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发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征集2021-2022-省农业产业技术团队项目需求通知的通知
关于转发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征集2021-2022-省农业产业技术团队项目需求通知的通知
各街道(镇)农渔业公共服务中心:
为加快农业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推广,推进农业科技进乡村,现转发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征集2021-2022年省农业产业技术团队项目需求有关事项的通知,重点突出农业绿色高品质发展要求,重点围绕粮油、蔬菜、食用菌、花卉、畜牧等5个产业征集,请各街道(镇)农渔业公共服务中心做好组织工作,在9月8日之前将申报简表上报至定海区农业农村局,联系人:张琴,联系电话****-*******。
附件: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征集2021-2022年省农业产业技术团队项目需求的通知 | |||||||||||||||||||||||||||||||||||||||||||||
各市、县(市、区)农业农村局、渔业主管局,各市农科院(所),宁波不发: 为加快农业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推广,推进农业科技进乡村,根据《浙江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管理办法》规定,现就征集2021-2022年省农业产业技术团队项目需求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范围 2021-2022年省产业技术团队项目突出农业绿色高品质发展要求,重点围绕粮油、蔬菜、食用菌、花卉、畜牧等5个产业征集。 二、项目要求 (一)实施主体。省农业产业技术团队项目重点面向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区域试验站)、市县两级农技推广部门(示范基地)。项目须明确承担单位和实施单位,承担单位原则上以农业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部门为主,实施单位一般以主体为主。 (二)实施内容。省农业产业技术团队项目主要开展产业应用性技术集成,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形成产业技术链,提升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水平。项目实施期限2年。 (三)资金安排。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可按各产业要求各申报一个区域试验站,各县(市、区)可根据要求申报多个示范基地,区域试验站和示范基地均按因素法切块下达资金,原则上单个项目资金20万元,主要用于技术试验、生产物资物化投入、雇工、培训观摩示范、标牌制作等。 三、其他事项 各市、县(市、区)农业农村局、渔业主管局科教及相关业务科站,会同当地粮油、蔬菜、食用菌、花卉产业技术团队专家,根据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和实施条件,提出实施项目建设内容,落实承担单位和实施主体,认真编制省产业技术团队项目申报简表(见附件5),并加盖农业农村(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公章。畜牧产业技术团队项目根据浙江省畜牧技术推广与种畜禽监测总站《关于征集2021-2022年省畜牧产业技术团队项目需求的通知》要求报送。 请于9月10日前将项目申报简表报送省农技推广中心,同时通过农民信箱或钉钉发送电子稿。 粮油项目联系人怀燕,联系电话:****-********; 蔬菜项目联系人胡美华,联系电话:****-********; 食用菌项目联系人陆中华,联系电话:****-********; 花卉项目联系人周勤,联系电话:****-********; 畜牧项目联系人高慧,联系电话:****-********。 附件:1.浙江省粮油产业技术团队项目(2021-2022年) 2.浙江省蔬菜产业技术团队项目(2021-2022年) 3.浙江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团队项目(2021-2022年) 4.浙江省花卉产业技术团队项目(2021-2022年) 5.浙江省××产业技术团队项目申报简表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9月2日 附件1 浙江省粮油产业技术团队项目 (2021-2022年)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稳粮增效的总目标,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绿色发展、优化供给、融合发展、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集成示范,建立与产业链相配套的技术链,加强生产性试验与示范,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形成“一个产业、一个团队、一批项目、一批示范推广基地”的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模式,推动粮油产业转型升级。 二、申报内容 (一)区域试验站。从本区域需求出发,设计试验内容,包括水稻、大小麦、油菜、玉米、甘薯、大豆等优新品种;对区域内具有推广利用价值的粮油新品种及配套技术进行中试熟化;区域内粮油提质增效新技术、新栽培模式的中试熟化;对本单位具有推广价值的科研新成果进行中试熟化。通过两年的试验研究,集成相应的技术和模式,供生产上示范应用。 (二)示范基地。开展粮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重点示范优新粮油品种示范推广等5方面内容,促进粮油生产提质增效、省工节本、绿色发展。 1.优新粮油品种良种良法配套。示范推广近年来在我省表现良好的水稻、大小麦、油菜、玉米、甘薯、大豆等优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2.粮油作物肥药双减技术示范与推广。利用配方肥、商品有机肥、缓(控)释肥、脲胺氮肥等新型肥料,示范与推广“一基一追”或一次性施肥等绿色高效施肥模式,减少劳动力投入,减少化肥投入,提高肥料利用率;创新植保理念,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示范与推广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做到病虫达标有效防治,应用高效低毒新农药,减少化学农药投入。 3.优质粮油产加销一体化集成与示范。开展粮油优质品种筛选,研究集成配套栽培技术,示范优质粮油全程可控可追溯生产模式与技术,开展产加销一体化生产、品牌创建和提升、农旅旅融合发展,实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实现优品优价,提高附加值。 4.粮油作物精准机械化智能化生产。示范推广水稻精量播种机插、水稻机械侧深施肥和同步除草、鲜食大豆机械化采摘、移栽油菜机械化种植等技术,推动机器换人和智能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5.粮油作物新型种植模式示范。示范推广稻渔共生、稻禽协同、稻经轮作等“水稻+”稳粮增效模式,示范推广旱粮间作套种、旱地多熟、油菜“一菜多用”等新型种植模式,实现防病改土、互促互利、提高土地利用率。 附件2 浙江省蔬菜产业技术团队项目 (2021-2022年) 一、总体要求 围绕蔬菜产业“保供增收”的总体目标,坚持标准化、优质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以绿色安全和节本增效为重点,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集成示范,提升蔬菜产业技术水平。 二、申报内容 (一)区域试验站。围绕区域内主导特色蔬菜和生产实际问题,开展优新品种筛选及相关配套技术的中试、熟化,集成主导品种提质增效关键技术模式,通过两年试验研究,形成技术链,供蔬菜生产上示范应用。 (二)示范基地。建立50亩以上的核心示范基地,开展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重点示范蔬菜优新品种、集约化育苗、水肥一体化、全程轻简化栽培、设施栽培连作障碍治理、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及生态高效种植模式等7方面内容,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省工节本、绿色发展。创建“放心菜园”省级示范基地的优先安排。 1.蔬菜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近年来在我省表现良好的茄果类、瓜类、甘蓝类、水生蔬菜等优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2.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示范以茄果类、瓜类、甘蓝类蔬菜及草莓为重点的集约化育苗技术,试验示范嫁接砧木筛选及催芽、成苗、愈合等环节的温湿度光照等环境调控技术。 3.长季节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以草莓、番茄、甜瓜、西瓜、茄子等长季节栽培为重点的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优化施肥方案,提升产品口感营养品质与外观商品性,省工节肥。 4.全程轻简化栽培技术。示范开沟作畦、播种育苗、嫁接、移栽、植保、采收等新型实用机械,及蜜蜂授粉、网架(拱架)栽培、数字化管理等轻简化生产技术模式,减少劳动用工,提高生产效率。 5.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治理技术。针对设施蔬菜连作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结构劣化、土传病害严重等连作障碍问题,示范高温闷棚、灌水洗盐、消毒处理、土壤生态修复等技术。 6.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示范蔬菜秸杆(残体、下脚料)处理利用、全生物降解膜替代、地膜减量与回收处理等技术,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 7.“蔬菜+”生态高效种植模式。示范菜稻轮作、间作套种、茭田(藕塘)养鱼(鸭、鳖、虾)立体种养等模式。 附件3 浙江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团队项目 (2021-2022年)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全省建设“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绿色安全”的高质量、高水平现代农业强省和食用菌“康养菇业”的总体目标,按照工厂数字化、轻简精准化、专业特色化、生态绿色化的食用菌新发展要求,以高质高效、省工节本、绿色安全为重点,加快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的熟化集成和示范推广,提升我省食用菌产业技术水平。 二、申报内容 (一)区域试验站。从本区域需求出发,设计试验内容,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食用菌新品(菇)种引进试种,明确品种特性及配套关键技术;对区域内生产上不够成熟的食用菌工厂化和轻简、精准、优质、生态绿色等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进行中试和熟化;对本单位具有推广价值的科研新成果进行中试熟化;通过两个生产周期的试验研究,筛选出有推广价值的新品(菇)种,集成相应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模式,形成生产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等,供生产上示范应用。 (二)示范基地。 开展食用菌新品(菇)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重点示范食用菌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等6方面内容,促进食用菌高质高效、省工节本、绿色发展。创建“特色菌园”省级示范基地的优先安排。 1.食用菌菌棒、菌料工厂化生产技术。示范香菇、黑木耳、秀珍菇等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主要示范菌棒一体化自动生产设备、高效节能灭菌技术、净化室接种以及菌棒培养中心模式,年加工菌棒(料棒)规模50万棒以上。示范蘑菇培养料二、三次发酵生产技术,主要示范优质培养料制备技术,年生产规模500吨以上。 2.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示范蘑菇、香菇、金针菇、海鲜菇、杏鲍菇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示范规模30万棒(袋、平方尺)以上。 3.食用菌轻简精准化生产技术。示范香菇定向出菇技术;示范秀珍菇移动制冷、精准催蕾、设施温控优质栽培技术;示范蘑菇培养料隧道发酵、机械化上下料和黑木耳密刺小孔、覆盖防草等轻简化生产技术;示范规模30万棒(袋、平方尺)以上。 4.食用菌新型菌种技术。示范固体液化菌种、液体菌种、胶囊菌种等新型菌种及机械、自动化高效接种等配套技术。示范规模30万棒(袋)以上。 5.“食用菌+”循环高效技术模式。示范农林废弃物栽培食用菌及菌渣多级利用技术;示范菌稻轮作、桑园套种、林下套种等轮作套种高效栽培模式;示范农旅结合、食用菌-光伏等立体发展模式。基地示范规模30亩或30万棒(袋、平方尺)以上。 6.食用菌优新品(菇)种引进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示范推广近年来新育成、表现良好、有市场发展潜力的食用菌优新品(菇)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示范规模20亩或20万棒(袋、平方尺)以上。 附件4 浙江省花卉产业技术团队项目 (2021-2022年)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浙江特色新优花卉”的总体目标,坚持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精品化发展方向,开展适宜浙江气候条件的新优品种的引选以及绿色生产、生态应用技术的集成示范推广,不断满足美丽乡村和美丽城镇等建设需求,整体提升花卉产业技术水平。 二、申报内容 (一)区域试验站。从本区域需求出发,设计试验内容,包括菊花、非洲菊、百合、兰花类、花境植物等花卉新品种的引进试种,明确品种特性、栽培关键技术和应用模式;对区域内具有推广利用价值的花卉新品种及配套技术进行中试熟化;区域内花卉提质增效新技术、新栽培模式的中试熟化等;对本单位具有推广价值的科研新成果进行中试熟化。通过两年的试验研究,集成相应的技术和模式,供生产上示范应用。 (二)示范基地。 1.引选适宜浙江气候特点的耐高温高湿露地花卉新品种及配套技术。重点引进筛选和示范推广适合浙江夏季高温高湿条件的多年生花卉,如萱草类、鸢尾类、观赏草类、菊科植物等新品种,研究明确其品种特征、特性;传统花卉的耐热品种和野生花卉的开发利用,推广花期长的露地花卉品种;开发相关配套的高效繁育和生态应用技术。 2.引选适宜浙江气候特点的低温弱光照设施花卉新品种及配套技术。重点引进筛选和示范推广适合浙江冬春季应市的设施花卉新品种,其中要求切花菊、百合和非洲菊等切花新品种在日最低温度8~10℃条件下能正常开花,蝴蝶兰等热带兰要求日最低温度15℃能正常开花;开展相关新品种种苗高效繁育技术研究示范推广,进一步提升浙江地区冬季设施花卉生产水平。 3.示范推广优质高效生态标准化生产技术。对具有一定生产面积、市场需求量较大的花卉品种,开展高效繁育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容器栽培、基质种植(或育苗)、缓释肥施用等技术,以及土壤生态修复与连作障碍防控、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农林废弃物利用等,形成绿色生产技术体系。 4.集成示范节能环保型冷链物流技术。开展鲜切花产前和产后加工信息化技术应用,集成示范快速预冷、分级、包装、气调冷藏和冷链流通等鲜切花综合保鲜技术和全程数字化控制,达到提高切花采后品质、节能环保、降低采后流通损耗、均衡上市、延长货架期的目标。 5.集成示范智能型温光等自动控制节能设施栽培技术。开展主要花卉种类生产技术参数设置和设备自动化控制应用研究,实现精确控制温室环境,开展相关水肥一体化供应等精准水肥控制技术研究示范推广,逐步提高生产作业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和标准化生产水平。 6.集成示范主要花卉的花期精准调控技术。对具有一定生产面积、市场需求量较大的花卉品种,开展目标花期调控技术研究,对温度、光照、水肥、修剪、生长调节剂等关键因子以及设施设备开展研究,集成示范推广成套花期精准调控技术。 7.开发适用于乡村美化的花卉品种和应用技术。开发适用于乡村美化的一二年生花卉、多年生球宿根花卉、观赏草、花灌木等低养护成本的新优品种,开展相关配套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营造乡村(镇)特色生态景观。 8.开拓多用途花卉新品种及其应用领域。开发具有观赏兼食药用、工业、生态等多种用途的新品种,挖掘品种多种功能,开展相关配套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 附件5 浙江省××产业技术团队项目申报简表
联系人:联系电话: | |||||||||||||||||||||||||||||||||||||||||||||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