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本底调查服务类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本底调查服务类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本底调查服务类采购项目
公开招标招标公告
项目概况
受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委托,福建环闽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对[3500]HMGC[GK]*******、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本底调查服务类采购项目组织公开招标,现欢迎国内合格的供应商前来参加。
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本底调查服务类采购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福建省政府采购网(zfcg.czt.fujian.gov.cn)免费注册后使用会员账号在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按项目获取采购文件,并于2020-11-10 09:30(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3500]HMGC[GK]*******
项目名称: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本底调查服务类采购项目
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预算金额:********元
包1:
合同包预算金额:********元
投标保证金:303680元
采购需求:(包括但不限于标的的名称、数量、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等)
品目号 | 品目编码及品目名称 | 采购标的 | 数量(单位) | 允许进口 | 简要需求或要求 | 品目预算(元) |
1-1 | C0908-其他专业技术服务 | 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本底调查项目 | 10(项) | 否 | 5野外调查生态系统类型调查5.1.1生态系统类型分类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类型参考欧阳志云等提出的分类体系以及国家公园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实际情况进行划分。根据此分类标准和目前掌握的数据资料,通过对武夷山国家公园区域进行生境类型划分,经仔细比对,初步判定武夷山国家公园共有7种一级生态系统类型20种三级生态系统类型(表5.1),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在区域内分布广泛,主要为常绿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表5.1 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分类及编码表I级分类II级分类III级分类备注编码名称编码名称编码名称1森林11阔叶林111常绿阔叶林●112落叶阔叶林113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2针叶林121常绿针叶林●13针阔混交林131针阔混交林●14竹林141竹林●2灌丛21阔叶灌丛211常绿阔叶灌木林212落叶阔叶灌木林3草地31草地311草甸●312草丛4湿地41河流湿地411永久性河流●412洪泛平原湿地42人工湿地421库塘●5农田51耕地511水田512旱地52园地521灌木园地6城镇61居住地611居住地62工矿交通621交通用地7裸地71裸地711裸岩712裸土注: “●”代表武夷山国家公园重点调查类型。5.1.2数据源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类型调查需要的基础数据主要有:(1)国家公园最新遥感影像数据或航拍图(空间分辨率优于2m);(2)国家公园最新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3)国家公园最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4)国家公园历年资源调查数据。5.1.3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类型调查主要基全国土地调查和省级森林资源二调数据,根据全国土地调查中土地利用类型和省 级森林资源二调数据中地类、林种、优势树种组成等因子初步区划国家公园范围内生态系统类型斑块,然后利用最新遥感影像或航拍数据,通过影像数据解译,进一步修正生态系统类型斑块,最后根据修正后的生态系统类型斑块布设实地核查线路,确保实地核查线路穿过斑块涉及所有生态系统类型,最后再根据实地核查结果修改完善生态系统类型斑块,形成生态系统类型斑块图层,计算斑块面积,统计各类型斑块数量和面积,从宏观层面对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进行评价,对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整体综合评估。5.1.4核查线路生态系统类型实地核查线路结合植物植被调查样线开展,不再单独设置核查线路。植被和高等植物调查5.2.1植被调查植被调查主要包括植被类型、分布、结构和面积等方面的调查。5.2.1.1植被类型调查根据相关资料,武夷山国家公园现有11个植被型,15个植被亚型、25个群系组、56个群系、170多个群丛组,囊括了中国中亚热带地区所有植被类型。本次植被类型调查分类单位为群系。植被类型调查主要是在生态系统类型调查成果基础上,参考《森林植被状况监测技术规范》(GBT_30363-2013)的方法执行,最终获得武夷山国家公园植被类型图形数据库。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类型与植被类型对应关系见表5.2。表5.2 植被类型与生态系统类型对应关系表植被型组植被型植被亚型群系组群系所属生态系统类型针叶林I.暖性针叶林一、暖性常绿针叶林(一)暖性松林1.马尾松林常绿针叶林(二)杉木林2.杉木林常绿针叶林II.温性针叶林二、温性常绿针叶林(三)温性松林3.台湾松林常绿针叶林4.南方铁杉林常绿针叶林(四)柳杉林5.柳杉林常绿针叶林III.温性针阔叶混交林三、温性针阔叶混交林(五)柳杉针阔叶混交林6.南方铁杉针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IV.落叶阔叶林四、典型落叶阔叶林(六)水青冈林7.亮叶水青冈落叶阔叶林五、山地落叶阔叶林(七)光皮桦林8.光皮桦林落叶阔叶林(八)枫香林9.缺萼枫香林落叶阔叶林V.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六、山地常绿落叶阔叶 混交林(九)栲树落叶阔叶混交林10.米槠、拟赤杨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1.苦槠、枫香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2.甜槠、复羽叶栾树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VI.常绿阔叶林七、典型常绿阔叶林(十)栲类林13.甜槠林常绿阔叶林14.苦槠林常绿阔叶林15.米槠林常绿阔叶林16.丝栗栲林常绿阔叶林17.罗浮栲林常绿阔叶林18.勾栲林常绿阔叶林(十一)青冈林19.青冈林常绿阔叶林20.多脉椆林常绿阔叶林(十二)木荷林21.木荷林常绿阔叶林(十三)润楠林22.刨花润楠林常绿阔叶林23.小蕈树林常绿阔叶林八、山地常绿阔叶苔藓林(十四)青冈苔藓林24.多脉椆苔藓林常绿阔叶林25.东南石栎苔藓林常绿阔叶林九、山顶常绿阔叶矮曲 林(十五)杜鹃矮曲林26.云锦杜鹃矮曲林常绿阔叶林27.猴头杜鹃矮曲林常绿阔叶林(十六)小叶黄杨矮曲林28.小叶黄杨矮曲林常绿阔叶林(十七)八角矮曲林29.闽皖八角、假地枫皮林常绿阔叶林灌丛和灌 草丛VII.竹林十、温性竹林(十八)山地竹林30.毛杆玉山竹林竹林31.长鞘玉山竹林竹林32.武夷玉山竹林竹林33.阔叶箬竹林竹林十一、暖性竹林(十九)丘陵、山地竹林34.毛竹林竹林35.苦竹林竹林36.肿节小穗竹林竹林37.方竹林(四方竹林、寒竹林)竹林38.刚竹林(桂竹林、紫竹林、罗汉竹林)竹林39.水竹林竹林VIII.落叶阔叶灌丛十二、典型落叶阔叶灌 丛(二十)山地中生落叶阔叶灌 丛40.山柳藻丛落叶阔叶灌木林41.吊钟花灌丛落叶阔叶灌木林42.丁香杜鹃灌丛落叶阔叶灌木林43.薄毛豆梨灌丛落叶阔叶灌木林44.湖北海棠灌丛落叶阔叶灌木林IX.常绿阔叶灌丛十三、典型常绿阔叶灌 丛(二十一)低山常绿阔叶灌丛45.檵木灌丛常绿阔叶灌木林46.杜鹃花灌丛常绿阔叶灌木林(二十二)河谷常绿阔叶灌丛47.小叶赤楠灌丛常绿阔叶灌木林48.紫薇、紫花杜鹃灌丛常绿阔叶灌木林X.灌草丛十四、暖热性灌草丛(二十三)禾草、灌草丛49.五节芒灌草丛热性草丛50.龙须草灌草丛热性草丛(二十四)蕨类灌草丛51.芒萁灌草丛热性草丛52.蕨灌草丛热性草丛53.里白灌草丛热性草丛草甸XI.草甸十五、典型草甸(二十五)禾草、杂类草草甸54.沼原草甸草甸55.野青茅草甸草甸56.芒草草甸草甸5.2.1.2植被抽样调查为宏观掌握了解武夷山国家公园主要植被的结构、健康、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状况,在各个植被类型设置一定数量的样地(样方)进行相关因子的实地测量调查,其植被样地设置与苔藓和维管束植物一致。植被抽样调查以群系为基本单位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内容和方法参考《森林植被状况监测技术规范》 (GBT_30363-2013)的规定执行。5.2.2苔藓植物调查5.2.2.1样线设置为系统、全面调查武夷山国家公园苔藓植物多样性,其调查密度按5m/hm2设计,样线长度按2~10km,则需设置样线总长度不少于500.7km,样线条数不少于100条。武夷山国家公园苔藓植物调查样线设置需考虑:(1)覆盖所有的森林群落类型;(2)覆盖各级海拔梯度;(3)苔藓植物分布的特殊生境如山谷、草甸、苔藓矮曲林、树干、裸石面等须尽量设置调查路线;(4)对于苔藓植物较丰富区域须增加调查样线条数。5.2.2.2样地设置为开展国家公园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分布规律的调查,依据植被特点和地形地貌进行样地设置。对国家公园内常绿阔叶林带(350~1400m,山地红壤)、针阔叶混交带(500~1700m,山地黄红壤)、温性针叶林带(1100~1970m,山地黄壤)、中山苔藓矮曲林带(1700~1970m,山地黄壤)、中山草甸(1700~2160.8m,山地草甸土)5个植被带设置具有代表性的样地,包含有常绿阔叶林、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温性针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常绿阔叶灌丛、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灌丛、灌草丛、草甸等11个植被型,在56个植被型中,每个植被型设置3个20m×20m的调查样地,共168个。5.2.2.3样方设置(1)植物群落调查样方设置:在选择的每一样地中随机设置8个50cm×50cm的小样方,该样方又被铁丝以2.5cm的间隔划分成400个小方格进行调查;并取样带回实验室分析野外不能鉴定的物种。共设置的样方264个。(2)树附生群落调查样方设置:选择以木本植物为优势种的48个植被型,按不同的优势种调查树附生群落调查,对于苔藓矮曲林可根据苔藓出现的不同类型尽量多设置调查树种,每个样地设置的调查株数3~6株。选择胸径大于15cm的树木,于离地1.5m处设样方,分别在东、西、南、北4个方向设置样方,样方大小为10cm×10cm,用铁丝将10cm×10cm分隔成的1cm×1cm小格100个,按苔鲜出现在格子的交叉处统计。以物种相对盖度确定优势种,以优势种命名群落。设置的调查株数不少于144株。(3)岩面生群落调查样方设置:根据设置的样线进行岩面生群落样方设置,每条样线设置的岩面不少于3处,样方大小20cm×20cm,以物种相对盖度确定优势种,以优势种命名群落,共设置岩面调查样方不少于300个。(4)土生群落调查样方设置:根据56个群系类型,每个群系设置的土生样方不少于3个,样方大小10cm×10cm及以上,以物种相对盖度确定优势种,以优势种命名群落,共设置土生群落调查小样方不少于168个。5.2.3维管束植物调查参考《全国植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及《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陆生维管植物》中规定的陆生维管束植物多样性调查方法进行调查。植物调查要选择大部分植物种类开花或结实阶段进行调查。同一个地区,相同植被类型内设置的平行样线、样地应该在不同的季节开展,最大限度地将该区域植物种类及相关内容调查详尽。主要采用样线法、样方法和全查法等进行调查。调查过程中遇符合“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试点的通知”(全绿办[2015]10号)古树名木鉴定标准的植物个体,按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要求开展调查。调查过程中记录的兰科植物要按照《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兰科植物资源专项补充调查工作方案和技术规程(定稿)》(2019年5月)规定进行调查。5.2.3.1样线设置为系统、全面调查武夷山国家公园维管束植物多样性,其调查密度按10m/hm2设计,样线长度按2~10km,则需设置样线总长度1001.4km,样线条数200条。武夷山国家公园维管束植物调查样线设置需考虑:(1)覆盖所有的森林群落类型;(2)覆盖各级海拔梯度;(3)对于维管束植物中的特殊类群如兰科植物、蕨类植物、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特色植物群落等,可根据其生长的生境特点或其历史调查资料在其分布区设置样线。(4)对于植物种类较丰富区域须增加调查样线条数进行调查。5.2.3.2样地设置样地设置尽可能全面,要分布在调查地区的代表性地段及代表类群,要考虑不同地段如山脊、沟谷、坡向、海拔等的差异。国家公园有常绿阔叶林带(350~1400m,山地红壤)、针叶阔叶混交带(500~1700m,山地黄红壤)、温性针叶林带(1100~1970m,山地黄壤)、中山苔藓矮曲林带(1700~1970m,山地黄壤)、中山草甸(1700~2160.8m,山地草甸土)5个植被带,常绿阔叶林、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温性针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常绿阔叶灌丛、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灌丛、灌草丛、草甸等11个植被型,25个群系组56个群系,170多个群系组。要在200条样线两侧设置调查样地,根据群系组数,样地设置的数量不少于170个。5.2.3.3样方设置根据武夷山国家公园内不同群落类型的样地内设置样方,常绿阔叶林设置的最小连续样方面积为1200m2,针阔叶混交林设置的最小连续样方面积为800m2,针叶林和大型竹设置的最小连续样方面积为400m2,灌丛和灌丛型竹林设置的最小连续样方面积为100m2,草丛设置的最小连续样方面积为20m2。陆生脊椎动物调查5.3.1鸟类5.3.1.1调查方法样线法调查参照《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规定开展。红外相机法结合兽类红外相机调查,开展地面活动鸟类调查,尤其是鸡形目鸟类的调查。红外相机布置和数量处理按兽类红外相机法执行。5.3.1.2调查时间鸟类共开展6次调查,每条样线在鸟类的繁殖期、越冬期、春季迁徙期和秋季迁徙期各调查1次,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对鸟类重要栖息地、鸟类迁徙关键区域及其它必要区域再开展1~2次补充调查;每天调查时间宜选在晨昏时段。5.3.1.3调查样线设置参照《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武夷山国家公园调查范围作为独立调查样区,按调查样区内抽样强度3%、样线长度2~5km、样线宽度按两侧各20~50m计算,设置样线总长度不少于600km,样线数量不少于200条。武夷山国家公园鸟类调查样线设置需考虑:(1)覆盖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2)覆盖各级海拔梯度;(3)针对狭域分布和特殊栖息地利用的鸟类,根据其历史分布资料在其分布区设置样线。样线设置在生态系统调查成果基础上,根据生态系统类型和海拔梯度分层栖息地类型,每种栖息地类型选择典型代表性线路设置调查样线,对特殊栖息地类型要针对性设置调查样线,具体样线设置可根据生态系统调查结果和实地踏查情况调整。表5.3 不同栖息地类型鸟类调查样线数量表单位:条植被海拔梯度<500m500~1000m1000~1500m>1500m常绿阔叶林535264落叶阔叶林 针阔混交林*******常绿针叶林10776竹林1168草丛11灌丛1灌木园地42 乔木园林 农田 其它 总计********5.3.2兽类5.3.2.1调查方法兽类调查综合采用样线法、铗日法、网捕法和红外相机法。1)样线法兽类样线调查法同鸟类样线调查法。2)铗日法铗日法适用小型穴居地行陆生兽类调查,如啮齿目和食虫目等,铗日指一个鼠铗放置一夜的调查单位,每个样地共布设50个铗具,布设1夜,共50铗日,于下午天黑前布设铗子,放置诱饵,布铗铗距5m,一般布置1行,如地形因素影响可布设2行或以上,行距应超过50m,次日上午进行检视和收铗,并收集记录捕获动物种类、数量、样地编号、位置、栖息地环境、干扰等因子。3)翼手目网捕法翼手目网捕法适用翼手目兽类调查,对洞穴或房屋栖息种类,利用雾网或手网捕获,对森林性种类,利用蝙蝠竖琴网或雾网安放在林道或蝙蝠觅食场所捕捉。每个样地根据地形和林间通道确定布网数量,于下午天黑前布设网具,于次日上午进行检视和收网,并收集记录捕获动物种类、数量、样地编号、位置、栖息地环境、干扰等因子等。4)红外相机法对大中型兽类调查使用红外相机法,在每个红外相机位点周边寻找动物活动痕迹,选择合适相机安放位置,安装位置与设计相机位点距离不超过50m。用全球定位系统测量相机安装位点实际位置,调查栖息地类型等因子,并记录在红外相机安装位点记录表。选择安装地点时考虑以下因素:?动物经常出现的地点,如兽道、水源地、集群地、求偶地、排粪地等处;?相机前面具有相对较大的空间,如垭口处、通道交汇处;?相机前没有灌草或植物叶片遮挡镜头;?距离动物可能通过的位置远近合适。相机应牢固固定在树干等自然物体上,确保相机不能非人为脱落,不会轻易被非工作人员取走;相机高度宜0.3m~0.8m,镜头宜俯视地面,应避免阳光直射镜头,相机安装后应进行测试,确保相机正常工作,并对镜头前杂灌草进行清理。相机安装后不超过6个月进行一次保养和存储卡回收,定期下载数据,整理照片拍摄记录信息,建立信息库并归档保存。5.3.2.2调查时间兽类样线调查时间与鸟类样线调查时间安排一致,同时开展。兽类铗日法和网捕法调查以春、秋季为宜,每个样地在春、秋季各调查1次,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对重要栖息地及其它必要区域再开展1~2次补充调查;共以每个样地开展3次调查计。兽类红外相机调查时间持续2年,共需安装1次,保养和存储卡回收3次,相机回收1次。5.3.2.3样线样地设置1)样线设置兽类调查样线设置同鸟类调查样线。2)铗日法和翼手目网捕样地设置铗日法和翼手目网捕法样地根据生态系统和海拔梯度分层栖息地类型抽样,按20km2设置1个样地,武夷山国家公园共设置50个调查样地。各栖息地类型样地数量见下表,具体样地设置可根据生态系统调查结果和实踏查情况调整。表5.4 不同栖息地类型铗日和翼手目网捕法样地数量表单位:个植被海拔梯度<500m500~1000m1000~1500m>1500m常绿阔叶林1661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1572常绿针叶林3222竹林42草丛11灌丛1灌木园地11乔木园林农田1其它总计*******)红外相机位点设置对于中大型兽类利用红外相机法调查,红外相机位点采用机械布点法,把武夷山国家公园划分为1km×1km的网格,机械选择500个网格,网格的中心点作为红外相机安装位点。昆虫调查5.4.1调查方法昆虫调查参照《县域昆虫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采用样线法、灯诱法、马来氏网法、陷阱法和振落法。昆虫调查过程中遇见或捕获其它节肢动物门种类也一并记录调查。重点调查历史资料记载昆虫或其它节肢动物门物种的种类、数量及其生境类型和分布。采集鉴定的所有昆虫或其它节肢动物门种类至少制作1套实物标本。(1)样线法通过沿线路缓慢匀速前进,采用观察记录寄生在植物上的昆虫种类,同时使用扫网采集沿线昆虫。对于不确定的种类,网捕收集带回实验室整理鉴定。(2)灯诱法使用诱虫灯并悬挂白色幕布,吸引昆虫并捕捉昆虫,研究昆虫种类和数量。(3)马来氏网法结合样线法进行,利用马来氏网捕捉双翅目、膜翅目、半翅目等类群昆虫。将标本收集后带回实验室整理鉴定。(4)陷阱法主要用于地表昆虫调查。将容器放置到土壤中,容器上沿与地面平齐;陷阱一般采用塑料杯,在距离杯口2/3处设置出水口。陷阱内建议使用糖、醋、酒精及水等组成的引诱剂,或者防腐剂。一般1~3天内收集一次。将标本收集后带回实验室整理鉴定。(5)振落法振落法是利用昆虫的假死特点,振击寄主植物,使其自行落下,从而采集昆虫。将标本收集后带回实验室整理鉴定。采集点要求覆盖国家公园内主要生境类型,根据样线调查过程中随机开展。5.4.2调查时间昆虫调查共连续开展2年,一般选择春季、夏季开展调查。样线法、灯诱法、马来氏网法、陷阱法、振落法均每年分不同季节至少开展2次,所有样线和布置点不重复调查。5.4.3调查样线样地设置根据当地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地形地貌、道路分布等情况,设 计涵盖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和不同海拔的调查路线。(1)样线法以历史资料记载和设置线路为导向,基于全面性、代表性、可达性原则布设调查样线。共设置样线172条,每条调查样线长度不小于1km,扫网次数不少于500网。表5.5 昆虫调查样线设置表单位:条植被海拔梯度总计<500m500-1000m1000-1500m>1500m常绿阔叶林********软阔叶林11针阔混交林********针叶林866525竹林114721灌草丛1113灌丛11经济灌木林426经济乔木林农田无植被总计********172(2)灯诱法对历史资料记载或踏查发现昆虫种类多,代表性强的区域设置诱虫灯,并悬挂白色幕布。覆盖域内所有的生境,共设置172处灯诱点。表5.6 昆虫调查灯诱点设置表 单位:处植被海拔梯度总计<500m500-1000m1000-1500m>1500m常绿阔叶林********软阔叶林11针阔混交林********针叶林866525竹林114721灌草丛1113灌丛11经济灌木林426经济乔木林农田无植被总计********172(3)马来氏网法每种主要生境类型中设置不少于3个马来氏网诱捕昆虫,共设置172处马来氏网样本采集点。表5.7 昆虫调查马来氏网设置表 单位:处植被海拔梯度总计<500m500-1000m1000-1500m>1500m常绿阔叶林********软阔叶林11针阔混交林********针叶林866525竹林114721灌草丛1113灌丛11经济灌木林426经济乔木林农田无植被总计********172(4)陷阱法布设位置与数量与马来氏网布设一致。(5)振落法根据样线调查过程中随机开展。水生生物调查5.5.1鱼类5.5.1.1调查方法参照《内陆水域鱼类资源调查规范鱼类调查》(DB32/T 2305-2013)采用渔获物采集调查法,以定置网和地龙网具为主要渔法进行渔获物采集方法,河流采样断面的渔获物采集以定置网和地龙网具为主要渔法并附以其它可行捕抓法。在各采样断面,每种鱼类选择2~5尾制作样本,稀有、珍贵种类采集过程中活体尽可能放归不采集。渔获物中选作标本的鱼类要新鲜、体形完整、鳞片、鳍条无缺,在标本未固定前要鉴定种类并详细观测记录鱼体各部位的形态、色彩,采集到的标本要在尾柄或下颌上系上编号标签,逐号登记,做好野外记录。标本在鉴定登记后应及时固定。固定时首先将鱼体用清水洗干净,加含5%~10%甲醛溶液浸泡固定,在鱼体未僵硬前,注意摆正鱼体各部鳍条的形状;对大个体的鱼,在浸泡时要用注射器向鱼体腔内注射适量的上述固定液;待鱼体定型变硬后,另置换5%~10%甲醛溶液浸泡保存;对易掉鳞的鱼或小规格鱼,要用纱布包裹起来放入固定液中保存,以防鳞片脱落。5.5.1.2调查时间调查时间按一年四季每个季节的中月中旬调查1次,即1月、4月、7月和10月中旬。每个断面保证在各季节开展1次调查,在鱼类三场分布断面增加调查次数或延长调查时间,共以各断面开展6次调查计。5.5.1.3调查断面和采样点设置武夷山国家公园是诸多河流发源地,其中区内发源河流主要包括清溪河、下田河、麻阳溪、黄柏溪、西溪和九曲溪,其中区内长超2km的河流包括清溪河支流6条、下田河支流2条,麻阳溪支流2条、黄柏溪1条、西溪1条,九曲溪12条。按每5km设计1个调查断面计,国家公园内鱼类资源调查断面设计数量共64个,详见表5.7。河流较长的断面分布应尽可能分布于上、中、下游,河流交汇处,草洲等鱼类三场等不同生境,具体调查断面可根据实地踏查情况进行调整,调查过程中网具布置选择断面上下流适宜鱼类分布的潭、草滩等区域。表5.8 国家公园鱼类调查断面数量分布表名称园内长度级园内数量每条断面数量断面总数清溪河2~5km3135~10km32610~20km144下田河5~10km224麻阳溪5~10km12210~20km144黄柏溪10~20km144西溪10~20km144九曲溪62.8km110102~5km5155~10km32610~20km3412合计25645.5.2其他水生生物5.5.2.1调查方法1)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参照《水生生物调查技术规范》(DB11T 1721-2020),水深大于2m时,用1/16m2的普通彼德逊(水深小于3m)或加重彼德逊采集底泥,采到的底泥倒入盆内,经40目金属筛过滤,去除泥沙和杂物,将筛上肉眼可见的底栖动物用镊子放入盛有75%酒精样品瓶内固定。水深小于2m时,用1/16m2索伯网采样,将采样框的底部紧贴河道底质,先把采样框内较大的石块在索伯网的网兜内仔细清洗,然后用小型铁铲搅动采样框的底质,用40目筛网重复过滤,收集底栖动物放入盛有75%酒精样品瓶内固定。肉眼可辨的大型底栖动物标本直接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鉴定,寡毛类和水生昆虫幼虫要制成破片标本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鉴定。大型底栖动物按不同种类记录个体数量,并称湿重,小型底栖动物用计数框,在显微镜下全片计数,测算密度。2)浮游生物参照《水生生物调查技术规范》(DB11T 1721-2020),浮游生物样品采集分定性和定量样品采集,定性样品用25#浮游生物网,在选定的采样点水面下0.5m深处以每秒20~30cm的速度作“∞”形循环缓慢拖动,拖动时间至少5分钟,而后从水中缓慢提出浮游生物网,使水样集中到网底收集管内,将样品注入定性标本瓶,加入约占水样量0.5%的甲醛固定,并标注标签,样品带回实验室后在冰箱(4℃)内保存。浮游生物定量样品用竖式采水器采集,在水深小于2m的采样点,采集水面下0.5m的水样;当采样位点的水深大于2m时,要对水体进行分层采样,分别取表层下0.5m处、中层以及底层上方0.5m处的水样,将水样倒入广口瓶中,加鲁哥液固定。所取水样带回实验室后充分摇匀,倒入分液漏斗或沉淀瓶内,静置24~36h,而后用细虹吸管缓慢吸去上层清液,保留瓶底部的沉淀浓缩液50ml左右,倒入50~60ml容积的小塑料瓶中,再将小塑料瓶静置沉淀24h以上,最后虹吸定容到30ml。最后摇匀分别取0.1ml、1ml和5ml置于计数框,在显微镜下全片计数,测算密度。5.5.2.2调查时间水生生物调查时间同鱼类资源调查。5.5.2.3调查断面和样点设置水生生物调查断面和样点设置同鱼类资源调查。微生物调查5.6.1大型真菌与地衣大型真菌泛指能形成肉眼可见的子实体、子座、菌核或菌体的一类真菌。地衣指真菌与藻类或(和)蓝细菌组成的共生联合体。5.6.1.1调查方法大型真菌调查采用样线法和访谈(问)法相结合。样线法同维管束植物样线调查法。访谈法在国家公园及周边社区,走访采集、利用真菌资源有经验的农户、当地有关技术人员和专家,实地调研当地市场,了解国家公园出产各种野生食用菌和药用菌情况。5.6.1.2调查时间样线法调查时间同维管束植物样线调查法调查时间,访谈法于每次样线调查中间穿插样线所在社区调查。5.6.1.3调查样线设置调查样线设置同维管束植物样线调查法样线设置。5.6.2土壤和水体微生物5.6.2.1土壤微生物5.6.2.1.1土壤微生物采样点位设置与方法武夷山国家公园土壤类型呈垂直分布特点,海拔700 m以下为红壤带,700~1050 m为黄红壤带、1050~1900 m为黄壤带、1900 m~2160.8 m为山地草甸土带(含有山地、泥炭质和黄壤性草甸土3种类型草甸土)。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植被类型可分为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灌木丛、灌草丛和山地草甸等6个植被类型。在全面覆盖各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地貌、植被和高等植物调查路线设置等因素,设置150个土壤采样点位。每个点位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进行采样,共采集600个土壤样品进行微生物多样性高通量测序分析;通过分析、比较和筛选,选取100个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进一步进行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分析。每个采样点选取3~5个有代表性区域,使用不锈钢环刀取土器原位采集土样用于孔隙度等主要物理性质分析,每个区域按“S”型采集5点以上垂直土壤表面0~30 cm厚土层土壤,共500 g左右,充分混匀后,分装2份,1份用于土壤理化性状分析,另1份于低温条件下保存,尽快送回实验室过2 mm筛,冻干后利用E.Z.N.A. Soil DNAKit或同类试剂盒进行DNA抽提,测定纯度和含量后,用于微生物多样性和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分析。5.6.2.1.2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分析测定各土壤样品的土壤机械组成、容重、孔隙度、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等物理性质;总碳、总氮、总磷、全钾等土壤养分指标;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交换性镁、交换性钾、交换性钠等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指标。测定方法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土壤长期定位监测指南》(GB/T 32740-2016)规定执行。5.6.2.1.3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测序分析 选择合适的引物分别对细菌16S rRNA基因和真菌18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将PCR 产物进行回收、纯化、定量后,利用Illumina Miseq或同类平台进行测序。对原始测序序列进行质控、拼接后,根据 97%的相似度对序列进行OTU聚类并剔除嵌合体, 将每条序列与物种数据库进行比对,得到物种分类注释结果,再进一步进行土壤微生物物种组成、α-多样性、β-多样性及与环境因子相关关系等生物信息统计分析。5.6.2.1.4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分析将基因组 DNA 样品筛选打断为300 bp左右的片段进行测序,得到的原始数据经过质控和数据过滤,宏基因组组装,基因预测,构建参考基因集,进行后续的物种、基因、功能分析。将非冗余基因集序列与NR数据库进行比对,获得细菌、真菌、原生生物古菌和病毒等物种在 Domain(域)、Kingdom(界)、Phylum(门)、Class(纲)、Order(目)、 Family(科)、Genus(属)、Species(种)各个分类学水平上的物种注释信息。将非冗余基因集序列与eggNOG数据库、KEGG数据库、CAZy数据库等序列功能数据库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对相应的功能基因进行注释,基于不同数据库的注释结果,使用RDA/CCA、相关性heatmap图、物种与功能贡献度等分析,将物种与功能和环境因子或理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与环境因子和理化指标显著相关的物种和功能,初步阐释菌群与环境变化的关系,为国家公园微生物功能与环境因子关系提供依据,也为今后进一步利用相应的微生物资源提供参考。同时也可将不同样品间的物种或功能丰度信息进行相关性研究,获得物种或功能在样品中的关联性,从而发现物种和功能的相互关系,进而解释不同样品间表型差异的形成机制。5.6.2.2水体微生物5.6.2.2.1水体微生物采样点设置和采样方法水体微生物与水生生物调查同时进行,区内长超2km的河流包括清溪河支流6条、下田河支流2条,麻阳溪支流2条、黄柏溪1条、西溪1条,九曲溪支流12条,每条河流设置1个采样点,共设置25个。每个采样点采集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水体样品总计100个,进行微生物多样性高通量测序分析。每个季节所取水样中,选取水质指标较差的样品各10个,总计40个样品,进行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分析,每条河流应保证至少有1个样品被选中。根据水质采样技术指导国家标准(GB12998-91)进行地表水样品的采集。采用有机玻璃采水器采集,在水深小于2 m的采样点,采集水面下0.5 m的水样;当采样位点的水深大于2 m时,要对水体进行分层等量采样,分别取表层下0.5 m处、中层以及底层上方0.5 m处水样各取等量水样。从每个河流断面采集到的水样各取1 L(用于微生物多样性高通量测序分析)或10 L(用于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分析),用0.22 μm滤膜进行抽滤,将收集到微生物滤纸用消毒后剪刀剪碎后,采用试剂盒和核酸提取仪提取总DNA,测定纯度和含量后,用于高通量测序。5.6.2.2.2主要水体质量指标分析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pH、溶解氧、水温、BOD5、COD、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水质指标进行测定。5.6.2.2.3水体微生物多样性测序和数据分析参照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测序和数据分析方法。5.6.2.2.4水体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和数据分析参照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和数据分析方法。6数据整理和分析及时整理调查数据、照片、名录、实体标本、电子标本、电子地图等材料。高等植物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进行物种鉴定和名录编目,统计分析植物区系、科属组成,重点关注关键种、稀有种、土著种、建群种、特有种的生物特征,分析不同生境的植物多样性分布特征、植物区系特点和植物资源特点,评估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成效,总结归纳存在问题,并整理电子标本,部分代表性物种制作地模标本、全息标本。陆生脊椎动物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将调查记录到地动物种类进行名录编目,分类统计分析各类动物的区系组成,目科组成,生态型组成,栖息地类型组成等内容,重点关注其分布特征,评估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成效,总结归纳存在的问题,并整理电子标本,部分代表性物种制作地模标本、全息标本。水生生物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内的水生动植物分为鱼类、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和浮游生物,进行物种鉴定和名录编目,分类统计分析各类动物的区系组成、目科组成、生态型组成,栖息地类型组成等内容,评估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成效,总结归纳存在的问题,并整理电子标本。微生物调查数据统计分析6.4.1大型真菌和地衣多样性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进行大型真菌和地衣鉴定和名录编目,分类统计分析大型真菌和地衣的区系组成,目科组成,生态型组成及栖息地类型组成等内容,重点关注其分布现状,统计大型真菌和地衣物种丰富度,物种新纪录,新种,食用菌、药用菌种类和数量,物种特有性,濒危物种、受威胁物种的种类和数量,评估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成效,总结归纳问题,并整理电子标本。6.4.2土壤和水体微生物多样性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进行土壤和水体中的细菌、真菌、古菌、原生生物和病毒等各类微生物的鉴定和编目,分类统计分析土壤和水体中的各类微生物在界、门、纲、目、科、属和种不同分类水平下的组成和含量,分析微生物多样性,统计存在的优势菌群、关键菌群、特异菌和稀有菌群等微生物资源状况及其分布状况,评估不同类型土壤和不同河流中的微生物资源潜在功能和环境安全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互作关系,总结归纳问题,并整理成电子版本形式。 生态系统数据统计分析主要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评价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总结归纳存在的问题,并整理调查照片。地域多样性综合评价以上述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调查分析结果为基础,根据《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HJ 623-2011)从动植物丰富度、外来物种入侵度、物种特有性、受威胁物种的丰富度等角度进行分析计算,综合得出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其生物多样性状况。7信息采集平台建设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生物资源调查和信息管理技术手段,全面系统地掌握国家公园全域生物资源信息,采集生物资源基础数据,实现与武夷山国家公园森林生态监测平台数据交换与共享,深入分析生物物种资源变化因素,评估主要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受威胁状况,科学制定物种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保护对策,为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保护、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平台建设主要包括:生物资源调查移动采集平台、生物资源调查专题数据库建设、信息数据交换与共享接口建设。系统总体架构图,如下:图7.1 系统总体架构图信息资源建设7.1.1数据设计标准和接口规范遵循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编制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调查数据标准,包括数据属性、数据范围、数据采集、使用和共享规范等,同时编制公共基础数据、专题数据库规范,编制数据共享和服务的接口规范。数据标准支持版本维护和更新,数据标准规范主要是指导武夷山生物资源本底调查数据的收集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便于每次的调查数据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和挖掘等,减轻后期数据整理的难度。统一数据接口规范,为调查数据服务提供统一的接口,便于后期信息化系统对接和相关政府部门或者同行业调查者之间进行数据共享。7.1.2信息资源目录梳理依据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相关标准,对生物资源信息资源目录进行梳理,明确各类数据的元数据、来源业务、类别、共享和开放属性、级别、使用要求、更新周期等。在梳理信息资源目录的同时应向主管部门提供查询、检索、定位服务,并在规定的安全机制下,通过交换体系获得信息资源,并提供信息访问服务。具体包括元数据管理、标准字典管理、目录管理。7.1.3历史数据归集7.1.3.1业务系统数据归集根据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现有业务系统,对于已有业务系统的数据,可采用提供在线录入更新、文件导入、服务对接等三种方式,实现生物资源各类数据归集,数据资源共享共用。1)在线录入更新要求能够按照资源目录定制的数据标准自动生成表格,主管部门用户在系统中进行在线录入填报。适用于信息资源规模小,更新频率较低的情况。2)文件导入方式要求能提供EXCEL格式、CSV格式的数据表模板定制功能,部门下载模板后,在模板中填充数据,在系统中上传数据文件,系统解析数据并入库。适应于数据初始化以及日常数据量较大、更新频率较低的情况批量导入。3)服务对接的方式要求建立资源服务接口,部门应用系统将资源服务接口集成到各自的应用系统中,实现数据的提供。一旦配置好后,即形成自动化的机制,无须人工干预的自动提供数据。适应于日常更新数据量小,更新频率要求高的情况。7.1.3.2分散化、碎片化数据归集归集各业务处室分散化、碎片化数据,包括电子档案数据、多媒体数据以及非电子登记数据等,对于非电子登记数据,需以纸质档案为基础进行登记信息人工录入和规范化扫描入库。外部数据归集1)公共基础数据?公共基础地理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其它与生物资源业务相关数据。2)武夷山国家公园林业基础数据包括行政区划数据、最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古树名木调查数据、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数据及国家公园其他历年资源调查数据等数据。7.1.4数据标准化处理7.1.4.1数据清洗随着生物资源调查工作的深入发展,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为了使数据能够有效地支持生物资源信息化运作和决策,保证数据可靠无误,客观准确地反映现实的生物资源状况,需要对主管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去重、数据清洗、格式校验、业务规则校验、数据转换等数据处理质量控制,使归集到的信息数据有效、合理、完整。7.1.4.2元数据管理基于现有数据规范以及实际数据内容,建立元数据管理体系并开发元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元数据的可视化管理。对数据中心的数据表、字段、代码集、函数、视图、存储过程、ETL元数据、索引等元数据资源进行管理,通过一致性检查,实现管理内容与物理内容的一致,管理结果可为数据采集整合、数据质量检查、数据共享交换提供基础服务。提供对各种类型元数据的维护功能,包括新增、修改、删除等。系统对元数据管理内容与实际数据库中的物理内容进行一致性检查,并为数据采集整合、数据质量检查、数据共享交换等模块提供服务接口。系统提供对各种类型元数据资源的目录检索、内容查询等功能。7.1.4.3数据标准化处理数据标准化是指数据的名称、代码、分类编码、数据类型、精度、单位、格式等的标准形式;数据标准化不但是一个系统与另一个系统实现数据共享的需要,而且是在一个系统内保持数据的连贯性、持续有效性的需要;数据共享的实现最主要的是要有统一的数据标准,数据标准的统一是实现数据共享的前提条件。按照生物资源数据的特点与相关标准规范要求,需要做好数据格式、图形质量、数据结构、字段含义、数据编码等方面工作。7.1.4.4数据质量检查1)空间数据格式和坐标系矢量数据格式为Shapefile文件,采用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并且空间数据无拓扑错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业务数据属性字段逻辑检查对属性数据存储、管理、检索分析、输出和共享等,实现信息标准化、数据资源共享等应用需求,属性数据规范是在整理原有林业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共享、更新和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建立统一的分类编码库。随着技术要素改变和信息化工程的进展,分类体系及数据条目会逐步增加,增加数据类型时应该保持分类体系和层次不变,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新的类别。要求数据结构统一、字段含义一致,各数据因子代码统一规范,数量单位换算到统一尺度,数据逻辑检查无矛盾等等。7.1.5数据库建设生物资源本底调查信息采集平台数据库是具有明确结构、具有一定聚集和共享程度的信息集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按照统一建库标准制度,完善数据库群。通过接口规范最终实现各单位跨部门跨区域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信息资源深度开发。本次数据库建设分为公共基础数据库、生物资源专题数据库和综合管理数据库等。总体信息资源规划如下表7.1所示:表7.1 生物资源调查信息采集平台信息资源规划序号名称分类描述1公共基础数据基础测绘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在线地图服务或第三方免费地图服务、数字栅格、定位基础、监测区域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水系、道路、地名、居名点、POI信息点等公共数据气象、社会经济等林业基础数据国家公园最新遥感影像数据或航拍图(空间分辨率优于2m)、国家公园最新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国家公园最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国家公园历年资源调查数据等2生物资源专题数据库植物基础数据物种名称库分类系统库植物分布数据库植物图像数据库野外调查样方数据样线信息库样地信息库样方信息库样方物种记录库植物标本数据植物标本库植物野外调查库历史标本数据库动物标本数据动物标本库动物野外调查库历史标本数据库监测数据库微生物基础数据物种名称库DNA序列信息库分类系统库微生物分布数据库活体材料库DNA材料信息库种子材料库引种植物信息库文献数据文献数据库调查区物种编目数据库调查报告电子文档库电子志书图鉴库项目相关数据库课题工作空间库项目动态报道科考成果数据科考成果档案移动端回传数据调查数据多媒体数据移动调查轨迹数据3综合管理数据库包括用户信息、用户日志、系统运行日志、系统模型、业务流程、元数据、数据交换与共享接口管理、数据备份等。空间参考坐标系、高程系等非结构化数据政策法规、行业标准、公文信息、业务参考……7.1.5.1公共基础数据库公共基础数据库主要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其中基础地理数据库主要包括生物资源监测区域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水系、道路、居民点、定位基础、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等。遥感影像数据主要通过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在线地图服务、第三方免费地图服务、武夷山国家公园自行采集或购买等渠道。7.1.5.2生物资源专题数据库生物资源专题数据库主要包括植物基础数据、野外调查样方数据、植物标本数据、动物标本数据、微生物基础数据库、活体材料库、文献数据、项目相关数据库、科考成果数据、移动端回传的调查数据、多媒体数据、移动调查轨迹数据等信息。7.1.5.3综合管理数据库主要包括用户信息、用户日志、系统运行日志、业务流程、元数据、数据交换与共享接口管理、数据备份等。7.1.6系统界面设计规范界面是软件与用户交互的最直接的层,界面的好坏决定用户对软件的第一印象。而且设计良好的界面能够引导用户自己完成相应的操作,起到向导的作用。7.1.6.1易用性按钮名称应该易懂,用词准确,屏弃模棱两可的字眼,要与同一界面上的其他按钮易于区分。理想的情况是用户不用查阅帮助就能知道该界面的功能并进行相关的正确操作。易用性细则:?根据授权用户的基本信息,默认自动完成用户的相关信息填写。?按功能将界面划分局域块,用Frame框括起来,并要有功能说明或标题。?复选框和选项框按选择几率的高底而先后排列。?界面空间较小时使用下拉框而不用选项框。?选项数较少时使用选项框,相反使用下拉列表框。?UI界面应该大小适合美学观点,感觉协调舒适,移动采集系统能自适应常见的移动终端屏幕尺寸。7.1.6.2规范性界面遵循规范化的程度越高,则易用性相应的就越好。规范性细则:?状态条要能显示用户切实需要的信息,常用的有:当前的操作、系统状态、用户位置、用户信息、提示信息、错误信息等,如果某一操作(如数据上传)需要的时间较长,还应该显示进度条和进程提示。?重要的命令按钮与使用较频繁的按钮要放在界面上注目的位置。?错误使用容易引起界面退出、关闭或慎重操作的按钮不应该放在易点位置。横排开头或最后与竖排最后为易点位置。?对可能造成数据无法恢复的操作必须提供确认信息,给用户放弃选择的机会。?非法的输入或操作应有足够的提示说明。?对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而引起错误的地方要有提示,让用户明白错误出处,避免形成无限期的等待。?提示、警告、或错误说明应该清楚、明了、恰当。信息采集平台建设主要包括生物资源调查移动采集平台、生物资源数据库建设、数据交换与共享接口建设。图7.2 系统功能架构图7.2.1生物资源移动采集APP生物资源移动采集APP,采用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智能终端开发的原生App,对调查样方、样线、样点沿途的生物资源信息进行采集,具备离线数据采集和调查轨迹记录功能。记录工作人员的调查路线和动物的活动范围的坐标值及海拔等信息,以及移动调查轨迹、物种定位信息、标本数据等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功能如下:7.2.1.1用户身份验证客户端登录序列号授权验证或与通过统一用户平台认证、用户登录(含离线登录)安全认证。7.2.1.2调查轨迹记录客户端登录序列号授权验证或与通过统一用户平台认证、用户登录(含离线登录)安全认证。7.2.1.3图层设置与管理以公众版天地图或影像数据\航拍图为底图进行切换,加载行政区划图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调查目标样线/样方等基础空间图层信息,便于辅助外业人员调查及定位需要,同时为各类调查表格自动关联基本信息提供样方/样线(样点)基本数据源。7.2.1.4陆生脊椎动物调查信息填报包括兽类调查、两栖爬行动物调查、鸟类调查等信息填报,可以进行更新、删除操作。7.2.1.5植物调查信息填报包括植物基本信息、照片信息、采集点位置等信息填报,可以进行更新删除操作。7.2.1.6微生物调查信息填报包括土壤微生物和水体微生物基本信息、照片信息、采集点位置等信息填报,可以进行更新删除操作。7.2.1.7水生生物调查信息填报包括鱼类、大型底栖动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等信息填报,可以进行更新删除操作。7.2.1.8昆虫调查信息填报包括昆虫的种类、分布等调查等信息填报,可以进行更新删除操作。7.2.1.9监测样点基本信息填报对周围监测样点环境基本信息及照片等信息的描述填报,可以进行更新、删除操作。7.2.1.10物种资料库查询可支持在线查询和离线查询两种方式,具备按物种拼音首字母、物种中文关键字或按物种主要等级/阶元分级查询物种名录信息及相关保护技术的文档资料,以供用户参考。7.2.1.11物种智能识别支持调用第三方免费AI图像识别接口,识别常见物种类型。7.2.1.12调查数据管理主要包括用户采集数据查询、查看、编辑、删除、数据完整性和逻辑性检测等管理,支持EXCLE或Access数据库格式导出,并预留后期基于接口技术规范,实现与武夷山国家公园森林生态监测平台数据实时传输与同步。7.2.1.13数据备份主要包括用户数据的备份,防止数据异常或设备损坏时进一步数据恢复。7.2.1.14基础数据更新主要包括系统基础字典、物种资料库等更新。7.2.1.15系统设置主要包括App用户退出与切换、App版本号显示及版本自动升级提示等系统设置。7.2.2生物资源调查专题数据库通过各移动采集平台终端采集数据,汇总形成生物资源专题数据库,主要包括植物基础数据、野外调查样方数据、植物标本数据、动物标本数据、微生物基础数据库、活体材料库、文献数据、项目相关数据库、科考成果数据、移动端回传的多媒体数据、人员轨迹数据等信息,以及通过GIS技术形成生物资源的各类调查资源成果空间分布专题数据库。7.2.3数据共享与交换武夷山国家公园现有武夷山国家公园森林生态监测平台主要为森林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等各类数据的汇聚与展示,通过汇聚各类业务数据,实现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内的数据统一管理。生物资源调查信息管理系统需要与武夷山国家公园森林生态监测平台对接,通过安全、规范的数据接口等方式,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以及后期采集平台动态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与同步。在指定的提供数据服务范围内,提供开发接口服务,支持开发者或应用开发商调用平台提供的服务和自己的业务应用进行集成,或是开发基于公共信息平台的应用系统。包括采用二次开发包、webservices开发接口,以满足不同的开发用户需要。提供的接口在技术上采用基于SOAP的Web Service或基于数据交换平台的接口规范要求,以支持跨语言和操作系统的调用。接口服务需要支持主流的开发平台,从而满足将不同平台、不同架构和不同功能的系统有机的连接起来,实现不同部门前置交换信息库之间的安全、可靠、稳定、高效的信息交换传递系统。需支持异步传输机制、支持大规模并发处理、流量控制、交换任务和管理任务分离。7.2.4移动终端配置本项目涉及到移动采集终端。建议采用Android10.0及以上的操作系统,128G存储以上,支持拍照功能(不低于1000万像素)、北斗/GPS?卫星兼容定位技术。标准规范为保证项目建设质量,系统设计将遵循国家和省信息化主管部门的有关业务、技术、数据等标准和规范。本项目建设依据的有关标准和规范如下:ISO/IEC 7498-1-1994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基本模型》。GB/T 9385-2008 《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GB/T 8567-2006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T 8566-2007 《信息技术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9386-2008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GB/T 15532-2008 《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GB/T 20157-2006 《信息技术软件维护》;GB/T 14394-2008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JB/Z 102-1997《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准则》;GB-T 22239-201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13016-2009 《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9001-2016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25000.10-2016 《系统与软件工程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第10部分:系统与软件质量模型》;GB/T 7408-2005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8成果提交调查报告1.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本底调查工作报告;2.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本底调查报告(总卷)(含两栖类、爬行类调查内容);3.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调查报告(生态系统卷);4.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调查报告(植物植被卷);5.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调查报告(古树名木卷)(含武夷山国家公园内已挂牌古树名木,具体大纲参考全省或县域古树名木调查报告);6.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调查报告(兰科植物卷)(参考兰科专项调查要求);7.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调查报告(鸟类卷);8.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调查报告(兽类卷);9.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调查报告(水生生物卷);10.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调查报告(鱼类卷);11.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调查报告(昆虫卷);12.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调查报告(微生物卷)。图册1.武夷山国家公园珍稀濒危植物图册;2.武夷山国家公园古树名木图册(本调查鉴定新增挂牌古树名木);3.武夷山国家公园兰科植物图册;4.武夷山国家公园兽类图册;5.武夷山国家公园鸟类图册;6.武夷山国家公园鱼类图册;7.武夷山国家公园昆虫图册;8.武夷山国家公园大型真菌和地衣图册。标本1.植物标本,所有记录种都要求拍摄二维电子标本,其中模式标本产地在武夷山国家公园的采集实体制作地模标本,珍稀濒危物种在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繁衍情况下采集实体标本,发布新种提供模式标本或副模式标本,选择珍稀物种、古树名木等代表性种类拍摄制作三维电子标本;2.兽类标本,所有红外相机记录种提供二维电子标本,样线记录种(不少于90%)提供二维电子标本,捕捉调查记录到的小型兽类制作实体标本并拍摄二维电子标本,发布新种提供模式标本或副模式标本,选择代表性种类拍摄制作三维电子标本;3.鸟类标本,所有红外相机记录种提供二维电子标本,样线记录种(不少于90%)提供二维电子标本,发布新种提供模式标本或副模式标本,选择代表性种类拍摄制作三维电子标本;4.鱼类标本,样线法调查记录种所有捕捉记录种提供二维电子标本和实体标本,选择代表性种类拍摄制作三维电子标本;5.昆虫标本,灯诱法、马来氏网法、陷阱法、振落法和样线扫网捕捉调查记录种类全部制作实体标本和拍摄二维电子标本,样线法观察记录种(不少于90%)拍摄二维电子标本,发布新种提供模式标本或副模式标本,选择代表性种类拍摄制作三维电子标本;6.大型真菌和地衣标本,所有记录种都要求拍摄二维电子标本,其中模式标本产地在武夷山国家公园的采集制作地模标本,代表性种类拍摄制作三维电子标本;7.其它水生生物标本,所有记录大型无脊椎动物制作浸制标本和二维电子标本,所有浮游生物镜检记录种提供显微镜照片电子标本。信息采集平台1.生物资源信息采集APP(含数据库、系统详细需求规格说明书、数据库设计文档、详细设计文档、测试报告、用户手册以及相关程序源代码等)2.各类专题调查数据库及数据交换与共享接口(相关源代码及技术说明文档)。3.各类专题调查(含移动轨迹记录)矢量数据。调查数据8.5.1生态系统类型1.生态系统类型斑块图层(Shapefile格式,属性字段包含一、二、三级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中心点位置等);2.生态系统类型分布图(JPG图片,幅面适合印刷上墙展示);3.各生态系统类型典型代表照片,每种生态系统类型不少于10张。8.5.2植物植被1.植被类型斑块图层(Shapefile格式,属性字段包含植被型、植被亚型、群系、面积、中心点位置等);2.植被类型分布图(JPG图片,幅面适合印刷上墙展示);3.各植被类型典型代表照片,每种植被类型不少于10张;4.植物物种编目及其分布图(Shapefile格式和JPG图片,幅面适合印刷上墙展示);5.植物植被调查样线轨迹、样方布置和记录表(电子和纸质各1份,样线轨迹和样方布置为Shapefile格式,记录表整理为Excel格式,样线样地现场照片若干);6.按照“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试点的通知”要求调查名木古树的相关记录表;7.按照《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兰科植物资源专项补充调查工作方案和技术规程(定稿)》(2019年5月)调查兰科植物相关记录表。8.5.3鸟类1.鸟类调查记录点(Shapefile格式,属性字段包含中文名、数量和中心点位置等);2.鸟类编目及其分布图(Shapefile格式和JPG图片,幅面适合印刷上墙展示);3.鸟类样线轨迹和记录表(电子和纸质各1份,样线轨迹为Shapefile格式,记录表整理为Excel格式,样线照片若干)。8.5.4兽类1.红外相机位点分布(Shapefile格式,属性字段包含相机编号、位置、安装时间、保养时间、回收时间、生境信息等);2.铗日法和网捕法样地分布(Shapefile格式,属性字段包含位置、生境信息等);3.兽类物种编目及其分布图(Shapefile格式和JPG图片,幅面适合印刷上墙展示);4.红外相机安装位点信息表、照片物种鉴定信息表(电子和纸质各1份,安装位点为Shapefile格式,安装位点信息表和照片物种鉴定信息表整理为Excel格式,安装位点环境照片若干);5.铗日法和网捕法样地信息记录表、照片。6.兽类样线轨迹和记录表(电子和纸质各1份,样线轨迹和为shp格式,记录表整理为Excel格式,样线照片若干)。8.5.5鱼类1.鱼类采样断面分布(Shapefile格式,属性字段包含位置、采样时间、生境信息等);2.鱼类物种编目及其分布图(Shapefile格式和JPG图片,幅面适合印刷上墙展示);3.鱼类采样记录表(电子和纸质各1份,物种记录信息表整理为Excel格式,采样断面环境照片若干)。8.5.6其它水生生物1.水生生物采样断面分布(Shapefile格式,属性字段包含位置、采样时间、生境信息等);2.水生生物物种编目及其分布图(Shapefile格式和JPG图片,幅面适合印刷上墙展示);3.水生生物采样记录表(电子和纸质各1份,物种鉴定记录信息表整理为Excel格式,采样断面环境照片若干)。8.5.7昆虫1.昆虫调查样线、样地分布(Shapefile格式,属性字段包含位置、采样时间、生境信息等);2.昆虫物种编目及其分布图(含调查中记录的节枝动物门种类,Shapefile格式和JPG图片,幅面适合印刷上墙展示);3.昆虫调查样线轨迹和样地布置,和记录表(电子和纸质各1份,样线轨迹和样地布置和为Shapefile格式,记录表整理为Excel格式,样线样地照片若干);8.5.8微生物1.大型真菌和地衣调查样线、样地分布(Shapefile格式,属性字段包含位置、采样时间、生境信息等);2.大型真菌和地衣物种编目及其分布图(JPG图片,幅面适合印刷上墙展示);3.土壤微生物采样分布(Shapefile格式,属性字段包含位置、采样时间、生境信息等);4.土壤微生物分布图(Shapefile格式和JPG图片,幅面适合印刷上墙展示);5.土壤微生物采样记录表(电子和纸质各1份,物种鉴定记录信息表整理为Excel格式,采样环境照片若干);6.水体微生物采样断面分布图(Shapefile格式,属性字段包含位置、采样时间、生境信息等);7.水体微生物分布图(Shapefile格式和JPG图片,幅面适合印刷上墙展示);8.水体微生物采样记录表(电子和纸质各1份,物种鉴定记录信息表整理为Excel格式,采样断面环境照片若干); | ******** |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
包1
(如项目接受联合体投标,对联合体应提出相关资格要求;如属于特定行业项目,供应商应当具备特定行业法定准入要求。)
三、采购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
进口产品,不适用于(合同包1)。节能产品,不适用于(合同包1)。环境标志产品,不适用于(合同包1)。信息安全产品,不适用于(合同包1)。小型、微型企业,不适用于(合同包1)。监狱企业,不适用于(合同包1)。促进残疾人就业 ,适用于(合同包1)。信用记录,适用于(合同包1),按照下列规定执行:(1)投标人应在投标截止时间前分别通过“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查询并打印相应的信用记录(以下简称:“投标人提供的查询结果”),投标人提供的查询结果应为其通过上述网站获取的信用信息查询结果原始页面的打印件(或截图)。(2)查询结果的审查:①由资格审查小组通过上述网站查询并打印投标人信用记录(以下简称:“资格审查小组的查询结果”)。②投标人提供的查询结果与资格审查小组的查询结果不一致的,以资格审查小组的查询结果为准。③因上述网站原因导致资格审查小组无法查询投标人信用记录的(资格审查小组应将通过上述网站查询投标人信用记录时的原始页面打印后随采购文件一并存档),以投标人提供的查询结果为准。④查询结果存在投标人应被拒绝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相关信息的,其资格审查不合格
四、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0-10-20 09:55至2020-11-04 23:59(提供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每天上午00:00:00至11:59:59,下午12:00:00至23:59:59(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招标文件随同本项目招标公告一并发布;投标人应先在福建省政府采购网(zfcg.czt.fujian.gov.cn)注册会员,再通过会员账号在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按项目下载招标文件(请根据项目所在地,登录对应的(省本级/市级/区县))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操作),否则投标将被拒绝。
方式:在线获取
售价:免费
五、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2020-11-10 09:30(北京时间)(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20日)
地点:
六、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七、其他补充事宜
/
八、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称: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
地址:福建省武夷山市岩福路166号
联系方式:********607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如有)
名称:福建环闽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地 址:福州市鼓楼区铜盘路466-3大自然文化创意园6号楼4层
联系方式:****-********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周颖、黄辅豪
电 话:****-********
网址:zfcg.czt.fujian.gov.cn
开户名:福建环闽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福建环闽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2020-10-20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