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第LH0131号建议的答复

对区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第LH0131号建议的答复


周志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和完善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建议》,我委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根据南京市《关于印发推进区域医疗联合体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宁医改〔2015〕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南京地区医联体建设的通知》(宁医改办〔2018〕21号)等文件精神,优化调整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更好地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我委在医联体信息化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1.“互联网+远程医疗”,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我委结合区内医疗卫生资源相对缺乏、基础条件相对落后的现实情况,充分发挥“互联网+远程医疗”优势,依托区人民医院和区中医院,建立远程影像诊断中心、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和远程医疗会诊中心,为各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使医联体联结更加紧密、医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自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以来,专家团队已累计为辖区居民开展影像会诊27000多例,心电会诊9000多例。依托远程会诊中心,区人民医院与山阳县人民医院累计开展疑难会诊5例,为东西部帮扶架起了空中友谊桥梁。

2.“互联网+分级诊疗”,助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我委在基层卫生系统中嵌入南京市家庭医生分级诊疗系统,患者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常见病、慢性病首诊,如果病情复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通过该系统帮助患者转诊或预约市内二、三级医疗机构专家号和检验、检查项目。一定程度上解决“一号难求”和“看病难”问题,减少了患者来回奔波次数,有力促进“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3.“互联网+大数据”,强化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我委建设的全民健康大数据平台,实现与两家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并于2018年通过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该平台梳理整合了两家二级医院和基层各医疗卫生机构的核心业务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医疗服务监管分析系统、电子病历搜索引擎、区域医疗知识图谱、健康全景视图和医疗科研平台等功能模块。各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可通过嵌入在工作站中的健康档案浏览器,调阅患者在区域内的电子病历、检验检查结果、管理记录等全生命周期数据,并对重复用药和检查情况进行智能判断和提醒,同时该平台能对区域内医疗卫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各医疗机构和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二、我区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已建成以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的临床业务系统,其中包含HIS、LIS、PACS、RIS、EMR等核心业务系统,系统间已经能够实现数据共享。

1.多途径挂号,助力新冠疫情防控。区人民医院和区中医院通过自助挂号机为患者提供自助挂号服务。患者可通过身份证和医保卡完成身份识别后,选择当日号或预约号,并能直接在自助设备上完成医保支付。疫情期间,按照上级卫生健康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各医疗卫生机构在健康南京APP、我的南京APP、南京市12320网站、医院公众号、健康六合公众号等途径开通了预约挂号服务。患者可第一时间了解各医疗机构门诊排班情况,统筹规划就诊时间,避免现场挂号造成的人员聚集,防止医疗机构内出现聚集性感染。

2.智能排队叫号,改善诊疗秩序。针对就诊环境差、秩序混乱问题,区人民医院和区中医院已投入使用智能分诊叫号系统。候诊区设置液晶显示屏显示本候诊区出诊医生信息、当前就诊信息、候诊人员排队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患者挂号并使用医保卡在自助报道机报道后在候诊区等候,医生通过电子叫号系统呼叫患者就诊,维持一诊一候的秩序。患者可根据候诊区大屏实时显示的就诊队列情况,合理安排就诊时间。取药区设置窗口显示屏,显示排队等候取药的信息。窗口显示屏发出语音提示,患者按照语音到指定窗口取药。智能分诊快速地解决了传统人工排队就诊中引起的科室、诊区人群混乱拥挤嘈杂的现象,同时极大地减轻了护士人工导诊的工作量,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

3.系统互联互通,提高医护工作效率。患者在辖区内各医疗机构通过实名制就诊,完成所有医疗数据的归集,形成个人健康档案。医护人员可在业务系统中根据患者唯一标识调阅到患者的历史就诊记录,如医嘱、病历、检验、检查报告等,还能通过健康档案浏览器调阅管理信息、签约服务记录等。医生在为病人开立处方时,合理用药系统能根据处方,对医生用药权限及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实时审查,避免用药差错,同时智能提醒模块还能根据处方和检查申请,触发重复用药和重复检查规则判断,从而减少用药差错,控制医疗费用。系统在检测到传染病诊断时,将触发传染病报告机制。医生必须在完成传染病报告卡填报工作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提高了传染病上报的及时性,避免了漏报的发生。区人民医院和区中医院都已使用电子签名技术,系统可直接打印出带签名的电子病历、医嘱单、处方、诊断证明等文书,减少医生手写签名的次数。同时,两家医院已开展移动查房和移动护理系统使用,医生可随时通过平板查看患者电子病历,查房时再也不用携带病历夹,翻阅纸质记录。护士可以实时采集病人医嘱信息,落实医嘱实际执行情况,实现“医护联动”,提高护理质量。

4.自助设备使用,减少排队等候时间。患者在医生开完处方、检验、检查申请单后,再也不用拥挤到人工窗口排队缴费了,可以选择自助缴费设备获取待缴费记录,并完成医保实时结算,当患者的医保余额不足时,还可以选择微信、支付宝或银行卡支付。同样,当患者完成检验、检查项目后,也可以通过自助打印设备,实时查看当前报告进度,并完成报告打印。自助设备的使用对于患者来说,不仅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省去挂号、缴费等报告的麻烦,同时对于医院来说,有效舒缓人流量,也为挂号、问询窗口减轻了压力,从而降低医院人力成本及管理成本,提高医院运作效率,保障医院高效有序运行,提升医院形象。

5.智能信息采集,减轻基层工作压力。新冠疫情期间,为了减轻各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点信息采集人员的工作压力,我委分两批次累计向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放23台智能信息采集设备。该设备的投入使用,在转变手工信息采集方式为自动智能识别方式的同时,将采集效率由平均每人,提高到平均30秒每人。极大地减轻了采集人员的工作压力,提升了工作效率,加快了采集点的人员流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建设互联网医院,提供线上便民服务。区人民医院和区中医院已按照省、市卫健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启动了互联网医院建设工作。两家二级医院在拿到互联网医院牌照后,将为全区居民提供常见病、慢性病的线上复诊、延方、互联网护理、家庭医生签约等便民惠民服务。同时还将在医联体内构建有利于双向转诊的处方流转和药品配送模式,加强医联体机构用药衔接,确保患者的用药需求,减少患者院内就诊次数,提供患者线上实时查询检验、检查报告、影像资料、历史就诊记录、电子健康档案、费用记录、排队次序等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便利。

2.优化支付方式,提升就医结算新体验。在各医疗机构已开通微信、支付宝、银联等快捷支付方式的基础上,加强与医保部门衔接,开通医保脱卡支付功能,逐步推广开通诊间结算,并实现医保线上脱卡结算,探索商保结算、信用结算等结算方式,改善就诊流程,优化诊疗秩序,减少患者排队缴费次数和就诊时间,进一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3.提高数据质量,加强医联体间资源共享。在已建成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开展数据采集质量提升专项整治行动,达到“应采尽采、集中治理、强化管理、优化共享”的目标。在已采集公立医疗机构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采集辖区内各民营医疗机构数据,加强医疗健康数据安全管理,优化提升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数据质量,为辖区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授权数据共享服务,实现患者全生命周期医疗数据在辖区内各医疗卫生机构畅通流转。

我委将继续根据健康中国战略,重点在“互联网+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大数据”、5G、智能语音等方面拓展应用,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就诊体验,为医联体提供高效的信息化支持,扎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规范医疗行为,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感谢您对六合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2020年7月10日

标签: 会议 人大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