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区政府工作报告(202141)
牡丹区政府工作报告(202141)
2021年4月1日在牡丹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牡丹区代区长 尹茂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面对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十三五”等艰难繁重发展任务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复杂形势,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争先进位、走在前列奋斗目标,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更强决心战疫情、保民生、抓发展,以更实举措推动“六稳”“六保”落地,谋事力作,负重奋进,砥砺前行,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一)积极应对疫情冲击,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第一时间成立防控指挥部,率先在全市发布封闭管理公告、开展武汉返乡人员摸排,建立疫情集中服务点,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防控,我区始终处于低风险地区。准确研判疫情形势,精准综合施策,坚持两条线两手抓,快速有效推动复工复产,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1.8亿元、增长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5亿元、增长9.3%,固定资产投资127.7亿元、增长9.6%,分别高于全市2、2.1、2.1个百分点。新增“四上”企业90家,纳统数量居全市前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179元、15441元,分别增长3.9%和7%,总量、增幅均居全市前列。签约过亿元项目25个,落地40个,在建219个,竣工投产23个;签约招才引智项目16个,引进高层次人才120名。完成挂牌企业6家,争取政府专项债券27亿元和抗疫特别国债1.93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1390.9亿元、1217亿元,分别增长17.3%、12.7%;不良贷款率降至0.54%,全市最低。
(二)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发展动能强劲。三次产业比优化为8.5:23.7:67.8,三产占比提高1.9个百分点。粮食总产再创新高,达到70万吨、增产2.7万吨。工业发展势能积聚,在谈工业项目69个,超高强铝、华弘风电装备等79个项目加速建设,华英无人机、专用车制造等项目投入运营,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家、达到117家,实现产值127.5亿元。服务业提质增量,四大商贸物流园区膨胀壮大,中达逸景广场、中北新都心等城市综合体相继建成,亿联世贸、欧亚达、大润发等大型商超开业运营,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到31家,实现营业收入12.1亿元、增长42.6%;菏泽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当年批复建设、当年验收运营。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3.7亿元、增长87.3%。电商经济步入快车道,新增淘宝镇4个、淘宝村17个,牡丹产品直播带货登上中央新闻联播,天华电商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实现电商交易额600亿元、增长18%。
(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厚积成势。聚焦“五个振兴”,持续强基础、补短板、激活力,1镇、10村纳入省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十百千”工程。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扎实开展国家、省反馈问题整改和脱贫攻坚“回头看”,深入对标对照,全面完成整改。坚持“造血”“输血”并举,实施扶贫项目62个,规范提升扶贫车间409个、扶贫大棚1367个,顺利通过脱贫攻坚验收。农业经济提质增效。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42万亩,农业规模化经营率超过50%;建设高标准农田5.5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56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全覆盖;发展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新增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10个,申报“三品一标”8件,“菏泽牡丹”获批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生猪生产加快恢复,获批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乡村环境持续优化。新改建“四好农村路”405公里、窄危桥25座、公厕315座,改造危房272户,50%以上的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户户通、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都司水厂被评为2020年度全国农村供水规范化水厂。创建省级森林村居、美丽乡村示范村各4个,美丽庭院示范户1.3万户。农村改革深化推进。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扎实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面完成,50%的村年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四)聚焦聚力能级提升,城市魅力更加彰显。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细节、丰富内涵,全面提升功能形象,高品位建设精致城市。棚改安置加速推进。深入实施“安置房建设攻坚年”行动,全面推进项目扫尾,化解问题户603户,涉及项目67个;在建棚改安置房项目52个、3.83万套、433万平方米;购买存量商品房用于回迁安置10252套、133万平方米,实现了群众早安居、政府减支出、市场降库存的“三赢”。启动征收城建项目6个、23.3万平方米,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53个、118万平方米。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打通断头路9条,提升改造道路2条,建设过路天桥2座,埋设雨污水管道35.9公里,新增绿地240万平方米,规划便民市场30个,建设5G基站444个、实现5G网络城区全覆盖。城市品质持续提升。环堤公园建成开放,方特熊出没主题乐园、丹华公园、万福河景观带加快建设,老城复兴项目一期首开区、汽车北站主体竣工。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三城同创”全面开展,施划停车位4200个,投资8.9亿元的“三湖五河”黑臭水体治理清淤完成,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推开试点,“物业管理服务提升年”活动深入开展。
(五)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发展活力加速释放。持续推进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服务质量加速提升。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三年突破计划,区级行政许可事项基本划转到位,完成行政审批事项流程再造148项,删减申请材料142项,减少审批环节128个,实现全区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全覆盖。“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平台纳入企业1755家,接处哨声585件,受理省转办事项38件,按期办结率100%,企业满意度大幅提升。改革力度不断加大。蹄疾步稳推进“九大改革攻坚行动”,承担的3个国家级试点、13个省级试点、6个市级试点改革稳步推进,8项改革创新经验在省、市推广,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17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授权发明专利37件,新注册商标1804件。申报市级以上人才工程14个、创新平台3家,省级以上企业科研平台达到5家,菏泽工程技师学院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六)奋力改善民生福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完成民生支出45.87亿元,占总支出的80.12%,年初确定的10个方面民生实事基本完成。就业基本盘保持稳定。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减免社保费用2.67亿元,稳定岗位8842个;新增城镇就业7450人,困难群体和失业人员再就业141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归雁兴区”成效显著,新增返乡创业就业8483人,领办兴办实体3064家。教育卫生均衡发展。新改扩建学校18所、幼儿园24所,成阳学校、博爱学校建设完成,国花学校全面招生,招聘教师600名,实现基础教育控辍保学、消除大班额、整治配套园“三个清零”。牡丹人民医院扩建、区中心医院新院区等4个区直医院项目正在建设,54家一体化村卫生室、6处镇卫生院周转房交付使用,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报销比例达到50%以上,居民和职工医保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0%和80%以上,医保便民服务下沉模式在全市推广。社保水平不断提升。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684元、511元,人均月补差分别提高到410元、307元;城乡特困供养标准提高到每月889元、664元。建成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各6处,镇街养老院全部实现市场化托管,医养水平进一步提高。完成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779户,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现全覆盖。文体惠民深入推进。建成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处、镇级18处、村级497处,“两馆两中心”主体建设完成;免费送戏下乡474场,送电影下乡5292场;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打赢打好蓝天保卫战,PM2.5、PM10浓度同比分别改善6.8%和10.7%,优良天数233天、同比增加51天。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明显,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牢牢守住舌尖上的安全,获评“山东省食品安全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圆满完成。成立全市首家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五年以上信访积案全部清零,“三四五”信访工作法在省、市推广。
各位代表!2020年各项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为全区“十三五”发展划上了圆满句号。“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发展史上进步最快、变化最大、综合实力提升最明显的五年,是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牢牢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大力实施了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的系统工程,落地了一大批技术领先、前景可期的新旧动能转换项目,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立足城区建设主战场,大力实施城市综合开发,成方连片棚户区基本消除,城市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坚定不移打好脱贫攻坚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始终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了一大批补短板强弱项的富民安民惠民工程,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五年来的发展成就,极大提振了全区人民的发展信心,牡丹区已经站在了总量与质量并行、增长与效益并重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争先进位、走在前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我们奋力争先求突破,实现了综合实力大攀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总量在全省县(市、区)排行中前进了40个位次;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分别增长9.85%、13.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年均分别增长8.5%、9.5%和17.4%、26.8%,多项主要经济指标跑赢省、市平均水平。
这五年,我们精准发力强支撑,推进了服务业发展大繁荣。三产占比由61.4%提高到67.8%,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建设运营了十大城市综合体、四大商贸物流园区、八大专业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5.2%、9.1%;济铁菏泽物流园全省最大,业务量实现翻番;保税物流中心带动全市进入“无水港口”时代。电商产业蓬勃发展,建成淘宝镇9个、淘宝村39个,电商企业发展到3600家,活跃网店3.9万户,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50%以上。文旅产业提档升级,创建2A级以上景区4处、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1处、省级旅游强乡镇6个、省级旅游特色村10个,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6.6%。
这五年,我们攻坚克难抓机遇,迎来了城市面貌大蜕变。实施棚改6.7万套,完成征收1420万平方米,占全市的近四分之一。实现“三个市民化”8.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4%,比2015年提高8个百分点。新建主次干道15条,打通断头路23条,提升改造道路10条,构建了“十横十纵”交通路网,城区道路通达能力显著提升。树立精致城市理念,聚焦功能完善,集中力量建设布局了一大批学校、医院、公园、绿地和“四小工程”,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切、历史遗留、内涵提升和事关城市长远发展的问题,被评为省级文明县区,文化教育医疗三个高地加速隆起。
这五年,我们聚力投入惠民生,促进了群众福祉大改善。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累计达215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8倍。累计减贫8.7万人,129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达标退出,李村镇郝寨村滩区群众迁建新居,绝对贫困画上历史性句号。改造农村公路1924公里、窄危桥123座。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08所,招录中小学教师2653人,开创了集团化办学模式,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实施医院建设项目16个,每千人口床位、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数大幅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获批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80%和78%,城乡特困供养标准分别提高154%和90%,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水平实现与市里同标准发放。全区PM2.5、PM10浓度分别较2015年下降43.88%、33.11%,洙赵新河主要出境河流断面水质由五类提升至三类,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蓝天碧水成为常态。同时,审计、双拥、侨务、供销、物资、商业、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机关事务管理、广播电视、老龄、红十字、妇女儿童和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这五年,我们矢志改革添活力,推动了政府效能大提升。“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坚持依法行政,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33件、政协提案611件,废止、清理规范性文件32件,制定规范性文件19件。“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一次办好”改革深入实施,审批环节减少三分之一,压减审批时间80%以上,“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基本实现。企业纾困帮扶行动深入开展,“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不断健全。持之以恒纠四风、转作风,“四不两直”开展调查研究,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显著增强。
各位代表!“十三五”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这五年,我们以实干笃定前行,以汗水浇灌收获,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在重叠交织的困难挑战中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争先进位新步伐,开创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奠定了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务实重行、扎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各单位、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向所有关心支持牡丹区改革发展事业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经济综合实力不够强,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平衡压力大,有效持续骨干税源少;服务业“量大质低”,传统服务业大而不强,现代服务业占比小;工业“势强力弱”,龙头企业偏少,产业聚集度不高,一时难以跟上全市步伐;城市建管水平还有待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回迁安置等工作任务还很艰巨;要素保障不充分,人才、土地、资金、能源等瓶颈制约尚未有效化解;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繁重,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离群众期盼还有很大差距;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需要提升,少数干部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效率观念不强,制约企业发展的“堵点”“痛点”尚未根本破解,营商环境还需下大气力优化改善,等等。我们将正视矛盾、直面问题、狠抓落实、弥补短板,让全区人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各位代表!“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区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量质齐升的关键五年。根据中共牡丹区委《关于制定菏泽市牡丹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区政府编制了《牡丹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草案)》,提请大会一并审议。
“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菏泽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为引擎,紧紧围绕“争先进位、走在前列”这一目标,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两大产业”,着力提升民生保障、生态环境、社会稳定“三个水平”,突出项目建设、城市建设、园区建设、乡村振兴“四个抓手”,全面强化党的建设、干部作风、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五个保障”,扎实推动“六稳”“六保”落实落地,努力打造产业繁荣、生态宜居、文明富裕、幸福和谐牡丹区,开启新时代全面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新征程。
今后五年,我们将始终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主要指标持续稳定增长,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经济总量跨入全市第一方阵、增速和人均保持第一方阵、综合考核确保第一方阵,综合实力排名进入全省前50名。
——打造改革创新先行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扎根牡丹区大地,产权制度、要素市场等重点改革提速加力,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逐步完善,生产要素流动更趋合理,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建成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商贸物流、电子商务产业持续壮大,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现代金融、医养健康真正起势,中心主城区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文创经济、数字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提质,实现现代服务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层次提升。
——培育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一区四园”承载能力加快提升,专用车制造、机电装备、新型材料等产业初具规模,产业链供需链拉长延伸,数字化发展融合应用,高端人才向先进制造业聚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大幅提高,现代制造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创建生态建设示范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林田湖水系统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更加绿色宜居。
——建设幸福和谐首善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有力有效,居民就业更加充分,教育水平明显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医疗健康体系逐步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各位代表!实现以上目标,需要我们把握和落实好以下总体要求: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能力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用实际行动践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始终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开放提升发展竞争力,破除影响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五是坚持优先发展重点产业。大力实施服务业兴区和工业强区战略,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和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全面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六是坚持争先进位、走在前列。准确把握牡丹区发展阶段,发挥特色优势,放大现实优势,挖掘潜在优势,培育新型优势,努力推动主导产业逐渐由跟跑、并跑到领跑,保持经济发展速度和惯性,力争比预期目标完成得更好,在区域发展中持续争先进位、走在前列。
三、2021年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首战之年。我们要着眼五年、立足当前,谋事力作、砥砺奋进,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按照区委四届九次全会部署要求,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8%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定范围内;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改善任务。围绕实现以上目标,按照“一二三四五”发展思路,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双招双引,在项目建设上谋求更大突破。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全力以赴抓招引、推进度、强要素,让项目建设始终成为牡丹区的“今日头条”。一是抓实精准招商。围绕“十四五”规划,对接市“231”特色产业体系,紧扣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两大领域,高水平策划一批支撑性引领性项目,推动更多项目进入省、市盘子。灵活运用园区招商、产业招商、代理招商等多种方式,着力引进一批“既好看又好吃、既发光又发热”的优质项目,努力拓展高质量发展新天地。针对区域项目投资转移趋势和产业特点,聚焦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央企、优势民企,切实增强招商的精准性、针对性和时效性。调优配强招商力量,强化绩效评估和跟踪考核,引进过亿元项目50个以上,其中过10亿元项目5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二是抓紧项目建设。健全跟踪落实机制,推行“保姆式”“菜单式”代办服务,推动意向项目快签约、签约项目快落地,提升项目落地开工率。坚持“五个一”推进办法,实行月报告、季调度、半年观摩、动态管理等一系列督导推进制度,加快项目工程进度。盯紧抓牢竣工在即重点项目,紧扣主体封顶、设备调试、试生产、投入运营等关键节点,实施清单式管理、责任化推进,推动早投产、早达效,力争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三是抓好人才引进。因时制宜升级人才新政,深入实施“归雁兴区”,精准引进科技型、管理型、创新型人才,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加大教授、博士等高端人才、创新人才定向激励力度,提升人才创新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建立人才智库,在金融、创业、科研等方面提供“人才贷”“创业贷”等扶持政策。坚持以科技平台和骨干企业为依托,完善股权奖励等激励机制,努力引进发展所需的“高精尖缺”专家团队,引进高层次人才100名以上。
(二)聚焦提质增量,在现代服务业上塑造更大优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服务业高端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着力打造服务业发展“升级版”。一是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制定楼宇经济发展规划,科学确定板块功能、产业定位,构建业态集中、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楼宇经济发展新格局。依托中华路、牡丹路等现代服务业集聚街区,加大楼宇招商推介力度,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大力引进“零土地”、轻资产科技型企业和金融服务企业,提升楼宇入驻率和单位面积税收贡献率,培育一批税收贡献“百万楼宇”“千万楼宇”,全年楼宇经济税收贡献力争突破1.5亿元。二是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中国美院大学科技园建设,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信息咨询、服务外包、人力资源服务等新兴业态,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蓬勃发展电商产业,紧抓网红经济风口,鼓励支持直播带货、短视频销售本地特色产品,吸引更多农民投入电商产业。实现电商交易额660亿元,增长10%以上。依托牡丹出口加工示范区基地,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打造集种植、加工、出口于一体的牡丹产品外贸体系。完成进出口13亿元。三是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推动亿联世贸、大润发、牡丹步行街聚拢人气,加快佳和广场、中北新都心建成运营,提升中心城区现代商贸业影响力。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打造一批“精美街区”“最美夜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亿元、市场交易额867亿元。四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着力推动中国牡丹园、百花园、国花牡丹园提档升级,加快国际国花博览园国花馆建设,持续擦亮“中国牡丹之都”品牌。做足“旅游+”融合文章,深入挖掘祖源文化、临济文化、黄河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加快方特熊出没主题乐园、腾讯(菏泽)数字IP产业园、老城复兴等重点项目建设,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7亿元、增长5%以上。
(三)坚持工业强区,在先进制造业上迈出更大步伐。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实施工业“二次创业”,努力走出一条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传统优势产业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一是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以“四新”促“四化”,推动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专用车制造等新兴产业扩规模、快成长。加快推进石炭纪、高强铝等新材料项目建设,推动上下游产业集中集聚,着力培育高端材料产业集群。放大华英无人机、专用车制造等项目的引领效应,加快推进英博尔、亿华等项目落地建设,推动华弘风电装备制造、泽铭医疗器械等项目尽快建成达产,着力打造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力争先进制造业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增长50%以上。二是着力培育骨干企业。更多精力、更多资源支持现有优质、潜力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支持佳美、天盛等纳税前50名工业企业搞技改、扩规模、提能级,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拉长产业链条,塑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厚植工业经济发展优势。全面提升尧舜、龙池等牡丹产品企业精深加工能力,培强做大天邦粮油、沙土食品、正新食品等特色食品企业,打造农副产品加工特色产业集群。实施企业梯队培育计划,按照“个转企、企升规、规上市”的路径,建立中小企业重点培育库,强化动态管理、精准服务和全链条培育,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以上,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过5亿元企业达到5家、过亿元企业达到25家。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和工业互联网建设,新增“上云”企业50家。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研究制定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家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敢于承担风险,激发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三是做大做强“一区四园”。聚焦开发区主责主业,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支持市场化合作共建,激发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完善道路管网、供气供热、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优化科技孵化、物流运输、金融保险等服务功能,持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坚持集约高效理念,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加大低效闲置资源盘活挖潜,拓展园区能源资源和环境容量空间。加大多元化投入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优化开发区布局,全面推行“飞地经济”,加快推进园区共享、项目进园、产业聚集,努力构建优势互补、差异发展、多元支撑的工业园区发展格局。四是强化要素保障供给。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水、土地、能源等资源优先保障园区及重点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债券、政策性银行资金,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积极破解土地要素制约,完成土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500亩、耕地占补平衡700亩,盘活存量用地500亩以上。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实体转型,提升五家平台公司运营水平,进一步增强服务发展能力。
(四)聚力乡村振兴,在农业农村发展上取得更大进展。聚焦“五个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一是培强农村发展之力。突出抓好10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优势产业加快聚集。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和新组织方式,全面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抓好土地流转和生产托管,多渠道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土地规模化经营率达到52%以上。大力抓好现代农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李村、高庄、小留绿色果蔬和黄堽、都司、安兴花卉苗木两大特色农业产业带。抓好“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持续推动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培育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5个以上,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二是夯实农村发展之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按照“20有”基础设施配套标准,推动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资源向镇、村两级拓展,支持5G基站向农村延伸,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动镇街驻地全面成为服务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中心。严格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业农村长期稳定发展。三是优化农村生态之美。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公厕建设、“四堆”清理、坑塘治理和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加大背街小巷、残垣断壁、村界镇界等整治力度,做到旱厕、“四堆”、坑塘黑臭水体“三个动态清零”,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70%以上,新打造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以上。持续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提高群众法治意识。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提升改造镇街文化站2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0个、农家书屋40个,加快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四是巩固脱贫攻坚之果。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即时帮扶机制,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有效防止返贫和新致贫。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突出产业、就业“两业”带动,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着力构建防范返贫长效机制。
(五)推动城市更新,在功能品质上实现更大提升。坚持功能与品质并重、生态与文明并举,推动城市生活品质、环境品质、人文品质持续提升。一是推动中心城区建设提速。统筹推进花都绿地、恒大绿洲等52个在建项目,及时破解各种难题,争取早日建成交付,尽快实现建设工地向现代化小区的靓丽转变。继续实施“安置房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突出抓好安置房建设项目,加大存量商品房采购回迁安置力度,力争采购房源5445套、71.7万平方米,年内交付使用1.1万套,让更多居民早圆“新居梦”。进一步畅通城市脉络,打通中山路(解放街至南关沟)、中和路(点将台路至黄巢路)等4条断头路,提升改造道路2条,推动环堤公园20个跨路天桥建设,增强城市交通微循环能力。二是推动内涵功能提升。推动丹华公园尽快建成开放,高品质打造万福河景观带、赵王河公园及下游湿地,建设公园城市。加强城市生态修复,积极配合做好“五湖十河”连通工程,加快青年路、八一街等易涝路段整治,完善城区雨水、污水管网,打造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推进供水、供热等管网扩大覆盖面,新建一批公共停车场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推进“两馆两中心”正式投用,着力补齐市政设施短板,让市民感受到城市的更多质感和温度。三是推动管理水平提效。下足“绣花”功夫,强化精细管理,继续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促进城市管理向细处延伸、向基层拓展。深入开展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持续推进“红色物业”三年行动计划,常态化抓好占道经营、户外广告、建筑立面等专项治理,当好“城市管家”,擦亮城市名片。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体系,新建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1处,扩大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积极完善“智慧城管平台”,探索智慧路面管控、智慧停车、智慧市政管理有效路径,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四是推动小城镇建设提质。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支持力度,深入推进“扩权强镇”,全力推动重点镇高质量发展。突出发挥重点镇引领作用,完善镇街驻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财源支撑,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产城融合、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经济强镇。
(六)深化改革创新,在内生动力上释放更大潜能。坚持把改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以思想再解放引领改革再深化。一是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场化改革,全面实施“一业一证”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严格执行权力、责任、负面“三张清单”,持续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推动更多审批事项实现网上“秒批、秒办”。着力优化政务服务,切实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放开民营企业准入限制,破除招投标壁垒,深化减税降费政策落实,不断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推动菏泽农商行加快挂牌上市步伐,年内完成省证监会备案并进入辅导期。进一步完善提升县级干部包镇街、包重点企业“一对一”定向联系服务机制,持续推进纾困帮扶活动,保障企业健康稳定运行。二是更深层次推进科技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和完善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着力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入选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企业15家以上。推进先进适用产业技术开发利用,转化重要科技成果2项。引导和鼓励企业深耕细分市场,培育自主品牌,着力培育一批创新实力雄厚、技术优势突出的专业化“小巨人”。加快菏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争创牡丹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是更广领域扩大对外开放。依托保税中心、济铁菏泽物流园、海关监管场站等平台,着力引进外向型企业,加快推进境外市场开发和“海外仓”建设,启动综合保税区创建工作。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外贸供应链管理等新模式,争创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主动对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全面融入中原经济区、淮海经济带、鲁南经济圈,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七)坚守底线红线,在绿色发展上扛起更大责任。树牢底线思维,增强红线意识,让安全绿色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一是筑牢生态发展线。启动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落实“三线一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7个100%”和“5个100%”,突出抓好扬尘污染、工业废气、餐饮油烟等重点领域整治,全面淘汰国III及以下柴油货车,推动辖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严格实行“河长制”“湖长制”,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水质预警、应急体系,确保水质稳定达标。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增绿护绿活绿用绿”工程,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水平。全面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路长制”,打造“畅、安、洁、美”的农村公路交通环境。二是稳控金融风险线。强化典当行、民间资本公司等运行监管,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有效防范处置各类金融风险。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积极推进金融圈破圈断链,年度不良贷款率保持全市最低水平。三是严守耕地保护线。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实行“田长制”,严禁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坚持“量质并重”“养用结合”,大力实施高庄镇全域土地整治试点项目,加快推进农用地、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环境修复。加大违法用地查处力度,健全执法监管长效机制,从源头遏制各类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发生。四是守好安全生命线。完善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提升群防群治水平,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指数。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化危化品、交通运输、建筑工地等重点行业领域监管,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做到应检尽检。深化“守护舌尖安全”综合治理,筑牢食品药品安全底线。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八)增进民生福祉,在共享发展上倾注更大精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民生实事,做好民生答卷。一是慎终如始防控疫情。绷紧思想之弦,筑牢责任之堤,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坚持“人物同防”,紧盯境外来区人员、进口物品等关键环节,落细落实防控措施。全面提升疫情检测、流调、隔离、救治等能力,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完善应急处置措施,筑牢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坚固防线。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积极推进国家级返乡创业试点县建设,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困难群体再就业500人。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年内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建立健全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各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再提高10%左右,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三是持续提升教育水平。优化充实城乡教育资源,深入实施集团化办学,推动义务教育发展更加优质均衡。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办学,推动成阳学校建成招生,促进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四是加快建设健康牡丹区。开展“医德医风建设”“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加快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巩固省级健康示范区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推动中医药守正创新发展,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推广“医养+”模式,促进医疗、养老、养生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打造大健康服务产业链。加快牡丹人民医院妇幼门诊楼、青年湖院区和区中医医院北院区、区中心医院新院区建设,尽快启动区妇幼保健院和区疾控中心新院区建设。五是着力发展文体事业。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镇街综合文化站、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等平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和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通文化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聚焦建党一百周年,精心创作一批主旋律文艺精品。推动乡村记忆博物馆、非遗保护等项目建设,持续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大力开展武术“六进”活动,适时推动市区公办中小学非教学日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营造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六是扎实办好10件民生实事。①新建高标准农田5.5万亩。②新建改扩建城区中小学3所、农村中小学7所、幼儿园11所,新招录教师500名左右。③新建城区公厕10座、城市便民驿站20座,提升改造城区老旧公厕20座。④实施技能培训6000人次,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⑤免费送戏下乡474场、送电影下乡5292场。⑥实施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3100户。⑦居民、职工医保门诊慢特病报销范围分别增加到40种、30种。⑧开展农村适龄妇女“两癌”筛查2万名。⑨新建农村公路160公里,完善城乡公交网络,实现90%以上的建制村通公交;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免费市内公共交通。⑩为3700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社会化照料服务;新增护理型养老床位782张。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谋求新跨越,是人民寄予的殷切期望,是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我们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作风,加快建设忠诚、法治、担当、廉洁政府。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拥护上级党委、政府和牡丹区委的决策部署,确保做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切实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担当成就事业、以实干铸就辉煌。
(二)依法行政促公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区,推动全区法治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完善政府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提高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决策水平。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扎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
(三)真抓实干勇担当。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当好求真务实的表率,多务实少务虚、多干事少议论,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在争先进位、走在前列的征程中笃定前行。着力增强契约精神,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对企业和群众承诺的事马上就办、说到做到。深入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上级为下级担当、组织为个人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四)清正廉洁树形象。严格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提升履行“两个责任”能力,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惩治腐败,努力营造政府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强化公共权力运行、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金分配、投融资等重点领域监管。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每一笔钱用在刀刃上、花在紧要处,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百姓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风劲潮涌,自当乘风破浪;争先进位,更需奋力登攀。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牡丹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务实创新,拼搏进取、开启新局,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文明富裕、幸福和谐牡丹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标签: 政府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