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2020年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同济大学2020年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项目名称:同济大学2020年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以专业和通识课程资源联动为促进。依托校内优质艺术师资资源,开展大量高水准艺术类通识课程,包含音乐类、绘画类、传统文化类、艺术鉴赏类等。艺术中心通过对学生艺术团开设民乐合奏、中阮演奏、二胡技法教学、中国竹笛(初级)、中国竹笛(中级)、中国竹笛演奏艺术(高级)、舞蹈表演、大学生舞蹈团排练、合唱基础训练、合唱排练等十门艺术类课程,进一步培养具有一定艺术素养的在校生;同时,通过邀请校外各艺术领域的学者、专家来校以艺术课堂的形式进行讲座交流,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构建了师生与经典艺术近距离接触的平台。
二、坚持守正创新,艺术活动点线面结合构建立体育人格局
依托文教结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基地(京昆)等平台,在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市艺教委指导下,与专业院团开展深度合作,完成学生版《长生殿》青春训练营、阶段性汇报演出项目和“品戏”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多维度传播等项目,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质教育,激发更多师生喜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焕发生命力的肥沃土壤。打造精品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2020年,同济大学通过开展艺术节系列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统筹相关学科、学生艺术团、学生社团等单位和组织,着力打造了一批高雅艺术教育平台。本学期共进行了三场“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分别在两校区上演话剧《12个人》和《原野》,活动覆盖人数多达1700余人次。“云端”举行“廿廿不忘·逐梦前行”同济大学113周年校庆暨2020届毕业晚会,充分展现了战疫故事、脱贫攻坚成果等时代主题,生动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同济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昂扬的大学文化,全球近180万名师生校友和观众在云端守候了这份独特“济忆”。开展校园十大歌手、“同期声”音乐会、“醉情樱花季”、女生节等文化艺术活动10余场,线上线下总计覆盖学生超20万人次。
三、加强工作保障,艺术教育工作特色鲜明、氛围浓厚、保障坚实
加强党的领导,健全管理机制。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工作,形成了党委领导,艺术中心具体负责,党委宣传部、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学研工部、校工会、校团委、艺术中心、艺术与传媒学院等为主要承担单位,各部门单位、各学院和各级学生组织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学校重大艺术教育活动通过书记专题会、组委会会议、工作联席会等进行决策部署,围绕育人中心,服务工作大局。在制度建设方面,学校深入实施《同济大学“十三五”文化建设规划》,认真编制“十四五”规划,并印发《同济大学关于加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文化导向引领平台、文化环境培育平台、文化载体支撑平台和文化影响传播平台,明确学校文化艺术教育工作的目标、纲领和路径,促进长效机制建设引领艺术教育工作落小落地落实。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