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甘肃医学科技奖候选招标公告
2021年甘肃医学科技奖候选招标公告
我单位拟推荐下列10项候选项目申报2021年甘肃医学科技奖,特进行公示(公示内容见附件),公示期:2021年4月22日至 2021年4月28日,公示期内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您向甘肃省肿瘤医院、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科教科反映。 联系人:朱公建 联系电话:139*****329 甘肃省肿瘤医院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 2021年4月22日 附件:公示内容 项目一 1. 项目名称 放射治疗对前列腺癌细胞miRNA表达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 2. 推荐意见 该项目紧密结合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以加速科学技术转化、应用和促进人类健康水平为目标,利用人源miRNA微阵列芯片技术筛选出不同离子源放射处理后的前列腺癌细胞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并利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对差异表达较大的miRNAs进行验证。采用microRNA 反义寡核苷酸和mimics转染前列腺癌细胞,对明确表达变化的miRNAs进行放射生物学功能研究;利用TargetScan 等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靶基因,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进行验证;采用流式细胞术、蛋白印迹法等技术阐明miR-16-5p和miR-29b-3p增强前列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分子机制。为前列腺癌放射治疗开发miRNAs类增敏剂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理论支持,为人类前列腺癌放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另外,该项目选题新颖,设计科学合理,研究方法和手段先进,不仅为我国进一步开展前列腺癌放射治疗提供了新的增敏靶点,也为其它肿瘤的放射治疗开发小分子增敏剂提供了新的思路。该项目组近几年在国内外科技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7篇,其中SCI 论文4篇,CSCD论文 3篇,累计影响因子16.7,共被引用28次。正在申请专利2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认可。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博士研究生1名。 3. 项目简介 “放射治疗对前列腺癌细胞中miRNA表达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项目属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的放射医学与放射生物学。 本项目对常见的3株不同p53状态的前列腺癌细胞LNCaP(WT-p53)、PC-3(null-p53)和DU145(mutant-p53)进行碳离子或X-射线照射处理。收集处理后的细胞,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确定LNCaP、PC-3和DU145 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利用人源微阵列芯片技术筛选出不同离子源放射处理后的前列腺癌细胞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并利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对差异表达较大的miRNAs进行验证。筛选出共同上调表达的miR-16-5p和miR-29b-3p,其表达水平在4 Gy X-射线或碳离子照射后24 h达到峰值。分别利用microRNA 反义寡核苷酸和mimics转染前列腺癌细胞,抑制或过表达miR-16-5p和miR-29b-3p,进行辐照处理,采用细胞活性、增殖、克隆形成等生物实验手段确定miR-16-5p和miR-29b-3p放射生物学功能;利用TargetScan 等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靶基因,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进行验证;采用流式细胞术、蛋白印迹法等技术详细阐明了miR-16-5p和miR-29b-3p增强前列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分子机制。 为前列腺癌放射治疗开发miRNAs类增敏剂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理论支持;使为使其应用到临床,影响前列腺癌细胞辐射应答,增强其放射敏感性,为人类前列腺癌放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自2018年10月,课题组就与庆阳市中医医院泌尿外科、宁县第二人民医院放射治疗科,甘肃省肿瘤医院放射治疗可合作,进行前列腺癌放射治疗中患者血清miR-16-5p和miR-29b-3p表达情况及临床预后分析,判断、确定miR-16-5p和miR-29b-3p在前列腺癌放射治疗中作用及临床意义,为开发miR-16-5p和miR-29b-3p小分子增敏剂做临床前研究。同时与兰州信霖生物技术开发公司进行合作开发利用适配体-脂质体靶向递送载体将miR-16-5p和miR-29b-3p mimics 递送前列腺癌细胞,以增强前列腺癌细胞辐射敏感性,为miR-16-5p和miR-29b-3p应用到临床做前期技术开发准备。市场应用前景较好,目前正在申请专利,并积极寻求转化及推广应用。 四. 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无 五. 代表性论文目录 1、Mao Aihong, Tang Jinzhou, Tang Deping, Wang Fang, Liao Shiqi, Yuan Hongxia, Tian Caiping, Sun Chao, Si Jing, Zhang Hong*, and Xia Xiaojun*. MicroRNA-29b-3p enhances radiosensitivity through directly targeting WISP1 in Prostate Cancer Cell. J of Cancer. 2020;11(21): 6356-6364. 2、Wang Fang, Wang Wendi, Lu Lina, Xie Yi, Yan Junfang, Chen Yuhong, Di Cuixia, Gan Lu, Si Jing, Zhang Hong*, Mao Aihong*.MicroRNA-16-5p regulates cell survival, cell cycle and apoptosis by targeting AKT3 in prostate cancer cells. Oncology Reports, 2020; 44:1282-92. 3、Wang Fang, Mao Aihong,Tang Jinzhou, Zhang Qianjing, Yan Junfang,Wang Yupei, Di Cuixia, Gan Lu, Sun Chao, Zhang Hong*. MicroRNA-16-5p enhances radiosensitivity through modulating Cyclin D1/E1–pRb–E2F1 pathway in prostate cancer cells. J Cell Physiology. 2019; 234(8):13182-13190. 4、Mao Aihong, Guo Hongyun, Liu Yang, Wang Fang, Tang Jinzhou, Liao Shiqi, Zhang Yongdong, Sun Chao, Xia Xiaojun*, Zhang Hong*. Exogenous melatonin modulates carbon ion radiation-induced immune dysfunction in mice. Toxicology, 2019; 417: 35-41. 5、唐金舟,毛爱红*,廖世奇。MiR-29b在癌症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9;26(12):1410-1416. 6、唐德平,姚慧慧,唐金舟,毛爱红*。癌症中microRNAs和表观遗传之间的相互调控作用。生物技术通报,2020;36(8):194-200. 7、刘玉华, 毛爱红*, 王佳, 杨燕. 微小RNA-520b靶向调节肝脏磷酸果糖激酶抑制胰腺癌细胞侵袭并促进其凋亡.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9; 36(5): 858-860. 六. 完成人情况,包括姓名、排名、职称、行政职务、工作单位、对本项目的贡献 1. 毛爱红,第一,副研究员,甘肃省肿瘤医院,项目负责人,实验总体设计及实施;实验结果总结,数据处理;论文撰写及发表。对本项目的创新点、发现点有重要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80%以上;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研究论文3篇,通讯作者发表相关论文4篇。 2. 夏小军,第二,主任医师,党委书记,甘肃省肿瘤医院,负责组织协调项目实施,在项目临床前研究推广应用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投入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60%。以通讯作者发表相关文章2篇。 3. 董艳琴,第三,主管护师,护士长,甘肃省肿瘤医院,负责安排X-射线照射细胞,辅助临床前研究,项目研究成果推广应用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投入该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40%。 4. 唐金舟,第四,研究实习员,甘肃省肿瘤医院,负责细胞培养,质粒提取及纯化;在miR-29b-3p放射生物学功能验证及实验实施的过程中做出主要贡献。投入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50%以上,以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1篇,共同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1篇,第二作者发表研究论文1篇。 5. 王 芳,第五,助理研究员,甘肃省肿瘤医院,负责蛋白质印迹,免疫共沉淀实验。在miR-16-5p放射生物学功能验证及实验实施的过程中做出主要贡献。投入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50%以上,以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2篇。 6. 袁红霞,第六,助理研究员,甘肃省肿瘤医院,参与实时定量PCR实验;细胞培养及miRNA寡核苷酸、mimics细胞转染实验;对项目的发现点做出贡献。投入项目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30%,参与发表研究论文1篇。 7. 王 涛,第七,副研究员,副主任,甘肃省肿瘤医院,提供实验场地,实验技术指导。对项目的发现点有重要贡献。投入本项目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20%。 8. 田彩平,第八,副研究员,甘肃省肿瘤医院,参与蛋白质电泳,实验数据收集。对项目的发明点有重要贡献。投入项目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15%,参与发表研究论文1篇。 9. 魏政丽,第九,护士,甘肃省肿瘤医院,实验试剂购买,报账,常用实验试剂配制。投入本项目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20%。 七.完成单位情况,包括单位名称、排名,对本项目的贡献 甘肃省肿瘤医院为两院一体的科研机构和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具备研究肿瘤的优势条件。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完成该项科研项目。在项目的申报、实施及成果登记过程中,科研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审查项目文本和协助项目申报立项;提供科研所需研究平台,协调科室之间设备资源共享;课题立项后,督促项目组人员按时开展研究工作,并通过中期检查表、项目进展报告等方法检查研究进展情况;帮助完成项目验收、成果登记;为科研项目的完成做出了积极贡献。 项目二 1. 项目名称 FNAB联合BRAF基因检测在可疑恶性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2. 推荐意见 该项目主要研究我院临床诊治的8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经超声检查TI-RADS分级IV-V级,均行细针穿刺活检进行BRAFV600E突变检测,探讨BRAFV600E突变与超声TI-RADS分级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并探讨两者联合是否有助于甲状腺结节术前诊断率的提高,同时对在我院诊治的8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BRAFV600E突变检测,探讨BRAFV600E突变与临床病理因素特征的关系。通过研究,两者联合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率,从而有助于术前预测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病理结局,减少不必要的甲状腺结节手术,便于制定个体化的诊治方案,可以避免误诊及过度治疗,使临床医生在早期就能做出更为可靠的临床决策,评估和预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风险。 本研究结合细胞学涂片、超声检查及BRAFV600E突变结果,可以帮助指导甲状腺结节手术方式的选择,提高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率。分析了BRAFV600E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及甲状腺乳头状癌各亚型中BRAFV600E突变情况,为甲状腺癌的预后及治疗提供临床指导作用。 该项目选题紧密结合甲状腺肿瘤研究热点,实验设计合理,内容科学可靠,研究结果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研究项目共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CSCD4篇,CSTPCD1篇,其他2篇。该研究成果可在甲状腺肿瘤一线推广使用,具有比较明显的社会价值。 3. 项目简介 甲状腺肿瘤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在全球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甘肃省是甲状腺癌高发省份,发病率在全国处于前列。随着超声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大提高了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其中大部分是良性病变,恶性病变约占5%-15%。良性病变可采取保守治疗后选择性手术,而恶性病变需尽快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因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治疗方法明显不同,故其性质的鉴别至关重要。 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是术前判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最有价值且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但因细胞学观察的局限性,导致部分结节无法明确诊断。BRAFV600E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突变率非常高,且与其预后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开展FNAB联合BRAFV600E检查用于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 本项目主要研究甘肃省肿瘤医院临床诊治的8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经超声检查TI-RADS分级IV-V级,均行FNAB联合BRAFV600E突变检测,探讨BRAFV600E突变与超声TI-RADS分级之间的关系,分析并探讨两者联合是否有助于甲状腺结节术前诊断率的提高,同时对在我院诊治的8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BRAFV600E突变检测,探讨BRAFV600E突变与临床病理因素特征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两者联合可以明显提高术前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率,从而有助于术前预测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病理结局,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甲状腺结节手术,便于制定个体化的诊治方案,且可以避免误诊及过度治疗,使临床医生在早期就能做出更为可靠的临床决策,评估和预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风险。 本项目中的应用技术“FNAB联合BRAF基因检测在可疑恶性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已于2018年2月1日-2021年2月1日在金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民乐县中医医院病理科推广应用,用于明确术前甲状腺结节的性质。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可以避免单一检测方法的盲区,将BRAFV600E突变检测技术同术前超声、细胞学阅片等技术有机结合,能更大程度辅助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性质,从而有助于术前预测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病理结局,提高甲状腺癌的防治水平。 四.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无 五.代表性论文目录 1.罗雁,安宁,宋丽娟,杨荣,刘芳,王兰.FNAB联合BRAF基因突变检测在术前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6,32(11):1248-1251. 2.罗雁,安宁,王兰,陆云,刘芳.分化型甲状腺癌中BRAF V600E突变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6,32(12):1368-1370. 3.刘芳,李晓琴.FNAC结合TCT检测技术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4,27(01):129-131. 4.刘芳,何欣,张丽,李晓琴.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漏诊与误诊15例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7,33(08):922-924. 5.刘芳,张丽,李晓琴.5例甲状腺未分化癌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分析[J].甘肃医药,2016,35(08):602-603. 6.安宁,罗雁,王军,李晓琴.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0,36(09):1082-1084. 7.罗雁,安宁,李晓琴,何欣,康雅琼,宋丽娟.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分析[J].甘肃医药,2020,39(12):1077-1079+1089. 六.完成人情况,包括姓名、排名、职称、行政职务、工作单位、对本项目的贡献 1. 罗雁,第一,主治医师,甘肃省肿瘤医院,项目负责人,负责本项目的总体规划、实验设计、具体实施、实验结果分析、课题总结及论文撰写,对发现、发明、创新点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80%以上。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篇。 2. 杨荣,第二,主任医师,科室主任,甘肃省肿瘤医院,参与项目的协调与设计,具体实施,对发明点及创新点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60%以上。以合作作者发表论文1篇。 3. 安宁,第三,主治医师,甘肃省肿瘤医院,负责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整理,对创新点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50%以上。以第一作者及合作作者发表论文4篇。 4. 刘芳,第四,副主任医师,甘肃省肿瘤医院,参与细胞学检查及诊断分析,对发明点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45%以上。以第一作者及合作作者发表论文4篇。 5. 王兰,第五,高级实验师,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负责BRAFV600E突变检测工作,对发现点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40%以上。以合作作者发表论文2篇。 6. 陆云,第六,副主任医师,甘肃省肿瘤医院,参与超声检查诊断及细针穿刺活检工作,对发现点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35%以上。以合作作者发表论文1篇。 7. 李晓琴,第七,副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甘肃省肿瘤医院,参与病例资料的筛选及HE切片复审,对创新点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35%以上。以合作作者发表论文5篇。 8. 何欣,第八,主治医师,甘肃省肿瘤医院,参与病例资料的收集及数据统计,对发现点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35%以上。以合作作者发表论文2篇。 9. 康雅琼,第九,主治医师,甘肃省肿瘤医院,参与病例资料的收集及数据统计、分析,对发现点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30%以上。以合作作者发表论文1篇。 七.完成单位情况,包括单位名称、排名,对本项目的贡献 甘肃省肿瘤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癌症预防、科学研究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头颈外科是全省重点学科,每年收住的甲状腺结节患者达到2000例左右,且本单位拥有全省最大的生物组织样本库,充分保证了本研究实验标本的数量及质量。甘肃省肿瘤医院负责该项目的总体设计、具体实施和归纳总结,完成了本项目所涉及的所有研究内容。甘肃省肿瘤医院为本项目的顺利开展及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支撑条件和先进的科研仪器,为完善课题支撑和研究提供了保障条件。同时,科研管理部门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指导、监督本项目的开题、实施、研究进展、经费使用、组织成果验收并督导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 项目三 一.项目名称 新辅助化疗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嗜神经侵袭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的研究 二.推荐意见 本研究以未经新辅助化疗及新辅助化疗后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为研究对象,采取免疫组化双标法,同时检测神经纤维标记PGP9.5及乳腺癌上皮标记CKP来确定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NI(嗜神经侵袭)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PNI情况下ER、PR、HER-2、Ki-6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PNI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作用及意义。研究表明未经新辅助化疗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 PNI 与淋巴结转移数目、Ki-67增殖指数、ER激素水平及HER-2的表达有关,且神经侵犯个数与患者年龄、腋下淋巴结是否转移、淋巴结转移个数及ER激素水平有关。新辅助化疗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神经侵犯与腋下淋巴结是否有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脉管侵犯、分子分型和组织学分级有关。 该项目选题紧密结合乳腺肿瘤研究热点,实验设计合理,内容科学可靠,研究结果对临床综合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研究项目共发表学术论文4篇,其中CSCD期刊1篇,CSTPCD期刊1篇,其他期刊2篇。该研究成果可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推广使用,具有比较明显的社会价值。 三.项目简介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有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等。新辅助化疗(NCT )是在局部手术治疗前进行的全身性、系统性的化学药物治疗,其最大优势是可以对局部晚期乳腺癌进行降期处理,但是降期的同时,可能使原来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患者转为阴性,从而影响临床医生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判断。同时用于指导乳腺癌治疗、判断预后的主要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等的表达在NTC前后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亦对患者预后的评估造成了影响。所以针对新辅助化疗后患者寻找可靠、敏感的预后指标成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肿瘤的嗜神经侵袭是恶性肿瘤第四种转移方式,它既不是淋巴转移的延伸,也不是单纯的肿瘤细胞迁移,而是独立的病理过程,有研究表明PNI与乳腺癌的预后密切相关,但是目前PNI在新辅助化疗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不良预后中是否发挥了重要作用尚不清楚。 本项目拟采取免疫组化双标法,同时检测神经纤维标记PGP9.5及乳腺癌上皮标记CKP,在未经新辅助化疗及新辅助化疗后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的表达,来确定PNI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PNI情况下ER、PR、HER-2、Ki-6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PNI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作用及意义。 本项目中的应用技术“新辅助化疗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嗜神经侵袭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的研究” 于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在康乐县人民医院病理科进行了实际应用。应用期间,发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神经侵犯与淋巴结转移数目、Ki-67增殖指数、ER及HER2表达密切相关,临床应用与课题研究成果一致。应用该技术,解决了我院难以鉴别微小神经侵犯、易漏诊病灶的问题,提高了神经侵犯的诊断率,更好地指导了肿瘤临床综合治疗,改善患者预后,从而降低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此项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无 五.代表性论文目录 1.李晓琴,何欣,宋丽娟,康雅琼,罗雁,王登科,李晓梅,刘芳,尚立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神经侵犯的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0,36(03):329-332. 2.李晓琴,宋丽娟,何欣,李婷玉,康雅琼,罗雁,王登科,李晓梅,刘芳,尚立娜.349例新辅助化疗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嗜神经侵袭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J].肿瘤学杂志,2020,26(09):776-779. 3.何欣,刘凤磊,王涛,李晓琴,刘玮.三阴性乳腺癌组织ICAM-1和Ki-6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04):151-154. 4.何欣,刘凤磊,李晓琴,刘玮,罗雁,康雅琼.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P53、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研究[J].甘肃医药,2018,37(02):97-99. 六.完成人情况,包括姓名、排名、职称、行政职务、工作单位、对本项目的贡献 1.李晓琴,第一,副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甘肃省肿瘤医院,项目负责人,负责本项目的总体规划、实验设计、具体实施、实验结果分析、课题总结及论文撰写,对发现、发明、创新点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80%以上,以第一作者撰写并发表论文2篇,以合作作者撰写并发表论文2篇。 2.刘芳,第二,副主任医师,甘肃省肿瘤医院,负责本项目病理资料收集及免疫组化判读,对发现点、创新点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60%,以合作作者撰写并发表论文2篇。 3.何欣,第三,主治医师,甘肃省肿瘤医院,负责本项目免疫组化判读及实验数据汇总分析处理,对发现点、创新点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40%,以第一作者撰写并发表论文2篇,以合作作者撰写并发表论文2篇。 4.康雅琼,第四,主治医师,甘肃省肿瘤医院,负责本项目免疫组化判读,对发现点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40%,以合作作者撰写并发表论文3篇。 5.罗雁,第五,主治医师,甘肃省肿瘤医院,负责本项目免疫组化判读,对发现点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40%,以合作作者撰写并发表论文3篇。 6.宋丽娟,第六,主治医师,甘肃省肿瘤医院,负责本项目病理资料收集,对发明点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30%,以合作作者撰写并发表论文2篇。 7.包蔚郁,第七,副主任医师,甘肃省肿瘤医院,负责本项目临床资料收集,对创新点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30%。 8.马桂,第八,主治医师,甘肃省肿瘤医院,负责本项目免疫组化判读,对发现点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20%。 9.金荣,第九,病理技师,甘肃省肿瘤医院,负责本项目病理蜡块调取及免疫组化检测,对创新点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30%。 10.温丽萍,第十,病理技师,甘肃省肿瘤医院,负责本项目病理蜡块调取及免疫组化检测,对创新点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30%。 七.完成单位情况,包括单位名称、排名,对本项目的贡献 甘肃省肿瘤医院是本项目唯一的承担及完成单位。甘肃省肿瘤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癌症预防、科学研究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每年收住的乳腺癌患者达到1000例左右,充分保证了本研究实验标本的数量及质量。甘肃省肿瘤医院负责该项目的总体设计、具体实施和归纳总结,完成了本项目所涉及的所有研究内容。甘肃省肿瘤医院为本项目的顺利开展及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支撑条件和先进的科研仪器,借助甘肃省肿瘤医院丰富的病例样本资源,发挥了其肿瘤研究基地的优势,为完善课题支撑和研究提供了保障条件。同时,科研管理部门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指导、监督本项目的开题、实施、研究进展、经费使用、组织成果验收、登记并督导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 项目四 一.项目名称 胸膜转移癌的活检方式和转移相关分子的表达研究 二.推荐意见 本研究以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胸膜活检患者、胸膜增厚胸膜活检患者、胸腔积液合并肺功能障碍胸膜活检患者、非小细胞肺癌HOXA11-AS测定患者和食管癌FGFR2蛋白表达水平测定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评估开窗式胸膜活检术在不明原因胸腔患者、胸膜增厚患者和胸腔积液合并肺功能障碍患者应用情况,探讨了开窗式胸膜活检术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适用范围,并比较其与胸腔镜胸膜活检术的优势及不足;探索长序列非编码RNA同源盒A11反义(HOXA11-AS)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探索FGFR2蛋白在食管癌发生和侵袭过程中的表达水平。研究表明:开窗式胸膜活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更加经济等优点,而且可在双肺通气下进行手术活检,该术式既可以用于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也可以用于单纯胸膜增厚患者,尤其对因肺功能欠佳不能耐受单肺通气或因胸膜腔广泛粘连无法行胸腔镜胸膜活检术患者,开窗式胸膜活检术可在双肺通气下行胸膜活检术;HOXA11-AS通过调节miR-148a-3p/DNMT1轴促进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细胞的发生和转移;FGFR2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负相关,与食管癌转移侵袭程度正相关。 该项目选题紧密结合肿瘤研究热点,实验设计合理,内容科学可靠,研究结果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研究项目共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SCI2篇,CSTPCD期刊1篇,其他期刊2篇。该研究成果可在县医院一线推广使用,具有比较明显的社会价值。 三.项目简介 (1)科学技术领域:本项目属于肿瘤诊断领域,任务来源于2018年兰州市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ZD-11),2020年通过兰州市科技局验收(兰科验字[2020]第153号),2020年经甘肃省科学技术厅批准登记(批准登记号:*******Y0877)。 (2)主要技术内容:本研究内容包括开窗式胸膜活检术在胸膜转移癌中的应用和转移相关分子的表达研究两部分数据,采用自2016年起我院胸外科开窗式胸膜活检术在胸膜转移癌患者术前、术后病例资料的统计,通过手术活检方式对我院2016-2020年接受治疗的胸膜转移癌患者各项围手术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该术式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适用范围,并评估其与胸腔镜胸膜活检术的优势及不足;探索长序列非编码RNA同源盒A11反义(HOXA11-AS)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为后续研究肺癌胸膜转移奠定分子理论基础;探索FGFR2蛋白在食管癌发生和侵袭过程中的表达水平,为后续研究食管癌胸膜转移奠定分子理论基础。 (3)科学价值:研究发现开窗式胸膜活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更加经济等优点,而且可在双肺通气下进行手术活检,该术式既可以用于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也可以用于单纯胸膜增厚患者。尤其对因肺功能欠佳不能耐受单肺通气或因胸膜腔广泛粘连无法行胸腔镜胸膜活检术患者,开窗式胸膜活检术可在双肺通气下对该类患者行胸膜活检术;HOXA11-AS通过调节miR-148a-3p/DNMT1轴促进NSCLC肿瘤细胞的发生和转移;FGFR2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负相关,与食管癌转移侵袭程度正相关。 (4)经济技术指标:为胸膜转移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加微创经济的活检方式,本课题先后发表相关论文5篇,其中SCI2篇,CSTPCD期刊1篇,其他期刊2篇,他引总计3次。 (5)推广应用情况和实际效益:本研究属于肿瘤诊断学研究,该项目研究为胸膜转移癌患者提供一种更加微创、经济和安全的胸膜活检方式,并为下一步胸膜转移癌转移机制的研究做了前期研究,使患者能够更好的回归社会,减轻了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心理和经济负担,能够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 四.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1)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一种手术推结器,专利号:********5311.2,发文序号:****************。 (2)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一种医用手术分离钳,专利号:********8790.3,发文序号:****************。 五.代表性论文目录 1. Bai Y, Lang L, Zhao W, Niu R. Long Non-Coding RNA HOXA11-AS Promote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umorigenesis Through microRNA-148a-3p/DNMT1 Regulatory Axis. Onco Targets Ther. 2019, 17(12):11195-11206. 2. Bai Y, Lang LL, Zhao WT, Cao Q, Niu R. Expression level of FGFR2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and those with Barrett"s esophagus-associated dysplasia. J Biol Regul Homeost Agents. 2020, 34(4):1471-1477. 3. 白悦,牛荣,曹群,等. 开窗式胸膜活检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J]. 甘肃医药,2020,39(2):119-121. 4. 白悦,曹群,郎丽丽,等. 开窗式胸膜活检的临床价值[J]. 天津医药,2020,48(12):1184-1186. 5. 白悦,曹群,牛荣,等. 开窗式胸膜活检术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合并肺功能障碍中的临床研究[J]. 甘肃医药,2021,40(2):156-157. 六.完成人情况,包括姓名、排名、职称、行政职务、工作单位、对本项目的贡献 1.白悦,第一,主治医师,负责本项目的总体规划、实验设计、具体实施、实验结果分析、课题总结及论文撰写,对发现、发明、创新点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70%以上。科技成果登记表第9页。作为第一作者撰写并发表论文5篇。 2.朱公建,第二,副研究员,负责该项目在基层医院推广,对发现、发明点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60%以上。作为通讯作者撰写并发表论文1篇。 3. 郎丽丽,第三,住院医师,参与胸膜转移癌影像定位,以及肿瘤转移相关分子表达水平研究,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50%以上,详见附件1科技成果登记表第9页。作为合作作者撰写并发表论文5篇。 4.牛荣,第四,副主任医师,参与胸膜转移癌影手术活检,以及肿瘤转移相关分子表达水平研究,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45%以上。作为通讯作者撰写并发表论文2篇,作为合作作者撰写并发表论文3篇。 5.李英平,第五,主任医师,负责开窗式胸膜活检术工作,对手术中安全保障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40%以上。作为通讯作者撰写并发表论文2篇。 6. 管玲,第六,主任医师,负责开窗式胸膜活检术胸膜术前超声定位,对手术中安全保障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35%以上。 7. 武杰,第七,主管护师,负责开窗式胸膜活检术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收集,对护理相关资料的收集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35%以上。 8. 李晓琴,第八,副主任医师,,负责HE切片复审、免疫组化结果判读,对胸膜转移癌患者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学诊断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30%以上。 七.完成单位情况,包括单位名称、排名,对本项目的贡献 甘肃省肿瘤医院是本项目唯一的承担及完成单位。甘肃省肿瘤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癌症预防、科学研究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每年收住的胸膜转移癌患者达到300例左右,且本单位是全省最大的肿瘤专科医院,充分保证了本研究实验标本的数量及质量。甘肃省肿瘤医院负责该项目的总体设计、具体实施和归纳总结,完成了本项目所涉及的所有研究内容。甘肃省肿瘤医院为本项目的顺利开展及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支撑条件和先进的科研仪器,借助甘肃省肿瘤医院的生物样本组织库中丰富的病例样本资源,发挥了其肿瘤研究基地的优势,为完善课题支撑和研究提供了保障条件。同时,科研管理部门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指导、监督本项目的开题、实施、研究进展、经费使用、组织成果验收、登记并督导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本项目在甘肃省肿瘤医院的支持下共发表学术论文5篇。 项目五 1. 项目名称 HPV感染、宫颈癌流行病学特征及宫颈癌综合防治研究 2. 推荐意见 该项目紧密围绕“健康中国行动计划”和“WHO在全球消除宫颈癌”倡议,针对严重危害我国女性,唯一病因明确的宫颈癌,开展了包括宫颈癌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认知状况、筛查方法等一系列防治措施的研究,并根据团队多年的研究证据,提出适用于我国尤其高发区的宫颈癌综合防控策略。不仅为国内开展宫颈癌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还为开展宫颈癌的一、二级预防提供了宝贵的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对有效控制和最终消除宫颈癌,保护女性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课题选题新颖,设计科学合理,研究方法和手段先进,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健康教育和HPV疫苗等干预措施和筛查方案的提出,为其他宫颈癌防控方面研究提供了思路和可借鉴的经验,可行性强,推广应用价值极大。项目组近年在国内外科技期刊发表相关论文25篇,其中SCI论文3篇, CSCD和CSTPCD论文20篇,共被他引1580余次。该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3. 项目简介 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全球有28.8%的病例来自中国,而我国的高发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90年代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甘肃武都死亡率为36.15/10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1.2倍, 居全国之首。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可以预防和控制的恶性肿瘤,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宫颈癌的发生反而有所回升,这与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改变有关,也与预防控制的手段和效果有关。因此,探明发病、死亡规律,摸索行之有效的宫颈癌综合防控措施,对控制和消除宫颈癌在我国尤其高发区的危害十分必要。 本项目得到了比尔.盖茨基金、甘肃省陇原创新人才扶持计划、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中国宫颈癌综合防治健康教育项目、中国HPV疫苗人群接种的卫生经济学评价项目和2020年、2021年甘肃省继续医学教学项目的支持。通过率先系统、全面分析我国及甘肃宫颈癌发病、死亡状况和流行趋势,大样本、创新性的探寻宫颈癌最佳筛查方案,及对武都高发区开展的宫颈癌筛查、流行病学和认知情况调查及健康干预等一系列研究,分析了我国及甘肃省宫颈癌防控现状,并根据团队多年在宫颈癌流行病学、一、二级预防方面的研究证据,提出适用于我国尤其高发区的宫颈癌综合防控策略。本研究为控制和降低宫颈癌的危害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进一步完善农村高发区宫颈癌综合防控策略提供了参考,对最终促使宫颈癌的有效控制,保护女性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价值明显。 该项目取得的成果得到国际国同行的肯定,近年在国内外科技期刊发表相关论文25篇,其中SCI论文3篇, CSCD和CSTPCD论文20篇,共被他引1580余次。相关研究还在持续推广应用中。 4. 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无 5. 代表性论文目录(共25篇,仅列出代表性论文10篇) 1.胡尚英,郑荣寿,赵方辉,张思维,陈万青,乔友林.1989至2008年中国女性子宫颈癌发病和死亡趋势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4,36(2):119-125. 2.刘元强,王晓辉(通讯作者),刘玉琴,张小栋,严俊.甘肃省妇女不同年代宫颈癌死亡状况比较分析.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9,11(1):28-30. 3.王晓辉,刘玉琴,白亚娜,张庆明,赵方辉,胡尚英,乔友林.陇南市武都区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3):5193-5196. 4.严俊,王晓莉,王晓辉(通讯作者).甘肃宫颈癌高发区女性HPV及其疫苗认知状况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13,29(10):913-916. 5.马光斌,王永红,严毅,王晓辉(通讯作者).陇南市武都区农村中年妇女宫颈癌及相关知识、态度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16,32(9):818-821. 6.Fang-Hui Zhao ,* Margaret Jane Lin,* Feng Chen,Shang-Ying Hu,Rong Zhang,Jerome L Belinson,John W Sellors,Silvia Franceschi,You-Lin Qiao,Performance of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DNAtesting as a primary screen for cervical cancer: a pooledanalysis of inbridual patient data from 17 population-basedstudies from China. The Lancet Oncology.2010,12: 1160–1171. 7.胡尚英,赵方辉,马俊飞,王新正,韩锦秀,李爱梅,陈凤,张询,潘秦镜,乔友林. 轻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预后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5):361-365. 8.胡尚英,王新正,周静,陈凤,张讯,陈汶,潘秦镜,赵方辉,邓大君,乔友林.宫颈轻度上皮内瘤变的转归及其与p16基因甲基化的关系.中国肿瘤.2009,18(5):420-423. 9.严毅,王晓辉(通讯作者),王玉,乔友林,胡尚英.甘肃武都农村妇女HPV感染、CIN病变与P16INK4A表达相关性分析.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11):1171-1173. 10.王晓辉.宫颈癌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甘肃医药,2020,39(12):1064-1066. 六. 完成人情况,包括姓名、排名、职称、行政职务、工作单位、对本项目的贡献 1. 王晓辉,第一,研究员,甘肃省肿瘤医院,公共卫生科科长,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本项目,包括总体策划、课题设计、项目实施、推广应用及研究报告及申报材料的撰写;对项目的发现点、创新点有重要贡献。投入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80%以上,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研究论文4篇,以通讯作者发表相关研究论文5篇,参与发表相关论文2篇。 2. 胡尚英,第二,副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要参与完成了全国宫颈癌发病死亡趋势分析、宫颈癌筛查方法研究、P16INK4A与CIN病变关联的评估及探讨P16INK4A应用于筛查及CIN预后预测的价值。对项目的发现点、创新点有重要贡献。投入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60%以上,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研究论文4篇,以第二作者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篇,还参与发表相关论文2篇。 3. 张小栋,第三,工程师,甘肃省肿瘤医院,主要参与完成了甘肃省宫颈癌发病、死亡趋势分析、现场宫颈癌筛查及健康教育项目的实施及推广应用研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相关资料的整理、汇总和分析。投入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60%,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篇,参与发表相关论文2篇。 4.乔友林,第四,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要完成了宫颈癌筛查方法和宫颈癌防治健康教育项目的多中心研究及宫颈癌综合防治策略研究,还负责本项目的技术指导。对项目的发现点、创新点有重要贡献。投入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40%以上,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研究论文9篇,以通讯作者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4篇,还参与本项目相关论文3篇。 5. 王晓莉,第五,主任医师,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主任。负责甘肃武都项目点的协调和现场调查,对该项目在高发区的推广应用做出贡献。投入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40%,以第二作者参与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篇。 6. 赵方辉,第六,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研究室主任,主要参与完成了全国宫颈癌发病死亡趋势分析、宫颈癌筛查方法研究,对项目的发现点、创新点有重要贡献。投入项目的工作量占站本人工作量的40%。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篇,以通讯作者发表相关论文2篇,参与发表相关论文2篇。 7. 张庆明,第七,主任医师,甘肃省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主要参与现场妇女宫颈癌检查及宫颈癌检查的质控,投入项目的工作量本人工作量的30%。参与本项目相关论文2篇。 8. 王丹,第八,护师,甘肃省肿瘤医院。负责标本的收集、处理及实验室检测与数据分析,健康教育项目的实施及推广应用,以及后续项目的调查研究。投入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20%以上。 9.郜珊山,第九,主管护师,甘肃省肿瘤医院。负责流行病学调查与数据录入,以及健康教育项目的实施及推广应用研究、申报资料的收集、整理。投入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20%以上。 10. 马光斌,第十,图书馆员,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篇。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质量控制、档案管理。投入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20%。 七. 完成单位情况,包括单位名称、排名,对本项目的贡献 甘肃省肿瘤医院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肿瘤专业防治机构,承担着全省肿瘤发病普查、诊治、预防等工作,主导完成了全省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和全省肿瘤登记工作,具备开展全省肿瘤流行病学与全省肿瘤防控的条件。 作为该科研项目第一完成单位,在项目的申报、实施及成果验收过程中,科研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审查项目文本和协助项目申报立项,提供科研所需研究平台和帮助完成项目验收;在项目进展和推广中,协调与各协作部门的关系,为现场调查提供物资保障,并为项目的推广提供组织保障和场地。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推广应用。 项目六 一.项目名称 啤酒花中的黄腐酚对肝癌细胞活性影响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研究 2. 推荐意见 该项目综合运用MTT、流式细胞术、各种抗氧化测定法、大鼠肝细胞分离术等多种技术手段与方法,研究证实了黄腐酚对肝癌细胞(HepG2)的毒性作用同时对大鼠原代正常肝细胞增殖、活力及凋亡的无明显影响,以及黄腐酚对DPPH、ABTS和FRAP的体外清除作用研究。项目中提取黄腐酚所用的原料啤酒花是萃取二氧化碳酒花浸膏(啤酒花工业用产品)之后的残渣,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变废为宝,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 该项目数据详实可靠,结论可信。本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论文11篇,其中SCI为6篇,2篇为国内CSCD,2篇为CSTPCD,累计影响因子13.418,SCI论文为被国内外SCI相关论文正面引用165次,属于高引论文,研究成果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同。鉴于以上科技成果,本单位同意推荐甘肃省医学科技奖。 三.项目简介 本项目所属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的基础药理学。黄腐酚属异戊烯查耳酮,是啤酒花(Humulus lupulus L)的蛇麻腺分泌的黄酮类化合物,且为啤酒花特有。啤酒花,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北部以及山东、甘肃、陕西等地。目前,我国啤酒花的产量约占全世界的13%。仅次于美国和德国,据世界第三。啤酒花主要用于啤酒酿造工业,赋予啤酒苦味和香味;其亦作为一种植物药,在国内外广泛使用。啤酒花经过一系列提取、萃取后得到黄腐酚。研究表明黄腐酚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的能力,在生物体内有预防心血管疾病、防癌抗癌、抗衰老、抗菌杀菌、降血糖等生物学功能。 主要技术内容:黄腐酚对肝癌细胞(HepG2)及大鼠原代正常肝细胞增殖、活力及凋亡的影响差异;黄腐酚对DPPH、ABTS以及一些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研究; 特点:黄腐酚属异戊烯查耳酮,是啤酒花的蛇麻腺分泌的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种植物药,在国内外广泛使用。研究表明,啤酒花提取物及其复方制剂具有抗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结核、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本课题首次比较研究黄腐酚对于肝癌细胞HepG2及大鼠原代正常肝细胞的作用,同时研究黄腐酚对于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进一步开发利用啤酒花提取物的药用价值。 应用推广情况:本项目所得研究成果先已发11篇论文,其中6篇为SCI;2篇为CSCD,2篇为CSTPCD,1篇为省级期刊。其中一篇SCI论文为Evaluation on Antioxidant Effect of Xanthohumol by Different Antioxidant Capacity Analytical Methods,经科技论文查收查引证明,这篇论文被他文直接引用124次,其中SCI期刊115次,省级期刊9次。被引SCI期刊中影响因子30分以上期刊1篇;10分-20分6篇;5分-10分10篇;3-5分29篇,1分-3分期刊40篇;1分以下期刊8篇;会议论文引用21篇;其余5篇SCI论文被引用次数分别为16次、14次、5次以及6次。所有SCI文章被引用次数为165次,CDSD文章被引用2次(见附件查引证明)。充分证明了本项目中黄腐酚抗氧化研究成果以及细胞内相关作用已被国内外同行学者广泛认同并应用其相关领域,这些研究成果为相关企业进一步将黄腐酚开发为天然抗氧化剂及肿瘤的预防和治疗药物提供了科学数据和应用指导,同时也为企业开展啤酒花循环经济战略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 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无 五. 代表性论文目录 1.Xiu-Li Zhang, Yong-Dong Zhang, TaoWang, Hong-Yun Guo,Qi-Ming Liu,2 and Hai-Xiang Su, Evaluation on Antioxidant Effect of Xanthohumol by Different Antioxidant Capacity Analytical Methods. Journal of Chemistry. 2.张秀莉,郭红云,张永东,王涛,梁涛,苏海翔,一种简易高效的大鼠原代肝细胞分离方法, [J], 现代肿瘤医学,2019,27(9):1091-1097 3.张秀莉, 周海红, 张永东, 梁涛, 李海宁, 苏海翔, 自噬作为分子靶点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20, 42(6): DOI: 10.11844/cjcb.2020.06.0429 4.Zhang XL, Cao MA, Pu LP, Huang SS, Gao QX, Yuan CS, and Wang CM. A novel flavonoid isolated from Sophora flavescens exhibited anti-angiogenesis activity, decreased VEGF expression and caused G0/G1 cell cycle arrest in vitro. Pharmazie, 2013. 68(5): 369-75. 5. Pu LP, Chen HP, Cao MA, Zhang XL, Gao QX, Yuan CS, and Wang CM. The antiangiogenic activity of Kushecarpin D, a novel flavonoid isolated from Sophora flavescens Ait. Life Sci, 2013. 93(21): 791-7. 6.Wang CM, Huo X, Chen J, Liu JW, Yang TY, Mi XQ, Meng Y,Zhou L, Lin CJ, and Liu J. An acute lytic cell death induced by xanthohumol obstructed ROS detecting in HL-60 cells. Toxicol In Vitro, 2020. 62: 104667. 7. Fang, Fu-Hu; Huang, Wen-Jun; Zhou, Shuang-Yan; Han, Zheng-Zhi; Li, Man-Yu; Liu, Li-Fang; Wu, Xiao-Zhen; Yao, Xiao-Jun; Li, Ya*; Yuan, Cheng-Shan*; Aphapolins A and B: Two Nemoralisin Diterpenoids Isolated from Aphanamixis polystachya (Wall.) R. Parker , EUROPE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2017, 2017(30): 4429-4433. 8. Huang, Hong-Li; Qi, Feng-Ming; Yuan, Ji-Cheng; Zhao, Cai-Gui; Yang, Jing-Wei; Fang, Fu-Hu; Wu, Quan-Xiang; Gao, Kun*; Yuan, Cheng-Shan*; Labdane-type diterpenoids from Croton laevigatus , RSC Advances, 2014, 40(74): 39530-39540. 9. 李晨龙,李海宁,郭红云,苏海翔*,黄腐酚诱导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解放军药学学报,2017,33(2),109-112. 10.李晨龙,张永东,郭红云,赵勤,刘启明,苏海翔*,黄腐酚对顺铂诱导H1650细胞凋亡的影响,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7,24(14):960-965. 11.苏海翔,李晨龙,郭红云*,黄腐酚与肝病治疗的研究进展,2017,36(1):13-15. 六. 完成人情况,包括姓名、排名、职称、行政职务、工作单位、对本项目的贡献 1.张秀莉,第一,助理研究员,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项目负责人,实验总体设计及实施;实验结果总结,数据处理;论文撰写及发表。对本项目的创新点、发现点有重要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80%以上;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研究论文4篇。 2. 苏海翔,第二,研究员,院长,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负责组织协调项目实施,在项目临床前研究推广应用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投入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60%。以通讯作者发表相关文章6篇。 3. 王春明,第三,副教授,兰州大学,本项目中负责细胞实验、抗氧化实验,作为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相关论文3篇,在本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时期日常工作总量的30% 4. 袁呈山,第四,副研究员,兰州大学,负责活性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鉴定等,作为通讯作者发表相关论文2篇(详见附件),在本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时期日常工作总量的30%。 5. 郭红云,第五,研究员,科室主任,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本项目中动物实验及抗氧化实验等,参与发表相关论文4篇(详见附件),在本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时期日常工作总量的20%。 6. 张永东,第六,实验员,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参与细胞培养及动物实验;入项目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30%,参与发表研究论文2篇。 7. 朱公建,第七,副研究员,科室主任,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提供实验技术指导。投入本项目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20%。 七. 完成单位情况,包括单位名称、排名,对本项目的贡献 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为两院一体的科研机构和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具备研究肿瘤的优势条件。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完成该项科研项目。在项目的申报、实施及成果登记过程中,科研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审查项目文本和协助项目申报立项;提供科研所需研究平台,协调科室之间设备资源共享;课题立项后,督促项目组人员按时开展研究工作,并通过中期检查表、项目进展报告等方法检查研究进展情况;帮助完成项目验收、成果登记;为科研项目的完成做出了积极贡献。 项目七 一.项目名称 C-反应蛋白联合DVH、细胞因子预测放射性肺炎的研究 二.推荐意见 该项目紧密结合临床,以解决肺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焦点问题为目标,利用甘肃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的CMS计划系统,评估肺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评估DVH参数(V5、V10、V15、V20、V60、MLD)、GTV及CTV与RP的相关性;利用甘肃省肿瘤医院检验科的检验设备,观察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RP的相关性;观察放疗期间发生的微生物感染与RP发生的相关性;观察放疗期间发生微生物感染患者发生RP与未发生RP的患者的CRP及细胞因子(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6(IL-6))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SCLC与NSCLC发生放射性肺炎的临床差异性。该项目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估了放射性肺炎,为放射性肺炎的早期预测提供了新的策略,为放射性肺炎的预防提供了新的方向和依据,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另外,该项目选题新颖,设计科学合理,研究方法和手段紧密结合临床,不仅为预防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提供了防治措施,也为放射性肺炎的早期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该项目组近几年在国内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3篇,其中CSCD论文1篇,CSTPCD论文1篇,共被引用13次。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内同行的关注和认可。 三.项目简介 “C-反应蛋白联合DVH、细胞因子预测放射性肺炎的研究”项目属临床医学研究领域的肿瘤学的肿瘤治疗学的范畴。 放射性肺炎是肺癌放疗主要的副反应之一,近年来,随着同步放化疗在肺癌的应用,靶向、免疫等新药与放疗的联合,放疗相关的肺炎有增加的趋势;而在临床上如何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放射性肺炎是一个现实的难点;现阶段由于技术及患者个体差异等原因,无法对放射性肺炎做出准确预测,因此我们在进一步精确放疗技术的同时,努力降低其毒副反应;因此,我们利用甘肃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的CMS计划系统,观察肺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DVH参数、GTV及CTV与RP的相关性;利用甘肃省肿瘤医院检验科的检验设备,观察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的血清CRP、PCT、IL-6与放射性肺炎的相关性;观察放疗期间发生的微生物感染与放射性肺炎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放射性肺炎在SCLC与NSCLC之间的临床差异性。该项目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估了放射性肺炎,为放射性肺炎的早期预测提供了新的策略,为放射性肺炎的预防提供了新的方向和依据,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自2018年10月,课题组就与河西学院张掖医院放疗科合作,对接受放射治疗的肺恶性肿瘤患者,精确勾画放射治疗靶区(GTV及CTV),严格限制DVH参数(V5、V10、V15、V20、V60、MLD);动态监测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6(IL-6))及全血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的表达,同时观察患者临床情况,进行放射性肺炎的预测;对放射治疗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积极处理,达到治愈。验证C-反应蛋白联合DVH、细胞因子在放射性肺炎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四. 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无 五.代表性论文目录 1.董玉梅,魏世鸿,郭丽云,宋海侠,罗宏涛,刘锐锋.CRP及感染因素在放射性肺炎中的临床研究[J].甘肃科技.2019,35(1):126-129. 2.刘锐锋,魏世鸿,罗宏涛,董玉梅,魏玺义,王小虎.不同分级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山东医药.2017,57(33):78-81. 3.苏磊,魏世鸿,田静,李恺,董玉梅,郭丽云,宋海侠,罗宏涛,刘锐锋.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诱发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0,27(23):1914-1918. 六. 完成人情况,包括姓名、排名、职称、行政职务、工作单位、对本项目的贡献 1.董玉梅,第一,主治医师,甘肃省肿瘤医院,项目负责人,实验总体设计及实施;实验结果总结,数据处理;论文撰写及发表。对本项目的创新点有重要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80%以上;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篇。 2.魏世鸿,第二,主任医师,副主任,甘肃省肿瘤医院,负责组织协调项目实施,在项目临床研究及推广应用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投入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70%。以通讯作者发表相关文章2篇。 3.王小虎,第三,主任医师,XX,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负责组织协调项目实施,在项目临床研究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投入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60%。以通讯作者发表相关文章1篇。 4.罗宏涛,第四,副主任医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负责临床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在项目临床资料的收集整理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投入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20%。 5.刘锐锋,第五,副主任医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负责临床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在项目临床资料的收集整理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投入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40%,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篇。 6.郭丽云,第六,主治医师,甘肃省肿瘤医院,负责临床资料的收集本项目的实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在项目临床资料的收集整理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投入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20%。 7.宋海侠,第七,主治医师,甘肃省肿瘤医院,负责临床资料的收集本项目的实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在项目临床资料的收集整理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投入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20%。 8.高力英,第八,主任医师,主任,甘肃省肿瘤医院,负责组织协调项目实施,在项目临床协调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投入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15%。 9.江秀娟,第九,主任医师,主任,甘肃省肿瘤医院,提供实验场地,实验技术指导。对项目的检验工作有重要贡献。投入本项目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30%。 10.徐丽君,第十,护师,甘肃省肿瘤医院,负责患者后期随访,对病例随访工作做出重要贡献。投入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20%。 七. 完成单位情况,包括单位名称、排名,对本项目的贡献 甘肃省肿瘤医院为两院一体的科研机构和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具备研究肿瘤的优势条件。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完成该项科研项目。在项目的申报、实施及成果登记过程中,科研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审查项目文本和协助项目申报立项;提供科研所需研究平台,协调科室之间设备资源共享;课题立项后,督促项目组人员按时开展研究工作,并通过中期检查表等方法检查研究进展情况;帮助完成项目验收、成果登记;为科研项目的完成做出了积极贡献。 项目八 一.项目名称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精准外科治疗模式的建立及应用 二.推荐意见 本项目通过研究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距甲状腺被膜距离、甲状腺被膜改变及BRAF基因表达等因素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建立科学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精准外科治疗模式。在推广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开展精准外科治疗模式,建立了标准化诊疗模式。 本项目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相关论文12篇,其中SCI论文1篇,他引1次,国内发表相关论文11篇,其中CSCD论文2篇,CSTPCD论文9篇,国内发表论文共计被他引20次。 本项目团队依托“甘肃省头颈肿瘤专科联盟”平台,在省内各基层医院进行项目成果的技术推广应用,提高甘肃省内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疗水平,对区域医疗做出一定贡献。 三.项目简介 1.项目所属科技领域:本项目研究观察并综合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距甲状腺被膜距离、甲状腺被膜改变、BRAF基因表达等因素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对颈淋巴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类并统计学分析,细化高危分组条件。 2.主要技术内容:项目研究共计完成入组20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经过统计学分析后发现:肿瘤大于6mm,肿瘤距甲状腺背膜距离≤5mm,甲状腺被膜连续性改变或受牵拉等上述因素,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无统计学意义。 3.科学价值:项目研究后发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肿瘤大于6mm,肿瘤距甲状腺背膜距离≤5mm,甲状腺被膜连续性改变或受牵拉等上述因素,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为制定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精准外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建立科学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疗体系,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提高诊疗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4.经济技术指标:①通过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距甲状腺被膜距离,甲状腺被膜改变及BRAF基因表达等因素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建立科学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精准外科治疗模式。②在推广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开展精准外科治疗模式。③发表论文3篇,参加国家级会议交流1次,并获得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办的“2019年‘中华肿瘤,明日名医’竞赛评选活动”甲状腺肿瘤学组优秀奖。 5.推广应用情况和实际效益:在本院推广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开展精准外科治疗模式,筛选具备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侧重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建立标准化诊疗模式,提高甘肃省内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疗水平,对区域医疗做出一定贡献。 四.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无 五.代表性论文目录 1.薛金才,刘勤江,田尤新,侯小峰. BRAFV600E及TERT启动子突变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风险评估中的价值,中国癌症杂志,2018,28(05):335-341. 2.茹晓婷,刘勤江,周海红等. 分化型甲状腺癌BRAF V600E和TERT启动子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肿瘤 2016,36(12):1362-1368. 3.Shi X, Liu XK, Liu QJ, Liu Y, et al. Anatomic extent of lymph node metastases 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ator in node-positive major salivary gland carcinoma: A study of the US SEER database and a Chinese multicenter cohort. Eur J Surg Oncol[J]. 2019,45(11):2143-2150. 4.董方,薛金才,王云生,刘勤江. 甲状腺癌外照射放射治疗的变迁[J]. 国际肿瘤学杂志,2019.(46)11:641-648. 5.侯小峰,薛金才,田尤新,刘勤江. 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与外科治疗40年[J]. 国际肿瘤学杂志.2020.47(8):449-456. 6.Jincai Xue, Qinjiang Liu, Youxin Tian, Xiaofeng Hou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ndpromoter mutation in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Oncology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J] 2018, 5(2):75-79. 7.王慧,刘勤江,王云生. 甲状腺髓样癌中降钙素和降钙素原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 46(4):25-29. 8.茹晓婷,刘勤江,杨荣. NIS与TSHR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BRAF V600ETERT突变的关系研究.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22(2):128-132. 9.王慧,刘勤江,李晓琴. 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中CTn和PTHR1表达与RET突变的分析.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9.24(11):1042-1045. 10.茹晓婷,刘勤江,苏海翔等. 分化型甲状腺癌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突变的临床意义.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6,23(12):1409-1412. 11.Qinjiang Liu,Youxin Tian,Yaqiong Ni. Scabrous patrinia root inhibits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in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 a clinical observation [J]. Oncology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 2017, 3(5): 181-184. 12.Yunsheng Wang, Qinjiang Liu, Youxin Tian. Correlation between sodium-idide symporter expression and circulating tumor cell positivity in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Oncology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J] 2018, 4(2):68-71. 六.完成人情况,包括姓名,排名,职称,行政职务,工作单位,对本项目的贡献 1.薛金才,第一,副主任医师,甘肃省肿瘤医院头颈一科医生, 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实施、课题总结及论文撰写,对发现、发明及创新点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85%以上,以第一作者发表项目相关论文2篇,以共同作者发表项目相关论文3篇,其中SCI文章1篇,SCSD文章3篇。 2.董方,第二,副主任医师,甘肃省肿瘤医院放疗科医生, 作为项目第2完成人,负责撰写文章及资料数据采集整理。对发现、发明、创新点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70%以上,以第一作者发表项目相关SCSD论文1篇。 3.刘勤江,第三,主任医师,甘肃省肿瘤医院副院长,作为项目第3完成人,负责课题设计指导及总体协调各项工作开展。对发现、发明、创新点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50%以上。作为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及合作作者在本研究中撰写并发表论文11篇。 4.田尤新,第四,主任医师,甘肃省肿瘤医院头颈一科科主任, 作为项目第4完成人,负责负责监督完成手术取材及协调工作。对发现、发明、创新点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50%以上,以共同作者发表项目相关文章6篇。 5.管 玲,第五,主任医师,甘肃省肿瘤医院功能科科主任, 作为项目第5完成人,负责项目相关B超影像学诊疗,对发现、发明、创新点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40%以上。 6.陆云,第六,副主任医师,甘肃省肿瘤医院功能科医生, 作为项目第6完成人,参与项目入组受试者的B超影像学诊疗。对发现、发明、创新点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40%以上。 7.魏温涛,第七,主任医师,甘肃省肿瘤医院头颈一科科副主任,作为项目第7完成人,负责监督完成手术及随访观察,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30%。 8.李晓琴,第八,副主任医师,甘肃省肿瘤医病理科医生, 作为项目第8完成人,负责项目相关病理诊断,对发现、发明、创新点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30%以上,以合作作者在本研究中撰写并发表论文1篇。 9.马世红,第九,任医师,甘肃省肿瘤医院头颈一科医生,作为项目第9完成人,参与临床病例资料收集,完成手术及标本取材,对发现、发明、创新点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20%以上。 10.倪雅琼,第十,主治医师,甘肃省肿瘤医院头颈一科医生, 作为项目第10完成人,参与收集项目病例资料,完成手术及标本取材,对发现、发明、创新点做出了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20%以上,以合作作者在本研究中撰写并发表论文1篇。 七.完成单位情况 甘肃省肿瘤医院作为本项目承担单位、完成单位,负责项目的设计、具体实施和总结,完成了项目涉及的所有研究内容。本项目管理工作由项目负责人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根据实践情况依托甘肃省肿瘤医院制定了详尽的实施及工作进度计划。甘肃省肿瘤医院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项目接受甘肃省肿瘤医院科教科的定期监督和总体管理。甘肃省肿瘤医院设有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保证临床研究受试者合法权益。 甘肃省肿瘤医院是甘肃省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具有雄厚的肿瘤治疗临床基础及科研底蕴,年接诊甲状腺癌患者约600余人次,保障研究入组病例数的完成。参研科室均为甘肃省肿瘤医院各临床医技诊疗科室。各科室医护人员长期致力于甲状腺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承担和实施科研项目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经验。团队协作基础较好,保证了该项目顺利实施。 项目团队通过研究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距甲状腺被膜距离、甲状腺被膜改变及BRAF基因表达等因素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建立科学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精准外科治疗模式。在推广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开展精准外科治疗模式,建立了标准化诊疗模式。 项目团队依托甘肃省肿瘤医院牵头的“甘肃省头颈肿瘤专科联盟”平台,在省内各基层医院进行项目成果的技术推广应用,提高甘肃省内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疗水平,对区域医疗做出一定贡献。 项目九 一.项目名称 人参总皂苷对大鼠体内依托泊苷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2. 推荐意见 本研究发现人参总皂苷与依托泊苷联合用药时,可改变依托泊苷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这种影响程度与服用人参总皂苷的剂量相关。此外,本研究还从药物代谢水平及细胞水平对两者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进行阐述,为人参总皂苷及其保健品与化疗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中药及保健品与化疗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 项目简介 目前,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的同时服用中药作为补充治疗的手段,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延缓肿瘤疾病进展及提高生活质量等。由于抗肿瘤药物的治疗窗通常都比较窄,与中药合用常常会增加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从而导致一些严重毒副作用的发生。药物代谢酶系统(CYP450)与多药耐药蛋白(P-gp)是产生药物相互作用最重要的机制。 人参作为保健品或药品被肿瘤患者广泛使用,其主要成分是人参总皂苷。依托泊苷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恶性淋巴瘤及白血病等,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据相关文献报道,人参总皂苷对CYP3A4酶和P-gp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依托泊苷主要通过CYP3A4酶代谢,且为P-gp的底物,由此预测人参总皂苷有可能通过对肝脏CYP3A4酶及P-gp产生抑制作用而引起人参与依托泊苷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参总皂苷与依托泊苷联合用药后是否会产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为人参总皂苷及其保健品与化疗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中药及保健品与化疗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本研究通过将人参总皂苷灌胃给予大鼠后,探讨人参总皂苷对依托泊苷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的影响,预测两药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并从代谢水平及细胞水平阐明两者发生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发现人参总皂苷与依托泊苷联合用药时,可改变依托泊苷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这种影响程度与服用人参总皂苷的剂量相关。体外试验发现,人参总皂苷对依托泊苷的体外代谢抑制作用较弱。不同浓度的人参总皂苷对CYP3A4蛋白表达水平无抑制作用,提示人参总皂苷在体外对CYP3A4酶活性无影响。结合前人的研究结论认为人参总皂苷对依托泊苷药代动力学行为影响的机制可能为人参总皂苷在体内经过肠道菌群代谢为对CYP3A4活性有抑制作用的代谢产物,进而导致依托泊苷药代动力学行为的改变。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我们认为对于长期大剂量服用人参总皂苷或其保健品的患者来说,可能影响化疗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从而导致一些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上应用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无 五.代表性论文目录 1.许颖, 王兴刚, 柴艳冬,戴晓雁,范春玲. 人参总皂苷对大鼠体内依托泊苷药动学的影响[J]. 中国药学杂志, 2018, 53(010):799-803. 2. 许颖, 杨燕, 李志虎,张莲兴,范春玲. 奥沙利铂致一过性黑朦[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9, 21(6):447-448. 3. 王兴刚,柴艳冬,戴晓雁,范春玲. 抗肿瘤药与植物药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 甘肃医药,2020,39(8):681-683. 六.完成人情况,包括姓名、排名、职称、行政职务、工作单位、对本项目的贡献 许颖,第一,主管药师,甘肃省肿瘤医院药学部,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总体设计规划,组织课题组人员具体实施,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篇。在该项目研究中占本人工作量80%以上。 王兴刚,第二,主管药师,兰州市肺科医院,主要负责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实验部分,包括采血,样品处理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等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篇。在该项目研究中占本人工作量60%以上。 张秀莉,第三,助理研究员,甘肃省肿瘤医院转化医学中心,主要负责体外实验研究部分,主要包括细胞培养,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法测定HepG2细胞中CYP3A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该项目研究中占本人工作量60%以上。 柴艳冬,第四,副主任药师,甘肃省肿瘤医院药学部,主要负责项目总体设计、指导等工作。在该项目研究中占本人工作量50%以上。 许永福,第五,副主任药师,康乐县人民医院,主要负责前期国内外文献资料查询及后期实验数据整理等工作。在该项目研究中占本人工作量40%以上。 戴晓雁,第六,副主任药师,甘肃省肿瘤医院药学部,在体外实验研究中,主要负责大鼠血样采集及血浆样品处理工作。在该项目研究中占本人工作量40%以上。 范春玲,第七,副主任药师,甘肃省肿瘤医院药学部,主要负责大鼠分组、给药等实验内容。在该项目研究中占本人工作量35%以上。 赵艳萍,第八,主管药师,甘肃省肿瘤医院药学部,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试验部分,主要负责药代动力学数据计算处理,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在该项目研究中占本人工作量30%以上。 丁晓霞,第九,主管药师,甘肃省肿瘤医院药学部,主要负责前期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国内外文献查询工作。在该项目研究中占本人工作量25%以上。 七.完成单位情况,包括单位名称、排名,对本项目的贡献 本项目完成单位为甘肃省肿瘤医院,项目组大部分研究人员来自甘肃省肿瘤医院,研究人员总数为9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人员2名,硕士研究生以上人员5名。人员梯队建设合理,为实验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其中,副高以上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主要负责项目的总体指导。另外,5名硕士研究生具备较高的实验技能及专业水平,并掌握了数据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可顺利进行样品的分析与测定以及后期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等相关内容。本项目还与我院转化医学中心进行合作,我院转化医学中心拥有标准PCR室、净化级细胞培养室、细菌室、标准化生化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免疫组织化学等实验室。装备有PCR相关检测系统及超低温离心机及超低温冰箱等相关设备。该部门相关人员熟练掌握细胞培养、PCR检测及Western Blot检测等相关技术,为试验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备条件。 项目十 1. 项目名称 围手术期分子生物学改变及干预措施与食管鳞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 推荐意见 该项目选题新颖,设计科学合理,研究方法和手段先进。项目紧密结合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以加速科学技术转化、应用和促进人类健康水平为目标,通过研究围手术期食管鳞癌的分子生物学改变,为食管鳞癌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对食管鳞癌围手术期进行有效干预及增强手术安全性新器械的研发,提高了食管鳞癌手术效率和安全性。甘肃省是食管鳞癌的高发区,研究围手术期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并进行有效干预,对于制定食管鳞癌的预防措施、寻找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该项目组近几年在国内外科技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7篇,其中SCI 论文1篇,CSCD论文 1篇,CSTPCD论文1篇,共被引用24次。获批实用新型专利6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认可。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研究生1名。 3. 项目简介 “围手术期分子生物学改变及干预措施与食管鳞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项目属临床医学研究领域的肿瘤病因学。 本项目结合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就围手术期分子生物学改变及干预措施对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食管鳞癌术后影响患者五年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是手术时的pTNM 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数量,整合素α3 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程度是判断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有意义指标,且与Ki-67 联合检测对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是否发生复发转移和预后有重要价值;食管鳞癌术后继发头颈部肿瘤(口腔、咽、喉、甲状腺)和肺部肿瘤的风险升高,而继发前列腺癌的风险降低。术后接受放疗的患者继发喉、肺和甲状腺肿瘤的风险升高;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中let-7a-3 的甲基化水平较切缘正常组织显著增高,食管鳞癌组织let-7a-3甲基化水平和IGF-Ⅱ表达显著相关,let-7a-3的甲基化与患者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食管癌开胸手术后,甲强龙可抑制术后IL-6、IL-8 的释放,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能潜在抑制肺损伤发生;项目组发明的分离式营养管,保证了营养管直视操作下的有效放置,又缩短了安置时间,简化了程序,同时减少了腹腔污染以及倒插时的副损伤,可作为当前Ivor-Lewis术式及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肠内营养的选择。项目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食管鳞癌的各种特性,对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具有非常积极地意义。 自2016年2月起,项目组先后与迭部县人民医院、康乐县人民医院、庄浪县人民医院和静宁县人民医院展开合作,项目中对食管鳞癌术前干预方式及增强手术安全性新器械(分离式营养管、方形标本钳等)的研发成果,已在基层实际工作中应用,减轻了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有助于节约全社会医疗资源。相关获批专利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成果转化。 4. 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1. 朱小康,赵海龙,李斌. 分离式营养管, 2016-09-28, ZL2016 2 *******.3 2. 朱小康,朱公建,赵海龙.一种胸腹腔镜用方形标本钳,2018-11-15,ZL********1331.0 3. 李斌.扁式单流向胸腔闭式引流管,2012-06-20,ZL********1959.1 4. 李斌.剪式内套芯自封闭胸腔闭式引流管,2012-06-20,ZL********1959.1 5. 李斌.胸导管压迫阻断器,2012-05-09,ZL********5977.3 6. 李斌.扁形硬质铲剪式内套芯胸壁穿刺器,2013-05-09,ZL********7782.X 五. 代表性论文目录 1. G. Zhu, Y. Chen, Z. Zhu, L. Lu, X. Bi, Q. Deng, X. Chen, H. Su, Y. Liu, H. Guo, T. Zheng, H. Yu, Y. Zhang. Risk of second primary cancer after treatment for esophageal cancer: a pooled analysis of 9 cancer registries. 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 2012,25(6):505-511. 2. 赵海龙,薛继军,郑凤长,朱小康,熊海科,袁继宝,朱自江.食管癌术后生存五年以上患者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6,23(6):546-549. 3. 朱小康,赵海龙,李 斌,朱公建.食管癌围术期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重庆医学2020,49(5):828-832. 4. 朱公建,闵建平, 王涛, 王海涛, 张秀莉, 郭欢. 氧化剂、抗氧化剂与目前转移癌的难治性.甘肃医药2013; 32(5):321-32. 5. 朱小康,李斌,赵海龙,郑凤长.食管癌围手术期肺保护临床研究进展. 甘肃医药2017; 36(5):337-340. 6. 朱小康,李斌,赵海龙,郑凤长,朱公建.甲强龙在食管癌手术后肺保护中的应用. 卫生职业教育,2019, 37(18):154-155. 7. 李斌,朱小康,赵海龙,陈梦雅,李英平,那光玮.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胃窦癌外科新术式探讨. 卫生职业教育,2018, 36(5):137-139. 六. 完成人情况,包括姓名、排名、职称、行政职务、工作单位、对本项目的贡献 1. 朱公建,第一,副研究员,科长,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项目负责人,实验总体设计及实施;实验结果总结,数据处理;论文撰写及发表。对本项目的创新点、发现点有重要贡献。在该项目研究中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80%以上;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篇,通讯作者发表相关论文2篇,以第二完成人获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2. 苏海翔,第二,研究员,院长,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负责组织协调项目实施,在项目生物样本收集中做出重要贡献。投入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60%。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篇,参与发表SCI论文1篇。 3. 朱小康,第三,主治医师,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负责围手术期干预措施临床试验,在项目的发明点及研究成果推广应用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投入该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70%,以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3篇,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1篇。以第一完成人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项。 4. 王晓敏,第四,主治医师,科副主任,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在围手术期干预措施临床试验、问卷调查、Let-7a-3甲基化检测等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投入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50%以上,参与发表SCI论文 1篇。 5. 白悦,第五,主治医师,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负责在文献检索和病例随访。投入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50%以上。 6. 郭红云,第六,研究员,科主任,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负责细胞培养及IGFs检测实验;对项目的发现点做出重要贡献。投入项目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40%,参与发表SCI论文1篇。 7. 李斌,第七,主任医师,科副主任,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提供实验场地,实验技术指导。对项目的发明点有重要贡献。投入本项目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30%,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篇。以第一完成人获批实用新型专利4项。 8. 李向前,第八,主治医师,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参与肿瘤样本病理确认,实验数据收集及分析。在项目研究成果推广应用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投入项目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30%。 9. 赵海龙,第九,主治医师,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主要负责围手术期临床干预实验观察。投入本项目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20%。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篇,参与发表论文5篇。 10. 陈学忠,第十负责人,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和临床试验指导,投入本项目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10%,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 七. 完成单位情况,包括单位名称、排名,对本项目的贡献 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为两院一体的科研机构和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具备研究肿瘤的优势条件。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完成该项科研项目。在项目的申报、实施及成果登记过程中,科研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审查项目文本和协助项目申报立项;提供科研所需研究平台,协调科室之间设备资源共享;课题立项后,督促项目组人员按时开展研究工作,并通过中期检查表、项目进展报告等方法检查研究进展情况;帮助完成项目验收、成果登记;为科研项目的完成做出了积极贡献。 |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