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津大坝首级控制网测量询价书公示
东津大坝首级控制网测量询价书公示
东津大坝首级控制网测量询价书
一、概述
1、工程概述
东津水电站位于九江市修水县境内,距修水县城三十多公里,交通便利,大坝建在修水河支流东津水山口塅河段上,枢纽建筑物由大坝、引水隧洞、厂房及溢洪道等组成,坝型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95.5m,正常蓄水位190.0m,库容7.95亿m3,装机6万kw,坝区所在地附近多为丘陵地带,且山上树木繁多。
2、首级控制网概况
东津大坝控制网由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组成。平面控制网包括首级平面控制网和二级平面控制网。首级平面控制网由8个控制点(首级网点)组成。二级平面控制网由11个加密控制点(二级网点)组成,二级网点作为大坝、溢洪道左岸高边坡和右岸山脊梁各视准线的工作基点。
高程控制网包括基准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基准控制点6个。高程控制点总共17个,为大坝及边坡各水准路线的工作基点。
东津控制网于1995年布设并进行首测,此后分别于1999年、2001年、2009年、2013年、2017年各进行了一次复测。为了解掌握东津控制网各网点稳定性,为东津大坝变形观测提供可靠的观测基准,有必要进行复测。
二、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3、《水电工程测量规范》NB/T 35029-2014
三、观测仪器要求
仪器应送法定计量单位进行检定和校准,并在有效期内。水准测量中使用的主要仪器为自安平光学水准仪、自安平数字水准仪、气泡式水准仪,一等水准测量仪器的最低精度等级为DS05、二等水准测量仪器的最低精度等级为DS1。水准标尺为因瓦标尺。水准仪器技术指标按《水准仪》GB/T10156—2009、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执行。
用于二等三角形网测量的全站仪最低精度为I等,技术指标按《全站仪》GB/T 27663—2011规定执行;经纬仪最低精度为DJ1等,技术指标按《光学经纬仪》GB/T 3161-2015规定执行。
四、观测条件要求
观测应在目标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日出后与日落前30min内、太阳中天前后各约2h内,目标影像跳动剧烈时、气温突变时、风力过大而使目标与仪器不能稳定时,不应进行观测。
五、观测项目技术要求
1、平面控制网
平面控制网包括首级平面控制网和二级平面控制网。首级平面控制网由8个控制点(首级网点)组成,以A8为中心点,以A1~A7为角点,由7个近似等腰三角形构成一个整体多边形网。各三角形内角均大于30°、小于120°,边长均小于1000m,但部分首级网点间的高程略大于100m。首级平面控制网中,A6控制点于2016年重建。
二级平面控制网由11个加密控制点(二级网点)组成。其中B1、B2、B3、B4、B5等5个控制点作为大坝视准线的工作基点,S1、S2等2个控制点作为右岸山脊梁视准线的工作基点;G1′等1个控制点作为溢洪道左岸高边坡抗滑桩视准线的工作基点;坡1、坡2等2个控制点作为高边坡视准线的工作基点;坡260#等1个控制点作为高边坡断层平面监测的工作基点。
平面控制网具体布置如下图(进一步联系取得):
平面控制网采用独立网进行复测,选择A1、A8为稳定基准点,不与外界的稳定基准点进行联测。
首级平面控制网(基准网)要求采用光学仪器按国家二等三角网要求进行观测;二级平面控制网(工作基点网)要求采用光学仪器按国家二等三角网要求进行观测。
2、三角形网测量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表1:三角形网测量技术要求
等级 | 测角中误差(″) | 方位角中误差(″) | 测边相对中误差 | 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 测回数 | 三角形最大闭合差(″) | |
0.5″级仪器 | 1″级仪器 | ||||||
二等 | 1 | 1.5 | ≤1/250000 | ≤1/120000 | 9 | 12 | 3.5 |
表2:三角形网边长测量技术要求
等级 | 仪器精度等级 | 每边测回数 | 一测回读数较差(mm) | 单程各测回较差(mm) | 往返测距较差(mm) | |
往 | 返 | |||||
二等 | 5mm | 3 | 3 | ≤5 | ≤7 | ≤2(a+b×D) |
a: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 b: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mm/kmD:测距长度Km
表3:三角形网水平角方向观测法技术要求(″)
等级 | 仪器标称精度 | 两次重合读数差 | 两次照准读数差 | 半测回归零差 | 一测回中2C较差 | 同方向值各测回互差 |
二等 | 0.5 | 0.7 | 2 | 3 | 5 | 3 |
1 | 1 | 4 | 6 | 9 | 6 |
表4:三角形网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要求
等级 | 观测方向值及各项修正数(″) | 边长观测值及各项修正数(m) | 边长与坐标(m) | 方位角(″) |
二等 | 0.01 | 0.0001 | 0.001 | 0.01 |
3、高程控制网
高程控制网包括基准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基准控制点5个。分别为BM2、BM3、BM8、BM9、BM10。
高程控制点总共17个。其中,大坝垂直位移工作基点8个,分别为左1、右1、左2、BM8(也是基准控制点)、左3、坝3、坝4、坝5;溢洪道左岸高边坡垂直位移工作基点6个,分别为BM坡1、BM坡2、BM坡3、260#、275#、290#;右岸山脊梁垂直位移工作基点4个,分别为BM10′、BM10′′、BM10上、BM10下。BM坡0控制点于2009年损坏,未重建;BM10′控制点于2013年损坏并重建。
高程控制网布置如下图(进一步联系取得):
高程控制网不与外界的稳定水准点进行联测,在高程计算时选择网内的某一基准控制点作为假定的水准稳定点。
基准控制点要求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施测,等级为一等水准;高程控制点(工作基点)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或附合水准路线施测,等级为二等水准。
4、高程控制网测量技术要求:
表5:水准测量观测的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
数字水准仪复测次数要求
等级 | 仪器等级 | 水准尺类型 | 视线长度(m) | 前后视距差(m) | 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m) | 视线高度(m) | 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 | ||||
光学 | 数字 | 光学 | 数字 | 光学 | 数字 | 光学 下丝读数 | 数字 | ||||
一等 | DS05 | 因瓦 | ≤30 | ≥4且≤30 | ≤0.5 | ≤1.0 | ≤1.5 | ≤3.0 | ≥0.5 | ≤2.80且≥0.65 | ≥3次 |
二等 | DS1 | 因瓦 | ≤50 | ≥3且≤50 | ≤1.0 | ≤1.5 | ≤3.0 | ≤6.0 | ≥0.3 | ≤2.80且≥0.55 | ≥2次 |
表6:测量精度、往返测不符值、闭合差、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要求
水准测量 等级 | 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 | 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 | 限差 | |||
往返测 高差不符值 | 附合路线 闭合差 | 环闭合差 | 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 | |||
一等 | ≤0.45 | ≤1.0 | 1.8 | — | 2 | 3 |
二等 | ≤1.0 | ≤2.0 | 4 | 4 | 4 | 6 |
注:k为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单位为千米(km);当长度小于0.1km时,按0.1km计算; L 附合路线长度,单位为千米(km);F 环线长度,单位为千米(km);R 检测段长度,单位为千米(km); |
表7:水准测量外业计算取位要求
等级 | 往返测距离总和/km | 测段距离中数/km | 各测站高差/mm | 往返测高差总和/mm | 测段高差中数/mm | 水准点高程/mm |
一等 | 0.01 | 0.1 | 0.01 | 0.01 | 0.1 | 1 |
二等 | 0.01 | 0.1 | 0.01 | 0.01 | 0.1 | 1 |
高程结果的取值,二等水准应精确到0.1mm
六、复测成果技术要求
复测成果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复测范围、控制网概况、测量时间等;
2、测量仪器、人员情况;
3、控制网测量网形;
4、测量方案及规范的执行情况;
5、测量外业作业情况、电子文件与测量结果;
6、网平差后处理结果(技术指标);
7、复测与原测量成果比较(观测精度分析、各点稳定性分析);
8、复测结论;
9、主要测量人员的专业证书、仪器检定证书、测绘资质附件。
七、本次委托任务
1、按上述要求进行完成首级控制网点8个,二级平面控制网点11个的复测;完成一等水准线路大约8km,二等水准线路大约3km的复测。
2、提交复测成果及结论。
3、培训甲方人员掌握仪器操作及资料内业处理。
八、质量、时间要求
1、主要技术指标和限差满足《水电工程测量规范》NB/T 35029-2014中专二级之要求。
2、于2020年11月31日前完成复测并提交报告。
九、付款要求
1、成果验收合格付合同总价的100%。
2、需提供正式增值税发票。
十、资质要求
需国家测绘甲级资质。
十一、报价样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单位 | 工程量 | 单价 | 合价(元) | 备注 |
一 | 分项明细 | |||||
1 | 二等三角控制测量 | 点 | 19 | |||
2 | 一等水准测量 | 公里 | 8 | |||
3 | 二等水准测量 | 公里 | 3 | |||
4 | 测区砍青 | 项 | 1 | 10000 | 暂定10000元(甲方控制,按实支付)。 | |
5 | 税金 | .元 | 1-4项 | % | 堵值税专用发票 | |
二 | 合计 | 1-5项 |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