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1").css("display","block");//视图时要用包围varflashvars={f:"",s:"0",c:"0",e:"2",v:"80",p:"1",lv:"0",loaded:"loadedHandler",my_url:encodeURIComponent(window.location.href)};va..." />

关于印发武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关于印发武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武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武隆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武隆县人民政府

???????????????????????????????????2016年3月10日

武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年1月

目????录

********_*******.html#__RefHeading___Toc********7">把握发展新机遇********_*******.html#__RefHeading___Toc********7">1

********_*******.html#__RefHeading___Toc********8">第一章********_*******.html#__RefHeading___Toc********8">适应经济新常态,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_*******.html#__RefHeading___Toc********8">1

********_*******.html#__RefHeading___Toc********9">第一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9">发展基础********_*******.html#__RefHeading___Toc********9">2

********_*******.html#__RefHeading___Toc********0">第二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0">发展环境********_*******.html#__RefHeading___Toc********0">7

********_*******.html#__RefHeading___Toc********1">第三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1">指导思想********_*******.html#__RefHeading___Toc********1">10

********_*******.html#__RefHeading___Toc********2">第四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2">发展目标********_*******.html#__RefHeading___Toc********2">13

********_*******.html#__RefHeading___Toc********3">拓宽发展新空间********_*******.html#__RefHeading___Toc********3">18

********_*******.html#__RefHeading___Toc********4">第二章********_*******.html#__RefHeading___Toc********4">加快旅游提档升级,建成国际知名旅游胜地********_*******.html#__RefHeading___Toc********4">18

********_*******.html#__RefHeading___Toc********5">第一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5">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_*******.html#__RefHeading___Toc********5">19

********_*******.html#__RefHeading___Toc********6">第二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6">大力实施景区品质提升工程********_*******.html#__RefHeading___Toc********6">21

********_*******.html#__RefHeading___Toc********7">第三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7">大力实施旅游业态提升工程********_*******.html#__RefHeading___Toc********7">22

********_*******.html#__RefHeading___Toc********8">第四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8">大力实施旅游营销提升工程********_*******.html#__RefHeading___Toc********8">24

********_*******.html#__RefHeading___Toc********9">第五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9">大力实施行业管理提升工程********_*******.html#__RefHeading___Toc********9">25

********_*******.html#__RefHeading___Toc********0">第六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0">大力实施旅游国际化提升工程********_*******.html#__RefHeading___Toc********0">26

********_*******.html#__RefHeading___Toc********1">第七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1">全力建设白马山国家********_*******.html#__RefHeading___Toc********1">5A********_*******.html#__RefHeading___Toc********1">级景区********_*******.html#__RefHeading___Toc********1">27

********_*******.html#__RefHeading___Toc********2">第三章********_*******.html#__RefHeading___Toc********2">加快工业提质增效,全面建成生态工业经济强县********_*******.html#__RefHeading___Toc********2">29

********_*******.html#__RefHeading___Toc********3">第一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3">打造“********_*******.html#__RefHeading___Toc********3">200********_*******.html#__RefHeading___Toc********3">亿”工业园区********_*******.html#__RefHeading___Toc********3">30

********_*******.html#__RefHeading___Toc********4">第二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4">做强七大骨干产业********_*******.html#__RefHeading___Toc********4">32

********_*******.html#__RefHeading___Toc********5">第三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5">强力抓好招商引资********_*******.html#__RefHeading___Toc********5">34

********_*******.html#__RefHeading___Toc********6">第四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6">实施工业“小巨人”计划********_*******.html#__RefHeading___Toc********6">36

********_*******.html#__RefHeading___Toc********7">第四章********_*******.html#__RefHeading___Toc********7">加快现代农业步伐,实现特色农业效益提升********_*******.html#__RefHeading___Toc********7">37

********_*******.html#__RefHeading___Toc********8">第一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8">推进农业与扶贫示范基地建设********_*******.html#__RefHeading___Toc********8">37

********_*******.html#__RefHeading___Toc********9">第二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9">打造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_*******.html#__RefHeading___Toc********9">39

********_*******.html#__RefHeading___Toc********0">第三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0">成功创建全国农村电商示范县********_*******.html#__RefHeading___Toc********0">41

********_*******.html#__RefHeading___Toc********1">第五章********_*******.html#__RefHeading___Toc********1">以扩大消费为导向,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_*******.html#__RefHeading___Toc********1">43

********_*******.html#__RefHeading___Toc********2">第一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2">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_*******.html#__RefHeading___Toc********2">43

********_*******.html#__RefHeading___Toc********3">第二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3">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_*******.html#__RefHeading___Toc********3">46

********_*******.html#__RefHeading___Toc********4">第三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4">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_*******.html#__RefHeading___Toc********4">47

********_*******.html#__RefHeading___Toc********5">第四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5">大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_*******.html#__RefHeading___Toc********5">48

********_*******.html#__RefHeading___Toc********6">第六章********_*******.html#__RefHeading___Toc********6">着力夯实发展基础,实现基础设施能力提升********_*******.html#__RefHeading___Toc********6">49

********_*******.html#__RefHeading___Toc********7">第一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7">升级交通网********_*******.html#__RefHeading___Toc********7">50

********_*******.html#__RefHeading___Toc********8">第二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8">筑牢水利网********_*******.html#__RefHeading___Toc********8">51

********_*******.html#__RefHeading___Toc********9">第三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9">提升能源网********_*******.html#__RefHeading___Toc********9">52

********_*******.html#__RefHeading___Toc********0">第四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0">畅通信息网********_*******.html#__RefHeading___Toc********0">53

********_*******.html#__RefHeading___Toc********1">统筹发展新格局********_*******.html#__RefHeading___Toc********1">54

********_*******.html#__RefHeading___Toc********2">第七章********_*******.html#__RefHeading___Toc********2">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_*******.html#__RefHeading___Toc********2">55

********_*******.html#__RefHeading___Toc********3">第一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3">坚决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_*******.html#__RefHeading___Toc********3">55

********_*******.html#__RefHeading___Toc********4">第二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4">巩固扶贫成果实现同步小康********_*******.html#__RefHeading___Toc********4">56

********_*******.html#__RefHeading___Toc********5">第三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5">创新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_*******.html#__RefHeading___Toc********5">57

********_*******.html#__RefHeading___Toc********6">第四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6">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_*******.html#__RefHeading___Toc********6">57

********_*******.html#__RefHeading___Toc********7">第八章********_*******.html#__RefHeading___Toc********7">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建成山水园林旅游新城********_*******.html#__RefHeading___Toc********7">58

********_*******.html#__RefHeading___Toc********8">第一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8">全面建成山水园林旅游新城********_*******.html#__RefHeading___Toc********8">58

********_*******.html#__RefHeading___Toc********9">第二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9">加快两组团和县城副中心建设********_*******.html#__RefHeading___Toc********9">59

********_*******.html#__RefHeading___Toc********0">第三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0">建设风情集镇********_*******.html#__RefHeading___Toc********0">60

********_*******.html#__RefHeading___Toc********1">第四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1">建设美丽乡村********_*******.html#__RefHeading___Toc********1">61

********_*******.html#__RefHeading___Toc********2">第五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2">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html#__RefHeading___Toc********2">62

********_*******.html#__RefHeading___Toc********3">第九章********_*******.html#__RefHeading___Toc********3">加快生态保护发展,全面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县********_*******.html#__RefHeading___Toc********3">64

********_*******.html#__RefHeading___Toc********4">第一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4">生态环境更加优良********_*******.html#__RefHeading___Toc********4">64

********_*******.html#__RefHeading___Toc********5">第二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5">生态建设更加完备********_*******.html#__RefHeading___Toc********5">65

********_*******.html#__RefHeading___Toc********6">第三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6">生态保护更加严格********_*******.html#__RefHeading___Toc********6">66

********_*******.html#__RefHeading___Toc********7">第四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7">生态制度更加完善********_*******.html#__RefHeading___Toc********7">68

********_*******.html#__RefHeading___Toc********8">第五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8">生态文化更加普及********_*******.html#__RefHeading___Toc********8">69

********_*******.html#__RefHeading___Toc********9">第六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9">生态产业更加发达********_*******.html#__RefHeading___Toc********9">69

********_*******.html#__RefHeading___Toc********0">第十章********_*******.html#__RefHeading___Toc********0">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民生保障质量提升********_*******.html#__RefHeading___Toc********0">71

********_*******.html#__RefHeading___Toc********1">第一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_*******.html#__RefHeading___Toc********1">71

********_*******.html#__RefHeading___Toc********2">第二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2">着力提升群众健康水平********_*******.html#__RefHeading___Toc********2">73

********_*******.html#__RefHeading___Toc********3">第三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3">健全就业服务体系********_*******.html#__RefHeading___Toc********3">74

********_*******.html#__RefHeading___Toc********4">第四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4">着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_*******.html#__RefHeading___Toc********4">76

********_*******.html#__RefHeading___Toc********5">第五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5">推进做好三峡后续工作********_*******.html#__RefHeading___Toc********5">77

********_*******.html#__RefHeading___Toc********7">注入发展新动力********_*******.html#__RefHeading___Toc********7">78

********_*******.html#__RefHeading___Toc********8">第十一章********_*******.html#__RefHeading___Toc********8">加强新兴动力培育,实现创新驱动能力提升********_*******.html#__RefHeading___Toc********8">78

********_*******.html#__RefHeading___Toc********9">第一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9">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_*******.html#__RefHeading___Toc********9">79

********_*******.html#__RefHeading___Toc********0">第二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0">优化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配置********_*******.html#__RefHeading___Toc********0">79

********_*******.html#__RefHeading___Toc********1">第三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1">注重强化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_*******.html#__RefHeading___Toc********1">80

********_*******.html#__RefHeading___Toc********2">第四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2">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体系********_*******.html#__RefHeading___Toc********2">81

********_*******.html#__RefHeading___Toc********3">第十二章********_*******.html#__RefHeading___Toc********3">着力加强文化引领,实现文化综合实力提升********_*******.html#__RefHeading___Toc********3">81

********_*******.html#__RefHeading___Toc********4">第一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4">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_*******.html#__RefHeading___Toc********4">82

********_*******.html#__RefHeading___Toc********5">第二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5">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挖掘********_*******.html#__RefHeading___Toc********5">82

********_*******.html#__RefHeading___Toc********6">第三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6">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_*******.html#__RefHeading___Toc********6">83

********_*******.html#__RefHeading___Toc********7">第四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7">加强文化产业发展********_*******.html#__RefHeading___Toc********7">84

********_*******.html#__RefHeading___Toc********8">第十三章********_*******.html#__RefHeading___Toc********8">推进地方治理体系建设,实现社会治理水平提升********_*******.html#__RefHeading___Toc********8">86

********_*******.html#__RefHeading___Toc********9">第一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9">全面深化改革********_*******.html#__RefHeading___Toc********9">86

********_*******.html#__RefHeading___Toc********0">第二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0">全面依法治县********_*******.html#__RefHeading___Toc********0">88

********_*******.html#__RefHeading___Toc********1">第三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1">推进开放发展********_*******.html#__RefHeading___Toc********1">90

********_*******.html#__RefHeading___Toc********2">第四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2">强化社会治理********_*******.html#__RefHeading___Toc********2">91

********_*******.html#__RefHeading___Toc********3">第五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3">加强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_*******.html#__RefHeading___Toc********3">94

********_*******.html#__RefHeading___Toc********4">第六节********_*******.html#__RefHeading___Toc********4">推进政府自身建设********_*******.html#__RefHeading___Toc********4">95

********_*******.html#__RefHeading___Toc********5">加强规划实施保障********_*******.html#__RefHeading___Toc********5">96

********_*******.html#__RefHeading___Toc********6">第十四章********_*******.html#__RefHeading___Toc********6">坚持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_*******.html#__RefHeading___Toc********6">96

********_*******.html#__RefHeading___Toc********7">第十五章********_*******.html#__RefHeading___Toc********7">推进全面从严治党********_*******.html#__RefHeading___Toc********7">97

********_*******.html#__RefHeading___Toc********8">第十六章********_*******.html#__RefHeading___Toc********8">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奋斗********_*******.html#__RefHeading___Toc********8">97

********_*******.html#__RefHeading___Toc********9">第十七章********_*******.html#__RefHeading___Toc********9">加强规划实施和管理********_*******.html#__RefHeading___Toc********9">98

武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纲要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落实全市五大功能区域战略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全县“十三五”规划,对于深入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绿色崛起、富民强县”战略,建成“国际知名旅游胜地、生态工业经济强县、生态文明示范区县和山水园林旅游新城”,打造中国武隆公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武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纲要》根据《中共武隆县委关于制定武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未来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县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把握发展新机遇

客观看待前期成就、审时度势把握未来,深入研判发展环境、坚定发展指导思想、科学制定发展目标,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武隆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第一章适应经济新常态,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动力、创新发展方式,紧紧围绕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第一.一节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武隆稳步发展的五年,也是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全面提升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县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五大功能区域战略,围绕全县“绿色崛起、富民强县”的总任务,开拓创新、务实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更加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委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第四次党代会、四届历次全会和孙政才书记讲话精神,抢抓西部大开发、三峡后续、武陵山片区扶贫、五大功能区域战略等重大机遇,统筹推进旅游国际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重大进展,连续四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区县”。

着力提高经济质量和提升经济效益。全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4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13.4%;按现价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7786元,迈上5000美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6亿元,五年翻一番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69.7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6.3亿元,五年翻了一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14.8:36.9:48.3调整为14.2:40.1:45.7。

着力加快景区提档升级和拓展旅游业态。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印象武隆”公演,成为全市文旅融合的名片;景区成功植入《变形金刚4》、《爸爸去哪儿2》等影视大片,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攀升;2015年接待游客2160万人次,五年翻了一番多,旅游收入65亿元,实现游客接待总量和增速、旅游收入“三个全市领先”。

着力补齐工业“短板”和夯实工业基础。举全县之力推进“一园多组团”生态工业园区布局,基本建成白马、平桥组团,工业园区建成面积3.5平方公里、入园企业44家;工业支撑产业体系建设初具成效,银盘电站建成投产,浩口电站、罗洲坝电站加快建设;盛勋机械、穗通车业等建成投产;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五年总量翻一番多、增速居全市前列。

着力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和提升农民收入。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成功创建全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高山蔬菜、草食牲畜、特色林果、高山茶叶等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建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模式创新取得显著成效;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旅游扶贫经验在全国推广,4.4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市前列。

着力加快城乡建设步伐和改善城乡面貌。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0.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35.47%提升到39.9%;中心城区、度假区、乡镇场镇面貌不断改善,城镇功能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建成市级农民新村12个,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5748户;启动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06个,累计搬迁安置53009人;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成为“全国文明县城”提名城市。

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突出“六个更加”,开展环保“五大行动”;森林覆盖率达61%,五年提高11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均340天以上;19个乡镇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92个村建立垃圾收集转运体系。成功创建市级山水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成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示范县、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和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仙女山森林公园入选首批“中国森林氧吧”。荣获联合国颁发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范例奖”。

着力加强基础设施支撑和提升保障能力。仙女山机场正式获批、即将动工,南涪铁路、涪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渝怀铁路二线、土坎乌江大桥开工,旅游公路、农村公路进一步改善,实现100%村通畅和100%撤并村通达,乌江航道(银盘至彭水段)由五级航道升级为四级航道;建成集中供水工程96处、分散供水工程623处,有效解决度假区集中用水和农村大部分地区安全饮水问题;全面实施城区电网升级和农村电网改造;县城至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平桥至白马天然气管线工程建成通气;实现26个乡镇4G网络全覆盖、183个行政村光纤通达。

着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滚动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突出解决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重要民生问题。武隆一中项目开工建设,26个乡镇公办幼儿园实现全覆盖,普通高考上线率累计提高19.8个百分点;成功创建市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甲”医院,全面实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新一轮翻新改造;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5%以上;积极创建二级标准化广播电视台,文化体育设施实现26个乡镇全覆盖;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10年的3.38:1缩小到2.82:1。

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一批重点改革专项。地票交易、农村股份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推进金融改革、创新融资模式,新型金融融资额达到4.34亿元,存贷款比例调整为92%;在全市率先推行“三证合一”改革,企业“三大主体”登记由15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以内;实现26个乡镇、210个村(社区)公共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全面依法治县,大力加强平安建设。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公众安全感指数稳居全市前列;启动羊角场镇危岩滑坡整体避险搬迁;连续4年被评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干部作风更加向好、干群关系更加和谐、社会大局更加稳定,全县上下风清气正,谱写了武隆发展史上的崭新篇章。

表一:“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表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2010年

规划目标

完成情况

绝对值

年均增速%

绝对值

年均增速%

经济增长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72.42

138

13.6

131.4

13.4

其中:第一产业(亿元)

10.73

16.3

8.7

18.66

5.4

第二产业(亿元)

26.7

63.4

20.3

52.68

17.8

第三产业(亿元)

34.99

55.9

10.3

60.06

12.1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20973

39434

13.4

37786

12.5

3

工业总产值(亿元)

35.99

120

27.2

117.33

26.7

4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7.1

20

23.0

20.48

23.6

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90.47

【600】

——

【669.7】

——

6

实际利用内资(亿元)

29.51

15

——

22.24

——

7

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132

500

30.5

294.5

17.4

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2.42

47.7

16.3

46.3

15.6

9

接待游客(万人次)

1018

2000

14.5

2160

16.2

10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50

100

14.9

65

5.4

11

进出口总值(万美元)

2401

1700

——

745

——

结构质量

12

城镇化率(%)

——

——

——

——

——

其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35.47

40.06

——

39.9

——

非农户籍人口比重(%)

18.21

29.02

——

28.24

——

13

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

84.6

86.4

——

85.8

——

14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

0.53

0.5

——

0.55

——

15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人/亿元)

22.8

11

——

8.3

——

社会民生

16

人口自然增长率(‰)

3.04

﹤5.5

——

4.75

——

17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岁)

74.2

77

——

77

——

18

城镇登记失业率(%)

<4

<4

——

1.2

——

19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26688

10.0

27003

——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9357

12.0

9562

——

20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5889

10.9

16311

——

21

保障性房面积(万平方米)

1.75

28.28

——

29

——

22

城乡养老保险覆盖率(%)

72

90

——

95

——

23

城乡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

90

93

——

95

——

24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8.85

9.6

——

10.3

——

资源环境

25

单位GDP综合能耗降低(%)

【20】

【15】

——

【15】

——

26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

——

——

——

27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

——

——

——

——

其中:化学需氧量

——

【6.1】

——

【10.1】

——

氨氮

——

【6.2】

——

【8.2】

——

二氧化硫

——

【4.8】

——

【11.5】

——

氮氧化物

——

【3.3】

——

【7.5】

——

28

县城空气质量满足Ⅱ级天数(天)

347

335

——

343

——

29

耕地保有量(公顷)

67551

66300

——

68733

——

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公顷)

52533

51700

——

53040

——

30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80

80

——

85

——

31

森林覆盖率(%)

50

65

——

61

——

32

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率

——

——

——

——

——

其中: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97

98

——

98

——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8

99

——

99

——

33

乌江干流水质(类)

Ⅱ-Ⅲ

——

——

基础设施

34

铁路营运里程(公里)

62.5

88

——

88

——

35

等级公路通车里程(公里)

2417

3580

——

3835.3

——

36

行政村通畅率(%)

75

100

——

100

——

37

电力装机容量(万千瓦)

50

115

——

115

——

38

农村饮水安全入户率(%)

67

90

——

90

——

备注:【】表示五年累计数;国内旅游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三项指标因统计口径变化,2015年数据为新口径。

第一.二节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全球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没有改变,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全市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将保持良好势头、进入新的阶段。

“十三五”时期,我县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从国家层面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确立,为我们做好全县各项工作提供了总遵循、总抓手、总方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判断、大逻辑,为我们全面掌握经济发展规律提供了新认识、新依据;“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三峡后续、武陵山片区扶贫、生态补偿、绿色资源开发等政策的深入实施,为我们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动力;中央加快补齐全面小康“短板”的政策导向,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从全市来看,“十三五”是五大功能区域战略全面发力时期,战略成果将持续转化;全市发展势头强劲,经济增速连续保持全国第一,这是我们发展的良好基础;全市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打造渝东南生态经济走廊,武隆作为全市旅游的一面旗帜将迎来重大机遇;市委市政府重视武隆、支持武隆,提出集中资金、项目、资源等加大对我县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支持2016年提前“脱贫摘帽”,极大地助推武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自身来看,武隆位于重庆外环经济带、城市发展新区结合部和渝东南重要门户,渝湘高铁、仙女山机场建成后,武隆将进入“重庆半小时经济圈”;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块金字招牌,旅游发展先发优势、名气优势、品牌优势突出;生态环境良好,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屏障和突出的生态优势,为实现绿色崛起创造了条件、增强了底气;水力风力资源丰富,生态工业园区和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初具雏形,为特色生态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大定位符合武隆实际,五大片区的发展思路更加明晰,26个乡镇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县委、县政府实施的各项政策重民生、顺民意、合民心,全县上下发展合力强大、发展氛围浓厚、发展愿望强烈。

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艰巨,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发展水平和质量不高,人均GDP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传统动力转换与新兴动力培育力度和进程不相匹配,经济增长对项目投资依存度仍然很大,改革创新动力探索不够;旅游国际化水平不高,景区知名度、影响力和服务水平与全国知名景区相比不具核心竞争力,团队游客、境外游客占比低;新型工业化步伐缓慢,工业经济总量在全市和渝东南排位靠后,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不够健全,工业投资稳定性较差;新型城镇化面临挑战,全县城镇化水平低,县城总体框架不尽合理、建设拓展严重滞后,部分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配套功能不完善,城市开发文化元素和符号匮乏;农业现代化短板突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不足,农产品商品化率不高、销售渠道传统单一,农村金融和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贫困人口基数大;商贸服务业相对滞后,商贸物流体系不健全、未形成核心商圈,电商发展滞后、商贸业态单一,消费增长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不相匹配;社会民生事业与群众期盼差距较大,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教学条件有待提升,子女就近入学难、县城学校大班额等问题突出,城乡医疗卫生体系不健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待加强,就业、住房等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完善;经济下行压力、社会矛盾压力、生态环境约束压力、要素保障压力、地质灾害压力等带来极大挑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沉着应对、迎难而上。

科学谋划我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立足全国全市发展大局,关键是要把握好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大势。新常态下,发展速度换挡、增长动力转换、经济结构调整、质量效益提升。要实现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必须科学认识新常态、努力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常态、创新引领新常态。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大规律、三大发展”新论断,孙政才书记提出的“八个辩证看待”新思维,顺应发展大势和发展要求,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对策,坚持在尊重规律中顺势而为、在保持定力中爬坡前行,加快推动经济增长、结构转型、动力转换、质量提高,促进武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一.三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应发展大势、遵循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按照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坚持生态保护发展,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加快发展动力转换,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始终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把武隆建成“国际知名旅游胜地、生态工业经济强县、生态文明示范区县和山水园林旅游新城”,加快建设中国武隆公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深入落实“五大发展”的基本理念。以赶超发展的务实举措,强力实施“绿色崛起、富民强县”战略,以更加积极有为的姿态推动发展。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方法创新和实践创新,让创新贯穿全县各行各业,成为武隆的主流文化。坚持协调发展,突出解决“五化同步”中的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中的农村发展、“区域联动”中的东北片区发展、“全面小康”中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等问题,增强发展整体性。坚持绿色发展,正确处理好生态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前提下,实现绿色生产、倡导绿色生活,保护好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一鸟一兽。坚持开放发展,积极融入全国全市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新格局,突出抓好知名旅游品牌、特色旅游商品、无公害绿色产品等开放性拳头产品,扶持打入境外市场。坚持共享发展,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围绕交通、水利、电力、教育、卫生、文化、社保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滚动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推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准确把握“1+4”的发展重点问题:

——始终坚持把“发展是第一要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结合由县升区标准和趋势,遵循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握发展新特征、顺应发展新趋势、培育发展新优势,统筹处理好动力培育上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的关系、产业支撑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关系、区域发展上竞相跨越和协同发展的关系、资源配置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突出注重将“绿色生态、旅游带动、信息引领、文化提升”贯穿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从始至终、方方面面。

突出以绿色生态保护为发展先导。坚定不移落实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坚持以“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原则统筹谋划发展,加快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动资源配置最优化、整体功能最大化。

突出以旅游经济带动为发展引领。大力提升旅游产业的统筹力、支撑力、创新力、竞争力和吸引力,将与旅游相关的各种要素和元素全方位渗透到一二三产业,以旅游为统揽引领,有机联动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有机联动结构转型升级和社会管理创新,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突出以信息牵引创新为发展引擎。抢抓信息时代发展机遇,立足于武隆、深耕于武隆,力求探索一条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本地化、特色化、差异化的信息融合发展之路,颠覆传统发展模式实现创新驱动,引领改革成色和纵深程度,力争在落后领域实现弯道赶超。

突出以文化内涵提升为发展动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瞄准文化发展前沿、拓宽发展维度空间,推出一批彰显特色的文化产品,全面提升文化引导力、创造力、服务力和传播力,形成文化创意新优势,促进文化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丰富县域经济发展内涵。

第一.四节发展目标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发展重点,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有利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到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5亿元、年均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累计9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亿元、年均增长1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亿元、年均增长11%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500元、年均增长11%左右。全面实现“五个建成”、“六个提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6年,全县整体实现脱贫“摘帽”,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十三五”末,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赶上全国平均水平;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

——建成国际知名旅游胜地。接待游客突破4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20亿元,境外游客、过夜游客、市外游客、度假游客占比达8%、60%、60%、50%左右;建成“渝东南旅游集散中心”“全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建成仙女山国际知名旅游度假区;新创建2个国家4A级景区,力争再创一个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公园。

——建成生态工业经济强县。构建“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农副产品深加工及旅游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新型材料、页岩气、总部经济”七大骨干产业;工业总产值250亿元,人均工业产值6.5万元左右,在渝东南处于领先地位;实施工业提质增效工程,园区产出强度在渝东南处于领先地位;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在渝东南处于领先地位;实施总部经济培育工程,年产值突破50亿元。

——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县。森林覆盖率65%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0天以上,主要污染物完成减排目标,万元GDP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和能耗逐年下降。基本解决乡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垃圾和污水处理问题,农村集中式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建成山水园林旅游新城。到2018年,县城中心城区建设初见成效,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到2020年,全面建成山水园林旅游新城,县城面貌和功能配套根本改变,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万人。仙女山度假区建成国际知名的旅游度假区,白马工业新城和土坎县城副中心初具雏形。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加快“1小时武隆”建设,旅游公路网、产业发展网、农村公路网基本建成,实现“社社通达、村村通客”,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全面形成;中心城区、度假区、旅游景区、工业园区用水充分保障,农村地区实现“户户自来水、家家安全水”;城市电网加快升级配套,农村电网全面改造完毕;通讯网络实现县域无盲区。

——特色农业效益提升。打造高山蔬菜、草食牲畜、特色林果、乡村旅游四大“十亿”级产业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土地规模经营度达到4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建成国家级高山蔬菜基地县,成功创建全国农村电商示范县,农村产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带建设见成效。

——文化产业实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市民素质明显提高,成功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建成羊角旅游古镇、“武隆重庆乌江博物馆”、武隆科技馆等一批文化工程和“阳光童年”等一批文化项目,文体产业增加值达到10亿元;完善县、乡(镇)、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传统文化得到充分传承、发扬和保护,武隆特色文化更加鲜明。

——民生保障质量提升。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现代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人口预期寿命77.2岁;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5%以上,医疗保险参保率96%以上;城乡差距、区域差距逐步缩小,群众幸福感指数逐步提高。

——创新驱动能力提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等全方位创新,打造创新城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保持较快增长。创新驱动发展综合实力在渝东南处于领先地位,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加快提升,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家以上。

——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县,坚持开放发展,推进地方治理体系建设。认真做好“七五”普法。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实现“六个坚决防止”。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率100%,违法犯罪总警情持续下降,公众安全感指数、政法队伍满意度、司法公信力明显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达标率达100%;建成全市社会信用体系规范运行的示范区。

表二:“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5年

2020年

年均增速(%)

指标属性

经济增长

1

地区生产总值(GDP)

亿元

131.4

225

11

预期性

其中:第一产业

亿元

18.66

24

5.2

第二产业

亿元

52.68

97

13

第三产业

亿元

60.06

104

11.6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37786

65799

11.7

预期性

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50.9

【900】

——

预期性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46.3

85

13

预期性

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13.6

23

11

预期性

6

工业总产值

亿元

117.33

250

16.3

预期性

7

接待游客

万人次

2160

4000

13

预期性

动力转换

8

城镇化率

%

39.9

50

——

预期性

9

进出口总值

万美元

745

1800

19.3

预期性

10

总部经济产值

亿元

0

50

——

预期性

11

文体产业增加值

亿元

2.01

10

37.8

预期性

12

电子商务交易额

亿元

3.2

30

56.5

预期性

13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

6

18

——

预期性

14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0.55

1.5

——

预期性

生态文明

15

耕地保有量

万亩

103

≥99.45

——

约束性

16

新增建设用地总量

公顷

——

<【667】

——

约束性

17

森林覆盖率

%

61

65

——

约束性

18

森林蓄积量

万立方米

1075

1260

——

约束性

19

城区空气环境质量满足Ⅱ级天数

343

340

——

约束性

20

乌江干流水质

Ⅱ—Ⅲ

——

约束性

21

单位GDP综合能耗降低率

%

【15】

【15】

——

约束性

22

单位GDP用水量降低率

%

【20】

【29】

——

约束性

23

主要污染物削减达标率

%

——

——

——

约束性

化学需氧量

%

【10.1】

【5.1】

——

二氧化硫

%

【11.5】

【2.3】

——

氨氮

%

【8.2】

【6.1】

——

氮氧化物

%

【7.5】

【2.1】

——

24

乡镇和农村聚居点垃圾污水处理率

%

30

90

——

预期性

25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

85

100

——

约束性

社会民生

26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311

27500

11

预期性

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7003

43400

10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562

16800

12

27

贫困发生率

%

16.8

3

——

约束性

28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3641

【10000】

——

预期性

29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77

77.2

——

预期性

30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0.3

11

——

约束性

31

城镇常住人口住房保障覆盖率

%

20

25

——

约束性

32

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

%

95/95

95/96

——

预期性

33

单位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

0.12

≤0.1

——

约束性

基础设施

34

等级公路通车里程

公里

3835.3

4500

——

预期性

35

城区路网密度

公里/平方公里

1.75

2

——

预期性

36

城区人均公共停车场面积

平方米

1.32

1.85

——

预期性

37

行政村通客率

%

75.8

100

——

预期性

38

电力装机容量

万千瓦

115

200

——

预期性

39

互联网普及率

%

50

80

——

预期性

40

安全卫生饮水普及率

%

90

100

——

预期性

备注:地区生产总值是现价,未考虑价格因素;【】表示五年累计数。

拓宽发展新空间

坚持存量增量同步发力,加快产业接续成长和优化升级,推动旅游、工业、农业等重点产业提质增效,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潜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有效拓宽发展支撑空间。

第二章加快旅游提档升级,建成国际知名旅游胜地

围绕“休闲、度假、观光”功能定位,按照“全民兴旅、全域景区、全境旅游”“山水结合、水陆并进、文旅融合”的思路和“一带五区”旅游总体布局,立足与国际标准接轨,举全县之力实施“基础设施、景区品质、行业管理、品牌营销、旅游业态、旅游国际化”六大提升工程,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打造具有武隆特色、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武隆绿色崛起。到2020年,接待游客4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0亿元。

********620621466508.png" width="491" height="353" border="0" title="" alt="" picname="" oldsrc="W0********620621466508.png">

图1武隆旅游发展“一带五区”空间布局

第二.一节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提升旅游交通设施。立足打造渝东南游客集散中心和全市旅游经济中心,推进建设“畅安舒美”的旅游交通网络。打通对外连接大通道,推进与周边区县旅游景区互联互通设施建设。优化景区连接通道,建设和提升景区之间的连接道路;优化仙女山旅游度假区交通路网结构,构建白马山度假区交通路网;改造提升部分乡镇旅游环线公路,打造六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以“车窗风景线、靓丽旅游道”为标志的交通旅游观光带,在节点建设观景平台等配套设施。

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推进打造特色餐饮游乐城,强化国内外菜品、菜系的引进和培育,促进旅游餐饮向个性餐、主题餐、私房菜等特色化发展。引进国际国内知名酒店连锁管理机构和休闲度假型酒店,助推旅游住宿向主题酒店、度假型酒店、精品酒店、分时度假公寓等个性化转变。推进“添星”工程建设,力争到2020年,按照星级标准建设的酒店达到40家以上,全县接待床位达到5万张以上。推进完善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商贸、金融等接待设施。提升景区、旅游公路沿线、交通节点等旅游厕所标准。

提升旅游购物功能。以生态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等包装转化和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研发生产等为重点,完善地域旅游商品产品体系,打造特色旅游商品50个以上,其中具有地域特色和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旅游商品10个以上。推进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旅游购物卖场、特色街区10处以上,促进旅游购物向特色购物街区、商贸街区、纪念品超市等集群化、卖场式转变。

提升休闲娱乐体验。推进完善游乐体验、民俗体验、夜间休闲、节庆活动等休闲娱乐业态设施,打造休闲娱乐城4家以上;充实餐饮、民俗表演、茶馆文化、风味食品等经营项目,增加广场、酒吧、街头演出和游客参与类项目,形成一批具有浓郁文化特征和多彩风情的夜间消费场所。

提升智慧旅游水平。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打造旅游信息网络体系,完善旅游电子政务平台,推进数字化管理和服务。建设景区内外旅游信息终端,开发武隆旅游官方APP,启动智慧旅游“一卡通”。开展游客云数据采集,开发独具特色的面向游客的信息综合管理系统。

第二.二节大力实施景区品质提升工程

推进景区提档升级。按照打造精品景区的原则,逐步推进景区建设和改造。整合提升仙女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天生三桥、龙水峡地缝、芙蓉江芙蓉洞景区等一批集聚型旅游景区,强化核心吸引物建设和辐射带动能力提升,通过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国内外市场影响力大、区域带动辐射面广的示范景区,整体引领推动全县旅游景区从传统观光型向复合功能、集聚发展转变。到2020年,全县4A级以上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等精品旅游区达到10家以上。

大力开发景区景点。坚持特色性、共生性、网络化的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景点布局原则,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粗放式开发加重资源供需失衡。按照“规划先行、生态引领、文化提升、品牌驱动、市场运作”的梯级开发思路,加快启动一批新兴景区开发建设,用好用足政策、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现重点旅游开发项目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建成一个。推行政府、社会多元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有序投资开发旅游产品,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加快形成特色化、差异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强化旅游资源保护。对旅游优势资源实行县级统一管理,严格开发报批和规划审批。严格执行《自然遗产保护办法》,严防旅游资源破坏性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探索设立、收取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费。加快研究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内原著居民生态移民、生态补偿机制。启动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守生态红线。加强对文化遗产、遗迹和田园景观的挖掘保护。

第二.三节大力实施旅游业态提升工程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树立“大旅游+”的发展理念,发挥旅游产业无边界的特性,实现工、农、商贸、文化等多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业与农业产业融合,鼓励发展休闲、体验、观光农业,培育家庭农场和庄园经济。推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做精做强“印象武隆”大型实景演出节目,培育文化旅游产品、体育旅游产品、旅游文艺展演等新型旅游文化融合业态,突出旅游演艺节目品牌和特色。推进旅游业与商贸产业融合,按照旅游带动、商业支撑的规律,策划推出“必吃必住必玩必购”旅游消费项目,推动旅游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推进旅游业与新型工业融合,发展旅游绿色食品、旅游工艺品、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产业,培育旅游商品产业集群。推进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围绕旅游转型升级,推动旅游产业与房地产业、互联网电子商务、养老养生产业、教育培训产业、康体服务业、商务会展业、金融服务业等领域融合。推进旅游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完善智慧旅游总体架构,实现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体验智慧化。

创新完善旅游业态。坚持以项目建设为带动,提档升级观光旅游,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度假旅游,创新发展文化体验、康体运动、科考探险、健康养老、亲子游学、自驾露营等新兴旅游业态,以文化创意旅游培育促进区域经济的内涵提升和创意转型,以水上型、营地型、山地型运动基地和科考探险公园建设刺激康体运动消费,以多样化养生产品和农艺庄园打造满足健康养生市场需求,以亲子游学丰富家庭亲子旅游产品形态,以品牌主题精品酒店建设强化度假避暑胜地功能,以自驾露营营地建设适应旅游方式转型和旅游体验创新,依托风景区、森林公园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推进自驾车、房车旅游、高铁旅游、低空飞行旅游、游艇旅游发展,推动旅游产品向多元化、复合型转变,推进旅游业态拓展创新,满足广大旅游者个性化旅游休闲需求。

专栏1 国际知名旅游胜地建设重点工程

基础设施:对外通道建设,与周边区县景区的连接通道,县域景区互联互通,度假区交通路网,乡镇旅游环线,交通旅游观光带及节点观景平台;品牌餐饮、特色餐饮打造,夏宫万豪、豪斯等酒店群,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换乘中心、旅游服务站,立体停车场,旅游厕所达标工程;旅游购物卖场和购物中心,旅游商品专属街区,纪念品超市;休闲娱乐城,夜间消费聚集场所;景区内外数字化信息终端,武隆旅游官方APP,游客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气象保障设施。

景区品质:天生三桥、芙蓉洞、龙水峡地缝、芙蓉江、仙女山、仙女峡漂流、印象武隆等景区升级改造(天生三桥入口电梯、芙蓉江码头及缆车、木棕河漂流、地缝景区电梯改造等),乌江画廊、芙蓉湖、朱子溪、长孙无忌墓、万峰林海、梦冲塘、后坪天坑、黄莺大峡谷、鸭江小三峡、大洞河谷、寺院坪、凤凰寨、大石箐禅寺等新景开发,4A以上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公园建设,国际化品质提升工程。

旅游业态:旅游与农业、文化、商贸、工业、服务业、信息等产业融合工程,观光、休闲、度假业态提升工程,文化体验、康体运动、科考探险、健康养老、亲子游学、自驾露营等业态培育工程(石院天坑民俗村寨、星际未来城、阳光童年、印象小镇、仙女山自驾车营地、仙女山室内滑雪场、仙女山狩猎场、懒坝文化艺术公园、仙女山国际户外营地、综合健康管理中心、羊角杨家塆温泉、仙女山露营基地、仙女山体育夏训拓展基地、国际影视文化基地、科普教育动漫基地等)。

第二.四节大力实施旅游营销提升工程

做实形象宣传。统一“神奇山水、梦想家园,自然的遗产、世界的武隆”旅游宣传形象定位,以“强化主流宣传、注重新媒运用、开展唱响武隆、提炼武隆精神、创作文学作品、创作出版书籍、深入营销宣传、加强户外宣传”为重点,加大品牌营销力度。充分利用热点事件、节庆活动、名人效应、微博、微信、微电影、影视植入等新手段,扩大武隆旅游关注度,实现营销网络全覆盖。开展“唱响”武隆活动。提升武隆旅游微博群、微信公众平台等网络营销水平。每年策划1—2个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营销大事件。聘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旅游形象代言人,邀请国内外著名导演(制片人)、文化名人、摄影大师、音乐制作人来武拍摄、创作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举办好国际户外运动公开赛和仙女山露营音乐节、国际风筝节、冰雪童话旅游季等节庆活动。每年有针对性地组团参加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10次以上。

做透对外营销。推进旅游宣传营销统一策划、统一协调、统一组织实施。按照“巩固市内游、主攻川陕豫、维护云桂闽、挺进湘鄂贵、提升京鲁冀、做大珠三角、激活长三角、培育大西北、开拓东三省”的全覆盖营销方略,做透国内游。加强与长江三峡、张家界、九寨沟等知名景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合作,开展联合营销,联手打造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用线路连精品、精品带区域,实现合作共赢。围绕潜在的国际客源市场拓展境外游,拓展东南亚、韩国和港澳台市场,开辟欧美市场,开发中东和澳洲市场,扩展客源国家和地区数量,优化客源市场结构,提高国际游客比重。

第二.五节大力实施行业管理提升工程

持之以恒贯彻“一切为了游客、为了一切游客”的服务理念,以游客满意度为检验标准,切实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规范旅游经营市场秩序。建立健全旅游执法管理体系和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加大旅游市场联合执法力度,实现常态化执法、探索专业化执法。大力整治和规范旅游经营市场,加强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严厉打击虚假广告、非法经营旅游业务、价格欺诈、欺客宰客、强买强卖、出售假冒伪劣商品、黑车、黑导及“零负团费”等不良行为。建立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打造“诚信武隆”品牌。建立旅游行业协会,提高行业自律、监督和自我管理水平。

推进旅游管理和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强旅游饭店星级管理、旅行社质量等级管理和旅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管理。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教育和服务技能培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对导游等重要岗位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景区开发管理、旅游交通运输、旅游酒店管理、旅游商品开发、导游服务等经营管理集团化,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的旅游企业集团。

建设文明安全的旅游环境。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和应急值守,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和“红线”意识,严格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旅游安全教育培训。完善应急救援、卫生医疗、疫情控制、检验检疫等旅游应急指挥系统和旅游联合救援体系,重点抓好城市和主要景区景点监控、旅游综合防灾减灾、旅游救援等体系建设,提高安全监管能力,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引导,努力营造“规范、诚信、文明、安全、和谐”的旅游环境。

第二.六节大力实施旅游国际化提升工程

构建国际化旅游通道。积极培育仙女山机场国内航线,争取开通境外航线,开辟直通境外、经停仙女山机场的旅游空中通道,促进武隆与国内知名旅游景区、境外著名旅游城市的互联互通,形成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国际旅游通道。

接轨国际化服务标准。推进旅游服务标准、服务规范、服务理念与国际接轨,在旅游餐饮、住宿、交通、景区、旅行社、导游、购物及应急管理等方面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探索建立国际免税商店。规范公共场所外文标识编译,按照国际标准规范景区标志标牌,建立多语种的宣传推广网站。加强对英语和其他小语种导游、旅游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开展全民国际礼仪知识普及教育。

提升国际化影响力。积极与境外旅游城市加强合作营销、缔结友好城市。每年策划1—2次具有较大规模影响力的境外旅游营销活动,使武隆旅游品牌认知度和产品购买力在东南亚、韩国等境外重点旅游市场有较大的突破。探索与国际知名旅游机构合作,建立境外市场营销代理机构、设立武隆旅游体验中心。

第二.七节全力建设白马山国家5A级景区

坚持把白马山景区开发作为未来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主战场和国际知名旅游胜地建设的第二战场。按照“生态、文化、休闲、养生”定位,推进建设国家水准的森林湿地、科普基地、农庄茶园、森林人家、文化园地、风情小镇,力争一年初见效、三年初建成、五年出成果,建成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高规格编制规划。高水准编制《白马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融合白马山文化元素,深度挖掘旅游资源,用具有国际水平的规划引领白马山未来发展;以科普森林、高山农业为资源基础,依托白马山与仙女山的比附营销关系,以及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基因库资源”和田园风情,形成以爱情文化、森林科普体验、四季度假养生养老、户外运动、乡村文旅创客为特色,集森林科普、生态观光、文化体验、运动健身、养生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探索以休闲农庄和乡村旅游发展带动片区整体开发模式,产品体系设计上坚持走错位开发的道路,实现爱情故事与仙女山互动、科学探险与天坑地缝天桥对接、生态休闲与乌江画廊融合,打造旅游扶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

高起点开发建设。明确总体开发时序,以“红茶坞”、“望仙崖”以及天尺坪茶文化休闲度假项目为突破口,优先推进天尺坪2平方公里核心区整体开发,适时推进黄柏淌、车盘红庙、黑水、大泉开发,同步规划发展辖区乡村旅游。完善六大主题产品体系。建设森林湿地,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和湿地资源管护,坚守资源保护底线;建设科普基地,推进动植物博物馆建设,建成一批普及动植物科普知识的场馆和基地;建设农庄茶园,壮大培育高山有机茶、竹笋等产业,建设“茶文化”博物馆或体验馆,提档升级农庄品质;建设文化园地,深入挖掘“茶禅文化、道教文化、养生文化、爱情文化”等主题,完善文艺节目演出、建筑符号等体现形式;建设森林人家,推进建设茶山、竹海、万亩“杜鹃花海”,打造天人合一、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独特品牌;建设风情小镇,稳妥推进医养结合产业、旅游地产项目建设。

高标准完善配套。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同步建设完善交通、供水、供电、通讯以及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要件。按照景区景点的要求完善公路沿线的标志标牌,修建观景平台,制作景区景点导游导视系统。加快接待中心、宾馆酒店、停车场建设。

严要求加强保护。严格落实规划管控,守住森林红线、水源红线、道路红线、建设用地红线。严格辖区建房管理,严禁在禁建区和规划区乱建房屋,严禁对规划区内的一切资源进行转让或私自招商引资。严格强化环境保护,严禁大开大挖,严禁破坏森林、污染水体,维护好原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强化生态建设,查漏补缺,及时栽植林木;稳妥推进区内原著民搬迁。

专栏2白马山国家5A级景区建设重点任务

基础设施:白马山出入主通道、白马高速路下道口到白马山的快捷通道、白马山—赵家—铁矿—南川公路,土坎闸道—羊角永隆—王家坝和白果坪—天尺坪公路升级,景区内部互联互通网络(旅游大巴、自行车、自驾车、环保车通行快捷通道,观景步游道、驴友徒步通道和森林防火巡山道),直升机坪、缆车站、旅游环保车站、观景平台、生态停车场;骨干水源、集中供水、村级分散供水、消防用水等供水工程;电力设施、供电系统(35千伏车盘变电站、蒲板开闭所);通讯基站、电视基站、移动互联网;燃气、排水等地下综合管廊。

接待能力:旅游集散中心,集散基地、旅游小镇,汽车营站、房车营地、自驾车营地、驴友营地;星级酒店、度假农庄、特色客栈、农家乐;旅游饭店、餐馆,户外运动主题餐厅,生态餐厅;旅游商业街、旅游纪念品商铺、土特产店、手工艺体验基地。

产品体系:森林湿地(黄柏淌高山湿地公园、山虎关湿地公园),科普基地(动植物博物馆,科普场馆、基地),农庄茶园(天尺坪茶文化度假区,红茶坞景区,茶文化博物馆和体验馆,复兴农庄度假区,黑水、大泉休闲农庄),文化园地(盐茶古道,望仙崖景区,龙洞梯田文化、万银骏马文化产业园,朝天望、走马红色文化产业园,豹岩野营文化产业园,穆桂英藏宝洞,“茶禅、道教、养生、爱情”等主题文化节目),森林人家(花彩森林,万亩杜鹃花海,茶山,竹海),风情小镇(赵家、铁矿、黄莺、白云、长坝风情旅游小镇)。

第三章加快工业提质增效,全面建成生态工业经济强县

坚持“生态优先、规模适度、盘活存量、巩固提升、拓展创新”的原则,强力实施“转型升级、做强产业、招商引资、精准帮扶、优化环境”五大行动,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农副产品加工及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新型材料、页岩气、总部经济”七大骨干产业,做大生态工业总量、提升生态工业质量,推动工业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制造转型发展。到2020年,工业产值突破250亿元、力争达到300亿元。

第三.一节打造“200亿”工业园区

到2020年,将工业园区打造成为主导产业、配套服务、孵化创新、生态环保的绿色产业集聚区、生态工业示范区、城乡统筹样板区。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产值达到200亿元。

优化园区产业布局。白马组团以客车、摩托车、升降设备及光电设备制造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大巴、商旅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制造、电梯及立体智能停车库制造、钢丝钢绞线制造、旅游商品、户外运动装备;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110亿元。长坝组团以通用设备及家电、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通用设备、农用机械制造、家用电器、汽摩配件、休闲食品加工;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平桥组团以铸钢及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铸钢、铁路车辆配件、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鸭江组团以食品、纸业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旅游休闲食品加工、再生纸及印刷包装;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

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推进园区重点产业发展的同时,着力延伸产业链,形成上中下游配套的产业集群,增强园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循环链接的产业体系,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导企业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鼓励园区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以生产服务业促进生产制造业升级发展。鼓励建立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和工业设计服务中心,促进工业企业与工业设计企业合作。突出园区物流通道建设,培育2—3个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引进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推进商务咨询业发展。引进与生态工业发展定位相吻合的企业在园区设立总部或办事处,打造园区总部经济。

推进园城一体化建设。按照产城融合、功能配套的原则,加快完善水、电、路、气、通讯、垃圾污水处理、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推进居住、医疗、文化、教育、商业、园林、公交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工业园区“七通一平、污水处理厂、标准厂房”硬件“标配”和住宿餐饮一体化的宜业宜居“超配”,提升工业园区宜业宜居水平。

提升园区综合效益。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对入园企业用地、厂房、投入、产出等实行全面审查、清理和规范,提高单位面积产出强度。实施“腾笼强鸟”战略,建立入园企业清退机制,有序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和消除“空壳公司”。坚持生态优先,形成低碳环保发展导向,严控高污染、高能耗、低产能企业进入园区,确保园区企业环保、能耗指标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展产业间资源循环利用。推进绿色生产和园区循环化改造,最大限度减少废物排放。

创新园区发展模式。探索园区合作发展模式,加强与城市发展新区及更大范围区县的合作互动,参与区域产业链布局和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税收共享、产业链互补协同的跨区域园区合作。加强园区行政审批、运营管理、企业服务等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园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互联网与现代工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工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工业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等新型业态。

第三.二节做强七大骨干产业

瞄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壮大现有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以做强七大骨干产业为重点,着力构建产业集群。

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产业。坚持整机与零部件一体化发展,加快打造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打造摩托车成车、轨道交通装备、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大型铸锻件、基础零部件等产业。引进智能装备制造、铸造配套产业,将我县打造成全市铸钢基地和LNG钢瓶生产基地。重点支持15万吨铁路装备铸锻件制造、30万辆摩托车成车、立体停车设备及电梯制造、数码智能自动码坯机器人及编程系统生产等机械制造项目。到2020年,实现年产值50亿元、力争60亿元。

发展壮大清洁能源产业。罗洲坝电站、芙蓉江浩口电站实现投产发电;乌江白马电航枢纽项目加快建设;天尺坪风电项目、铁矿大梁子山风电项目、接龙分散式风电项目建成发电;推进九重坪风电、火炉风电、关山风电等项目建设,力争推动一批项目开发建设;加快推进黔电入渝项目,积极策划抽水蓄能发电项目,着力储备垃圾发电等生物质能源项目。将我县打造成全市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到2020年,实现电力装机200万千瓦,实现年产值30亿元、力争35亿元。

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以穗通车业、中环动力为龙头,零部件企业为配套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加强产业链招商,力争在电动自行车、城市环保电瓶车、电动三轮车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引进充电桩等配套产业,将我县打造成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重点支持年产1500辆电动巴士、电动自行车等项目。到2020年,实现年产值80亿元、力争100亿元。

发展壮大农副产品深加工及旅游、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培育鸭江老咸菜、羊角豆干、羊角醋、土坎苕粉、武隆牛肉、茶叶加工、中药材加工等行业做大做强,打造农副产业深加工基地。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加快发展旅游商品加工业。借助电商平台搞好网络营销,积极引进涉旅、涉体等关联产业。大力发展动漫创意产业。到2020年,实现年产值30亿元、力争35亿元。

发展壮大新型材料产业。围绕企业转型升级,打造钢丝钢绞线、LED蓝宝石、铝材料、新型复合材料、再生纸等产业。加快推进隆泰新材二期年产3万吨稀土多元合金镀层钢丝钢绞线、四联集团LED蓝宝石基片及封装、新型建材等项目。到2020年,实现年产值30亿元、力争50亿元。

发展壮大页岩气产业。加快推进页岩气勘探开采和综合利用,实现页岩气与县域工业发展无缝对接,打造集开采技术研发、开采装备制造、勘探开发、页岩气加工、页岩气销售于一体的页岩气产业集群,强化监测处置和环保能力建设,实现绿色开采。到2020年,页岩气产能规模25亿方,实现年产值40亿元。

发展壮大总部经济产业。依托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影响力,加快建设总部经济园。制定出台专门的鼓励政策,推进总部经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总部经济配套建设,着力培育本土企业总部,积极引导金融类、贸易类、文化创意类、设计类等知名企业、高新企业到我县设立总部。力争到2020年,年产值突破50亿元。

第三.三节强力抓好招商引资

强力精准招商。着眼提升产品层次和竞争优势,弥补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引进产业链关联产业。以发达地区资本、技术、管理、人才密集区域为重点,设立常驻招商小分队或委托中介机构实施精准招商、点对点招商,提高招商针对性。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以外引外、以商招商。支持企业和战略投资者为主体开发建设产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创业小镇、众创空间等,促进以商建园、以商建基地。工业招商每年到位投资10亿元以上。

推动项目落地。按照“储备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达产一批”的要求,聚焦项目引进、开工、投产、达产等关键环节,统筹推进工业项目落地。建立重点工业项目库,实行年度筛选、动态跟踪、滚动储备,实现工业项目储备100个以上,总投资500亿元以上。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扩大企业投资领域,发挥各类投融资平台作用,加快推进工业企业建设。严格履行招商引资协议,加大后续跟踪服务力度,促进项目顺利落地建设,着力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投产达标率。

专栏3生态工业经济强县建设重点工程

生态工业园区:白马组团、平桥组团、长坝组团、鸭江组团打造,园城一体化建设(水、电、路、气、通讯、垃圾污水处理、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完善,居住、医疗、文化、教育、商业、园林、公交等配套设施建设),园区物流通道、物流配送中心、货运码头、工业设计服务中心、物联网云服务开发平台、物联体验馆、云计算中心、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中心、商务咨询中心。

七大骨干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汽车缸体、摩托车整车、轨道交通、减速机、电动汽车增程器、电子信息、装备、环保设备、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农业机械、大型铸锻、铝合金汽车轮毂、汽车曲轴、四轮电动车、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立体停车设备、电梯设备、基础零部件等生产项目),清洁能源产业(江口罗洲坝、芙蓉江浩口电站、乌江白马电航枢纽等水电项目,白马天池坪、铁矿大梁子山、接龙分散式风电、仙女山关山、火炉风电等风电项目,黔电入渝、垃圾发电、抽水蓄能等项目),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动自行车、电动巴士、城市环保电瓶车、电动三轮车、电动汽车、充电桩等项目,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农副产品深加工及旅游、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果蔬、保健饮品、天然色素、老咸菜、豆干、鱼干、醋、苕粉、茶叶、牛羊肉、中药材、渔业等休闲食品加工,旅游商品、体育用品、运动装备、文化创意产品、旅游配套产品生产),新型材料产业(蓝宝石基片、钢丝钢绞线、铝材料、新型复合材料、再生纸、太阳能光伏、新型建材、稀土多元合金镀层钢丝钢绞线等项目),页岩气产业(39个平台151口井的钻井平台、集气站、供水泵站、集气支干线、供水支干线、脱水站等开采产能建设,页岩气开采装备制造和页岩气加工),总部经济产业(总部经济公共服务平台、仙女山总部经济园、县城总部经济基地)。

招商引资方向:以电子核心部件、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高端交通装备、环保产业、MDI及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新材料、页岩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技术改造、工业强基、质量品牌、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方向转型提升为重点,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策划引进一批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的项目。

第三.四节实施工业“小巨人”计划

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在巷口、土坎、江口、羊角等条件相对较好、加工制造型企业相对较多的乡镇,推进建设3—5个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孵化园。推进大众创业,大力扶持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到2020年,全县小微工业企业达到450家,产值达到70亿元。

推进实施众创空间工程。以生态工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楼宇经济及孵化园等平台建设为载体,通过“互联网+”、“创投基金+”、创业小镇、返乡创业园等服务模式,大力发展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以全新理念加上传统孵化器的基础与条件,建设一批创新工场、创业咖啡、创客俱乐部等新型孵化平台,发展具有“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创业孵化链条的众创空间。到2020年,全县众创空间达到3个以上,实现产值10亿元。

第四章加快现代农业步伐,实现特色农业效益提升

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为统揽,以建设品牌化、有机化、特色化、多样化农业为方向,以示范产业强农村、乡村旅游富农村、电子商务活农村“三大富民工程”为抓手,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推动农业发展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第四.一节推进农业与扶贫示范基地建设

强化产业示范基地带动引领。整合要素资源、集中连片打造农业产业和扶贫示范基地,突出“综合、示范、带动”功能,建成仙女山片区、白马山片区、火炉片区、芙蓉湖片区、鸭平片区、桐梓片区六条串连26个乡镇、囊括农林牧渔等农业产业的精品线路,充分展示扶贫开发、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文化古迹、传统村落、生态保护特色,建成重庆农村综合改革实践的创新基地、产业辐射基地和成果展示基地。围绕打造全国高山蔬菜基地县和全市草食牲畜基地县、伏淡季水果基地县、土著鱼基地县,加快推进适度规模发展,建成双河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区、火炉梦冲塘特色渔业园区、黄莺复兴出口蔬菜园区、白马天尺坪高山有机茶叶园区、鸭平片区低碳生态循环农业园区,启动桐梓片区山地农业园区、芙蓉湖库区生态观光农业园区等建设,形成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特色农业园区。

优化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高山蔬菜、草食牲畜、特色林果、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巩固发展烤烟、生猪、中药材等传统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土鸡、肉兔、中蜂等地域性特色产业,推进以乌江土著鱼为重点的“特渔工程”、以白马山、桐梓山高山茶叶为重点的“茶业振兴计划”和全国优质生态烟叶生产基地创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突出农业品牌建设和拳头产品打造,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培育一批市内外公认的知名农产品品牌。

建设全国知名高山蔬菜基地县。以仙女山、白马山、弹子山、桐梓山为重点,以双河、黄莺等园区为依托,按照万亩级示范带和千亩级示范基地规划建设40万亩高山蔬菜基地,建成全国知名高山蔬菜基地县,年产值15亿元以上。建立蔬菜加工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可追溯体系和检验认证体系,推行“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力争达到国际质量和安全认证,推动武隆高山蔬菜进入国际市场。探索与周边区县共建品牌合作机制,联合周边14个区县打造“武陵山区高山蔬菜”品牌。

健全现代农业流通服务体系。培育发展各类农产品流通服务组织,扶持一批农产品流通企业、运输企业、营销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成县城农副产品交易中心,逐步形成以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性农产品市场为纽带,大型超市、城乡菜市场为终端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支持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和设施完善,提升商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发布等服务功能。建立健全覆盖农产品初加工、储藏、运输、批发、零售等环节的冷链系统。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扩大对外销售渠道。探索发展“定制”农业,推进农产品销售服务个性化。深化“农超对接”模式,鼓励流通企业、大型超市建立自营生产基地或与生产基地对接建设采购基地。

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保障。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小微型水利设施等建设。加强良种培育、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山区农业装备等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支持引导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点,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快高山蔬菜及农业园区智慧气象设施布局,为现代农业提供监测预警预报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城乡一体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与控制、气象保障工程、人工影响天气服务工程建设。

第四.二节打造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

依托大旅游发展带动,创新完善乡村旅游发展观念、发展思路和发展机制,坚持标准化、精品化、特色化、规模化的发展方向,推动“全民兴旅”,建成全市、全国的乡村旅游标杆。到2020年,乡村旅游年接待1200万人次、经营收入达到25亿元。

突出发展特色。以田园风光、乡村生活、民俗文化、健康养生为特色,以神奇山水为依托,打造特色突出、风格各异的风情小镇和村落,避免同质化竞争。科学合理差异化布局,在高中低山和春夏秋冬季分别策划不同类型、多种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实现格局特色的乡村旅游“四季游”。挖掘乡村民俗文化,引导单一的农家乐模式向参与体验、农业科普、农耕文明、乡愁回归等多元化方向转型。

完善接待功能。按照道路系统便捷舒适、公共设施配套齐全、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优美和谐、标识系统清晰美观的标准,加快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功能服务配套设施,增强乡村旅游接待功能,切实提高乡村旅游点的可进入性与旅游活动的安全性、丰富性、舒适性。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管理,完善接待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开展乡村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

强化产业配套。依托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大力开发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特色食品,强化重点品牌培育和特色产品打造,每个乡村旅游点培育1—2个特色产业。健全产业发展体系,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培育示范体系。选择乡村旅游资源禀赋高、基础条件较好、市场需求旺、群众意愿强、乡镇政府积极性高、资金和人才有保障、具有一定开发规模的地区先行先试启动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选择硬件设施好、服务意识强、管理水平高、经营特色鲜明的经营户予以重点扶持,培育一批乡村旅游星级示范户,促进乡村旅游经营户向高质量、规范化发展。建成乡村旅游示范村(点)100个、从业人员达到30000人。

专栏4四大十亿特色产业链发展重点

高山蔬菜产业链:以仙女山、白马山、弹子山、桐梓山40万亩高山蔬菜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形成高山、低山和丘陵三个露地蔬菜生产区,推进蔬菜早、中、晚熟品种合理配合、排开播种,实现周年生产、均衡供应。到2020年,蔬菜播种面积达到40万亩,年产量65万吨,实现产值15亿元,建成全国知名高山蔬菜基地县。

草食牲畜产业链:以生猪、山羊、肉牛为重点,打造山地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培育高山草食牲畜养殖示范带,建设休闲牧业展示中心、畜牧科技培训中心。到2020年,出栏生猪55万头、山羊23万只、肉牛5万头,建成全市草食牲畜基地县。

特色林果产业链:在现有果树种植布局的基础上,以羊角、巷口、火炉、鸭江等低丘地区为重点,扩大现有果园面积和种类,推进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到2020年,全县伏淡季水果基地总面积达10万亩,建成全市重要的伏淡季水果生产基地和渝东南特色林果发展示范区。

乡村旅游产业链:借助大旅游的辐射带动,以田园风光观光、健康养生休闲和乡村生活、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体验为特色,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标准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强化产业配套与培育,打造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建成乡村旅游示范村(点)100个,发展乡村旅游经营户8000户,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到30000人;乡村旅游年接待人次1200万人次,乡村旅游经营收入达到25亿元。

第四.三节成功创建全国农村电商示范县

顺应“互联网+”的时代需求,把电子商务作为全县重要的新兴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以促进农特产品触网营销、开拓农村电子商务消费市场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的电子商务产业体系,实现“线下展示交易、线上网络订购”的商品互动营销模式,建成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到2020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0亿元以上。

培育壮大电商经营主体。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云商、香满园、鲜立达等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建设特色中国·武隆馆或武隆专区。培育本地涉农电商平台和企业,完善网上购物、在线支付、物流仓储、快递配送等服务功能。推进旅游等专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促进全县电子商务的广泛运用和产业融合。

构建电商运营服务体系。整合政府公共服务资源和电子商务产业链资源,做强“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依托邮政、供销、商贸企业网点在重点乡镇建设10个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依托已建的农家店、村级服务中心、涉农企业等建设186个村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点。

完善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开展城乡物流共同配送,建设以县城仓储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白马、江口等8个重要区域镇为二级分拨中心,186个村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点为末端的物流配送网络,畅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物流通道。扶持快递业发展,健全完善快递配送末端收取点,推进发展乡村快递业。

促进电商产业集聚发展。依托县城商贸物流园区、仙女山度假区打造电子商务产业园和电子商务孵化基地,汇聚武隆优势产业入驻基地,带动创业者网上创业;培育工业、农业、商贸旅游业等电子商务企业;完善园区办公、生活服务、金融结算、物业管理等基础服务,优化园区运营环境,引进一批品牌电子商务企业入驻,做大园区网商规模。扶持一批本土企业特别是农业企业“触电”,引导企业入驻电子商务园区经营。

积极壮大电商人才队伍。引进一批电子商务行业精英人才,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带头人培训。加强与高校合作,建设电子商务实训基地。针对党政机关干部、农村电商带头人、涉农组织人员、返乡创业者、在校大学生、电商创业意向群体以及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传统企业负责人,开展电子商务普及培训、技能培训10000人次。

专栏5全国农村电商示范县创建重点任务

平台建设: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打造(淘宝特色中国·武隆馆、京东中国特产·武隆馆),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农产品交易电子商务平台、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武隆微商城、掌上武隆、物联网体验馆建设。

支撑体系:1个县级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10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186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500名农村电商带头人,1个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8个重点乡镇分拨中心、186个村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站(点),小区快递配送末端收取点、乡村快递体系等项目建设。

产业集聚: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子商务孵化基地,生态旅游观光O2O体验走廊和购物O2O体验走廊,“旅游+农产品+电商”三位一体示范模式建设,工业、农业、商贸旅游业等电子商务企业培育。

服务体系: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认证,农产品加工配送基地、农产品质量检测检疫中心、电商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农产品信息管理服务体系。

第五章以扩大消费为导向,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遵循新常态下消费结构升级特点和趋势,立足旅游的集聚功能和满足旅游发展需求,着力增加有效供给,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促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着力提升消费能力、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第五.一节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

以中心城区核心商圈建设为龙头,以仙女山度假区和白马工业新城商贸集聚区打造为两翼,以社区商圈和乡镇商圈建设为延伸,以多样化、集群化的商贸综合体、专业市场、特色商业街、商贸城建设为载体,着力打造县域多层次商圈,完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形成“一心、两副、三带、四基地、多元化、电商化”的商贸服务总体格局,全面提升商贸服务业对便利居民生活、引导产业发展、扩大消费增长和促进城市繁荣的功能和作用。

打造多层次核心商圈。县城中心城区借力山水园林旅游新城建设,突破商贸服务业发展空间限制,以现代化品牌商贸设施建设为抓手,按照业态完整、网点聚集、设施齐全、环境舒适、文化浓郁、商气浓厚、龙头地位显赫的标准,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规格打造1—2个具有地标意义的核心商圈或商业综合体。度假区立足完善“国际知名旅游度假区”商贸配套和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大仙女山旅游商业综合体,高标准开展生活性、生产性商贸服务网点设施建设,打造业态结构合理、规模适度、服务优质、功能完善、独具特色的旅游商贸服务集聚区。白马工业新城注重顺应园城一体化发展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需要,加快完善多层次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功能。立足功能定位优化乡镇商圈布局,完善乡镇商贸服务体系,加快将江口、土坎、羊角等打造为旅游商贸集镇,白马、平桥、长坝等打造为工业产品商贸集镇;双河、后坪等打造为边贸集镇;其他乡镇打造为农产品交易和乡村旅游服务集镇。到2020年,实现所有乡镇商圈全覆盖。

完善商贸服务功能。推进实施“生态度假3000(酒)店”和“生态美食4000店”计划,提升住宿餐饮业发展水平,成功创建“市级美食街”、力争创建“中华美食街”;整合“同类项”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完善主打特色商品集散功能,打造一批商品批发市场集群;强化综合服务功能、突出特色品牌和卖点打造,推进建设一批特色商业街区,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创新;合理布局社区商业设施,完善社区服务体系,配置必备型服务设施和服务业态,增加新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推进实现社区便民服务商圈以及生活必备型业态配置城区全覆盖;大力推进超市下乡工程,健全农村日用消费品、农资流通网络,推进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网点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推进连锁便民店、农资店向多功能化、标准化和电商化转型升级。优化消费环境,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消费欺诈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620621663327.png" width="474" height="340" border="0" title="" alt="" picname="" oldsrc="W0********620621663327.png">

图2武隆县商贸服务业空间布局

第五.二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积极对接渝新欧国际大通道和“一带一路”,借力全国重要物流枢纽建设,畅通物流大通道,加快融入区域联运体系,提升物流空间协同和联动发展能力,建成4个新型专业市场相对集聚和物流中心配套集中的聚集地,融合B2B2C+O2O电商模式,构建完善的商品交易和现代物流体系,打造区域物流集散中心。

提升物流发展能力。推进货运站、仓储基地、配送中心建设,建成县城商贸物流园、白马综合物流园、度假区旅游商贸物流园和土坎—双河生态农产品商贸物流园。改善物流业发展环境,提升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促进多式联运有机衔接,加快发展全程物流、共同配送、甩挂运输、第三方物流等现代物流,大力发展跨区域特别是跨境物流配送。

完善城乡配送体系。开展城乡物流共同配送,打造高效、快捷、顺畅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推动交通物流、邮政物流、商贸物流、快递物流、专业物流协调发展,加快冷链物流、电商物流、绿色物流发展;完善货物集散中心以及日用小商品、特色旅游商品、农副产品、农资等专业市场配送网络,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培育物流经营主体。扶持培育2—3家物流龙头企业,引进一批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增强物流龙头企业聚集辐射能力和竞争力,带动现代物流业全方位、产业化、规模化、社会化发展。推进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高物流智能化水平。

********620621809733.png" width="517" height="439" border="0" title="" alt="" picname="" oldsrc="W0********620621809733.png">

图3武隆县物流园区及配送空间布局

专栏6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工程

商贸服务:中心城区核心商圈、商业综合体建设,综合商业街、旅游商品体验购物街、古民居民俗风情文化街、生态美食特色街、滨江休闲风情水岸,社区便民商圈(标准化农贸市场+综合超市);仙女山度假区商贸服务集聚区、核心商圈建设,特色商业街提升(夜宴仙女山商业街、雪岭仙山西班牙风情商业街、七色天街商业街、仙山流云商业街、后槽仙女天街商业街、布鲁克林商业街),旅游定点购物商店;白马工业园区核心商圈,小型社区商圈、街坊商业街,餐饮休闲娱乐特色商业街,工业商务服务中心;江口、土坎、羊角旅游商贸集镇建设,平桥、长坝工业产品商贸集镇建设,双河、后坪、浩口、黄莺等边贸集镇建设;汽贸专区、旅游小商品专区、家具建材专区、农副产品批发专区等新型专业市场;200个村、社区标准化超市建设。

现代物流:县城综合商贸物流园、白马综合物流园、土坎综合物流园、鸭江工业物流园、平桥现代物流园、仙女山度假区旅游商务物流园、双河生态农产品商务物流园建设;双河、火炉、江口、黄莺冷链仓库和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渝东南仓储物流基地建设;货物集散中心,日用小商品、特色旅游商品、农副产品、农资等专业配送网络;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农产品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第五.三节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

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和创新,增强金融资源集聚辐射能力,打造区域性金融聚集区。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吸引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大型担保公司、证券公司、私募公司、风投公司等在武隆设立分支机构,探索引进和设立股权基金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积极培育本土企业挂牌上市,活跃全县金融市场。大力支持本土金融机构发展,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组建村镇银行,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建设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运行高效、安全稳健的金融机构体系。到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

完善管理支撑体系。建立健全政、银、企合作平台,提高金融机构管理水平和质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化社会融资结构,促进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均衡创新发展,直接融资比重达到60%以上。推动普惠金融、科技金融与旅游金融创新协同发展,促进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优势互补,推进金融服务同城化。大力支持“金融下乡”,推动金融网点在所有乡镇和行政村的全覆盖,协同建设线上线下渠道,建立与农村经济活动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产业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增强金融抗风险能力,理顺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第五.四节大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瞄准个性化、多样化消费主流趋势,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样性的新兴消费业态,推进信息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体消费、养老健康家政消费等领域消费,培育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

差异化打造旅游产品,引进和培育新兴业态,提升酒店和旅游接待设施品质,满足游客个性化消费需求,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引进大型商贸企业和品牌直营企业,提升商贸服务档次,鼓励实体店发展。深度开发从出生到终老、从衣食住行到心理精神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生活服务,积极发展文化、体育、家政、法律、住餐、教育等产业,引导生活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推进居民生活购物消费创新,建设发展网店与实体店对接、线上交易与线下体验融合互动的生活服务新业态。鼓励社会化健康养老,完善上下游产业互动互补的健康养老服务产业链,打造全国养生养老福地。推进连锁经营宽领域、多层次发展,引导国内外著名品牌连锁企业到武隆发展连锁经营网络,推进发展直营连锁、规范发展特许连锁、引导发展资源连锁。鼓励倡导绿色消费,推广新能源汽车等节能环保产品。稳步发展消费信贷市场,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合理引导住房消费需求,促进避暑休闲地产有序开发,延长住房消费链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第六章着力夯实发展基础,实现基础设施能力提升

强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推进完善交通网、水利网、能源网、信息网,加快形成快捷畅通的交通通道、配套完善的水利设施、安全清洁的能源体系和高效便捷的信息网络,增强基础设施体系的整体性、融合性,夯实协调发展的基础保障。

第六.一节升级交通网

建成武陵山区重要交通枢纽。建成仙女山机场,推动通用机场和配套设施建设,打造遗产地低空交通网络。加快完善高速公路骨干通道,完成土坎匝道建设,推进垫丰武道高速等项目建设,策划重庆主城经仙女山至黔江高速公路项目并争取纳入全市路网规划。推进铁路大通道建设,发展高速铁路,建成渝怀铁路二线、重庆主城至黔江段高速铁路,建成武隆高铁站、鸭江和土坎铁路货运站,完善配套设施,增强铁路对产业的服务能力。完善县内骨干交通、循环道、连接道建设,推进国省道升级改造,实施旅游景区、工业园区、农业基地等通道路工程,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到2020年,行政村通客率、撤并村通畅率、农业社通达率均达100%。完成乌江航道武隆段综合整治,逐步完善通航设施、改善通航条件,建成白马货运码头,重点打造土坎、中嘴2个货运码头。合理布局各类交通枢纽和站场,强化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提升综合交通运输能力。

完善城市交通系统网络。完善城市路网体系,推进县城至仙女山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顺应城市空间布局,重点规划建成一批市政环线、桥梁隧道,打通“阻结”、疏通“堵点”,推动城区交通扩容升级。优化公交线网,完善公交体系,提高公交覆盖率。大力推进配建停车场、专业公共停车场、临时停车点建设,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

********620622041426.png" width="550" height="414" border="0" title="" alt="" picname="" oldsrc="W0********620622041426.png">

图4武隆县综合交通规划图

第六.二节筑牢水利网

加强城乡供水体系建设。新建沙河、车盘、万峰、沙坝等一批骨干水源,推进山坪塘改小水库、小水库改中型水库的扩容工程,构建互联互通水资源配置格局,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全面解决中心城区、度假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工程性缺水问题。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升级改造一批乡镇水厂,建设一批村级集中供水点,农村实现“户户自来水、家家安全水”,全面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应急水源工程、水厂与应急水源连通工程、水厂间主管网互通工程建设,提升抗旱应急能力。加快实施农田灌溉、水土保持工程。

加强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推进乌江、芙蓉江及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以实施防洪护岸工程为重点,着力解决县城和沿江镇防洪问题。以实施干流防洪为主,适当兼顾支流防洪排涝工程。突出解决城镇防洪薄弱环节,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加强山洪灾害防治,提高城乡防洪保安能力。

第六.三节提升能源网

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战略方针,加快清洁能源开发,推进乌江干流水电资源和大溪河、芙蓉江等流域梯级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水电、风电、页岩气、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落实农村小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的安全生产达标,启动绿色水电试点项目。加快页岩气勘探开发与利用。

建设能源基础设施。借助天然气“县县通”,推进“镇镇通”,完善集气、净化、输气管网配套设施,建成涪陵至湖南(武隆段)天然气管网。到2020年,县域天然气气化率达80%以上。推进城乡电网升级改造,合理布局变电站,引进高压输变电装备、电网智能化成套设备,改善供电质量。

完善能源输配体系。构建互联互通的能源战略通道,推动能源输入输出多元化、多极化,优化供给应急储备机制。推进城镇、园区、景区能源设施一体化规划,实现梯级互补利用。探索发展智能电网和智慧能源系统,完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体系。

第六.四节畅通信息网

建设高速宽带网络。加快实施光网工程,县城、度假区、工业园区按照主干、支干、支线三级建设通信管道,推进光纤到楼入户,城市宽带用户平均接入能力达到40兆/秒。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强化乡镇及农村地区网络设施建设,农村光纤实现“村村通”,农村平均接入带宽能力20兆/秒以上。积极推进“互联网+”“宽带中国”,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有线电视入户率100%,实现城区、景区、园区和乡镇集镇、农民集居点无线信号全覆盖。加快4G网络建设,探索引入5G网络。

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实施智慧新城、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应用示范工程,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医疗、就业、公共安全、人口管理等多领域融合,促进公共服务和群众生活方式转变。

专栏7 基础设施能力提升重点项目

交通网:机场(仙女山机场,县城、芙蓉江、后坪、白马山、鸭江直升机停机坪),铁路(渝怀铁路二线、重庆主城至黔江段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垫丰武道高速、G65土坎匝道、G65白马匝道),普通国省道改造(G319、G353、S419、S421龙溪至后坪等国省道升级改造和路面改造300公里,S204土地—桐梓—后坪段延伸至丰都县),旅游干线公路(武仙路复线、龙溪—仙女山公路、仙女山—后坪天坑等旅游景区干线公路11条和仙女山、白马山旅游环线,建设里程300公里),产业公路连接线(大梁子至约林、江口至火石垭、仙女山机场连接道等园区、景区连接线新建或改造175公里),农村公路(撤并村通畅、县乡公路改造、农村联网公路、农业社通达、窄路面改造等1300公里),内河水运(乌江航道整治,朱市坝、芙蓉江、龙溪、中嘴4个旅游码头和白马、土坎、肖家湾、中嘴4个货运码头建设,乌江沿线码头和芙蓉江流域码头改造,水上应急救援基地),枢纽站场(县城、仙女山综合客运枢纽,土坎、鸭江、白马、平桥、双河货运站,乡镇客运站和农村客运招呼站),城市路网(县城至仙女山轨道交通项目、市政环线、桥梁隧道、停车场和临时停车点)。

水利网:骨干水源(接龙水库及接龙烟草水源工程,核桃、大河沟2座小(一)型水库建设,沙河、大洞河2座中型水库建设,河心、沙坝、龙宝塘、万峰、车盘、铜鼓6座小型水库建设和花园、黑头堡、石拱坝、小浪坝4座小型水库前期,东风—六角、向阳—核桃、懒坝—大河沟等水库连通和8处管网连通),饮水安全(县城广东坡水厂和江南水厂,大河沟水厂,双河水厂,仙女山活龙口、体育场、梦幻谷、木根、度假区水厂,鸭江、平桥、白马、长坝等工业园区供水工程),防洪保安(白马、江口、土坎等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农田灌溉(水土保持坡耕地治理,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778口山坪塘整治,联合、火炉、接龙、长途河4处中型灌区建设),水保生态(重点水源地、饮用水源地保护,次级河流整治,大溪河水生态环境修复,水资源监测系统建设)。

能源网:乌江干流水电资源和大溪河、芙蓉江等流域梯级开发,农村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抽水蓄能等清洁能源,电网升级改造(长途河、胜利110KV变电站35KV送出工程,高兴、黎明110KV变电站主变增容工程,胜利110KV输变电工程,沙台220KV变电站110KV送出工程,高兴—黎明、务川—城关、铁矿风电等110KV线路工程,浩口、龙坝、车盘、土坎、木根等35KV输变电工程,接龙风电、黎明—白马、仙女山—桐梓等35KV线路工程),天然气“县县通”和“镇镇通”,涪陵至湖南(武隆段)天然气管网,页岩气勘探开采与利用,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装置。

信息网:中心城区、度假区、工业园区宽带接入网络和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建设,县城光纤入户、行政村光纤通达全覆盖,“三网融合”工程,26个乡镇4G网络全覆盖,交通、物流、政务等公共数据网络平台建设,备份应急通信网络建设。

统筹发展新格局

统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协调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促进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生态文明、社会民生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推动全县一体化科学发展。

第七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提高扶贫工作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举全县之力、以超常规之举,坚决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脱贫攻坚任务2016年基本完成、2017年全面“扫尾”。

第七.一节坚决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

举全县之力实施“基础设施、生态修复、扶贫搬迁、旅游富民、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救助、教育扶贫、社会扶贫、基层建设”十大攻坚行动,加快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建八有、解八难”的脱贫标准,大力推进以道路、人饮、农电、通信、防灾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生态搬迁、生态修复和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垃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

扎实抓好精准扶贫。制定出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实施精准帮扶。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增强产业造血功能,实现贫困村、新型流通体系、产业扶持政策全覆盖,确保产业规划到村到户。按照低保统筹、自然灾害险和意外伤害险、留守关爱、医疗救助“四个全覆盖”的原则,大力实施社会救助。实施教育智力扶贫,消除贫困代际传递。

全面完成脱贫摘帽。2016年,完成所有75个贫困村、5.54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在现行标准下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户“越线”、贫困村“销号”、贫困县“摘帽”,可开发贫困户全部越线达标,不可开发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兜底,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基本解决区域整体贫困问题。2017年,全面清理打扫扶贫战场,落实扶贫政策三年延续。

第七.二节巩固扶贫成果实现同步小康

巩固提升扶贫成果。建立健全脱贫“过渡时期”的帮扶体系和政策体系。健全完善常态化、动态化帮扶机制,持续跟踪脱贫对象生产生活情况,构建因自然灾害、意外伤害、生病等返贫的防控体系。坚持不懈解决导致贫困的交通、饮水、产业等共性问题,持续改善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对脱贫群众的知识和技能培训,鼓励其依托主导产业发展加快向景区、乡村旅游点、工业园区、农业基地聚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金融互助扶贫,补齐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持续发展短板。

推进实现同步小康。参照全面小康的指标体系,逐项分析、分类施策,提出年度序时计划。对农村家庭进行全面清理,分类建立台账、分类进行管理,对已达到小康标准的巩固提高,对接近实现小康标准的加速推进,对差距较大的实施合力攻坚,通过帮扶为同步小康奠定基础。实施“小康示范工程”,大力培育小康典型,打造一批小康示范村,激发脱贫群众致富动力,加快实现小康目标。

第七.三节创新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完善农村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办法,建立到人到户评价和动态监管机制,建立贫困乡镇退出后期稳定发展机制。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整合配置资源,建立完善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牵引,行业部门、金融信贷、东西协作、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扶贫投入机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

第七.四节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

围绕“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重点推进高寒边远地区建卡贫困人口搬迁,同步推进其他农户搬迁。综合考虑水土资源、新型城镇化对人口的承载吸纳能力等因素,完善规划布局。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与乡村旅游、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落实规划、土地、金融、后续扶持等政策,统筹谋划、整合资源,通过争取中央投资、政府债券、专项建设基金、贷款融资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后续产业发展。积极动员市场、社会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协调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确保搬迁群众稳定后的生产生活水平不低于迁入地居民的平均水平,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致富,加快高寒边远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第八章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建成山水园林旅游新城

以城镇化为核心,以山水园林旅游新城建设为抓手,着力优化城镇布局、结构和形态,统筹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走以人为本、布局优化、城乡互动、产城融合、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第八.一节全面建成山水园林旅游新城

充分利用“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按照“优化布局、有序开发、提质拓展、山水融合、以人为本、精细服务”的原则,加快中心城区东拓西进步伐、科学拓展建设空间;推进城区控制性规划编制,中心城区10平方公里实现土规、城规全覆盖。到2020年,将县城建成“规模更加拓展、功能更加配套、环境更加宜居、特色更加彰显、文化更加鲜明、产业和人口更加集聚”的山水园林旅游新城。

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以产城融合、产城互动为核心,大力实施“公园、广场、交通改善、停车场、片区开发、城市拓展区和棚户区改造、夜景灯饰、滨江路、特色街区开发、客运周转中心和货运物流园区”十大提质拓展工程,优化城市形象设计、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突出旅游城市功能建设的完备性和城市建筑的精品性、突出旅游基础接待设施完善和精细化的城市管理体系建设、突出彰显城市特色风貌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突出建设绿色城市优化环境空间和建设人文城市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精品之城和魅力之城。

提升建设管理水平。加强城市规划实施和管理,强化规划控制,提高规划的法治化、制度化水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连续性。推进城市管理创新,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加强安全城市建设,完善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增强城市消防、防洪、抗震等救援能力。

第八.二节加快两组团和县城副中心建设

仙女山组团围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定位,依托旅游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国际化、高标准的要求加强旅游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突出自然山水文化优势打造特色城镇群,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建设户外运动基地、文化创意基地、养老养生基地、教育培训基地,打造大仙女山游客接待中心,建成国际知名旅游度假区。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度假游客日最大接待能力达到15万人,常住人口3万人。

白马组团围绕以城带产、以产促城、产城融合的理念,全面推进园城一体化,加强白马山片区开发、功能配套、生态环保、商贸流通和宜居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工业新城,形成以白马为中心的城镇群,释放城镇发展活力、不断积聚人口,促进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支撑和服务园区生态特色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到2020年,常住人口达到2万人。

土坎县城副中心立足“县城副中心、羊角旅游古镇”的定位,大力实施“避险搬迁、风情古镇、公共配套、特色园区”四大工程,推进完善城市道路桥梁、城市停车、防洪排水、公共照明等市政配套功能,精心打造山与水、古典与现代高度融合的旅游特色古镇,打造农产品和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基地,建成县城经济副中心、流通副中心、集镇副中心和宜居副中心。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万人。

第八.三节建设风情集镇

推进风情集镇建设。强化乡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一年一个样、三年变大样、五年出新样”的要求和“有综合性文化广场、有适度规模的公园、有规范化农贸市场、有标志性建筑、有垃圾中转站、有污水处理厂、有整洁的街道、有标准化的接待酒店、有规范的体育活动场地、有漂亮的夜景灯饰”的“十有”标准,加快完善乡镇功能,打造特色鲜明、自然淳朴、整洁美观、功能完善、民生幸福的风情集镇。实施重点民生工程,完善养老服务中心、公厕、停车场、星级农家乐、商务酒店、特色产品销售商店等配套设施,完善逐年分类推进实施体制机制。

突出集镇发展特色。促进乡镇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凸显风情集镇特色。支持乡镇按照“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貌、一镇一规划、一镇一设计”的标准,对乡镇集镇建筑实施风貌改造。积极推进全国重点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重庆市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一般小城镇等村镇建设。

第八.四节建设美丽乡村

科学规划村落布局。科学布局农村村落,把传统村落、农民新村、民族村落、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统筹规划,集中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围绕撤并零星户的方向,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居住和农房建设向中心村适度集中。实施乡村规划,综合整治农村闲散地、空闲地和空心村,推进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扭转无序建设局面。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以完善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推动村庄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着力打造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推动农村环境治理与保护,全面实施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综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实现乡镇(含撤并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行政村垃圾收运设施全覆盖。实施传统文化培育、公共设施配套和清洁能源推广。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强化农村民主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

专栏8山水园林旅游新城建设重点工程

中心城区提质拓展:公园(龙山公园、凤山公园、梓桐公园、滨江休闲文化公园、瓦厂坝体育公园,8—10个市街游园建设),广场及停车场(凤溪广场及停车场、中堆坝广场及停车场、北滨广场及停车场,每年新增停车位1000个),交通改善(县城北环西段,中嘴乌江大桥、广岭乌江大桥,高速公路出口至苏家河大桥分流道,县城堵点疏通和标识标牌优化),片区开发(高速路出口片区、乌江三桥东侧片区、复烤厂片区、瓦厂坝片区、中堆坝片区、棉花坝片区开发),城市拓展和棚户区改造(公安局东侧、瑜珠酒店西侧、下油坊沟老街片区、梓桐片区、铁厂坡片区、龙江花园片区、老公路局片区改造,苏家河桥至南溪沟一线整体打造),夜景灯饰(城区夜景灯饰改造提升),滨江路(南滨路卫计委至大木桥段、南滨路白笋溪至鹅项颈段加高工程、北滨路乌江二桥至三桥段,滨江雕塑墙、滨江美食街),特色街区开发(古镇、步行街),客运周转中心和货运物流园区建设(县城客运中心和货车装卸场所外迁)。

组团和场镇建设:仙女山组团西部片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和东部片区景观绿化,懒坝、梦幻谷片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景观大道、规划展览馆、动步公园、市政公园和金鼎山公园升级改造,农业生产服务中心;白马组团餐饮、商业网点和教育、文化、体育、医疗设施配套完善,职工住宅小区建设,市政设施和园林绿化,公交线路增设;土坎县城副中心城市道路桥梁、城市停车、防洪排水、公共照明等市政配套设施完善,县城至土坎副中心滨江大堤,旅游特色古镇打造,土坎产业园建设;乡镇场镇按“十有”标准推进公园、广场、场镇绿化、风貌改造、垃圾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风情集镇。

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设施(风貌和危旧房改造、农村公路危险路段安全保障设施和村社便道、农网升级和低压电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环境整治(脏乱差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垃圾污水处理、卫生改厕),示范工程(传统村落保护,农民新村、民族村落、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打造)。

第八.五节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五大片区。着眼特色发展、差异发展、联动发展,合理构建县域五大片区城镇建设、产业集聚、乡村聚落、农业发展、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中部及西南片区加快建设生态旅游模范区、生态工业引领区、生态文明示范区、特色农业展示区;西北片区加快建设特色农业示范区、生态工业引领区、乡村旅游样板区、生态文明示范区;东南片区加快建设旅游文化展示区、清洁能源引领区、特色农业示范区;东北片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特色产业引领区、旅游扶贫典范区。统筹片区产业布局一体化,推进全链条式、多交叉点打造,以物流流向、交通流向、地域流向等为主线,着力增强各片区产业关联度和融合度。

构建协同发展机制。探索构建城乡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新型城镇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生态治理体系、政策保障体系和基层组织保障体系,打造仙女山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区。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实施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地区覆盖延伸,均衡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统筹城乡资源要素流动,促进城乡产业联动、农超对接,鼓励社会资本、工商业实体以及更多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投向农村。统筹加快民族地区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缩小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差距。

促进人口合理分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创新人口服务管理制度,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建立居住证制度,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充分尊重落户农业转移人口意愿,依法保护其承包地、宅基地、林地以及集体财产收益分配权等权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强化对闲置撂荒承包地的处置利用和激励约束机制。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推进居住证持有人与当地户籍人口享有同等的公共服务,统筹解决好教育、就业、住房、养老、医疗等问题。

第九章加快生态保护发展,全面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县

立足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功能定位,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基本原则,坚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核心理念,牢牢把握“五个决不能”底线,按照“六个更加”要求,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转型,将武隆建设成为碧水青山、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县。

第九.一节生态环境更加优良

突出规划编制引领。坚持规划至上、规划先行,聘请全国一流规划单位,构建编制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空间规划体系、城镇规划体系和产业规划体系,落实资源保护规定,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努力形成资源、环境、城乡、经济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美好家园。

完善生态空间架构。推进构建以武陵山和大娄山为代表的山地生态屏障,主导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构建以乌江为主体的水域生态带,形成山水相间、带状环绕的生态安全格局。合理布局沿江和景区沿线森林生态格局,保护仙女山、白马山、弹子山、桐梓山等自然生态屏障,建设以乌江及主要支流为重点的乌江生态涵养带和以国省道、旅游沿线为主体的绿廊系统,形成区域生态空间格局整体架构。

严守生态治理格局。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严格的分级分类管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严控开发强度,保护好水面、湿地、林地和草坡等绿色空间。加快实施三峡库区重要水源地、山洪灾害易发区、石漠化地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引导世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人口迁移,降低生态压力。

第九.二节生态建设更加完备

强推森林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围绕城镇周边、公路沿线、江河沿岸、生态脆弱区、宜林荒山、矿山等重点区域,加快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荒山裸坡绿化、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等重点工程,加强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实施欧投贷款造林,力争五年内再造林33万亩。

强关污染企业。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依法查处未批先建、边批边建以及未经许可擅自排污、逃避监管违法排污等行为。强化污染源治理,限期整改、关停一批环保设施不合格、污染物排放超标的企业。力争到2017年,污染排放指标合格率达100%。

强推环保设施建设。扩建、迁建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完善城区、园区和乡镇(含撤并乡镇)污水处理设施二、三级配套管网建设,实现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完善运行监管长效机制。推进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污染源整治,实施农村饮用水源安全及饮用水源涵养工程。建立完善乌江、芙蓉江漂浮物清理处置长效机制,开展次级河流整治。建立健全医疗废物收运网络,实现乡镇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全覆盖。

强治农村面源污染。全面建立农村环境监控体系,持续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促进合理布局、适度规模发展。严控水环境污染,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农业投入品、产出品废弃物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生态家园工程,加快沼气、液化气、电能等清洁能源发展。到2020年,基本解决农村面源污染和畜禽集中养殖污染问题。

强推环保“五大行动”。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五大行动”,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加强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修复,综合治理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确保城镇噪声、扬尘等指标达标,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水源达标率、城区人均绿地率等指标保持全市前列。

第九.三节生态保护更加严格

严格世界自然遗产管理。严格保护自然遗产及芙蓉洞、天生三桥、后坪天坑等核心景区,划定控制范围,对核心区原著民实施生态搬迁。实施强制性保护,全面禁止开山采石、滥伐捕猎以及引水、围垦等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严禁改变原有地貌和地质。

严格森林生态红线管理。加强林地、森林、湿地保护,提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质量和管护水平。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丰富森林林相,严控商业性采伐,推进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地保有量不低于330万亩,森林保有量不低于280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不低于1260万立方米。

严格水资源红线管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落实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11000万立方米以内,乌江、芙蓉江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城镇集中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严格国土空间和耕地“红线”管理。坚持集约、节约用地,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对建设用地实行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落实耕地轮作休耕、占补平衡、占优补优制度,耕地保有量不低于99.45万亩。加强闲置土地清理处置,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强采沙、采石、采矿、采土管理,严控大挖、大填和地下空间项目,加强工程创面和工程弃渣管理。

严格生态保护执法。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构建一体化风险处置和应急防控体系,推进县域生态环境全覆盖防控和监管。强化生态保护执法,严厉打击“两违”建设、滥砍滥伐、非法狩猎、乱搭乱建、乱挖乱采等破坏生态环境的非法行为。

第九.四节生态制度更加完善

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推进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探索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探索开展多规合一试点,促进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合理布局,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完善生态环境经济政策和市场化机制。实行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制度和耕地保护补偿制度,推进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探索开展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和政策绩效评价,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稳步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落实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和交易配套制度,推进绿色资产证券化。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保的市场化机制,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

改革完善和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建立积极的生态培育制度,推进林权改革,倡导全民义务造林。建立严格的企业准入制度,出台环境保护负面清单,完善覆盖所有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度,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落实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建立严格的生态审批制度,对林地占用、林木砍伐、资源转让、项目开发等从严审批、严格管理。建立严厉的目标考核制度,把生态保护纳入综合目标考核,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建立严明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问责制和终身责任追究制,推行党政领导离任生态审计,实施最严厉的处罚制度和赔偿制度。

第九.五节生态文化更加普及

实施生态教育普及工程,把生态文明纳入国民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体系和各级各类教学培训计划,打造一批生态文化保护、环保科普教育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率。实施生态法律宣传工程,深入开展生态法治宣传教育,加强生态文明法律法规、生态违法典型案例普及宣传,增强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法治意识。实施生态文化提炼工程,深入挖掘、整理和弘扬富有武隆特色的各类生态文化,推进文化影剧、读本、作品创作打造,形成影响大、带动强的生态文化精品。实施生态品牌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实施生态文明引领工程,结合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以及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的创建,推进生态乡镇、生态村和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饭店等创建活动,开展家庭环保活动,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逐步让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成为大众化的主流。

第九.六节生态产业更加发达

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生产方式绿色化,形成以休闲旅游为主、生态工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循环型产业结构体系。做大做强休闲旅游业,推进旅游提档升级,提升国际化水平。集约发展生态工业,严格废弃物处理与排放,推进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形成一批立体种养开发、农牧结合的设施生态农业和观光生态农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交通运输、餐饮住宿、货运物流等重点领域绿色转型。

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推动水电、风电、太阳能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抽水蓄能前期工作,建成全市清洁能源大县。推进页岩气开发,加快勘探、开采和综合利用。引进充电桩等配套产业,打造全市新能源汽车基地,挤入绿色交通市场。

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实施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农业循环产业培育工程和循环型服务业示范工程,在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培育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区县创建,应用先进技术、推广典型模式,建设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

专栏9生态文明示范区县建设重点工程

生态保护和修复: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欧投贷款造林、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石桥湖消落区植被恢复、生态屏障区森林资源管护、退化防护林改造、仙女山林相改造、森林防火预警监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生态公益林保护、地灾治理、耕地质量建设、农村隙地绿化、森林和湿地资源动态监测、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矿山生态修复、国家公园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

环境保护和治理:县城污水处理厂迁扩建、仙女山度假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县城建筑弃渣填埋场,中心城区、工业园区、乡镇(含撤并乡镇)污水处理设施二、三级配套管网,乡镇(含撤并乡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农村聚集区污水垃圾处理,集中式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内市政污水、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和船舶排污口整治,乌江、芙蓉江漂浮物清理处置,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收集处置,农村沼气池和清洁工程、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乌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一般固体废弃物处置基地,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噪声污染控制、环境监察二级标准化。

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工业能效提升、能源管控中心、节能技术改造,绿色建筑行动计划,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节约型公共机构创建,节水型城市建设,农业种养循环一体化利用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循环经济区县试点,园区循环化改造,绿色矿山创建。

第十章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民生保障质量提升

立足推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大目标,坚持民生为本、民生为重、民生优先,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完善民生实事滚动实施机制,确保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十.一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坚持举全县之力大办教育,形成穷县办大教育的格局。大力实施“标准化建设、校园文化、名师名校、教育改革、教育保障”五大工程,注重特色兴校、文化立校、质量强校、差异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打造渝东南教育强县、全市教育特色县和国家基本教育均衡县。

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坚持“公办民办并举”的多元办园体制,推动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村小学和教学点建设改造,推进城乡学校捆绑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普通高中发展促进计划,提高高中毕业生考入重点本科的比例,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打造特色专业,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加强与知名高校合作,力争引进一所高校在度假区设立分部。建设重庆市学习型城市和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县。

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统筹规划城乡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合理划定学校服务半径和办学规模,按需扩大教育容量;县城建成武隆一中、中堆坝小学、江南幼儿园等一批学校,缓解招生和就读压力。加快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标准化建设,提档升级校园环境绿化美化,配套完善图书室、实验室、计算机室、文体设施等功能要件。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善,全面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寄宿制学校工程和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工程;深入实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化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大力实施校园文化、校园体育、校园科技工程,拓展传统教育传承空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落实深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健全招生运行机制。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改革,鼓励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健全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管理体制。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健全教师培养、配备和培训制度,推进城乡教师轮岗交流,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互动,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第十.二节着力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多元化投入,加强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城市社区和农村地区倾斜。推动重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和提档升级,支持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开展等级创建,推进儿童医院建设。实施乡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落实边远乡镇卫生院职工补贴补助,逐步提高村医待遇。

提升公共卫生保障水平。推进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血液安全保障、卫生应急等服务网络。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加强传染病、职业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完善慢性病管理,强化精神病综合防治。贯彻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完善出生缺陷干预长效机制,提升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水平。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放宽社会资本和外资准入范围,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破除逐利机制。探索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完善基本医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实施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落实医师多点执业措施,实行全科医师签约服务、上门服务。建设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实施县、乡镇、村三级全民健康工程,不断增强市民体质。构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建设一批小型体育场馆、健身活动中心等场地设施。强化老年体育事业发展,积极改善健身活动条件。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引导和扩大体育消费,培育打造一批特色体育产业基地。

********620622394406.jpg" width="1000" height="708" border="0" title="" alt="" picname="" oldsrc="W0********620622394406.jpg">

图5武隆县医疗卫生“1+6中心”示意图

第十.三节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相结合的机制,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积极拓宽就业渠道。贯彻落实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发展以旅游为主的服务业,提高养老家政、电子商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吸纳就业比重,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鼓励全方位、多层次发展中小微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带动就业机制。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支持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鼓励开展对外劳务合作。

推动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就业引导援助,重点支持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业转移人口、退伍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强化下岗失业人员、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等的扶持力度。加大城乡就业统筹力度,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和身份、性别歧视,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

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劳动力资源市场,完善人力资源基础台账信息网络建设。建立企业下岗人员关爱机制和向人事劳动部门、社区报到的制度。重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坚持注重实效、按需培训,着力构建技能培训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协调联动的就业机制。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

第十.四节着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社会综合保障能力,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逐步提高筹资能力和支付标准,实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全覆盖。拓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做大基金总量。落实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完善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制度,落实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健全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包括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临时救助在内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查认定机制,推进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落实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上涨“双联动”机制,推进及时救助、实现应保尽保。

发展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推进建立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探索“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养老服务模式,探索农村养老关爱机制。推进留守妇女、儿童关爱服务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完善慈善事业发展机制,开展常态化助困捐赠行动。落实残疾人人权保障,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强化城乡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推进殡葬事业改革。做好优抚安置,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县。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

专栏10 民生保障质量提升重点工程

教育事业:新(迁)建幼儿园23所、改扩建17所,其中县城新(迁)建或改扩建6所(中堆坝小学含幼儿园、兰溪幼儿园、东城幼儿园、滨江花园幼儿园、江北幼儿园改扩建、渝港幼儿园改扩建)、新建民办幼儿园9所;新(迁)建中小学7所、改扩建26所(县城新建5所,土坎小学、白马第二小学新建,渝港小学、江口小学、仙女山希望学校改扩建,土坎中学、白马中学改扩建);武隆一中建设,职教中心改扩建;教师进修校新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农村学前教育推进,中小学校舍改造,普通高中改造,学校标准化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绿色校园建设,名师名校工程,校园文化培育。

医疗健康:县中医院综合楼建设,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改扩建,福康医院迁建,县第二人民医院、儿童专科医院和仙女山医养中心建设;县城江南、江北和仙女山度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乡镇卫生院医疗业务用房和医生周转房等标准化建设,中心镇卫生院能力提升;县城医院等级创建,医疗紧急救援中心、采供血机构、精神卫生机构建设,老年养护机构,仙女山中医健康养生旅游示范区,民营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卫生应急综合能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设;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人才强卫工程;全民健身中心和体育场馆、城市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登山步道建设。

社会保障: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社会保险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基地,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示范社区,社会保障卡功能综合应用;县级儿童福利院、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新增床位200张;仙女山等5个片区中心福利院新建,和顺等9个乡镇敬老院改扩建,火炉等16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新建;县城公益性生态公墓和江口等12个乡镇公益性公墓新建,县城殡仪馆迁建、火炉等11个殡葬服务点新建;残疾人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和国家级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

第十.五节推进做好三峡后续工作

推动三峡库区后续发展,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推进移民教育培训,积极扶持移民创业。推动产业特色发展,增强吸纳就业能力,库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综合采取控制污染、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削减库区入库污染负荷等措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完善网格化监测预警体系,有效消除重大地质安全隐患。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解决饮水和出行难问题。加强移民资产管理,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扎实推进三峡后续工作项目实施,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和库周生态安全保护带、城镇功能完善和城镇安全防护带、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和地质安全防护带、城镇移民小区综合帮扶等建设。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一岗双责维稳机制,切实抓好移民信访老案、积案化解,确保库区稳定。

注入发展新动力

统筹优化发展要素配置,加快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新兴动力、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创造先发优势引领发展。

第十一章加强新兴动力培育,实现创新驱动能力提升

准确把握创新规律,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创新重点领域,突出创新资源整合和创新要素聚集,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升创新能力和效率。

第十一.一节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围绕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多层次的、产权明晰的企业研发创新体系,提升企业技术研发创新水平。鼓励各类创新平台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力争在数字装备、新型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鼓励企业技改升级,通过技改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支持企业设立设计中心和研发中心。构建利于创新的投融资体系,改革政府科技投入方式,引导企业主体加大创新投入,不断提高研发经费支出。到2020年,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工业增加值比例达到1.5%。支持和鼓励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投资项目,鼓励县内企业购买重大科技成果。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设立专业化、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实体。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第十一.二节优化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配置

持续办好重庆市仙女山高级专家疗养中心,充分发挥专家顾问团作用。深化与国家交通部公路设计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促进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等公共科技资源在我县各产业园区布局。鼓励扶持高层次人才及人才团队到我县从事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活动;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到我县兼职从事科技创业、成果转化活动;鼓励高校学生特别是武隆籍在校学生到我县参加实习、实训、实践教育,从事科技创业、成果转化活动。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鼓励群众首创,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强化金融对创新驱动的支撑作用,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支持企业创新,设立多层次投资基金,大力引进风险投资等第三方投资。健全鼓励和支持创新的政策体系,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打破制约创新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建立健全创新法律保障体系。

第十一.三节注重强化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

遵循创新区域高度聚集规律,逐步完善配套政策,发挥集聚效应,推动优质创新资源向城区、度假区、园区集聚。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引领作用,统筹推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智能制造,推动生产装备智能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提高制造业重大技术装备自动化成套能力。打造智慧旅游,按照“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智慧体验”的总体架构,建成全国一流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成为区域性旅游信息集成发布中心。培育智慧农业,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系统、农村电商服务系统、农田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现代农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打造智慧交通,加强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城市公共交通、物流信息等领域的信息开发。建设智慧城市,积极与国内知名网络运营商洽谈合作,开发县城和度假区数字化管理系统,争取全国智慧城市试点。

第十一.四节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体系

健全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发挥政策集成和协同效应,降低创新创业门槛。积极引导科技创新人员、大学生创业者、返乡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创新创业,推动初创企业不断涌现和接续发展。鼓励现有大中型企业建立专业化孵化器和孵化平台,培育大量小微创业企业并形成集聚效应,促进企业由“出产品”向“出创客”转变。大力扶持创新型、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减免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规费、服务收费,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组织初创企业经营者开展素质提升培训,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采取资金扶持、政府采购、“创新券”补助等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健全创业创新法律保障体系。营造勇于探索、公平竞争、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和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

第十二章着力加强文化引领,实现文化综合实力提升

弘扬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统筹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统筹推进文化硬设施完善和文化软实力提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建设文化强县。

第十二.一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学习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发挥新闻媒体主渠道作用,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和监督管理,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深入开展理想信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文明礼仪、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等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知荣辱、守底线,扬正气、讲文明、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听讲中国故事,弘扬武隆精神。推进全民阅读,打造“书香武隆”,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文明素质,成功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

第十二.二节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挖掘

实施统一规划、统筹布局、统一包装,大力恢复和挖掘武隆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武隆公园”的文化内涵。推动文化工程化、载体化,着力让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接地气。

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利用。严格历史建筑管理,加强对古建筑、古祠堂、古镇、古村落等的保护与开发,推进对净心寺、大石箐、福胜寺、寺院坪、长孙无忌墓、李进士故里、刘秋佩故居等的修缮与利用。更加注重传统特色民居保护,打造后坪天尺坝、浩口田家寨、土地犀牛寨、平桥石莲寨等一批传统村落。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示范性文物保护区域,推动有条件的镇、村申报各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抢救和发展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传承人和生产性保护基地。

全面繁荣发展文化艺术创作。积极支持文化艺术创作,深入挖掘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本土特色文化,组织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公益出版工程、品牌报刊工程,打造一批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具有武隆特色和全国影响力的文化精品力作。加强智库建设。鼓励扶持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注重满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需求。

第十二.三节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加强文化工程和文化阵地建设。加快博物馆、科技馆、城市雕塑群和广场公园文化、景区景点文化、出版文化、建筑文化、田园和农耕文化等建设,繁荣发展广场文化、农村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使用机制,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活动阵地条件和对外开放程度。

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健全城市社区和农村贫困地区文化服务网络,推进城镇“15分钟文化服务圈”、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建设。更加关注特殊困难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进“科技进村、电影进村、图书进村、演出进村”等“文化下乡”活动。

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构建覆盖城乡、实用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领域,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健全完善文化市场监管机制,激发文化市场活力。加快档案事业发展。

第十二.四节加强文化产业发展

加快文化产业提档升级,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和创意产业发展,全面提升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力争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优化文化产业发展布局。构建文化产业体系,提档升级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产业,做大做强文体会展、文化商品制造、艺术品创造和交易产业,积极培育文化创意设计服务、文化金融贸易、互联网文化服务等新兴和衍生产业。依托旅游资源和地域特色,突出原创文化产业项目打造。围绕独特的喀斯特自然地貌景观,打造集科普、户外、探险等为一体的特色地质文化项目;以仙女、白马为创意,打造一批以亲情、爱情为主题的文化项目;加强与省市卫视合作,引进或原创独具特色的大众娱乐节目,将文化创意与娱乐节目捆绑上星;创作、制作、出版一批具有武隆特色的文学创作、摄影、音影等精品力作,拉动文化消费。

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壮大市场主体,引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鼓励和支持有创意、有科技含量的各类文化小微企业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建设产业平台,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文化创意园、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集聚区。完善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产品市场、文化要素市场和文化资产交易市场发展,健全文化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创新发展模式,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科技水平和竞争力的民营文化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培育打造文化品牌。

推动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打造遗产旅游、民族文化村寨旅游、传统古村落旅游等地域性产品。促进文化与工业融合,鼓励企业加强产品设计,建设工业艺术走廊、工业设计中心。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打造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促进文化与服务业融合,推动文化金融服务、特色文化展会发展。

专栏11文化综合实力提升重点工程

文化保护:示范性文物保护区建设(二路红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吴家院子、大石箐石林寺、谭家庙、净心寺、福胜寺、寺院坪、长孙无忌墓、李进士故里、凤凰寨、和平中学旧址、刘秋佩故居、苏维埃遗址),博物馆馆藏文物和江口水电站出土文物修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设(15个项目列入市级目录、100个项目列入县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

文化事业: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乌江博物馆新建,文化馆一级馆建设,数字图书馆推广和全市示范型图书馆创建,广播电视二级台创建,城市地标、城市雕塑群配套文化工程;群众艺术中心,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文化主题公园,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建设;流动文化进村工程;“书香武隆、歌舞之都、书画名城、百工之乡”四大文化品牌打造,鸭江梨果节、凤来民歌会、庙垭菜花节等乡村特色文化活动,5支知名度较高的民间文化团队建设;文联协会、文艺之家建设。

文化产业:仙女山文化创意产业谷、乌江流域文化产业基地,仙女山文化大观园、白马山植物基因文化园、农耕文化体验区,喀斯特地质地貌和地震科学实习基地,石桥苗族土家族乡、文复苗族土家族乡、后坪苗族土家族乡、浩口苗族仡佬族乡、石院天坑民俗村寨等民俗旅游精品,后坪天池坝、沧沟大田村、浩口田家寨、土地犀牛寨、平桥红隆村、羊角古镇等传统村落旅游精品,纸竹工艺、浩口乡蜡染、后坪木器等特色手工艺品,武隆百工城、创意文化餐饮店和集聚区建设,凤来乡民歌会、仡佬族祭山节、苗族芦笙节等节庆经济,国际影视拍摄基地建设,“印象武隆”姊妹篇打造。

第十三章推进地方治理体系建设,实现社会治理水平提升

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县、推进开放发展、强化社会治理、加强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推进政府自身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推进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第十三.一节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关键突破带全局、结果导向求实效,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深入实施《重庆市全面深化改革中长期实施规划(2014—2020年)》,确保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

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改革部署。按照中央要求和市委部署,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市委改革要点中涉及武隆的重点改革专项和重要改革任务。推动已完成的改革成果制度化、法治化,推动明确要求的改革任务一抓到底、全面铺开,推动方向性改革思路加快破题、试点推进,注重改革的准确性、有序性和协调性,做到既不拖宕推延又不超前冒进、既不后进掉队又不抢跑越位。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和法治原则,及时防范化解各种风险。

抓好具有县域特色的重点改革。推进旅游业改革创新,紧抓武隆作为首批全国20个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之一的机遇,加快推进景区管理、门票预约、旅游投融资、区域旅游合作、旅游中介组织发展等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完善适应“三大工程”建设的体制机制,深化或探索集体资产量化确权及股份合作经营、财政支农资金股权化、供销合作、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村公益设施养护管理等改革。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利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新城建设,探索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城镇征地拆迁等体制机制,推进设立街道办事处,推进房地产稳步发展。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公务用车制度、群团组织、五险合一、户籍制度、纪检监察全覆盖等重点领域改革,建立健全“三公经费”、财政预决算公开制度。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研究出台并细化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意见》,健全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改善优化市场环境,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发展。

推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以供给引导需求、创造需求。淘汰落后产能,清理“僵尸企业”、消除“空壳公司”,推进破产清算、兼并重组,避免资源要素流失。化解房地产库存,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完善住房激励机制,落实公租房租售并举政策。扩大有效供给,推进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补齐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以及脱贫、教育、卫生等领域短板。减轻实体经济负担,畅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渠道,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加强各类风险排查、预警和处置,防范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第十三.二节全面依法治县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全面实施《中共武隆县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意见》,努力实现法律规范更加完备、法治实施更加高效、法治监督更加严密、法治保障更加有力,切实增强全县各级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和人民群众法治意识。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政府内部权力制约,强化行政权力监督,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制定完善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各级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推进行政程序法定化。完善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推动执法重心向乡镇下移,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管理制度。强化权力使用监督,全面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

提高司法公信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落实司法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体制机制。加强司法规范化建设,严格司法行为,强化司法监督,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改善司法便民利民服务,健全司法救助制度,落实法律援助制度。规范执行程序和执行行为,强化生效裁判执行。深入推进司法公开,有序扩大司法民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推进全民普法守法。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健全法制宣传教育和普法执法联动机制,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引导法律服务向基层和农村倾斜。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创办县属各类媒体普法栏目,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

强化重点专项整治。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立足解决当前全县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重点难点和突出问题,依法开展四大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推进依法治访,坚持法定途径优先原则,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落实依法逐级走访制度和信访事项三级终结制度,探索社会第三方参与信访化解机制,严厉打击信访活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推进依法治网,落实互联网监督管理机构实体化,严格落实网络实名制,完善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和部门行业联动管理制度,严厉打击网络谣言、网上串联扰乱社会秩序等违法行为,规范网络传播秩序、改善网络舆论生态。推进依法治建,加大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严控非法建设行为,完善城乡建设领域综合执法体制,集中开展“两违”整治。推进依法治闹,持续开展各类专项行动和专项治理,加强社会治安秩序整治,严厉打击堵交、堵工、医闹、校闹、违法生育、扰乱办公秩序等不法行为,培育社会理性,倡导依法维权。

第十三.三节推进开放发展

坚持在区域发展战略中谋划自身发展,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积极参与西部开发开放。把度假区、旅游景区、工业园区作为扩大开放的重要平台,以打造国际知名旅游胜地为载体,加快把武隆建成重庆最具活力、最有生机、最富商机的开放前沿县。

实施“引进来”战略。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引进更多的旅游、工业、农业、商贸等企业和项目落户武隆。着力引进产业链关联产业,提升产品层次和竞争优势,弥补延伸产业链条。着力引进产业龙头企业,促进“引一牵百、以点带面”。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工业产品外销,扶持培育出口龙头企业,鼓励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对外直接投资等多种形式发挥对外群团规模优势,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和服务系统。发展高山蔬菜、羊角豆干、土坎苕粉等特色出口加工贸易,扩大出口规模,拓展对外发展空间。鼓励企业实行服务外包,增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外包业务比重。加强出口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培育,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

加强区域合作。发挥生态旅游带动优势,务实深化与生态保护发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武陵山片区等各区县间的多层次区域合作。推进建立区域产业协作联动和开发开放合作机制,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经济互动、人才互动、产业互动,共同发展。深化与对口省市区县、国内外友好城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

第十三.四节强化社会治理

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建设,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促进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推进基层和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和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自治,强化基层法治机构和队伍建设,推进基层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派驻检察室和警务室等政法平安基础性建设和网格化管理。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导向机制。鼓励各类社会主体依法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发展。加强社会组织登记审查和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社会组织评估体系,推动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预防违法犯罪的工作机制。加强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和非政府组织在武活动管理。

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健全落实社会矛盾纠纷定期排查调处、非诉讼纠纷解决、利益表达、协商沟通、救济救助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关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进重大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建立行业纠纷调解中心。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落实人民调解案件补贴制度。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和仲裁体系建设。

依法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深入推进平安武隆建设,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快社会安全事件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工程和治安巡逻专职队伍、义务巡逻队伍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鼓励乡镇场镇、物业小区、行业部门安装社会视频镜头。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密防范、严厉惩治各类违法犯罪和暴力恐怖活动。建立预防教育、打击整治、戒毒康复、监督管理等为一体的禁毒综合治理体系。落实常住人口、暂住人口的分类管理办法,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健全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实施社区矫正和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加强吸毒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管控。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应急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切实防止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管控体系,坚守不发生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底线。

依法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统筹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建立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诚信记录档案,逐步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资源共享。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规范信用服务市场和信用中介机构,开展诚信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专栏12强化社会治理重点工程

政法基础设施(公安派出所、监管场所业务用房,检察院技侦业务用房,警务技能训练基地,中途之家,仙女山、白马等基层检察室,审判办公业务用房扩建),政法系统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政法综治信息平台、刑事案件共享平台),网络安全管理监控中心(网监办”实体化建设,二级网络监控中心创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第三方机构建设(第三方评估和评审分离制度,第三方评估机构培育,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家库),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县级职业卫生监管执法技术支撑中心,智能化安全监管平台,安全监管部门执法能力建设),食品药品监管能力(药品安全电子监管网络平台,食品药品基层监管所),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规范化,突发事件风险管理体系,应急资源信息数据库),地灾防治应急(渝东南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场镇、库岸、危岩综合治理);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全社会信用体系,戒毒管理中心。

第十三.五节加强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

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应急救援”四大体系建设,健全县、乡镇、村、社四级监测网络。强化地灾避让治理,加强复杂地质条件区域规划和工程建设监管,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采煤深陷区危房加固和拆除重建,禁止爆破、削坡、工程建设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强化违法行为惩治,坚持“谁破坏谁负责、谁诱发谁治理”原则,依法打击因不当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的行为。强化科学监测预警,引进先进监测技术,推动预警设备更新换代,提高防灾预警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强化群测群防机制,推动群众防灾预警与政府妥善处置相结合,开展自救互救教育,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完成羊角地灾避让搬迁艰巨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民生情怀,举全县之力实施羊角场镇危岩滑坡避险搬迁,按照“高品质建设新区、全天候监测险区”的要求,促进平安搬迁、和谐搬迁,2016年全部完成群众避让搬迁,2017年完成生态修复和扫尾工作。有序组织搬迁工作,大力实施“避险搬迁、风情古镇、公共配套、特色园区”四大工程,全力以赴抓好隐患监测,强化搬迁群众思想动员、新房分配、搬迁补助、后期帮扶,协调处理好搬迁群众与原著民的关系,加强搬迁群众就业创业扶持,强化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高度重视群众的思想稳定、生活稳定、生产稳定,确保搬迁群众“家家有住房、户户有产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实现安居乐业。

第十三.六节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职级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体系,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大力培育社会组织。理顺市场监管体制,清理和规范行政执法主体,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交叉执法问题。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推进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运行机制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减少部门职责的交叉和分散。推进政府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机关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集中采购、运行经费管理等制度,调整优化乡镇事权,推行乡镇绩效考核和民生建设绩效评估。完善县白马山度假区管理委员会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开展网上行政审批。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制度,着力解决为官乱为、为官不为、不在状态等问题。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司法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切实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团结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和维护我们的美好家园。

第十四章坚持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

坚持和维护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强化党领导经济社会工作制度化建设,坚持在党委领导下统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健全贯彻落实党的决策部署的体制机制,坚持党委定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机制,创新发展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推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强形势研判和风险管控,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提升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化、法治化水平。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分类开展红旗、示范和后进党组织评定,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广大干部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更好地带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十五章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贯彻中央、市委的决策部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到内容无死角、主体全覆盖、劲头不松懈。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严格执行“八不准”要求,深入持续开展廉政大教育、民意大调查、干部大测评,严格执行村(社区)干部“三年审计一遍、重大事项报告、不能在本村承揽工程”等制度。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常态化抓好作风建设,建立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顽强、真抓实干、心系群众、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完善从严监督管理干部机制,建立健全“公平公正、能上能下”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形成各级干部“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上得来”的发展格局。

第十六章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奋斗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支持人民政协依法履行职能,充分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统战自身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积极支持参与全县重点产业发展。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共同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贡献力量。

全县共产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信心、保持定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和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41万人民要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大力弘扬武隆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为加快把武隆建成“国际知名旅游胜地、生态工业经济强县、生态文明示范区县和山水园林旅游新城”,推进中国武隆公园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十七章加强规划实施和管理

规划纲要经过全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具有法律效力。充分发挥规划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健全规划有效实施的保障机制,确保规划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顺利完成。强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作为制定土地规划、城乡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年度计划以及相关政策、安排重大项目的重要依据,完善规划调控体系,加强年度计划与纲要的衔接,建立健全发展规划项目库,强化纲要对政府公共预算安排、金融资本运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配置等领域的引领和协调。

强化政府目标责任,纲要提出的约束性指标和社会民生指标要分解落实到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部门,并纳入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科学引导市场行为,对预期性指标和产业发展等任务,着力完善市场机制和政策导向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

加强规划动态监管。建立健全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后评估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尤其是社会民生指标进行适时监测评估。当宏观环境发生不可预见的重大变化,或由于其他原因致使实际经济运行严重偏离规划目标时,由县政府适时提出规划调整方案,报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同时,加大规划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规划文本,保障公民对规划的知情权,鼓励全民参与规划的宣传、实施与监督。

抄送: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协办,县法院,县检察院,县人武部。

武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3月10日印发

— 5 —??

标签: 规划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附件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