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
公示
根据《关于评选表彰汉中市第六届道德模范的通知要求》精神,经层层推荐、筛选,拟推荐我区王亚利、陈卫峰等12名同志参评汉中市第六届道德模范,为接受社会监督,现进行公示,时间为5天,自2020年8月10日至2020年8月14日。如有异议或发现问题,广大群众可以电话和信函形式向市委文明办和区委文明办反映情况。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个人须以实名反映情况,并提供联系电话。
市委文明办电话:****-*******
地址:汉中市汉台区民主街44号
邮编:723000
区委文明办电话:****-******* (传真)
地址:区委、区政府综合大楼1220室
邮编:723100
附件:王亚利等12人事迹简介
中共汉中市南郑区委文明办
2020年8月10日
附件:
王亚利事迹简介
王亚利,女,生于1974年5月,现任南郑区妇联维权发展部部长。她是连自己的父亲都无法管教劝服的问题小孩最信任的“王妈妈”,她是烧伤女孩最想感谢的好心人,她是患严重抑郁症女孩的知心姐姐......这些,都是王亚利作为一名普通妇联干部之外的身份,她乐于助人,心怀大爱,她用自己真切的言行帮助着每一位向她求助的困境妇女儿童,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温暖与关爱。
谢斌事迹简介
谢斌,男,生于1973年7月,现为陕西华燕仪表有限公司职工。朋友的父亲身患癌症无人照顾,他义务照顾患病老人长达半年之久;20多年来义务为社区老人进行善终服务,累计300余人次,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临终关怀;主动归还捡到的钱包,使失主避免了损失;主动申请成为中国眼库、中国骨髓库捐赠志愿者......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发生在谢斌身上普普通通的事件,他用自己的热心、爱心、关心践行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大爱。
陈卫峰事迹简介
陈卫峰,男,中共党员,生于1976年9月,现任汉中市南郑区新集镇人民政府干部。2020年6月16日下午4时许,南郑区新集镇河湾村正在召开脱贫攻坚“三排查三清零”回头看工作会议,村干部突然接到村民求救电话,告知有一老人从河湾大桥掉进濂水河中,情况十分危急。陈卫峰立即同河湾村村干部一起沿河寻找,大约走了600米左右,他突然看见河中央若隐若现漂浮着一个人,来不及多想,他纵身一跃跳进了湍急的河水中,径直向落水老人游去,二十分钟后,在其他镇村干部的帮助下,成功将落水老人救上岸。
李艳事迹简介
李艳,女,生于1977年1月,中共党员,现任南郑区瑞无惧第一税务分局科员。2019年11月9日上午,一位前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业务的老人突然晕倒在地,李艳迅速反应,利用早年间在部队学会的战队急救知识,对老人进行了紧急救助,为老人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2020年5月9日,一位来办事的老妇在服务中心的楼梯上昏迷跌倒,她立马扶老人坐下,为老人拿来面包喝水,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为老人进行了身体检查,确认老人身体无碍后及时联系老人所在村村干部将老人接回家中。
杨翠红事迹简介
杨翠红,女,生于1986年4月,汉中百仕达运输有限公司公司502路公交车驾驶员。8月20日下午,在到站停车打扫卫生时,她发现车上遗落一个黑色的钱包,里面装有8.5万元现金、多张银行卡和身份证。杨翠红想着失主一定很着急,便立马将捡到的钱包交到公交调度室,经过多方打听,联系上了失主张先生,核实身份信息后,张先生的钱包失而复得。
黄文华事迹简介
黄文华,男,中共党员,生于1970年6月,新集镇铁峪九年制学校副校长。在2015年第一次去西藏之前,45岁的黄文华几乎没离开过生活和工作的陕西汉中,第一次援藏支教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但他“意犹未尽”。2016年7月,黄文华第二次援藏,担任阿里地区噶尔县孔繁森小学校长一职,为期3年。初到学校,他便发现学校设备落后,办学条件亟待改善,师资力量薄弱,师生生活条件较差,于是他身先士卒,克服种种困难,带头苦干。大力推行“创新课堂”“高效课堂”“微课”等教育教学活动,实行跨学科教师交流学习,进一步规范了学校教学业务工作,加强了国家实施的学生“三包”工作,完善了学校班子建设和制度建设,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和民族团结,改善了教学软、硬件设施,获得了受援地社会及政府的好评。
张可事迹简介
张可,男,生于1987年5月,中共党员,现任南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主任,驻法镇沙坝村第一书记,先后荣获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陕西省助力脱贫攻坚竞赛先进个人、汉中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汉中市第四期最美系列人物等荣誉称号。2014年,他作为汉中市首届引进的高层次紧缺人才,进入南郑区农业局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刚刚走上工作岗位2个月,他主动申请到距离县城160公里福成镇佛头山村任第一书记,一年后,组织再次安排他担任法镇沙坝村第一书记至今。5年来,他不忘初心,执着坚守,在扶贫路上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专长,引进企业,带领乡亲们在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乡村振兴产业型发展的路上一路前行。
李娜事迹简介
李娜,女,生于1990年2月,中共预备党员,南郑区人民医院护士,先后荣获“陕西省三八红旗手”、“陕西省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2月2日,李娜主动请缨,作为汉中市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的一员,踏上了驰援武汉的路程。在武汉工作的65天,她所在的医疗队支援重症及危重症定点医院之一的武汉协和医院,医疗队共护理患者280名,收治危重症患者113名,治愈出院、症状转轻转出104名,实现了病区患者清零、医务人员零感染的双“零”成绩,也创造了陕西在武汉时间最长、进舱时间最长、救治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最多的战绩。
程敏事迹简介
程敏,男,生于1969年5月,南郑区福成镇程家坝村村民。因肢体二级残疾、妻子智力残疾,家有子女上学等原因,在2016年建档立卡中,他家被识别为精准扶贫户。但他没有消极气馁,身残志坚,积极发展扶贫产业,办起了小作坊用玉米酿酒, 搭建了60余平方米的养殖场,引进了4头母猪。累计出栏生猪40余头,纯收入7万余元。 2017年实现了脱贫摘帽,被评为“脱贫民星”。
田嘉事迹简介
田嘉,男,生于1986年8月,南郑区梁山镇星光村村民。因家庭贫困,母亲常年多病,他17岁便早早外出务工,但依然没有摆脱家庭贫困的面貌。2016年,他开始发展鲈鱼养殖,潜心专研技术,利用泉水养殖,肉质鲜美,上市后,广受好评,顺利实现了脱贫。2018年,在田嘉的带动下,有六户乡亲和田嘉一起投入到鲈鱼养殖的队伍中来,田嘉与乡亲们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越走越好。
熊华林事迹简介
熊华林,男,生于1968年3月,南郑区汉山街道办城西社区四组居民。2014年,母亲朱秀英突发脑溢血,入院治疗做颅脑引流和开颅手术,虽保住了母亲性命,却成为了植物人。母亲无法直接进食,他就把食物捣细注射进食,他还定时用毛巾给母亲擦身、翻身、倒屎倒尿。在熊华林的精心照料下,母亲渐渐的好了起来,能睁开眼睛了,但身体还是不能动,一直卧床不起。多年来,他没有一丝怨言,用无私的双手托起了母亲的老年生活,树立了孝老爱亲的典范。
马玲事迹简介
马玲,女,生于1972年10月,南郑区汉山街道办高庄村村民。俗话说:世上没有养爷奶的孙子,然而马玲就是那个养奶奶的孙媳妇。自1993年马玲和丈夫结婚以来,便承担起了照顾奶奶的责任,大到洗澡换衣,小到吃饭喝水,每一件事她都亲力亲为,日复一日,从无怨言。几年前,老人起床时不慎摔倒,经医院诊断确诊为十二椎体骨质连续性中断,医生告知老人痊愈的可能性不大,但马玲没有灰心,为老人制定健康食谱,加强营养,按摩腿部神经,经过两个多月精心的护理,老人可以下床行走了。随后的几年,老人在马玲的照料下安享晚年,幸福生活,直至逝世。
标签: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