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大型化速度必须要也肯定会慢下来!

内容
 
发送至邮箱

风电大型化速度必须要也肯定会慢下来!

【观点】风电大型化速度必须要也肯定会慢下来!

近几个月内,国内有几家整机厂的大兆瓦机组相继出现了一些叶片断裂的事故,因此有观点开始质疑风电机组大型化是否会就此止步。我的观点是,风电机组大型化不会因此止步,但会适当放缓。

机组容量发展过程

让我们把时间调回到15年前,那时主流的机型是1.5MW机组,风轮直径80米左右;经过了2-3年的发展,才出现了2MW机组,风轮直径发展到90米以上;又经过2-3年的发展,主力机型容量几乎没有变化,风轮逐渐发展到了120米左右;即使到2020年抢装,主流供货机组容量也还在2.5-3.2MW,风轮直径也还在140米左右。

可以看出,在2010-2020年的10年时间里,机组容量平均每年增加0.15MW,风轮直径每年增加大约7米。随后从2020年开始,主力机型的风轮直径几乎每年增大20米,容量每年增加0.7MW,截至目前商业化的批量供货机型容量最大已达到10MW,风轮直径最大已达到230米级别。

大型化的由来

通过上面的梳理可以看出,机组大型化的快速发展是从2020年开始的,其起源可以回溯到2019年3月12日开标的内蒙古乌兰察布风电基地一期#千瓦风电平价项目示范项目(简称乌兰察布项目)。在本公众号2019年1月31日发布的《乌兰察布#风电基地招标的意义》(简称《意义文》)一文中,笔者就曾提出“对于风速较高的基地项目,……,只能是 (略) 子, (略) 上通过不断扩容来降低单位千瓦成本”,如今看来,最近5年整个行业都在沿着这 (略) 狂奔。

需要注意的是,也正是从这个项目开始,在招标中对于认证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仅要求机组提供设计认证。笔者在《意义文》中曾提到,“虽说有放水之嫌,但 (略) 扩容定制化机组所开的口子,不至 (略) ,也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如今PPT机型盛行的“果”,可以说也是在那个时候就种下了“因”。

说到底,机组大 (略) 场需求导致的结果,而非主机厂家的主动追求。

以前的大型化错了吗?

大型化肯定没错。

虽然乌兰察布起了机组大型化的头,但大型化的快速发展却是在抢装之后,在抢装如火如荼开展的2020年9月22日,国家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为抢装期间迷茫的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随后,国家又为绿色转型定下了“先立后破”的基调,新能源要实现快速的“立”就必须要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而在当时限电严重的大基地项目中,也只有大 (略) 可走。如果还坚持把主机价格维持在4000元/kW以上,是无法实现风电产业快速发展的。

大型化之后,大家经常提到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同质化竞争”。换个角度来看,同质化发展其 (略) 场无形的手来调节产业走向的过程,所谓的同质化竞争也可以理解成全行业抱团发展突破产业瓶颈的一种表现。这让我想到《流浪地球》中的“饱和式救援”,救援方派出的救援物资或人员的数量远超目标所需,换句话说就是“不计代价的救援”,是一种“集体主义浪漫”。

现在大型化的需求变了吗?

答案也是没有的,因为大型化的生存土壤不仅没有改变,而且短期看需求更甚。

风电机组的需求端是运营商,运营商面临的问题是交易电量和交易电价都缺乏保障。首先就是保障电量持续下降,近期新疆和江苏就分别下调了保障小时数;其次,通过竞价仍 (略) 的电量虽然不被统计进官方限电数据,但对运营商来说也可以等效为限电;最后,很多省份已经明确提出了分 (略) 时间表,未 (略) 场化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大。

在电量和电价都没有保障的前提下,对开发商来说,能做的就只有控制前期投资,而风电机组成本在其中又是大头,一方面大型化之后的机组售价会有降低,另一方面大型化之后的塔筒、基础、建设投资也会降低。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于很多项目,尤其是复杂地形项目,还存在着机位点受限的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大型化的趋势无法改变。

而从作为供给方的整机厂来说,从2020年后,部件制造环节的产能是完全充足,甚至过剩的,装配环节的产能也没有特殊限制,在没有质量要求的前提下,生产本身并不是问题。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抢先迈出/快速跟上大型化发展的步伐,否则就会因为缺乏价格竞争优势而落#, (略) 场需求就在那里。

大型化必须要/肯定会慢下来

必须看到,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行业对于恶性/批量事故的漠视也导致了质量问题总是“云山雾绕”。久而久之,难免会给人造成假象,利用低价抢到订单就是抢到现金流,有了现金流也就可以“守得云开见月明”,至于产品质量,只要没人知道就是没有,就算有也都是国外的。

所以,在今年10月 (略) 共同签署了《中国风 (略) 场公平竞争环境自律公约》(简称《自律公约》),虽然《自律公约》被更多地解读为抵制低价竞争,但其本意更多的还是抵制缺乏质量保障的竞争,尤其是损人不利己的恶意低价竞争,这其中不仅包括缺乏质量保证的低价竞争,也包括缺乏质量保障的高价竞争,说白了质量保障是根本,至于价格,只要不是损人不利己,又何错之有?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近期出现的叶片断裂事故,从起源讲是2019年乌兰察布项目给型式认证松绑而引发,在近5年的快速发展中行业对质量事故的漠视逐渐导致的。而现在大家对质量问题的讨论本身就说明漠视现象已经缓解,行业自我完善的机制也已经开始运行。虽然受十四五末行业发展目标的指引,10MW级别的大型化已经不可逆转,但借该等级机型的长期验证稳住步伐是没有问题的。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肯定会慢下来毕竟失败是成功之母,以前的质量问题又有多少不是因为没有犯过类似“错误”导致的恶果?这样来看,对于现在出现的大机型事故,行业或许可以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毕竟试验验证就是要试问题的,试足试够了运行起来才能更有把握,绝对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说在最后

对于南方部分客户问到的,小叶轮会不会是未来的趋势,这个只能说是一种特定项目的需求。与其说小叶轮的性能优于大叶轮,显然还是说明有些大叶轮本身就没有做好,否则如果按照小叶轮的真材实料去做大叶轮,岂 (略) 场提供价值?


,内蒙古,江苏,新疆,乌兰察布,内蒙
【观点】风电大型化速度必须要也肯定会慢下来!

近几个月内,国内有几家整机厂的大兆瓦机组相继出现了一些叶片断裂的事故,因此有观点开始质疑风电机组大型化是否会就此止步。我的观点是,风电机组大型化不会因此止步,但会适当放缓。

机组容量发展过程

让我们把时间调回到15年前,那时主流的机型是1.5MW机组,风轮直径80米左右;经过了2-3年的发展,才出现了2MW机组,风轮直径发展到90米以上;又经过2-3年的发展,主力机型容量几乎没有变化,风轮逐渐发展到了120米左右;即使到2020年抢装,主流供货机组容量也还在2.5-3.2MW,风轮直径也还在140米左右。

可以看出,在2010-2020年的10年时间里,机组容量平均每年增加0.15MW,风轮直径每年增加大约7米。随后从2020年开始,主力机型的风轮直径几乎每年增大20米,容量每年增加0.7MW,截至目前商业化的批量供货机型容量最大已达到10MW,风轮直径最大已达到230米级别。

大型化的由来

通过上面的梳理可以看出,机组大型化的快速发展是从2020年开始的,其起源可以回溯到2019年3月12日开标的内蒙古乌兰察布风电基地一期#千瓦风电平价项目示范项目(简称乌兰察布项目)。在本公众号2019年1月31日发布的《乌兰察布#风电基地招标的意义》(简称《意义文》)一文中,笔者就曾提出“对于风速较高的基地项目,……,只能是 (略) 子, (略) 上通过不断扩容来降低单位千瓦成本”,如今看来,最近5年整个行业都在沿着这 (略) 狂奔。

需要注意的是,也正是从这个项目开始,在招标中对于认证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仅要求机组提供设计认证。笔者在《意义文》中曾提到,“虽说有放水之嫌,但 (略) 扩容定制化机组所开的口子,不至 (略) ,也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如今PPT机型盛行的“果”,可以说也是在那个时候就种下了“因”。

说到底,机组大 (略) 场需求导致的结果,而非主机厂家的主动追求。

以前的大型化错了吗?

大型化肯定没错。

虽然乌兰察布起了机组大型化的头,但大型化的快速发展却是在抢装之后,在抢装如火如荼开展的2020年9月22日,国家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为抢装期间迷茫的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随后,国家又为绿色转型定下了“先立后破”的基调,新能源要实现快速的“立”就必须要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而在当时限电严重的大基地项目中,也只有大 (略) 可走。如果还坚持把主机价格维持在4000元/kW以上,是无法实现风电产业快速发展的。

大型化之后,大家经常提到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同质化竞争”。换个角度来看,同质化发展其 (略) 场无形的手来调节产业走向的过程,所谓的同质化竞争也可以理解成全行业抱团发展突破产业瓶颈的一种表现。这让我想到《流浪地球》中的“饱和式救援”,救援方派出的救援物资或人员的数量远超目标所需,换句话说就是“不计代价的救援”,是一种“集体主义浪漫”。

现在大型化的需求变了吗?

答案也是没有的,因为大型化的生存土壤不仅没有改变,而且短期看需求更甚。

风电机组的需求端是运营商,运营商面临的问题是交易电量和交易电价都缺乏保障。首先就是保障电量持续下降,近期新疆和江苏就分别下调了保障小时数;其次,通过竞价仍 (略) 的电量虽然不被统计进官方限电数据,但对运营商来说也可以等效为限电;最后,很多省份已经明确提出了分 (略) 时间表,未 (略) 场化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大。

在电量和电价都没有保障的前提下,对开发商来说,能做的就只有控制前期投资,而风电机组成本在其中又是大头,一方面大型化之后的机组售价会有降低,另一方面大型化之后的塔筒、基础、建设投资也会降低。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于很多项目,尤其是复杂地形项目,还存在着机位点受限的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大型化的趋势无法改变。

而从作为供给方的整机厂来说,从2020年后,部件制造环节的产能是完全充足,甚至过剩的,装配环节的产能也没有特殊限制,在没有质量要求的前提下,生产本身并不是问题。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抢先迈出/快速跟上大型化发展的步伐,否则就会因为缺乏价格竞争优势而落#, (略) 场需求就在那里。

大型化必须要/肯定会慢下来

必须看到,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行业对于恶性/批量事故的漠视也导致了质量问题总是“云山雾绕”。久而久之,难免会给人造成假象,利用低价抢到订单就是抢到现金流,有了现金流也就可以“守得云开见月明”,至于产品质量,只要没人知道就是没有,就算有也都是国外的。

所以,在今年10月 (略) 共同签署了《中国风 (略) 场公平竞争环境自律公约》(简称《自律公约》),虽然《自律公约》被更多地解读为抵制低价竞争,但其本意更多的还是抵制缺乏质量保障的竞争,尤其是损人不利己的恶意低价竞争,这其中不仅包括缺乏质量保证的低价竞争,也包括缺乏质量保障的高价竞争,说白了质量保障是根本,至于价格,只要不是损人不利己,又何错之有?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近期出现的叶片断裂事故,从起源讲是2019年乌兰察布项目给型式认证松绑而引发,在近5年的快速发展中行业对质量事故的漠视逐渐导致的。而现在大家对质量问题的讨论本身就说明漠视现象已经缓解,行业自我完善的机制也已经开始运行。虽然受十四五末行业发展目标的指引,10MW级别的大型化已经不可逆转,但借该等级机型的长期验证稳住步伐是没有问题的。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肯定会慢下来毕竟失败是成功之母,以前的质量问题又有多少不是因为没有犯过类似“错误”导致的恶果?这样来看,对于现在出现的大机型事故,行业或许可以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毕竟试验验证就是要试问题的,试足试够了运行起来才能更有把握,绝对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说在最后

对于南方部分客户问到的,小叶轮会不会是未来的趋势,这个只能说是一种特定项目的需求。与其说小叶轮的性能优于大叶轮,显然还是说明有些大叶轮本身就没有做好,否则如果按照小叶轮的真材实料去做大叶轮,岂 (略) 场提供价值?


,内蒙古,江苏,新疆,乌兰察布,内蒙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