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2021年秋粮生产技术意见通知公告
焦作市2021年秋粮生产技术意见通知公告
焦作市2021年秋粮生产技术意见
一、推广优良品种
因地制宜,科学选用优良品种,促进品种更新;示范种植耐密、宜机收品种。在品种布局上,夏玉米宜选用中穗耐密型高产品种,重点推广怀玉208、伟科702、农大372、豫安3号和郑单958等, 搭配种植怀玉5288、怀玉23、先玉335、联创808、郑单1002、浚单20、强盛369等品种; 水稻推广新丰2号、新稻18、新稻19等品种;大豆应注重选择高产、高蛋白、加工品质好、抗逆性强且宜机收的优质品种,如郑1307、豫豆25、豫豆29、豫豆18、中黄37等;红薯种植高淀粉品种可选用商薯19、豫薯7号、豫薯12、济薯21、济薯25等,食用品种可选用北京553、烟密25、苏薯8号、龙薯9号等,积极选用脱毒种薯薯苗。确保玉米优良杂交种覆盖率达到100%,水稻、豆类、薯类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二、适墒适期播种
切实提高播种质量,强化适墒适期,确保一播全苗。要抓住夏收期间晴好天气,抢收抢种,尽量缩短和减少农耗时间,增加适播面积。要大力推广玉米机械播种技术,科学应用种肥异位同播技术,普及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技术。机播前应根据不同品种对密度的要求调机试播,在检查其播种深度、均匀性、行距、穴(粒)距、覆土、镇压等符合农艺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播种作业,单粒播种机可适当增加播量。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严重田块,尽可能实施药剂土壤处理。种肥异位同播的地块,要选择高质量的缓控释肥。全市力争在6月15日前玉米播种结束。当播种土壤墒情不足时,播后要浇足、浇透蒙头水,以利出苗。水稻育秧阶段要主攻培育适龄壮秧。
三、实行合理密植
玉米高产田以宽窄行80cm+40cm,或90cm+30cm,或70 cm +50cm为宜,一般情况下粒距以22—25cm为宜。玉米若计划粒收的,可采用等行距60cm。推进玉米合理增密,不断挖掘玉米生产潜力:高产开发田,中小穗品种种植密度要达到5000—5500株/亩,中穗品种保证在4800株左右。播种深度4—5cm为宜,播后及时覆土踏实,播种不可过深。水稻种植密度中穗型品种:行穴距为33cm×13cm,每穴2—3苗;多穗型品种:行穴距为30cm×13cm,每穴3—4苗,继续扩大水稻机械插秧面积。大豆每亩播量4kg,亩留苗1.2—1.5万株/亩为宜。红薯以4000—4500株/亩为宜。
四、科学配方施肥
要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改一次性施肥为平衡施肥,积极推广种肥同播、氮肥后移、化肥深施、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在合理施用氮肥的同时,注意增施磷、钾肥,补施微肥。为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前茬小麦等作物秸秆要力争做到全量还田。玉米一般亩施尿素40kg、二胺15kg、氯化钾15kg、锌肥1kg。玉米要根据基肥和苗情,合理进行苗期和大喇叭口期的两次追肥。水稻要施好基肥,补施穗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苗期以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大豆田底肥一般亩施45%的复合肥或磷酸二铵11—13kg,科学实施种肥异位同播、防止烧苗;如大豆开花前后未封垄,每亩追施大豆专用肥或复合肥10kg左右;鼓粒期叶黄缺肥地块可喷洒磷酸二氢钾、叶面宝等叶面肥;对旺长田块,于初花期可亩用缩节胺20ml兑水20kg喷施或亩用15%多效唑50g兑水40—50kg喷施。红薯按照减氮、稳磷、增钾,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施肥,推广使用甘薯专用肥;重点做好追施团棵肥,生长后期推广根外追肥,对长势弱的丘陵坡地、平原沙地或有早衰趋势的田块可喷施0.5%的尿素液,对一般田块可喷施0.4—0.5%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每隔7—10天喷施1次,共喷2—3次,每次每亩喷施肥液70—100kg。
五、搞好病虫草防治
病虫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绿色防治,及时扑灭的原则。加强重大病虫系统监测,准确掌握各种病虫发生动态,明确主攻对象,紧抓防治战机,保证防治效果。重点抓好玉米粗缩病、玉米螟、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豆天蛾、地下害虫、三代粘虫、草地贪夜蛾的防治。大豆特别要注意开花期对点蜂缘蝽防治,预防症青现象的发生。
玉米苗前化学除草,应在蒙头水后趁墒施药,选择覆盖型除草剂,如40%乙阿合剂乳油200—250ml/亩,兑水50—60kg,或50%丁阿合剂乳油300ml/亩,兑水40—60kg;当播后苗前墒情差或因麦秸较厚,施药效果差时,可进行苗后除草:出苗后3—5叶,每亩可用4%玉农乐(烟嘧磺隆)100ml,兑水25kg在行间定向喷雾。玉米苗后6—9叶期选用20%克芜踪水剂120ml/亩兑水30kg,对行间杂草茎叶进行定向喷雾。
水稻田,对禾本科杂草,每亩用60%丁草胺75—100ml,拌细土30kg撒施;对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每亩用10%苄嘧磺隆粉剂20—30g,拌20kg细潮土撒施。施药后保持水深3—5㎝,保水3—5天。
大豆田提倡播后封闭除草,可采用96%精异丙甲草胺、70%嗪草酮、80%阔草清按30:30:1混配,每亩施用125g,兑水15—20kg喷雾。若封闭除草效果不理想,可采用苗后化学除草,在大豆苗期,用24%克阔乐与12.5%盖草能乳油按1:1混配,每亩施用60ml,兑水40—50kg喷施,可同时防除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
要充分发挥各类植保专业服务组织作用,推行统防统治,压前控后,降低病虫草发生基数。各施药过程要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或在植保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操作。
六、科学灌水
因地制宜推广坐水种、适时灌溉等雨养旱作技术和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灌溉高产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浇水要结合施肥进行,促进水肥耦合。根据作物需水特点和土壤墒情适时浇水。玉米重点要浇好出苗水、孕穗水和灌浆水;水稻浇水力求做到浅水插秧、浅水勤灌促分蘖、够苗晾田、足水孕穗、湿润灌浆;大豆植株开花后遇干旱应及时浇水,以促进开花结荚,增加单株粒数;鼓粒期注意浇水防止粒重降低。有条件的地方可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保证水分、养分均衡供应,实现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同时,要注意清理沟渠,做到及时排水除涝。
七、抓好防灾减灾
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建立和完善预测预报和防灾机制,做好抗大旱、防大涝的各项准备工作。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开展旱情、苗情、病情、虫情及其它灾情调查,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针对八、九月份易出现的干旱、洪涝、冰雹、大风等不利天气,及时召开农情分析专家会商会,定期发布防灾减灾信息,适时启动抗灾预警响应机制。对已发生灾害的地区,要抓紧时机组织群众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实施精准救灾,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工作。
八、适时收获
要扭转群众收获玉米过早的习惯,适当推迟收获期,玉米合理的收获时期应在苞叶发黄后7—10天,即籽粒乳线消失收获,一般在9月25日左右。水稻要在籽粒失水硬化、变成透明实状时收获。大豆应在黄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获。红薯应在霜降前收获完毕。
秋作物生产季节短、灾害多,因此,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负起责任,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强化技术指导与服务,千方百计指导农民搞好秋粮田间管理,依靠科技增产量、增效益,力争秋粮丰产丰收。结合“三大农技行动”,持续开展“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和“百站包万家”活动。组织专家和科技人员深入一线、深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了解生产情况,指导落实各项田间管理措施,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市级技术骨干包县到村督导各县农技服务工作,县乡两级科技人员分片包干,责任到村,服务到户。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媒体和举办专家讲座、远程教育、示范带动等形式, 着力推进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服务。加强农资服务与市场监管,各县(市、区)要努力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备足备好种(子)苗、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保证其供应质量。结合生产需求,搞好农机手的培训和机械设备的检修与调度。
2021年5月20日
标签: 秋粮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