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县人民政府关于报送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总结的报告

宁强县人民政府关于报送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总结的报告


宁政字〔2021〕5号???? ?????????????????????????????????????????签发人:黎建军

宁强县人民政府

关于报送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总结的报告

汉中市人民政府:

现将《宁强县人民政府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总结》随文报来,请审示。

????????????????????????????宁强县人民政府

??????????????????? ??????????2021年1月22日

宁强县人民政府

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总结

202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市委依法治市办的精心指导下,我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围绕更高水平平安宁强、法治宁强建设目标,统筹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新成效。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科学谋划法治宁强建设蓝图

1.强化领导统筹部署。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法治建设汇报,协调解决问题,县政府主要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镇办部门主要领导扎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职责、任务一体落实。完善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事机构及其协调小组工作运行机制,印发《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细化工作任务、明确目标要求、夯实工作责任,努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形成从党政主要负责人到其他领导干部直至全体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闭环责任体系。

2.科学谋划法治蓝图。出台《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宁强的实施意见》,明确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宁强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举措,逐一落实任务主体,为法治宁强建设全面提速增效、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供指引。

3.强力推进督察考核。坚持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和“谁执法谁普法”全面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细化目标任务,量化考核要素,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切实将法治建设的“软任务”转变为严格落实的“硬指标”。充分发挥督察工作对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的督促推动作用,印发《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实施办法》,既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也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切实把法治政府建设的任务落实、责任压实、效果抓实。

二、健全机制,常态长效,不断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础

1.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建立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清单管理制度,明确46家机关单位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资格,修订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办法》,严守合法性审查前置关口,加大重大行政决策、党内规范性文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力度,持续推进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确保行政行为源头合法。2020年来,共审核行政规范性文件4件,“三统一”登记4件,备案党内规范性文件27件。

2.清理工作深入推进。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管理职责,接续开展规范性文件评估清理,清理规范性文件22件,确认继续有效15件,宣布修订后重新发布1件,废止6件。扎实开展党内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清理党内规范性文件261件,废止84件,宣布失效38件。

3.行政审批改革行稳致远。“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成功上线运行,行政审批“跑一次、零见面”和“一网通办”全面推进,网上事项可办率达100%,政务服务平台入驻单位38家、审批事项达616项,办理事项137700余件。

4.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深化五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制定完善实施方案、细化改革任务分工,对涉改五大领域35家事业单位职能进行全面梳理,组建5支综合执法队伍,机构组建、职能划转、人员转隶等工作全面完成,“一支队伍管执法”无缝衔接、平稳运行。

5.法律顾问制度持续深化。深入推进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建设,县政府新聘任6名专职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常态化参与政府涉法事务、规范性文件审查等工作,有效发挥顾问组在重大决策风险评估、重大涉法事件处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处理等方面参谋助手作用,各级各部门法律顾问制度实现全覆盖。

6.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平台功能齐全、业务力量充实、制度台账规范、职责流程清晰、服务常态高效”的镇(办)、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备、便捷高效、优质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初步建成。“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有序衔接中国法律服务网络平台,逐步实现与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的业务融合、数据整合、协调联动。

7.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为抓手,以示范创建为载体,加快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职责、依据、范围、权限、标准、程序、主体、人员、结果、监督方式、救济途径全公开,以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行政自由裁量基准为重点的行政执法制度体系逐步完善,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

8.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认真贯彻《重大行政决定程序规定》、县委“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实施办法,始终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作为重大行政决策必经程序,重大行政决策未经法治机构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社会民生事项决策前听取公众、人大、政协意见建议,持续提升重大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定期向县委汇报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主动向人大报告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认真听取政协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建议。坚持政府法治机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政府常务会会议。2020年,召开政府常务会议26次,邀请104名代表、委员列席常务会议建言献策。大力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尊重并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畅通“12345”热线、“县长信箱”、“投诉平台”等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9.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围绕重点工作和群众关心关注热点问题,不断加大脱贫攻坚、财政预决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和社会公益事业等信息公开力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依法保障人民知情权益。2020年,发布各类信息4600条;回复公众诉求320件;受理并办结信息公开申请5件;转办市长信箱80件,办结80件;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宁强县委书记”留言回复22件。

三、突出重点,依法治理,不断推深法治政府建设实践

1.依法防控新冠疫情。面对突入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部署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将科学防疫、依法防疫作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有力抓手,从执法、司法、普法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顺利实现“零输入、零感染”防控目标。

2.全面落实普法教育。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全力冲刺“七五”普法规划收官,突出领导干部、青少年重点普法对象,围绕“三大攻坚战”、疫情防控、优化营商环境、扫黑除恶等重点领域深化法治宣传。巩固集体学法制度,大力推进媒体公益普法机制建设,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宣传活动,积极引导全社会尊法、学法、用法、守法。全年开展“法律六进”活动280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5万余份,受教育群众达到5万人次,县政府常务会议集体学法11次,顺利通过市委普法检查验收,“七五”普法圆满收官。

3.持续深化清单建设。按照高效协同优化机构改革部署和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强化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有机贯通权责清单同机构“三定”衔接。调整完善政府性基金清单,清单之外无收费全面落实。积极对接“全国一张网”管理模式改革,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4.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组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建立联席会议、督查问责和报告通报等工作制度,出台《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十大行动方案》《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用电、供气报装精简环节30%、50%,低压网上报装率达100%,办理时限压缩至7个工作日,一般不动产登记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取消办理施工许可证涉及的施工合同及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等程序,惠企纾困税收政策全面落实。

5.强化市场秩序监管。深化商事登记制度便利化改革,持续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智慧监管和对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包容审慎监管,坚决杜绝“任性执法”。完善行业规范管理,强化知识产权执法,开展文物旅游行业执法监督。出动执法检查人员350余人次,检查各类文化、旅游场所300余家次,行政处罚1家、警告5家、停业整顿2家,收缴非法出版物100余册,取缔地摊游商10家次。加强社会民生保障,严厉查处造谣传谣、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严格监测水、电、气等与群众基本生活密切相关行业和卫生清洁防护等用品市场动态,全力做好市场秩序保障。

6.加强食品安全管控。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和食品安全示范街区为契机,大力推动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聚焦小作坊、网络订餐、学校食堂、特殊食品等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扎实开展“质量标准、环境卫生、服务水平”三大提升行动,持续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完成826批次食品抽检,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7.完善矛盾纠纷多元综合化解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设,强化行政复议层级监督,加强和改进复议案件审理,实质化解行政争议,大力完善调解、信访、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建设,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0件,审结10件,办理行政应诉1件;排查矛盾纠纷1370件,调成率98.5%;无进京非访,赴省到市上访人次批次均呈下降态势。

8.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面落实“铁腕治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坚决贯彻依法治污、科学治污部署,扎实开展扬尘整治、餐饮油烟治理、煤炭市场整治、“散乱污”企业清理清查等专项行动。持续提升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建立跨界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确保流域环境风险平稳可控,切实运用法治力量保卫蓝天。2020年来,淘汰老旧车辆143辆,检查企业226家次,责令整改21家次,立案处罚6起,查封扣押1起,停产限产1起,经济处罚10万余元。

9.全面提高公职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建立常态化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制度,1550名公职人员参加并通过学法用法考核。严格行政执法资质管理,完成238名行政执法人员换证培训。持续深化日常学法,将公职人员业务学法全面融入“主题党日+”、“汉源大讲堂”、学习强国APP以及党校培训等干部教育主阵地,将理论教育学法、工作安排讲法、业务开展释法一体贯通于执法队伍法治素养培训全过程,全县行政执法队伍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法治能力有效提升。

2020年,我县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法治政府建设要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客观需要相比,还存在一定短板和不足:部分行政执法人员法治素养还不能适应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带动还不够有力,法律顾问制度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等。

下一步,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法治中国建设(2020-2025年)》安排部署,不断强化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一体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决策部署,贯通联动法治政府建设“六大工程”,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民政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