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求《宁波市加快推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的通知
关于征求《宁波市加快推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的通知
各有关企业(单位):
为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贯彻落实国家服务型制造发展等工作部署,我局编制了《宁波市加快推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现征求广大企业(单位)意见建议。请于4月12日前将修改意见建议反馈市经信局生产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处。
联系人:华岗,电话:********。邮箱:********7@qq.com
宁波市加快推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政法〔2020〕101号)、浙江省《关于加快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发展的行动方案》(浙经信服务〔2019〕117号)和宁波市《关于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甬政办发〔2020〕72号),加快推进我市服务型制造发展,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特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以及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新要求,根据工信部服务型制造大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为引领,以提升制造业服务价值为导向,以推动制造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一体化为主线,推进推广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供应链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服务型制造重点路径和模式,推进产品价值增值、制造效能和客户效用提升,实现我市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平台化经营和个性化服务方向延伸拓展。
二、基本要求
(一)基本原则
制造为本,提升服务。在强化“制造”核心竞争力基础上,通过增加服务要素在制造业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不断增加服务创新衍生价值,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立足行业,突出特色。坚持发展导向和问题导向,支持各地和企业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因地、因业实践,持续探索并创新发展服务型制造的路径和模式。
重点示范,整体推进。遴选一批优质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示范项目、示范平台,多层次开展试点示范和宣传推广,以点带面,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形成推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多元合力,引领全面协同发展。
(二)主要目标
打造服务型制造先行区,争创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推动我市制造业设计赋能、产品价值和客户效用取得较大提升增值,服务型制造理念得到普遍认可,服务型制造主要模式深入发展,基本形成制造与服务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融合发展格局,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到2023年,新增培育100家服务能力强、行业影响大的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和平台(包括应用服务提供商);力争新增省级及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30家,国家级6家;制造业企业服务投入和服务产出显著提升,示范企业服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0%以上。
三、重点发展模式
(一)个性化定制(柔性定制)。推行定制模式,在能够识别群体客户共性需求的制造业领域,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用户个性化设计理念与定制需求引入产品生产过程。鼓励纺织服装、家居用品、电子终端等行业建立众包设计、线下体验和大数据分析系统平台,采集分析客户需求信息,增强定制设计和用户参与设计能力;鼓励汽车、机械装备制造等行业推进生产制造系统的智能化、柔性化改造,推动零件标准化、配件精细化、部件模块化和产品个性化重组,发展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务方案,形成大批量个性化定制服务能力。
(二)共享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积极推行以制造业企业为核心的共享制造体系,突破制造资源和空间约束,实现企业协同和社会制造资源广泛共享与集成。培育发展共享制造平台,引导制造业企业、工业互联网企业建设行业性、区域性、综合性共享制造平台,发展“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的共享制造模式,推动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的智能匹配和高效协同。提升共享制造智能化水平,积极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智能报价、智能匹配、智能排产、智能监测等功能平台,不断提升共享制造全流程智能化水平。
(三)供应链管理。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基于自身产品设备,建立供应链管理信息服务平台,整合上下游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资源,打通设计、采购、订单、制造、销售、物流、消费信息交互等业务流程的有机融合,促进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服务流的协同整合。支持企业面向行业上下游开展集中采购、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精益供应链等模式和服务,高效运用订单管理、物料配送、仓储库存等供应链服务,提升生产物流管理水平,构建数据协同的柔性供应链体系,推广智能化物流装备和仓储设施,提升计划、调度、运作、监控能力。
(四)总集成总承包(系统解决方案)。支持制造企业基于自身产品,整合资源、拓展延伸价值链,实现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总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在重大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智慧城市等领域,引导企业基于产品设备,增强咨询设计、项目承接等系统解决能力,提供建设-移交(BT)、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BOO)等多种形式的工程承包服务。引导节能设备制造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加大节能技术和产品研发,创新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由设备制造商向综合节能服务提供商转变。鼓励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在承接工程项目的基础上,由工程承包向标准技术输出、信息系统集成、系统解决方案、交钥匙工程等全领域拓展。
(五)全生命周期管理。引导制造业企业以客户为中心,开展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调试、交付使用到状态预警、故障诊断、维护检修、回收利用等全链条服务。支持企业以便利客户使用为导向,拓展完善设备运输、演示安装、设备调试、客户培训等,提供产品交付服务。支持企业建立运行监测中心、不间断应答中心、追溯服务体系等平台,通过设备跟踪和网络服务平台,提供远程监测、故障诊断、状态预警等诊断监测服务。完善家用电器、办公设备、医疗器械,以及部分机电化工类(发动机、蓄电池、轮胎等)产品的售后维修体系和旧件回收体系,开展回收及再制造、再利用等绿色环保服务。
(六)信息增值服务。鼓励企业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针对客户特定需求,提供实时、专业和安全数字内容增值服务。拓展生产领域增值服务。支持汽车制造厂商加快车联网、智能中控平台研发部署,为用户提供智能出行终端服务。支持数控机床、机器人、医疗设备等装备制造企业推进软硬件一体化,研发部署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拓展系统集成和系统运维,提供设备状态、产品质量、生产运行等监测分析服务。支持消费领域增值服务。支持电子产品、家用电器、轻工纺织、家居建材等制造企业研发制造智能终端、可穿戴产品,为用户提供环境监测、健康管理、生活服务、在线教育等人性化服务体验。
(七)专业化检验检测服务。发展面向研发、中试、规模化生产、售后等制造全过程检验检测服务,有效提升产品研发设计及生产制造质量和水平。引导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建设专业化检验检测实验室,牵头建设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深化拓展机器视觉、数字孪生、虚拟仿真等技术应用,提升检验检测专业水平。积极培育专业化检验检测服务机构,聚焦产业共性领域,培育做强一批具有关键和共性技术攻关、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功能的专业化检验检测认证平台,推动平台联建共用、资源共享。
(八)创新设计赋能。鼓励引导企业加大对创新设计的投入,推动创新设计在产品、系统、工艺流程和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推动装备制造、汽车、石化、工程机械等优势领域技术工艺设计突破、优化和提升。依托我市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培育壮大一批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和企业队伍,打造鲜明的工业设计城市形象。推动工业设计机构由产品外观设计向产业创新设计服务拓展,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设计支撑能力。依托和丰创意广场、北仑数字科技园、慈溪环杭州湾创新中心等平台载体,加快优秀资源引进。继续举办“和丰奖”创新设计大赛活动,推动国内外设计人才交流、成果对接、项目落地。
(九)服务衍生制造。鼓励研发设计、电商、物流等服务企业,发挥大数据、技术、渠道、创意等要素优势,通过委托制造、品牌授权等方式向制造环节拓展。探索发展共享平台,支持企业建设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服务平台,推动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推广普及。探索“制造即服务”新模式,深化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设计、制造、检测、认证、营销、维护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推动生产和消费、制造和服务、产业链企业之间全面融通,不断探索智能制造服务新模式。
四、探索发展路径
(一)加快提升消费品工业服务型制造能力。注重品质化、差异化、个性化、绿色化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品工业领域服务型制造能力提升。以服装、文体用品为重点,通过体验互动、在线设计等方式,积极探索规模化、个性化、柔性化定制生产模式,以及创意设计赋能等模式,以智能家居、消费电子、新型终端为重点,研发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能产品,鼓励增强/虚拟现实等技术在生活体验场景中的应用,积极探索“产品+内容+场景+生态”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提供信息增值服务和全链式智能生态服务,逐步实现设备智能化、生活智慧化。
(二)完善装备制造和服务全链条体系。推进工程机械、电力装备、注塑机、精密机械等龙头企业,探索实施总集成总承包、共享制造等模式,从提供装备产品向提供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提升。加快汽车由传统出行工具向智能移动空间升级,推动整车制造与出行服务结合,提供产品定制、物流金融、维修保养、回收报废等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进海上风电、分布式光伏等装备制造企业集成提供新能源生产运营服务。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检验检测认证和核心技术服务,加快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带动配套、专业服务等协同发展。
(三)推动原材料工业积极拓展服务链条。加快原材料企业向产品和专业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拓展。支持化工新材料企业与终端产品同步设计、系统验证、批量应用,加强早期研发介入合作,提供定向开发服务,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提供社会化能源管理、安全环保、信息化等专业化检验检测服务。推动具备区位、技术优势的石化、钢铁、水泥等企业完善废弃物协同处置、资源循环利用、污水处理、热力供应等环节,支持炼化龙头企业延展燃料油生产、储运、混兑、加注、贸易等链条。
(四)发挥多元化主体作用。在产品集成度、生产协作度较高的领域,培育一批处于价值链顶部、具有产业链号召力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链推动者作用,在技术、产品、服务等领域创新突破,深化与配套企业协同,引领服务型制造链条融合跃升。加快培育高水平质量技术服务企业和机构,提供优质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等专业服务。积极培育以平台型企业为主导的产业生态圈,通过市场专业细分、行业垂直纵深、产业链条整合等多重路径,发挥其整合资源、集聚企业优势,提升服务效能。
(五)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共享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柔性制造等服务型制造模式离不开“制造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面向制造业企业的工业操作系统和工业APP软件开发平台和服务商。大力推进重点行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推广一批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推动企业上云、内外网升级改造等,提升企业研发设计、生产销售、采购分销、物流配送等全流程全链条数字化水平。加快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服务企业的创新应用,逐步实现深度优化和智能决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在宁波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地要积极探索研究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工作举措,落实工作任务,加大对服务型制造企业和项目扶持力度,加强服务型制造的宣传推广。各区县(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当地产业和企业基础制定工作计划,抓好工作落实。
(二)夯实工作基础。结合我市近年来推进智能化改造、产业数字化、5G+工业互联网等工作基础,梳理储备一批服务型制造典型模式应用、典型路径培育的优秀企业,建立全市重点培育企业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加强智力支撑。充分发挥我市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各产业领域专家优势,形成服务型制造政策咨询、行业诊断、人才培训的智囊团,为推进全市服务型制造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开展分类指导,组织专家、专业服务机构深入企业开展巡访、咨询、诊断等服务。
(三)加强要素保障。贯彻落实《宁波市关于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强化对企业开展服务型制造的政策引导;对列入国家级、省级的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市级财政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50万元分档奖励。对我市服务型制造培育企业、省级及以上示范企业,各地要加强土地、金融、水电气、人才引进等要素资源支持,符合条件的,纳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行政策标准支持。
(四)加强示范引领。根据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基本条件》要求,加强对培育库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的指导,深入挖掘一批不同路径、不同模式的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和平台。聚焦“强制造、增服务、创价值”,加强对示范企业模式特色、实践经验的案例总结和经验推广,不断深化企业和社会对服务型制造的认识;形成全社会支持、合力推动服务型制造工作的良好氛围。
附录:服务型制造基本概念及重点发展模式案例
附录
服务型制造基本概念及重点发展模式案例
为准确把握并理解服务型制造概念,推动工作有效落实,现结合我市重点发展模式,对服务型制造基本概念进行解读,并选择部分典型案例予以分享。
一、基本概念
(一)服务型制造内涵。服务型制造,是融服务于制造的产业形态,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典型模式,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2016年7月工信部发布的《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做出的定性描述:“制造业企业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企业通过延伸“制造+服务”产业链、提升“产品+服务”价值链,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二)具备四个核心要件:一是服务型制造的主体是制造企业(集团),不是服务行业或其他行业的企业;二是制造企业提供的服务是基于企业(或集团)自有产品,而不是在其他制造企业产品之上开发增值服务;三是制造企业提供服务的对象是用户,而不是它的供应商、服务商;四是制造企业所提供的是高附加值增值服务,而不是简单的、基础性的服务。因此,服务型制造的构成等式:服务型制造=制造企业+基于自有产品+面向用户+增值服务。
(三)呈现三大特点:一是以需求为导向。服务型制造是企业经营理念由制造导向向用户需求导向的一次重要转变,用户需求既是生产经营的目标、服务化转型的方向,也为制造企业的服务型制造提供了创新源泉。二是以数据为核心。有了数据支持,制造企业内部各领域、各环节之间,制造企业与用户之间,可以实现更高频的数据联系,动态掌握产品状态和用户使用状况、需求变化,进而在更多的制造环节衍生出增值服务,创造出更多的服务型制造模式。三是以创新为动力。服务型制造是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增值服务的质量好坏、用户满意程度高低不仅取决于产品本身性能、质量,还取决于制造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这要求企业同时具有较强产品、工艺技术创新和增值服务创新能力。
二、重点发展模式案例
(一)个性化定制(柔性定制):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自研个性化服装设计系统和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系统,通过智能量体设备采集客户数据、构建三维模型库,再通过款式建模搭配、部件化拆解,到个性化定制面料选择、部件搭配、工艺选择、尺寸测量,建设部件变化库和款式仿真库,统一标准化基础数据,支持私人服装个性化定制服务。目前,企业实现从量体、下单、备料到生产、销售、服务的整体效率提高30%,量体定制周期由原来15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最快单件定制周期仅需2天。
(二)共享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宁波创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围绕模具行业多场景的互联网平台需求,自研Neural-MOS工业操作系统,通过平台资源集聚、智能调度等功能,为模具制造企业打造协同、高效、低成本的特定场景工业APP,并提供基于该系统的数字化车间改造以及工业云计算服务;经用户实践,可帮助模具企业提升生产效率25%-90%,减少生产管理人员20%-50%。目前入选工信部2020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宁波易联汇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生意帮)。生意帮专注于五金、塑料加工领域,深度挖掘行业内精于每一道工序的生产设备资源,并基于自主研发的云系统平台完成信息集成。在实际生产流程中,通过为每一款产品搭建虚拟工厂协同完成制造:首先将订单生产解构到设备层面,然后为每一道工序制定标准生产方案、集中采购原辅料,线上通过CFOS系统实现过程管理,线下通过物流服务系统进行工序链接,大幅提高产能利用效率,并实现产品交付成本降低40%。
(三)供应链管理: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文具供应链运营服务平台)。企业以文具、文体、文化类产品及服务为基础,探索出“以大带小、以强扶弱”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建设模式,打造文具供应链运营服务平台,以文具商品交易中心、文具创意设计中心、文具制造中心和文具分销物流中心为依托,汇集中国及亚洲优质文具、文体、文化名牌供应商,提供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市场推广、物流配送、供应链融资、信保支持等一站式服务。目前,平台已带动供应链上下游1500多个品牌共同发展,实现近20亿元交易额。
(四)总集成总承包(系统解决方案):宁波路宝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桥梁建设和健康运营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企业是一家从事桥梁结构件生产、施工,桥梁健康运营相关技术的专业化公司,既覆盖伸缩缝、支座等桥梁产品设计生产、桥面铺装材料研发创新,也提供集桥梁产品定制化开发、智能制造、桥梁健康监测和诊断等桥梁“建设+管养”工程总承包服务。公司先后服务港珠澳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众多全球知名重点工程,多项关键技术标准和性能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大型伸缩装置市场占有率超过65%;通过推行总集成总承包模式,使得施工效率和承诺质保期大幅提升2-3倍。
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专业化海陆缆核心系统集成供应商)。企业深耕高端线缆专业领域,依托海陆工程服务技术研发创新载体,完成从单一产品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拓展提升。能够提供深远海脐带缆和动态缆系统解决方案、超高压电缆和海缆系统解决方案、智能配网电缆和工程线缆系统解决方案、海陆工程服务和运维系统解决方案共四大产品及服务系统。通过不断完善和拓展服务制造体系,打造交钥匙工程,海陆工程服务体量逐年增长,产品交付质量得到有效保障,运维效率提升50%以上。
(五)全生命周期管理: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基于大数据的称重物联网系统服务新模式)。企业以研制生产各类物理量传感器、称重仪表、电子称重系统、等产品为基础,通过建设称重设备数据中心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成功由产品制造商转型为具有核心技术,生产和研发、服务一体化的系统服务商,提供不停车检测系统、建筑机械物联网、起重机械物联网等工业物联网系统、项目、产品及解决方案,以及称重物联网解决方案、物联网软件定制等服务。通过实施服务型制造,企业每年以超过10%的增速改变着赢利结构。
宁波水表股份有限公司(智慧水务大数据服务平台)。企业以机械水表、有线远传水表、无线远传水表、NB-IoT物联网水表、超声波水表、电磁水表等研发与制造为基础,自主研发管网漏损率监测、水务营收、在线维修资源调度等系统,打造智慧水务大数据服务平台,提供管网调度、漏损控制、水质监测、自动抄读、精准计量等服务的一站式智慧水务整体解决方案。目前,企业通过智慧水务大数据平台,有效的将自来水行业漏水量从30%降低到5%以下。
(六)信息增值服务:宁波德曼压缩机有限公司(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基于新能源销售服务云端管控系统的信息增值服务项目)。企业针对空压机行业的高耗能特点,以及客户对维护保养和故障处理共性需求,研发新能源销售服务云端管控系统,通过收集销售前后、设备运行等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提供售后维护、远程监测预警等多方面服务;同时,通过云管控、手机APP对接让用户管理设备变得简单。通过实施服务型制造项目使得配件库存量降低20%、售后运维效率提高15%、客户满意度提高至98.5%。
(七)专业化检验检测服务: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宁波)有限公司(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基于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专业化区域平台)。企业通过整合检测、认证、测试、培训等技术服务能力,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拓展检测能力和资质范围,结合线上和线下服务网络,提供包含前期培训、中期支撑、后期维护、全周期跟踪的“一条龙”服务方式,积极打造高水准、本地化、一站式的检验监测、技术咨询公共服务平台,简化认证流程,缩短获证周期,降低企业费用。近年来,企业累计服务区域汽车零部件企业近8000家,近三年服务收入年均增速持续保持20%以上。
(八)创新设计赋能: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公司是吉利汽车产品输出和技术领先战略的动力源泉,拥有国内最大最先进的研发技术中心、整车试验和试制中心,累计申请授权专利万余项,主导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30余项,先后荣获国家、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诸多荣誉。公司注重技术研发和创新设计赋能,发布了高效动力、人本安全、智慧互联车行、健康生态、智能驾驶等国内一流的高端技术和设计理念,打造领克、博瑞、博越、帝豪、远景等热门车型。2020年吉利汽车销量132万辆、连续四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冠军。
(九)服务衍生制造: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互联网+”全程供应链整合服务)。中小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借力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商提供从采购到分销和物流管理的整合服务。怡亚通作为国内首家第三方供应链服务上市企业,坚持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向客户提供含有制造节点和服务节点网链的产品和服务,打造服务型制造混合供应链体系,与广大制造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链伙伴关系。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