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宜昌枝江招标公告

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宜昌枝江招标公告

项目名称:市招商招才服务中心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宜昌枝江



一、招商成绩

2020年,市镇两级招商专班累计外出762天,足迹遍布8省28市,联系拜访企业1384家,并重点向中石化、广汽、润都制药、花园生物等87家上市公司推介枝江,邀请人福药业、综艺集团、江苏省农研所等155家企业来枝考察。

全年预计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80亿元,预计位列宜昌第二;预计新开工亿元以上招商项目70个,位列宜昌第一;预计新签约工业项目占比83.4%,位列宜昌第一。“三新”考核方面,今年新签约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212个,协议投资额166.08亿元,签约个数位列宜昌第一;预计完成新签约到资112亿元,位列宜昌第一;预计到资率65%,位列宜昌第二。预计完成上年度新签约重点产业项目开工144个,开工率86.23%,位列宜昌第一。重点储备齐力合成革高分子材料产业园、福尔泰抗病毒类原料药等项目信息198个,全力破解疫情困境,确保招商工作力度不减、跟进不松、战果不断。

二、亮点工作

(一)着力“转”,招商意识明显加强。一是领导带头“转”。主要领导以上率下,重大项目亲自接待、亲自洽谈,接待综艺集团、安琪酵母等企业团来枝考察57批次。召开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每周研判重点项目,推动投资15亿元的隆骏环保新材料和投资10亿元的宝晟得高端医药项目成功签约,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后,贾书记、余市长第一时间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带队招商,推动迅达集团生产总部搬迁、齐力合成革高分子材料产业园等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在市领导一线拜访、一线接待、一线协调落户的带动下,极大转变全市所有部门招商引资主体责任意识。二是统筹引导“转”。坚持构建大统筹工作模式,结合我市高质量发展精神拟定枝江市招商引资考核细则,完善全市各产业扶持政策,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招商引资项目碰头会,梳理论证全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研判指导下阶段全市招商工作重心,从源头突出新招引、实开工、有亩产质效的招商项目认定。三是考核倒逼“转”。建立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推介清单》《重点项目跟踪清单》《重点项目签约清单》《重点项目开工清单》“四张清单”,依托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开展“周研判、月通报、季签约”的常态化考核督办。在项目拉练现场“晒进度、亮实绩”,推动已签约项目加快落地,让摸排信息、洽谈项目、服务企业成为鲜明导向,真正以项目论英雄。

(二)全力“抓”,招商力度全面加大。抓产业联动。编制“一书两图”,即《招商工具书》和我市产业链招商地图以及产业链项目落户园区分布图,围绕生物医药、精细化工、高端食品等主导产业梳理产业链上关键环节、目标企业为核心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定向精准招商,在补齐产业链中找项目、在延伸产业链中寻突破、在建强产业链中求发展,先后引进上海汇伦原料药、江苏联昌电子化学品、烽火通信5G芯片等一批优质项目,有效打通产业链堵点、断点,吸引上下游企业铸链集群。抓驻点招商。统筹全市驻外招商工作,专班专人梳理《重点项目推介清单》、《重点项目跟踪清单》,紧盯全市9大产业和13条主导产业链,每月至少20人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驻点15天以上,其中粤港澳大湾区突出“新基建”投资热点,确定光电核心元器件、5G基础元器件和智能终端为招商重点;长三角方面则以原料药、仿制药为主要方向,积极对接三宁化工、上海汇伦等本土龙头企业上下游资源。抓集中攻坚。6月以来,来自市镇(街道)14个单位、160余人次的招商业务骨干组成23支分队赴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开展集中攻坚。截止8月底,“集中攻坚”行动足迹遍布7省23市,联系拜访企业1014家,并重点向综艺集团、花园生物、华帝股份等68家上市公司推介枝江,收集有效项目信息65个,邀请立美特等38家企业来枝考察。抓龙头突破。全面梳理产业头部企业现状,重点瞄准中石化、中船重工等央企、国企、民企500强、行业20强和上市公司,加快推动湖北能源集团LNG、华鑫光电二期、福尔泰原料药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税赋率高的“独角兽”、“瞪羚企业”、“隐形冠军”项目落地。抓宣传推介。重点举办2020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峰会、“拥抱大湾区 共享新机遇”——“勇立潮头资智兴枝”湖北?枝江产业投资洽谈会,先后邀请广汽集团、大族激光、福耀玻璃等近300家企业参会,协议总投资额66亿元的19个项目现场签约,在第二届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峰论坛暨《2020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发展评估报告》发布会上,枝江市获评“全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市、区)”;组织华鑫光电、理念光电等8家电子信息企业参加全球光电行业最高级别的第22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在行业内部高效宣传枝江城市形象和园区品牌;积极参加知名民企湖北行、华创会等省内大型招商推介,确保重要招商场合都有“枝江声音”。

(三)突出“新”,招商思路与时俱进。强化“乡情招商”。2018年以来,枝江市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开展“资智回枝”工程,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并行,主打“校友牌”“亲情牌”,首创校友总会、商协会、人才工作站、招商招才大使“四位一体”招商新模式并持续深化,新聘招商招才大使8名,不断扩大“双招双引”朋友圈。今年,在外乡贤共引荐、投资落户项目70个,直接投资、间接引荐项目投资额132亿元,占全市总投资额79.5%。创新“云招商”。疫情期间,中心通过视频、微信、WeLink等线上渠道加强与100余名客商和53个重点项目点对点的日常沟通对接,全力保障招商工作热度不减、力度不减、跟进不松、战果不断。3月31日,通过“线下主会场+线上远程视频连线”方式,促成了总投资112.8亿元的34个项目集中(云)签约;4月顺利签约总投资68.2亿元的27个项目。

(四)力促“优”,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一站式”服务。从项目论证、选址注册到建设投产全程代办服务,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每月组织经信、发改、国土、应急、环保、项目主体单位召开一次项目碰头会,畅通部门联动机制,解决项目落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缩短从洽谈落地到开工建设的时间。“保姆式”服务。大到汇伦项目用地网上挂牌、联昌项目办公场地、三汇项目融资贷款、贝斯特高管宿舍装修,小到考察时的一顶草帽、接待时的用餐习惯,招商人用细致服务助力项目开工“加速度”。“走心式”服务。分片区建立招商招才大使微信群,第一时间分享家乡动态;收录136位企业家生日信息,每年定制生日贺卡,中秋端午等节假日送上暖心祝福,让企业家对枝江真正有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

三、现阶段存在问题

(一)优质增量储备不多。因为三新考核指挥棒的因素,全年签约项目中技改类占比68%,从外地招引的新项目占比不高,前三季度全市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5个,占签约总数3.6%,大项目、好项目后劲不足。

(二)服务合力还要强化。招商项目服务专班还要“扩军”,推动各职能部门在土地供给、生产要素、用人成本、设备扶持、创新奖励、物流销售等方面通力协作,覆盖招商引资企业签约、落户、投产、达效全过程,确保服务不断档、工作不脱节,着力破解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周期长的难题。

(三)质效考核不够细化。当前招商年度目标考核主要强调项目个数和总投资额,对驻外招商专班没有加大对有效信息摸排、邀请到枝考察的绩效考核权重,项目认定没有突出投资5亿元、10亿元以上,亩均纳税30万元、50万元以上优质项目的奖励性加分,招商质效的考核引导还要加大。

四、2021年工作计划

(一)健全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统筹招商力量。认真落实“8+9+5+N”招商工作方案,由市招商部门全面统筹全市招商项目、投资信息、专班人员和承接资源,汇聚市镇合力共抓招商、共谋项目。抓好要素保障。及时补充和加强市级产业专班、市镇驻外招商专班队伍力量,打造作风扎实、本领过硬的招商铁军;优化和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公开透明、务实高效、操作性强的政策奖励机制;修订项目入园和退出管理办法,科学制定入园标准和负面清单;更新投资要素、视频折页、招商地图等基础资料,全力保障招商业务工作。强化过程管理。实现对全市驻外招商专班日常工作的绩效管理,杜绝招商过程当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确保招真商、真招商。定期组织驻外招商专班“晒成果”“谈心得”,力促招商责任上肩、落细落实。

(二)创新工作方法,有效提升招商项目质效。突出有效信息摸排。坚持每月外出挖信息、谋项目,用好用活多种资源和多种方法,不断拓宽项目信息来源渠道,想方设法对接意向投资企业,努力将人脉资源转化为信息资源,将信息资源转化为项目资源,形成摸排一批、储存一批、签约一批的良性发展梯队。积极探索委托招商模式,充分调动商会、协会及其他法人组织参与招商工作的积极性。突破地域限制。重点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深耕细作;力争在闽三角、京津冀、华中片区取得新突破;积极开拓成渝经济圈等西南招商领域。坚持以商招商。深化“资智兴枝”工程,完善本地企业上下游、各地商会、枝江中学校友会、招商招才大使、人才工作站“四位一体”招商模式,推进人才、政策、资本、科技、产业融合;持续对外推介,以珠三角电子信息、长三角精细化工为核心,有序举办产业招商推介会,在经济一线发出“枝江声音”,形成“以点带面”的集中突破。狠抓项目推进。建立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推介清单》《重点项目跟踪清单》《重点项目签约清单》《重点项目开工清单》“四张清单”,明确专班专人跟踪对接,确保每周有联系,每月有进展。项目库施行动态化管理,每月一更新、每月一研究,最大程度缩短项目洽谈周期,加速项目推进进展。

(三)聚焦产业招商,织密织牢产业发展网络

重点围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高端食品、船舶修造等主导产业,开展“延链补链强链”的精准招商,在补齐产业链中找项目,在延伸产业链中寻突破、在建强产业链中谋发展,加快引进一批龙头项目、高端项目和特色项目,打通产业链堵点、断点,吸引上下游企业铸链集群,形成既有大项目带动、又有中小微支撑的良性梯队,更好发挥项目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乘数效应。加速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产业招商集中攻坚成果转化,针对重点项目制定推进计划,迅速推动项目签约;放大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园区优势、产品优势,依托三宁化工、恒友化工等园区龙头企业,加快推进一批纺织原料化工、新材料化工项目落户;紧抓枝江酒业、欢乐家食品转型发展契机,力争在高端食品制造产业链上补链强链;主动谋划船舶修造产业取得突破,聘请第三方权威机构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培植壮大。

(四)优化营商环境,根植亲商安商富商理念。优化服务环境。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专班专人精准对接,在项目论证、选址注册、事项审批、建设投产全过程提供“一站式”“保姆式”“走心式”服务,切实解决项目落地困难,做到引得进来、留得下来、发展得起来,把招商引资做出口碑、做成名片。树立“安商也是招商”的理念,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为企业纾困解难,积极推进汇伦、福鹏思、贝斯特等重点项目落地开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对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招商引资协议,切实兑现承诺、履行职责;实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事联办”等举措,建好“城市大脑”,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使枝江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县市之一。创造完备无忧的生活环境。在我市工作生活重点项目高管人员及其直系亲属就医开通“免挂号、先就诊、后结算、专人服务”绿色通道;需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可优先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

(五)改进考核机制,树立科学的工作考评导向。大幅增强招商引资考评比重。由市目标办牵头招商引资目标考核,将其纳入全市目标考核的最高得分比重。扩大考评覆盖面。将全市目标考核全部单位纳入招商引资年度考评,推动形成全市上下拼抢赶超抓招商、谋项目的热烈氛围。增设考评内容。实现对招商结果、过程以及日常工作的全方位综合考评,考核机制将更加科学务实有效。突出考核新项目。主要为从外地新引进的重点产业项目,坚决杜绝技改包装项目纳入考核,有力促进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制定双向激励措施。对于完成靠前的责任单位或个人,给予效能考核加分或招商经费奖励,在机关综合考评或职级晋升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于完成靠后的,给予扣分、谈话和诫勉处理,充分激发全市招商干部担当作为的热情。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招商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