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华夏医学科技奖项目公示
申报华夏医学科技奖项目公示
我单位完成的下列项目拟申报2021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特进行公示。公示期:2021年4月8日至2021年4月18日,公示期内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您以来信、来电、来访等形式向科研处反映。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2480
项目公示内容附。
科研处
2021年4月8日
附:公示内容
项目名称:基于超声多模态技术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临床应用
申报奖种:华夏医学科技奖
完成单位(含排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人民医院;
完成人(含排序):阮骊韬,宋艳,张红梅,党莹,常小妮,商静,刘波,夏晓娜,杨锦茹,冯骏,张近,廖珊,孙健,杨艳秋
项目简介(600—1200字,与申报推荐书“项目简介”一致):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与申报推荐书“主要知识产权证明情况表”)一致)
动脉粥样硬化继发的心脑血管事件已成为我国主要致残、致死疾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带来沉重的社会和家庭负担。临床认为不稳定斑块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元凶。因此,如何早期精准检测不稳定斑块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临床问题。颈动脉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早期评估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对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尤其重要。本项目组从医工结合的角度出发,研发斑块弹性成像新方法,制备靶向超声造影剂,同时通过构建仿体模型,离体研究,动物模型,临床验证等不同层级,将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三维成像技术、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超声造影技术、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六项超声技术应用于斑块稳定性评估中,再结合血清学炎性指标[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ICAM-1)、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 protein, hsCRP)]检测,为临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效果的判定提供影像学支持。本项目在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的支持下,取得以下创新成果:
1.从医工结合的角度,我们利用Von Mises应变投影参数成像,创新性建立一种纵切面血管壁弹性成像的新方法,克服了超声侧壁声影的影响,与心电图同步,有效的克服了运动伪像,具有较好的抗噪能力,仿体实验以及初步临床应用证实能敏感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该成果获得发明专利一项,为斑块的弹性成像研究开创了新契机。此外,我们利用生物素-亲和素非共价桥结法,制备了携带抗ICAM-1单抗的靶向超声造影剂,动物实验模型发现该靶向超声造影剂能更好的反映斑块内新生血管(Intraplaque neovascularization, IPN)以及炎性反应,更准确反映斑块的稳定性。这两种医工结合技术方法的尝试,将为颈动脉硬化和不稳定斑块的早期识别、监测提供全新的、无创超声影像学新技术。
2.从多模态超声成像的角度,将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三维成像技术、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超声造影技术、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共计6种超声无创技术应用于颈动脉硬度及颈动脉斑块评估中。本课题几乎覆盖了目前所有的超声新技术,通过评估颈动脉壁僵硬度、斑块弹性模量、斑块体积、血流向量、IPN等,从不同的角度综合对斑块进行识别及评估,结果发现硬化参数-硬度(Stiffness,β)、压力-应变弹性模量(Pressure-strain elasticity modulus, Ep)、顺应性(Arterialcompliance, AC)、增大指数(Augmentation index, AI)、脉搏波传导速度(One-pointpulse wave velocity, PWVβ)、弹性杨氏模量值(Mean valueof elastic modulus, Emean)、超声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 SWV)、斑块体积、血管壁剪应力(Wall shearstress,WSS)、超声造影定量参数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the curve, AUC)、半定量分级、超微血流成像半定量分级等参数与临床事件明显相关,获得了不同技术对应的不同参数评估不稳定斑块的标准,同时结合血清学炎性因子的监测,为多模态超声系统性评估斑块稳定性奠定一定的临床基础。
本项目获得1项发明专利和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本项目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陕西省科技攻关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代表性论著15篇。目前研究成果应用在省内外10余家综合性医院,3000余名脑血管事件高危患者从中受益。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