8月份开始产量同比环比均有一定提升,但整体增量有限,预计四季度国内煤炭供应维持持平或2%左右的增幅。

进口煤方面,根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2024年1-8月份,我国进口煤炭3.4亿吨,同比增长11.8%;其中8月份同比增速3.41%、环比增速下降0.79%。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煤炭年中更新报告》显示,全球煤炭生产2024年将略微下降,消费将略微增长0.4%至87.4亿吨。国际煤炭供需差虽有收缩,但供应依旧充裕。从我国内贸煤与进口煤价差来看,1-8月平均为26元/吨,同比缩小16元/吨,且6月份以来基本稳定在42元/吨上下。可以看出,一方面,国际煤炭供需微缩,需求增量主要集中在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供应依旧相对充裕,叠加进口煤价格优势,推动我国煤炭进口保持相对高位;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国际煤炭发运成本支撑,内贸煤与进口煤价差逐步稳定,进口煤增速回落,预计四季度我国进口煤增速在5%左右。

(二)煤炭需求增长明显。

经济恢复拉动煤炭需求增长。2024年我国GDP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上半年实现增长5%,根据中 (略) 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三季度预计增长在4.8%左右,较二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预测在外部环境整体平稳,宏观政策力度加大并且效果较好,内需加快恢复的情况下,四季度及全年GDP分别增长5.1%和5%左右。随着美联储开启降息宽松周期,我国施行宽货币政策并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且首次明确要 (略) 场止跌回稳,预计四季度我国经济将加快修复,财政资金将加快向地产收储、地方基建项目、民生领域支出,同时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影响下,将带动煤炭、冶金、建材等关键原材料需求增加。城镇化率增长带动供热需求增长。随着我国城镇化率快速增长及环保治理推进,近年来我国集中供热面积快速增长,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2022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公布2022年末全国集中供热面积约137.8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2%,结合2023年我国城镇化率增长0.94%,增速较2022年扩大0.44个百分点,预计今年我国供热面积仍将保持5%左右增长。极端天气预期下度冬煤炭需求增量明显。世界气象组织预测年底前后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为60%,正常情况下,在发生拉尼娜事件后,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且强度偏强,全国大 (略) 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大范围降水偏少。结合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一年期间发电及供热耗煤数据,供暖季(2023年10月至2024年2月)动力煤消费量高于全年月均消费量(略)吨。

结合上述分析,从电力和供热行业来看,在经济稳增长和极端天气影响下,四季度是工业生产用电和度冬取暖用煤的“双旺季”,煤电发电量预计保持6%左右增长;从化工行业来看,煤价下跌及油价上涨带动煤化工行业盈利好转,加之主煤源地加大煤炭就地转化利用,预计四季度化工用煤量仍将维持在1-8月份19%左右增速;从冶金和建材行业来看,随着房地产止跌企稳、基建项目建设加快,预计四季度冶金和建材用煤量也将同比持平;其他行业消费量预计仍保持在1-8月份4%左右增速。

二、存在的问题

(一) (略) 运输通道需进一步优化。我国煤炭供应端进一步西移,主要表现在晋陕 (略) 产量逐步稳定,新疆、甘肃产量快速增长。在“三西”(陕西陕西蒙西)区域煤炭产量稳定、出区较难增长的情况下, (略) 对我国煤炭保供意义重大。当前我国已建成 (略) 主要是连接“三西”煤源地和环渤海港口的西煤东运通道,包括张唐、大秦、神朔黄、瓦 (略) ,北煤南运主要为连接蒙西与华中 (略) 。整体上看,当前我国煤 (略) 主要存在一下问题,西煤东运通道运能饱和、竞争加剧,北煤南运通道运力存在不足且辐射范围偏小, (略) 通道 (略) 不畅、批车困难、运费偏高等问题,以上问题是造成我 (略) 域部分时段煤炭供应难、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二)长协履约政策需进一步优化。煤炭中长期合同是推动“煤电联营”的有效手段, (略) 场起着“压舱石”作用。但在煤炭中长协执行中也逐渐暴漏一些问题, (略) 场逐步呈现热值两级分化现象, (略) 场化销售的高热化工煤供应充足,另一方面中长协供应的动力煤普遍热值偏低,特别是在迎峰度夏度冬机组高负荷时期,电 (略) 场招标采购高热煤种配煤燃用。主要原因为中长 (略) 场价,煤企供应动力不足,加之监管主要侧重“量”而忽略“质”,在长协煤单卡一致的结算方式下,煤企更倾向供应低热值品种,部分企业通过掺配低热煤甚至掺矸降低热值满足长协供应量,从而将空出的高热 (略) 场争取更高利润。

(三)动力煤供需紧张度高于往年。根据中国 (略) 数据,2024年1-8月份我国动力煤有效供应量为25.1亿吨,净进口量2.6亿吨,合计供应27.7亿吨,在需求方面电力、供热、冶金、建材、化工和其他方面动力煤总用量为27.1亿吨,供需差值为(略)吨,相较去年同期供需差值((略)吨)缩小(略)吨。特别是在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期间,作为迎峰度冬最为关键月份,因全国多地受寒潮侵袭,三个月的动力煤供需差值由上一年同期的(略)吨转为-(略)吨,电厂库存明显下降, (略) 域保供难度持续加大。在今年整体供需差异继续缩小的情况下,要警惕极端天气情况下保供问题。

三、相关建议

(一)打通堵点优化煤炭运输通道。结合迎峰度冬期间煤 (略) ,进一步优 (略) (略) ,一方面, (略) 网建设,加强煤 (略) 与国铁的互联互通,进一步 (略) 络和配套设施,扩大覆盖范围,围绕 (略) 、北煤南 (略) ,加 (略) 布局优化建设,提升集疏运能力,加大万吨列车开行力度,提升运行效率和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加快 (略) 络建设,如国 (略) (略) , (略) 络货运、江运配送、中转港统采分销等业务场景, (略) 格化仓储物流体系,实现“丰存枯取”保障功能,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二)长协履约侧重“量”“质”齐管。针对中长协履约中存在的保“量”轻“质”问题,一是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执行,严查劣质煤长途运输, (略) 场优化供应结构;二是加强对中长协履约煤矿的煤质履约监管,对煤矿原煤煤质情况进行登记,确保全年中长协履约热值与原煤差异在200大卡以内,严查煤企掺矸掺低行为;三是将长协煤单卡一致的结算调整为按高中低热值单卡差异化调价结算,确保高热值煤吨煤价格高于低热值煤,以此鼓励煤企加大洗选力度,提升中长协供应质量,通过提质降量为碳达峰奠定基础。

(三)提早筹备确保迎峰度冬用煤安全。建立气象部门、重点煤企电企与地方政府预警联动机制,共建极端天气情况下的应急保障预案,加强迎峰度冬关键时期对重点煤电企业库存和消耗动态跟踪,重点时期实行资源运力倾斜保障,确保运到时限。加快构建“资源-产能-产品”三级储备体系,在沿海、沿江、运煤通道沿线以及进口煤 (略) 布局建设国家级煤炭储备基地,特别是加强东北、华北、华中等极端天气发生几率 (略) 的预测预警能力和能源备灾能力建设。


,山西,内蒙古,黑龙江,陕西,甘肃,新疆,内蒙
【摘要】 : 2024年进入四季度后,在国内外货币宽松背景下,随着一系列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推行,四季度经济增长预期增强;同时,随着供热面积增长及冬季极端天气强预期下,供暖用煤预计保持增长。

2024年进入四季度后,在国内外货币宽松背景下,随着一系列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推行,四季度经济增长预期增强;同时,随着供热面积增长及冬季极端天气强预期下,供暖用煤预计保持增长。但在煤炭供给趋“稳”的形势下,动力煤供需差值缩小,供需紧张度高于往年,且区域性、时段性煤炭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因此仍需持续重点关注迎峰度冬供应保障。

一、迎峰度冬期间煤炭供需形势分析

预计迎峰度冬期间我国煤炭自产供应持平或微增、进口小幅增长、消费量明显增长,特别是受极端天气、运输保障等因素影响, (略) 域和部分时段可能出现煤炭供应紧张问题, (略) 相较2023年冬季呈现偏紧态势。

(一)煤炭供给小幅增长。

自产煤方面,根据 (略) 数据,2024年1-8月份,我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30.5亿吨,同比下降0.3%,增速从6月份开始才由负转正。其中,产煤大省山西和度冬重 (略) 域黑龙江产量下滑明显,山西下降(略)吨、降幅9.6%,黑龙江下降(略)吨、降幅30.2%;同时,内蒙古、新疆两省产量增加明显,内蒙古增加(略)吨、增幅4.2%,新疆增加(略)吨、增幅15.2%;陕西产量相对稳定,增量(略)吨、增幅1.8%。整体上看,安全生产强监管、环保治理严要求、新旧产能接续问题突出、煤企经营压力持续增大等因素是造成产能释放回落的主因,尽管大部分产煤省从8月份开始产量同比环比均有一定提升,但整体增量有限,预计四季度国内煤炭供应维持持平或2%左右的增幅。

进口煤方面,根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2024年1-8月份,我国进口煤炭3.4亿吨,同比增长11.8%;其中8月份同比增速3.41%、环比增速下降0.79%。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煤炭年中更新报告》显示,全球煤炭生产2024年将略微下降,消费将略微增长0.4%至87.4亿吨。国际煤炭供需差虽有收缩,但供应依旧充裕。从我国内贸煤与进口煤价差来看,1-8月平均为26元/吨,同比缩小16元/吨,且6月份以来基本稳定在42元/吨上下。可以看出,一方面,国际煤炭供需微缩,需求增量主要集中在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供应依旧相对充裕,叠加进口煤价格优势,推动我国煤炭进口保持相对高位;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国际煤炭发运成本支撑,内贸煤与进口煤价差逐步稳定,进口煤增速回落,预计四季度我国进口煤增速在5%左右。

(二)煤炭需求增长明显。

经济恢复拉动煤炭需求增长。2024年我国GDP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上半年实现增长5%,根据中 (略) 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三季度预计增长在4.8%左右,较二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预测在外部环境整体平稳,宏观政策力度加大并且效果较好,内需加快恢复的情况下,四季度及全年GDP分别增长5.1%和5%左右。随着美联储开启降息宽松周期,我国施行宽货币政策并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且首次明确要 (略) 场止跌回稳,预计四季度我国经济将加快修复,财政资金将加快向地产收储、地方基建项目、民生领域支出,同时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影响下,将带动煤炭、冶金、建材等关键原材料需求增加。城镇化率增长带动供热需求增长。随着我国城镇化率快速增长及环保治理推进,近年来我国集中供热面积快速增长,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2022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公布2022年末全国集中供热面积约137.8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2%,结合2023年我国城镇化率增长0.94%,增速较2022年扩大0.44个百分点,预计今年我国供热面积仍将保持5%左右增长。极端天气预期下度冬煤炭需求增量明显。世界气象组织预测年底前后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为60%,正常情况下,在发生拉尼娜事件后,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且强度偏强,全国大 (略) 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大范围降水偏少。结合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一年期间发电及供热耗煤数据,供暖季(2023年10月至2024年2月)动力煤消费量高于全年月均消费量(略)吨。

结合上述分析,从电力和供热行业来看,在经济稳增长和极端天气影响下,四季度是工业生产用电和度冬取暖用煤的“双旺季”,煤电发电量预计保持6%左右增长;从化工行业来看,煤价下跌及油价上涨带动煤化工行业盈利好转,加之主煤源地加大煤炭就地转化利用,预计四季度化工用煤量仍将维持在1-8月份19%左右增速;从冶金和建材行业来看,随着房地产止跌企稳、基建项目建设加快,预计四季度冶金和建材用煤量也将同比持平;其他行业消费量预计仍保持在1-8月份4%左右增速。

二、存在的问题

(一) (略) 运输通道需进一步优化。我国煤炭供应端进一步西移,主要表现在晋陕 (略) 产量逐步稳定,新疆、甘肃产量快速增长。在“三西”(陕西陕西蒙西)区域煤炭产量稳定、出区较难增长的情况下, (略) 对我国煤炭保供意义重大。当前我国已建成 (略) 主要是连接“三西”煤源地和环渤海港口的西煤东运通道,包括张唐、大秦、神朔黄、瓦 (略) ,北煤南运主要为连接蒙西与华中 (略) 。整体上看,当前我国煤 (略) 主要存在一下问题,西煤东运通道运能饱和、竞争加剧,北煤南运通道运力存在不足且辐射范围偏小, (略) 通道 (略) 不畅、批车困难、运费偏高等问题,以上问题是造成我 (略) 域部分时段煤炭供应难、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二)长协履约政策需进一步优化。煤炭中长期合同是推动“煤电联营”的有效手段, (略) 场起着“压舱石”作用。但在煤炭中长协执行中也逐渐暴漏一些问题, (略) 场逐步呈现热值两级分化现象, (略) 场化销售的高热化工煤供应充足,另一方面中长协供应的动力煤普遍热值偏低,特别是在迎峰度夏度冬机组高负荷时期,电 (略) 场招标采购高热煤种配煤燃用。主要原因为中长 (略) 场价,煤企供应动力不足,加之监管主要侧重“量”而忽略“质”,在长协煤单卡一致的结算方式下,煤企更倾向供应低热值品种,部分企业通过掺配低热煤甚至掺矸降低热值满足长协供应量,从而将空出的高热 (略) 场争取更高利润。

(三)动力煤供需紧张度高于往年。根据中国 (略) 数据,2024年1-8月份我国动力煤有效供应量为25.1亿吨,净进口量2.6亿吨,合计供应27.7亿吨,在需求方面电力、供热、冶金、建材、化工和其他方面动力煤总用量为27.1亿吨,供需差值为(略)吨,相较去年同期供需差值((略)吨)缩小(略)吨。特别是在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期间,作为迎峰度冬最为关键月份,因全国多地受寒潮侵袭,三个月的动力煤供需差值由上一年同期的(略)吨转为-(略)吨,电厂库存明显下降, (略) 域保供难度持续加大。在今年整体供需差异继续缩小的情况下,要警惕极端天气情况下保供问题。

三、相关建议

(一)打通堵点优化煤炭运输通道。结合迎峰度冬期间煤 (略) ,进一步优 (略) (略) ,一方面, (略) 网建设,加强煤 (略) 与国铁的互联互通,进一步 (略) 络和配套设施,扩大覆盖范围,围绕 (略) 、北煤南 (略) ,加 (略) 布局优化建设,提升集疏运能力,加大万吨列车开行力度,提升运行效率和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加快 (略) 络建设,如国 (略) (略) , (略) 络货运、江运配送、中转港统采分销等业务场景, (略) 格化仓储物流体系,实现“丰存枯取”保障功能,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二)长协履约侧重“量”“质”齐管。针对中长协履约中存在的保“量”轻“质”问题,一是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执行,严查劣质煤长途运输, (略) 场优化供应结构;二是加强对中长协履约煤矿的煤质履约监管,对煤矿原煤煤质情况进行登记,确保全年中长协履约热值与原煤差异在200大卡以内,严查煤企掺矸掺低行为;三是将长协煤单卡一致的结算调整为按高中低热值单卡差异化调价结算,确保高热值煤吨煤价格高于低热值煤,以此鼓励煤企加大洗选力度,提升中长协供应质量,通过提质降量为碳达峰奠定基础。

(三)提早筹备确保迎峰度冬用煤安全。建立气象部门、重点煤企电企与地方政府预警联动机制,共建极端天气情况下的应急保障预案,加强迎峰度冬关键时期对重点煤电企业库存和消耗动态跟踪,重点时期实行资源运力倾斜保障,确保运到时限。加快构建“资源-产能-产品”三级储备体系,在沿海、沿江、运煤通道沿线以及进口煤 (略) 布局建设国家级煤炭储备基地,特别是加强东北、华北、华中等极端天气发生几率 (略) 的预测预警能力和能源备灾能力建设。


,山西,内蒙古,黑龙江,陕西,甘肃,新疆,内蒙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